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創新成果簡介

創新成果簡介

發布時間:2020-12-14 16:14:41

A. 創新工作室主要業績和成果怎麼寫啊

把工作重點寫出來,還有未來的期望

工作業績和成果的撰寫:

B. 創新成果具有哪些特性

新的基本特性:
1.目的性:任何創新活動都有一定的目的,這個特回性貫徹於創新過程的始終答
2.變革性:創新是對已有事物的改革和革新,是一種深刻的變革。
3.新穎性:創新是對現有的不合理事物的揚棄,革除過時的內容,確立新事物。
4.超前性:創新以求新為靈魂,具有超前性。這種超前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超前。
5.價值性:創新有明顯、具體的價值,對經濟社會具有一定的效益。

C. 創新的成果有哪些

創新的成果有 產品創新 商業模式創新 管理創新 新技術創新 服務創新 等等。

D. 主要進展和創新成果

(1)利用現代冷泉和冷泉碳酸鹽的研究思路,研究了黔東地區新元古界南華系下統鐵絲坳組冰磧層(相當於Sturtian冰期)之上,大塘坡組底部一套黑色岩系當中的含錳的碳酸鹽岩(菱錳礦、含錳白雲岩)沉積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冷泉碳酸鹽岩:一是通過野外的詳細調查和研究,在貴州松桃大塘坡地區南華紀早期冷泉碳酸鹽岩中發現了大量的、罕見的含瀝青的孔洞構造、氣孔構造、底辟構造、帳篷構造、上拱的紋層狀構造、滲漏管構造、泥火山等典型的古天然氣滲漏構造。其特徵與現代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的滲漏構造十分相似。另外,在相當於Sturtian冰期沉積的兩界河組(南華系最底部)-鐵絲坳組含礫碎屑岩中又發現多個層紋狀含礫白雲岩丘或透鏡體,構成了從南華紀兩界河早期至大塘坡早期的一個較完整的天然氣滲漏沉積系統。二是通過對黔東地區南華系大塘坡組底部黑色含錳岩系中的菱錳礦體、白雲岩透鏡體進行了碳、氧、硫穩定同位素特徵的研究,發現碳穩定同位素表現出強烈的負偏移,一般δ13C同位素負偏達-8‰~-11‰,充填在氣孔狀菱錳礦石中的瀝青碳同位素δ13C值則達-30.98‰。硫同位素表現出明顯的正偏移,一般δ34S高達36.9‰~57.8‰,其特徵與現代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的滲漏,釋放與環境突變所形成的冷泉碳酸鹽岩的特徵十分相似。

(2)建立了新元古代南華紀「大塘坡式」錳礦的天然氣滲漏沉積成礦模式,解決了過去錳礦成因解釋上生物生成環境與礦床的形成環境之間的矛盾。實現了「大塘坡式」錳礦成礦理論的創新,從而開拓了該地區乃至整個華南地區「大塘坡式」錳礦找礦視野並指導錳礦成礦預測,取得了重要突破。

(3)對導致Sturtian冰期結束的原因進行了探討,認為是保存於冰磧層中的天然氣水合物突然氣化、逸出,引發甲烷等氣體大規模釋放導致的環境災害所致。

(4)通過該課題的研究,拓展了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領域和時空范圍,對其所導致的成岩成礦作用、環境評價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E. 創新成果具有哪些特性

創新的基本特性:
1.目的性:任何創新活動都有一定的目的,這個特性貫徹於版創新過程的始終

2.變革性:創新是權對已有事物的改革和革新,是一種深刻的變革。
3.新穎性:創新是對現有的不合理事物的揚棄,革除過時的內容,確立新事物。
4.超前性:創新以求新為靈魂,具有超前性。這種超前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超前。
5.價值性:創新有明顯、具體的價值,對經濟社會具有一定的效益。

F. 手工發明的創新成果怎麼寫

自動澆水器我的家中養有許多花,家人在家的時候澆花還算方便,可是在黃金周期間,全家人外出了,花放在家中,一周沒人澆水,旅遊回來,花都蔫了,給家人添加了不少煩惱。為此我想發明一個可以自動連續向花澆水的裝置。結構:這個自動澆水器的結構如右下圖,由小水箱、彎折的粗軟管、醫用輸液軟管及滑輪裝置(可用廢棄的吊瓶輸液用的軟管等製成)等組成。其中輸液軟管與水龍頭相連接(水龍頭水可適當調小些),水流速度由滑輪裝置來控制,軟管的另一端連接一個較小的儲水箱(也可由塑料瓶等改制而成),儲水箱上端留一個穿輸液軟管的小孔,其餘部分密封,水箱底部有一個較大的洞,其餘部分也密封,一根較粗的軟管從此洞穿入,在水箱中彎折。原理及使用方法:把此裝置懸掛在需要澆水的花上,水龍頭中流出的水通過輸液軟管滴入下面的小水箱(水流量可控制),當下面小水箱中的水淹沒從底部伸入的彎折的軟管時,小水箱中的水因為虹吸現象就被全部抽出,從而給花自動澆水一次,如此循環不斷。每次的澆水量和澆水頻率可由輸液軟管上的滑輪裝置和小水箱的大小來共同控制。如果通過滑輪裝置調整好軟管中水滴的速度,並選擇好水箱的大小,不僅可以實現自動澆水,還可實現定時澆水(如在早晨或傍晚為花澆水)。優點及創新點:經實驗,這個自動澆水器效果好,結構簡單,成本極其低廉,實用性強,人人均可自製完成,可實現自動澆水和定時澆水,不僅為養花人解決了出門沒人澆花的難題,而且還可廢物再利用,有利於環境保護。備註:如果家中水龍頭離花盆位置遠,可採取一個法予以解決:即增加一個可密封大水箱,把與水龍頭相連的軟管改為與大水箱相連,這樣當外出時,只要向大水箱中加足量的水,就可實現自動為花澆水的目的。

