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級部門作為甲方委託丙方為乙方開發軟體,合同怎麼寫
技術合同參考文本格式
技 術 開 發 合 同
合同登記編號:
┌─┬─┬─┬─┬─┬─┬─┐
│ │ │ │ │ │ │ │
└─┴─┴─┴─┴─┴─┴─┘
技術開發合同書
項目名稱:_______
委託方:________
(甲方)
研究開發方:__________
(乙方)
簽訂地點: 省 市(縣)
簽訂日期: 年 月 日
有效期限: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______
*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監制
填寫說明
一、「合同登記編號」的填寫方法:
合同登記編號為十四位,左起第一、二位為公歷年代號,第三、四位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編碼,第五、六位為地、市編碼,第七、八位為合同登記點編號,第九至十四位為合同登記序號,以上編號不足位的補零。各地區編碼按GB2260-84規定填寫。(合同登記序號由各地區自行決定)
二、技術開發合同是指當事人之間就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材料及其系統的研究開發所訂立的合同。技術開發合同包括委託開發合同和合作開發合同。
三、計劃內項目應填寫國務院部委、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地市(縣)級計劃,不屬於上述計劃的項目此欄劃(/)表示。
四、標的技術的內容、形式:
包括開發項目應達到的技術經濟指標、開發目的、使用范圍及效益情況,成果提交方式及數量。
提交開發成果可採取下列形式:
1.產品設計、工藝規程、材料配方和其他圖紙、論文、報告等技術文件;
2.磁碟、磁帶、計算機軟體;
3.動物或植物新品種、微生物菌種;
4.樣品、樣機;
5.成套技術設備。
五、研究開發計劃:
包括當事人各方實施開發項目的階段進度,各個階段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達到的目標和完成的期限等。
六、技術情報和資料的保密:
包括當事人各方情報和資料保密義務的內容、期限和泄漏技術秘密應承擔的責任。
雙方可以約定,不論本合同是否變更、解除、終止,本條款均有效。
七、其它:
合同如果是通過中介機構介紹簽訂的,應將中介合同作為本合同的附件。如果雙方當事人約定定金、財產抵押及擔保的,應將給付定金、財產抵押及擔保手續的復印件作為本合同的附件。
八、委託代理人簽訂本合同書時,應出具委託證書。
九、本合同書中,凡是當事人約定認為無需填寫的條款,在該條款填寫的空白處劃(/)表示。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的規定,合同雙方就_______項目的技術開發(該項目屬 計劃*),經協商一致,簽訂本合同。
一、*標的技術的內容、形式和要求:
二、應達到的技術指標和參數:
三、*研究開發計劃:
四、研究開發經費、報酬及其支付或結算方式:
(一)研究開發經費是指完成本項研究開發工作所需的成本;報酬指本項目開發成果的使用費和研究開發人員的科研補貼。
本項目研究開發經費及報酬: 元
其中:甲方提供 元,乙方提供 元。
如開發成本實報實銷,雙方約定如下:______
(二)經費和報酬支付方式及時限(採用以下第 種方式):
(1)一次總付: 元,時間:
(2)分期支付: 元,時間:
元,時間:
(3)按利潤 %提成,期限:
(4)按銷售額 %提成,期限:
(5)其它方式:
五、利用研究開發經費購置的設備、器材、資料的財產權屬:
六、履行的期限、地點和方式:
本合同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在 (地點)履行
本合同的履行方式:
七、*技術情報和資料的保密:
八、技術協作和技術指導的內容:
九、風險責任的承擔:
在履行本合同的過程中,確因在現有水平和條件下難以克服的技術困難,導致研究開發部分或全部失敗所造成的損失,風險責任由 承擔。(1.乙方;2.雙方;3.雙方另行商定)
經約定,風險責任甲方承擔 %
乙方承擔 %
本項目風險責任確認的方式為:
十、技術成果的歸屬和分享:
(一)專利申請權:
(二)非專利技術成果的使用權、轉讓權:
十一、驗收的標准和方式:
研究開發所完成的技術成果,達到了本合同第二條所列技術指標,按 標准,採用 方式驗收,由 方出具技術項目驗收證明。
十二、違約金或者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違反本合同約定,違約方應當按技術合同法第二十九條、第三十一條和技術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規定承擔違約責任。
(一)違反本合同第 條約定, 方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承擔方式和違約金額如下:
(二)違反本合同第 條約定, 方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承擔方式和違約金額如下:
(三)
十三、爭議的解決辦法:
在本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生爭議,雙方應當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進行調解。
雙方不願協商、調解解決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雙方商定,採用以下第 種方式解決。
(一)因本合同所發生的任何爭議,申請 仲裁委員會仲裁;
(二)按司法程序解決。
十四、名詞和術語的解釋:
十五、*其它(含中介方的權利、義務、服務費及其支付方式、定金、財產抵押、擔保等上述條款未盡事宜):①
___________
①本合同書標有*號的條款按填寫說明填寫。
┌─┬───────┬─────────────────────────┐
│ │名稱(或姓名)│ (簽章) ││ ├───────┼────┬──────────────┬─────┤
│委│ 法定代表人 │(簽章)│ 委託代理人 │ (簽章) │
│ ├───────┼────┴──────────────┴─────┤
│托│ 聯系人 │ (簽章) │
│ ├───────┼─────────────────────────┤
│方│住所(通訊地址)│ │
│ ├───────┼─────────────┬────┬──────┤
│ │ 電話 │ │ 電掛 │ │
│甲├───────┼─────────────┴────┴──────┤
│方│ 開戶銀行 │ │
│ ├───────┼─────────────┬────┬──────┤
│ │ 帳號 │ │郵政編碼│ │
├─┼───────┼─────────────┴────┴──────┤
│ │名稱(或姓名) │ (簽章) │
