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健全科研成果評價辦法,規范學術評價方法
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評價標准中,創新思想是評價的核心指標,研究規范是評價的基礎指標,學術價值與社會價值則是評價的重要指標。研究規范是科研成果科學性的保障,研究方法規范化不代表成果的創新性。倘若我們的主要學術建構方式是引用別人的論述,那麼,加了注的引用與不加註的引用在學術效果上並不具有本質性的區別。加了注的引用依然是引用,其學術效果並不因為符合學術規范而獲得實質性的增強。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評價標准中,創新思想是評價的核心指標,研究規范是評價的基礎指標,學術價值與社會價值則是評價的重要指標。目前,這些基本上已經在我國學界取得了一定共識,因為,科學性、創新性與價值性基本上可以代表研究成果評價的三個維度。但是,具體到科研成果的科學性、創新性與價值性及其間關系的准確判斷,則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處理過程。
㈡ 如何評價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真偽
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抄果的評價標准中,創新思想是評價的核心指標,研究規范是評價的基礎指標,學術價值與社會價值則是評價的重要指標。研究規范是科研成果科學性的保障,研究方法規范化不代表成果的創新性。倘若我們的主要學術建構方式是引用別人的論述,那麼,加了注的引用與不加註的引用在學術效果上並不具有本質性的區別。加了注的引用依然是引用,其學術效果並不因為符合學術規范而獲得實質性的增強。
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評價標准中,創新思想是評價的核心指標,研究規范是評價的基礎指標,學術價值與社會價值則是評價的重要指標。目前,這些基本上已經在我國學界取得了一定共識,因為,科學性、創新性與價值性基本上可以代表研究成果評價的三個維度。但是,具體到科研成果的科學性、創新性與價值性及其間關系的准確判斷,則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處理過程。
㈢ 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的成果展示
2001年,由15所著名高校的科學研究與管理專家組成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指導委員會。版在指導委員會的指權導下,依託南京大學情報學、圖書館學2個博士點的優勢,中心研製開發了CSSCI資料庫,承擔了國家重大項目1項、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1項、江蘇省重點工程項目1項以及港台合作項目1項。現中心已完成1998—2009年12年CSSCI的數據製作並提供網上服務,出版了3套《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計量指標—論文、引文與期刊引用統計》。
CSSCI研製成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教育部在2003年1號文件中明確指出:要建立科學公正的評審制度和評價體系,加快「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系統的建設。根據教育部文件的精神,中心正加緊CSSCI系統的開發與研究,為建立一個科學、公正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評價體系而奮斗。
㈣ 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指標體系中設計了5個一級評估指標:資源回品相、資源價值、資答源效用、發展預期、傳承能力等。
在各個一級指標下又設立了若干二級指標,總共設立了25個二級評估指標,從稀缺性、時間價值到資源環境、交通運輸便利度等,含蓋了文化資源的各主要方面。在評估方法方面,設計了統計報表的評價、德爾菲法評價、層次分析法評價等評估方法,最後以山西省旅遊文化資源為例,設計了一套綜合問卷評價方法。
㈤ 科研成果評價標准有哪些a社會影響
科研成果評價標准
有社會影響力
能夠創造的利潤率
㈥ 除開一系列科學成就,我們還應該銘記金展鵬院士的哪些閃光點
金展鵬院士不僅在科學成就方面有許多的卓越貢獻,而且在他的身上還有很多我們沒注意的閃光點,就比如說他不僅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還是全國教書育人的楷模、全國自強的模範人物,還是“金氏相圖測定法”的發明人,總之,金展鵬院士的閃光點有很多,是一位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仰的人士。
金展鵬院士因病導致高位癱瘓已經19年有餘了,在這19年當中,他沒有被疾病所打敗,而是與之奮斗,盡管他行動不方便,但是他還是依然始終堅守在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的第一線。還有許多優秀的學術成果,為國家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人才,桃李滿天下。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民教師,是中國的一位愛崗敬業的優秀人士,他的事跡值得我們贊揚。
金展鵬院士還獲得了許多榮譽稱號,如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廣西高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湖南十大新聞人物、“全國模範教師”、“湖南省師德標兵”等,獎項榮譽多。中南大學原校長黃伯雲就曾對金展鵬院士作過這樣的評價“只要有一個腦袋在,就要奮斗”,他的閃光點除了科研之外,還有他頑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㈦ 科學優秀成果社會效應和評價怎麼寫
