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面沉降調查成果資料整理
地面沉降調查工作完成後,要對調查過程中所取得的各類資料進行整理、分析,並編寫報告。
地面沉降成果資料包括調查資料、工程地質測繪資料、鑽探物探資料和監測資料。
地面調查資料整理內容有:第四系地層岩性資料;地下水的儲量、開采量、補給量資料;基岩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及其與區域地質構造的關系資料;第四紀地質發展史和新構造運動情況資料;建築物破壞、地表開裂資料;人類經濟活動情況和經濟發展趨勢等資料。同時提交地面沉降調查報告,評價地面沉降危害等級,提出防治方案。
工程地質測繪資料包括:設計書,測繪方法,使用儀器,工程進度,地形圖,地表水入滲、產流、徑流、沖刷以及地表水的流通、灌溉、庫水位及升降資料,開展滲水試驗、滲透系數、地下水位等深線圖等資料。
鑽探與物探資料包括:勘探點線的布置,鑽孔編錄和鑽孔柱狀圖資料,物探方法、儀器及成果(平剖面圖及物探解譯)資料,第四系地層資料,隱伏斷裂資料,抽注水試驗資料和地下水基本特徵資料。
監測資料整理的內容包括:分層標、基岩標、孔隙水壓力標、水準點、水動態監測網、水文觀測點、海平面預測點的設置,水準測量和地下水開采量、地下水位、地下水壓力、地下水水質監測及地下水回灌監測資料,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因地面沉降而破壞的定期監測資料和地面沉降速度、幅度、范圍資料等。
地面沉降勘查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序言,所處地貌單元,第四系地層岩性及發展史,新構造運動,水文地質條件,經濟發展現狀及經濟發展趨勢,地面沉降危害等級及成因機制,地面沉降防治方案。附圖包括地形圖,地貌圖,第四系地質圖,水文地質圖,地下水等水位線圖,鑽孔柱狀圖,地質剖面圖,隱伏斷裂橫剖面圖,物探平剖面圖,基岩等高線圖和地面沉降危害分區圖(圖6-5)等。附件包括調查報告、工程地質測繪報告、勘探與物探報告和監測報告。
圖6-5 北京市平原區地面沉降危害分區評價示意圖(據俞豐俊)
② 下圖是什麼類型的物探測試成果圖從該圖中能獲得什麼信息
高密度電阻率法的成果圖,該圖反映了地表到60米深度的地質體電阻率變化情況
③ 世紀年代物探新成果
20世紀90年代是我國物探應用進一步深化的時期,物探技術迅速提高的實際結果直接反映在所取得的一批重大成果上,其中比較突出的成果如下。
1.發現了一批大型油氣田,對我國石油天然氣的高產穩產起了重要作用
在此期間,我國先後在鄂爾多斯、塔里木、四川、東海和南海查明了一批新天然氣田,使我國天然氣探明儲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天然氣產量也從20世紀80年代前長期徘徊在年產150億m3的水平迅速提高到20世紀90年代末的近270億m3。天然氣儲量和產量的增長是我國能源工業在20世紀90年代最為突出的變化,其中庫車凹陷克拉大氣田的發現為「西氣東輸」奠定了資源基礎,這些發現中高解析度地震勘探的成功運用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國東部各盆地的老油區及其周圍地區不斷有新的發現,為穩定東部做出了重要貢獻。20世紀90年代塔里木盆地全面開展油氣勘探,石油和地礦系統,及其以後的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和中石化系統均集中了大量地震隊伍,採取高解析度三維地震和解決了一系列沙漠地區地震勘探的技術問題,找到了一批油氣田,其中塔河油田已經控制的含油麵積可達上千平方千米,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此外,在吉林、四川、江蘇、雲南、陝西等地都有新的發現,為我國陸上石油天然氣的穩定增長做出了成績。海洋油氣物探在20世紀90年代先後在東海、南海和渤海取得了新成果,三維地震和高解析度地震為查明和開發東海的平湖油氣田、北部灣的東方氣田和渤海的蓬萊19-3大油田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海上油氣產量穩步上升,達到年產2000萬t,物探對此做出了重大貢獻[14,15]。
2.為我國煤炭工業持續穩定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從20世紀80年代逐步發展的煤田高解析度地震勘探和三維地震勘探,明顯加快了煤田精查速度,減少了鑽井數量,降低了勘探成本。三維地震勘探成果在煤礦建井中已經成為設計必須具備的資料。僅在1991年到1995年,中國煤田地質總局就集中25個地震隊對13個省、市、自治區的38個礦區的68對礦井做了補充工作,避免了開采過程中因為地質情況了解不夠細致而造成的損失,經濟效益達20~30億元。由於其突出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三維地震勘探被列為煤礦建設新井前必須完成的勘探項目,由國家開發銀行貸款支持,列入礦井建設成本[16]。
