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學術研究成果

學術研究成果

發布時間:2020-12-11 17:52:48

⑴ 如何評價一項學術研究成果的質量

學術評價實際上就是要將學術研究成果排排座吃果果,分成三六九等。學術評回價的基本方法答有兩種,一是基於內容的學術評價,即基於學術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學科本身的邏輯結構的評價方法;另一種是基於形式的評價方法,即游離於學術研究之外,客觀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外在特徵和學術成果之間的形式聯系,從而描繪出學術研究的形式化圖景,從而達到學術評估的目的。這來兩種方法顯然有主次之分,但又是相輔相成的,基於內容的評價顯然是一種最符合邏輯的評價,形式化評價本質上是基於內容分析的評價方法的一種工具和補充方法。

⑵ 主要學術成就、創新成果及其學術價值怎麼寫

寫作思路:簡要概括,側重體現成果、創新能力和領導能力。理工科論文的學術價值主要是採用了什麼新方法、新工藝,產生了多少經濟效益等。文科論文的學術價值主要看挖掘到了什麼新的思想,又有了什麼新的見解。

例文:

申請人主要從事新型納米多孔材料的制備及功能研究。曾參與1項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子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並參與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成功申請。獲得德國洪堡基金會洪堡學者博士後資助。

另外,申請人發展了一系列基於膠體晶體模板構築新型圖案化納米結構的材料制備方法,並制備了半導體氧化鋅一維納米結構陣列、半導體硫化物、貴金屬和碳酸鈣的有序大孔薄膜等。發展了一種氣液界面膠體晶體模板制備大面積半導體有序大孔薄膜的方法,申請並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一項。

(2)學術研究成果擴展閱讀:

學術論文,也稱科學論文、研究論文。是對某科學領域中的問題進行研究、表述研究成果的文章。

學術論文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上具有新的科學成果或創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於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討論,或在學術刊物上發表或作其他用途的書面文件。

功能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促進社會發展;二是進行學術交流;三是為人才考核提供依據;四是可以訓練作者的科研能力和寫作能力。

總體上說撰寫論文,可以提高作者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掌握分析研究問題的方法,可以提高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及理論思維水平。研讀論文,則可以從中獲取較為密集的、系統的、深廣的知識,從而大大提高讀者的知識水平和理論水平。

通過論文撰寫來培養高層次的人才,加強對於各學科前沿問題、尖端問題的探討,並通過這種高深問題的研究及各種新知識的廣泛傳播,可大大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水平,提高整個社會的素質。

⑶ 學術研究成果陳述材料

只有一堆60的成績單腫么辦.查看原帖>>

⑷ 如何查找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和報告

學術評價實際上就是要將學術研究成果排排座吃果果,分成三六九等回。學術評價的基本方答法有兩種,一是基於內容的學術評價,即基於學術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學科本身的邏輯結構的評價方法;另一種是基於形式的評價方法,即游離於學術研究之外,客觀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外在特徵和學術成果之間的形式聯系,從而描繪出學術研究的形式化圖景,從而達到學術評估的目的。這來兩種方法顯然有主次之分,但又是相輔相成的,基於內容的評價顯然是一種最符合邏輯的評價,形式化評價本質上是基於內容分析的評價方法的一種工具和補充方法。

