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檢驗成果

檢驗成果

發布時間:2020-12-11 21:04:01

1. 圖件成果的檢驗

圖件成果以綜合、直觀的形式承載農用地的質量及其分布信息,直接為土地管理內工作服務容,為深入應用提供基礎信息平台。故對圖件成果進行檢驗,可以確定成果的可靠程度,明確提高質量水平方向,提高和擴大成果的應用面。

圖件成果的檢驗內容分為形式檢驗和內容檢驗。形式檢驗的主要內容有工作底圖的形式檢驗、中間成果圖的形式檢驗、最終成果圖的形式檢驗;內容檢驗以分層的思想檢驗,主要包括位置誤差檢驗、屬性誤差檢驗、數據的完整性檢驗、數據邏輯的一致性檢驗、拓撲關系的正確性檢驗。

2. 成果驗收

2006 年 12 月 11 日至 13 日,國土資源部組織有關專家對「重慶市農用地分等成果」進行了驗收。驗收組在聽取了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工作報告和技術報告,觀看了計算機信息系統與相關成果展示,審查了農用地分等的文字報告、圖件、表格、資料庫以及原始記錄表等資料後,一致認為重慶市農用地分等成果基礎扎實、成果齊全、標准統一、數據格式規范、電子化程度高、評價體系和方法符合國家《農用地分等規程》的要求,並且考慮重慶的實際情況,加以創新,成果有較高應用價值,完成了國家下達的任務,予以驗收。

驗收會上,與會專家對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工作給予了五個「第一」的較高評價:重慶市是全國 4 個直轄市中第一個完成農用地分等工作並且順利通過驗收的市,是全國第一個建立省級標准樣地體系的省(市),是全國第一個把農用地分等成果廣泛應用的省(市),是全國第一家真正為開展農用地分等工作而組建專業技術隊伍的省(市),是全國第一個農用地分等成果研究獲得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二等獎的省(市),並且指出重慶市是全國第 15 個農用地分等工作通過驗收的省(市),分等成果是一個高水平的成果,是一個「出技術、出人才、出經驗」的成果,也是面向更廣泛領域應用的成果。

圖2-10 2006年12月重慶市農用地分等成果驗收會

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土地資源監測調查工程重慶市農用地分等成果驗收意見

2006 年 12 月 11 日至 13 日,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和土地整理中心組織有關專家組成驗收組,依據國土資源部國土資廳發〔2004〕40 號文件、《農用地分等規程》(TD/T 1004-2003)和《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工作方案》對重慶市農用地分等成果進行了驗收。驗收組聽取了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工作匯報和技術匯報,觀看了計算機信息系統與相關成果展示,審查了農用地分等的文字報告、圖件、表格、資料庫及原始記錄表等資料。經質詢討論,形成驗收意見如下:

1.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工作組織科學有效、實施方案切實可行。採取了「分區試點先行、外業分縣實施、內業全市集中處理、全市一體、上下互動、步步監控」的組織形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成果質量。基礎扎實,成果齊全,符合有關要求,整體質量高。

2.採取的技術路線和方法正確。分等指標區劃分、分等因素選擇、分等參數確定、分等單元劃分合理;自然質量分、土地利用系數、土地經濟系數調查與計算正確;自然質量等、利用等、經濟等劃分符合實際;文字報告編寫、數據整理、圖件編制、資料庫建設等符合有關技術要求。分等數據格式規范,標准統一,保證了全市分等成果的可比性。

3.建立了市、縣不同尺度下分等單元的空間對應關系,實現了不同尺度下分等數據間的關聯與互訪,形成的成果逐級控制,等別序列完整,面積一致,具有可追溯性。

4.建立了包括國家級(12 個)、市級(183 個)和縣級(202 個)標准樣地的三級標准樣地體系,形成了標准樣地圖片集與屬性資料庫。

5.以《農用地分等規程》和相關要求為基礎,採用 GIS 技術開發了「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管理信息系統」,保證了農用地分等中數據處理的順利進行,提高了工作效率,並為成果應用提供了技術平台。

