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世紀的科技成果
20世紀的科技成果有:
1、DNA的遺傳功能的發現。
1928年,弗雷德里克·格里菲斯從格里菲斯實驗中發現,平滑型的肺炎球菌,能轉變成為粗糙型的同種細菌,方法是將已死的平滑型與粗糙型活體混合在一起。這種現象稱為「轉型」。
但造成此現象的因子,也就是DNA,是直到1943年,才由奧斯瓦爾德·埃弗里等人所辨識出來。1953年,阿弗雷德·赫希與瑪莎·蔡斯確認了DNA的遺傳功能,他們在赫希-蔡斯實驗中發現,DNA是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
2、廣義相對論。
1912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另外一篇論文,探討如何將重力場用幾何的語言來描述。至此,廣義相對論的運動學出現了。到了1915年,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發表了出來,整個廣義相對論的動力學才終於完成。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理論在天體物理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它直接推導出某些大質量恆星會終結為一個黑洞——時空中的某些區域發生極度的扭曲以至於連光都無法逸出;而多大質量的恆星會塌陷為黑洞則是印裔物理學家錢德拉塞卡的功勞——錢德拉塞卡極限(白矮星的質量上限)。
3、射電望遠鏡。
美國人G·雷伯潛心試制射電望遠鏡,終於在1937年製造成功。這是一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拋物面型射電望遠鏡。
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取得了四項非常重要的發現:脈沖星、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星際有機分子,被稱為「四大發現」。這四項發現都與射電望遠鏡有關。
4、飛機。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首次試飛了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動力、機身比空氣重、持續滯空不落地的飛機,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架飛機「飛行者一號」。
這天清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基蒂霍克還在沉睡,天氣寒冷,刮著大風,空曠的沙灘上靜靜地停放著一個帶著巨大雙翼的怪傢伙。
空曠的場地上冷冷清清,到現場觀看的只有5個人。10時35分,一切准備就緒。為了能夠率先登機試飛,兄弟倆決定以擲硬幣的方式確定誰先登機,結果弟弟奧維爾贏了。
雖然「飛行者一號」飛得很不平穩,甚至有點跌跌撞撞,但是它畢竟在空中飛行了12秒共36.5米,才落在沙灘上。接著,他們又輪換著進行了3次飛行。在當天的最後一次飛行中,威爾伯在30千米的風速下,用59秒飛了260米。人類動力航空史就此拉開了帷幕。
5、電視機。
最早由英國工程師約翰·洛吉·貝爾德在1925年發明。電視用電的方法即時傳送活動的視覺圖像。同電影相似,電視利用人眼的視覺殘留效應顯現一幀幀漸變的靜止圖像,形成視覺上的活動圖像。
NTSC制1954年美國正式廣播的一種兼容彩色電視制式,也用於加拿大、日本等國。NTSC是美國國家電視制式委員會(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縮寫。
這種制式根據人眼分辨藍、品紅之間顏色細節的能力最弱,而分辨紅、黃色之間顏色細節的能力最強的視覺特性,採用藍、品紅之間的色差信號Q和紅、黃之間的色差信號 I來代替藍、紅色差信號U和V。
㈡ 20世紀的科技成就
飛機的問世、計算機的發明和電燈的創造。萊特兄弟在美國製造了飛機成回功試飛;愛迪生發答明了電燈,讓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而在二戰結束後一年也就是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成功發明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名字叫埃尼阿克。
㈢ 20世紀的科學成就
20世紀是變化巨大的一個世紀,20世紀的科學成就在各學科都取得了很多的重大的進展和發現,對人類社會各方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有研究表明,人類80%的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和工程建設是20世紀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創造的。
下面列出了在20世紀的科學成就。
數學
抽象代數學的興起
泛函分析的誕生
自然科學
物理學
x射線、放射性和電子的發現
原子可變性和同位素的發現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
量子論的建立和發展
光量子論和光的波粒二象性
量子力學的建立
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的產生和發展
原子核組成的理論探索和中子的發現
熱核聚變的發現和受控熱核反應的探索
粒子加速器的發展
凝聚態物理學的發展
非晶態與准晶態
晶體管的發明與半導體技術
化學
同位素化學
化合價的電子理論
絡合物化學鍵理論的建立和發展