3.沉積砂岩型鈾礦勘查取得可喜進展
核工業部門充分發揮物探作用,在新疆伊犁察布查爾縣原已發現的淺部礦體周圍及其深部,按照沉積鈾礦成礦規律開展氡及其子體測量等方法,發現了較好的我國第一個可用地浸方法開採的鈾礦,為今後尋找更多更好的同類型鈾礦提供了經驗[3]。
4.地熱物探成效更加顯著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地熱的應用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北京市用地震、電法、測溫等方法為市政建設及有關用戶尋找地下熱水,取得很多成果。河北、山東、海南、陝西、甘肅、四川用電法等方法圈定熱儲范圍。西藏羊八井熱田北區用綜合物探方法圈出了深部熱儲構造,並進而打出了達329.8℃的在我國是最高溫度的地下熱水[18]。
5.金屬非金屬礦物探繼續取得成果
進入「九五」以後,雖然金屬礦物探工作量有較大幅度下降。在國家戰略礦產普查項目統一安排下,物探在西部以銅為主的普查工作中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發現。以激電為主的電法工作在發現新疆哈密土屋大型斑岩銅礦及進一步追索礦帶中起了重要作用。另外,用激電發現河北北岔溝門鉛鋅礦主盲礦體。用磁法和化探發現福建梅仙鉛鋅礦。在新疆小熱泉子通過重力異常發現銅礦盲礦體。在雲南大平掌用激電、在雲南龍脖河用磁法圈出銅礦具體范圍,指導鑽探,成效顯著。用激電、電磁法擴大了湖南沃溪金礦儲量,激電配合化探發現了內蒙古朱拉扎嘎金礦。航空物探綜合測量,發現了羅布泊地區含鉀鹽礦產地。這些都是有重要意義的新成果[17]。
6.工程及水文物探應用廣泛,貢獻卓著
幾乎所有重大鐵路、公路建設項目都有工程物探的貢獻。在北京—九龍、西安—南京、重慶—懷化等鐵路,特別是其中秦嶺、南昆、侯月等大型隧道的建設中,在多處跨長江、黃河大橋及舟山、平潭、深港跨海大橋的勘察和黃浦江過江隧道掘進中,物探都為其勘測設計和工程質量檢測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資料。所有20世紀90年代我國准備新建的核電站,如嶺澳、連雲港、浙江海門和遼寧的溫坨子、徐大堡、江石底,物探也都為其選址及基礎穩定性進行了工程物探和做出了評價。在水文物探方面,物探在北京平谷電廠、河北三河電廠、黑龍江的幾個電廠尋找水源地,為寧夏、新疆、廣西、雲南等省區城鄉居民尋找生活淡水取得了很好效果。這些物探工作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突出,在政治上也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物探界還針對探測大江大河堤壩滲漏發展了多種專用物探方法和儀器,為汛期長江、黃河主堤壩的安全提供了檢測手段[20]。
7.環境地球物理調查和考古物探顯示良好發展前景
環境地球物理的活動范圍已經從傳統的地質災害防治與監測逐步發展到城市污染源的調查與防治等更廣領域,出現了一批創新性應用實例。例如,用淺層地震、電法、探地雷達等方法在多處探查了導致地面塌陷的地下岩溶及采空區,用多種物探方法對滑坡進行了探測和監測,對長江三峽庫區的山體崩塌進行了大量的探測,對西安等地的地裂縫的深部地質狀況進行了調查。我國開始了全國系統的放射性本底調查,對一些地區可能的放射性污染進行了監測。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80年代末,浙江省物探隊在西湖換入錢塘江清水過程中,用水上電法監測取得很好效果。地礦部系統的航空電法監測華北地區海水入侵的試驗工作也取得了成功。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考古物探工作興起,用電法、磁法、探地雷達等方法在安徽、河南、湖北、陝西、甘肅、河北等省的多處考古中發揮了找古墓、古遺址、古沉船的作用,有的結果已經得到證實。物探對樂山大佛風化程度的有效檢測,顯示了它在古文物保護工作中廣泛應用的前景[19,20]。
8.深部地球物理調查成果豐碩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地質科學院等單位開始了和美國康乃爾大學等十餘個國家科研單位合作的「喜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地震反射研究(INDEPTH)」項目。1992年8月完成的北起康馬縣的薩馬達、南至亞東縣的帕里共長93.6km的地震測深,是當時靠喜馬拉雅山最近的地震反射剖面。地礦部中國地質勘查技術院與俄羅斯全俄地質所合作編制橫跨歐亞的「台灣—阿爾泰—巴倫支海」地學大斷面,長逾10000km。通過這一系列的國際合作,我國深部地球物理技術水平及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有了明顯提高,深部地球物理調查成為我國與國際同行合作的一個經久不息熱點[22,23]。
