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信訪成果

信訪成果

發布時間:2020-12-12 06:12:57

1. 退役軍人事務部包括哪些部門

截至2019年5月10日,退役軍人事務部內設10個司(廳),分別是辦公廳、政策法規司、思想政治和權益維護司、規劃財務司、移交安置司、就業創業司、軍休服務司、擁軍優撫司、褒揚紀念司(國際合作司)、機關黨委(人事司)。

(1)信訪成果擴展閱讀:

退役軍人事務部主要職責:

1、擬訂退役軍人思想政治、管理保障等工作政策法規並組織實施;

2、褒揚彰顯退役軍人為黨、國家和人民犧牲奉獻的精神風范和價值導向;

3、負責軍隊轉業幹部、復員幹部、退休幹部、退役士兵的移交安置工作和自主擇業退役軍人服務管理、待遇保障工作;

4、組織開展退役軍人教育培訓、優待撫恤等;

5、指導全國擁軍優屬工作;

6、負責烈士及退役軍人榮譽獎勵、軍人公墓維護以及紀念活動等。

2. 列舉建國以來我國在民主政治建設方面的重要成就

完善,民主管理的內容更加豐富。民主管理的重點,是人民群眾對基層事務的自我管理,主要是企業職工對企業事務的民主管理和城鄉居民對社區事務的自我管理。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明確提出:「要在基層政權和基層社會生活中逐步實現人民的直接民主,努力發展城鄉企業中勞動群眾對於企業事務的民主管理。」
新中國成立後,企業民主管理同企業民主改造一起進行,在國營和公營企業,建立工廠管理委員會和工廠職工代表會議。在公私合營企業,建立民主管理委員會。1957年召開的全國工會第八次代表大會,把「准備和召集職工代表大會,監督職工代表大會決議的貫徹執行」作為工會的責任。1978年,工業企業恢復黨委領導下的分工負責制和職工代表大會制,同時建立工人參與管理、幹部參加勞動和領導幹部、工人、技術人員三結合制度。198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了《國營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暫行條例》,推行職工代表大會制。企業民主管理的組織機構,是工會和職工代表大會。2008年,全國基層工會發展到172.5萬個,會員總數達到2.12億人。
城鄉居民的民主管理,主要通過農村村民委員會和城鎮居民委員會兩類居民自治組織得以實現。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分別依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和《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輔之以相應的鄉規民約,對所屬社區的經濟事務、公益事業、社會治安、社區建設、公共文化、計劃生育等公共事務實行民主管理。截至2008年底,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共計68.7萬個,其中村委會60.4萬個,村委會成員233.9萬人;社區居委會83413個,居委會成員42.2萬人。
4、民主監督

在民主監督方面,建國以來,我國逐漸形成了一個黨內監督、政府監督、人大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民主監督體系。在過去60年的民主監督歷程中,具有中國特色的權力監督制度逐步完善,法律監督和輿論監督的作用日益突出,信訪、舉報、輿論、網路等群眾性監督成為民主監督的重要方式。
建國前夕,毛澤東同志在談到如何避免歷史上政權更替、人亡政息的周期律時十分肯定地指出:我們找到了跳出這一周期律的有效辦法,這就是讓人民來監督政權。因此,建國後黨中央極其重視人民的民主監督,並將民主監督充分體現在從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基本制度設計中。為了確保人民對黨和政府的民主監督,在幹部制度上搞「三結合」,讓群眾代表直接進入權力領導層。此外,還經常發起各種各樣的群眾運動,讓群眾直接制約和行使部分黨政權力。
改革開放後,民主監督逐漸走向制度化和法律化。信訪制度是人民監督的重要制度,1951年政務院頒布了《關於處理人民來信和接見人民工作的決定》,正式確立了人民信訪制度。改革開放後,信訪制度進一步得以完善。1995年,國務院頒布了《信訪條例》,2005年對《信訪條例》進行了重大修訂。人大監督,是對政府權力進行法律監督的主要形式。我國憲法從一開始就賦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以法定的監督功能,2006年全國人大正式通過了《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強化了人民代表大會對各級權力機關的監督。輿論監督,是民主監督的重要形式。中共中央一直重視輿論監督的特殊作用,改革開放以來的歷次黨代會報告,幾乎都強調輿論監督。許多地方政府相繼頒布了輿論監督的法規和條例,例如珠海市在1999年最早出台了《珠海市新聞監督辦法》。基層的民主監督,主要是通過城鎮的居民委員會制度和農村的村民委員會制度,使城鄉基層政權組織有效地處於城鄉居民的直接監督之下。
5、依法治國

