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水準測量觀測數據進行成果整理。求高人指點幫幫忙
找到書前面的高程平差方面的內容,進行學習,根據高差,距離,進行平差。推算出201 202 204高程。。
追問請將分數修改為100分,
2. 外業成果怎樣記錄、整理與計算
在每一測段的始末
3. 如何整理和發表QC成果報告 答案
這東西和寫文章差不多,看的多了就下筆如有神了,淘寶上有「國優成果」匯編的,可以看下
4. 簡述總結,整理成果報告要注意哪些內容
其實工作抄總結寫管做工襲作工作總結基本條理性都致寫其實知道自應該說點沒條理性要自該說整理使語具定條理性 1、導語或抬 2、工作總體顧 3、工做績顧(都做圈點事務展說績) 4、工作失誤顧(或者沒做) 5、工作失誤原與改進 6、何保證績繼續 7、步工作總體展望 8、工作計劃執行實際進度圖(選) 9、結束語 注意:總結檢討重要發現問題並找問題解決切記要寫檢討
麻煩採納謝謝!
5. 搜集和整理前人的工作成果
(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3條大地電磁剖面資料,即:MT93-1剖面,該剖面大體沿89.5°E,與本專題所作的德慶—龍尾錯剖面位置相當。但是MT93-1 未穿過南、北2條縫合帶;MT94-1剖面,該剖面大體沿87°E,即從雙湖西的尼馬之西向北到康如茶卡—錯尼—朝陽湖剖面,有MT和重力資料;MT94-2 剖面,該剖面大體沿90.5°E,即從東巧西—西金烏蘭湖剖面,以大地電磁法和重力結果為主。
(2)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1994年所作的綜合剖面,大體沿84.5°E,即從薩嘎起,經措勤—洞錯—改則—魯谷到達三個湖。使用的方法有 MT、重力、地磁、爆破地震測量。可惜爆破地震炮點太少,400 km長剖面僅放了3個大炮,檢波器數也少了一些。
(3)亞東—格爾木地學大斷面(Y-D剖面,1985~1988)的羌塘部分,大體沿92°E,即從那曲—安多—唐古拉山口—沱沱河剖面。使用了重力、地磁、MT、地熱測量及地質研究等,可惜跨過班公錯—怒江縫合帶這一段沒有廣角地震的結果。
(4)中法合作天然地震觀測剖面,從安多到格爾木約60個台站資料。
(5)有關的區域地質調查與石油地質資料與圖件,有:①1:100萬分幅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共8幅,包括有溫泉幅、改則幅、日喀則幅、拉薩幅等;②青海及西藏地區1:20萬區調報告4份,包括青海境內的雜多縣幅、上拉秀幅以及西藏境內的拉薩幅和曲水幅等;③收集了20世紀50年代青海石油普查大隊在工區內開展的石油路線地質調查報告共14份,60年代到70年代期間地質部石油綜合研究大隊完成的有關的油氣地質調查研究工作總結報告2份,以及1995年完成的西藏地區含油氣區遙感構造選區評價調查研究報告1份;④收集到西藏第四地質大隊在研究區內的石油地質路線地質調查報告5份和倫坡拉盆地的石油地質普查總結報告等資料;⑤收集到近年來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系統,如1994~1998年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科研生產一體化科技工程項目——《青藏高原石油地質綜合評價與勘探目標研究》的研究成果。即:《青藏高原羌塘盆地石油地質》、《青藏高原海相烴源層的油氣生成》、《青藏高原中生界沉積相及油氣儲蓋層特徵》、《青藏高原大地構造特徵及盆地演化》及《青藏高原地層》(趙政璋等,2000);⑥收集到高瑞祺與趙政璋主編的《中國油氣新區勘探》第六卷《青藏高原石油地質》一書;⑦王成善等參加上述項目後編寫的綜合研究報告《藏北高原地質演化及油氣遠景評價》;⑧562隊的專題成果報告《青藏高原北部地區含油氣條件及前景預測》;⑨李才等著的專著《西藏龍木錯—雙湖古特提斯縫合帶研究》等;⑩西藏地質局綜合地質大隊編寫的西藏那曲色雄鄉油頁岩礦點踏勘報告等;
6. 旁壓測試成果整理
