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讓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要不斷鞏固和發展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這個不應算是單獨問題,實質是國家的執政理念問題,『磚家』、『政客』們捨本逐末,念叨成民族問題,其心可誅
B. 東莞個體戶營業執照如何辦理
第一步抄 核准名稱 注冊流程襲
確定公司類型、名字、注冊資本、股東及出資比例後,可以去工商局現場或線上提交核名申請。
第二步 提交資料
核名通過後,確認地址信息、高管信息、經營范圍,在線提交預申請。在線預審通過之後,按照預約時間去工商局遞交申請材料。
第三步 領取執照
攜帶准予設立登記通知書、辦理人身份證原件,到工商局領取營業執照正、副本。
(2)鞏固改革成果擴展閱讀:
所需材料
工商注冊需准備以下幾個方面的事宜:
1、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公司設立登記申請書》;
2、全體股東簽署的公司章程;
3、法人股東資格證明或者自然人股東身份證及其復印件;
4、董事、監事和經理的任職文件及身份證復印件;
5、指定代表或委託代理人證明;
6、代理人身份證及其復印件;
7、住所使用證明。
C. 文景之治」取得了哪些成就和後果呢
劉邦和項羽起義共同推翻了秦朝。這楚漢相爭中打敗了項羽,並且掃平宇內各種地方勢力,建立了統一漢朝,建立健全的漢朝制度。但是在劉邦死後,呂後專權,大肆起用呂氐家族的成員。後來在太尉周勃和丞相陳平的主持下掃清呂氏家族,漢朝的權利又回到了劉氏手中。從此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使漢朝的經濟得了快速發展國強民富,人民安居樂業。那麼,「文景之治」究竟取得了哪些成果呢?為鞏固漢朝起得了哪些重要作用呢?
文帝這些法律的改革受到廣大群眾和官員的歡迎,認為這是皇帝廣施仁德,功德無量。
漢朝初建之時,繼承了秦朝時期的一些嚴刑悛法。秦代以來有所謂「秘祝」之官,凡有災難就移過於臣下。文帝於十三年下詔廢除並且聲明:百官的錯誤和罪過,皇帝要負責任。次年,他又禁止祠官為他祝福。
3,漢景帝即位後加強中央集權,重用御史大夫晁錯由於劉邦建立漢朝政權後,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大力分封劉氏家族的諸王,對中央權力有所削弱,而且劉氏諸王還有軍隊,他們有的串通起來對抗朝廷。為了平定「七國之亂」使朝廷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漢景帝即位後首先拿這個敝政開刀,大力推行削藩,「平定七國」後,使絕大多數諸候王國僅領有一郡之地。實際地位降為郡級(相當於一個地區級別)。諸侯王國領郡由漢高祖的42郡減為26郡,而中央直轄郡由漢高祖的15郡增加至44郡,使漢郡的總數大大超過諸候王國數。這樣壯大了中央的輕濟控制許可權,同時各郡王再也沒有能力威脅中央政權了。
二,實行清明的政治,順從民意,進行了政治改革
在全國推行無為而治,並且推行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正是「所為無為而無不為,澹然無治也而無不治也。」採取的「黃老學說,雖然叫做無為而治,而是最好的治理。文景二帝是分重視人才,廣泛聽取和採納有利於人民和朝廷的意見和建議。聽從思想家賈誼提出的農業生產是立國之根本,只有倉庫充實了才能做其他的事情;政治家晁錯提出的重農抑商的主張,提出使農民依附於土地的觀點,這些好的建議都被文帝採納並實施了。
1,強化中央政權,強化軍事建設,維護統一漢文帝在進入長安的當天夜裡,就命令親信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二軍;命令張武為郎中令,巡察保衛宮中,有司衙門分別誅殺少後帝及其三個弟弟於各府中。並且立即頒布詔令大赦天下。
限制了諸候王的權利和活動范圍,文帝三年(前177年),便對那些欲圖不軌的諸侯王進行鎮壓,首先是鎮壓了濟北王劉興居的叛亂,叛軍迅速瓦解,劉興居被殺。
三年後,淮南王劉長又叛亂,還未發動就被發現,文帝派人傳劉長入朝,罷免了他的封號,發配沖軍到蜀郡,半路絕食死亡。
收回和限制了諸候王的地盤和權力,從此,國家令行禁止,杜絕了權力分散而引起的社會不穩定。
2,穩定邊疆,對北方的匈奴背信棄義敢於說不漢文帝三年(前177年),匈奴右賢王背棄和約,率數萬大軍侵佔河南(今內蒙古伊克昭盟地區),文帝派兵應戰,是自高帝白登之圍後最大的一次戰役。後來的(前166年)、(前160年)、(前158年)等,匈奴的進攻都遭到文帝派兵有力的打擊。但由於國力的限制,文帝並不主動出擊,怕增加老百姓的負擔。這樣既打擊了匈奴又穩定了邊疆。
三,由於一系列的正確正策,使文景之治取得了巨大成果由於這政策十分正確,使社會經濟取得了巨大發展,漢初的統治也非常鞏固。由於控制了封候的數量,使大量外逃的流民也都回鄉歸田,人口繁衍生息,數量大量增加,列候封國大的三四萬戶,小的也有幾百上千,而且都比過去富裕很多。農業發展使糧價大大降低,糧食充足,國家富強,到漢武帝即位時70多年間,國家政治穩定,如果沒有大的天災,百姓比較富足,郡國的倉廩堆滿了糧食。太倉的糧食年年增加,致腐爛居多,政府庫房余財堆積,京師錢財千百萬緡,連串錢的繩子也朽爛了。這就是文景之治取得的巨大成果。
文景之治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為漢武大帝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為他北伐匈奴提供了物質保障,同時也為漢朝的統治長治久安作出了光輝的榜樣。
D. 如何完善與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
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我區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和省、市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切實加強領導,廣泛宣傳發動,縝密制定方案,精心組織實施,嚴格落實政策,穩步推進改革,我區農村稅費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通過稅費改革,確定了新的農業稅制,新老稅制平穩轉換,征納關系得到理順;農民負擔合理減輕,並從制度上得到規范;鄉鎮機構改革和村級規模調整順利推進,農村基層組織正常運轉;農村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後,農村重點事業發展得到保障,稅費改革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健康發展。但是不可否認,通過一年多來的稅費改革實踐表明,在推進改革的進程中,還有部分矛盾和問題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加以解決。根據中央、國務院及省、市文件規定,結合本區實際,現就有關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農村稅費改革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
