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進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及科技成果評價
所謂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即企業以技術成果形成產品、服務、樣品、樣機等。主要是考查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具體的體現材料如下:
著作權證書、新產品證書、檢測報告、查新報告、銷售證明(合同、發票、用戶意見)、生產許可批文、實物照片、獎勵證明、其他相關證明材料等。
高新要求企業,三年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達到12項以上,平均每年要完成4項以上的成果轉化,而且要是不同的產品,當然在原有的產品上進行的創新以及改進也算。
你可以根據以上所說來看咱公司的科技轉化能力,另外你看一下以上所說的證明材料里,咱公司是不是除了軟體銷售合同,其它的都沒有!
如果按你所說的,每個四個銷售合同,而且三年都一樣的話,沒有什麼技術創新,相同產品只能算一項。
可以和我聯系!
郵箱:[email protected]
2. 科技成果評價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在當前,科來技成果轉化的作源用和意義主要表現在如下三方面:
1.重視科技成果轉化是世界競爭發展的需要。在當今世界范圍內,經濟的競爭愈來愈表現為科學技術的競爭,表現科技成果(特別是高技術成果)轉化數量、質量和轉化速度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程度及其市場佔有率的競爭。
2.科技成果轉化是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關鍵。發展經濟要依靠科技進步,發揮第一生產力的作用,而只有把作為第一生產力重要體現的科技成果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廣泛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國的經濟增長質量,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兩個根本轉變。
3.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最好形式。新技術的產生並不等於新產業的形成,要使科技成果變成現實的生產力,特別是要形成規模效益,就需要科技工作者與經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制定有力措施,創造有利於成果轉化的環境條件,加快成果轉化的步伐,為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難點、熱點、重點問題作出貢獻。
3. 第三方科技成果評價 包括哪些內容
河南省中創科技評價研究院是在國家政策指導和河南省有關部門批准成立的、專業從事於第三方科技成果評價的權威法人機構,研究院得到省市科技部門、教育部門的認可,研究院主要開展科技成果評價(原科技成果鑒定)、高新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科技人才評估及對接等業務。
地址:鄭州市東風路豐慶路交叉口西北角瀚海海尚辦公室區
咨詢:趙老師18638559388
4. 有專利了還需要科技成果評價嗎
首先是看你拿來干什麼的吧,如果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應該可以專算是科技成果的。屬根據《專利法》的規定,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不需要做實質性審查,只要形式要件滿足了就能授予專利。在這種情況下,已經授權的實用新型專利可能並不具備新穎性和創造性。即便是發明專利,被專利無效申請而確認不具備新穎性的專利也很多。因此,有了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並不必然不被查新報告所覆蓋。一般高校老師都可以拿發明專利作為科研項目的成功匯報的。重點還是要授權的發明才行吧。
5. 科技成果評價的目的是什麼
(1)科研評估;(2)成果交易;(3)申報國家獎項;(4)申報國家專項;(5)企業融資。
6. 科技成果評價為什麼重要
在當前來,科技成果轉化的作用自和意義主要表現在如下三方面:
1.重視科技成果轉化是世界競爭發展的需要。在當今世界范圍內,經濟的競爭愈來愈表現為科學技術的競爭,表現科技成果(特別是高技術成果)轉化數量、質量和轉化速度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程度及其市場佔有率的競爭。
2.科技成果轉化是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關鍵。發展經濟要依靠科技進步,發揮第一生產力的作用,而只有把作為第一生產力重要體現的科技成果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廣泛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國的經濟增長質量,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兩個根本轉變。
3.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最好形式。新技術的產生並不等於新產業的形成,要使科技成果變成現實的生產力,特別是要形成規模效益,就需要科技工作者與經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制定有力措施,創造有利於成果轉化的環境條件,加快成果轉化的步伐,為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難點、熱點、重點問題作出貢獻。
網頁鏈接如果您想詳細了解科技成果評價可以點擊鏈接或者搜索眾智網 我會為您詳細解答
7. 科技成果評價中科技局限性 怎麼寫
科技成果評價體系的局限性:
對於科技成果的分類具有不同的劃分標准,根據《科技進步法》的有關規定,將科技成果分為技術開發型應用技術成果。社會公益型應用技術成果和軟科學研究成果三類。但科技成果的評價體系依然存在許多局限性:
1、科技成果評價以單一的「同行評議」為主國外對於科技成果評價體系較為全面多樣,採用數據模型精確估計。
整個行業呈活躍態勢,與之相比,我國科技評價體系還不健全,以單一的「同行評議」為主,沒有形成完整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因此形成了熟人評議、內部評議,導致科技成果的認可度不高。評價指標單一, 以科技水平、科技價值、成果效益為主要評價指標,未將科技成果評價指標分類設計、行業區分,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向科技強國的發展。
2、科技成果評價過程的監督機制不健全
我國目前在科技成果監督機制方面依然存在問題,過度相信專家、注重專家的光環。在實行監督機制時,選擇權威專家對評事小組的結果進行監督評價.專家監督評審的方法雖然有一定的優勢。
但專家之間存在強弱現象,相對弱勢者必然會依附更權威者的觀點,且評事小組在進行成果評價時,必然會考慮相關主體利益的分配,更關注的是利益主體關系的平衡,因此科技成果評價監督機制存在形式化問題,沒有很好的發揮其監督作用。
3、過度追求SCI論文的數量,忽視研究的真正價值
目前用SCI論文評價科研人員的工作業績已成為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普遍的做法,形成了中國獨有的"sCr"現象。將SCI論文作為考評科研人員業績或科研成果水平高低的標准體現了科技成果評價工作中管理者的價值取向。正是在這種價值取向下,經過近年的努力,中國SCI論文的排名從1991年的世界第15名躍升至2006年的世界第4名,但就SCI十年來的引文來看,中國排名世界第18位。
中國SCI論文和引文在世界排名中的鮮明反差說明,僅僅是論文數量的增加並不能為中國科學創造真正的價值。中國科學的進步與發展需要更多原始性、創新性的工作。如何引導中國的科學家進入真正的科學探索軌道,而不是片面追求SCI論文的數量,這是中國科技成果評價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4、科技成果評價重立項輕結果
我國各大高校目前對於教師的考核佔比最大的即為核心期刊的數量,卻很少關注成果背後研究的真正價值,拿到項目經費匆匆結題,重立項輕結果,只要發表論文完成要求即可。經過調查發現我國每年申請的科技成果數量呈現不斷增長的態勢,但真正能應用於實踐的科技成果較少、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對於科研成果往往只注重表象收評價。
這問題主要是由於我國科技成果評價體系還不完善,評價重眼前,輕長遠,過度重視論文的數量、專利的申請.沒有真正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導致科研工作者在研究時存在饒幸心理,重視眼前的利益,沒有持績對研究結果進行後續追蹤與績效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