旁壓試驗的主要成果是旁壓P-S、P-V曲線,可從曲線上求出一些和土的性質有關的參數。
1.數據校正
在繪制P-S曲線之前,須對試驗記錄中的各級壓力及其相應的測管水位下降值進行校正:
(1)壓力校正,其公式為:
土體原位測試機理、方法及其工程應用
式中:P——校正後的壓力(kPa);
Pm——壓力表讀數(kPa);
Pw——靜水壓力(kPa);
Pi——彈性膜約束力曲線上與測管水位下降值對應的彈性膜約束力(kPa)。靜水壓力,可採用下式計算(圖5—22):
無地下水時
有地下水時
式中:h0——測管水面離孔口的高度(m);
Z——地面至旁壓器中腔中點的距離(m);
hw——地下水位離孔口的距離(m);
γw——水的重度(10kN/m3);
(2)測管水位下降值,其校正公式為:
土體原位測試機理、方法及其工程應用
圖5—22靜水壓力計算示意圖
式中:S——校正後的測管水位下降值(cm);
Sm——實測測管水位下降值(cm);
α——儀器綜合變形校正系數(cm/kPa);其它符號意義同前。
2.繪制壓力P與測管水位下降值S曲線
(1)先定坐標。國外多以縱坐標為壓力P(kPa),橫坐標為測管水位下降值S(cm)。和一般材料的應力-應變曲線繪制格式相同。比例尺選用1cm代表100kPa或1cm測管水位下降值,也可根據具體情況選定。對於坐標系,也可以規定橫坐標為壓力P,縱坐標為水位下降值S,與載荷曲線繪制格式類似。對於同一個勘測或研究單位,最好統一格式,以便比較,但格式的差異不影響試驗成果的解釋。
(2)繪制曲線時,先連直線段,再用曲線板連曲線部分,曲線與直線的連接處要圓滑。
另外,有時用P-V曲線代替P-S曲線。設Vm為測管內的體積變形量(cm3),其換算公式為:
土體原位測試機理、方法及其工程應用
式中:A——測管內截面積(cm2);
S——測管水位下降值(cm)。
從S換算到V後,按下式對體積V進行校正:
土體原位測試機理、方法及其工程應用
式中:V——校正後的體積(cm3);
Vm——Pm+Pw所對應的體積(cm3);
其它符號意義同前。
校正後,即可繪制P-V曲線。
3.曲線特徵值的確定和計算
利用旁壓試驗確定地基土參數,首先要從旁壓試驗的P-S或P-V曲線上求取特徵值。下面先分析一下典型的預鑽式旁壓曲線特徵。
(1)旁壓器在逐級受壓的情況下,孔壁土體相應經歷了三個變形階段,反映在P-S(或P-V)曲線上,可以明顯劃分為三個區,見圖5—23。
圖5—23預鑽式旁壓曲線及特徵值
①恢復區:該區壓力逐漸由零增加到P0m,曲線下凸,斜率△P/△V由小變大,直到在P0m處趨於直線段。其原因是:開始時旁壓器彈性膜膨脹,不受孔壁土體的阻力,只填充了膜與孔壁之間的空隙,進而將成孔後因應力釋放而向孔內膨脹的土體擠壓回原來位置。這個階段的終點壓力為P0m(對應的體積增量為V0m)。
從理論上講,曲線中直線段的起點P0m應相當於測試深度處土的靜止側壓力P0。但是,由於預先鑽孔,因孔壁土體受到了擾動等,P0m值一般都大於P0值。Baguelin(1973)等比較了P0m和P0(P0由自鑽式旁壓曲線求得)隨深度變化的情況。在粘土層的各個深度上,P0m都大於P0,但兩條曲線基本平行,故它們的差值接近於一個常值。
②似彈性區:指P-S曲線上的近似直線段,壓力由P0m增至Pf,直線段的終點壓力稱為臨塑壓力Pf(也稱屈服壓力或比例極限),對應的體積增量為Vf。該區段內的土層變形,可視為線性變形階段。各類土預鑽旁壓曲線的這一直線段,都比較明顯。
③塑性發展區:指孔壁壓力大於Pf以後的曲線段。曲線呈上凸形,斜率由大變小,表明土體中的塑性區的范圍不斷發展和擴大。從理論上講,當曲線斜率趨於零時,即使壓力不再增加,體變也會繼續發展,表明土體已完全達到破壞狀態,其相應的壓力稱為極限壓力PL。實測時,由於測管水量限制,常常不出現這種情況,而是用體變增量達到或超過某一界限值時所對應的壓力PL表示,PL稱為名義上的極限壓力。
(2)根據預鑽式旁壓P-S曲線的特徵,可以求取三個特徵值:
①靜止側壓力P0:可以用計演算法或圖解法求取P0值。
i.計演算法:
土體原位測試機理、方法及其工程應用
式中:ζ——靜止土側壓力系數,按土質而定;一般砂土、粉土取0.5,粘性土取0.6,淤泥取0.7;