農村稅費改革是對國家、集體、農民三者利益關系的一項重大調整,是現階段規范減輕農民負擔的治本之策。但應該看到,由於改革涉及千家萬戶,出台的政策多,關系農民切身利益,遇到的敏感問題較多,改革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基礎工作不扎實、政策宣傳不深入、執行政策不到位、配套措施不完善等問題,切實做到「三個確保」和鞏固改革成果的任務仍相當艱巨。最近,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已先行試點的地方,要進一步完善落實好各項改革政策,加快推進各項配套改革,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幹部群眾都要認真學習領會中央、國務院和省、市黨委、政府關於農村稅費改革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充分認識稅費改革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克服鬆懈麻痹思想,把深化稅費改革、鞏固稅費改革成果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大事來抓,全面認真地落實好各項政策,確保改革的順利開展,擴大稅費改革的新成果。
二、認真糾正計稅面積不實、計稅常產偏高的問題
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二輪土地承包制度,穩定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針對去年稅費改革中因「雙核」質量不高,群眾有異議,不願接受原「雙核」結果的問題,要組織有關人員重新核實。農業稅計稅面積要以第二輪土地承包合同為依據,據實核定。核定計稅常產一律不得高於實產。對於稅費改革後土地增減變化情況,在核定農業稅計稅面積時,對因自然災害、合法徵佔減少的耕地,應據實核減;對未經合法審批,因長期建設佔地、農村興辦公益事業佔地等因素減少的計稅土地,應先據實核減,並由佔地單位按規定補辦審批手續和補繳稅款,不得將這部分面積計算的農業稅負擔平攤到農民身上。
三、妥善解決承包地的農業稅收繳納問題
對「幹部田、機動地、兩田制」等農村土地二輪承包的遺留問題,要按照中央關於土地承包約有關政策進行調整,一時難以調整到位的,要將其全部納入計稅土地面積,按新的農業稅收政策執行。對承包費高於農業稅及其附加的,由雙方負責繳納改革後的農業稅收及其附加,不允許把大部分土地的農業稅收平攤轉嫁到其他農戶身上;對承包費低於農業稅收及其附加的,由雙方協商,重新簽訂合同,依據合同約定確定納稅人。防止「有地無稅」和「有稅無地」現象。本著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分類整改、注重實效、確保穩定的原則,穩妥推進「兩田制」整改。一是對土地按人均分配的「口糧田」和「經濟田」,由「兩田」變「一田」,統一歸並為責任田。二是對未按人均分配,合同未到期,但群眾沒意見的,可「動帳不動地」,即誰承包就落實在誰的名下,按新的農業稅制,依地納稅,不再繳納承包金。合同未到期,但群眾有意見,應按人均分配「承包田」,依地納稅。三是因農業結構調整由村兩委把部分農戶口糧田土地集中起來,轉包給少部分種植戶種植,由村兩委組織協調種植戶和承包戶簽訂書面流轉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由種植戶向土地承包戶交納土地流轉費,再由土地承包戶交納農業兩稅及附加。
四、嚴格徵收程序,規范征管行為,確保完成農業兩稅及附加任務
財政和農業稅徵收機關要充分發揮徵收主體的作用,堅持依法徵收,依法管理。要嚴格征管程序,農業稅徵收前徵收機關要按規定的時間將納稅通知書發放到戶,明確計稅依據、應納稅額、納稅時限、納稅地點等。以夏征為主的地方,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可通過積極穩妥工作,動員農民一次性完成全年徵收任務,但嚴禁強制農民夏季全額繳納。農民收入以秋收為主的地方秋收後要繳清全年任務,秋征期限不少於60天。要規范稅收征管行為。全部推行以戶為單位,微機統一開據農業稅完稅證,嚴禁收稅不開稅票或打白條,嚴禁生產費用與農業稅混征,嚴禁「搭車」收費。各鎮(街)要努力創造條件,擠出資金建設農業稅徵收大廳,完備必要的征管設施,按上級要求積極推行「定時間、定地點、定稅額」的「三定」徵收方式和網路化征管,擴大計算機開具稅票點,不斷改進征管手段,提高征管效率。要注重加強對農稅執法人員職業道德、專業技能等方面的培訓教育,尤其要做好各村農業稅協稅人員的崗位培訓,切實做到持證上崗,規范協稅、助征行為,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鑒於新的農業稅制運行後農業稅不再徵收實物,一律徵收代金的要求,農業稅徵收形式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可實行直接徵收代金的方式,也可委託糧食部門代扣代征。無論採取那種徵收方式都要結算到戶,稅票開據到戶。各鎮(街)政府和村級組織應積極協助徵收機關做好農業稅收及其附加的征管工作,幫助協調解決征管中的矛盾和問題。
五、加大宣傳力度,妥善解決農民尾欠稅款及鄉村債務依法繳納農業兩稅及附加是農民法定的、合理的、應盡的義務。要加大對農村稅費改革政策、稅收征管法、農業稅收征管條例等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讓農民牢固樹立維權意識和依法納稅意識。針對稅費改革後極個別農戶不繳農業稅款的違法行為,在摸清底子、弄清原因、分門別類、建檔立卡的基礎上,堅持具體問題區別處理,堅持不厭其煩的耐心做好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解釋工作,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告之以法,千方百計地爭取農民理解,使之積極主動地繳納稅款。對因同村債權債務糾紛造成的農民不繳稅款的,村兩委同農民之間可採取相互對帳、相互認可、互開收據的辦法予以解決。對因土地分配不公、常產確定不實,耕地被佔用或對村幹部作風等不滿意,而造成的稅款拖欠現象,要認真按照稅費改革政策的要求,進一步完善「雙核」基礎工作,堅持依地納稅,據實計征,或召開村民座談會,商定一致意見,妥善加以解決。對確因生活特別困難而又不應享受減免政策,無力繳納農業稅款的農戶,可採取履行法定程序暫緩繳納,暫時掛帳的辦法予以處理;對極個別不僅本人故意不繳,而且阻礙慫恿別人不繳,負面影響較大的「釘子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等有關規定,依法採取稅收保全措施或強制執行措施,依法征繳,維護稅法的嚴肅性。
要嚴格執行中央政策,暫停向農民收繳農村稅費改革前的稅費尾欠。對改革前農民的稅費尾欠,要認真進行核實、登記、歸類。不符合有關政策規定的,要予以核銷,不得再向農民追繳;對符合減免規定的稅費尾欠,要給予減免;對農民歷年形成的農業稅收及符合政策規定的鄉統籌和村提留尾欠,暫停收取,採取先掛帳的辦法,待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農民承受能力明顯增強後再作處理。
積極探索和化解鄉村債務的措施和辦法。通過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深化農村改革,探索債權債務抵沖、依法消減高利貸、加強內部控制、節約開支,盤活存量資產等辦法逐步化解鄉村債務。鎮級機構的債務,要靠發展經濟,完善財政體制等辦法妥善解決;村級組織的債務,要在防止發生新債務的基礎上,摸清底數,分清責任,逐步化解。
六、避高趨低,據實徵收農業特產稅