│研├───────┼────┬──────────────┬─────┤
│究│ 法定代表人 │ (簽章) │ 委託代理人 │ (簽章) │
│開├───────┼────┴──────────────┴─────┤
│發│ 聯系人 │ (簽章) │
│方├───────┼─────────────────────────┤
│ │住所(通訊地址)│ │
│乙├───────┼─────────────┬────┬──────┤
│方│ 電話 │ │ 電掛 │ │
│ ├───────┼─────────────┴────┴──────┤
│ │ 開戶銀行 │ │
│ ├───────┼─────────────┬────┬──────┤
│ │ 帳號 │ │郵政編碼│ │
─┼───────┼─────────────┴────┴──────┤
│ │ 單位名稱 │ (公章) 年 月 日│
│ ├───────┼────┬──────────────┬─────┤
│ │ 法定代理人 │(簽章) │ 委託代理人 │ (簽章) │
│中├───────┼────┴──────────────┴─────┤
│ │ 聯系人 │ (簽章) │
│介├───────┼─────────────────────────┤
│ │住所(通訊地址)│ │
│方├───────┼─────────────┬────┬──────┤
│ │ 電話 │ │ 電 掛 │ │
│ ├───────┼─────────────┴────┴──────┤
│ │ 開戶銀行 │ │
│ ├───────┼─────────────┬────┬──────┤│ │ 帳號 │ │郵政編碼│ │└─┴───────┴─────────────┴────┴──────┘
印 花 稅 票 粘 貼 處 ┌─────────────────────────────────┐
│登記機關審查登記欄: │
│ │
│ │
│ │
│ 技術合同登記機關(專用章)│
│ 經辦人: │
│ (簽章)19 年 月 日 │
└─────────────────────────────────┘
_──────┘
_
B. 怎樣區分原始文獻一次文獻和二次文獻謝謝
1、信息加抄工程度不同
一次文獻內容有獨創性,是作者本人的工作經驗、觀察或者實際研究成果,該種文獻內容具有先進性和新穎性,反映了有關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具有高度濃縮性,二次文獻是原始文獻中精華,是直接對有關文章或書刊進行濃縮,信息量大。
2、信息載體不同
一次文獻通常為如期刊論文、研究報告、專利說明書、會議論文、學位論文、技術標准等,這些文獻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和學術性等明顯特徵。二次文獻,如書目、題錄、簡介、文摘等檢索工具。
3、查找時間不同
一次文獻數量龐大、分散在各種期刊、媒體、會議論文集、圖書、連續性出版物、特種文獻之中,所以尋找困難。文獻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和學術性等明顯特徵,是科技查新工作中進行文獻對比分析的主要依據。
二次文獻重要性在於使查找一次文獻所花費的時間大大減少,二次文獻是查新工作中檢索文獻所利用的主要工具。
C. 周慶山的主要成果
學術論文
1 周慶山,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學位教育的實施,圖書情報知識 20112 周慶山,張薇,網路視聽節目不良內容對未成年人影響的實證研究——基於北京地區中學生的調查分析,現代傳播,20113 周慶山,三十而立 碩果滿園——為《情報資料工作》賀歲,情報資料工作 20104 周慶山,評價與保護網路信息生態,社會科學報 20105 周慶山,綜合類人文社科期刊的優勢所在,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06 周慶山,駱楊,網路媒介生態的跨文化沖突與倫理規范,現代傳播,20107 翟金金,周慶山,企業競爭情報搜集中的倫理問題及解決措施,情報資料工作 20108 董燕影,周慶山,開放獲取自存檔的版權許可障礙與解決措施初探,情報理論與實踐 20099 董燕影,周慶山,網路隱私第三方認證機制初探,情報理論與實踐 200910 趙需要,周慶山,張文德,網路信息生態系統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方略,情報學報 200911 周慶山,黃國彬,美國圖書館與信息科學學院信息科學專業本科課程設置的典型分析與啟示,圖書情報工作 200912 周慶山,王雯,李瀚瀛,冀志賢,文化遺產資源產業化開發與保護的生態戰略研究(下) ,圖書館 200813 周慶山,王雯,李瀚瀛,冀志賢,文化遺產資源產業化開發與保護的生態戰略研究(上) ,圖書館 200814 周慶山,圖書館倫理與法律研究進展,中國圖書館學報 200815 趙需要,周慶山,張文德,我國情報學教育及學科發展新動向分析——基於2007年新增情報學碩士點的統計,情報理論與實踐 200816 陳淑雲,周慶山,高校自主管理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版權管理模式初探,大學圖書館學報 200817 周慶山,王京山,維基網路信息自組織模式探析,情報資料工作 200718 周慶山,基於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整合構建的文獻交流思想述略,國家圖書館學刊 200719 周慶山,李瀚瀛,朱建榮,李騰東,信息生態學研究的概況與術語界定初探,圖書與情報 200620 周慶山,計算機網路信息專業倫理守則制定問題初論 周慶山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北京 【期刊】圖書與情報 200621 周慶山,《文獻交流引論》出版20周年北大信息管理系座談會紀念,圖書與情報 200624 趙需要,周慶山,我國情報學教育研究取向分析——基於我國情報學碩士點研究方向的統計,情報理論與實踐 200625 周慶山,圖書館立法勢在必行 周慶山,圖書與情報 200626 周慶山,數字時代圖書館權益的保障與著作權法的完善,國家圖書館學刊 200431 周慶山; 周城雄,我國B2C電子商務支付方式及信用風險分析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碩士研究生 【期刊】南方經濟 200334 周慶山; 施燕,香港大學圖書館與北京大學圖書館網站建設的比較研究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北京 【期刊】津圖學刊 200236 周慶山; 王濤,Trips協議與我國信息立法完善策略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北京 【期刊】情報資料工作 200237 周慶山,孫潔,美國資料庫保護立法的新進展——兼論我國資料庫專門權利法律保護之定位 ,圖書館學研究 200238 周慶山,情報交流研究的文本闡釋學取向引論,情報理論與實踐 