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近幾年來的綠化成果
中國森林資源分來布不均勻,主要自分布在東北和西南。森林質量不高,林齡結構以幼齡林、中齡林和人工林為主。
截至1993年,中國有林業用地面積39.43億畝,森林面積20.06億畝,森林覆蓋率達13.92%;活立木畜積量117.85億立方米,森林蓄積量101.37億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
到1995年6月,全國森林面積累計達1.34億公頃,其中人工造林保存面積為3300多萬公頃,居世界首位。
1998年3月,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公布的世界森林資源評估報告結果,中國森林面積1.34億公傾,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3.9%,居世界第五位,中國人均森林面積僅列第119位。中國森林總蓄積97.8億立方米,佔世界森林總蓄積量的2.5%,列世界第8位。世界人均擁有森林蓄積量為71.8立方米,而中國人均森林蓄積量僅為8.6立方米。
2001年3月12日,中國全國綠化委員會發布的第一份《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目前,中國人工造林保存面積已達4666.7萬公頃,發展速度和規模均居世界第一位。中國森林面積已達1.5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6.55%。
㈡ 城市綠化的成果
⒈城市綠化步伐加快。許多城市結合道路建設、河道整治和舊城改造開展綠化工作,有效增加了綠地面積;園林化街道、小區和單位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快速推進,為城市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1.66%,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96.3萬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7.39平方米。城市森林建設方興未艾,大多數省會已將城市森林建設納入了城市總體規劃。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沈陽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⒉草原保護與建設成績突出。截至2005年底,草原家庭承包經營面積達2億多公頃,佔到可利用草原面積的70%;全國種草累計保留面積超過26.7萬公頃,草原圍欄超過33.3萬公頃,全國禁牧面積超過33.3萬公頃;2000萬頭牲畜改為舍飼圈養,乾草產品200多萬噸,牧區和半牧區依賴天然放牧的生產方式正在發生轉變。退牧還草工程項目區植被得到明顯恢復,牧草產量提高40%以上,草原生態明顯改善。
⒊綠色通道工程穩步推進。綠色通道工程建設,堅持因地制宜、宜寬則寬、宜窄則窄的原則,堅持與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步施工、同步驗收的要求,堅持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緊密結合的方向,多部門(系統)齊抓共管、密切配合,有力地推動了綠色通道建設的順利進行。「十五」期間,全國綠色通道建設里程達50多萬公里;湖泊、水庫綠化面積17920公頃,江河沿岸綠化18650公里。在全國6.1萬公里國家鐵路營業線上,宜林鐵路3.73萬公里,已綠化達標2.03萬公里。
⒋部門綠化作用明顯。各部門按照分工負責制的要求,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力度,成為國土綠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十五」期間,鐵道系統累計參加義務植樹活動996.3萬人次,植樹3843.9萬株,建成義務植樹基地162個,面積達1752公頃。水利部門義務植樹1940多萬株,綠化荒山、荒溝、荒灘1663萬公頃,庭院綠化870多公頃。共青團等部門組織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等活動,社會反響強烈。婦聯等部門堅持組織開展了「三八綠色工程」建設,有效提高了廣大婦女的生產技能和本領。解放軍一直走在義務植樹的前列,大力開展荒漠、荒灘、荒山造林綠化,每年植樹13萬公頃以上,同時還有力支持了地方綠化工作。武警部隊營區綠地率平均達到32%以上。石油系統堅持把改善礦區生態環境作為建設石油礦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綠化覆蓋率已達23.8%。
⒌資源保護力度加大。2005年,全國征佔用林地管理日趨規范,林地確權發證面積已經超過90%,林木採伐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全國森林資源監測取得明顯進展,全國林政案件查處率達98.30%。全年共查處破壞草原案件4000多起,資源保護工作顯著加強。
全國森林公安全年共查處行政和刑事案件205239起,處罰各類違法犯罪人員271805人次,收繳木材90.16萬立方米,野生動物193萬多頭(只),野生動物製品32974件。「十五」期間,相繼開展了「獵鷹行動」「春雷行動」「綠劍行動」等一系列集中統一行動,有效遏制了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高發的勢頭。
全年發生森林火災11524起,受害森林面積73701公頃,因火災死亡人數92人。發生草原火災500多起,受害草原面積5萬公頃,損失維持在較低水平。
全國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933萬公頃,防治面積700萬公頃,防治率為75%,其中無公害防治率64%,成災率5‰。農業草原鼠蟲災防治面積953萬公頃,減少經濟損失近10億元。
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登記建檔、圍欄掛牌、遠程監控、宣傳教育等工作扎實推進。普查結果顯示,全國共有一級古樹(500年以上)5.1萬多株,二級古樹(300-500年)104.3萬多株,三級古樹(100-300年)175.3萬株,國家級名木5281株。
⒍綠色產業發展迅猛。林業產業年總產值達到7269億元,比上年增加376億元。人造板產量躍居世界第一。經濟林總面積達到2573萬公頃,比「九五」期末增長29%;林產品年總產量達9400萬噸,比「九五」期末增長36.5%。全國花卉種植面積超過64萬公頃,年產值超過431億元。竹林面積超過480萬公頃,比「九五」期末增長15%。「十五」時期,全國共生產各類林木種子1.26億公斤,合格苗木1549億株;林木基地供種率和良種使用率分別由「九五」期末的30%和20%提高到37%和43%;社會育苗比重由「九五」期末的65%提高到80%。
㈢ 贊美綠化成果以及綠化工程的人們
離離原上草
㈣ 上海城市綠化有哪些成果
1.從「見縫插綠」政策變為「規劃建綠」
2.建造了延中綠地、太平橋綠地、世紀公園、湯成高爾夫球場、城隍廟老城廂綠地建設、陸家嘴綠地、長壽公園、黃興公園、大寧綠地。。。有名的綠地工程
㈤ 綠化放樣標高測量成果報告是什麼樣的
高程測量 就是把構築物的相對或者絕對高程 通過儀器量測出來.