在依法治國方面,建國伊始黨中央就十分重視法制建設。在推進民主建設的同時,著手建立起各種基本的法律法規,新中國成立不久,便形成了公安、檢察、法院的基本司法執法體系,建立了基本的檢察制度、審判制度和執法制度。改革開放後,黨中央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目標,把依法治國作為執政的基本方略,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黨自己規定必須在憲法和法律框架內活動,一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民主政治相適應的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建立。
建國初期,黨中央及時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懲治反革命條例》、《婚姻法》、《工會法》、《懲治貪污條例》、《人民法院暫行組織條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並根據憲法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國務院組織法》、《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法》等基本法律。從1949年到195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及其部委制定的較重要的法規性文件共1261件。
改革開放後,黨和政府開始強調「法制」或「依法治國」。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黨的領導人就開始提出,中國共產黨作為唯一的執政黨也必須在法律的框架內活動。20世紀90年代後,法治成為中國政治發展的長遠目標,1997年召開的中共十五大首次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不久後,這一目標又被寫進我國的憲法。中共十六大後中國政府又進一步提出了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使法治國家的目標更加具體化。改革開放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步確立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過程。從1979年到2005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通過了400件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國務院制定了650多件行政法規,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了7500多件地方性法規。中國政府的目標是,到2010年,基本上建成一個比較完善的法律體系。
6、政治透明

在政治透明方面,建國60年來最引人注目的發展是,政務公開越來越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已經成為我國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建設一個透明政府已經成為政治發展的目標。在過去60年中,從中央到地方相繼形成了一系列政務公開的法規制度,政務公開有法可依;政務公開的內容日益廣泛,從公民的切身事務,到政府的重大決策信息,都在公開的范圍;政務公開的類別也從村務公開、廠務公開、居務公開、財務公開,發展到黨務公開、檢務公開、司法公開、審判公開、決策公開、幹部選拔公開等等;政務公開的渠道不斷增多,電視、手機和互聯網等新興媒介開始成為政務公開的主要渠道。
建國初期,中央領導就開始重視政務公開的問題。1959年毛澤東在看了關於廣東水災的內參後批示:「廣東大雨要如實公開報道。全國災情,照樣公開報道,喚起人民奮力抗爭。一點也不要隱瞞。」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提出:「要提高機關的開放程度,重大事情讓人民知道,重大問題經人民討論」。1989年國務院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凡處理同廣大群眾利益直接相關的事情,要積極推行公開辦事制度,公開辦事結果。要增加政務活動的透明度」。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直接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部門要實行公開辦事制度。」
改革開放後,我國逐漸形成了以政務公開、黨務公開和財務公開為基本內容的政治透明制度。2008年國務院頒布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這是我國推行政務公開、建設透明政府的突破性進展。它表明,政務公開已經成為我國的一項強制性法規,公民的知情權得到了制度性保障。根據這一制度,政府信息「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不能公開,其他政府信息都可以公開。政府信息的公開不再是政府的任意選擇行為,而是政府的責任和義務,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依法向政府提出相關信息公開的申請。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也不再是國家機密,各級政府不得隱瞞不報,以最快速度向公眾披露真實信息成為政府和媒體的責任。
二、經驗和啟示

60年來的探索實踐,深化了我們對民主的認識,為繼續推進中國特色民主政治建設留下了寶貴經驗和難得啟示。
60年民主政治的實踐,使我們更加深切地認識到,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生命,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不追求民主,就不是真正的中國共產黨人。發展民主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所承擔的歷史責任。民主與法治不可分離,正像沒有民主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一樣,沒有法治,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中國的民主有自身的特色,立足中國國情,學習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一切合理成果,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途徑。民主發展的程度,與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程度密切相關,民主政治建設既不能滯後於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也不能脫離現實的社會經濟文化條件。中國的民主發展是一個增量的過程,不搞休克式的突變性改革,而在存量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突破性改革,最大限度地增加公民的政治權益,這種增量民主是中國民主模式的一個顯著特徵。
在為建國60年來在民主政治方面所取得的巨大進步而高興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與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強的政治需要和日新月異的社會經濟發展相比,我國的民主政治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在某些方面嚴重滯後於人民的民主要求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步伐。
一是選舉、決策、監督、制約、參與等重要民主制度和機制不夠健全。
二是幹部和群眾在民主和法治建設的基本方面還缺乏足夠的共識。
三是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理論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
四是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渠道不夠通暢。
五是在推進人民民主和黨內民主方面突破性舉措不多,其實際效果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人民群眾的要求相比還有明顯的距離。
六是對我國民主政治的發展還缺乏深入而系統的研究和整體而長遠的戰略規劃。
我們必須深刻地認識到,推進民主是不可阻擋的世界歷史潮流,是人類政治發展的內在邏輯,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政治需要的日益增強,我國的民主政治進程不可逆轉。為此,我們應當努力做到以下七點。
第一,更高地舉起人民民主的旗幟,掌握民主話語的主動權;加強民主政治的理論和對策研究,根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從全局和長遠的角度謀劃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未來發展。
第二,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正確道路,努力做到「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第三,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特別是人民代表的選舉、議事、決策和監督制度,更好地發揮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立法和監督機關的重要作用。
第四,改革和完善人民政協制度,特別是政協委員的遴選、咨詢和監督制度,更好地發揮各級人民政協作為咨詢和監督機關的重要作用。
第五,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特別是在擴大黨員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方面,應當有實質性的改革措施。
第六,大力推進基層民主,特別是縣鄉兩級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方面,應當有實質性的改革舉措。
第七,在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若干關鍵環節,例如黨政關系、權力監督、幹部推選、黨內選舉、基層選舉、政治透明、公民參與等方面,要有突破性的改革舉措。

閱讀全文

與信訪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