9.南海及大洋綜合地球物理調查深入發展,取得一批新成果
在南海海域進一步開展了系統的重、磁和地震等方法的地球物理科學調查,對其中的萬安、曾母、禮樂、北康、南薇等盆地進行了地震反射調查,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編制了包括全海區莫霍面深度圖在內的系列地球物理圖件。在太平洋深海洋底多金屬結核資源的調查取得豐碩成果,向聯合國海底委員會提供了面積達30萬km2的遠景區。我國已經正式成為洋底資源開發的先驅投資國,在太平洋東部地區取得了同等面積的合法開發者的地位。以上工作都為維護我國在周邊海區和世界大洋中的權益作出了重要貢獻。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期,我國在南海北部及相關地區開始進行天然氣水合物的調查工作,並且已經取得了有意義的成果。
上述20世紀90年代物探新成果僅僅是眾多成果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例,其中不乏對國民經濟建設具有導向意義的重大成果。之所以要突出地介紹這一階段,主要是因為我國物探事業在20世紀的最後十年開始了意義十分重大的改革進程,開始了體制和機制的轉換,從計劃經濟的運行機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這是我國物探界的一場深刻的革命。進入21世紀,我國物探將以更新的面貌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④ 怎麼根據物探成果判斷地下岩層情況
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主要有物探和測井兩種。
物探主要是根據地下岩層物理性內質的差異,通過物理量測量,對容地質構造或岩層性質進行研究,以尋找石油和天然氣的地球物理勘探。我們在石油勘探中,對於被表土、沙漠和海水覆蓋沒有岩層直接出露的地區,主要依靠物探方法間接了解地質構造和岩層性質,以尋找油氣藏。
測井,也叫地球物理測井或石油測井,簡稱測井。石油鑽井時,在鑽到設計井深深度後都必須進行測井,又稱完井電測,以獲得各種石油地質及工程技術資料,作為完井和開發油田的原始資料。
當然在實踐過程中除了物理,還要把相關的構造地質學,石油地質學,沉積岩石學等相關知識把握好以增加勘探石油天然氣的可靠性。
⑤ 取得一批有重大意義的物探成果
整個20世紀80年代,是物探工作應用領域進一步擴大,技術水平迅速提高的時代。我國物探解決復雜地質問題的能力明顯增強,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義的成果。
1.石油物探在南海、東海和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准噶爾盆地取得重大突破
1979年8月,根據地質部第二海洋地質大隊珠江口盆地普查地震構造資料部署的珠5井突破了珠江口盆地的出油關。南海成為我國油氣勘探和國際石油公司投資的新熱點,國務院於1982年1月決定我國南海油氣勘探實行對外開放。這一決定有力推動了全國對外開放政策的貫徹。
在東海,地質礦產部第一海洋地質大隊進行了系統的油氣物探工作,1982年在龍井構造上確認了含油氣層的存在。1983年,在平湖凹陷的平湖1井獲得工業油流,該井成為東海的第一口發現井。在我國東部工農業發達,但又極缺能源的近海海域發現了油氣,在國內外都引起了轟動。
1984年,地質礦產部參照物探結果布設在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的沙參2井,在深達5360m的古生代石灰岩地層中獲得了日產原油1000t、天然氣200萬m3的重大突破。這一具有歷史意義新發現,使塔里木盆地的油氣遠景成為現實,進一步推動了我國西部地區油氣勘探新高潮。石油系統在吐哈盆地、准噶爾盆地和青海也取得一系列重要發現,揭示了西部作為我國油氣資源戰略接替區的巨大潛力。國務院在「八五」計劃中明確提出了石油工業要實行「穩定東部,加快西部」的方針[12]。
2.煤田物探成果顯著,物探應用邁入精查和開發領域
煤田物探在內蒙古、黑龍江、河南等地擴大了資源前景,發現了新煤區。高解析度地震等技術的應用使煤田物探精度明顯提高,開始介入煤田的精查和井巷建設,大大拓寬了應用領域[13,14]。
3.金屬與非金屬礦產物探取得豐富成果