社會抄科學研究成果襲評價是社會科學科研管理的重要環節,也是社會科學科研管理的一個難題。改革開放以來, 特別是近年來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 哲學社會科學得到了迅猛發展, 社會科學成果評價的目標、功能、任務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隨著學科的滲透、交叉與融合的不斷加強, 對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的評價越來越要求從重數量向重質量、從重過程向重結果、從重靜態評估向重動態評估轉變。由於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預測性和超前性、社會效益的滯後性、實踐檢驗的不普遍性和間接性, 它與自然科學研究成果在評價的客觀性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如何確保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的客觀性、有效性、公正性以及操作的簡便性, 並以此為契機形成一個科學、健康的科研導向, 一直是廣大社會科學管理工作者十分重視的問題, 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的標準是科研管理創新的一個不懈的課題。
㈧ 誰在評價我們的成果
科研評價體系涉及評價目的、評價標准、評價指標、評價方法、評價工具、評價制度以及評價結果的使用等問題,是一個異常復雜的社會建制體系。這一點僅從評價主體就可體現出來,不同的評價者對同一科研成果很可能得到不同的評價結果。
評價主體的五種類型 對於評價主體,我曾在《人文社會科學成果評價研究》一書中將其歸納為五類:書刊編輯、學界同行、科研管理部門、第三方評價機構、社會受眾。
正式傳播的科研成果需要面對的第一個評價主體就是書刊編輯。成果要接受大范圍的評價首先要公開發表或出版,此時書刊編輯就成了第一道「把關人」。
再就是學界同行,他們從成果的形成到廣泛傳播、產生影響都在發揮作用,是應然的評價主體。在編輯采稿、專家審稿及論文引用過程中,同行專家在扮演評價者的角色;成果發表之後,專家在職稱評定、成果評獎過程中,同樣在發揮同行評議的作用。
此外還有大眾同行,他們發揮的是學術閱讀與引用的評價作用。這一評價主體不一定是學術權威,只要是對這個研究領域感興趣的學者都可以參與評價。他們是實際意義的評價主體。只有這個評價主體成為評價的主流群體,學術評價才能回歸本源。
隨著國家對學術研究的重視與科研投入的不斷增加,科研管理越來越重要。科研管理與評價需要看科研績效,看評估科研的投入產出是否成比例,因此科研管理部門也成為科研評價主體。此時的評價指標選擇涉及研究成果的各方面,包括發表論文的期刊級別、被引用情況、專家同行評議等。這些間接指標的數據採集是在學界同行評價之後的。
還有一個評價主體是第三方評價機構。他們的評價標準是中立的,評價方法是以文獻計量為主的,評價過程是規范的。在這些優勢下,他們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由於有些科研管理部門為了操作方便與降低成本,對第三方評價結果不加分析拿來就用,致使本來科學有效的客觀評價信息背負了沉重的學術壓力。對第三方評價結果的誤會,直接放大了各類評價方法都難於避免的部分負面效應。如對SSCI及核心期刊的質疑,甚至將學術腐敗等現象都歸咎於第三方評價機構。
成果的參考文獻體現了作者的研究過程,是研究路徑的反映。如果科研管理部門採用這類間接指標,就要假設成果的正式公開有嚴格的審稿程序。有些出現在研究過程中的問題,通過審稿專家的嚴格把關是可以杜絕的。比如,我在給期刊審稿時常常會找出文稿列的所有參考文獻原文仔細閱讀,逐個對照引用文獻的內容與行為動機,直至我認為被引用指標是可用的。
與其他評價指標一樣,當被引用成為一個強大的引導性評價指標,並且評價結果與利益緊密掛鉤、成為分配資源的依據時,這個評價指標的本意就可能扭曲。社會科學科研管理部門在使用這些評價指標的時候需要非常慎重,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通過完善學術制度與評價機制將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的融合是文獻計量評價,計量指標依然是建立在同行評議基礎之上。實際上,同行評議在文獻計量指標形成過程中已經在發揮作用,只不過表現形式一種是定量的、一種是定性的。但在我國人文學科領域的有些成果評獎活動中,同行評議專家根本不看發表期刊或被引次數,只看成果本身。
人文社會科學成果評價、文獻計量評價同樣重要,可以給專家同行評議提供客觀全面的參考信息。現在學術信息呈海量化、學科交叉趨勢明顯,領域專家的大腦里所存的專業信息還是有限的,特別是那些面向「問題」的跨學科研究成果,更需要客觀數據的參考支持。
同行專家是貫穿始終的評價主體,在學術評價中應有學術責任感與學術良知,這樣才可能保證在間接指標的形成和主觀指標的發揮過程中不會有太大的偏差。
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 國外學術評價主要評價社會科學成果的社會價值,如美國評價人文社科成果是將其公布出來讓選民參與評價,通過各種方式影響社會公眾和政府決策部門。我國在這一層面還比較脆弱,大力倡導社會科學成果 「社會化」已經成為一項迫切任務。
在專家遴選方面,不僅要有國內專家,也應有國際專家。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者要理性面對國際化趨勢,善於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比如通過出英文版期刊吸收國外優質稿源、向優秀的英文期刊投稿等形式,來實踐貫徹我國社會科學「引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戰略。
學術評價體系的構建,不僅要有科學的評價指標與評價方法,還需要完善的評價機制,這是制度保障。在學術環境與評價制度尚待健全的情況下,一旦評價結果與利益分配過度掛鉤,必然會扭曲學術生態。社會科學學術成果的價值形成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干擾因素很多,價值判斷周期較長,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影響。