X射線衍射分析法的成就
化學反應的理論
電子轉移理論的建立和發展
分析化學
光譜學分析法
色譜分析法的建立和發展
生物學
生物化學
新陳代謝途徑的基本闡明
生物能的探討和ATP的發現
遺傳學的產生和發展
DNA是遺傳物質
基因工程的出現
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誕生和發展
DNA雙螺旋結構的建立
蛋白質和核酸的測序和人工合成
中心法則的建立和發展
半乳糖操縱子理論的建立
重組DNA技術的建立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制定和實施
糖類的細胞識別作用的發現
核酸三螺旋的發現
神經生物學
神經元理論的建立
腦電活動的發現和進展
醫學
免疫療法和免疫學的發展
器官移植和人工器官
地球科學
自然地理綜合體研究的興起
環境科學的產生
天文學
大爆炸理論
工程技術
真空微電子器件的興起
電話、衛星通信等先進通信手段的出現
廣播與電視
雷達
計算機的發明和發展
微處理器的誕生
軟體工程概念的形成
網際網路的出現
自動化技術的形成和發展
人工智慧的發展
激光技術
激光器的誕生
受激輻射概念的提出
微波波譜學的創立
微波激射器的問世
全息照相
資訊理論、控制論和系統論的產生
材料科學
新型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機器人
軍事技術的發展
化學武器與基因武器
核武器的新發展
電力系統的建設
汽車的廣泛使用
航空航天的興起
飛機的發明
火箭、太空梭、衛星、空間站
遙感技術
自來水的使用
農業機械化
空調製冷技術的應用
高速公路
家用電器的出現
人工假肢、心臟起搏器、人工瓣膜、隱形眼鏡等保健設施的出現
石油化工的迅速發展
㈣ 20世紀科學成就有那些
20世紀是變化巨大的一個世紀,20世紀的科學成就在各學科都取得了很多的重大的進展和發現,對人類社會各方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有研究表明,人類80%的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和工程建設是20世紀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創造的。
下面列出了在20世紀的科學成就。
數學
抽象代數學的興起
泛函分析的誕生
自然科學
物理學
x射線、放射性和電子的發現
原子可變性和同位素的發現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
量子論的建立和發展
光量子論和光的波粒二象性
量子力學的建立
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的產生和發展
原子核組成的理論探索和中子的發現
熱核聚變的發現和受控熱核反應的探索
粒子加速器的發展
凝聚態物理學的發展
非晶態與准晶態
晶體管的發明與半導體技術
化學
同位素化學
化合價的電子理論
絡合物化學鍵理論的建立和發展
X射線衍射分析法的成就
化學反應的理論
電子轉移理論的建立和發展
分析化學
光譜學分析法
色譜分析法的建立和發展
生物學
生物化學
新陳代謝途徑的基本闡明
生物能的探討和ATP的發現
遺傳學的產生和發展
DNA是遺傳物質
基因工程的出現
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誕生和發展
DNA雙螺旋結構的建立
蛋白質和核酸的測序和人工合成
中心法則的建立和發展
半乳糖操縱子理論的建立
重組DNA技術的建立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制定和實施
糖類的細胞識別作用的發現
核酸三螺旋的發現
神經生物學
神經元理論的建立
腦電活動的發現和進展
醫學
免疫療法和免疫學的發展
器官移植和人工器官
地球科學
自然地理綜合體研究的興起
環境科學的產生
天文學
大爆炸理論
工程技術
真空微電子器件的興起
電話、衛星通信等先進通信手段的出現
廣播與電視
雷達
計算機的發明和發展
微處理器的誕生
軟體工程概念的形成
網際網路的出現
自動化技術的形成和發展
人工智慧的發展
激光技術
激光器的誕生
受激輻射概念的提出
微波波譜學的創立
微波激射器的問世
全息照相
資訊理論、控制論和系統論的產生
材料科學
新型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機器人
軍事技術的發展
化學武器與基因武器
核武器的新發展
電力系統的建設
汽車的廣泛使用
航空航天的興起
飛機的發明
火箭、太空梭、衛星、空間站
遙感技術
自來水的使用
農業機械化
空調製冷技術的應用
高速公路
家用電器的出現
人工假肢、心臟起搏器、人工瓣膜、隱形眼鏡等保健設施的出現
石油化工的迅速發展
㈤ 20世紀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1、飛機
飛機(aeroplane,airplane)是指具有一具或多具發動機的動力裝置產生前進的推力或拉力,由機身的固定機翼產生升力,在大氣層內飛行的重於空氣的航空器。飛機是最常見的一種固定翼航空器。按照其使用的發動機類型又可被分為噴氣飛機和螺旋槳飛機。
飛機是20世紀初最重大的發明之一,公認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他們在1903年12月17日進行的飛行作為「第一次重於空氣的航空器進行的受控的持續動力飛行」被國際航空聯合會(FAI)所認可,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
自從飛機發明以後,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開啟了人們征服藍天歷史。
2、無線電通訊