「六五」和「七五」期間,地礦部門地面物探、化探共發現異常4.9萬余處,經查證見礦2200餘處,發現和擴大礦床504處,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於隱伏礦體,是金屬礦物探成果最為豐富的時期。黑色和有色金屬礦物探在發現或擴大許多重要新礦產地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包括雲南惠民大型鐵礦床,新疆阿舍勒及索爾庫都克、廣東鍾丘洋及玉水、福建紫金山、內蒙古烏奴格吐山、西藏馬拉松多等大型銅礦床,新疆富蘊縣哈拉通克和哈密黃山的大型銅鎳礦床,河北張北縣蔡家營、內蒙古白音諾及浩布高、新疆可可塔勒、福建水吉和雲南核桃坪等大型鉛鋅礦床,廣西芒場錫多金屬礦床,河北大灣鉬礦床等。在貴金屬方面有山東蒼上大型金礦床,湖北雞冠嘴銅金礦床,內蒙古額仁陶勒蓋、查爾布拉根和四川呷村等大型銀礦床等。在非金屬礦方面則有河北雙碑、湖北高店子、湖南歇駕山等大型石膏礦床等[15,16]。
4.水文工程物探成為國家重點建設不可缺少的工作
在解決我國西部和華北廣大地區的缺水問題方面,物探發揮了重要作用。物探在尋找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地下熱水,以及劃分鹹水和淡水方面,取得了大量有意義的成果。如在甘肅河西走廊,根據電測深資料發現了豐富的地下水源地,在海南、廣東、黑龍江、北京等許多地方用物探找到了基岩裂隙水。在西藏羊八井,依據電法資料打出了一批高溫熱水井。在為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項目服務方面,物探在三峽壩址的勘查和論證工作中,在浙江、廣東核電站選址的工程勘查中,在長江口和寶鋼碼頭的勘查中所起的作用,得到了社會公認,贏得了信譽[17]。
5.深部地球物理調查大規模展開,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國按照統一部署,完成了11條深部大剖面中的9條,對我國陸地地殼和岩石圈的構造及結構有了一個宏觀了解。例如,亞東—格爾木剖面提出了「青藏高原是6個地體拼合成的增生陸塊」的認識;江蘇響水至內蒙古滿都拉剖面結果認為該剖面所穿過的8個構造單元的深部構造特徵差異很大,反映了中朝板塊克拉通化及其遭受後期改造的過程。華北、秦嶺及蘇皖地區的深反射地震剖面對地殼細結構的研究提出了許多新認識。
6.開展了大量海洋區域性綜合性物探調查工作,
在東海陸架區、沖繩海槽、琉球海溝、台灣海峽和南海開始了系統的海洋物探調查工作,取得了大量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區域物探資料。這些科學調查工作對我國周邊海洋地質構造的特色,及海洋油氣和固體礦產資源的總體情況加深了認識,對海洋工程勘查及濱海砂礦調查也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我國出版了若干海域的地球物理圖集。
⑥ 地下管線物探成果「2/0」是什麼意思
你說的是綜合管線圖吧。要是有圖片最好,根據你的描述,應該是線纜類管埋,一共二根管,用了0根。就是空管的意思。
⑦ 中國石化集團西南石油局第二物探大隊的歷年成就
歷年來,第二物探大隊高度重視世界最新前沿物探技術的追蹤、開發及應用,大力實施「科技內興隊容」戰略,取得豐碩成果,受到全國科學大會表彰,共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部、省級科技成果和勘探成果獎80餘項。堅持以科學化、標准化、規范化為目標,切實加強各項管理。2002年2月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現正全面開展HSE認證工作。
第二物探大隊堅持以「誠信為本,嚴謹規范,優質高效,用戶滿意」為經營准則,信守「質量更好、資料更准」的質量方針和承諾目標,始終致力於為油氣勘探開發當好先行,以優質的服務和豐碩的成果,為祖國油氣事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⑧ 重要成果
(一)找礦成果的總貌
根據《中國礦床發現史》物探化探卷提供的史料,物探或物探為主與化探綜合發現及擴大的大、中型金屬、非金屬礦床549處,其中金屬礦465處,非金屬礦84處。
物探曾在鐵等54種金屬、非金屬礦上進行過工作,大量工作且效果較好的礦種是鐵、銅、鉛鋅、鉻、鎳、錫、鎢、鉬等金屬礦,以及石墨、硫鐵礦、磷礦、金剛石和各種鹽類礦等非金屬礦,在金、銀、鉑(鈀)等貴金屬礦和稀有金屬礦方面工作較少且效果也不如化探。物探、化探及物探化探綜合方法的找礦效果見下表(表3-1)。
(二)重要的成果
下面所引用的數據及事例主要根據《中國礦床發現史》物探化探卷,所列物探發現礦床是指經物探或以物探為主與化探共同工作後發現、圈出主礦帶或主礦體,為確定其是否為大、中型礦床提供了依據,而非僅發現礦化點或礦點,還不能確定其規模者。擴大是經物探工作後礦床由小型升為中型或由中型升為大型者。
1.鐵礦(含釩鈦磁鐵礦)
