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五四運動取得的成果

五四運動取得的成果

發布時間:2020-12-13 03:49:31

1. 五四運動取得了什麼成果

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2. 9、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最重要的成果是

C 是成果啊 快樂的提問者選的是意義了就選C相信我

3. 五四運動時期的散文為什麼取得很大成就

「五四」散文主要由社會派散文與人生派散文兩大系列構成。人生派散文興起於專五四新文化運動屬退潮之時。它以泛化的人生景觀、人文化的自然景觀為表現對象,展示人,主要是文化人的存在方式、心靈世界,美文(藝術散文)為其主要的文體形式。人生派散文派中有派,其間有閑適,有情采,也有質朴等等。
簡而言之五四運動時期也正是新文化運動在中國開展的如火如荼時期,中寫文化的碰撞必然催生出新的思想,新的世界觀與人生景觀。而大批的仁人志士受此熏陶必然會使這一時期的散文取得很大成就。

4. 五四運動為什麼能取得初步的勝利,不是他取得什麼樣了成就,而是,為什麼一場以學生為

原因是五四運動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

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中國工人階級的壯大,新文化運動促進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再加上歐洲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二十一條」的簽訂,引爆了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
新思想與社團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戰爭之後大量傳入中國並影響年輕一族,而在民國初年這種影響隨著《青年雜志》(後改名為《新青年》)等刊物的發展以及白話文運動的推動,自由、反抗傳統權威等思想,影響了學生以及一般市民。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從思想、文化領域激發和影響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青年的愛國救國熱情,從根本上為五四運動的出現奠定了思想基礎和智力來源。
社團組織在民國的發展,包括少年中國學會、工學會、新民學會、新潮社、平民教育講演團、工讀互助團等等,為五四運動在全國的開展奠定了組織基礎。[2]
高等教育發展
中國的科舉制度在清末「新政」中,因學習西方及日本學制而改變,於1905年被廢除。到了民初,高等教育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尤其是北京大學,在校長蔡元培的領導下,引進了開放的學風,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李大釗、陳獨秀、章士釗、胡適、辜鴻銘(英國文學)、劉師培、魯迅(周樹人,教中國小說史)、錢玄同(教音韻學)、吳梅(教戲曲史)、劉半農(教新文學)等被聘請於北大任教。北大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獨立自主開放進步的思想和精神,這種思想和精神成為五四運動的重要動力。
國恥情緒
1914年8月23日,日本對德國宣戰,經70多日激戰,於11月7日佔領全部的德國租借地膠州灣。1915年1月,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袁世凱在5月9日,接納了其中大多數的要求,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協定,為新聞界所得知,並發布該協定,激起了民族主義的情緒,使中國知識分子及民眾對日本以及「賣國」的政府強烈不滿,認為這是國恥,同時也引起了不少反日的活動,這種情緒在五四運動中進一步發展,並發揮了作用。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向德國宣戰,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1918年初,日本向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貸款,並協助組建和裝備一支中國參戰軍,其貸款還被用於安福國會龐大的賄選開支。同年9月,北京政府與日本交換了關於向日本借款的公文,作為借款的交換條件之一,又交換了關於山東問題的換文,其主要內容為:1、膠濟鐵路沿線之日本國軍隊,除濟南留一部隊外,全部均調集於青島。2、關於膠濟鐵路沿線的警備:日軍撤走,由日本人指揮的巡警隊代替。 3、膠濟鐵路將由中日兩國合辦經營。北京政府在換文中,對日本的提議「欣然同意」。駐日公使章宗祥向日本政府親遞換文,後被北京學生痛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對德宣戰,與日本同為戰勝國,但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不僅沒有收回,反而被日本擴大了,這一換文成為巴黎和會上日本強佔山東的借口。
工商背景
清末以來,中國的工商業雖有所發展,但在西方產品的輸入情形下,中國本土工商業的發展仍然有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使歐洲各國無力東顧,中國的工商業獲得很大的發展,參與工商業的人口持續增加,民族工業,尤其是輕工業得以巨大發展,城市中的工商階層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也更顯重要,在五四運動中,他們成為聲援愛國學生的重要力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借口對德宣戰,攻佔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控制了山東省,奪取德國在山東強占的各種權益。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戰敗。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份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等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合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備在「對德和約」上簽字,從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最終激起青年學生的「五四運動」。

