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破解科研成果轉化難題,為企業再創新創業提供科技服務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科技成果轉化難題
文·郭鐵成 邸曉燕
■權威觀點
科技成果轉化問題源於特定的經濟體制
科技成果轉化是我國特有的詞彙,也是我國特有的現象。回顧歷史,科技成果轉化問題源於計劃經濟體制。計劃經濟在我國實現工業化,集中力量追趕發達國家的過程中發揮歷史性的作用,是適合我國當時情況的,但計劃經濟研發和生產兩條線的體制也存在嚴重弊端。
在新中國成立後到1985年科技體制改革之前,我國的科研與新產品開發工作基本上集中於國家。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為「集中力量辦大事」,政府直接組織和實施科技項目。行業科研院所由政府直接管理,也可以說是政府的一部分,其研發和運行經費、物資設備、人力等完全由政府按計劃統一調配;其研發任務不是來自企業,而是來自政府的管理部門,政府管理部門每年向科研院所下達科研計劃,科研院所每年向政府上交科研成果。
另一方面,企業只是完成政府下達的生產任務,不反映市場需求。因此,企業基本上不從事科研和新產品開發工作,也不設研發部門,如有技術需求。要向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主管部門將各個企業的需求匯總加工,然後下達給相關的科研院所。科研院所根據轉達的「需求」進行研發,然後將研發結果上報給科研主管部門,科研主管部門轉給工業管理部門,工業管理部門再下達給企業。科研部門與企業沒有直接聯系,經過政府部門的匯集,加工,傳達,需求和供給在多環節「傳遞」過程中很難准確匹配對接。這樣一來,科研與生產嚴重脫節,企業不搞研發,科研院所的研發不直接反映企業的技術需求,大量科研成果難以在企業中應用推廣,造成大量需要轉化的成果,有的甚至永遠不能轉化。
科技成果轉化問題的實質是研發與生產脫節的體制
綜上所述,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之所以長期不高,其原因在於研發與生產相分離,先研發、後轉化、再應用推廣的體制機制。
科技成果轉化反映的是這樣一種現象:大量研發成果包括技術、材料,產品、專利、論文等在生產中不能使用,為在生產中使用這些成果,還要進行一系列後續開發,有的經過後續開發也不能使用;經過後續開發可以在生產中使用的稱為已經轉化,否則稱為沒有轉化。科技成果轉化量大,則稱為轉化率高,反之則為低。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大量需要轉化的成果?既然不能直接在生產中使用,為什麼還要大量研發?如果持續大量產生需要轉化的成果,轉化的成果再多轉化率也是低的;如果把成果轉化庫越做越大,成果轉化越多說明浪費越多。
科技成果轉化概念終將被技術商業化概念取代
隨著改革的深入,研發與生產脫節的問題終將解決,大量需要轉化的科技成果必將消失。那時還有沒有科技成果轉化問題了呢?應該說,在體制機制意義上的科技成果轉化問題沒有了。因為既然研發與生產已經結合,就不可能存在沒有需求的研發,當然就談不到轉化。但如果拋開體制機制,單從形式上說,這個問題仍然存在,而且永遠存在,這些是指基礎研究成果在生產上的應用問題了。基礎研究是沒有市場化目標的研究,但其研究成果可能會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因此,如何迅速有效地把具有市場前景的基礎研究成果稚向市場,產生巨大經濟效益,仍然需要後續開發,或者說需要「轉化」。但這里的轉化已經不同於研發與生產分離的「科技成果轉化」,在國際上,通用的稱謂是「技術商業化」,也有國家稱之為「技術經營」。因此。當研發與生產相脫離的體制機制消除以後,長期困擾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問題將變成歷史,代之而來的是技術商業化問題。
十八大報告要求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尊重市場規律,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深化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也是解決科技成果轉化問題的根本之道。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計劃體系
對政府科技計劃進行分類改革。區分科研計劃與創新計劃,科研計劃面向基礎研究,以自由探索為目的,評價標準是一流的科學理論和一流的科研人才,而不是專利、技術、利潤等經濟指標;創新計劃面向應用研究和試驗開發,以市場化應用為目的,評價的標准主要是經濟效益,而不是論文、著作等科研指標。
以企業需求為優先序安排創新計劃項目。改革先研發、後產業化的研發模式,在研發的起點就引入最終用戶,把企業需求作為創新計劃項目的來源,採取項目法人機制運作研發項目,研發、生產、經營一體化。對於沒有企業用戶的項目堅決不予立項,從而大量消滅那些需要轉化的成果,而不是等這些成果出來以後再去增加轉化基金。
支持共性技術的合同研發。凡是大學、科研機構、企業研發機構,以用戶需求為基礎的共性技術合同研發,政府創新計劃項目予以配套資助。共性技術判斷標準是強外部性,在經濟形態上是較強的企業夥伴關系、用產學研夥伴關系、公私合作夥伴關系。共性技術研發合同是包括廣泛利益相關者的研發合同,而不是為了個別企業競爭而簽定的研發合同。