尋找鐵礦是物探最有效果且工作量最多的工作,幾乎磁性鐵礦上均曾採用過物探方法。物探發現的大、中型礦164處(大型46處),另擴大者62處(其中大型25處)。在礦區的詳查、勘探中圈定礦體、研究產狀、發現打丟的盲礦等方面工作也十分出色。最為知名的例子,如遼寧鞍山-本溪地區(特大型)鐵礦,內蒙古白雲鄂博鐵-鈮-稀土礦(特大型),四川西昌地區特大型釩鈦磁鐵礦田,湖北大冶地區鐵礦田,河北遷安-灤縣及武安-沙河鐵礦田,山西五台山地區鐵礦,江蘇南京梅山鐵礦,安徽廬江羅河、大包莊、龍橋鐵礦和馬鞍山地區的鐵礦田,福建龍岩馬坑鐵礦,山東萊蕪地區鐵礦田、淄河鐵礦,河南舞陽、許昌鐵礦,湖南祁東鐵礦,雲南新平大紅山鐵銅礦,陝西柞水大西溝鐵礦,新疆哈密天湖、磁海等鐵礦。其中一些礦床的發現和儲量擴大物探起到了關鍵作用,特別是第四系覆蓋區的找礦和深部盲礦的發現,全靠磁法為主的物探,個別使用了重力、電剖面及電測深方法。20世紀60年代後期,井中磁測在找深部盲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類實例十分普遍),研究復雜和弱磁異常的技術進步為找深部礦和形體復雜的礦提供了有效方法。在驗證異常中走過一些彎路,積累了不少經驗。磁法定量推斷磁性鐵礦的埋深、傾向、大體形態十分有效,早期主要用垂直、水平磁秤得到磁異常場的向量,可確定礦體頂部位置及埋深,後期多使用特徵點等解析法。進入20世紀80年代,則多用計算機進行各種定量反演,有時可給出礦的截面形態。磁法用於其他磁性礦的效果也與鐵礦同。
表3-1找礦效果表
註:黑色金屬礦中的鐵礦和鈾礦系按礦床數統計。
2.鉻鐵礦
在大多數找鉻礦的地質項目中,物探均開展了工作。最主要的工作是用磁法發現覆蓋區的超基性岩,並圈定和劃分岩相,一些地區還用重力和電法研究其產狀。早期物探主要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以及全國有超基性岩的地區圈定岩體工作。進入20世紀60年代,高精度重力測量技術的日趨完善、成熟,在直接找鉻礦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物探在直接發現和圈定鉻礦方面還是起到了作用,共發現和擴大礦床6處,其中小型2處。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新疆托里鯨魚鉻礦,早在1959年就以磁法發現了可能為岩體引起的磁異常,直到1962年才用磁法詳細圈定;1963年用高精度重力圈出了可能為鉻礦引起的重力異常,當年驗證見到鉻礦體。這是我國物探首次找到的隱伏鉻礦。而後,陸續在西藏安多東巧和依拉山鉻礦,甘肅肅北大道爾吉鉻礦,西藏曲松羅布莎、香嘎山鉻礦用重力和磁法開展了工作,除詳細圈定岩體外還圈出了若干礦體群,為擴大儲量起到了作用。在內蒙古進行了大量鉻礦物探工作,圈定岩體效果好,但因緻密鉻礦少而小,重力找礦效果不佳。在方法上,大比例尺高精度重力方法得到發展和完善,並達很高水平;還試用過電法和磁法直接找鉻礦;井中無線電波等方法也曾試用過。
3.錳礦
物探尋找錳礦的工作並不多,收入《中國礦床發現史》物探化探卷的僅有四處(兩處為發現,兩處屬擴大)。湖南洞口江口錳礦系1972~1974年由磁法發現,湖南彬縣瑪瑙山鐵錳多金屬礦為1957年由磁法、自電發現,山西晉城上村錳菱鐵礦是1965年經電測深、激電工作後擴大,福建連城錳礦經多年(1965~1980年)工作後用激電擴大了規模。
4.銅礦(含銅鎳礦、銅鉬礦、銅鈷礦、銅多金屬礦)
物探尋找銅礦效果僅次於尋找鐵礦。物探及以物探為主共發現大、中型礦床55處(大型21處),擴大為大、中型礦床9處(大型5處)。在大量的銅礦勘查工作中,物探往往是圈定礦體、確定產狀,以及追索礦體走向。較重要的礦床,例如遼寧紅透山火山沉積變質型銅礦(大型)是1956~1958年磁法、化探、電法發現,安徽西馬鞍山矽卡岩型銅礦(中~大型)是1958~1960年磁法發現,江西武山矽卡岩-斑岩型銅礦(大型)是1959~1963年磁法及化探發現,湖北銅綠山矽卡岩型鐵銅礦(大型)是1953~1959年磁法發現,江西永平矽卡岩型(或沉積改造型)銅礦(大型)是1965~1966年磁法發現,湖南七寶山沉積熱液疊加型銅、多金屬礦(大型)是1958~1966年磁法發現,廣東石蕁矽卡岩型銅礦(大型)是1960年磁法及化探發現,青海銅峪溝沉積變質熱液改造型銅礦(大型)是1958~1959年磁法、電法及化探發現,青海德爾尼岩漿岩型銅鈷礦(大型)是1965年自電、磁法發現,吉林紅旗嶺和赤柏松岩漿岩型銅鎳礦(大型)分別是1959年和1970~1971年磁法、電法及化探發現,西藏玉龍斑岩-矽卡岩型銅礦的主盲礦體(大型)是1967~1972年磁法、電法發現,新疆喀拉通克岩漿岩型銅鎳礦(大型)是1978~1980年磁法、電法發現,新疆阿舍勒火山沉積-噴氣型銅、多金屬礦(大型)是1984~1985年電法、磁法發現,新疆小熱泉子火山熱液型銅礦(中型)是1993~1995年重力發現,雲南大平掌火山熱液型銅、多金屬礦(中—大型)是1997年電法圈定了主礦體,新疆哈密土屋斑岩型銅礦(大型)是1996~1998年激電圈出礦化帶發現。另外一些銅礦經物探工作發現盲礦或找到主礦體從而擴大為大型礦,如江西城門山矽卡岩-斑岩型銅礦(大型)是1959~1962年重力、磁法及化探發現了二、四礦帶,甘肅金川岩漿岩型銅鎳礦的Ⅲ、Ⅳ號礦是1959~1961年磁法、電法發現,四川李伍沉積變質熱液改造銅礦(大型)是1965~1966年充電法圈出了主盲礦體。