γ——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為飽和重度(kN/m3);
h——測試點深度(m);
u——測試點的孔隙水壓力(kPa);正常情況下,它極接近於由地下水位算得的靜
水壓力,即在地下水位以上,u=0;在地下水位以下,按下式計算:
土體原位測試機理、方法及其工程應用
符號意義同前,此種方法要預估ζ。
ii.圖解法:由於P0m值一般都大於P0值,因此基於圖解法求P0的基本想法均是往小的方向修正P0m。應用較多的方法有:
a.將旁壓曲線直線段延長,與S(v)軸相交,由交點作P軸平行線與P-S曲線相交,其交點對應的壓力即為P0。
b.上述作圖法受成孔質量影響很大,一般無規律性。現又提出一種新的作圖法(圖5—24)。
圖5—24交點法求P0值(據王長科)
根據P-S曲線特徵,開始的曲線段因土的擾動所致,直線段表示土處於未擾動狀態的似彈性段,作曲線段的初始切線和直線段的延長線相交,其交點對應的壓力即為P0,其物理意義比較明確(擾動和原狀土接觸點),表示土的原位水平應力值。該法考慮了成孔擾動的影響,合理簡便。經檢驗,P0值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和理論計算值基本符合,而又比理論計算更符合實際,不用估算ζ值,完全由旁壓曲線即可求得P0值。該法要求在試驗初期採用小等級加荷,以便所測的旁壓曲線能准確反映原狀土和孔周擾動土的應力變形特性。
②臨塑壓力Pf:可按下列方法之一確定:
i.直線段的終點所對應的壓力為臨塑壓力Pf。
ii.可按各級壓力下的30s到60s的測管水位下降值增量△S60-30(或體積增量△V60-30),或30s到120s的測管水位下降值增量△S120-30(或△V120-30)同壓力P的關系曲線輔助分析確定,即P-△S60-30或P-△S120-30,其折點所對應的壓力即為臨塑壓力Pf。
③極限壓力PL:按下列方法之一確定:
i.手工外推法:憑眼力將曲線用曲線板加以延伸,延伸的曲線應與實測曲線光滑而自然地連接,並呈趨向與S(或V)軸平行的漸近線時,其漸近線與P軸的交點即為極限壓力PL。
ii.倒數曲線法:把臨塑壓力Pf以後的曲線部分各點的測管水位下降值S(或體積V取倒數1/S(或1/V),作P-1/S(或P-1/V)關系曲線(近似直線),在直線上取1/(2S0+Sc或(1/(2V0+Vc))所對應的壓力即為極限壓力PL。
iii.在工程實踐中,常用雙倍體積法確定極限壓力PL。
土體原位測試機理、方法及其工程應用
式中:VL——PL所對應的體積增量(cm3);
Vc——旁壓器中腔初始體積(cm3);
V0——彈性膜與孔壁接觸時的體積增量,即直線段與V軸交點的值(cm3),國內
常用測管水位下降值S表示,即:
土體原位測試機理、方法及其工程應用
式中:SL——PL所對應的測管水位下降值(cm);
Sc——與中腔原始體積相當的測管水位下降值,PY型國產旁壓儀為32.1cm;
S0——直線段與S軸的交點所代表的測管水位下降值(cm)。
VL或SL所對應的壓力即為PL。
在試驗過程中,由於測管中液體體積的限制,使試驗往往滿足不了體積增量達到2V0+Vc(即相當孔穴原來體積增加一倍)的要求。這時,需憑眼力用曲線板將曲線延伸,延伸的曲線與實測曲線應光滑自然地連接,取SL(或VL)所對應的壓力作為極限壓力PL。
以上P0、Pf、PL的單位均為kPa。
7. 普通水準測量及其成果整理
一、水準點
水準點就是用水準測量的方法測定的高程式控制制點。水準測量通常從某一已知高程的水準點開始,經過一定的水準路線,測定各待定點的高程,作為地形測量和施工測量的高程依據。水準點應按照水準測量等級,根據地區氣候條件與工程需要,每隔一定距離埋設永久性或臨時性水準標志或標石,水準點標志或標石應埋設於土質堅實、穩固的地面或地表以下合適的位置,必須便於長期保存又利於觀測與尋找。國家等級永久性水準點埋設形式如圖2-14所示,一般用鋼筋混凝土或石料製成,深埋到地面凍結線以下。標石頂部嵌有不銹鋼或其他不易銹蝕的材料製成的半球形標志,標志最高處(球頂)作為水準點的高程位置。有時永久性水準點的金屬標志(一般宜銅制)也可以直接鑲嵌在堅固穩定的永久性建築物的牆腳上,稱為牆上水準點,如圖2-15所示。
