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證處出假公證怎樣上訴
公證處出假公證,先向公證處提出復查,如果公證處不能糾正就向法院專起訴。
《中華人民屬共和國公證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認為公證書有錯誤的,可以向出具該公證書的公證機構提出復查。公證書的內容違法或者與事實不符的,公證機構應當撤銷該公證書並予以公告,該公證書自始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四十條規定: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對公證書的內容有爭議的,可以就該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因過錯給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由公證機構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公證機構賠償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公證員追償。
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與公證機構因賠償發生爭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2. 公證書法院可以做財產訴訟保全嗎
起訴時可以申請抄法院財產保全。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3. 公證處錯了不可以起訴嗎
1、公證效力是指公證證明在法律上的效能和約束力。公證書是公證機構證明活動的專結果和書面表現屬形式,因此,公證效力又稱為「公證書的效力」。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公證具有三個基本法律效力。即:證據效力、強制執行效力和法律行為成立要件效力。其中證據效力是公證書的最基本的效力,任何公證書都具有證據效力。公證的強制執行效力和法律行為成立要件效力則不是普遍的,只有特定的公證文書或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產生。
2、盡管如此,公證書出現錯誤,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法院撤銷公證書。如果有證據證明公證書存在錯誤,法院會撤銷公證書。
4. 公證書內容不真實如何訴訟
可向公證機構提出復查申請 也可直接依照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5. 公證書復查意見不滿意可以起訴嗎
你好,我國《公證法》是有明確規定的,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知人對公證書的內容有爭議的,可以就該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6. 對公證文書有爭議訴訟時被告如何確定
對公證文書有異議,當事人可以向公證機構、司法局公管處申請變版更、撤銷公證權文書,也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公證法》第四十條規定:「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對公證書的內容有爭議的,可以就該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公證書,是指公證處根據當事人申請,依照事實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製作的具有特殊法律效力的司法證明書,是司法文書的一種。是法律界常用的應用寫作文體之一。公證書是公證處製作並發給當事人使用的法律文書。公證機構應當按照司法部規定或批準的格式製作公證書。公證書為16開大小,由封面、正文、封底組成。製作公證書應使用中文。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除涉外公證事項外,可使用當地民族通用的文字。
根據需要或當事人的要求,公證書可附外文譯文。
7. 已執行過公證債權文書案件能否再提起訴訟
《民訴法》
第二百三十三條執行完畢後,據以執行的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確有錯誤,被人民法院撤銷的,對已被執行的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責令取得財產的人返還;拒不返還的,強制執行。
第二百三十八條對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公證債權文書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並將裁定書送達雙方當事人和公證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事人對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的內容有爭議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問題的批復》(法釋[2008]17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四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經公證的以給付為內容並載明債務人願意接受強制執行承諾的債權文書依法具有強制執行效力。債權人或者債務人對該債權文書的內容有爭議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公證債權文書確有錯誤,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就爭議內容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所以,如果"已執行過公證債權文書未載明債務人願意接受強制執行承諾的債權文書"或者「公證債權文書確有錯誤」,或者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已執行過公證債權文書,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就爭議內容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執行完畢後,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訴法規定執行回轉。其他情況均不可再起訴。
8. 對方不履行公證書,起訴時法院案由怎麼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的通知》第二款規定:「第一審法院立案時可根據當事人的起訴確定案由。當事人起訴的法律關系與實際訴爭的法律關系不符時,結案時以法庭查明的當事人之間實際存在的法律關系作為確定案由的依據,例如名為聯營實為借貸的,定為借款糾紛。……。」根據該條規定,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似乎是可以變更案由。那麼,在司法實踐中變更案由是否應受到限制,下面通過一起案例對這一法律問題進行探討。案情簡介大連市甲企業與無錫市乙企業簽訂了一份加工承攬機器設備合同。甲企業按照合同約定將設備加工完畢後交付乙企業。乙企業在驗收設備時沒有提出異議,並將價款交付甲企業。後來乙企業在使用設備過程中發現質量問題。遂要求甲企業賠償損失。同時向本地的無錫市某區法院起訴。甲企業向無錫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無錫法院裁定認為乙企業所提起的訴訟是侵權糾紛,原告所在地是侵權行為地有管轄權。甲企業提出上訴。無錫市中級法院駁回上訴維持了原裁定。在開庭審理時,法官宣布本案案由為「產品責任糾紛」。產品責任糾紛屬於民事案件案由中的特殊侵權糾紛。由於本案根本不存在侵權的事實,法庭在審理過程中便開始審理雙方的合同糾紛。甲企業當即提出異議,法官對甲企業的異議不予理會。最後,無錫法院在判決中將案由變更為「定做合同糾紛」,判決甲企業賠償乙企業損失30萬元。法律分析我們認為,無錫法院的判決是錯誤的。本案的實體判決結果正確與否暫且不論,單從程序上看無錫法院對本案是沒有管轄權的。按照民訴法的規定,合同糾紛由被告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轄。本案的被告所在地及合同履行地都在甲企業所在地――大連市。本案應由大連市法院管轄。如果法院以變更案由為借口而超越管轄權審判,這便明顯與我國民訴法的地域管轄制度相違背。這明顯是為地方保護主義開了方便之門。同時也與其它法律規定發生嚴重沖突。變更案由的限制性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中,有兩個條文對變更案由作出了限制性的規定。 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三十條規定:「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起訴時作出選擇後,在一審開庭以前又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對方當事人提出管轄權異議,經審查異議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起訴。」該解釋是對合同糾紛與侵權糾紛請求權發生競合的限制性規定。同時也是對案由變更的限制性規定。該解釋與最高法院關於案由的規定相互抵觸。按照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對於侵權糾紛與合同糾紛案由的變更應當適用該解釋的規定。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五條規定:「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規定第三十四條規定的限制,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此規定是對第三十四條「舉證期限規定」的例外,同時也對案由的變更作出了限制性規定。按照該規定,法院在審理時發現當事人主張的案由與法院認定的案由不一致時,法院可重新組織當事人舉證、通知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法院無權徑行變更案由,更無權直接根據變更的案由對案件作出判決。結論綜上所述,《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的通知》中變更案由的規定,只適用於不涉及案件管轄權並不涉及案件性質變更的情況。法院不能以變更案由為借口而違反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地域管轄制度、剝奪或限制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法院對於前述案例的正確處理應當是:在開庭前詢問乙企業是否變更訴訟請求。如果乙企業不變更,法院應當按照乙企業起訴的侵權案由作出判決,如果乙企業起訴的侵權事實不成立的話,那麼法院就應當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如果原告在開庭時將侵權的訴訟請求變更為合同糾紛,那麼甲企業有權再次向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法院經審查異議成立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附: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四條 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9. 經過公證的債權文書有爭議,法院是否受理起訴
按《公證來法》第三十七條源。第四十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事人對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的內容有爭議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問題的批復》(法釋〔2008〕17號),經公證的以給付為內容並載明債務人願意接受強制執行承諾的債權文書依法具有強制執行效力。債權人或者債務人對該債權文書的內容有爭議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公證債權文書確有錯誤,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就爭議內容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