嚴格按照稅費改革後調整的農業特產稅政策,嚴格徵收范圍,依法徵收。徵收機關要深入田間地頭,認真搞好農業特產稅源的調查摸底工作,准確評估產量及收入,以村為單位建立農業特產稅源台帳,對特產稅源農戶實行跟蹤服務和徵收。嚴禁同一地塊交叉徵收或重復徵收農業稅及農業特產稅,嚴禁平均分攤農業特產稅。鑒於國務院明確規定對農業特產稅要縮小范圍,降低稅率,創造條件,最終取消的要求,在實際徵收過程中,要本著「避高趨低」的原則徵收農業特產稅,採取積極穩妥的辦法,既要讓利於農民,又要確保年度徵收任務的完成。待上級出台新的政策後,再按新的政策執行。
七、健全和完善農業稅減免制度
農業稅(包括農業稅附加)災歉減免應堅持「輕災少減,重災多減,特重全免」的原則。認真落實農村各項社會減免政策,確保烈屬、傷殘軍人、老復員軍人、生活特困戶、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70周歲以上老人減免政策落實到位。要認真核實減免對象,落實新增70周歲以上老人的優待證,確保按政策據實減免。社會減免必須實行先減免後徵收,確保減免政策及時兌現到戶。要適應農村稅費改革後的新情況,建立穩定的農業稅減免資金來源渠道。在中央和省、市級財政每年在預算中安排一定的農業稅減免資金的基礎上,區財政從農業稅徵收總額中預留一定的減免機動資金,統籌安排使用,鎮級在預算中適當安排相當數量的資金用於農業稅減免,並實行滾動使用。
八、嚴格執行村內「一事一議」籌資投勞政策
村內「一事一議」籌資投勞制度是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改革後村內興辦其他集體公益事業所需資金,不再固定向農民收取,我區明確規定「一事一議」籌資上限為一年內每個村民負擔總額不超過15元。要適應新形勢,轉變觀念,統籌安排農村集體
E. 請問大家關於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農村能源與後續產業實施方案中的環境影響評價與節能雜寫請大家幫幫忙發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月28日召開會議,決定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據悉,此次會議的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問題。
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全面分析了形勢和任務,認為在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系統回顧總結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進一步統一全黨全社會認識,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對於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全會研究了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若乾重大問題,作出如下決定。
一、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重大意義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始終高度重視、認真對待、著力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成功開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道路和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道路。
一九七八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我們黨全面把握國內外發展大局,尊重農民首創精神,率先在農村發起改革,並以磅礴之勢推向全國,領導人民譜寫了改革發展的壯麗史詩。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使我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廢除人民公社,確立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全面放開農產品市場,取消農業稅,對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初步形成了適合我國國情和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的農村經濟體制;糧食生產不斷躍上新台階,農產品供應日益豐富,農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貧開發成效顯著,依靠自己力量穩定解決了十三億人口吃飯問題;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小城鎮蓬勃發展,農村市場興旺繁榮,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轉移就業,億萬農民工成為產業工人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切實鞏固了新時期工農聯盟;農村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社會事業加速發展,顯著提高了廣大農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農村黨的建設不斷加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全面推進,有效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極大調動了億萬農民積極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極大改善了廣大農民物質文化生活。更為重要的是,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為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創造性探索,為實現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了巨大貢獻,為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成功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積累了寶貴經驗。
