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著作人身權中的發表權能轉讓嗎
著作人身權是指作者通過創作表現個人風格的作品而依法享有獲得名譽、聲望和維護作品完整性的權利。該權利由作者終身享有,不可轉讓、剝奪和限制。作者死後,一般由其繼承人或者法定機構予以版權保護。該權利內容包括:1.發表權2.署名權3.修改權4.保護作品完整權,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下著作人身權中的發表權能否轉讓?著作人身權中的發表權能否轉讓發表權,即決定作品公之於眾的權利。發表權只能行使一次,作品一旦發表,也就不存在再次發表的問題。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規定《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一)項規定的公之於眾,是指著作權人自行或者經著作權人許可將作品向不特定的人公開,但不以公眾知曉為構成條件。可見,發表權可以由著作權人行使,也可以由著作權許可他人行使。司法實踐中,對於未發表的作品,如果作者轉讓著作權給受讓方或作者與出版社簽訂出版合同,雖未授權受讓方或出版社發表作品。但是,受讓人或出版社若無法發表作品,則著作權轉讓和出版合同的意義不復存在,因此認定為作者許可受讓人、出版社發表作品。發表權又稱為公開權、公表權,是作者決定自己的作品是否發表、何時何地何種方式發表的著作人身權。發表權概念的內涵即作者將作品公之於眾的決定權、選擇權和禁止權,不經著作權人同意,他人不得擅自發表其作品。發表權是最基本的著作權,是著作權中其他類型的權利的基礎或前提。如果作者不行使發表權,作者的其他一切著作權就無從談起,作者著作權中的財產權最終也將無從實現。發表權的性質具有爭議性,其中重要的一點為發表權是著作權中的人身權,但卻可以進行轉讓。人身權是與民事主體的人身不可分離而無直接財產內容的民事權利,但無論是把權利理解為資格、自由、做出一定行為的可能性或是以相對自由的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獲得利益的一種手段,均應注意一般人身權與著作人身權具有一般與特殊的關系。並不是每個自然人都享有發表權,也不是作者一出生就享有發表權。發表權是作者完成作品創作後享有的法定權,是基於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權利。既然是法律賦予作者的,就說明發表權並不是與人身不可分離的。發表權與未發表的作品不可分離,並不是與作者的人身不可分離。在職務作品、委託作品、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作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等情形下,作品的發表權與作者會發生分離,可以進行轉讓。例如,在委託作品關系中,委託人和受託人可以通過合同的方式約定著作權的歸屬,雙方當然也可以將發表權和署名權約定分別屬於不同方法。
㈡ 著作人身權是否不可轉讓
摘要:傳統的著作權理論觀點認為著作人身權具有不可轉讓性,然而,隨著傳播技術的不斷革新,數字時代的到來以及版權貿易的日益頻繁和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經驗事實和最近相關的國內外立法,都對傳統的著作人身權不可轉讓的理論提出了挑戰。 關鍵詞:著作人身權轉讓模式 著作人身權能否轉讓,這是一個在國內外近期都爭論不休的問題。傳統的著作人身權不可轉讓的理論,越來越受到現代著作權理論和實踐經驗事實的強有力的挑戰。筆者認為,在符合一定的條件下著作人身權的轉讓應該是可以的,並試著初步探討了我國著作人身權轉讓模式的構建。 一、發表權的轉讓 發表權是作者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發表權對於作者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發表權只有一次。發表權本身是一種既帶有權利性質又帶有經濟性質的權利,與經濟權利截然分開的發表權是不存在的。在規定了發表權的國家,對發表權的行使規定了某些限制,也對發表權做出了類似於經濟權利的一些規定,也就是說盡管發表權具有強烈的人身權色彩,但並不排除作者對該權利轉移的可能性。 問題是除了我國法定的五種發表權由非作者本人行使的情況下,是不是現實中就不存在發表權可以轉讓的情形了嗎?作者將未發表的作品的著作財產權轉讓給第三人之後,發表權究竟歸誰所有呢?發表權是著作權內容中居於首位的權利,作者將作品創作完成之後,如果不行使其發表權,其他人身權、財產權也無從行使。對於尚未發表的作品來說,如果在轉讓了著作財產權之後,同時作者還保留了發表權,則此次財產權的轉讓將不具任何的意義,因此,著作人身權中的發表權是可以隨著著作財產權的轉讓而轉移的。有學者提出"作者在第一次行使經濟權利時,授權他人利用作品的時候,就已經同時行使了發表權,或者說作者和作品利用者可以用合同的方式規范作品的發表和作者的發表權"。也就是說,發表權可以通過許可合同的形式授權給他人,其實,這種觀點恰恰說明了發表權是可以轉讓的,這是因為,發表權只能行使一次,授權他人行使發表權之後,作者本人就不再享有該作品的發表權了,因此,授權他人行使該作品的發表權和將該作品的發表權轉讓給他人並無本質的不同。 二、署名權的轉讓 署名權是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署名權是最能體現作者身份的權利,它是著作人身權的核心和基礎,但在現實中,非作者在作品上署名的情形大量存在,有的作者因故被迫或基於獲得某種利益(金錢或是其他形式的報酬)主動要求或同意他人在其作品上署名,實際上等於著名權的商業性的轉讓,而且這種行為常常是雙方私下的交易行為。