200240 周慶山,政府信息立法及權利義務分析,圖書情報知識 200242 專業雜志中的精品 學術創新上的園地——賀《圖書情報工作》創刊45周年 周慶山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北京大學信息傳播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圖書情報工作 200144 大眾傳播信息合理使用原則分析 周慶山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期刊】情報理論與實踐 200145 澳門文獻信息跨文化交流發展戰略探析 周慶山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期刊】情報資料工作 200146 香港圖書館事業發展研究 周慶山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期刊】中國圖書館學報 200147 信息法結構模型分析(英文) 周慶山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北京 【期刊】圖書情報工作 200148 初景利,周慶山,變革中的西方圖書情報學教育,大學圖書館學報 200049 王錦貴,周慶山,香港的社科信息服務業,情報資料工作 199850 周慶山,面向21世紀的信息法學,情報理論與實踐 199851 周慶山,關於圖書館哲學的思考,圖書情報工作 199752 周慶山,中西合壁的澳門市政廳圖書館,圖書與情報 199753 周慶山,論圖書情報工作的公共傳播原理,圖書情報工作 199754 周慶山,文本闡釋原理與文獻傳播研究,中國圖書館學報 199755 周慶山,繼承與創新:學科建設管見,圖書情報工作 199756 周慶山,交流、合作與共享———澳門首屆國際圖書資訊學學術會議述略 ,圖書館 199657 吳慰慈,周慶山,面向21世紀的圖書館學專業課程探討,大學圖書館學報 199658 周慶山,楊鼎家,情報科學共同體初探,情報雜志 199659 周慶山,試評《信息管理學》的學術特色,情報資料工作 199660 周慶山,文獻傳播的非均衡性分析,圖書與情報 199661 周慶山,文獻傳播立法問題研究述略,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199662 周慶山,我國信息政策的調整與信息立法的完善,信息與研究 199663 周慶山,文獻學與古籍整理,中國圖書館年鑒 199664 周慶山,文獻傳播障礙的人文考察研究,圖書情報工作 199565 周慶山,國際文獻傳播非均衡性研究,情報資料工作 199566 周慶山,跨文化戰略:文獻傳播的國際共享,圖書館 199567 周慶山,論文獻傳播的網路化發展策略,津圖學刊 199568 周慶山,論文獻傳播的文化功能,圖書與情報 199569 周慶山,文獻社會傳播渠道形式的對比評價,高校圖書館工作 199570 周慶山,文獻傳播的社會功能簡論,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199571 周慶山,文獻傳播產業化發展政策研究,圖書館學研究 199572 周慶山,文獻的人際傳播形式研究,四川圖書館學報 199573 周慶山,跨國資料流通的社會影響與對策,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 199574 周慶山,世紀之交的信息咨詢產業的發展對策,現代情報 199475 周文駿,周慶山,以信息為基點的情報學研究,圖書情報工作 199476 J.柯克; 周慶山,增值信息服務:信息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圖書館學刊 199377 周慶山,周文駿圖書館學情報學思想述略,圖書與情報 199278 周慶山,美國圖書情報學教育及對改革我國專業教育的啟示,山東圖書館季刊 199179 周慶山,傳播學的啟示與現代圖書館學研究模式,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198980 周慶山,初景利,論圖書館管理中的公共關系策略,圖書情報工作 198881 周慶山,圖書情報機構有償服務理論綜述,黑龍江圖書館 198882 周慶山,傳播理論與現代圖書館學研究,圖書館學研究 1986
D. 吳鵬的學術成果
[1] 吳鵬,強韶華,嚴明.基於多維尺度法的網站分類目錄理解用戶心智模型空間性測量研究:以政府網站為例[J].情報學報,2012,31(4):436-448.
[2] 吳鵬,張佩佩,甘利人.網站用戶信息獲取中的心智模型研究[J].情報學報,2011,30(9):935-945.
[3] 錢敏,甘利人,孫蕾,吳鵬.基於符號表徵理論的用戶心智模型與網站表現模型研究:以商品分類使用分析為例[J].情報學報,2012,31(10):1110-1120.
[4] 甘利人,史飛,吳鵬.不同強度干預下檢索方法學習中的用戶心智模型動態變化研究:以大學生為例[J].情報學報,2012,31(06):662-672.
[5] 尤少偉,吳鵬,湯麗娟,嚴悅.基於路徑搜索法的政府網站分類目錄用戶心智模型研究——以南京市政府網站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2,56(9):129-135.(CNKI被引0次,下載62次)
[6] 孫銘麗,吳鵬,張紅. 基於用戶心智模型的政府網站可訪問性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35(10):75-80.(CNKI被引0次,下載40次)
[7] 甘利人,吳鵬,錢敏.用戶信息搜索行為與認知的國內外文獻統計分析研究[J].現代情報,2010,30(9):3-8.(CNKI被引1次,下載430次)
[8] 吳鵬,高升,甘利人.電子政務信息資源語義互操作模型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136(02):77-82.(CNKI被引5次,下載350次)
[9] PengWu,Lijun Zhang,LirenGan.The Research on the Mental Representations of Website Users』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s of Website Interface based on Markov ChainMonte Carlo: TheCase of the Location of Search Field.Western DecisionSciences InstituteForty SecondAnnual Meeting. Long Beach, USA,2013.03.26-29.(已經錄用)
[10]吳鵬,歐陽洋,張麗軍.電子政務網站易用度定量評價與有效性證明模型實證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9,32(11):102-106.