由於不少銅礦具有磁性,所以磁法找礦效果較好,且有不少銅礦是在為找鐵礦中發現的。電法找非磁性礦的效果較明顯,特別是激電法。對於淺部塊狀硫化物礦自電也有效;這種礦有露頭時,充電法效果也好。幾種井中物探方法找盲礦及研究礦體形態效果也較好。早期物探以直接找礦為主,而後在找深部礦時,直接與間接找礦並舉,異常研究重視了綜合方法運用。電法找銅、多金屬礦等礦床時的解釋,主要是定性、定平面位置,對產狀能有所判斷,對礦的頂部埋深也可半定量或定量給予一定精度的推斷,但均不如磁法對磁性礦的推斷精度。對於良導或高極化的礦體,用測深類電法時能給出較好的反演斷面。
5.鉛鋅礦(含鉛鋅、多金屬礦)
物探尋找鉛鋅礦效果較好,次於尋找銅礦效果。物探及以物探為主共發現大、中型礦33處(大型15處),擴大為大、中型礦18處(大型9處)。較重要的礦床,例如,湖南黃沙坪熱液型鉛鋅礦(大型)是1954~1955年自電、磁法發現;青海錫鐵山火山沉積改造型鉛鋅礦(大型)是1957~1958年自電、電阻率法發現,廣東大寶山沉積改造型鉛鋅、多金屬礦(大型)是1956~1958年自電及化探發現,甘肅小鐵山海相火山岩-塊狀硫化物型多金屬礦(大型)是1953~1956年自電、電阻率法發現(1993~1996年電磁法又發現深達800m層厚17.7m的富礦),河北蔡家營火山-熱液型鉛鋅礦(大型)是1977~1980年激電發現,河北北岔溝門熱液型鉛鋅礦(大型)是1989~1995年激電及化探發現主礦體,福建梅仙矽卡岩型鉛鋅礦(大型)是1972~1992年磁法及化探發現,內蒙古甲生盤沉積變質型鉛鋅礦(大型)是1970~1972年磁法發現,新疆可可塔勒火山噴氣-沉積型鉛鋅礦(大型)是1985~1986年自電、激電及化探發現。
另外還有一些礦,例如內蒙古白音諾爾、孟思陶力蓋鉛鋅礦等,江蘇棲霞山鉛鋅礦,湖南李梅鉛鋅礦,陝西西成鉛鋅礦田等均經物探工作而擴大為大型或增加較大的儲量。
鉛鋅礦類型較多,熱液型,矽卡岩型,火山岩型,有的還是鐵鋅礦。因此,磁法效果也較好;但主要使用的還是電法,早期自電曾取得不錯的效果。
6.錫、鎢、鉬、銻、汞等多金屬礦
物探找錫、鎢、鉬礦效果較好,工作也較多;但次於找銅、鉛鋅礦的效果。銻、汞等礦物探工作少,效果也差一些。物探及物探與化探綜合共發現大、中型礦31處(大型13處),擴大為大、中型的7處(大型2處)。較重要的礦床,例如內蒙古黃崗矽卡岩型錫、鐵礦(大型)是1964~1965年磁法發現,內蒙古大井次火山熱液型錫銀多金屬礦(大型)是1983~1986年激電、電磁法、重力、磁法、化探等多種方法發現並不斷擴大,江西香爐山類矽卡岩型鎢礦(大型)是1967~1979年磁法、電法及化探發現,江西曾家壠矽卡岩型錫礦(大型)是1966~1968年磁法及化探發現,江西陽儲嶺斑岩-角礫岩簡型鎢、鉬礦(大型)是1971~1977年磁法及化探發現,河南夜長坪斑岩型鉬、鎢礦(大型)是1973~1974年磁法及化探發現,湖南界牌嶺高、中溫熱液型錫、多金屬礦(大型)是1977~1982年化探、激電發現,廣西芒場熱液型錫、多金屬礦(大型)是1964~1984年磁法及化探發現,雲南個舊外圍幾個錫石-多金屬硫化物型錫多金屬礦區(大型)是1957~1965年電測深、電剖面、磁法等方法研究隱伏岩體及構造後發現的盲礦,甘肅西和崖灣沉積再造型銻礦(大型)是1959年電法及化探發現。
另外還有的礦,如重慶興隆鍶礦(大型),江西駝背山銻礦(中型)是通過X熒光法和電法擴大了儲量。
由於礦種和礦床類型多且復雜,物探所用的方法也很不相同,主要還是磁法和電法。對鎢、錫、鉬礦是以磁法為主要方法,銻、汞礦以電法為主,在找礦中均要與化探綜合使用。有時物探是檢查化探異常和在化探圈定的礦化地段找深部礦。
7.金、銀、鉑(鈀)等貴金屬礦
物探尋找金、銀、鉑(鈀)等貴金屬礦的效果不如尋找有色金屬礦,總的工作規模也較小。基本上是屬於間接找礦,有些可以直接圈定礦的范圍、確定產狀。雖然如此,物探及物探、化探綜合在發現和擴大儲量中發揮主要作用的有71處。
金礦。大部分系統的金礦物探工作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進行的,80年代中後期,特別是90年代以來物探在金礦上的工作主要是檢查化探異常,個別情況在覆蓋區追索礦化帶或含礦構造、地層等。物探及物探化探綜合在發現某些金礦和擴大規模方面還起到了重要作用,發現大、中型金礦38處(大型17處),擴大為大、中型金礦11處(大型6處)。較重要的礦床,例如遼寧貓嶺蝕變岩型金礦是1986~1987年磁法、電法及化探發現,內蒙古紅花溝混合熱液型金礦是1957~1962年磁法、電法發現,吉林小西南岔富硫化物型金(銅)礦是1967~1975年磁法、電法及化探發現,黑龍江金廠破碎蝕變岩型金礦是1965~1980年激電、磁法及化探發現,安徽馬山高中溫熱液型金礦是1964~1971年磁法發現,山東膠東新城、河東、馬塘、寺庄、東季、倉上等焦家式金礦床是1967~1979年電法、磁法發現,河南老灣、銀洞坡蝕變構造岩型和熱液型金礦是1974~1979年磁法、電法及化探發現,湖北雞冠咀、雞籠山矽卡岩型金、銅礦是1961~1980年磁法、重力、電法及化探發現。