另一方面,這種經作者同意的他人在其作品上署名的行為,又可以視為作者行使署假名的權利,這又是符合法律規定的,可以說法律賦予作者署假名的權利,就為現實生活中署名權轉讓的行為提供了貌似合法的外衣。如果不發生糾紛,法律似乎只能允許這種情況的存在,而一旦作者事後反悔,又只能排除非作者的署名權及相關權利,這對非作者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這樣的案例也確實存在過。可以說,在立法的目的和實際效用上,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與其這樣名存實亡的禁止規定,不如將它合法化並加以嚴格的條件來限定。立法可以規定署名權的轉讓適用的條件:比如,署名權的轉讓必須是作品發表之前,已發表的作品署名權不得再次轉讓等等。 三、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轉讓 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實際上是一項權利的正反兩方面。作品體現了作者的情感、思想等,若作品任由他人歪曲篡改,勢必破壞了作品的完整性,對作者的人身權利造成侵犯。但是,在有些情況下作品的修改權和保護作品的完整權卻是歸作者以外的人享有,比如法律已經規定的委託作品、職務作品、電影類作品等情形。在現實生活中也存在著大量需要著作人身權轉讓的情形:合作作品的作者以及那些可能具有總體版權與分享版權(網路全書、匯編作品)的作品作者,一般來說,合作作品的修改必須經全體作者的協商一致,這就表現為作者們同意其中一人或指定作者之外某人代為行使,很顯然,原本屬於多人的修改權便轉移到一人的身上;對於出版社來說,一部作品的出版往往需要經過三審,為了出版的需要,其中不僅僅包括對作品進行必要的文字性加工,更可能需要對作品做出較大的修改或刪節。為了出版的順利及時進行,對於出版社來說,需要的不是復雜的一次次作者的許可,出版社寧願支付更高的價金來得到作者的整個版權,其中可能就包括修改權,作者若同意的話,筆者認為應當尊重作者做出的選擇;在網路環境下,作者的修改權和保護作品的完整權更易受到侵害,個人力量難以應付,若將這些權利轉讓給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由其代為行使,進行保護並提起訴訟,反而會更好的維護作者的利益。對於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轉讓後,若受讓人歪曲篡改作品,對作者名譽造成不良的影響的,作者完全可以尋求民法上的一般人身權救濟。 四、著作人身權轉讓的一般原則 作品體現了作者的原創性,作品必然同某一個或幾個特定的個人有著不可否認的聯系,保護這種聯系有助於鼓勵作者從事更多的創造活動,法律規定作者的人身權主要目的就在於保護這種聯系。鑒於這種特殊性,著作人身權轉讓應該遵循特定的原則:第一,轉讓人身權的合同必須採用書面合同的形式,並且必須到相應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第二,轉讓行為必須由作者本人行使,必須出於自願,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強迫;第三,如果著作權轉讓合同中未特別約定作者的某些人身權利,視為未為轉讓;第四,當某些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的轉讓發生沖突時,應以保護前者的利益為主;第五,當作者的人格利益陷入重大危機時,應賦予作者轉讓人身權利合同的解除權。 總之,作者有權選擇作品公開、署名的方式,作品是否被扭曲篡改,至少在作者的有生之年,作者是唯一的判斷者,雖然這種說法可能過於主觀偏激,但這在另一方面卻反映了作者是完全有權對自己的作品做出完全處分的人。著作人身權最終是否可以轉讓,是否可以主張獲得某種商業利益,最終涉及到誠實信用原則、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三者之間利益平衡的問題,防止作者權利的濫用也是法律應有之意。這就需要我們的立法者和司法者在現實中如何正確地應用誠實信用原則和禁止權利濫用原則,合理設計我國的著作人身權轉讓制度,在作者、受讓人、第三人利益之間達到一種理智的平衡。
㈢ 著作人身權中的發表權能否轉讓
著作人身權是指作者通過創作表現個人風格的作品而依法享有獲得名譽、聲望和維護作品完整性的權利。該權利由作者終身享有,不可轉讓、剝奪和限制。作者死後,一般由其繼承人或者法定機構予以保護。該權利內容包括:1.發表權2.署名權3.修改權4.保護作品完整權。那麼著作人身權中的發表權能否轉讓?著作人身權中的發表權能否轉讓?發表權,即決定作品公之於眾的權利。發表權只能行使一次,作品一旦發表,也就不存在再次發表的問題。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規定《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一)項規定的公之於眾,是指著作權人自行或者經著作權人許可將作品向不特定的人公開,但不以公眾知曉為構成條件。可見,發表權可以由著作權人行使,也可以由著作權許可他人行使。司法實踐中,對於未發表的作品,如果作者轉讓著作權給受讓方或作者與出版社簽訂出版合同,雖未授權受讓方或出版社發表作品。但是,受讓人或出版社若無法發表作品,則著作權轉讓和出版合同的意義不復存在,因此認定為作者許可受讓人、出版社發表作品。發表權又稱為公開權、公表權,是作者決定自己的作品是否 發表、何時何地何種方式發表的著作人身權。