我們應清醒認識到,每一個評價主體都是相對的,每一個評價結果都是功能有限的,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各類型評價體系,盡量不以局部的評價不公而影響到整個學術成果的產生規律。人文社會科學科研成果的產生與交流,本應是一個感受愉悅與成就責任的過程,當前的各種評價活動只是為了促進我們現在的科研工作,唯有社會與歷史才是最終的評價主體。(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計量與科學評價研究中心)
㈨ 什麼是課題研究基礎
課題研究基礎指的是在某項課題上,前期做的工作或者具備的條件。包括但不限於研究結果、研究人員、課題經費預算、硬體條件等。
①研究結果指的是在該課題上曾經做過的類似研究所得出的結論、發表的文章、專利等。
②研究人員是指從事研究該課題的試驗人員,試驗人員從事該課題研究時間越長,說明研究越深入,人員穩定,研究延續性好。從人員年齡結構和學歷結構上也能說明一定問題。
③課題經費指的是能夠在這項課題上的開銷,包括開銷的明細,能夠說明對該課題有足夠的經費支持。
④硬體條件指的是研究該課題所需要用到的設備、設施等,能夠說明具備課題研究的硬體能力。
課題研究基礎和條件保障包括以下內容:
1.學術簡歷:課題負責人的主要學術簡歷、學術兼職,在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術積累和貢獻等。
2.研究基礎: 課題負責人前期相關研究成果、核心觀點及社會評價等。
3.承擔項目:負責人承擔的各級各類科研項目情況,包括項目名稱、資助機構、資助金額、結項情況、研究起止時間等。
4.與已承擔項目或博士論文的關系:凡以各級各類項目或博士學位論文(博士後出站報告)為基礎申報的課題,須闡明已承擔項目或學位論文(報告)與本課題的聯系和區別。
5.條件保障: 完成本課題研究的時間保證、資料設備等科研條件。
(9)科研成果的社會評價擴展閱讀:
制訂課題研究方案包括:准確表述研究問題和分解研究問題、將研究問題轉換成假設、確定採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計劃及人員分工、課題研究的組織和協調等。
(一)分解課題研究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
1.確定研究目標。確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題、總體目標。研究目標可分平行目標、層次目標和綜合目標等。
2.選定研究切入點:一是從基礎性的、容易的、關鍵性的問題中選定;二是從已經成功的經驗中去尋找;三是從學校教育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去尋找;四是從教育發展的趨勢中去尋找;五是從教育科學理論中去尋找。
(二)明確研究思路,確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通過對研究問題進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歸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
2.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輔法。主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質的研究法等等;輔法有統計法、測量法、和問卷法等等。
3.課題研究方法的使用與選擇。不同類型(內容、條件)的研究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標准選擇研究方法。
一是以研究過程的階段為標准,按階段研究任務確定方法。
二是以研究對象的性質為標准,按研究對象確定方法
三是以課題研究的延續性為標准,按延續方向確定方法。
四是以研究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劃分,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
(三)開展理論思維,提出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是研究者將研究問題中的概念轉變為能通過觀察來計量的變數思考時預測的研究結果(也稱「半成品」)。
1.積極開展理性思維。
2.掌握研究假設的基本標准。研究假設應有4條標准:
一是能說明兩個或兩個以上變數間的期望關系;
二是研究者應有該假設是否值得檢驗的明確理由;
三是假設應是可檢驗的;
四是假設應盡可能簡潔明了。
3.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步驟。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步驟是:
⑴提煉問題;
⑵尋求理論支持、形成初步假設;
⑶推演出理論性陳述,使假設結構化;
⑷形成基本觀點;
⑸對基本觀點再提煉,形成假設的核心。
4.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
⑴要以科學觀察和經驗歸納為基礎;
⑵要以科學的思想方法為指導,通過類比、歸納、演繹等方法,做出合乎邏輯的某種命題;
⑶研究者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
5.明確研究假設表述的方式。研究假設的表述應該是有傾向性的,可以是肯定式或否定式,而且所舉的變數與變數之間的關系應該是能夠操作,能夠觀察和驗證。研究假設可分為描述性假設和解釋性假設。
(四)根據課題類型,搞好研究設計。
1.應用性研究課題的設計。
這類課題,重點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轉化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學知識同實際教育教學銜接起來,達到某種預定的實際目標。
2.經驗研究性課題的設計。
經驗研究性總結分為一般性經驗總結和科學性經驗總結兩個層次。
3.實驗性課題設計。
實驗性課題是在一定教育理論或假設指導下,通過實驗探究變數關系揭示教育規律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