1902年,首個現代化,電力推動的空氣調節系統由威利斯·開利(1876年-1950年)發明。其設計與Wolff的設計分別在於並非只控制氣溫,亦控制空氣的濕度以提高紐約布克林一間印刷廠的製作過程質素。
此技術提供了低熱度及濕度的環境,令紙張面積及油墨的排列更准確。其後,開利的技術開始用於在工作間以提升生產效率,開利工程公司亦在1915年成立以應付激增的需求。
在逐漸發展下,空氣調節開始用於提升在家居及汽車的舒適度。住宅空調系統的銷量到1950年代才真正起飛。
3、復印機
20世紀初,文件圖紙的復印主要用藍圖法和重氮法。重氮法較藍圖法方便、迅速,得到廣泛的應用。後來又出現了染料轉印、銀鹽擴散轉印和熱敏復印等多種復印方式。
1938年,美國的卡爾森將一塊塗有硫磺的鋅板用棉布在暗室中摩擦,使之帶電,然後在上面覆蓋以帶有圖像的透明原稿,曝光之後撒上石松粉末即顯示出原稿圖像。這是靜電復印的原始方式。
1950年,以硒作為光導體,用手工操作的第一台普通紙靜電復印機問世;1959年又出現了性能更為完善的914型復印機。自此以後,復印機的研究和生產發展很快。靜電復印已成為應用最廣的復印方法。
60年代開始了彩色復印的研究,所用方法基本上為三基色分解,另加黑色後成為四色復印。70年代後期,在第三次國際靜電攝影會議上發表了用光電泳方法一次彩色成像的研究報告,這比以前所採用的方法又前進了一步。到了九十年代又出現了激光彩色復印機。
4、衛星電視
電視機的發明者是英國的電子工程師約翰·貝爾德,1923年他為自己發明的能產生8線圖像的裝置申請了專利。1930年底賣出了第一台電視機。
1932年,英國廣播公司播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規范的電視節目。從此,人類開始步入了電視時代。今天,人們利用衛星等途徑,將電視信號傳播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5、計算機
計算機是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的基礎,但它是因戰爭而誕生的。1943年,為破譯德國的密碼,英國數學家阿蘭·圖靈設計了第一台名為「巨人」電動機械式計算機,雖然這僅僅是一台用於解碼的假想計算機,但卻開創了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先河,從此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
1947年,晶體管計算機問世;1959年,集成電路計算機誕生;1970年,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產生;從80年代開始,新一代微型計算機異軍突起。在此基礎上,人類迎來了網路新時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20世紀發明
㈥ 20世紀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20世紀是科學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的世紀,人類在本世紀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和創造的物質財富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代。它們是推動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改變了並將繼續改變世界的面貌。它們中有一些為科技界公認的重大成就,將在人類歷史上永遠閃耀著奪目的光輝。
20世紀初科學革命兩大成就
20世紀的科學是在19世紀的重大理論成果如熱力學與電磁學理論、化學原子論、生物進化論與細胞學說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世紀的三大發現(X射線、放射性、電子)導致了20世紀前30年的物理學革命,誕生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成為20世紀科學發展的先導和基礎。
1、相對論
1905年,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天才愛因斯坦在他26歲時創立了狹義相對論,提出了不同於經典物理學的嶄新的時空觀和質(m)能(E)相當關系式E=mc2(此處光速C=3×108米/秒),在理論上為原子能的應用開辟了道路。
關於E=mc2,即物體貯藏的能量等於該物體的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這個數量大到令人難以想像的程度。我們不妨打個比方說,1克物質全部轉化成的能量,相當於常規狀態下燃燒36000噸煤所釋放的全部熱能;或者說,1克質量相當於2500萬度的電能。
1915年,愛因斯坦又創立了廣義相對論,深刻揭示了時間、空間和物質、運動之間的內在聯系——空間和時間是隨著物質分布和運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它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理論之一。
從1923年開始,愛因斯坦用他的後半生致力於統一場論的探索,企圖建立一個既包括引力場又包括電磁場的統一場理論,雖然他沒有取得成功,但是楊振寧和米爾斯於50年代創立了「楊—米爾斯場方程」,發展了所謂「規范場」的理論,使愛因斯坦夢寐以求的統一場論可望在規范場的基礎上得以實現。
2、量子力學