圖2-14 國家等級永久性水準點(單位:mm)
圖2-15 牆上水準點(單位:mm)
各類建築工程中常用的永久性水準點一般用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製成,如圖2-16(a)所示,頂部設置半球形金屬標志。臨時性水準點可用大木樁打入地下,如圖2-16(b)所示,樁頂面釘一個半圓球狀鐵釘,也可直接把大鐵釘(鋼筋頭)打入瀝青等路面或在橋台、房基石、堅硬岩石上刻上記號(用紅油漆示明)。
圖2-16 建築工程水準點
埋設水準點後,為便於以後尋找,水準點應進行編號,編號前一般冠以「BM」字樣,以表示水準點,並繪出水準點與附近固定建築物或其他明顯地物關系的點位草圖,在圖上應寫明水準點的編號和高程,稱為「點之記」,作為水準測量的成果一並保存。
二、水準路線
水準路線就是從已知水準點開始或在兩已知水準點之間按一定形式進行水準測量的測量路線,根據測區已有水準點的實際情況和測量的需要以及測區條件,水準路線一般可布設如下幾種形式。
1.支水準路線
從一個已知高程的水準點BM.A開始,沿待測的高程點1,2進行水準測量,稱為支水準路線,如圖2-17(a)所示。為了檢核支水準路線觀測成果的正確性和提高觀測精度,對於支水準路線應進行往返觀測。
2.閉合水準路線
從一個已知高程的水準點BM.A開始,沿各待測高程點1,2,3進行水準測量,最後又回到原水準點BM.A,稱為閉合水準路線,如圖2-17(b)所示。
3.附合水準路線
從一個已知高程的水準點BM.A開始,沿各待測高程點1,2,3進行水準測量,最後附合至另一已知水準點BM.B上,稱為附合水準路線,如圖2-17(c)所示。
4.水準網
若干條單一水準路線相互連接構成網形,稱為水準網,如圖2-17(d)所示。三條以上單一水準路線相互連結的點稱為結點,如圖示的E,F,G點。
圖2-17 水準路線略圖
三、普通水準測量方法
如圖2-18所示,已知水準點BM.A的高程HA=27.354m,欲測定距水準點BM.A較遠的B點高程,按普通水準測量的方法,由BM.A點出發共需設五個測站,連續安置水準儀測出各站兩點之間的高差,觀測步驟如下:
圖2-18 普通水準測量略圖
後司尺員在BM.A點立尺,觀測者在測站①處安置水準儀,前司尺員在前進方向視地形情況,在距水準儀距離約等於水準儀距後視點BM.A距離處設轉點TP.1點安放尺墊並立尺,司尺員應將水準尺保持豎直且分劃面(雙面尺的黑面)朝向儀器,觀測者經過粗平—瞄準—精平—讀數的操作程序,後視已知水準點BM.A 上的水準尺,讀數為1467,前視TP.1轉點上水準尺,讀數為1124,記錄者將觀測數據記錄在表2-2相應水準尺讀數的後視與前視欄內,並計算該站高差為+0.343m,記在表2-2高差「+」號欄中。至此,第①測站的工作結束。轉點TP.1上的尺墊保持不動,水準尺輕輕地轉向下一站的儀器方向,水準儀搬遷至測站②,BM.A點司尺員持尺前進選擇合適的轉點TP.2 安放尺墊並立尺,觀測者先後視轉點TP.1 上水準尺,讀數為1385,再前視轉點TP.2 上水準尺,讀數為1674,計算②站高差為-0.289m,讀數與高差均記錄在表2-2相應欄內。按上法依次連續進行水準測量,直至測到B點為止。
表2-2 普通水準測量記錄手簿
續表
表2-2記錄計算校核中,∑a-∑b=∑h可作為計算中的校核,可以檢查計算是否正確,但不能檢核觀測和記錄是否有錯誤。在進行連續水準測量時,若其中任何一個後視或前視讀數有錯誤,都要影響高差的正確性。對於每一測站而言,為了校核每次水準尺讀數有無差錯,可採用改變儀器高的方法或雙面尺法進行測站檢核。
1.改變儀器高的方法
在每一測站測得高差後,改變儀器高度(即重新安置與整平儀器)在0.1m以上再測一次高差,或者用兩台水準儀同時觀測,當兩次測得高差的差值在允許范圍內時,則取兩次高差平均值作為該站測得的高差值。否則需要檢查原因,重新觀測。
2.雙面尺法