銀礦(含規模較大的伴生銀礦)。以找銀礦為專門目的的物探工作很少,多是在綜合找礦中,主要是找鉛鋅礦中發現銀礦。物探化探綜合發現和擴大為大、中型銀礦18處。例如,山西刁泉矽卡岩型銀、銅礦是1972~1990年磁法、電法、化探發現,內蒙古額仁陶勒蓋熱液型銀礦是1986~1987年激電法發現,吉林山門低溫熱液型銀礦是1981~1985年激電法、化探發現,河南破山熱液型銀礦是1957~1979年激電、磁法、化探發現。在四川呷村銀、多金屬礦上用自電、激電等方法找到盲礦,擴大了規模。山西靈丘小青溝-流砂溝銀、錳多金屬礦是1986~1989年化探、激電發現。
鉑(鈀)礦(含鉑鎳礦)。我國鉑(鈀)礦少,物探在這類礦上工作更少。物探在尋找這類礦中有4處發揮了找礦作用。用磁法圈定可能含鉑(鈀)或鉑(鎳)的超基性岩體,進行間接找礦。在黑龍江五星鉑(鈀)礦、河南湖陽鉑(鎳)礦、四川楊柳坪鉑(鎳)礦、雲南金寶山鉑(鈀)礦的發現、擴大方面發揮了作用。
8.稀有和稀土礦
物探在稀有和稀土礦上進行的工作不多。單獨由物探發現及擴大者有6處,物探與化探共同發現的有2處。
鈮鉭礦。物探在鈮鉭礦上工作很少,曾在江蘇蘇州善安浜鈮鉭礦、江西橫峰黃山鈮鉭礦用磁法、重力、電法圈花崗岩體及其某些特定部位(如隆起部位、接觸部位等),起到間接找礦作用。
稀土、稀有礦。物探曾在內蒙古白雲鄂博特大型鈮-稀土-鐵礦上工作,主要作用是用磁法、重力發現深部盲礦體(與稀土礦共生的鐵礦)。湖北竹山高埡鈮稀土礦及內蒙古札魯特旗「801」稀有、稀土礦均為放射性法發現。
9.非金屬礦
非金屬礦種類很多,物探在找礦中起發現或擴大作用的礦種不多。按發現數目依次排是硫鐵礦、石墨、金伯利岩、磷礦、鹽礦、石膏、鉀鹽、芒硝礦、硼礦、蛇紋石(滑石)。其他如膨潤土、硅灰石、螢石、石棉、水晶、高嶺土、雲母、砷(銅)礦、石灰石礦等僅有一二個礦床。物探共發現或擴大的非金屬礦床為85處。當然,在詳查、勘探中用物探圈礦體、測井劃礦層等方面的作用有許多,難以數量化。
在硫鐵礦、石墨礦上物探可以直接發現或圈定礦體,其他一些非金屬礦上主要是間接找礦。物探在非金屬礦上的找礦效果較尋找貴金屬礦要好。
硫鐵礦。物探發現和擴大的大、中型礦28處。主要使用的方法是磁法和電法,特別是自電法。較重要的礦床如內蒙古甲生盤、霍格氣等沉積變質型硫鐵礦是20世紀60~70年代磁法及化探發現,安徽何家小嶺火山岩型硫鐵礦是1957~1961年磁法發現,安徽馬山火山噴發-熱液型硫鐵礦是1953~1954年磁法、自電發現,江西鐵山矽卡岩型硫礦是1960~1968年磁法發現。
石墨礦。物探發現和擴大的大、中型礦床8處,主要用電法。例如,黑龍江雲山石墨礦(磁法、自電),山東臧格庄石墨礦(電法)。
金伯利岩。物探發現或圈出7個岩管、1個岩脈。在遼寧瓦房店主要用磁法圈出30號、42號、50號岩管,山東蒙陰圈出1號、28號、31號、33號岩管和30號岩脈。在山東郯城用電法為找金剛石砂礦圈出了可能含砂礦的范圍。
磷礦。磷礦類型多,所用的物探方法及所起的作用不盡相同。共發現或擴大礦床6處。較重要的礦床,例如河北承德羅鍋子磷礦上用磁法和井中磁測找磷鐵礦盲礦,河北涿鹿礬山、承德頭溝、馬營磷礦均是用磁法找磷鐵礦或含磷輝石岩,江蘇錦屏沉積變質型磷礦上是用重力圈含礦層位,福建洋墩沉積變質-熱液改造型磷礦是用磁法、放射性法發現的。
鹽類礦(含鉀鹽礦)。因屬沉積類型礦,不論是否含鉀,主要採用的是重力和電測深法圈盆地,研究盆地構造和圈出可能含鹽的部位;測井劃出鹽層及鉀鹽層位。重要的礦床,例如安徽定遠東興鹽礦,湖南衡陽盆地鹽類礦,江蘇金壇鹽礦,四川鹽源井溝鹽礦,雲南富民者北鹽(芒硝礦)及雲南江域鉀鹽、岩鹽礦,西藏貢覺油札鹽礦等。近年航空γ能譜圈出了新疆羅布泊羅北鉀鹽礦。
石膏礦。屬沉積類型礦,多數是在找煤或找石油中發現。物探用電法,個別還用重力圈石膏田范圍及含膏層位,測井劃層位。物探工作過並發揮了作用的礦床有河北隆饒雙碑石膏礦,湖北當陽高店子石膏礦,湖南臨澧合口和歇駕山石膏礦。
芒硝礦。屬沉積類型礦,往往在找油氣中發現。重力或地震圈含礦層,測井劃層位。物探在江蘇洪澤-淮陽無水芒硝礦,四川新津金華鈣芒硝礦上工作並圈定了礦層范圍。
硼礦。因硼礦中的礦石有硼鎂鐵礦物,在這類礦上磁法及化探找礦效果好,測井劃層位。物探在遼寧寬甸磚廟溝硼礦,湖南常寧七里坪-場市硼礦上發揮了作用。
蛇紋石礦。因屬基性、超基性岩中含礦,所以磁法的圈礦效果好。例如,江蘇贛榆崗尚,福建莆田長基和建陽崇雒北壢的蛇紋石礦。
其他非金屬礦上物探工作少,但在有些礦上(如石棉、雲母、水晶、螢石礦)的找礦效果較明顯。主要使用電法,在石棉、硅灰石礦上採用磁法,在螢石礦上還用測井劃礦層。