1900年,普朗克創立了量子論,提出能量並非無限可分、能量的變化是不連續的新觀念。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論,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1913年,玻爾把量子化概念引進原子結構理論。1923年,德布羅意提出物質波理論。1925年,海森伯和薛定諤分別建立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1928年,26歲的狄拉克提出電磁場中相對論性電子運動方程和最初形式的量子場論,使包括矩陣力和波動力學在內的量子力學取得了重大的進展。
20代末量子力學的建立,是繼1905-1915年相對論建立之後對經典物理學的又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它成功地揭示了微觀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加速了原子物理學和固態物理學的發展,為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准備了理論基礎,同時也促進了化學鍵理論和分子生物學等的產生。因此,量子力學可以說是20世紀最多產的科學理論,迄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20世紀中後期5大科學成就
30年代以來,物質基本結構、規范場、宇宙大爆炸、遺傳物質分子雙螺旋結構、大地構造板塊學說以及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等理論的創建,使人類的視野進一步拓展到更為宇觀、宏觀和微觀的領域,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巨大推動力。
1、物質的基本結構
從遠古時代開始,人們就在探討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有沒有公共的基本單元。直到19世紀末,人們都認為這種共同的基元就是原子。1911年,盧瑟福發現原子內部有一個核;1913年,玻爾指出放射性變化發生在原子核內部,於是研究原子核的組成、變化規律以及內部結合力的核物理學應運而生。
1932年,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從此,人們認識到各種原子都是由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的,於是把這三種粒子和光子稱為基本粒子。
但是,基本粒子並不「基本」。一方面,正電子、中微子、介子等新的基本粒子相繼發現;另一方面,基本粒子還有其內部結構。60年代以來,出現了基本粒子結構的「誇克模型」、「層子模型」等,使40年代末誕生的一門新的獨立學科——基本粒子物理學(又稱高能物理學)至今方興未艾,成果累累。
2、宇宙大爆炸理論
現代宇宙學的研究發端於愛因斯坦。他在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後,用它來考察宇宙的結構問題,於1917年提出有限無邊的宇宙模型。1922年,弗里德曼提出的非靜態宇宙模型,認為宇宙是可能膨脹的。1929年,哈勃確定了星系紅移(即退行速度)和距離之間的線性關系,證實了宇宙膨脹理論。1932年,勒梅特提出了宇宙爆炸說。
1948年,伽莫夫把核物理學的知識同宇宙膨脹理論結合起來,發展了大爆炸理論,並用它來說明化學元素的起源。這一宇宙大爆炸理論在1965年發現的宇宙背景輻射現象和1998年哈勃望遠鏡探測到距地球120億光年之遙的星系中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3、DNA分子雙螺旋模型
1953年4月25日,英國《自然》雜志刊登了25歲的沃森和37歲的克里克合作研究的成果——DNA雙螺旋結構的分子模型,這一成就後來被譽為20世紀生物學方面最偉大的發現,也被認為是分子生物學誕生的標志。
DNA是遺傳基因的物質載體——脫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簡稱。1915至1928年間,摩爾根通過果蠅實驗,證明了坐落在細胞核內染色體上的基因決定著生物性狀,從而創立了基因理論。染色體是由蛋白質和DNA組成的。過去生物學界一直認為蛋白質是遺傳信息的載體,直到1944年埃弗里等人通過實驗才證明了遺傳載體不是蛋白質,而是DNA。1953年DNA分子結構雙螺旋模型的建立是打開遺傳之謎的關鍵。60年代尼倫柏格等人破譯了遺傳密碼,證明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遺傳密碼都是相同的——DNA的4種核苷酸鹼基的序列代表了基因的遺傳信息,決定著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的組成和排列順序。作為基因載體的DNA是生命的後台指揮者,生命的一切性狀通過受DNA決定的蛋白質來表現。
4、大地板塊構造學說
1912年,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說,認為在地質歷史上的古生代,全球只有一塊巨大陸地,周圍是一片大洋;中生代以來,這塊古陸開始分裂、漂移,逐漸成為現在的幾個大陸和無數島嶼,原來的大洋則分割成幾個大洋和若干小海。
大陸漂移說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由地幔對流說(1928年)、海底擴張說(1961年)等階段,到1968年勒比雄等提出了全球大地板塊構造學說,建造了全球被分為歐亞、美洲、非洲、太平洋、澳洲、南極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的結構模型,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科學驗證,特別是海洋地質學的有力支持。