實踐充分證明,只有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基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堅持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才能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我們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勝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就要更加自覺地把繼續解放思想落實到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毫不動搖地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繼續解放思想,必須結合農村改革發展這個偉大實踐,大膽探索、勇於開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農村發展難題,為推動黨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提供不竭源泉。堅持改革開放,必須把握農村改革這個重點,在統籌城鄉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給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為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的活力。推動科學發展,必須加強農業發展這個基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促進社會和諧,必須抓住農村穩定這個大局,完善農村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證農民安居樂業,為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打下堅實基礎。
我國農村正在發生新的變革,我國農業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正面臨新的局面,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具備許多有利條件,也面對不少困難和挑戰,特別是城鄉二元結構造成的深層次矛盾突出。農村經濟體制尚不完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低,農產品市場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國家農業支持保護體系不健全,構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要求緊迫;農業發展方式依然粗放,農業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落後,耕地大量減少,人口資源環境約束增強,氣候變化影響加劇,自然災害頻發,國際糧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求平衡壓力增大;農村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水平較低,區域發展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改變農村落後面貌任務艱巨;農村社會利益格局深刻變化,一些地方農村基層組織軟弱渙散,加強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基層組織建設、社會管理任務繁重。總之,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後,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斷鞏固和發展農村好形勢。
全黨必須深刻認識到,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穩定就沒有全國繁榮穩定,沒有農民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全面小康。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我們要牢牢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當前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適應農村改革發展新形勢,順應億萬農民過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時機、乘勢而上,努力開辟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廣闊道路,奮力開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嶄新局面。
二、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
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戰略任務,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作為根本要求,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創新體制機制,加強農業基礎,增加農民收入,保障農民權益,促進農村和諧,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根據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和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到二0二0年,農村改革發展基本目標任務是: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二00八年翻一番,消費水平大幅提升,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農民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推進,農村文化進一步繁榮,農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落實,農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農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健全,農村社會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則。