高程放樣 指把圖紙上構築物的高程,用測量儀器測設到實地上去.
高程測量和高程放樣是相反的過程.
㈥ 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所的科研成果
建所以來,我院的科研成果共獲各級科學技術獎141項,包含國家級科學技術獎4項,市部級科學技術獎52項,局級科學技術獎85項。成果內容涵蓋園林生態;樹木引選育;草坪、地被、宿根花卉引種和篩選;草花育種;古樹保護;植物保護;土壤肥料;生物多樣性保護;特殊環境綠化;工程技術 。
園林生態與數字園林
北京園林科學研究院從事園林生態研究經歷了三個基本階段,在園林生態的前沿領域,做了許多基礎與開拓性的工作,其創新發展與北京經濟和園林綠化建設緊密相連,是中國園林生態科學發展的一個濃縮。在後奧運時代,仍將瞄準北京乃至國家的科技需求,致力於園林生態理論創新和應用研究 。
第一階段(1979年-1990年):構建園林生態學的定性研究框架
建所伊始,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為我所)就強調園林生態與綠化美化功能的和諧統一,即在清除衛生死角,保證「黃土不露天」的簡單綠化基礎上,首次在國內系統開展了園林綠地生態效應定性研究。
其中,由我所李嘉樂與劉夢飛主持的「航空遙感在綠化方面的應用研究」課題,是國內首次探索利用航空遙感資源的方法研究城市綠化,並建立了國內第一個城市綠化資料庫,是我國最早、規模最大的北京市城市綠化遙感研究工作,得出了具有我國知識產權的城市綠化生態效益數據,此項課題成果在國內同類研究中不僅居於領先,還達到了國外同類研究的水平,並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另外,由李嘉樂主持的「北京市綠地空間分布特徵及其城市生態系統中作用的研究」課題,通過對1983年北京市航空影像資料的解譯計算,分析了規劃市區范圍內的植物分布特點和建成市區范圍的綠色空間分布特徵,分析了城市熱島的強度和平面結構與綠化程度的關系,對綠化覆蓋率不同地段對城市小氣候和人體舒適度的影響做出綜合評價,並對綠地減少降水徑流、涵養地下水的效益進行分析和測算。此項課題成果在全市進行了示範推廣,受到了市民的廣泛關注。
同時,我所還進行了綠色植物改善城市小氣候、凈化城市大氣,以及道路綠化的減噪效應等研究,從定性角度揭示了北京市綠地對城市小氣候的影響以及各種結構綠地的小氣候特點,很多研究成果對後續研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第二階段(1990年-2000年):園林生態的定量化研究
1990-2000年,是在原有基礎繼續擴大影響、頗有成就的十年,期間,八五國家科技攻關專題-北京城市園林綠化生態效益的研究,以定量化研究北京城市綠化生態效益為中心,首次引入園林植物「綠量」的概念,首次建立了以綠量作為關鍵要素的園林生態效益評價方法,定量評估了北京城市綠化生態效益;在系列化研究城市園林植物的生態適應性的基礎上,重點推薦了適用於北京的園林植物,提出了提高北京城市綠地生態效益的合理綠化方向,以及喬灌草結合的復層結構種植模式,其定量研究成果,被引頻次合計超過了700次,後續對應研製的園林綠化生態效益定量經濟評價軟體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第三階段(2000年-2009年):園林生態研究水平全面提升
針對北京城市園林發展的新需求,從城市區域的尺度,為促進城鄉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努力探索多學科交叉下的新方法和新途徑,圍繞遙感普查、北京城市綠化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研究、城市園林綠化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與研究、小尺度氣象模式在北京城市綠地建設規劃中的應用等課題,繼續加強國內外合作研究,著力解決園林生態學所面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為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北京城市楔形綠地系統規劃建設、集中綠地改造等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撐、是園林生態研究成果相對最豐碩的時期。跟蹤調查顯示,重點區域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㈦ 有關於綠化病蟲害的qc成果課題嗎
QC成果需要交流溝通相互學習,可以參考下國優成果根據步驟學習一下
㈧ 我家的小綠化里的預期的成果展示怎麼做
綜合實踐活動課簡介(一)問題的提出隨著社會的進步,城市建設的步伐越來越快,與此同時,各種服務機構和基礎設施應運而生,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環境。然而,我們的城市綠地受到嚴峻的考驗,而綠地的多少與人們的身心健康有著直接關系,它可以凈化空氣、減少噪音、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提高工作、學習效率。校園對於任何一個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熟悉的地方,因為在學生的時間表中,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校園可以說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有責任也有義務為美化校園,建造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而出謀劃策。