5、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
1948年,申農《通訊的數學理論》、維納《控制論:關於動物和機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學》、貝塔朗菲《生命問題》的出版,標志著交叉科學資訊理論、控制論、一般系統論的誕生;1957年,古德等《系統工程學》的出版為系統工程論奠定了基礎。60年代以來,又出現了新的交叉科學——突變論、協同論和耗散結構理論。
交叉科學不僅溝通了為數眾多的自然科學學科,而且在方法論上也溝通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它向人們提供了定量、精確和最優的認識世界的方法,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20世紀的5大尖端技術成果
在科學的先導和生產的促進下,20世紀發展起來五大尖端技術:核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和生物技術,在能源、材料、自動化、海洋和環境等高新技術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1、核能與核技術
原子核的裂變和聚變反應將產生和釋放出遠大於機械能、化學能等產生的能量。核能的和平利用,為人類提供了一個既安全又清潔、取之不盡而用之不竭的能源寶庫。
1942年,美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應堆,首次實現了人工控制的鏈式核裂變反應。1945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52年第一顆輕核聚變的氫彈爆炸成功。1954年,蘇聯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發電站。60年代以後,核電站進入實用階段,發展至今已成為一種重要能源,約佔全球發電總量的1/5。
核技術還廣泛應用於農業、醫療、材料、考古和環保等領域。40年代放射性同位素開始大量生產,1947年比利發明了C14測定年代的方法,1951年開始使用Co60等放射性元素治療癌症,70年代以來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CT)廣泛應用於臨床,80年代初發展到核磁共振掃描技術(MRI)。
2、航天和空間技術
1903-1914年,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以火箭為動力的航行理論,奠定了航天學的基礎。1919年,戈達德提出火箭飛行的數學原理,並於1926年成功地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燃料的火箭。1942年,布勞恩主持設計發射的液體軍用飛箭成為二戰後各國火箭發展的藍本。
1957年,蘇聯用洲際導彈的火箭裝置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空間時代」從此開始。1961年,蘇聯發射載人宇宙飛船,人類首次飛向太空。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人類在月球上留下了第一個腳印。1971年,蘇聯建造空間站,人類首次在太空中有了活動基地。1981年,美國發射太空梭成功,從此人類可以自由進出太空。
自50年代後期起,人類開始對月球和太陽系各大行星,以及遙遠的行星際空間進行探測,至今已發射了100多顆空間探測器,去揭示宇宙的形成與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以及空間環境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
3、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是20世紀發展最快的技術領域。它對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產生了全方位的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1906年,三極電子管的發明使電信號放大,從而使遠程無線電通信成為可能。1947年,第一隻晶體管的誕生為電子電路集成化和數字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礎。1945年問世的電子計算機,已經歷了第一代(電子管,40年代中至50年代末)、第二代(晶體管,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第三代(集成電路,60年代中至70年代初)和第四代(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70年代初開始)等發展階段,80年代開始對新一代的智能計算機、光學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的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果。
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出現,計算機向巨型化和微型化兩極發展。70年代中,巨型機的向量運算速度超過了每秒億次;微機則進入了千家萬戶,標志著個人電腦時代的來臨。當今,巨型機的運算速度已達每秒3.9萬億次,而計算機互聯網路則在2億多網民的學習、研究、交流、貿易甚至娛樂等方面創造了嶄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4、激光技術