——必須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始終把解決好十幾億人口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方針,加大國家對農業支持保護力度,深入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實現農業全面穩定發展,為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維護國家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必須切實保障農民權益,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農民意願,著力解決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保障農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權益,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促進農民全面發展,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緊緊依靠億萬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必須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農村發展的根本動力。堅持不懈推進農村改革和制度創新,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和改善國家對農業農村發展的調控和引導,健全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經濟體制,調整不適應農村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使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充滿活力。
——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始終把著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作為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重大戰略。統籌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鞏固和完善強農惠農政策,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使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必須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始終把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作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政治保證。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完善黨管農村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保持黨同農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形成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強大合力。三、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加強農村制度建設
實現農村發展戰略目標,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必須按照統籌城鄉發展要求,抓緊在農村體制改革關鍵環節上取得突破,進一步放開搞活農村經濟,優化農村發展外部環境,強化農村發展制度保障。
(一)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農業生產特點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現有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農業經營方式轉變。家庭經營要向採用先進科技和生產手段的方向轉變,增加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投入,著力提高集約化水平;統一經營要向發展農戶聯合與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服務體系的方向轉變,發展集體經濟、增強集體組織服務功能,培育農民新型合作組織,發展各種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著力提高組織化程度。按照服務農民、進退自由、權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發展,使之成為引領農民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擴大國有林場和重點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試點。推進國有農場體制改革。穩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
(二)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是農村的基礎制度。按照產權明晰、用途管制、節約集約、嚴格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層層落實責任,堅決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立保護補償機制,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繼續推進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耕地實行先補後占,不得跨省區市進行占補平衡。搞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等權利。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從嚴控制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嚴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農村宅基地和村莊整理所節約的土地,首先要復墾為耕地,調劑為建設用地的必須符合土地利用規劃、納入年度建設用地計劃,並優先滿足集體建設用地。改革征地制度,嚴格界定公益性和經營性建設用地,逐步縮小征地范圍,完善征地補償機制。依法徵收農村集體土地,按照同地同價原則及時足額給農村集體組織和農民合理補償,解決好被征地農民就業、住房、社會保障。在土地利用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外,經批准佔用農村集體土地建設非公益性項目,允許農民依法通過多種方式參與開發經營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對依法取得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必須通過統一有形的土地市場、以公開規范的方式轉讓土地使用權,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與國有土地享有平等權益。