6.依據樣點調查資料,對農用地分等成果進行了不同區域不同等別系列的檢驗分析,提高了成果的可靠性。

7.開展了分等成果在定級估價、耕地糧食生產能力核算、補充耕地數量質量實行按等級折算、制定征地統一年產值標准和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基本農田保護、土地開發整理等方面的應用研究。

8.項目經費使用符合《國土資源調查項目經費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

驗收組一致認為,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組織、重慶市土地勘測規劃院承擔的重慶市農用地分等項目成果符合相關要求,完成了國家下達任務,予以驗收。

建議在修改完善、整理歸檔後按規定於一個月內上報成果。

驗收組組長:馬克偉

二○○六年十二月十三日

3. 怎樣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

第一:和周圍的人做一下對比,pk一下,看誰更厲害。

第二:給自己一個模擬版小測試,看看權有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第三:請教專業的老師或者團隊,看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識。

第四:或者就是實戰,運用到工作中,找自己不足的地方。

4. 當今商品包裝如何反映檢驗成果

僅僅看產品的包裝是看不到所謂的檢驗的結果。
一般來說產品包裝裡面會附上產品的檢驗證書,或者是檢驗員的號碼,蓋上公司的章子;或者是產品的合格證,這些就表明這個產品已經經過廠家的出廠前檢驗了。

5. 檢驗理論成果的標準是什麼

一項在實踐中得到不斷驗證的科研成果,長期以來卻無法得到權威認定,不禁讓人困惑:檢驗真理的標准究竟是什麼? 200多項工程實例及其取得的明顯效果,替「弦線模量」給出了最好的回答。 但是,與之對應,「『弦線模量』在理論上不夠成熟」,是30餘年來一些權威專家的一貫看法。 對此,有人說:專家的意見和鑒定也要經過實踐檢驗才能驗明它的真理性。但現實情況是,一篇論文或一項科研成果倘使得不到專家的承認,即使再有價值,也無濟於事。 一些學者提出:「弦線模量」得不到公正、公平對待,源自科技界的一種特殊腐敗,個別權威或領導的觀念有時成了科技創新進程的決定因素。 「弦線模量」如果得到應用,就廢棄了國內外已沿用了半個世紀之久的「規范」。正因為此,「他的理論一旦被用,將有很多東西被廢棄」便成為少數權威的心態。放棄傳統理論,就意味著否定自身的權威地位。可是,科學研究的目的正在於此:不斷否定舊的,用更為科學的先進的取而代之。 采訪中,記者深深感到:「弦線模量」得不到權威認定,看似是成果能否被推廣應用的問題,而實際上,它是一個如何對待創新和創新人才,建立創新觀念、創新機制的問題。 如何對待自主創新?中央政策已經相當清楚,關鍵在於落實。 十幾年來,針對「弦線模量」的提案和呼籲始終沒有斷過,國家及有關部委領導人都作過批示,要求有關部門組織鑒定,促其推廣,奇怪的是,這些批示至今未能落實。 一個民族的興衰榮辱與科技實力密切相關,科技成果的浪費是無法估算的損失。一項科研成果,一旦出來後,全社會便對它負有責任。假如它確是一項有極大利用前景的成果,再擱置下去,其間的損失和浪費又由誰來負責呢? 體制不改,悲劇難免。

6. 檢驗學習成果的成語

1、受益匪淺抄
解釋:指意識/形態方面有很大的收獲。匪:通「非」 不是。

2、碩果累累
解釋:碩果,大的果實。累累,形容積累很多。形容收獲很多。也比喻巨大的成就。

3、滿載而歸
解釋: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很大。

4、仰取俯拾
解釋:低頭拾地上的東西,抬頭拿上面的東西。形容一舉一動都有收獲。

5、一樹百獲
解釋:樹:種植。種一次收獲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長期獲益。

6、以蚓投魚
解釋:用蚯蚓做魚餌釣魚。比喻用較小的代價換得較大的收獲。

7、左右采獲
解釋:左手右手都有收獲。比喻研究學問,收獲頗豐。

8、穩吃三注
解釋:四人賭博,一個人贏三個人的賭注。比喻憑空的大量收獲。

9、勝讀十年書
解釋:勝:超過。超過苦讀十年書的收獲。形容思想上收益極大。

10、稇載而歸
解釋:稇載:滿載;歸:返回。東西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極豐富。