[11]Peng Wu,Beibei Zhang,ShaohuaQiang. Research on Metadata SchemaRegistry System Oriented Knowledge Service. DIGITALIBRA'07 ,part of the greatWSEAS Multiconference in Beijing, China, September 15-17,2007(ISTP):122-127.
[12]吳鵬,強韶華,蘇新寧.政府信息資源元數據描述框架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7,133(1):66-68.
[13]吳鵬,蘇新寧.面向政府決策的知識挖掘[J].情報雜志,2006,25(09):45-47.
[14]吳鵬,蘇新寧.面向電子政務知識支持的數據和信息應用框架[J].情報科學,2006,24(6):810-813.
[15]吳鵬,王芸.美國電子政務的建設戰略[J].電子政務,2005(8):30-40.
[16]吳鵬,畢建鋼.美國電子政務門戶網站建設[J].電子政務,2005(9):48-57.
[17]吳鵬,鄧三鴻.加拿大電子政務案例—政府在線工程[J].電子政務,2005(10):44-61.
[18]吳鵬,鄧三鴻.新加坡電子政務案例[J].電子政務,2005(11):14-27.
[19]吳鵬,蘇新寧.政府信息資源共享環境中的電子協作支持模式[J].情報科學,2004,22(06):723-727.(
[20]吳鵬,馬文虎,嚴明.基於Wordnet關系資料庫的專利本體半自動構建研究[J].情報學報,2011,30(6):598-604.
[21]王曰芬,熊銘輝,吳鵬.面向個性化服務的知識組織機制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8,31(01):7-11.
[22]王曰芬,吳鵬.國外幾種典型的知識組織系統及應用[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8,31(02):193-197.
[23] Peng Wu, Feng Chen, PeipeiZhang.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Community of Practice for Personal AbsorptiveCapacity of Knowledge.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2,37(10):119-123 ICSUE專輯(EI)
[24] 吳鵬,張佩佩,王釗,嚴明.實踐共同體支持下個人知識吸收能力模型[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9,132(4):55-58.
[25] 吳鵬,強韶華,蘇新寧.組織知識變革管理[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6,132(2): 96-99.
[26] 吳鵬,蘇新寧,鄧三鴻,強韶華.知識管理系統中的智力協同框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5,17(2):20-27.
[27] 吳鵬,蘇新寧,鄧三鴻.決策過程的知識價值鏈[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5,31(2):25-29.
[28] 吳鵬,蘇新寧.知識管理中的知識生態環境[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4,30(2): 18-21.
[29] 張麗軍,吳鵬.突發事件中網民群體行為模擬綜述[J]. 情報科學(已經錄用)
E. 邱均平的主要研究成果
1. 論知識管理與知識創新,中國圖書館學報,1999(3) (第1作者)
2. 論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中國圖書館學報,1999(6)(第1作者)
3. 論知識經濟中的知識管理及其實施,圖書情報知識,1999(3) (第1作者)
4. 信息資源網路化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及對策(1--4),情報學報,1999(6)-2000(3)連載4期。
5. 文獻計量學科學計量學情報計量學的發展,情報與實踐,1999(3) 獨著
6. 關於信息管理幾個問題的探討,圖書情報知識,1998(1) (獨著)
7. 適應信息時代需要,大力推進我國圖書館自動化網路化建設,情報科學 ,1998(1)(獨著)
8.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ir in Development, P』96ISIRSD. Wuhan University Press, 1996,7(獨著)
9. 論知識經濟與我國圖書情報事業的發展。情報學報2000(1)(第1作者)
10.論知識管理與競爭情報,圖書情報學報,2000(4) (第1作者)
11.信息計量學,情報理論與實踐、2000(1)-2001(6)連載12期(獨著)
12.論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的知識產權管理,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2000(3)(第1作者)
13.論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產權保護,大學圖書館學報,2000(4)(第1作者)
14.論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的產權保護,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2)(第1作者)