⑸ 張榮的重要學術研究成果

(一)獲獎情況
論文「Si fallor ,ergo sum——奧古斯丁對希臘哲學的批判與改造」(哲學研究1998年第10期,2000年獲河北省第七屆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論文「論人性的三個基本特徵」(文史哲1996年第5期)1998年先後獲河北省教委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河北省第六屆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二)正式出版著作
1. 專著:《神聖的呼喚——奧古斯丁的宗教人類學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 合著:《西方哲學范疇理論》(參加),山東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3. 合著:《世紀的交融與選擇》(合著),安徽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4. 譯著:漢斯·約納斯:《奧施威辛之後的上帝觀念》,華夏出版社2002年版。
5. 譯著:康德:《物理單子論》,《康德著作全集》第一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6. 譯著:英格博格·布羅伊爾 等:《德國哲學家圓桌》,華夏出版社2003年版。
(三)代表性論文(含譯文兩篇)
1、Si fallor,ergo sum——奧古斯丁對希臘哲學的批判與改造,哲學研究1998年第10期。
2、奧古斯丁基督教幸福觀辨正,哲學研究2003年第5期。
3、語言、記憶與光照——奧古斯丁的真理之路,南京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4、「感性與知性的共同根」之辨——《純粹理性批判》導言的一個微觀考察,
南京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5、康德對傳統抽象論的批判及其意義,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年第4期。
6、形而上學與終極關懷,江蘇社會科學2005年第4期。
7、創造與伸展:奧古斯丁時間觀的兩個向度,現代哲學2005年第3期。
8、約納斯的責任概念辨析,哲學動態2005年第12期。
9、傳統神正論的當代轉換,文史哲2006年第6期。
10、純粹理性還是畏懼理性——從哈曼的觀點看康德的純粹主義,載於《斯人在思》(葉秀山先生七十華誕紀念文集),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11譯文:伽達默爾:在現象學與辯證法之間:一個自我批判的嘗試,載於《伽達默爾集》,上海遠東出版社1997年版。
12、譯文:H·倫克:亞里士多德為什麼沒有元級方法,哲學研究2003年第9期。
即將出版的譯著還有:
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康德著作全集》第六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即出。
漢斯·約納斯:技術、醫學與倫理學——責任原理的實踐,上海譯文出版社即出。
另外,還在承擔《黑格爾全集》第17卷(宗教哲學 下)的翻譯。
(四)、正在主持的科研項目
1.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中世紀哲學的道德闡釋」(20051998)。
2. 主持江蘇省社科規劃辦課題「後現代視野下的宗教哲學研究」(04ZXB012)
3、主持985工程項目「宗教與文化」子課題《基督教哲學源與流》(2005-2007)
(五)、研究生培養
已經培養碩士研究生12名,已經畢業9名;正在指導宗教學專業和西方哲學專業博士生4名。開設的研究生課程有:康德哲學研究、中世紀哲學研究、基督教倫理學、德國哲學專題等。

⑹ 吳振宇的學術研究成果

2001年 3月,作品《晉南皮影》被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作品收藏;
2001年 4月,論文《山西皮影考察》在上海《藝術世界》發表;
2001年 5月,作品《失落的文明》被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作品收藏;
2001年 6月,作品《回到本源Ⅱ》在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參展;
2002年 9月,作品《標志性》在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參展;
2009年 4月,論文《試論就業導向下高職高專電腦藝術專業人才的培養》發表《佳木斯大學學報》;
2009年 6月,論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論文質量的分析與思考》發表於《哈師大教書育人》;
2009年 7月,論文《芻議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論文的教學指導》發表於《齊齊哈爾大學學報》;
2009年 7月,論文《高職高專院校電腦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實踐與研究》發表於《齊師專學報》;
2012年 1月,論文《實施項目教學法在Photoshop課程中教學模式的探索》發表於《北京電力專科學報》;
2013年11月,論文《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思考與研究》發表於《世界家苑》; 2004年 7月,參編著作《構成表現藝術》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5年 1月,參編著作《藝術色彩學》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8年 8月,主編著作《中國民間美術》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
2012年 8月,主編著作《平面設計簡史》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出版;
2014年 4月,主編著作《photoshop 圖像處理項目教程》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出版;
2014年 4月,撰寫著作《中國體育簡史》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出版(非本專業學科,不掛名); 2008年參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課題《成人美術教育方式多元化的研究與探索》(結題並獲獎);
2010年主持課題《項目教學法在<平面圖像處理>課程中的應用與研究》評為校級規劃課題;
2012年主持課題《項目教學法在<平面圖像處理>課程中的應用與研究》滾動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已結題);
2012年參與內蒙古呼倫貝爾學院院級課題《呼倫貝爾民族地區本科攝影教育課題研究》(在研中);
2013年申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專業技能訓練的研究與實踐》(在研中); 2011年主持課程《圖像處理》評為校級重點課程;
2012年主持課程《圖像處理》評為校級精品課程;
2013年參與課程《數碼攝影及後期製作》(建設中);
2013年12月,在校級「師范大講堂」活動中,主講《專業科研建設》; 1998年 1月,論文《淺析中師生基礎透視教學方法》獲得學校論文評比三等獎;
1999年12月,論文《結合美術的審美教育 全面提高中師美育的質量》獲得黑龍江省教育學會一等獎;
2000年 1月,論文《淺談中師圖案基礎教學法》獲得學校論文評比三等獎;
2000年 1月,論文《淡寫生課基礎教學法》在黑龍江省教育學會課題研究組論文評比中獲得三等獎;
2009年 9月,著作《中國民間美術》在齊齊哈爾市哲學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評獎中獲得編著類二等獎;
2009年 9月,在「齊齊哈爾市第一屆職業技能比賽」中獲得「技術能手」稱號;
2001年 5月,論文《對中等師范美術教學原則的探索》在黑龍江省心理學會優秀成果評比中獲得一等獎;
2001年 6月,作品《紅櫻桃》在中央美術學院師生作品展中獲得一等獎;
2001年 7月,論文《教育立國 美育立人》在東北三省美育研討會評比中獲得一等獎;
2002年12月,論文《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能力》在黑龍江省教育學會科研成果評比中獲得一等獎;
2003年 2月,論文《淺談圖案教學法》在黑龍江省教育學會科研成果評比中獲得一等獎;
2010年 7月,論文《試論就業導向下高職高專電腦藝術專業人才的培養》獲得黑龍江省教育學會三等獎;
2010年11月,榮獲2010年校教師教學技能大賽書寫評比一等獎;
2010年11月,榮獲2010年校教師教學技能大賽教學反思評比一等獎;
2011年 6月,論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論文質量的分析與思考》獲得黑龍江省教育學會三等獎;
2012年5月,論文《淺談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兒童畫」創作問題》在全國首屆高中專學前教師教育優秀論文比賽中榮獲三等獎;
2013年8月獲得國家外觀設計專利證書——《一體桌椅》
自1995年工作以來有多幅作品參加中日、中韓作品交流並發表在省、市報刊等學術雜志上。