儀器高度不變,讀取每一根雙面尺的黑面與紅面的讀數,分別計算雙面尺的黑面與紅面讀數之差及兩個黑面尺的高差h黑與兩個紅面尺的高差h紅。對於普通水準測量若同一水準尺紅面與黑面(加常數後)之差在±4mm以內,且黑面尺高差h黑與紅面尺高差h紅之差不超過±6mm,則取黑、紅面高差平均值作為該站測得的高差值。當兩根尺子的紅黑面零點差相差100mm時,兩個高差也應相差100mm,此時應在紅面高差中加或減100mm後再與黑面高差比較。
注意在每站觀測時,應盡量保持前後視距相等,視距可由上下絲讀數之差乘以100求得。每次讀數時均應使符合水準氣泡嚴密吻合,每個轉點均應安放尺墊,但所有已知水準點和待求高程點上不能放置尺墊。
四、水準測量成果整理
測站校核只能檢查每一個測站所測高差是否正確,對於整條水準路線來說,還不能說明它的精度是否符合要求。例如在儀器搬站期間,轉點的尺墊被碰動、下沉等引起的誤差,在測站校核中無法發現,而水準路線的閉合差卻能反映出來。因此,普通水準測量外業觀測結束後,首先應復查與檢核記錄手簿,並按水準路線布設形式進行成果整理,其內容包括:水準路線高差閉合差計算與校核;高差閉合差的分配和計算改正後的高差;計算各點改正後的高程。
1.高差閉合差的計算與校核
(1)支水準路線
如圖2-17(a)所示的支水準路線,沿同一路線進行了往返觀測,由於往返觀測的方向相反,因此往測和返測的高差絕對值在理論上應相同而符號相反,即往測高差總和∑h往與返測高差總和∑h返的代數和應等於零。但由於測量中各種誤差的影響,往測高差總和與返測高差總和的代數和不等於零,即有高差閉合差fh
fh=∑h往+∑h返 (2-9)
(2)閉合水準路線
如圖2-17(b)所示的閉合水準路線,因起點和終點均為同一點BM.A,構成一個閉合環,因此閉合水準路線所測得各測段高差的總和理論上應等於零,即∑h理=0。設閉合水準路線實際所測得各測段高差的總和為∑h測,其高差閉合差為
fh=∑h測-∑h理=∑h測 (2-10)
(3)附合水準路線
如圖2-17(c)所示的附合水準路線,因起點BM.A和終點BM.B的高程HA、HB已知,兩點之間的高差是固定值,因此附合水準路線所測得的各測段高差的總和理論上應等於終點與起點的高程之差,即
∑h理=HB-HA (2-11)
附合水準路線實測的各測段高差總和∑h測與高差理論值之差即為附合水準路線的高差閉合差
fh=∑h測-(HB-HA) (2-12)
由於水準測量中儀器誤差、觀測誤差以及外界的影響,使水準測量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誤差,高差閉合差就是水準測量觀測誤差中上述各誤差影響的綜合反映。為了保證觀測精度,對高差閉合差應作出一定的限制,即計算所得高差閉合差fh應在規定的容許范圍內。計算高差閉合差fh不超過容許值(即fh≤fh容)時,認為外業觀測合格,否則應查明原因返工重測,直至符合要求為止。對於普通水準測量,規定容許高差閉合差為
建築工程測量
式中:L——水準路線總長度,以km為單位。
在山丘地區,當每千米水準路線的測站數超過16站時,容許高差閉合差可用下式計算:
建築工程測量
式中:n——水準路線的測站數。
2.高差閉合差的分配和計算改正後的高差
當計算出的高差閉合差在容許范圍內時,可進行高差閉合差的分配,分配原則是:對於閉合或附合水準路線,按與路線長度L或按路線測站數n成正比的原則,將高差閉合差反其符號進行分配,對觀測高差進行改正。改正數用數學公式表示為
建築工程測量
或
建築工程測量
式中:L——水準路線總長度,Li——表示第i測段的路線長;
n——水準路線總測站數,ni——表示第i測段路線測站數;
Vhi——分配給第i測段觀測高差hi上的改正數;
fh——水準路線高差閉合差。
高差改正數計算校核式為∑Vhi=-fh,若滿足則說明計算無誤。
最後計算改正後的高差h′i,它等於第i測段觀測高差hi加上其相應的高差改正數。即
h′i=hi+Vhi (2-17)
3.計算各點改正後的高程
根據已知水準點高程和各測段改正後的高差h′i,依次逐點推求各點改正後的高程,作為普通水準測量高程的最後成果。推求到最後一點高程值應與閉合或附合水準路線的已知水準點高程值完全一致。
4.算例
如圖2-19a所示的附合水準路線,BM.A和BM.B為已知水準點,按普通水準測量的方法測得的各測段觀測高差和測段路線長度分別標注在路線的上、下方。現將此算例高差閉合差的分配和改正後高差及高程計算成果列於表2-3中。
