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顏寧的研究成果

顏寧的研究成果

發布時間:2021-11-05 00:48:32

❶ 清華教授顏寧,被選上美國科學院士遠赴美國工作,現狀如何

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國家的中流砥柱,因為國家的建設都是需要人才來建設的。因此,我國對教育是非常的重視,每年對教育的投入也是重中之重。從實現9年義務教育以來,我國很多學生都有了較高的文化,再到高校擴招以後,大部分同學都能上大學,因此也造成了現在的本科生不是「很值錢」的局面。因為重視,所以我國也培養了非常多優秀的人才,其中有的更是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不過也有的人才接受著國家的培養,卻遠赴他國。其中顏寧就是這樣一位人才,她本是清華大學的教授,卻被選上美國科學院士,現已遠赴美國工作,如今現狀如何呢?

大家覺得顏寧的選擇正確嗎?

❷ 在清華任教後出走美國的顏寧,在生物醫學領域的貢獻究竟有多大

我國之前有一個很著名的生物學家名字叫顏寧,可是她後來去到了美國。她在中國任職的時候就受到了很多非議。顏寧出生於山東,她在六歲的時候跟著自己的家人來到了北京,從小她的成績就特別好,家長和老師都很看重她。顏寧原本的志向是去北京大學,但她聽從了老師的建議,選擇了清華大學,學的是生物科學。

結語

可能她離開中國的原因也是因為她無法在中國證明自己,哪怕是她獲得了很多成就,別人也只會說是中國有很好的條件,有更多的資源。她去外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遺憾的是,中國從此少了一個像她這樣優秀的生物研究者。

❸ 顏寧的介紹

顏寧(1977年11月21日-),女,山東章丘人,中國結構生物學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首屆「國際青年科學家」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兼職教授 。

顏寧主要從事與疾病相關的重要膜轉運蛋白、電壓門控離子通道的結構與工作機理及膜蛋白調控膽固醇代謝通路的分子機制方面的研究。


生平

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系,取得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導師是施一公),後來留校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博士後。2007年回國擔任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導,成為清華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導。

至今已在《自然》、《科學》和《細胞》等國際主流刊物上發表論文10多篇,主要科研成果有葡萄糖轉運蛋白的結構與原理等。

2017年,顏寧離開待了10年的清華大學,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首位雪莉·蒂爾曼(Shirley M. Tilghman)終身講席教授。

顏寧離開清華大學的決定,在中國國內引起了很大關注和討論。此前,顏寧曾在博客中批評中國國家自然基金會,稱他們不願支持風險較高的研究。一種普遍的猜測是,顏寧因為在中國學術體制下難以進行自己想做的研究而離開。

然而,顏寧則表示離開是為了換個環境,她認為「改變環境能對學術突破帶來新的壓力和啟發」。



(3)顏寧的研究成果擴展閱讀:

榮譽:

1、 2019年,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 2019年,魏茨曼婦女與科學獎,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

3、 2011年,貝時璋青年生物物理學家獎;

4、 2012年,第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5、 2012年,年度科技創新人物;

6、 2012年,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

❹ 如何評價清華大學顏寧研究團隊的科研成果

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科研團隊是非常傑出的



總的來說


其實顏寧自己在博客裡面說得很清楚。科研的三重境界:生計、興趣和永生。這項工作是她進清華開始就想做的,現在做出來了,而且是可以寫進教科書的工作。毫無疑問,這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算是有些「永生」的味道了。對於純粹的科學家來說這就足夠了。