基於以上原因,我校於2004年開始,以生物學科為切入點,進行了《校園綠化調查與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並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本學期,我們又和學生一起,而且聯系了地理、歷史、語文、數學、政治、美術、信息技術等學科,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新的探索。(二)活動目標1、知識目標①認識校園里的花草樹木,能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了解校園內綠化樹木的生活習性、特徵及用途。②學習設計校園綠化景觀圖的基本知識,從中體會校園綠化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美學底蘊。2、能力目標①培養學生學會請教、合作、收集處理信息,語言表達的能力。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③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3、情感目標①讓學生獲得參與探索、活動的體驗。②激發學生保護花草樹木、熱愛學校、熱愛生活的情感。(三)活動形式主要採取以小組活動為主,分組和集體相結合的辦法。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過程1、教師根據自然科學的教材內容,學生的認知水平、技能水平,提出適當的活動要求或內容。如:在初一生物課中學習了《綠化,我們共同的行動》後,安排學生去校園內和學校附近的屈原公園和湖南文理學院調查綠化狀況和認識綠化的植物,並請文理學院的專家和我們學校的退休老教師等作指導。2、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設計活動過程,准備活動所需攝像機,照相機等必備的工具,並記錄調查的數據,完成實踐成果報告,得出活動結論,或設計校園綠化圖,或寫出相關綠化植物的簡介等,並且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組織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樂於合作。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核心部分,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是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的環節,同時還可發動部分學生的家長參與到其中,共同體會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樂趣。3、教師對活動的評價。學生活動中及進行實踐成果匯報時,教師要盡可能地多發現學生的優點並及時給予贊賞(象美國教師發現學生不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就要大加贊賞一樣),再對活動成果進行較合理的評價。並且通過提問、答疑等形式把活動內容(或所含知識)與生物學科知識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的知識網路化、系統化,同時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還要鼓勵學生不斷地進行活動。 三、學生實踐活動取得成果的展示 成果展示是教師對學生實踐活動的最高評價,它是使學生繼續積極參與活動的催化劑,也是學校開展實踐活動良性循環的動力。可通過以下幾個階段給予展示:(一)分組匯報1.文化底蘊探究組:通過上網、查書、訪談、調查等活動,展示收集到的蘇州園林、頤和園、杭州西湖、桃花源、柳葉湖、詩牆等地的秀麗風光圖片及有關文化底蘊介紹和小組拍攝的我校美麗景緻——漁父園、假山、花壇……。2.科學規律探究組:通過向專家請教、拍攝校內照片、校內攝像、撰寫擬人自述作文等活動,展示調查到的校內綠化植物的品種、習性、原產地、價值、壽命……,同時還部分展示了校園的綠化布局。3.創新特色借鑒組:通過上網、查書、訪談、調查、參觀菊展、參觀大學校園等活動,展示外校、校外的公園、大學校園、社區等地方新穎的綠化布局,重點展示這些地方在綠化方面的創新與特色之處。4.我為校園繪美景活動組:通過展示自己創作的校園綠化設計圖,重點談設計圖的創作思路,突出環保、美化、個性化、和諧等方面的特,並且可以讓學生拋開現有學校布局限制,充分發揮想像力,將心中理想的學校展現出來。(二)相互評議組與組之間相互評議對方在活動過程中調查分析的方法、調查分析的手段、調查分析的結果,重點贊揚對方在活動中做得好的方面,並對不足之處提出較好的建議,集思廣益,為以後的活動積累經驗。(三)教師小結:教師要對學生做出各方面的評價,如學習態度的評價,學習能力的評價,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情況的評價。 在活動過程中要及時給予贊賞、肯定。對基礎差的自卑感強的學生更要有贊賞性評價,增添學生的成功感和收獲感(如美國大學都給通過努力能考及格的學生頒發獎學金一樣),對於有較大潛能的學生,要不斷地鼓勵激發他們。四、綜合實踐活動課帶來的變化1、融洽了師生關系,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㈨ 為何不推廣陵園的綠化成果
因為陵園的收費要高很多!所以必須走高檔路線,但是小區里的綠化真得不怎麼樣!捨不得投入是最主要的因素!
㈩ 如何保護主要綠色通道現有的綠化成果
定期維護就好,可以放置一些禁示牌等等,警示牌可以做成溫馨提示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