7. 成果質量檢驗

農用地分等工作必須對所取得的中間成果和最終成果進行實地校驗,即按照農用地分等方法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各等別初步成果後,對由各縣(市、區)的分等指數劃分出的農用地分等成果進行檢驗,以確定是否符合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實際情況。

為了檢驗成果與實際的符合情況,項目課題組把農用地分等各等別圖以及農用地分等所採用的相關自然、經濟因素數據發放給各縣(市、區)國土資源局,再由各縣(市、區)國土資源局組織農業、土壤、水利、氣象等相關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專家,根據各縣(市、區)的分等圖件和有關系數表,對已經取得的初步成果進行實地驗證,然後提供書面意見並加蓋公章,及時反饋到課題組。課題組收到各縣(市、區)的反饋意見後,對分等成果中存在的問題,從基礎資料和數據源頭、計算方法、參數選取、結果表達方式等方面逐一進行原因分析,並在技術方案方面進行適當的修改完善,有針對性地進行農用地等別調整。

(一)校驗的內容和方法

1.農用地分等校驗的內容

(1)劃分的分等單元及其邊界的合理性,即劃分的分等單元及其邊界是否符合實際情況。

(2)分等因素及其權重選取的准確性。

(3)「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的合理性。

(4)檢驗農用地自然質量分的准確性和合理性。

(5)自然質量等指數的計算結果是否符合實際情況。

(6)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的校驗。

(7)農用地各等別的校驗(計算得到的各等別是否符合實際情況)。

(8)農用地各等別統計面積的校驗。

在以上的調整內容中,第1項以及第5~8項由各縣(市、區)國土資源局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實地校驗並提供反饋意見;第2~4項由項目課題組進行實地校驗。

2.農用地分等校驗的方法

以縣(市、區)為單位,從各縣(市、區)所有分等單元中隨機抽取不超過總數5%的單元進行野外實測,將實測結果與分等結果進行比較。如果差異小於5%,則認為初步分等成果總體上合格,對於發現的不合格的初步分等結果應進行調整;如果大於5%,則應對初步分等成果進行全面調整。

1)分等單元的校驗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單元的劃分方法採用「疊置法」。因農用地的分布錯綜復雜,地塊間的邊界參差不齊,地形特徵相同、土壤類型和性質相同、耕地類型相同的地塊有時存在多個,在劃分單元時,也可能存在誤劃現象。應隨機抽取5%的單元進行野外觀測,主要是觀測同一個單元在地形特徵、土壤類型和性質、耕地類型等方面是否相同,邊界是否合理。如果相同、符合實際、邊界合理,說明單元劃分正確。

2)分等因素及其權重選取的准確性的校驗

各因素指標區分等因素選取的准確性和分等指標體系確定的合理性對整個區域農用地分等起到關鍵作用,因此,對於分等因素及其權重(分等因素指標體系)選取的准確性必須驗證其合理性。驗證方法採用經驗法、互為印證法和統計分析法三者相結合。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工作中,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縣(市、區)作為檢驗縣(市、區),抽取不超過其單元總數的5%作為分等因素選取和其權重准確性的檢驗對象,將抽查對象與現有資料的具體數據進行對照。如果在這個指標區中,選取的因素對這個區域農用地的質量差異有明顯影響,則認為選取的因素合理;如果選定的分等因素對這個指標區農用地的質量差異的影響小或不明顯,則認為選取的因素不合理,必須重新進行調整。

在各指標區中,隨機抽取不超過其總數5%的單元,進行野外實測,根據經驗統計進行分析,互為印證分析結果,判斷這套分等指標體系(權重)是否切合當地的實際,如果與實際相符,則認為這套分等指標體系(權重)合理;否則,必須進行全面調整。

