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生物的科研成果

生物的科研成果

發布時間:2020-12-12 01:05:40

① 生物科學最新研究成果

RNA聚合酶II大亞基(Rpb1)是決定真核生物信使RNA(mRNA)轉錄起始和延伸的最主要的功能亞基,存在多種翻譯後修飾。其中,它的泛素化修飾和降解,不僅發生在DNA損傷引起的轉錄停滯過程中,而且涉及到其他的轉錄障礙事件。然而,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在非DNA損傷依賴過程中發揮作用的Rpb1的泛素連接酶還沒有被發現。健康科學研究所金穎研究員領導的分子發育生物學實驗室的最新研究表明Wwp2,小鼠的HECT家族的泛素E3連接酶,是Rpb1新的泛素連結酶。研究結果顯示在體內和體外,小鼠的Wwp2均能特異性結合Rpb1並催化它的泛素化修飾。有趣的是,Wwp2 對Rpb1的結合和泛素化修飾既不依賴於Rpb1的磷酸化狀態也不依賴於DNA損傷。然而Wwp2的酶活性對於Rpb1的泛素化修飾是必需的。進一步的研究還顯示,Wwp2和Rpb1的相互作用是通過Wwp2 的WW 結構域和Rpb1的C端結構域CTD介導的。當下調Wwp2的表達水平時,Rpb1的泛素化水平也隨之降低,而蛋白水平則明顯升高。通過質譜分析,Rpb1 CTD結構域中的6個賴氨酸殘基被確認為Wwp2介導的泛素化位點。這些結果顯示Wwp2在Rpb1正常生理狀態下的表達調節中發揮重要功能。

② 方舟子在生物科學領域有什麼科研成果

方舟子不是科學家,在生物領域沒有科研成果。方舟子只是學生物學的,在博士學位。方舟子不具體研究生物,所以無成果。

③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根據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承擔了973、科技攻關、863、自然科學基金和院知識創新工程等國家和中國科學院的重大科研任務,在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蛋白質功能基團的修飾與其生物活性之間的定量關系、胰島素三維結構與功能研究等生命科學重大前沿領域取得了世界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截至2014年08月,生物物理所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0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並多次獲得省部級及中國科學院重要獎項,授權發明專利170項,發表高水平論文數量和篇均引用數位居全國生物學研究機構前列。
其中2013年,研究所主持科研項目/課題共計329項。其中,主持國家「973」計劃、重大研究計劃項目10項(新增3項),課題49項(新增8項);「863」計劃4項;重大科技專項13項(新增1個課題);科技支撐計劃1項;重大儀器研製1項。主持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1項;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1項;重大項目課題2項;重點項目10項(新增3項);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1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16項(新增3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7項(新增2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項(新增2項);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專項2項;面上項目72項(新增28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77項(新增33項)。主持中科院重大儀器研製項目5項、重要方向性項目2項、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子課題7項(新增2項)、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課題3項(新增5項)、儀器功能開發項目2項、重點部署項目1項(新增2項)。主持各類國際合作項目40項(新增24項)。
2013年,研究所共發表SCI收錄論文331篇,篇均影響因子6.1;其中以第一單位發表SCI論文158篇,篇均影響因子6.0;影響因子5以上的SCI論文133篇,其中第一單位論文68篇;影響因子在PNAS以上的SCI論文61篇,其中第一單位論文30篇。研究所共申請專利34項,其中中國發明專利30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PCT國際發明專利2項;授權專利11項,全部為國內發明專利,另外有2項發明專利已收到授權通知並辦理了登記手續。 《生物物理學報》(雙月刊)創刊於1985年3月,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生物生理學會主辦的中國唯一的生物物理學專門期刊,其發表有關生物物理學、分子生物學和膜與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納米生物學、光生物學等領域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具有原創性的高水平研究論文、快報和綜述文章,還刊登有關重大科技新聞的背景介紹和書評;並被美國《化學文摘》、中國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及萬方資料庫等檢索系統收錄。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創刊於1974年,是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國性學術期刊,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共同主辦。主要報道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及神經科學等領域的中中國國外最新進展,設有微型述評、綜述與專論、研究報告、技術與方法、研究快報等十幾個欄目;並被SCI、CA、俄羅斯文摘等國際權威檢索系統收錄。曾多次榮獲國家級或省(部)級期刊獎。
《Protein & Cell 》(英文版)是發布關於多學科領域在生物學和生物醫學的最新發展原創性研究文章,並強調蛋白質和細胞研究的同行評議的國際期刊。其主題領域包括: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發育生物學、遺傳學、免疫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神經科學、腫瘤學、蛋白質科學、結構生物學和轉化醫學;其中該期刊2014-2015SCI影響因子為3.247。