抓緊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配套政策,規范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三)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農業投入保障制度,調整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信貸投放結構,保證各級財政對農業投入增長幅度高於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大幅度增加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讓收益、耕地佔用稅新增收入用於農業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對中西部地區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的投入。國家在中西部地區安排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生態建設等公益性建設項目,逐步取消縣及縣以下資金配套。拓寬農業投入來源渠道,整合投資項目,加強投資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健全農業補貼制度,擴大范圍,提高標准,完善辦法,特別要支持增糧增收,逐年較大幅度增加農民種糧補貼。完善與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掛鉤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健全農產品價格保護制度,完善農產品市場調控體系,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改善其他主要農產品價格保護辦法,充實主要農產品儲備,優化農產品進出口和吞吐調節機制,保持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完善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理順比價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價格對增產增收的促進作用。健全農業生態環境補償制度,形成有利於保護耕地、水域、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資源和農業物種資源的激勵機制。
(四)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農村金融是現代農村經濟的核心。創新農村金融體制,放寬農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結合,資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務完善、運行安全的農村金融體系。加大對農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綜合運用財稅杠桿和貨幣政策工具,定向實行稅收減免和費用補貼,引導更多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各類金融機構都要積極支持農村改革發展。堅持農業銀行為農服務的方向,強化職能、落實責任,穩定和發展農村服務網路。拓展農業發展銀行支農領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對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信貸支持。擴大郵政儲蓄銀行涉農業務范圍。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於當地發放貸款。改善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保持縣(市)社法人地位穩定,發揮為農民服務主力軍作用。規范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和以服務農村為主的地區性中小銀行。加強監管,大力發展小額信貸,鼓勵發展適合農村特點和需要的各種微型金融服務。允許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從金融機構融入資金。允許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規范和引導民間借貸健康發展。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農村信貸擔保機制。擴大農村有效擔保物范圍。發展農村保險事業,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加快建立農業再保險和巨災風險分散機制。加強農產品期貨市場建設。
(五)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盡快在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一體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融合。統籌土地利用和城鄉規劃,合理安排市縣域城鎮建設、農田保護、產業聚集、村落分布、生態涵養等空間布局。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發展農村服務業和鄉鎮企業,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全面提高財政保障農村公共事業水平,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制度。統籌城鄉勞動就業,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引導農民有序外出就業,鼓勵農民就近轉移就業,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加強農民工權益保護,逐步實現農民工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住房租購等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改善農民工勞動條件,保障生產安全,擴大農民工工傷、醫療、養老保險覆蓋面,盡快制定和實施農民工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統籌城鄉社會管理,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條件,使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推動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體制創新。擴大縣域發展自主權,增加對縣的一般性轉移支付、促進財力與事權相匹配,增強縣域經濟活力和實力。推進省直接管理縣(市)財政體制改革,優先將農業大縣納入改革范圍。有條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縣(市)的體制。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發揮好大中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依法賦予經濟發展快、人口吸納能力強的小城鎮相應行政管理許可權,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互促共進機制。積極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