15.網路信息資源工業產權的管理與對策,中國軟科學,2001(1)(第1作者)
16.《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的意義、特點與改進意見,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 ⑵
(獨著)
17.網路用戶使用記錄的計量分析,現代圖書情報技術 2002 ⑸ (第1作者)
18.關於網路文獻的引用和著錄問題的探討,情報學報2002 ⑴ (第3作者)
19.《情報學報》與我國情報學發展( I )—《情報學報》創刊20年來發文的計量分析,情報學報
2002 ⑸ (第1作者)
20.國內外內容索引研究進展與趨勢分析,《中國索引》2012年第4期(第一作者)
21.基於作者互引分析的科學結構研究探析——以科學計量學為例,《科學學研究》2012年第6期(第一作者)
22.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的理念、方法和結果分析,《中國出版》2013年第12期(第一作者)
23.基於CSSCI的情報學資源本體構建,《情報資料工作》2013年第3期(第一作者)
24.從期刊評價看中國期刊的質量發展——RCCSE期刊評價的做法、特色和結果分析,《評價與管理》2013年第2期
25.基於共現與耦合的館藏文獻資源深度聚合研究探析,《中國圖書館學報》2013年第3期(第一作者)
F. 歷史學家吳楓的古典文獻學成就初探
·人物與書林·
歷史學家吳楓的古典文獻學成就初探
紀曉平 (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信息管理系 吉林長春 130117 )
王鳳華 (東北師范大學圖書館 吉林長春 130117 )
【摘 要】歷史學家吳楓先生在中國古典文獻學研究方面頗有建樹。《中國古典文獻學》一書記載了吳先生文獻學術
成就,被譽為「中國文獻學研究的又一力作[ 1 ] 」。文章對《中國古典文獻學》及吳楓先生的其它文獻學研究成果給予了
評述。
【關鍵詞】吳楓 古典文獻學 辭典
【中圖分類號】G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 - 6938 (2005) 06 - 0108 - 03
吳楓( 1926—2001) ,原名吳春城,遼寧省興城
市人,著名唐史學家、古文獻學家。吳楓先生1951
年畢業於原東北大學歷史系後留校任教, 1953年起
開始從事隋唐五代史的教學和研究, 1955年編寫完
成了《隋唐五代史》,作為校內歷史系本科生、函授
生「中國古代史」課程的教材, 1958年由中華書局
正式出版。該書是新中國出版較早的大學歷史系
教科書,在20世紀50—60年代的歷史學界和高等
院校產生過較大的影響。吳楓先生也由此一舉成
名,走進隋唐史研究領先地位的專家行列。
20世紀80年代以後,吳楓先生在繼續研究隋
唐五代史的同時,將更大的注意力轉向古典文獻學
方面。這是因為當代學術的發展進入新時期,中國
文獻學的研究和建設提到重要位置,需要構築新的
框架體系,需要學科理論總結,需要對傳統觀念的
更新和突破。吳楓先生順應了時代的潮流,以極大
的熱情投入了古典文獻學研究領域,成就卓著,成
為國內為數不多的領軍人物之一。
1 《中國古典文獻學》的出版
「盛世修書」是中國歷史上的優良傳統。從解
放初期有關部門就組織許多專家學者整理校勘古
典文獻。進入80年代以後,古籍整理工作的規模
更為巨大,任務更為繁重。1982年經國家教育部批
准,東北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吳楓教授
出任所長。在此之前,吳楓先生就已承擔了大學本
科生和研究生的古典文獻學教學任務。他根據多
年的知識積累,撰寫了《中國古典文獻學》一書,於
1982年由齊魯書社出版發行。吳楓先生在該書的
《前言》中寫道:「1978年9月,因指導進修教師工
作需要,根據手邊現有資料,寫出一份講授提要,向
青年教師介紹有關古文獻的知識。1980年,又先後
為東北師大圖書館學系、歷史系開設古典文獻學課
程,系統講授有關古文獻的源流、部類、數量、考釋、
註疏、版本、校勘與流通閱讀以及四部書、類書、叢
書、輯佚書等專題,於是,邊整理舊稿,邊補充搜集
若干新資料,幾經修訂改寫,終於在年底完成了這
部書稿。」[ 2 ]吳楓先生的《中國古典文獻學》不僅是
一部條理清晰,文字簡練的大學教科書,也成為當
時社會大眾讀者學習古典文獻的參考書,是文獻學
的奠基之作。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國家,文獻典
籍浩如煙海,汗牛充棟。如何尋找、閱讀,進而研究
利用,繼承和總結豐富的文化遺產,是青年一代難
以把握,又急於求解的方程。關於這方面的基本知
識書,解放前曾有鄭鶴聲、鄭鶴春兩先生所著《中國
文獻學概要》一書,較有影響,但是,由於出版年代
久遠,新中國建立以後,一般讀者難以找到。解放
後,又很少出版系統的文獻學著作。吳楓先生所著
108
200516
《中國古典文獻學》一書,填補了新中國文獻學出版
的空白點,及時地滿足了當時社會讀者的需要,也
解決了大學文獻學課程的教材問題。在吳楓先生
的《中國古典文獻學》出版以後,陸續有幾種文獻學
出版物面世,而且各有長短,促使這個學科的園地
更為絢麗多彩。吳楓先生的書,自然是百花園里的
一朵奇葩。
誠然,吳楓先生的《中國古典文獻學》一書並非
完美無缺,其中有的地方,在今天來看仍需要補充
和修訂。例如,關於現存古典文獻數量問題,解放
前,鄭鶴聲先生說,今日可讀之書,蓋亦不下40萬
卷。[ 3 ]解放後60年代初期,李詩先生在《談談我國
古籍》一文中,估計我國現存古典文獻約有7、8萬
種。[ 4 ]吳楓先生說,我們根據一些新資料,加以補
充,得知現存古典文獻不能少於8 萬種。他列舉
1959年上海圖書館編《中國叢書綜錄》,孫殿起編
《販書偶記》與《續編》,朱士嘉先生編的《中國地方