④ 近年來生物學領域重大的科研成果或發現

中國
張亞平小組兩棲類研究重要成果
全基因組關聯分析
凍干Hib結合疫苗完成臨床前專研究
973計劃屬「光合作用分子機理研究」項目
綠葉高效捕捉光能的奧秘
SARS病毒進化規律
領銜繪出四種雞基因圖譜
發現家蠶性別控制開關
發現物質第五態

美國
批准全球首宗胚胎幹細胞試治療人體試驗
發現可調節血管生長的「開關」
研製「抗瘧蚊」
接近開發出長效通用型流感疫苗

日本
培育可充當除草劑的非食用小麥
山中伸彌最新PNAS文章發現iPS培養新方法

納米粒子與轉鐵蛋白結合即可獵殺癌細胞
紐西蘭研究人員稱常服鈣片增加患心臟病風險
瑞典研究人員開發出糖尿病新療法 不注射胰島素
韓研究發現新的癌症促進
韓國研究組找到了10年間未發現的蛋白質性能
印度開發出抗病毒蠶寶寶
加拿大科學家把致命微生物變成奇妙圖形

⑤ 有哪些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培育出來的科研成果

近些年來,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為代表的現代生物技術發展迅猛,並日益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所謂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是指「用活的生物體(或生物體的物質)來改進產品、改良植物和動物,或為特殊用途而培養微生物的技術」。生物工程則是生物技術的統稱,是指運用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等原理與生化工程相結合,來改造或重新創造設計細胞的遺傳物質、培育出新品種,以工業規模利用現有生物體系,以生物化學過程來製造工業產品。簡言之,就是將活的生物體、生命體系或生命過程產業化的過程。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生物電子工程、生物反應器、滅菌技術以及新興的蛋白質工程等,其中,基因工程是現代生物工程的核心。基因工程(或稱遺傳工程、基因重組技術)就是將不同生物的基因在體外剪切組合,並和載體(質粒、噬菌體、病毒)的DNA連接,然後轉入微生物或細胞內,進行克隆,並使轉入的基因在細胞或微生物內表達,產生所需要的蛋白質。有60%以上的生物技術成果集中應用於醫葯產業,用以開發特色新葯或對傳統醫葯進行改良,由此引起了醫葯產業的重大變革,生物制葯也得以迅速發展。生物制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術應用到葯物製造領域的過程,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方法。即利用克隆技術和組織培養技術,對DNA進行切割、插入、連接和重組,從而獲得生物醫葯製品。生物葯品是以微生物、寄生蟲、動物毒素、生物組織為起始材料,採用生物學工藝或分離純化技術制備,並以生物學技術和分析技術控制中間產物和成品質量而製成的生物活化制劑,包括菌苗、疫苗、毒素、類毒素、血清、血液製品、免疫制劑、細胞因子、抗原、單克隆抗體及基因工程產品(DNA重組產品、體外診斷試劑)等。人類已研製開發並進入臨床應用階段的生物葯品,根據其用途不同可分為三大類:基因工程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診斷試劑。這些產品在診斷、預防、控制乃至消滅傳染病,保護人類健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一般新的生物產品的開發必須經過(1)實驗室研究(生產工藝路線探索和質量控制標準的建立);(2)臨床前研究(葯理、毒理、葯效等動物實驗);(3)保健食品需經過試驗產品的安全性試驗;(4)而葯品則需經過一期臨床試驗(用健康志願者試驗葯品的安全性)、二期臨床試驗(小規模臨床葯效學研究)、三期臨床試驗(大規模臨床葯效學研究)等五個階段的研究工作,才有可能被批准進行試生產。葯品還必須在試生產一年後,再上報質量穩定性和進一步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結果,才能申報正式的生產批文。