(六)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發展農村基層民主,以擴大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健全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為重點,加強基層政權建設,擴大村民自治范圍,保障農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擴大農民在縣鄉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密切人大代表同農民的聯系。繼續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二0一二年基本完成鄉鎮機構改革任務,著力增強鄉鎮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完善與農民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的鄉鎮治理機制,實行政務公開,依法保障農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深入開展以直接選舉、公正有序為基本要求的民主選舉實踐,以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為主要形式的民主決策實踐,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實踐,以村務公開、財務監督、群眾評議為主要內容的民主監督實踐,推進村民自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加強農村法制建設,完善涉農法律法規,增強依法行政能力,強化涉農執法監督和司法保護。加強農村法制宣傳教育,搞好法律服務,提高農民法律意識,推進農村依法治理。培育農村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完善社會自治功能。採取多種措施增強基層財力,逐步解決一些行政村運轉困難問題,積極穩妥化解鄉村債務。繼續做好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完善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辦法,健全農村公益事業建設機制。
四、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健全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要明確目標、制定規劃、加大投入,集中力量辦好關系全局、影響長遠的大事。
(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條件。大規模實施土地整治,搞好規劃、統籌安排、連片推進,加快中低產田改造,鼓勵農民開展土壤改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保護性耕作,提高耕地質量,大幅度增加高產穩產農田比重。搞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集中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幹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區、排灌泵站配套改造、水源工程建設,力爭二0二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任務。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確保二0一0年底完成大中型和重點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創新投資機制,採取以獎代補等形式,鼓勵和支持農民廣泛開展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小流域綜合治理等項目建設。推廣節水灌溉,搞好旱作農業示範工程。支持農用工業發展,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按照現代化水平高、覆蓋范圍廣的要求,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和農產品批發市場網路建設,加快建設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和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
(五)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創新管理體制,提高人員素質,力爭三年內在全國普遍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逐步建立村級服務站點。支持供銷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服務公司、專業技術協會、農民經紀人、龍頭企業等提供多種形式的生產經營服務。開拓農村市場,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完善農業信息收集和發布制度,發展農產品現代流通方式,減免運銷環節收費,長期實行綠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運行效率高的農產品營銷網路。保障農用生產資料供應,整頓和規范農村市場秩序,嚴厲懲治坑農害農行為。
(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發展節約型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繼續推進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延長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期限,完善政策、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開展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實施草原建設和保護工程,推進退牧還草,發展灌溉草場,恢復草原生態植被。強化水資源保護。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加大增殖放流力度。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加快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保護珍稀物種和種質資源,防範外來動植物疫病和有害物種入侵。多渠道籌集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態效益補償資金,逐步提高補償標准。