⑺ 何新貴的學術研究成果

在學術研究方面,何新貴長期從事計算機軟體和人工智慧的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工作,是我國首批計算機軟體工作者之一。特別在模糊理論與技術、知識處理及資料庫等方面做出了具有創造性和系統性的貢獻。他提出了一套較完整的模糊資料庫的理論與技術,提出了加權模糊邏輯、模糊計算邏輯、模糊區間值邏輯和模糊分布值邏輯等多種非標准模糊邏輯,並提出了一種巨並行的浸潤推理模式、加權神經元網路和過程神經元網路等理論,這對邊緣科學《知識處理學》的最終建立和發展起了較大促進作用。提出的可執行模糊語義網、模糊H網和主動模糊網路等概念,可應用於從生產過程模擬到視覺處理模擬等廣泛領域。此外,他對編譯程序和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實現技術,以及軟體過程改進技術。(CMM)等也做出了較大貢獻。至今,已發表第一作者學術論文130多篇,並著有《模糊知識處理的理論與技術》(初版和第2版)、《模糊資料庫系統》、《特種資料庫技術》、 《知識處理與專家系統》 《編譯程序方法導引》和《The Implementation of A Multi-backend Database System》等10部專著(其中英文專著由Prentice-Hall出版),編撰《軟體工程進展》、《人工智慧新進展》等5本文集,並是我國《軍事網路全書》、《資料庫大辭典》、《新編英漢計算機縮略語大辭典》等多部大型辭書的主要撰稿和審稿人。曾先後被特邀在多個國家講學和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大會主題報告。