❺ 顏寧的科研成果

2014年,顏寧率領的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2015年進一步獲得了具備更多構象的GLUT3結合底物和抑制劑的超高解析度結構,從而清晰揭示了葡萄糖跨膜轉運這一基本細胞過程的分子基礎。此外,她還對離子通道結構生物學領域做出重要貢獻,解析了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的晶體結構,最近又利用最新冷凍電鏡技術獲得了最大鈣離子通道RyR1的高解析度結構。
人類基因組中編碼蛋白的所有基因約有30%編碼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s)。膜蛋白在一切生命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FDA批准上市的葯物中,約50%的作用靶點為膜蛋白。因此,對膜蛋白結構與功能的研究具有極高的生物學意義及醫葯應用前景。但是由於研究手段有限,對膜蛋白的生物學功能以及結構研究極為困難。
轉運蛋白(transport proteins)是膜蛋白的一大類,介導生物膜內外的化學物質以及信號交換。脂質雙分子層在細胞或細胞器周圍形成了一道疏水屏障, 將其與周圍環境隔絕起來。盡管有一些小分子可以直接滲透通過膜,但是大部分的親水性化合物,如糖,氨基酸,離子,葯物等等,都需要特異的轉運蛋白的幫助來通過疏水屏障。因此,轉運蛋白在營養物質攝取,代謝產物釋放以及信號轉導等廣泛的細胞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大量疾病都與膜轉運蛋白功能失常有關,轉運蛋白是諸如抗抑鬱劑,抗酸劑等大量葯物的直接靶點。
我們的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次級主動運輸蛋白(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ers)的工作機理上。交替通路模型(alternating-access model)被用來解釋轉運蛋白的工作機理,在這個模型中,轉運蛋白至少採取兩種構象來進行底物的裝載及卸載:一種向膜外開放,一種向膜內開放。有許多結構和生物物理學證據支持這個模型。但是,仍有兩個最有趣的基本問題沒有解決。第一,主動運輸的能量偶聯機制是什麼?第二,在轉運過程中,是什麼因素觸發了轉運蛋白的構象變化?我們實驗室使用基於結構的研究手段對次級主動運輸蛋白進行研究,以期解決轉運蛋白工作機理中的基本問題。
2015年進一步獲得了具備更多構象的GLUT3結合底物和抑制劑的超高解析度結構,從而清晰揭示了葡萄糖跨膜轉運這一基本細胞過程的分子基礎 。

❻ 清華顏寧科研成果及人品如何

膜蛋白結構解析是公認的有難度,但是之前並不是沒做出來過,例如水分子轉運蛋白發現與解析,得過一屆炸葯獎。顏對GLUT1的技術方法並沒有突破,用了幾十年了。如果她能發現GLUT1作用並作出結構解析,絕對是諾獎級的成就。至於什麼能餓死癌細胞,...

❼ 如何看待顏寧對韓春雨研究成果的評價

這是非常厲害的生化研究,屬於基礎科學研究。當然,雖然這篇報道拿治療癌症當話題,其實這個研究和癌症治療還是非常遙遠的。當然,搞清楚這個GLUT1的結構可以為抗癌葯物的研究提供一個新的思路,相信不久就會有人進行相關的實際應用研究。相比之下,感覺對糖尿病葯物治療相關研究的幫助大一些。

❽ 顏寧有哪些個人成就

顏寧當選為美國抄科學院外籍院士。

對做獨一無二的自己的執著追求。顏寧曾說過:「清華畢業生每個人毫無疑問都是優秀的,但是一定要去做別人眼中那個優秀的你嗎?我們是不是一不小心就變得隨波逐流、人雲亦雲了?在這個微時代,希望大家保持勇氣,勇敢地去做獨一無二的你自己!」

❾ 如何評價清華大學顏寧研究團隊的科研成果

首先介紹下顏寧老師。
顏寧,1977年出生,2000年獲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學士學位;之後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師從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2004年獲博士學位,之後繼續在該校接進行博士後研究,2007年博士後出站後受聘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為當時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博導,其在清華的研究主要致力於重要跨膜運輸蛋白及植物脫落酸受體信號通路的結構與功能機理研究,承擔和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及2項科技部重大科學計劃項目。顏寧回到清華迄今發表學術論文30篇,其中自2009年以來作為通訊作者在三大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細胞》(Cell)上發表學術論文9篇,成果於2009、2012年兩次被美國《科學》雜志評選的「年度十大科學進展」重點引用, 2012年入選中國十大科學進展。