發表權概念的內涵即作 者將作品公之於眾的決定權、選擇權和禁止權,不經著作權人同意, 他人不得擅自發表其作品。發表權是最基本的著作權,是著作權中其他類型的權利的基礎或前提。如果作者不行使發表權,作者的其他一切著作權就無從談起,作者著作權中的財產權最終也將無從實現。發表權的性質具有爭議性,其中重要的一點為發表權是著作權中的人身權,但卻可以進行轉讓。人身權是與民事主體的人身不可分離而 無直接財產內容的民事權利,但無論是把權利理解為資格、自由、做出一定行為的可能性或是以相對自由的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獲得利 益的一種手段,均應注意一般人身權與著作人身權具有一般與特殊的關系。並不是每個自然人都享有發表權,也不是作者一出生就享有發表權。發表權是作者完成作品創作後享有的法定權,是基於作品 所享有的人身權利。既然是法律賦予作者的,就說明發表權並不是 與人身不可分離的。發表權與未發表的作品不可分離,並不是與作者的人身不可分離。在職務作品、委託作品、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作者生前未發表的 作品等情形下,作品的發表權與作者會發生分離,可以進行轉讓。例如,在委託作品關系中,委託人和受託人可以通過合同的方式約定著 作權的歸屬,雙方當然也可以將發表權和署名權約定分別屬於不同方法。綜上所述,發表權轉讓是可以的。在法律界定的情況下,發表權作為著作權中的人身權按理是不能分離的。關於著作人身權中的發表權能否轉讓?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有更多關於版權的問題,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或電話聯系我們。
㈣ 人身權可以買賣贈與轉讓的是哪個
人身權是指與人身相聯系或不可分離的沒有直接財產內容的權利,亦稱人身非財產專權。
人身權包括人格權屬和身份權兩大類,其中人格權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名譽權、肖像權等。身份權包括親權、配偶權、榮譽權、親屬權等。
人身權是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的,不能以金錢來衡量其價值,一般不具有可讓與性。
實踐中肖像權的使用權有時被用於商業目的,但不屬於買賣贈與轉讓。因為肖像權的所有權並不會發生變更。
㈤ 你好,人身權作為專屬權的時候不能轉讓,那是不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呢規定
沒有。作為民事權利的人身權可以放棄,不可以轉讓。在刑事上有時候自願放棄都是無效的(比如生死狀)。
㈥ 著作權所有權利是不是都可以轉讓
著作權包括人身抄權和財產權,但是襲人身權不能轉讓,著作權轉讓的權利范圍只能限於財產權。著作權轉讓著作人身權是基於作者創作作品的行為而產生的權利,世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作品,每一個作品都反映了作者不同的思想和人格。然而公民的人格尊嚴是受憲法保護的,擅自發表他人作品、將他人作品署為己名、擅自修改或者歪曲他人作品的行為會導致對他人人格尊嚴的侵害。如果人身權成為著作權轉讓的對象,會產生大量欺世盜名的作品,高水平作者的署名可能商品化。最終結果是既產生大量低劣的作品,又敗壞署名作者的聲譽,這種混亂的局面無疑會引發一系列的法律和社會問題。綜上,人身權不宜成為著作權轉讓的對象,著作權轉讓只能限於著作財產權。在著作權中具體可以分為兩大類,包括了著作權財產權與著作人身權,而其中人身權屬於特有的權利,這是不允許轉讓的,所以一般在轉讓著作權的時候其實都是轉讓的財產性權利。
㈦ 著作權中的人身權可以轉讓嗎
著作權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權利,在實際中,著作權中的人身權可以轉讓嗎?這需要大家從法律的規定中來進行了解,才能知道其中的規定是什麼。著作權中的人身權可以轉讓我國《著作權法》雖對此無明文規定,但從《著作權法實施細則》中可以看出,其只規定了著作財產權可以轉移,事實上也說明著作人身權是不能轉移的。什麼是人身權人身權財產權的對稱。又稱人身非財產權。與人身不可分離而又沒有直接的經濟內容的權利。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人身權的法律特徵一、人身權是一種與特定民事主體的人身密不可分,具有專屬性的民事權利。通常情況下,人身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讓與他人,即不得買賣﹑轉移﹑贈與或繼承。二、人身權是一種沒有直接財產內容,不直接體現為一定的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因此人身權不能用金錢去衡量,只能用一定的觀念對其作出評價。但這並不意味著人身權與財產沒有任何關系。事實上,人身權與財產權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往往是財產關系發生的依據並為權利人帶來財產利益。三、人身權是一種具有絕對性和支配性的民事權利。人身權是一種絕對權,其權利主體是特定的,權利主體之外的任何人都是義務人,都負有不妨害權利主體人身權的義務。民事主體在自己的人身權受到他人的不法侵害時,可依法自行保護或請求有關機關予以保護。
㈧ 人身權的轉讓例外
在人身權體系中,身份權一律不得轉讓;在人格權中,除了法人的名稱權可以依法轉讓外,其他類型的人格權一律不得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