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兩次國共合作最大的成果各是什麼
第一次,國民黨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了自己的武裝,確立了新的三民主義。為後來版的北權伐奠定了基礎。
共產黨通過國民黨的「容共」政策逐漸發展壯大,並逐漸以獨立的姿態登上中國的政治舞台。
第二次,共產黨逐步從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中恢復,並以強硬的抗日姿態,在民眾心中確立了良好的形象。從而作為一支重要的武裝力量登上歷史舞台,為以後解放戰爭的勝利贏得了民心
國民黨作為中國的實際領導者順應民心,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支持,為國民黨最輝煌時期的到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⑵ 國共兩黨兩次合作的主要成果是什麼
第一次國共合作,1924年1月--1927年7月.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內,沉重地打擊了帝容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宣傳共產黨的綱領,擴大黨在群眾中的影響;黨開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裝;廣大人民群眾受到一次革命洗禮,為中國革命繼續前進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戰爭時期.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
⑶ 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形式、目的、取得的成果
一共有兩次國共合來作。自
第一次國共合作是在1924--1927,組織形式就是國民黨,中國共產黨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保持中共在政治上與組織上的獨立性。
目的是要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
第二次國共合作是在1937--1945,那時的組織形式其實就是中華民國政府,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旗幟,也能說為是一種形式,中共取消蘇維埃政府的名義,承認中華民國或蔣介石的統治,國民政府在抗日上與中國分工合作。
目的就是要打倒日本侵略勢力,維護中華民族的獨立性。
第二次國共合作,促成了全國人民空前的大團結,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⑷ 國共的兩次合作的時間.意義.目的.成果.
一、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時間:從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歷時三年半。
二、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歷史意義:1.國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國革命前進的步伐;2.北伐戰爭的迅猛發展,威懾了帝國主義列強和北洋軍閥;3.黨大大地拓展了成員數量和組織,建立了一定數量的工農武裝;4.合作失敗後,使黨開始成長成熟,懂得了進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裝的重要性。5.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實現和革命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後來,全國反帝反封的國民革命運動迅速開展起來。
三、第一次國共合作取得的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宣傳共產黨的綱領,擴大黨在群眾中的影響;黨開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裝;廣大人民群眾受到一次革命洗禮,為中國革命繼續前進奠定了基礎。
四、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時間:從1937年8月中旬到1946年6月結束。
五、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意義:針對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採取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總方針﹐執行「又團結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的政策﹐在與頑固派的斗爭中﹐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從而克服了國民黨當局製造的反共摩擦﹐發展和壯大了人民抗日力量﹐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保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六、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成果:中國共產黨開辟廣闊的敵後戰場,國民黨堅定了抗戰決心,並組織實施了正面戰場的大會戰,直至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
⑸ 在民主革命時期,國共兩次合作取得了那些重大成就
民主革命時期,國共兩黨曾經有過兩次合作:
第一次國共合作:
1924年內1月--1927年7月。
取容得的重要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宣傳共產黨的綱領,擴大黨在群眾中的影響;黨開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裝;廣大人民群眾受到一次革命洗禮,為中國革命繼續前進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國共合作:
抗日戰爭時期。
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
⑹ 國共兩次合作分別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第一次國共合作從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歷時三年半。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宣傳共產黨的綱領,擴大黨在群眾中的影響;黨開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裝;廣大人民群眾受到一次革命洗禮,為中國革命繼續前進奠定了基礎。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同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第二次國共合作,促成了全國人民空前的大團結,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1947年3月7日,國共第二次合作因國民黨方面的原因破裂。
⑺ 國共第二次合作取得什麼成就
來1、成就
最終取得抗日戰自爭的勝利。
2、簡介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同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7年8月中旬蔣介石被迫同意將在陝北的中央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了共產黨的合法地位。10月間,又將在南方十三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至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
3、影響
①第二次國共合作,促成了全國人民空前的大團結,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②同時也為中共力量的發展和壯大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③顯示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使得外國列強刮目相看.
④雖然抗戰辛苦,可是它也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⑻ 國共曾兩次合作.這兩次合作分別取得了什麼成果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促進了反帝反封建的工農革命運動的迅速發展。 在國共合作的基內礎上,1926年容5月至1927年4月,以廣東為根據地的國民革命軍進行了北伐戰爭,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反動統 治,形成了以工農群眾為主體的大革命高潮。
第二次國共合作,促成了全國人民空前的大團結,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1947年3月7日,國共第二次合作因國民黨方面的原因破裂。
⑼ 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後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麼,這一成果取得後,國共關系有何變化結局如何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同中國國民黨結成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式的合作。1935年,華北事變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引起國內階級關系和國際關系的重大變化和各種政治力量的重新組合。中國的兩個最大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的政策相應地發生變化。6月10日,中共上海臨時中央發表宣言,號召各級黨的組織必須與一切可能反蔣抗日的政治軍事派別協作,共同進行反蔣抗日的武裝斗爭。8月1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以中共中央和中國蘇維埃政府的名義,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停止內戰,抗日救國,組織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接著,中共中央於12月下旬在陝西省安定縣瓦窯堡舉行政治局會議,批判了黨內的關門主義錯誤,通過《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確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會後,毛澤東又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系統地闡明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次年8、9月份,中共中央根據形勢的進一步變化情況,又發出致國民黨書和《關於逼蔣抗日問題的指示》,明確提出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組成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並把「抗日反蔣」口號改為「逼蔣抗日」。此時,國民黨蔣介石集團也被迫對其政策作出調整。1935年11月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後,蔣介石集團對正在進行中的中日外交談判採取了比較強硬的態度;調整了對蘇聯的政策。與此相聯系,蔣介石在1935年11月又提出「打通與共產黨的關系」。在上述情況下,從1936年初開始,國共兩黨間打破長期對立的僵局,通過多種渠道,雙方派出代表,進行秘密的接觸。盡管這個接觸由於國民黨方面缺乏合作的誠意,只是想借談判「合作抗日」,達到「招撫」共產黨和「收編」紅軍的目的,沒法達成協議,但還是溝通了彼此的情況,增進了相互間的了解,從而為兩黨的正式談判開辟了道路。但是,蔣介石仍沒有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繼續進行「剿共」。1936年12月,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使國共兩黨間長達10年之久的內戰基本上停下來,為國共第二次合作創造了前提條件。1937年2月9日至9月下旬,國共兩黨代表先後在西安、杭州、廬山和南京等地舉行了6次談判。經過7個多月的反復商談,國民黨終於同意將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轄3個師,共計45萬人,在3個師之上設總指揮部,由朱德和彭德懷分別擔任正副總指揮;並承認陝甘寧邊區政府。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布《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次日,蔣介石發表《對中國共產黨宣言的談話》,事實上宣布承認了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第二次國共合作,促成了全國人民空前的大團結,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⑽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回標志著第一國共合作的開始,這答次合作以「黨外合作」為方式。主要成果有:一、1924年5月黃埔軍校的建立;二、國大民革命的興起;三、1927年北伐戰爭的勝利;四、1927年漢口和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五、工農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此條重大意義是中國共產黨掌握了一些武裝和宣傳了其主張,為中國革命的繼續前進奠定了基礎)。
三、四、五條是第二條的具體表現,由於其非常重要故詳細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