⑻ 陳旭的學術研究成果

學術研究方面的主要工作和貢獻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
1.中國奧陶紀和志留紀地層學及筆石動物群的古生物學研究。1960-1962年師從穆恩之院士出版了《中國的筆石》,60-70年代參與建立和完善中國奧陶紀、志留紀及包括早泥盆世筆石帶的劃分和對比研究。70-80年代,系統地研究了我國西南地區志留紀早期的筆石,80-90年代參與《中國志留系對比》和主編《中國奧陶系對比》英文專著,此間並負責中英志留系專題研究。近年來又研究了西北晚奧陶世的筆石,特別是系統地研究了中國奧陶紀末期(赫南特期)的筆石,論述了該時期全球最完整的筆石動物群。此外,於80年代籍掃描電鏡進行筆石孤立標本的研究,填補了我國在此領域中長期空白的狀態。
2.全球層型剖面和點位(GSSP)的研究。我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界入,但未能突破。領導的國際工作組在浙贛邊區從事中奧陶統達瑞威爾階(Darriwilian Stage)的全球層型剖面和點位(GSSP)的研究。經過4年的努力,在我國浙江常山黃泥塘建立達瑞威爾階的GSSP,於1997年初被國際地科聯批准,作為全世界該時段對比的唯一標准。這是第一個在中國確立的「金釘子剖面」,為我國的地層學爭得了榮譽。同時,又參加了以瑞典、美國科學家為主的上奧陶統底界的界線層型工作組,2001年國際奧陶系分會批准在中國新疆柯坪大灣溝建立上奧陶統全球輔助層型剖面,2006年,領導的國際工作組在我國宜昌王家灣建立了奧陶系最高的一個階,即赫南特階的GSSP,並已被國際地科聯批准,為我國的奧陶系再獲一枚「金釘子剖面」。
3.筆石大滅絕及倖存的過程和機制的研究。在揚子區奧陶系與志留系間建立了高解析度的生物地層劃分和對比框架,對該時期筆石動物群作了系統的分類學研究。從理論上闡述了大滅絕(主滅絕)與小滅絕的時限、特徵、進程和制約筆石滅絕的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並把筆石分異度的對比,引深到生物地理學、定量地層學和統計學等交叉學科和方法學的范疇中去,在理論和研究方法上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同事們在這一方面的代表作在國內外形成了較廣泛的影響。
4.古氣候學的研究。近十年來與美國布科(A. J. Boucot)和斯科梯斯(C.R. Scotese)兩位教授合作,建立全球顯生宙氣候敏感沉積物資料庫,藉計算機成圖技術,編制了寒武紀至中新世共27幅全球氣候緯向分帶重建圖,比較系統地闡述了顯生宙氣候帶的演變。
5.華南大地構造格局的研究。在1991年國際奧陶系大會上報告中國奧陶紀板塊,引起大會關注。與芝加哥大學Rowley博士等研究了穿越揚子區到華南早古生代岩相、生物相的時空演變,並結合構造分析的方法,對華南古生代板溪洋提出了質疑。最近對華南廣西運動發生時代的研究,引起國內地質界不同學科同行的關注。
6.領導的《中國海相地層研究》項目為中國含油氣地層開發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最近對揚子區奧陶系-志留系之交五峰組和龍馬溪組兩套產頁岩氣的筆石黑色頁岩時空分布的研究,對中石油和中石化頁岩氣的勘探與開發起了一定的指導作用,並培養了幹部。
至今在國內外共發表論著226篇冊,其中SCI刊物51篇(第一著者25篇)。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2),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二等獎,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美國古生物雜志2005年度最佳論文獎等國內外獎項。

⑼ 請教下簡歷裡面的「學術科研成果」怎麼填

自己發表的論文,或者和導師一起做課題、實驗等都可以填上去

⑽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學術認識

針對全國找礦勘查工作的實際需要,為了加強對中西部重點成礦帶的成礦理論和勘查技術方法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組織安排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中西部大型礦產基地綜合勘查技術與示範(2006~2010)」。根據支撐計劃重大項目指南,「中西部大型礦產基地綜合勘查技術與示範(2006~2010)」重點開展我國中西部重要成礦帶(包括主要跨境成礦帶)、重點礦種的構造背景、成礦類型、控礦要素及分布規律和特殊景觀條件下的高效勘查技術方法研究,以有效地指導和支撐中西部重點成礦帶的礦產勘查,發現一批資源基地,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對礦產資源日益增長的需求。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以第二負責單位身份與第一負責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合作,聯合原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北京大學、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共同承擔了該重大項目第十一號課題「西秦嶺成礦地質背景與鉛鋅、銀、銅、金資源評價技術研究」(編號:2006BAB01A11),課題主要研究內容是:開展區域地質背景與成礦構造環境、區域含礦建造與控礦構造要素研究,揭示西秦嶺主要礦床類型與構造的關系,建立主要類型礦床的構造成礦模式和綜合找礦模型;研製識別和提取區域控礦要素、示礦信息及礦致異常的新技術方法; 採用地質模型和綜合找礦信息進行成礦預測及礦化體定位預測。