志綜錄》以及除此而外的小說、戲曲、唱本、佛經、道
藏、譜牒、金石拓本等,說明目前我國現存古典文獻
約為8萬種的估計是可信的。然而,幾乎是與吳楓
先生同時,王樹偉先生在《我國古籍知多少》一文中
說:「今存世的中文古籍,總數在20萬種以上。」並
說,待「將來編出全國古籍總目時,會發現這一數字
仍是保守的。」[ 5 ]王先生的估計很有餘地。伴隨人
們的不斷發現與總結,對中國古籍的數量估計會逐
漸接近實際。山東大學王紹曾先生編著的《清史稿
藝文志拾遺》一書,於2000年由中華書局出版,增
補《清史稿藝文志及其補編》以外的清代著作達
54880種,可以說是古典文獻數量的最新補充。如
果1981年王樹偉先生的統計在20萬種以上,那麼
增加《清史稿藝文志拾遺》收錄的5萬余種,應該說
現存古籍可能在25萬種以上。[ 6 ]這個數字超過了
吳楓先生當年統計數量的兩倍。
2 主持《簡明中國古籍辭典》、《中華古文獻大辭
典》等多項文化工程
吳楓先生主編了《簡明中國古籍辭典》一書,於
1987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該書簡明介紹現
存的中國古代主要典籍近5000種,內容包括文學、
史學、哲學、宗教、政治、法律、經濟、地理、民族、文
化藝術、教育、體育、醫學、農學、科學技術、語言文
字以及工具書等。其中側重文史及綜合參考類古
籍。這是一部適合大學生、研究生、中學教師和社
會青年讀者的工具書。這部辭典從選目到解題,不
僅參考了前人的有關著述,而且也汲取了今人的研
究成果。每一辭條都對作者、時代、著書緣起、成書
時間、主要內容、文獻特徵、價值、影響以及版本流
傳等逐項解釋,尤其對各書的初刻本、善本、新版
本,力求標注,便於讀者檢索。這部古籍辭典充分
汲取了前人治目錄學的長處,克服古人的缺點,彌
補古人的不足之處,在許多方面具有超越前人的優
點。該書是東北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內外30餘名
專業人員集體的勞動成果,文字功底參差不齊實屬
自然。例如,「校點」,還是「點校」,用詞缺乏一律,
所注新版也有疏漏。
然而,《簡明中國古籍辭典》的編輯和出版,為
《中華古文獻大辭典》的編輯工作積累了經驗。自
1983年3月,東北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不
久,便決定組織人力編寫《中華古文獻大辭典》。這
是一項浩大的文化工程,計劃分為文學、歷史、哲學、
政法、文教、地理、民族、科技、醫葯、綜合10個分卷
編輯出版。吉林文史出版社於1990年出版了《中華
古文獻大辭典·醫葯卷》, 1991年出版了《中華古文
獻大辭典·地理卷》, 1994年出版了《中華古文獻
大辭典·文學卷》。吳楓先生撰寫了《中華古文獻
大辭典總序》一文,轉載於1994年8月6日《深圳
日報》,題目為《繁衍文化的壯舉》,表述了他主持
編輯這項巨大文化工程的豪情壯志與宏偉藍圖。
吳楓先生主編的文化工程還有1992年南海出
版公司出版的《中華儒學通典》、1994年出版的《中
華道學通典》、1998年出版的《中華佛學通典》以及
2000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與吉林人民出版社
聯合出版的《十三經大辭典》。此外,他還主編《中
華思想寶庫》、《中華野史大博覽》、《中國歷史大辭
典·隋唐五代史卷》,著有《隋唐文獻集釋》等多種
大部頭的文獻學作品。正當先生躊躇滿志、豐收在
望的時候,卻猝死於2001 年3 月22 日。終年75
歲。10卷本的《中華古文獻大辭典》還有一多半沒
有面世,這是學界無法彌補的損失。
3 《吳楓學術文存》
吳楓先生是一位學識淵博,勤奮努力,頗多建樹
的人。他的學術見解集中反映在中華書局2002年
11月出版的《吳楓學術文存》一書中。該書為國家
109
2005. 6 歷史學家吳楓的古典文獻學成就初探
211工程重點項目「中外文明比較研究系列叢書」之
一,收錄了吳楓教授平生所寫論文,內容涉及隋唐五
代史、古文獻學和歷史研究方法論等研究領域,基本
反映了作者的治學特色和學術成就。在全書45篇
論文中,有20餘篇涉及歷史文獻學的系統論述。他
認為歷史文獻學工作是歷史研究中的基礎工程,直
接影響到歷史學研究的質量與水平。因此,史學工
作者要從歷史文獻工作入手,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對
文獻史料的收集、整理與運用的能力,以期達到最
佳的研究效果。凡有成就的史學家都在這一方面
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指出,歷史文獻學在新中國
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 7 ]改變了以往被人們認為是歷
史學研究的副產品狀態,逐步成為一門新興的學
科。吳楓先生總結了新中國40年來文獻學所取得
的巨大成就,做出了超越前人的貢獻。同時,他也
提出學科建設的迫切任務,希望新一代學人繼續努
力工作,在新的歷史時期做出更大的成績。
吳楓先生作為老一代文獻學的巨擘,在學科建
設方面開拓了道路,為後人樹立了光輝的典範。我
們在贊嘆吳楓先生留下總計約3000餘萬字的巨大
學術文存的同時更應該學習他的學術態度和治學
精神,為文獻學建設做出不懈的努力。
2006年3月22日,是吳楓先生辭世5周年紀
念日,謹以此文略表哀思。
【參考文獻】
[ 1 ]王餘光等. 中國文獻學理論百年概述[ J ]. 圖書
與情報, 1999, (3) : 13.
[ 2 ]吳楓. 古典文獻學[M ]. 濟南:齊魯書社, 1982.
[ 3 ]鄭鶴聲,鄭鶴春. 中國文獻學概要[M ]. 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 2001: 15.
[ 4 ]李詩. 談談我國古籍[N ]. 文匯報, 1961 - 01 -
01.
[ 5 ]王樹偉. 我國古籍知多少[ J ]. 網路知識, 1981,
(12).