積極培育以非糧油作物為原料的生物質產業,推進農林副產品和廢棄物能源化、資源化利用。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加強農村工業、生活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七)擴大農業對外開放。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提高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能力,拓展農業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按照鼓勵出口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品、適度進口結構性短缺產品的原則,完善農產品進出口戰略規劃和調控機制,加強國際市場研究和信息服務。強化農產品進出口檢驗檢疫和監管,提高出口優勢產品附加值和質量安全水平。引導外商投資發展現代農業。健全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外商經營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准入制度,建立外資並購境內涉農企業安全審查機制。統籌開展對外農業合作,培育農業跨國經營企業,逐步建立農產品國際產銷加工儲運體系。積極參與國際農產品貿易規則和標准制定,促進形成公平合理的貿易秩序。
五、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必須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范圍,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六、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關鍵在黨。要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農村黨的建設,認真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不斷提高黨領導農村工作水平。
F. 致詞與致辭的區別
「致詞」和「致辭」的區別使用如下:
致詞亦作"致辭",指用文字或語言向人表達思想感情,一般指在舉行會議或某種儀式時請具有一定身份的人講話。
致辭是一個漢語詞彙,亦作致詞,讀音為zhì cí。指用文字或語言向人表達思想感情,現指在舉行會議或某種儀式時請具有一定身份的人講話。
「詞」是指「言詞、詞語」;「辭」是指「文辭、辭藻」。
「致詞」和「致辭」是一對異形詞,意義是一樣的。《現代漢語詞典》以「致辭」為推薦詞形。
「主持詞」和「主持辭」在概念上沒有根本的不同,都是指主持人所說的有關的話語。但二者在色彩上還是有一定的差別。「主持辭」比「主持詞」更為莊重,主要用於一些非常正式的場合、重大的慶典等。
作家冰心著有詩歌《致詞》,是在1922年即詩人22歲時寫下的一首向親愛的母親的庄嚴《致詞》,這是一首偉大母愛的多情頌歌。
致詞詞語解釋:
拼音:zhì cí
釋義:亦作"致辭"。
1、指用文字或語言向人表達思想感情。
2、猶致語。
3、現一般指在舉行會議或某種儀式時請具有一定身份的人講話。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晏子手捧玉爵,恭進魯侯之前,左右獻上多桃,晏子致詞曰:『桃實如斗,天下罕有;兩君食子,千秋同壽』」!
G. 四個服務的內容
四個服務的內容: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為人民服務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遵循的根本宗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告訴我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我們黨一貫強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人民為中心」,這就要求我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憂,謀人民之所求,一切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因此,是否具有為人民服務的立場、情感和作風,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遵循的一個根本原則,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根本方法。
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搞馬克思主義研究、教育和宣傳的人,只有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並且身體力行,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在立場、情感、作風上贏得廣大幹部群眾和高校師生的認可,贏得他們對我們黨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戰略部署發自內心的擁護。
(7)鞏固改革成果擴展閱讀:
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是思想政治工作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近些年來思想領域風起雲涌,各種思想相互交流、相互激盪、相互競爭,出現一些反對馬克思主義、反對社會主義、反對黨的領導的錯誤觀點。
這些錯誤觀點歸根結底和歷史虛無主義緊密相關。無數歷史事實證明,盡管我們黨也有過缺點、有過失誤、有過挫折、有過教訓,但我們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中,建立了無與倫比的豐功偉績,贏得了中國各族人民的無比熱愛和巨大信任。
沒有任何政治力量可以取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反腐的利劍「打虎拍蠅」,說到做到,成效顯赫,極大地贏得了人民的信任。無可置疑,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這是無可爭議的。
只要以史為據,辯證分析,分清主次,鑒別真偽,歷史虛無主義的謬誤不堪一駁。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中國高校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高校。更好地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徹底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是當前高校思政工作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人民網-深刻把握「四個服務」的科學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