根據課題總體目標任務和統一安排部署,實施開展了「陝西秦嶺地區主要礦集區鉛鋅、銀、銅、金綜合勘查技術研究」專題。專題研究目標和任務是:①以鳳(縣)-太(白)地區為主研究礦床與地層、構造、岩漿岩的關系,總結典型礦床的地質、物探、化探、遙感標志特徵,建立礦床的找礦勘查模型;②採用地質、物探、化探、遙感等有效方法開展調查研究,對鳳-太等重點礦集區進行礦產潛力評價與遠景靶區優選,提交具有大型礦床找礦潛力的金屬、貴金屬礦產資源找礦靶區和普查基地1處;③對勘查模型和預測靶區進行驗證,有效地指導鳳(縣)-太(白)、柞(水)-山(陽)等礦集區隱伏金屬礦產找礦,力爭取得實質性進展。研究內容是:以鳳-太礦集區為主,柞-山礦集區為次,兼顧勉(縣)-略(陽)-寧(強)礦集區,從八方山-二里河鉛鋅礦床、八卦廟金礦床、銀洞子銀鉛多金屬礦床、煎茶嶺金礦床等入手,開展主要礦床類型與地層、構造、岩漿的關系研究,建立主要礦床類型的綜合找礦模型,研究識別和提取示礦信息及礦致異常的有效技術方法,採用找礦勘查模型和綜合找礦信息進行成礦預測及礦化體定位預測。具體開展3個方面的研究工作:①典型礦床的系統綜合研究,收集礦床已有的勘查及研究資料,應用地質、物探、化探、遙感多種手段,從成礦環境、成礦年代、控礦因素及找礦標志入手,解剖典型礦床,建立典型礦床的成礦模式及找礦勘查模型;②區域找礦信息提取新方法、新技術試驗研究,在鳳-太礦集區、柞-山礦集區、勉-略-寧礦集區開展地質、物探、化探、遙感等新方法、新技術試驗研究,確定提取找礦信息的有效方法和手段,隱伏找礦信息和熱液蝕變礦物信息的提取是研究的關鍵;③靶區優選和驗證,應用典型礦床的成礦模式和找礦新方法、新技術進行成礦預測和靶區優選,並結合勘查需要對預測靶區進行工程驗證。

圍繞上述專題目標任務和工作內容,結合秦嶺地區的地質工作實際情況,根據上述學術指導思想和研究方法,本專題採用的研究工作具體思路是:「立足前人資料和成果,以解決找礦勘查生產問題為目的,利用新技術,補充新資料,充分收集研究前人的成果和資料,重新研究典型礦床,分析總結典型礦床和區域控礦的關鍵因素,完善典型礦床和區域成礦模式; 立足新理論和新認識,加強勘查技術方法應用試驗,分析總結研究找礦效果,篩選有效的勘查方法技術組合,建立完善的綜合勘查模型,為我國類似造山帶和高山峽谷區找礦提供借鑒; 科研引導,科學預測,生產配合,及時驗證,產、學、研有機結合,確保找礦勘查重大突破」。

經過5年多的不懈努力,在長期的深入思考和找礦實踐基礎上,此次研究工作查明了典型礦床和區域的關鍵控礦因素,確定了有效的勘查技術方法組合,建立了隱伏礦床綜合勘查模型,取得了找礦勘查靶區預測、驗證的重大進展,主要成果和學術認識有以下10個方面:

1)基於1:5萬水系沉積物和1:2.5萬溝系次生暈資料,對鳳-太、柞-山、勉-略-寧三大礦集區的地球化學特徵及其分布規律進行了重新認識和全面總結,重新進行了異常圈定和成圖,並指出了找礦預測區。鳳-太礦集區圈定以Au、Ag、Pb、Zn、Cu為主的異常帶6個,圈定4個找礦預測區; 柞-山礦集區圈出了3個異常帶、2個找礦預測區; 勉-略-寧礦集區圈出3個異常帶、2個找礦預測區。