⑥ 初中生物科研進步及取得的成果

科研成果:
承擔抄或完成了國家科技攻關重點項目2項、國家97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等國家級和5項省部級課題,研究成果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教育部二等獎等省級以上獎勵5項。成果達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在多家上市企業形成明顯的經濟效益。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34篇論文(SCI/EI收錄14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8項(授權5項),出版專著3本;省級精品課程的負責人,主持教改項目3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科技獎勵:
1)工業生物催化關鍵技術及在食品添加劑製造中的應用,2006年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蘋果深加工發酵酒關鍵技術研究開發,2004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3)蘋果酒生產關鍵技術研究,2005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4)蘋果酒系列產品開發研究,2004山東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5)洋河大麴中華根霉的研究及其在白酒生產中的應用,2003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⑦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的科研成果

一、科研實力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圍繞病毒免疫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醫學遺傳學、分子流行病學、實驗動物學等學科進行,並始終將國家重大傳染性疾病疫苗和基因工程葯物以及診斷治療制劑的研發作為重點,使科研形成了基礎、應用、開發並駕齊驅的格局。
50年來,生物所承擔了各類國家級、省部級、國際國內合作項目200餘項,並與國內外許多研究機構及實驗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相應領域的研究處於國內外先進水平。50年來,生物所榮獲國家級科研成果獎18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55項,院校及市級科研成果37項,遺傳學一項成果獲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共申請專利23項,獲專利授權11項;建所以來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近2000篇,SCI收錄50餘篇。
科技的進步離不開人才的培養。50年來,生物所的發展無不與幾代人的艱苦努力和人才輩出息息相關。始終將人才培養放在事業發展的重要位置,長期堅持多層次、多形式培養。形成了由學位教育、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和在職培訓組成的綜合人才培養方式。在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培養了結構和學科分布合理的人才梯隊,形成了以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及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為學科帶頭人、一批博士、碩士等中青年科技人員為基礎的創新人才隊伍,涵蓋過個相關學科,為生物所在基礎與應用研究、中試、產業化生產等方面提供了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支持。
二、國家一類新葯——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單苗)
2015年1月14日,國家食品葯品監管總局批准了全球首個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單苗)的生產注冊申請。 1月15日下午,幾十位中央媒體的記者在科技部機關D段四層報告廳,參加我國自主研發的世界首個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獲批上市新聞發布會。會上宣布:
在「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大新葯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等國家科技計劃的持續支持下,在比爾.梅林達蓋茨基金會(GATES)的資助下,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經過二十餘年的努力,自主研發的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以下簡稱「S-IPV」)已正式獲得新葯證書和GMP認證,標志著我國在此研究領域的創新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該疫苗是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研發,通過採用現行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的生產毒株(Sabin株),經在Vero細胞生物反應器培養收獲病毒,結合滅活疫苗生產工藝制備而成。國外僅有個別企業使用脊髓灰質炎野毒株生產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其產品被發達國家廣泛使用。其中一家企業的產品作為二類疫苗在我國上市,但數量有限、價格較高。為確保我國向WHO做出的消滅脊髓灰質炎的國家承諾得到兌現,預計今後每年對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的接種需求量將達數千萬劑。作為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創新產品,此次獲批的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成功實現了我國疫苗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邁進。它不僅填補了我國在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生產領域的空白,更打破了發達國家對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生產技術的壟斷,對我國乃至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消滅脊髓灰質炎都會產生積極影響。
S-IPV的研發成功,打破了發達國家對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生產的壟斷。它的獲批上市填補了我國在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生產領域的空白。
國家食品葯品監管總局表示,這種疫苗將被逐步納入中國計劃免疫程序中使用。世衛組織近日也提出將中國生產的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引入全球根除脊髓灰質炎行動計劃中。
三、國家一類新葯——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人二倍體細胞)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自2008年開始EV71滅活疫苗的研發工作,衛生計生委將其納入國家重大新葯創制科技重大專項予以支持。在對EV71病原生物學特性及其感染機理的研究基礎上,從病毒分離著手,全面研究了EV71在人二倍體細胞上的適應傳代以及免疫原性、安全性及遺傳學特性。在國內外尚無同類疫苗研發上市的情況下,該產品突破了疫苗二倍體細胞規模化生產和質量控制關鍵技術瓶頸,建立了可規模化生產的工藝體系以及質量控制和質量標准體系,為生產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疫苗產品奠定基礎。通過上萬例受試者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該疫苗安全性較好,對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保護率可達97.3%,提示上市後可對降低手足口病發病率具有明顯作用和良好的臨床獲益。
該疫苗的問世,對於有效降低我國兒童手足口病的發病率,尤其是減少該病的重症及死亡病例,保護我國兒童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⑧ 21世紀生命科學領域三大重大成就