顏寧2005年因為傑出的博士論文研究獲得《科學》(Science/AAAS)和GE Healthcare評選的「青年科學家獎」(北美地區);回國後相繼獲得「貝時璋青年生物物理學家獎」、中國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葯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等獎勵和榮譽。201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13年入選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即「萬人計劃」青年組);2011年,顏寧教授成為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HHMI)評選的首屆28位國際青年科學家之一。2014年被《細胞》雜志選為全球40位年齡在40歲以下的傑出科學家之一。顏寧老師是施一公老師的學生,目前都在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中心擔任PI,在回國的5年裡已經在CNS上發文9篇,在以論文數量排資論輩的環境,這對一個科研工作者來說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數字,可以完爆很多中科院院士。

再介紹一下工作。上面提到,她主要致力於重要跨膜運輸蛋白的結構與功能機理的研究,而此次發表文章《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是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結構。

葡萄糖(D-glucose)是地球上包括從細菌到人類各種生物已知最重要、最基本的能量來源,也是人腦和神經系統最主要的供能物質。葡萄糖代謝的第一步就是進入細胞:親水的葡萄糖不能自由穿透疏水的細胞膜,其進出細胞需要通過鑲嵌於細胞膜上的葡萄糖轉運蛋白完成。

GLUT1是發現最早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幾乎存在於人體每一個細胞中,是紅細胞和血腦屏障等上皮細胞的主要葡萄糖轉運蛋白,對於維持血糖濃度的穩定和大腦供能起關鍵作用。在已知的人類遺傳疾病中,導致GLUT1功能異常的突變會影響葡萄糖的正常吸收,導致大腦萎縮、智力低下、發育遲緩、癲癇等一系列疾病(GLUT1 Deficiency syndrome,又稱De Vivo syndrome)。另一方面,當發生癌變時,葡萄糖是腫瘤細胞最主要的能量來源,但是腫瘤細胞由於缺乏氧氣供應而只能對葡萄糖進行無氧代謝,同質量葡萄糖所提供的能量不到正常細胞的10%,因而對葡萄糖的需求劇增(這是被稱為Warburg Effect的腫瘤細胞代謝現象),在很多種類的腫瘤細胞中都觀察到GLUT1的超量表達,以大量攝入葡萄糖維持腫瘤細胞的生長擴增,這使得GLUT1的表達量可能作為檢測癌變的一個指標。

癌(腫瘤) 細胞和正常細胞的重要區別是腫瘤細胞主要通過糖酵解Glycolysis獲取能量,對葡萄糖進行無氧代謝,而正常細胞可以通過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氧化磷酸化) 獲得大量能量,由於糖酵解提供能量很少,所以腫瘤細胞對葡萄糖的需求就大大增加,因而能觀察到GLUT1的超量表達。所以總結起來,GLUT1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運蛋白,這也是非常重要非常有價值的一項基礎研究,但是距離實際的臨床應用還有很遠,但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本身就是有區別的,在我看來,基礎研究就是為了探索未知。
該成果在5月18日由《自然》雜志在線發表後,立刻受到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充分肯定這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科學成就。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斯坦福大學教授布萊恩•科比爾卡(Brian Kobilka)評價說:「要針對人類疾病開發葯物,獲得人源轉運蛋白結構至關重要。對於GLUT1的結構解析本身是極富挑戰、極具風險的工作,因此這是一項偉大的成就。」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膜轉運蛋白研究專家羅納德•魁百克(RonaldKaback)表示:「人們終於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膜轉運蛋白在原子解析度水平上的晶體結構,這是50年以來的一項重大成就。」人體GLUT1基因序列鑒定者、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資深教授哈維•羅德士(Harvey Lodish)認為,這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並且表示將把這一重大成果加入到他正在編寫的《分子細胞生物學》(Molecular Cell Biology)經典教科書第八版之中。

閱讀全文

與顏寧的研究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