2)通過對研究區內典型礦床的地質特徵、地球化學特徵、成礦規律、礦床成因及最新測試數據的綜合分析,建立了鳳-太礦集區八方山-二里河鉛鋅礦床、八卦廟金礦床,柞-山礦集區銀洞子銀鉛多金屬礦床、穆家莊銅礦床,勉-略-寧礦集區煎茶嶺金礦床、銅廠銅(鐵)礦床等典型礦床成礦模式和找礦模型,並提出找礦標志。

3)通過典型礦床關鍵控礦因素研究,對秦嶺造山帶區域主要類型金屬礦床的成礦規律進行了總結,依據控礦因素和成礦作用分析,提出了秦嶺造山帶多數金屬礦床的「兩期/二元成礦控礦」規律的新認識。

通過對典型礦床關鍵控礦因素、成礦條件的研究發現,秦嶺造山帶中的多數金屬礦床經歷了早期初始富集成礦和後期熱液改造就位成礦的疊加過程(即「兩期成礦」),多數礦床在特定的時期、特定的建造環境下,通過岩漿熔離分異、火山沉積、熱水沉積等成礦作用形成初始礦床或礦源岩,在後期的造山構造岩漿活動過程中,初始礦床或礦源岩往往被後期區域性構造岩漿活動改造,成礦物質再次被活化、遷移、富集並沉澱成工業礦床。但是從關鍵控礦因素分析,研究認為造山帶中的多數礦床具有明顯的「二元控礦」規律,即同一區域的礦床既受某一特定構造時期的成礦環境及其成礦建造控制,具有特定的成礦元素組合,同時又受印支期或燕山晚期構造岩漿改造作用控制(即「二元控礦」),多數礦床的最終就位主要受區域晚期造山、構造岩漿作用控制,即前者控制特定區域成什麼礦,後者控制在哪裡成礦、到哪裡去找礦。根據這一共性控礦規律,提出秦嶺造山帶金屬礦床往往具有變質熱液礦床和岩漿熱液礦床的基本特徵,礦床的富集空間主要為斷裂構造、褶皺虛脫部位和印支—燕山期侵入體內外接觸帶等。

4)選擇鳳-太礦集區等典型礦床進行了物化探方法試驗研究,對二里河和鉛硐山(東塘子)鉛鋅礦等典型礦床和成礦遠景區的充電法、TEM、CSAMT及EH4等物探方法試驗研究效果進行了分析總結,得出如下結論:①常規充電法適合於埋深200~500m的就礦找礦,應用前提是要求有較好的礦體天然露頭或人工揭露見到礦體,實際應用充電方法在鳳-太礦集區進行盲礦體追索效果極佳; ②TEM法有效探測深度可以達到500~700m以下,在圈定異常體的水平投影界線時准確性較高,但對推斷異常體深度的誤差較大,含炭質岩層、含金屬礦物的岩脈、斷層及不同電性界面也會形成異常,對礦體形態判斷不利;③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CSAMT)法是電阻率-頻率測深,它具有探測深度大、快捷、能及時提供視電阻率-頻率擬斷面圖等優點,但也具有靜態效應、近場效應、場源附加效應以及所測電阻率參數單一等不利因素,增加了解釋難度,推斷異常體深度的誤差較大;④EH4是一種較新的物探方法,但是野外試驗出現異常形態與地質實際相反的現象,目前沒有能夠較好地解釋。異常區工程驗證效果也不理想,故該方法的有效性有待進一步研究;⑤大比例尺岩石地球化學測量、土壤金屬活動態測量等化探方法對於圈定找礦靶區、尋找隱伏礦體具有較好的指示性。

5)通過對鳳-太礦集區柴螞金礦、沈家灣金礦和池溝銅礦的ASD蝕變礦物填圖試驗表明:①柴螞金礦和沈家灣金礦區蝕變礦物均以絹雲母為主,其次是綠泥石,再次是碳酸鹽礦物。但柴螞金礦與沈家灣金礦又有不同,柴螞金礦碳酸鹽化程度明顯強於沈家灣金礦,蝕變礦物填圖研究提出,柴螞礦區可以利用絹雲母化、綠泥石化和碳酸鹽化來指導找礦,白雲母/絹雲母化和伊利石是沈家灣礦區的有利找礦標志; ②池溝銅礦礦化蝕變以泥化、綠泥石化和鉀化為主,泥化主要分布於接近地表的斑岩體或礦體上部,綠泥石化主要分布於近岩體裂隙、構造帶、岩體中,鉀化主要分布於岩體裂隙中,鉀化強烈,則礦化增強; 斑岩型銅礦主要蝕變礦物在區內廣泛分布,但此次尚未在池溝礦區發現典型的斑岩型銅礦蝕變分帶現象。