[ 6 ]紀曉平. 四庫文化工程與古籍數量問題[ J ]. 周
書館雜志, 2001, (11).
[ 7 ]吳楓. 吳楓學術文存[M ]. 北京: 中華書局,
2002.
【收稿日期: 2005 - 03 - 04;責任編輯:黨燕妮】
(上接第84頁)占當年關鍵詞總數的13. 43%。隨
後的2001 年和2002 年,「檢索」頻次持續減少,
2002年頻次最低,僅出現了362次,占當年關鍵詞
總數的7. 94%。2003年有所增加,達538次,其中
「檢索方法、技術」的頻次明顯上升,「檢索功能」的
頻次也有較大增加。改進檢索方法和技術、增強檢
索功能逐漸成為情報界關注的熱點。
3. 3 「情報方法」頻次分析
從1999年到2003年,「情報方法」的頻次幾乎
是逐年上升。1999年頻次僅為50次, 2000年一躍
為151次, 2001年繼續增加到183次, 2002年則下
降為156次, 2003年增幅最大,為34. 73% ,共出現
了239次。從具體內容來看,主要是「文獻計量」的
頻次大幅度增加,其原因在於隨著網路的普及,網
絡技術逐漸深入整個情報學科,文獻計量獲得了新
的發展,出現了「信息計量學」和「網路計量學」等
新的內容。2003年「網路計量學」共出現了22次,
具有較猛的發展勢頭。
3. 4 「競爭情報」頻次分析
在統計中,「競爭情報」歸到了「情報學」下,由
於它是情報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因此有必要重點分
析一下。從總體上來看, 1999年到2003年「競爭情
報」的出現頻次呈上升的趨勢,特別是2003年,出
現了58次。按這種趨勢發展下去,「競爭情報」將
成為情報領域重要的研究熱點。
【參考文獻】
[ 1 ]周曉英. 情報學概論[M ].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出版社, 1998.
[ 2 ]王欣,孟連生. 互聯網上3種中文期刊全文數據
庫比較研究[ J ]. 圖書情報工作, 2002, (6).
[ 3 ]楊祖國,李秋實. 中國情報學期刊論文篇名詞統
計與分析[ J ]. 情報科學, 2000, 18, (9).
[ 4 ]安秀芬等. 期刊工作文獻計量學學術論文的關
鍵詞分析[ J ].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02, 13,
(6).
【收稿日期: 2005 - 01 - 09;責任編輯:陳笑悅】
110
歷史學家吳楓的古典文獻學成就初探2005. 6
G. 論文與課題有什麼區別
據學術堂了解,論文是一種體裁,是內容的表現形式。當然在實踐中它也可以演化成一種題材,比如,要做好某項工作或某件事情,人們也常常說,要把這篇文章做好。課題則主要指題材,是已經解決或待解決,需要研究的各類問題、題目的統稱。它可以採用多種文體材料的表現形式,論文就是其中的一種,還有研究報告、實驗報告、調查報告等其他形式。可見,二者是有聯系的,主要是體裁與題材,形式與內容的聯系,而究竟採用何種體裁,利用何種文字表達形式,完全由題材或內容決定。
課題與論文截然不同,有著自己的特點:
一、課題的針對性更強
論文以中心論點為軸,內容題材十分廣泛,論文所要解決或能解決的問題,只是說明論點的實踐指導意義;課題是以問題為中心,具有對問題的鮮明針對性,重在如何解決問題的操作過程。新的理念(或觀點)只是作為一種指導思想,即指導研究和實踐全過程的思想或靈魂。課題針對的是問題,解決的是問題,所以它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過程更具有操作性。
二、課題立項的超前性
論文往往是對成功嘗試的總結或理論升華。而課題則不同,雖然它也有必要對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進行總結,但也必須進行再嘗試,以求實踐驗證。特別是它更多或主要是針對待決的問題進行立項研究,在問題沒有解決之前即可進行課題立項,通過學習和實踐進行研究,以求問題解決,這即是課題立項的超前性。
如果教師個人、教研組或科室不能完成課題立項,只能說明你的教研科研任務不明確,沒有科研目標,起碼還不知道影響自身教學或工作開展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主攻方向不明。
三、課題研究是個完整系統的過程
從課題研究的內容程序看:(1)課題的提出(為什麼要立項研究?問題的負面影響?必要性?);(2)課題的內涵及主要內容;(3)解決課題的理論依據;(4)解決課題的實踐操作過程(方式、方法、途徑);(5)各種必備資料、數據的調查整理;(6)成果驗證;(7)課題的特色、意義。整個過程是按邏輯順序依次展開,形成系統的統一整體,更具客觀性。重在研究過程,重在過程中做法與效果的不斷反饋及相應的調整完善。最終文字材料只是客觀研究過程的記錄或理論化、系統化。
四、課題研究的整體性
課題研究通常都是團體協作的過程。比如,教研組立項選題,可拫據學科特點,面對教研組成員平時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急需解決,於是進行立項研究。要完成小組的立項研究,可能涉及教學的各個環節或方面,於是需要小組成員從具體環節或方面進行人員分工,分別進行研究嘗試,以求突破。這就形成了教師個人的課題立項,也算教研組的子課題。就是說,教師個人的課題研究與教研組的課題研究緊密聯系,由每個成員從事的子課題構成了小組課題的整體內容。最終將個人的研究成果進行綜合嘗試和整理,共同完成小組的科研任務。可見,課題研究不同於論文,論文可以人自為戰,獨立完成。課題則更強調分工協作,發揮整體合力共同實現科研目標。
五、課題研究的可容性
論文不是不寫,某一方面偶有所得可以形成論文。幾篇論文如果有內在聯系,便可構成統一思路。如果立項為課題,再通過系統梳理思路,進行實踐驗證,便可產生課題研究成果。在這里,論文成為你課題研究的參閱資料,論文中的觀點便成為課題的理論依據。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課題也可以由教師個體獨立完成。但決不是短期便可完成的,而是多年的實踐、長期的積累、系統綜合及理論升華的結果。
H.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的科研成果