建立技術商業化體系
建立技術商業化體系,其核心是建立科技創新服務業體系。科技創新服務業是通過市場機制向社會提供創新服務的產業。當前,科技創新服務業結構出現重大變化。過去,科技創新服務業主要是指科技中介機構或技術轉移服務業。隨著科技創新服務業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進一步深化,大量的科技創新服務活動從傳統生產與科研活動中獨立出來,催生了技術開發服務業、技術改造服務業、創新能力服務業。科技創新服務業在扶持傳統產業科技創新、輻射帶動新興產業發展。推動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等方面作用日益凸顯,建立我國科技創新服務業體系具有戰略意義。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
『貳』 如何為企業的科技開發,技術轉讓,成果轉化及推廣運用提供服務
這是一個系列的問題,而且那個問題都很大,開發方面基本的研究人員是非常重要的,對於成果的發展被騰訊眾創空間洗腦般的識時務者為俊傑所影響,我個人觀點就是要隨客戶的變化而去更進自己的方式。
『叄』 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 成果轉化數多於產生研發費的項目數是否合理
首先從一個企業技術中心的實際運作來講,研發項目數和成果轉化數沒回有必然聯系。因為還有些成果答可能是外購然後轉化的。但是從申報項目來講,盡量相對應,因為你不指導審查人員是否會看得那麼仔細。但從全國范圍上來講,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企業比較多,資料審查人員不一定看得那麼細。這里我建議你根據項目申報的通知上的聯系方式,打電話到國家相關部門咨詢一下,他們一般都會給你解答的,或者你打電話到你們省的經信委去咨詢也可以。
『肆』 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及研究開發管理情況怎麼填
1、科技成果轉化:對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進行綜合概述,主要側重介紹企版業有多少成果轉化權了?轉化成什麼了?產生了什麼效益?在國內或者行業中達到什麼水平等等。
建議:最好在附件材料中提供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目錄及證明材料。
2、研究開發管理情況:側重介紹企業對研發的管理情況,要體現制定了研究開發項目立項報告、建立了研發投入核算體系、開展了產學研合作的研發活動、設有研發機構並具備相應的設施和設備、建立了研發人員的績效考核獎勵制度等五個方面進行概述;同時可補充體現企業創新管理的情況等。
建議:最好在附件材料中提供:企業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水平證明材料,比如立項證明、建立研發投入核算體系證明、產學研合作證明、研發機構及設施設備證明、績效考核制度證明等。
『伍』 構建地質高科技成果轉化驅動利益機制
地質高科技成果轉化實質是一個交易過程,表現出明顯的經濟學特徵。在這個交易過程中,科技成果在各個參與個體之間實現交換,由於技術供給者和需求者都期望在這個過程中受益,因而導致交易或合作的發生,增加社會福利。研究表明,成果轉化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在那些商品率較高、市場比較活躍的地區,地質科技成果轉移的效果較好。
地質科技成果及其利益貫穿著地質科技成果轉化過程的始終,地質科技成果源源不斷地產生,並且被不斷轉化吸收,同時不斷為參與轉化過程的各個主體帶來利益,是地質高科技-礦業系統得以不斷循環上升式發展的前提。因此,要協調各個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
(一)處理好研究與開發的分配關系
缺乏中試環節、成熟度低是造成地質高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缺少中試環節,有風險因素、投入因素,也有利益分配因素。如何處理研究與開發的利益分配問題,迄今尚無統一的方式。西方發達國家的研究所,一般採取經濟核算制,用合同方式予以規定。目前,我國採用的也是合同制,成果轉讓的利益分配通過科研合同的方式規定下來。但這種一次性決定階段成果轉讓費方法,由於難以准確預測收益,風險較大,弊端較多。也可採用一次定價方式,也可按收益比例解決利益分配問題。後一種方式優點在於可使研究者、開發者共同承擔風險,有利於技術開發合作,但可能會使糾紛相應增加,需要有仲裁機構協調。
(二)處理好開發者與生產者之間的利益分配
目前,我國地質高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開發單位與生產單位的利益糾紛較多,其原因復雜,形式多樣。生產單位認為,科研單位開發的成果不成熟,導致生產失敗;而科研單位認為,是生產單位應用不當導致失敗。開發機構由於技術不成熟,不能達到應用後應有的效益而使生產單位蒙受損失。開發機構由於缺乏經驗或故意高估所提供技術的先進性、可靠性和成熟程度,使生產單位輕信上當,或長期不能投產,或產品質次價高根本達不到合同約定的指標,從而引起糾紛。