6)鳳-太礦集區遙感地質解譯和研究表明,以灰岩為核部的背斜傾伏影像部位、背斜軸線轉折部位、短軸背斜與隱伏背斜以及灰岩影像分支部位是鉛鋅多金屬成礦和找礦的重要靶區。

7)綜合研究地質、物探、化探和遙感資料,初步建立了秦嶺中高山地區Pb、Zn、Ag、Cu、Au礦床快速勘查評價技術方法組合和隱伏礦床的綜合勘查模型。隱伏礦床的綜合勘查模型應用工作程序是:根據地質研究、化探異常分布和「兩期/二元成礦控礦」規律預測找礦遠景區→TEM、CSAMT物探方法確定勘查靶位→鑽探或坑探或槽探發現礦體→坑道或鑽孔礦體充電確定礦體走向和延伸→探礦工程驗證充電異常→系統勘查。

快速勘查評價技術方法組合是:①預查選區階段主要方法組合為綜合研究+水系沉積物測量(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1:2.5萬溝系次生暈、1:1萬土壤正規網測量)+激電剖面+地化剖面:②普查階段主要方法組合為地質填圖(1:1萬或1:2000比例尺)+大比例尺遙感解譯、航磁解譯+溝系次生暈加密+高精度磁測+TEM/CSAMT+工程式控制制; ③詳查階段主要方法組合為地質填圖(1:2000和1:500比例尺)+大功率激電+井中/井地充電+工程式控制制。

以上方法組合依據不同的礦種、礦床類型和成礦環境等有所區別,如對於SEDEX型鉛鋅礦床,在物探方法上主要選擇TEM、CSAMT或激電測量; 對於與岩體有關的Au、Cu礦床,在物探方法上前期工作可以選擇高精度磁測以確定岩體位置和產狀等; 在化探方法上可選擇水系沉積物和土壤測量,但地質工作和綜合研究貫穿始終。

8)成礦預測和靶區驗證取得了找礦勘查重大進展和發現。採用地質、物探、化探、遙感等有效方法開展調查研究,分析應用新理論、新認識,進行了找礦遠景靶區優選與礦產資源估算,應用綜合勘查模型對不同類型礦床找礦模型和預測靶區進行驗證,取得了銅鉛鋅礦找礦勘查重大進展和發現。在秦嶺造山帶鳳-太礦集區取得東塘子、白楊溝隱伏鉛鋅礦找礦初步成果; 在柞-山礦集區取得池溝斑岩銅礦重大發現; 在勉-略-寧礦集區取得徐家溝銅礦勘查重大進展。

9)研究、建立成礦模式和找礦模型是地質找礦綜合研究與勘查實踐的橋梁。綜合找礦模型的建立以成礦地質背景分析為基礎,以各種信息的理解、把握、轉換、關聯和集成為核心,以找礦標志的辨識、顯化、提煉為目的,在已形成的概念和理論指導下分析各種信息和信息組合與礦床(化)的關系,逐步形成量化的多元信息綜合預測模型,可以此來分析和推斷靶區的找礦前景和礦化體特徵。

10)勘查在地表礦化較弱或沒有任何可識別礦化顯示的隱伏礦床和盲礦床的難度加大,需要以明晰可靠的成礦理論為基礎,以切實可行的勘查方法技術組合為手段,通過深入細致的資料解釋和工程驗證而逐漸取得找礦突破。由於勘查對象在地表所反映的現象與礦床本身信息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復雜模糊,因此,對於基礎地質工作和弱小異常必須足夠重視。不同勘查方法技術所獲得的找礦信息是不完備和不確定的,需要以地質為基礎具體分析、相互印證、綜合集成、大膽驗證。在找礦預查階段,面積性物化探工作是必要的,不能簡單地以剖面取而代之,這樣才能獲得充分、完整的異常信息。深部、隱蔽及微弱示礦信息的識別提取是找礦方法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

閱讀全文

與學術研究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