5. 材料一中,五四運動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五四運動是一場, 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群眾、市民專、工商人士屬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運動,我們不能忽略其背景和單單所得到的成果,而應該就事論事的從其產生的背景、原因和事件的影響來論述,從五四運動中我們可以看得出,愛國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但不局限於愛國主義而是愛國主義的精神、思想和發展 方向,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的層面上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啊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還包括社會經濟潮流和學術教育等等,它所傳達出的一精科學、民主、自由的精神不僅影響了上個世紀幾代人直到今天一直都是我們所吶喊的呼聲——科學民主

6. 五四運動取得的成果

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性質),內是中國新民主容主義的開始;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現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

(6)五四運動取得的成果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洋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份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等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

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合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備在「對德和約」上簽字,從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最終激起青年學生的「五四運動」,是我國民主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里程碑。

7. 五四愛國運動取得了那些成就

性質: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意義: 五四運動也是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次年改稱《新青年》,舉起「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猛烈抨擊封建主義舊文化,提倡新文化。隨後,還提倡白話文代替文言文,並在「文學革命」的口號下,提倡新文學。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的先進分子開始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釗發表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代表了中國先進分子的新覺醒。新文化運動不僅為五四愛國運動作了思想准備,同時隨著這次運動而更加深入發展,使社會主義思潮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思潮而成為運動的主流,並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准備。

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五四運動的當代意義:

這場運動孕育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成為中國人民和中國青年在黨的領導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寶貴精神財富。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五四運動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是我國幾千年來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振興中華:「振興中華」的口號,是孫中山1894年在《興中會宣言》中最早提出來的。從那之後,大多數愛國志士無不以此為終生奮斗的最終目的。可以說,中國從此之後的一切革命斗爭,無一不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所取得的一切進步和成就,無一不是由於它的催動和鼓舞。五四運動的發生,就是這種精神的直接繼續。愛國學生的奔走呼號,浴血奮斗,廣大知識分子、市民、工人的積極響應和支援,最根本的動因就在於此。響遍全國的「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喚醒同胞,一致救國」等口號,最根本的含義也在於此。有的人當時在思想上雖然還沒有明確認識到這一點,純粹為愛國熱情所驅使,但他們愛國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保持中國的落後,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挽救中國的危亡,改變中國的落後面貌,振興中華民族。

愛國主義:在五四運動中,廣大學生之所以不顧高壓,奔走呼號,他們的愛國行動之所以能得到各界知名人士、上層人物和廣大工商界群眾的支持,就是由於愛國主義的有力號召,愛國精神的強烈感染。今天,要勝利跨人21世紀,實現四個現代化,真正使中華民族振興起來,更要大力發揚愛國主義。

民主精神:新文化運動最先提出科學與人權並重(青年雜志創刊詞中的提法),隨後講「賽先生」(科學)和「德先生」(民主,當時把人權和民主當作基本上同一的概念)。後來「賽先生」和「德先生」成為「賽同志」和「德同志」,就是說,民主和科學一道,是中國共產黨歷來為之奮斗的目標。在五四運動中,民主即「德先生」是一面反封建、反專制的大旗,大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五四愛國運動之所以能夠發生,與民主精神的推動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民主的啟蒙和民主意識的覺醒,就不可能發生那麼大規模的愛國運動。現在,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已經有了顯著的進步,在許多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距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目標還相差甚遠。要想盡快振興中華民族,就應該繼續高舉「德先生」的大旗,發揚民主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科學精神:在五四運動中,科學即「賽先生」與「德先生」一樣,是反封建、反迷信的另外一面大旗,並有力地促進了民主意識的發揚,反封建斗爭的開展。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的六條新的思想,第六條就是「科學的而非想像的」。他說:「近代歐洲之所以優越他族者,科學之興,其功不在人權之下,若舟車之有兩輪焉」,「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並重。」①[《獨秀文存》,第9頁,安徽人民出版社,合肥,1987。]因此,在發揚民主精神的同時,還應該發揚科學精神。