開發與生產單位由於雙方知識不足或難以預見的因素,也會帶來一些問題與糾紛,如技術開發的風險承擔問題、技術成果所有權問題、技術轉讓費高低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前提是:技術商品化。技術是一種特殊商品,它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是能帶來更多利益、達到增利目的的。技術商品買賣雙方的爭議,實質上是在尋求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利益分配比例,這個比例,即技術商品的價格是由其使用價值,即它所創造的經濟效益所決定。因此,地質高科技成果從研發機構向生產單位的轉移,一些小項目收益率較易確定,可以採用一次性收取轉讓費的方法;而一些大型項目的收益率難以確定,可以採用利潤提成,或產值提成、銷售提成方式收取轉讓費。
(三)處理好參加地質高科技成果開發的各個機構之間的利益關系
產、學、研聯合是加速地質高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途徑。然而,聯合開發的利益最難分配。為了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的利益驅動機制,使參加技術開發的各方從關心自己利益出發,也會爭相把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共同的開發試驗。組建科、產、用一體化的股份制企業是最佳選擇。科技研究與開發機構以其地質高科技成果評價入股,生產企業以其生產設備、廠房、資金和無形資產評價入股,科技人員和廣大幹部職工都可以投資入股,按股分紅,既可以解決利益糾紛,又可以分散風險,還可充分發揮研究與開發、生產、運用各自的優勢,自願結合,從而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過程。
(四)加強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
一是要廣泛深入宣傳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對科技人員加強培訓,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二是要採取實際措施加強管理工作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聯系,互相溝通有關情況,互相配合,及時發現問題,向執法機構反映,共同維護科技人員的合法權益。三是根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明確規定,對騙取獎勵和榮譽稱號、詐騙錢財、非法牟利者,對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侵佔他人科技成果者,應視具體情節,給予相應制裁和懲罰,以維護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科技成果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陸』 技術轉移及成果轉化主要有哪些方式
現階段,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柒』 知識產權與科技成果轉化是怎樣的一種關系
知識產權是指各種抄智力創造比如發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以及外觀設計,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而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知識產權是關於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隨著科技的發展,為了更好保護產權人的利益,包括保護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為智力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運用到生產建設上去,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科技成果轉化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同時也是一項風險性事業。兩者是不同的,但是兩者之前也是有聯系的,智力成果的轉化同樣也能帶來更多的科技成果的轉化,科技成果的轉化離不開知識產權的發明,兩者皆可以共同進步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建設。
『捌』 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主要環節是 A.基礎性研究B.應用研究C.開發研究D.科學實踐 最好能解釋下。。
標准答案是 c.開發研究
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是一項十分艱辛、復雜的工作,只有加強和完善各個環節,做好科技成果轉化的管理以及科技成果的開發、移植和推廣,才能實現將科技作為認證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