G. 科技創新成果

有校科技創新和校級挑戰杯

H. 近年來我國在科技創新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請你介紹我國的一項科技創新成果說明其創新點在哪裡

看每年科技獎發布就可以知道我國科技創新的長足進步了。
第一次利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兩只獼猴,填補克隆靈長類動物長達20年的空白;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意味著自然生命的界限可以被人為打破;多項科技新政頒布實施,為科研人員松綁,激發創新活力……2018年,中國科技干勁足,活力強,目標更明確,步伐更穩健,在世界科技舞台的聚光燈下,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成果,孕育未來發展新動能
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這一年裡,從基礎科研到工程應用,我國科技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創新和突破。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團隊攻克了體細胞克隆猴的世界難題,培育出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標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同時,利用體細胞克隆技術製作腦疾病模型猴,將為人類面臨的重大腦疾病機理研究、干預、診治帶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葯與健康研究院賴學良研究組等科研團隊首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病基因敲入豬,能精準模擬出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為治療亨廷頓舞蹈病、阿爾茲海默病等疾病提供穩定、可靠的動物模型,推動葯物篩選和治療方案制定。
北京大學江穎團隊實現了氫原子的空間成像和精確定位,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揭示水的核量子效應。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凌宏清團隊完成了小麥A基因組的測序和染色體精細圖譜的繪制,全面揭示了小麥A基因組的結構和表達特徵,對深入和系統研究麥類植物的結構與功能基因組學以及進一步推動栽培小麥的遺傳改良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覃重軍團隊用基因編輯方法,將釀酒酵母中16條天然染色體合成為1條,創建出國際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實現「人造生命」里程碑式的突破。
中國科學家主導的聯合研究團隊首次在超導塊體材料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零能模,即為馬約拉納任意子。該馬約拉納零能模純凈度高,能在相對更高的溫度下得以實現,且材料體系簡單,對構建穩定的、高容錯、可拓展的未來量子計算機的應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2月,嫦娥四號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有望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啟月球探測的新旅程。後續,它將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並通過已在使命軌道運行的「鵲橋」中繼星,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之間的中繼通信。
在這一年裡,我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正式交付並投入使用;北斗系統進入了全球組網密集發射期,截至11月19日,我國已成功發射第四十三顆北斗導航衛星,標志著我國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被公認為「當今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工程」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行;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完成了首次海上試驗任務;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完成了首次水上高速滑行試驗……
這些重大科技成果中,孕育著未來經濟發展可能所必需的新知識、新要素和新動能,將有助於我們國家加快向創新型國家邁進。

I. 創新認識及成果

1)建立了侏羅系層序地層劃分方案,與以前的7個層序相比要精細得多。層序關鍵界面(SB、MFS、TS)是隱蔽圈閉發育的重要部位。侏羅系可劃分出12個三級層序。單個層序的平均年限為5ma,單個層序厚度一般為130.1~369.8m;單個准層序組平均厚27.2m。

2)樹立了等時的高分辨層序地層格架,展示了體系域及准層序組的時空演化歷史。等時格架內的體系域位置及沉積體系的疊置樣式(進積、退積與加積)、橫向展布、尖滅情況等均是預測鑽井之間的空白區隱蔽圈閉所依賴的地質信息。層序受坡折帶控制,坡折帶上、下傾方向的層序具有完整的三分結構。LST厚度向著坡折帶的上傾方向逐漸尖滅,如SQ4層序的LST在Y1井為81.1m,Zh1井為71.5m,Z1井為48.3m,Z3井為36.7m,夏鹽3井為0m。沉積體系也有所不同,坡折帶附近發育半深湖—深湖相、斜坡扇(如Y1井的SQ4層序)、辮狀三角洲以及濱淺湖,在夏鹽3井及以北為辮狀三角洲與濱淺湖;低位期辮狀三角洲與濱淺湖限定在坡折帶上、下傾方向,湖進期辮狀三角洲與濱淺湖產生於遠離坡折帶的向陸方向,高位期辮狀三角洲與濱淺湖主要在淺水沉積背景上(如浪蝕底形)。所有這些為隱蔽圈閉預測提供了技術框架。