人類基因組計劃,幹細胞研究,克隆技術的發展。

雖然人類基因組計劃是20世紀提出的,但它是21世紀完成的。

(8)生物的科研成果擴展閱讀:

生命科學研究意義

生物與人類生活的許多方面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生物學作為一門基礎科學,傳統上一直是農學和醫學的基礎,涉及種植業、畜牧業、漁業、醫療、制葯、衛生等等方面。隨著生物學理論與方法的不斷發展,它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生物學的影響已突破上述傳統的領域,而擴展到食品、化工、環境保護、能源和冶金工業等等方面。如果考慮到仿生學,它還影響到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

人口、食物、環境、能源問題是當前舉世矚目的全球性問題。世界人口每年的增長率約20%,大約每過35年,人口就會增加一倍。地球上的人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著。人口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一個生態學問題。人們必須對人類及環境的錯綜復雜的關系進行周密的定量的研究,才能對地球、對人類的命運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從而學會自己控制自己,使人口數量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數字上。在這方面生物學應該而且可能做出自己的貢獻。內分泌學和生殖生物學的成就導致口服避孕葯的發明,已促進了計劃生育在世界范圍內的推廣。

在人口問題中,除了數量激增以外,遺傳病也嚴重威脅人口質量。一些資料表明,新生兒中各種遺傳病患者所佔的比例在 3%~10.5%之間。在中國的部分山區,智力不全者佔2%~3%,個別地區達10%以上。揭示產生遺傳病的原因,找到控制和征服遺傳病的途徑無疑是生物學又一重要任務。進行家系分析以確定患者是否患有遺傳病,對患者提出有益的遺傳指導和勸告;通過對胎兒的脫屑細胞進行染色體分析和各種酶的生化分析,以診斷未來的嬰兒是否有先天性遺傳性疾病。

這些方法都能避免或減少患有遺傳病嬰兒的出生,以減輕家庭和社會的沉重負擔。將基因工程應用於遺傳病的治療稱為基因治療,在實驗動物上對幾種遺傳病的基因治療已取得一些進展。隨著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基因治療將為控制和治療人類遺傳病開辟廣闊的前景。

⑨ 科學家根據生物的奇特本領研究出的成果

青蛙-電子蛙眼
魚來-潛水艇
響源尾蛇-探熱器
企鵝-雪地汽車
袋鼠-跳躍機
蒼蠅-平衡竿
長頸鹿-「抗荷服」
響尾蛇-紅外線感受器
鱷魚「流淚」-仿生海水淡化器
鳥-飛機
人手-機械臂
電魚-伏特電池
螢火蟲-人工冷光
蒼蠅的鼻子-氣味分析儀
蝙蝠-雷達
青蛙肌肉-抗干擾系統
視覺-電影攝影機
蛙眼-紅外技術
昆蟲的觸角-天線

⑩ 如何在博後階段做出好的科研成果生物

到中學教生物,可能是最好的,因為你有理論。但現在的教學論畢業生一般留在大學教書,現在大學教師崗位有限,所以到中學應該也是不錯的選擇。

閱讀全文

與生物的科研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