10.物探在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詳查及勘探中的作用
物探在發現和擴大金屬和非金屬礦床的作用已如前述,而在礦床發現後的詳查及勘探中使用物探進行工作,成果也十分顯著。主要工作任務是用地面物探方法詳細圈定礦體的平面展布及形態,了解礦體的埋深、截面形態、下延及礦體間是否相連等;用井中物探方法探查孔底及孔旁盲礦;有時還可用測井方法劃分鑽孔岩性及礦層。
在這類工作中要求物探的定量解釋能達到地質工作的需要。較為有效的方法是磁法,成功的實例也多為磁性礦產的勘查,電法(主要是充電法、電測深法及電剖面法)、重力法也有成功的實例,但均較磁法為少。
例如,用充電法在不同礦體露頭上充電,解決了青海德爾尼銅鈷礦床中多個礦體間是否相連的問題;用中間梯度激電法圈定了雲南思茅大平掌銅礦礦體的平面分布,據此合理布置了詳查鑽孔;用井中三分量磁測及電阻率測井在新疆富蘊喀拉通克銅鎳礦區圈定了富礦體及井旁盲礦,有效地指導了鑽探;安徽廬江何家大嶺鐵礦曾根據已知鑽孔地質和物性資料,對實測磁異常計算過礦體截面,後經補充勘探表明反演成果與實際情況基本吻合;河北、內蒙古、遼寧等地區的鐵礦,在詳查、勘探中均根據井中磁測找到了盲礦,使礦產詳勘工作受益;在四川紅格釩鈦鐵礦的勘探中根據磁化率測井求得全鐵含量,解決了鑽孔岩心採取率不高的問題,並得到全國儲委的認可[1]。
⑨ 成果報告的編寫
電法勘探成果報告是電法勘探成果質量的最終體現。在工作過程中必須理論聯系實際,認真分析研究,提出反映客觀實際、地質效果好的物探成果。
成果報告應由組長或由組長指定專人編寫,並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討論修改。成果報告經過批准後,電法組才算完成任務。
物探成果報告一般可分為單項(或專題)成果報告、綜合成果報告和階段性成果報告。
成果報告要求內容全面,實事求是,重點突出,立論有據,文字簡潔,結論明確,附圖附表齊全。
單項(或專題)物探成果報告是指採用單項物探方法完成一個工區的一項或幾項工程地質任務的成果報告(如××工區高密度電法勘探成果報告)。
綜合物探成果報告是指用幾種物探方法,綜合解決一個工區有關地質任務的成果報告(如××工區綜合物探成果報告)。綜合物探成果報告的特點是要突出綜合物探方法在解決地質問題方面的應用,將所取得的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研究,以提高物探解決地質問題的能力和效果。
1.成果報告的內容
成果報告的編寫可參照下列內容要求:
1)概況:簡述工區的物探任務(目的、要求、工作范圍及工作比例尺),工作期間,主要儀器設備、工作量完成情況,以往進行過的地質勘測工作(尤其是與本次物探任務有關的勘測工作),以及在本次工作中與其他勘測方法的配合。
2)地形、地質簡況及地球物理特徵:簡述與物探工作有關的地形、地貌和地質情況,物探地質條件(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和物性特徵。
3)工作方法與技術:敘述外業生產工作布置、工作方法及依據,儀器性能及儀器因素選擇。
4)資料解釋與成果分析:簡述採用的解釋方法及選用參數的依據,敘述成果分析及其地質解釋。
5)結論與評價:闡明任務解決的程度,提出物探成果的地質結論;敘述檢查觀測質量、成果解釋精度,通過與已有鑽孔及其他勘測資料對比分析、鑽孔驗證情況,對本次物探成果做出評價。
6)問題與建議:提出本次物探工作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補充和需要開展的其他物探工作和驗證工作的建議。
對於工程物探的單項專題電法測試工作,如地基、樁基檢測、灌漿效果檢測、鑽孔電磁波透視和鑽孔電視觀察等,可不受以上成果編寫內容的限制,應結合具體任務要求和專題物探工作的需要,編寫專題測試成果報告。
階段性綜合物探成果報告是指一個工區在一個勘測階段內所完成的物探工作成果的綜合(如××工區可行性研究階段綜合物探成果報告)。階段性綜合物探成果報告的編寫基礎是單項物探成果和綜合物探成果報告。
報告應在物探隊技術負責人或技術組的指導下組織有關人員編寫。
2.成果報告附圖、附表
成果報告附圖、附表,應根據任務要求與實際工作的需要,可以選擇與解決地質問題有關的圖件,需要綜合而且能夠綜合到一張圖上的內容盡可能繪在一張圖上。
階段性綜合物探成果報告的附圖、附表,應將本階段歷年所作成果圖、表進行匯總。通常物探成果報告應附下列圖件和圖表:
1)物探工作布置圖;
2)物探成果平面圖(如電測深曲線類型分布圖、異常分布圖、覆蓋層等厚度圖、地下水等水位線圖、基岩等高線圖);
3)物探成果剖面圖(如AB/2視電阻率剖面圖、物性-地質剖面圖等);
4)物探成果表(如物性表、各種解釋成果表、物探點高程及坐標測量成果表等)。
⑩ 測線物探及推斷解釋成果圖怎麼看
我可以回答你的問題,你可以先採納我的回答,然後我們詳細聊,這里肯定是說不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