3)識別出3條關鍵坡折帶,指明了中部區塊位於坡折帶下傾方向。這些坡折帶正是「S」型厚度中心與沉積中心,所發育的低水位進積楔砂體是有利的勘探目標。

4)建立了砂體模型,指出了砂體分布規律。展示了J1s-J2x沉積時期4個層序的12個體系域的砂體時空分布情況。該模型與地震反演的砂體模型相比較,砂體的細節更豐富。在Y1井J2x砂體的SQ7和SQ8兩個層序共出現6條且向Zh1井區即向北方向的上傾尖滅。在Y1井J1s自下而上出現11條砂體;SQ6層序中的2條砂體向北延伸到了Z1井,意味著連通性非常好,但同時也可能表明它們不利於油氣保存。砂體在Y1井、Z1井、夏鹽3井發育好,成為富砂區(一是坡折帶附近;一是濱線坡折)。在中部區塊未鑽井且位於坡折帶上、下傾方向的空白區也存在LST與HST的進積砂,它們是未來的勘探新領域。

5)識別出8大古水道或水流體系,為物源體系分析提供了依據。分別是:①克拉美麗水流體系;②烏爾禾水流體系;③克拉瑪依水流體系;④德倫山水流體系;⑤倫3-倫參1水流體系;⑥瑪納斯河紅溝水流體系;⑦博格達山前水流體系;⑧四棵樹水流體系。

6)多期(LST/HST)三角洲沉積體系遷移快、疊合好;低水位砂與深湖泥匹配好,有利成藏。低位期三角洲位於坡折帶附近的上、下傾方向,高水位期三角洲進積到坡折帶,湖進期三角洲向陸方向遷移並遠離坡折帶。因此,以前將不同時期的三角洲砂體當作一個「棒狀」或「線狀」形態的三角洲並處理成圖無疑掩蓋了等時框架下的真實沉積體系展布面貌,而且三角洲的「棒狀」或「線狀」形態也與現代三角洲的「三角」形態相差太遠,成圖不合理。

7)等時格架內的有利沉積體系為辮狀三角洲與濱淺湖灘壩。識別出7大沉積體系:辮狀河、曲流河、沖積扇、辮狀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沉積體系、湖泊沉積體系及斜坡扇沉積體系。辮狀三角洲廣泛發育。研究表明,中部區塊侏羅系有利的成因砂體為辮狀三角洲與濱淺湖灘壩砂。夾在大套濱淺湖富泥中的薄層(2~13cm)礫岩及其伴生的砂岩是濱岸成因的,如 D2井與 Sh3井發育典型的濱岸浪成波紋交錯層理及沖洗層理,以及0.5~4cm大而完整的淺湖環境的雙殼化石。

8)中3區塊發育豐富的岩性-地層圈閉,坡折帶下傾方向的LST與HST是最佳的勘探對象。層序界面J1b-SB1、K1-SB13與車-莫低隆起一起形成了不整合圈閉,界面上的低水位扇與低水位楔(推測的)可以構成上超型岩性圈閉。低位期及高位期的辮狀三角洲形成了非常有利的沉積相帶。受層序界面、准層序組、准層序等約束的砂體模型表明有兩個富砂區:①中3區塊-中1區塊;②夏鹽3井區。前者的進積、退積砂形成了典型的上超或下超型岩性圈閉。層序地層模式控制了不同位置處體系域(LST、TST和HST)的構成與發育程度。中3區塊位於坡折帶下傾方向,發育LST斜坡扇、很厚的辮狀河三角洲砂體,以及較厚的HST辮狀河三角洲砂體,它們均是岩性圈閉的物質基礎。Y1井區鑽井所揭示的豐富油氣正是賦存在這些LST的岩性圈閉中。

9)中3區塊未來的隱蔽圈閉可能發育在3個領域:①環車-莫古隆起的高點及南北兩側與層序界面J1b-SB1及K1-SB13相關的削蝕、上超型、風化殼等地層的不整合圈閉;②進積型三角洲的前端與後端以及未鑽探的兩側空白區等的岩性圈閉;③淺部的白堊系目的層。

閱讀全文

與創新成果簡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定額發票有效期查詢 瀏覽:430
北人親情卡有效期 瀏覽:70
聽證會公告期限 瀏覽:303
根據著作權的規定 瀏覽:12
寧夏理財規劃師證書領取 瀏覽:880
地雷的發明 瀏覽:121
對建築物享有管理權的業主 瀏覽:231
星漣海馬鞍山 瀏覽:722
湖南咨詢工程師投資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699
英賽嘉華知識產權怎麼樣 瀏覽:111
雲南初級葯士葯師主管葯師證書領取 瀏覽:429
版權注冊報價 瀏覽:106
榆次工商局電話 瀏覽:880
核彈頭發明 瀏覽:15
簡述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區別 瀏覽:682
馬鞍山遇園 瀏覽:279
優剪轉讓 瀏覽:216
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指標 瀏覽:792
注冊商標有效期多少年 瀏覽:13
如何處理山林糾紛 瀏覽: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