3)「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的校驗

在農用地分等過程中選取的分等因素對於不同植物的生長發育,其最佳值是不同的,它們各自都有對土壤特性及植物生長發育最佳值進行影響的最大值。因此,對於「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的檢驗主要採取「實地驗證法」。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各指標區中,隨機抽取不超過總數5%的評價單元,進行野外實地驗證,分析抽取的這些分等評價單元的土壤特性對其作物影響程度的大小,若最終評價符合實際,表示評分合理;否則,表示這些因素因子的指標不能正常地表現其作用,必須進行修正。

4)農用地自然質量分的校驗

主要採取試評法、經驗法、互為印證法和統計分析法進行校驗。

(1)試評法:主要在分等工作的初期,為校驗單元劃分及賦分的准確性和合理性,採取試評法確定分等方法的可行性。首先,選擇1~2個典型縣(市、區)進行單元劃分和賦分試點,然後對試點結果的准確性和合理性進行綜合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土壤分布圖與土地利用現狀圖的吻合程度及修正,各相關圖件行政界線與分等基準年行政區劃的吻合程度及修正,鄉、村一級劃分單元的數量及調整,賦分結果與農用地實際質量狀況的吻合程度及修正等。通過對試點縣(市、區)的試評,將一些具規律性、整體性的不當結果進行修正,為全自治區開展單元劃分和賦分工作提供基礎。

(2)經驗法:通過試評法確定單元劃分和賦分方法後,影響賦分准確性和合理性的關鍵是各指標區的選定因素和各因素指標的資料來源。鑒於各種資料的專業要求不同及形成資料時期的技術水平限制,在按資料賦分後,要對一些與農用地質量評價不符的分值根據專家經驗進行校正。

(3)互為印證法:將以現有資料為主劃分單元和賦分獲得的結果與標准樣地實地調查獲得的結果進行互相比較、校驗,對易於產生誤差的因素,例如岩石露頭度、灌溉條件、排水狀況等,通過比較發現問題後,請專家組對問題進行分析,歸納出一些規律性的結論,作為對整個項目修正的依據。

(4)統計分析法:在劃分的全部單元和賦分結果中,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縣(市、區)作為校驗縣(市、區),對校驗縣(市、區)隨機抽取不超過單元總數的5%作為檢查單元劃分和各因素賦分准確性的檢驗對象,將抽查對象與現有資料的具體數據進行對照,如結果差異小於5%,則認為初步賦分結果合格,對發現有差異的部分進行調整即可;如果結果差異大於5%,則認為初步賦分的結果不合格,應對成果進行全面調整。通過統計分析法,項目課題組先後對賦分結果進行過2次以上的全面調整或重新賦分。

5)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的校驗

由自然質量等指數的計算方法可知,水田的質量比旱地的質量好,相同地類(水田或旱地)的等別受自然質量分的影響最大,不同的單元,自然質量分不同,自然質量等別就有差異。根據以上原理,隨機抽取該縣(市、區)5%的單元進行野外實測,包括自然質量等指數最高的單元、最低的單元和中等的單元。召集土壤、農業、水利、土地等方面的專家會議,論證自然質量等指數是否真實反映農用地的自然質量,再到實地觀測抽取的單元,檢驗自然質量等指數最高的單元是否是最好的耕地,自然質量等指數最低的單元是否是最差的耕地。如果是,說明自然質量等指數的計算結果計算正確;如果不是,找出原因並進行修正。

6)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的校驗

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的校驗,是以縣(市、區)為單位,隨機抽取各縣(市、區)5%的單元進行野外實測,查看各隨機抽取樣點的作物單產和物化成本數據是否合乎實際情況,如果不符合,應進行全面調整。通常作物單產較高的鄉(鎮)農用地等別也較高;物化成本較低,農用地等別也較高。

7)農用地各等別的校驗

由分等指數的計算方法可知,相同地類(水田或旱地)的等別受土地利用系數、土地經濟系數的影響最大,即受產量和成本的影響最大,且同一鄉(鎮)相同地類的等別接近(相同或相差1~2個等別)。在各縣(市、區)農用地各等別圖上,比較農用地各等別的分布是否基本符合實際情況,也就是說,在該縣(市、區)范圍內,農用地各等別較高的鄉(鎮),是否是耕地自然質量和產出水平較高的鄉(鎮);反之,農用地各等別較低的鄉(鎮),是否是耕地自然質量和產出水平較低的鄉(鎮)。需召集土壤、農業、水利、土地等方面的專家,論證各等別的劃分結果是否真實反映農用地的質量;再以各縣(市、區)為單位抽取該縣(市、區)5%的單元,到實地進行觀測,論證各等別最高的單元是否是自然質量好、產量高、投入低的耕地,各等別最低的單元是否是自然質量差、產量低的耕地,如果是,說明分等結果正確;如果不是,找出原因。