解放思想:在五四時期,先進的思想家們大膽地沖破舊傳統,提出了許多振聾發聵的主張,出現了一種在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並有力地帶動了其他領域的大解放。正如毛澤東當時所形容的:「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經濟的解放,男女的解放,教育的解放,都要從九重冤獄,求見青天。」①[《民眾的大聯合》(三),《毛澤東早期文稿》,第393頁,湖南出版社,長沙,1990。]正是這種思想的大解放,使五四運動成為新思想與舊思想、新文化與舊文化的分水嶺,我國20世紀第一次影響巨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並開啟了此後思想解放的先河,深深地影響了20世紀中國歷史的發展。後來所發生的第二次、第三次思想解放運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第二次歷史性的飛躍,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產生,以及從那時起我國取得的每一個進步和成就,可以說都是解放思想的結果,是五四精神的繼承和發揚。
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偉大革命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9年1月,美、英、法、日等帝國主義國家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這實際上是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贓會議。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在中國人民輿論的壓力下,向會議提出廢除袁世凱和日本訂立的不平等條約「二十一條」,要求將德國在山東的租借地、膠濟鐵路以及其他權利歸還中國,同時還提出七項「希望條件」廢除勢力范圍;撤退外國軍隊、巡警;裁撤外國郵局及有線無線電報機關;撤銷領事裁判權;歸還租借地;歸還租界;關稅自主等。但這些要求和希望均遭到參加「和會」的帝國主義國家拒絕。不僅如此,他們還決定將德國在山東掠奪的權利全部讓予日本,並將其寫進了《協約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至此,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完全失敗。但軍閥政府竟准備在和約上簽字。消息傳出,舉國憤怒。5月4日,北京學生3000餘人在天安門前集會,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和約簽字」等口號。會後舉行了遊行示威,憤怒的愛國學生痛打了親日派官僚章宗祥,並放火焚燒了親日派官僚曹汝霖的住宅。軍閥政府派軍警鎮壓,逮捕學生30多人。全北京學生立即實行總罷課,並通電全國表示抗議。天津、上海、長沙、廣州等地學生也紛紛遊行示威,聲援北京學生。在日本、法國等國的中國留學生以及南洋華僑學生都開展了愛國活動。6月3、4兩日,軍閥政府又逮捕北京學生近千人,激起全國人民的更大憤怒。上海、南京、天津、杭州、武漢、九江及山東、安徽等地的工人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政治罷工,上海和全國各重要城市的商人也先後舉行罷市。至此,五四運動發展到新的階段,即從開始的共產主義知識分子、革命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三部分人的統一戰線運動,發展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軍,包括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范圍的革命運動--「六三運動」,運動的中心也由北京移到上海。6日至10日,軍閥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的職務;28日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是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也是中國青年運動的偉大開端。它開創了中國革命知識青年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五四運動實際斗爭的鍛煉,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傳播,造就了一批青年共產主義者。他們深入工農群眾,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領導罷工斗爭,促成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做好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五四運動的影響

1、政治影響:揭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第一次世界大戰,世界革命爆發以後,世界歷史進入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工人階級在運動中顯示了強大的政治威力,它以不再是資產階級的追隨者,而作為運動的主力軍在斗爭中起了決定性作用。運動的矛頭直接指向帝國主義,因為從世界革命戰線看屬於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 2、對中共的影響: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的結合,從、思想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准備了條件。3、對學術界的影響:五四運動是新文化運動的延續和發展,它把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迷信的思想由知識分子推廣到全國群眾。使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成為一種風氣,同時也促進了文學革命的深入和廣泛發展,開創了中國文學時代,使中國科學和教育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 4、思想方面:五四運動促進了全國民眾的思想解放,西方的各種新思想陸續傳入中國,其中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對中國的思想和政局帶來巨大影響.

閱讀全文

與五四運動取得的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