圖2-19a 附合水準路線略圖
表2-3 附合水準路線測量成果計算表
如圖2-19b所示的閉合水準路線,A為已知水準點,按普通水準測量的方法測得的各測段觀測高差和測站數分別標注在路線的內、外方。現將此算例高差閉合差的分配和改正後高差及高程計算成果列於表2-4中。
圖2-19b 閉合水準路線略圖
表2-4 閉合水準路線測量成果計算表
8. 資料整理與成果提交
(一)資料整理
1.收集資料整理
對任務書、設計書,以及所搜集的地質、地球物理等各類資料,按要求進行分類和歸檔。
2.野外採集資料整理
測量資料整理包括,勘探區調查資料、實際控制點(網)測量數據的整理。相關數據和記錄應按照施工的順序整理,並標明場地、測量單位和施工時間等信息。
野外採集數據整理、班報記錄應按場地測線及施工登錄的順序裝訂,並標明場地、施工單位和施工時間等信息。記錄數據的存儲介質粘貼標簽,並標明場地、施工單位和施工時間等信息。
3.數據處理技術文檔整理
數據處理技術文檔包括處理和解釋方法闡述、處理解釋參數的選擇依據以及處理和展示解釋中間結果的文檔和圖件,根據技術規范進行分類整理,並標明場地、處理和解釋單位和完成時間等信息。
(二)成果提交
(1)CO2地質封存場地選址地球物理勘探提交的成果包括最終成果報告、圖件和相關文檔。
(2)成果報告應包括以下一些內容:(1)前言:敘述場地概況、目的任務、工作日期、工作量完成情況和質量評述。(2)場地地質背景:敘述與地球物理工作有關的地形地貌、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和地球物理條件的一般情況,重點分析場地特定地球物理方法的地質與環境條件。(3)技術方法:敘述野外工作技術方法、測線布置、觀測系統的選擇依據、儀器性能、因素選擇、數據採集方式和質量保證技術措施等。(4)資料的整理、處理和解釋:敘述採用的處理和解釋方法,選擇處理解釋參數的依據,著重處理結果的地質解釋,並對解釋精度和可靠性進行分析。(5)結論和建議:闡述相關工作的技術和地質結論,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建議。
(3)圖件應包括:工作布置圖、剖面圖和平面圖、地質綜合解釋圖、其他圖件。
(4)相關技術文檔包括:原始數據採集工作總結報告和數據處理和解釋技術文檔。
9. 成果整理
重慶市農用抄地分等成果按照《農襲用地分等成果要求細則》和《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項目技術簡報》(第 25 期)要求,分類進行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一)數據整理
數據表格成果要齊全,欄位格式必須統一,按照相關要求填寫。
(二)圖件整理
包括縣級和市級圖件整理,圖件成果要完備;圖上各類線狀地物、權屬界線要齊全;等別色標由低到高要符合識圖習慣;圖名、圖例、比例尺、指北針、坐標系統、制圖時間和單位等要素要齊全。
(三)文字整理
文字報告包括技術報告、工作報告、成果應用報告、成果分析報告等;文字報告格式嚴格按照成果要求統一編寫。
圖2-8 重慶市農用地分等成果
重慶市農用地分等項目最終生成成果圖 800 余幅,完成各類文字報告 150 余篇、數據匯編7000 多張,開發了重慶市農用地等、級、價體系信息管理系統,並結合重慶市實際情況組織開展了樣地法分等探索研究,建立了全國首個標准樣地體系,編輯出版的《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研究》獲得 2006 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
10. 如何整理和發表QC成果報告
qc成果報告和學生寫作文差不多,熟能生巧,多找點「國優成果」這樣的範文學習學習就好了,不過這些資料要去淘寶上找才有最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