8)農用地各等別統計面積的校驗

按照《農用地分等規程》和《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項目技術簡報》的規定,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總面積的統計數據以200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利用現狀變更數據為准。校驗以各縣(市、區)2000年的土地現狀變更數據為准,檢驗分等成果中農用地各等別的面積是否准確,精度至少要達到鄉(鎮)一級。

(二)校驗的結果

經過認真、細致的校驗,得出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成果的校驗結果如下:

(1)各縣(市、區)一致認為本縣(市、區)農用地同一分等單元在地形特徵、土壤類型和性質、耕地類型等方面基本相同,邊界基本合理,分等單元的劃分基本正確。

(2)經過實地抽樣調查,採用經驗法、互為印證法和統計分析法進行校驗,得出的結果表明,各分等指標區選取的分等因素符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和農業生產實際,對農用地的質量差異有明顯的影響;各分等因素的權重能正確地反映各因素對土地質量的影響程度。因此,各分等指標區選取的分等因素及其權重具有較高的准確性和合理性。

(3)經過實地抽樣調查檢驗,「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的評分絕大部分合理,能充分反映分等因素對土壤特性及植物生長發育最佳值的最大影響。較少部分(未超過單元總數的5%)的分值顯得過高,需進一步調整。

(4)經過實地抽樣調查、檢驗,採取試評法、經驗法、互為印證法和統計分析法,對農用地自然質量分進行校驗,絕大部分合理,較少部分(未超過單元總數的5%)的分值顯得過高,需進一步調整。

(5)從各縣(市、區)的反饋意見和上報的資料來看,提交的自然質量等指數基本上符合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的等別分布規律。個別縣(市、區)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與實際稍有出入,但這些單元數均未超過本縣(市、區)單元總數的5%,只需局部調整。

(6)針對第(5)點出現的問題,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需進行局部調整。

(7)少數幾個縣(市、區)分等成果中部分農用地的等別與實際稍有出入(未超過單元總數的5%),需按照計算程序重新進行調整。

(8)極個別縣(市、區)在校驗時發現面積與實際面積不符,按2000年10月31日土地利用詳查變更數據進行校正平差。

(三)農用地各等別的調整

實地驗證後,項目課題組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中存在的問題,從基礎資料和數據源頭以及計算方法、參數選取、結果表達方法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分析,並在技術方案里提出改進方法和調整措施。

1.等別劃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針對校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認真分析、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查明原因,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和認真負責的態度,採取切實可行的科學方法對需要修正、修改的因素、參數、分值、系數、面積數等進行修正、修改。

在修改完善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6個方面:

(1)「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賦分的合理性。

(2)部分農用地自然質量分。

(3)個別縣(市、區)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

(4)個別農用地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需進行局部調整。

(5)少數幾個縣(市、區)分等成果中部分農用地的等別與實際稍有出入。

(6)部分面積需更正。

農用地的經濟等別是由自然質量等別和利用等別決定的,而自然質量等別和利用等別又由「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賦分、農用地自然質量分以及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決定;另外,農用地自然質量分是由「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的賦分決定的,面積更正只需按反饋資料來修改。因此,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賦分的合理性;二是個別農用地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的調整。

2.等別調整的技術手段

課題組積極組織技術力量對這兩個關鍵性技術問題進行攻關。經過實地調研、校驗,科學分析、積極探討、多方面論證,決定採取以下方案:

(1)調整「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個別分級分值。

①對「表層土壤質地」因素賦分結果的校正。第二次土壤普查中關於質地的資料主要是反映室內化驗結果,與外業的實際情況有一定的差異,例如,屬洪積母質發育的水田單元(土壤為A4、B4等),室內分析土壤細粒部分質地多為壤土或粘壤土,其賦分結果為100分,但實際上這類土壤含礫石較多,需要校正為60分;同理,屬廣西壯族自治區特有的硅質岩母質發育的耕地單元(土壤為A9、A10、B9、B10等),適耕性較差,需要校正為60~80分;屬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墾種的耕地單元(土壤多為紅壤性土或赤紅壤性土等),土壤含礫石較多,需要校正為60分。

②對「土壤有機質含量」因素賦分結果的校正。實踐經驗證明,並不是土壤有機質含量越高耕地質量越好,耕地質量與土壤有機質的活性也有關。由泥炭土、沼澤性土和冷浸田等發育的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雖然較高(≥4.0%),但其有機質活性較低,因此,不能完全按有機質含量結果給予賦分,一般需校正為50分。

③對「灌溉保證率」因素賦分結果的校正。因項目涉及的農用地面積比較廣,難以全面收集到農田灌溉保證率方面的資料,所以該因素賦分時按現有資料或區位狀況或農用地類型,最後結果也需進行校正。例如,淹育性水稻土(A型)的賦分,習慣按「一般滿足」賦分,校正時則要考慮到,處於低平地帶的新開田多有良好的灌溉系統,屬「基本滿足」;台地、低丘梯田屬「一般滿足」;高丘梯田和岩溶峰叢地帶的梯田,多為望天田,屬「無灌溉條件」等幾類進行適當修正。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旱地部分的指定作物是甘蔗,而甘蔗在自治區多數種植在高丘梯田和岩溶峰叢地帶的梯田,絕大部分為望天田,近幾年來降雨量又偏少,因而將旱地的「灌溉保證率」的因素賦分由原來的30分、50分統一校正為30分。

(2)個別農用地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的調整。

包括兩個方面:①對特殊值的調整。進一步剔除個別與實際明顯不符、不合乎邏輯的數據。將大於0.99和小於0.20的系數列為重點核查的對象,通過實地調查、對上報部門及填表人進一步核實等方法,獲得更接近實際的產量、工價、工時、成本數據,從而對原有系數進行修正。

②對特殊鄉(鎮)的處理。由於個別鄉(鎮)沒有種植其所在指標區的指定作物或因各種原因收集資料困難,造成這部分鄉(鎮)用於計算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的產量及成本等數據空缺或不全,不能計算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這些鄉(鎮)的相應系數應參考與其鄰近的鄉(鎮),原則上取相鄰土地經濟系數和土地利用系數且自然狀況最近似的鄉(鎮)的相應系數值,或自然狀況近似的相鄰幾個鄉(鎮)的相應系數的平均值。

(3)重點檢查因分等過程簡化可能造成的錯誤。

(4)通過認真細致的檢查,消除工作中由於疏忽引起的計算、輸入等錯誤。

(5)對於部分需要調整等別的分等單元,重新按照《農用地分等規程》規定的分等程序進行計算,劃分等別。

(6)詳細記錄調整過程,形成材料,與第一次計算資料及結果一並整理,歸入檔案永久保存。

(7)將按照程序校驗合格的農用地等別確定為農用地分等成果,填入表格並保存。

(四)農用地各等別的確定

對農用地分等的初步成果,按以上步驟進行實地校核,對不合格的評價單元按照程序進行調整,重新以國土資源部《農用地分等規程》規定的分等程序進行計算,劃分各類等別。

1.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的確定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各等別的劃分結果顯示,全自治區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分為4~18等,無1~3等。各指標區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劃分結果如圖3-13所示。

圖3-13 廣西壯族自治區各指標區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單元數分布柱狀圖

2. 農用地利用等別的確定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利用等別分為 2 ~ 15 等,無 1 等地。各指標區農用地利用等劃分結果如圖 3-14 所示。

圖 3-14 廣西壯族自治區各指標區農用地利用等別單元數分布柱狀圖

3. 農用地經濟等別的確定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經濟等別分為 1 ~ 13 等。各指標區農用地經濟等劃分結果如圖 3-15 所示。