在各級來領導的關懷源和指導下,電子情報所的信息資源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現建有26T的存儲系統,有效地保障了信息資源存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世界信息技術與產品水平資料庫」、「中國電子元器件產品資料庫」、「電子科技期刊全文資料庫」、「信息技術領域專利資料庫」、「中國信息產業圖片資料庫」為代表的數值型、事實型、文獻型、圖片型信息資源受到廣泛關注。
I. 文獻與論文有什麼區別
1、記錄方式不同
文獻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運用一定的意義表達和記錄體系記版錄在一定載體的有歷史權價值和研究價值的知識。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
2、作用不同
文獻是記錄、積累、傳播和繼承知識的最有效手段,是人類社會活動中獲取情報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來源,也是交流傳播情報的最基本手段。
論文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
3、特點不同
文獻的內容,反映了人們在一定社會歷史階段的知識水平;而文獻的存在形式(諸如記錄手段、書寫材料、構成形態與傳播方式等),又受當時社會科技文化發展水平的影響與制約。
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例如附錄)可有可無。
J. 李睿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1.論專利引用行為……,《情報學報》,第1作者,2010(3),CSSCI源刊(A級刊)
2.WARC格式對描述與組織網路……,《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第1作者,2010/7,CSSCI源刊
3.網路報紙資源存檔格式對比及……,《圖書館論壇》,第1作者,2010/4,CSSCI源刊
4.論基於專利引文的科學—技術……,《情報理論與實踐》,第1作者,2010/3,CSSCI源刊
5.專利引文分析法與共詞分析法……,《圖書情報工作》,第1作者,2010/3,CSSCI源刊
6.基於CWM的網路報紙元數據框架模型,《情報科學》,第2作者,2010/3,CSSCI源刊
7.四川羌區圖書館震後重建方案……,《圖書情報工作》,第1作者,2009/8,CSSCI源刊
8.專利間引用關系分析中存在的問題,《情報理論與實踐》,第1作者,2009/7,CSSCI源刊
9.數字式郭沫若文化資源長期保存保存問題探析,《天府新論》,第1作者,2009/5,CSSCI源刊
10.四川地震受災圖書館重建策略構思,《圖書館工作與研究》,第1作者,2009/3,CSSCI源刊
11.數字資源收割工作的發展……,《圖書情報工作》,第1作者,2009/4,CSSCI源刊
12.企業2.0的發展及存在的問題,《情報科學》,第1作者,2009/1,CSSCI源刊
13.四種圖情專業OA期刊的調查分析,《圖書館工作與研究》,第1作者,2008/12,CSSCI源刊
14.面向網路資源長期保存的收割工具……,《圖書館論壇》,第1作者,2008/6,CSSCI源刊
15.紐西蘭圖書館與信息學碩士教育分析評價,《情報雜志》,第1作者,2008/5,CSSCI源刊
16.從『本體管理』的視角調查六種本體伺服器,《現代情報》,第1作者,2008/5,北大核心刊
17.論自然觀與知識管理的相關性,《天府新論》,第1作者,2008/2,CSSCI源刊
18.論科技檔案的開放獲取及實現形式,《情報科學》,第1作者,20008增刊
19.OA原動力的科學社會學分析,第1作者,《情報雜志2008年刊》
20.科學信息交流與技術信息交流的差異分析,第1作者,《情報雜志2008年刊》
21.高校數字圖書館對其學位論文庫……,《現代情報》,第1作者,2007/8,北大版核心刊
22.數字圖書館資源格式選擇分析,《情報理論與實踐》,第1作者,2003/6,CSSCI源刊
23.用apabi技術建設數字圖書館,《四川圖書館學報》,第1作者,2003/4,CSSCI源刊
24.論有序度、信息化與經濟管理,《情報雜志》,第1作者,2003/2,CSSCI源刊
25.論經濟的信息本質,《社會科學研究》,第1作者,1999/12,CSSCI源刊
26.論圖書館學情報學方法論創新研究,《圖書館雜志》,第3作者,1999/7,CSSCI源刊
27.非對稱信息博弈論與經濟管理方法,《情報理論與實踐》,第1作者,1999/6,CSSCI源刊
28.成都市經濟信息系統的若干問題,《情報理論與實踐》,第1作者,1999/4,CSSCI源刊
29.用VSM設計合理的信息管理過程,《情報學報》,第1作者,1999/S1
30.分類檢索過程對應讀者思維過程的誤差……,《圖書館》,第1作者,1998/8,CSSCI源刊
31.論如何提高銀行信息系統的費用效益比,《情報雜志》,第1作者,1998/2,CSSCI源刊
32.Type Reader先進的掃描識別系統,《現代圖書情報技術》,第1作者,1997/4,CSSCI源刊
33.論CDEIS與成都市圖書館業的相關性,《四川圖書館學報》,第1作者,1997/1
34.《經濟信息概論》,獨著,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35.《電子商務教程》,參編,浦東電子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36.《基於素質教育和培養的信息管理教育》,參編,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37.《圖書館學情報學方法論基礎與發展研究》,參編,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38.專利同被引聚類……,《圖書情報工作》,第1作者,錄用,CSSCI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