圖 3-15 廣西壯族自治區各指標區農用地經濟等別單元數分布柱狀圖

8. 數據成果的檢驗

數據成果是分等成果在數據表格上的聚合,具有結構復雜、記錄數多、涵蓋面廣的特點。數據成果有嚴格的數量特徵要求,是圖件成果承載的空間及描述特徵信息的基礎和補充。數據成果檢驗的主要內容分為基本情況、指標體系及權重、分等相關參數、系數成果、分等指數成果、等面積和標准樣地。主要採用專家經驗法、實地校驗法、查閱文獻資料法、野外施測驗證法、相關分析法和回歸分析法等方法。

(一)綜合分析驗證

對數據成果中的基本情況、指標體系及權重、分等相關參數、系數成果等採用綜合分析驗證,即先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咨詢農業部門專家,檢驗其合理性,再通過實地校驗及專家驗證,最終達到數據的可靠。

(二)野外實測驗證

野外實地驗證著重檢查分等各參數和階段性成果與實際相符的程度。自查工作人員按照農用地分等成果檢查內容進行實地核查,主要是針對分等指數的檢驗。

在所有分等單元中隨機抽取不超過總數 5%的單元進行野外實測,將實測結果與計算結果進行比較。如果與實際不符的單元數小於抽取單元總數的 5%,則認為計算結果總體上合格,但應對不合格單元的相應內容進行校正;如果大於 5%,則應按工作步驟進行全面核查、校正。

以九龍坡區為例,在所有分等單元中抽取 144 個單元,佔分等單元總數的 6%,進行野外實測,以標准樣地為標准,根據主觀判斷確定農用地的等別。對野外實測等別結果和計算出來的分等結果進行兩個獨立樣本的檢驗,所得的相關系數為 0.84,故可以認為這兩種分等結果無顯著性的差異,分等成果總體上合格。

表 3-29 隨機抽取的野外實測分等單元的分布狀況表

(三)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

回歸分析一般是假定因變數為正態分布的隨機變數,而自變數為無概率分布的非隨機變數。因此,在作回歸分析之前必須對每一個數據做正態檢驗。最直觀的正態檢驗就是 P-P 概率圖。P-P 概率圖是根據變數的累積比例對所指定的理論分布積累比例繪制的圖形,它是一種直觀的探查樣本數據是否與某個概率分的統計圖形相一致的方法,如果被檢驗的數據符合所指定的分布,則代表樣本數據的點簇在一條直線上。以九龍坡區為例,其結果見圖 3-31。

圖3-31 重慶市九龍坡區樣點利用等指數P-P概率圖

1. 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是回歸分析的前提條件,只有兩變數間存在顯著相關性時回歸分析才有意義。因此,進行回歸分析之前先進行相關分析。下面以九龍坡區標准糧產量和利用等指數為例,利用 SPSS11.5 對兩變數作顯著性檢驗,結果見表 3-30,標准糧產量與利用等指數的相關性達到顯著水平。

表 3-30 重慶市九龍坡區標准糧產量與利用等指數相關性分析表

** 說明在 0.01 的顯著性水平下的雙尾驗證為顯著性相關。

2. 回歸分析

回歸分析可以採用線性或非線性回歸方法,在分析過程中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做出合理的解釋。同樣以九龍坡區為例,以標准糧產量作縱軸,利用等指數作橫軸,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如圖 3-32。對回歸分析作 F 檢驗,結果見表 3-31。

圖3-32 重慶市九龍坡區標准糧產量與利用等指數相關關系圖

表 3-31 重慶市九龍坡區回歸分析 F 檢驗表

9. 文本成果的檢驗

農用地分等成果報告檢驗主要是檢查分等成果報告的內容是否全面,論專述是否清楚,處理是否得當屬,是否與圖件和數據成果一致。文字報告的邏輯性檢驗包括:一是表達邏輯性,文字成果表述是否簡明扼要,重點突出,設置是否合理、是否前後一致;二是排版邏輯性,文字成果的排版是否合理。

10. 檢驗學習成果這句話通順嗎

通順的吧,檢驗成果

閱讀全文

與檢驗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