1917年,愛因斯坦在研究光的輻射的過程中,提出了「受激輻射」的概念,奠定了激光的理論基礎。1958年激光被發現。1960年美國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它用紅寶石晶體做發光材料,用發光強度很高的脈沖氙燈做激發光源,在這種受激輻射作用下產生的一種超強光束就是激光。
繼紅寶石激光器之後,半導體激光器(1963年)、氣體激光器(1964年)、自由電子激光器(1977年)乃至原子激光器(1977年)等相繼問世。
5、生物技術
基因重組技術(又稱基因工程)是20世紀下半葉蓬勃興起和發展的現代生物技術的最前沿領域。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阿爾伯和史密斯發現細胞中有兩種「工具酶」,能對DNA進行「剪切」和「連接」;內森斯則使用工具酶首次實現了DNA切割和組合。DNA的重組能創造性地利用生物資源,實現人類改造生物的遺傳特徵、產生人類所需要的生物類型的意願。80年代以來,已獲得上百種轉基因動植物,對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轉基因葯物的研製和生產則將為人類的健康帶來新的福音。
除基因工程外,生物技術(即生物工程)還包括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和蛋白質工程等領域。1978年首例試管嬰兒路易斯誕生、1996年克隆羊多莉的出現都是細胞工程的傑作;加酶洗衣粉和嫩肉粉等則是酶工程的產品;現代發酵工業始於青黴素的生產,現已大規模利用發酵工程生產抗生素等。至於根據需要對天然蛋白質的基因進行改造,生產出新的、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優質蛋白質,更是日益受到重視,被譽為第二代基因工程。
㈦ 二十世紀人類取得了哪些科學、科技方面的成就
一、20世紀人類取得的科學方面成就:
1、相對論:1905年,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天才愛因斯坦在他26歲時創立了狹義相對論,在理論上為原子能的應用開辟了道路。
2、量子力學:1900年普朗克提出輻射量子假說;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量子概念;1913年以玻爾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玻恩、海森堡、泡利、狄拉克等),以及德布羅意、薛定諤、費米、康普頓、愛因斯坦等一大批物理學家,共同創立了量子力學。
3、基因理論:1910年開始,美國遺傳學家摩爾根等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在細胞遺傳學基礎上建立起基因理論;1953年生物學家沃森和克里克在《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核酸的分子結構》,提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理論,標志著分子生物學的誕生。
4、核能技術:1939年原子分裂實驗成功;1945年美國製造出第一顆原子彈;1956年人類開始利用核能發電;1952年美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5、航天技術: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由蘇聯發射升空;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登上月球;1977年美國發射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探測器,它們傳回了太陽系8大行星以及冪王星的大量圖片,探測器攜帶錄有地球信息的鍍金唱片;1981年美國成功發射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
6、互聯網技術:1969年,本世紀發明的全球最大的由眾多網路互相連接而成的計算機網路,與電視機一起,讓每天發生的世界性新聞及時傳播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拉開了信息時代的大幕。
7、激光技術:激光的理論基礎起源於物理學家愛因斯坦,1917年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技術理論「光與物質相互作用」。1960年5月15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休斯實驗室的科學家梅曼宣布獲得了波長為0.6943微米的激光,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獲得的第一束激光,梅曼因而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激光引入實用領域的科學家。
8、微電子技術:1943年美國製造出第一台電子計算機;1947年發明了晶體管,引發了電子領域的半導體革命,隨後大規模集成電路開始應用,1948年製造出第一台半導體收音機。
9、克隆技術:1997年,英國科學家成功地培育出克隆綿羊「多利」。
二、20世紀人類取得的科技方面成就:
1、阿司匹林:1897年,德國人費利克斯·霍夫曼合成乙醯水楊酸,兩年後登記的商品名為阿司匹林,一個世紀後成為最大眾化的葯品。
2、輸血:1901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卡爾.蘭德斯泰納首次發現了ABO血型系統,自此安全輸血才得以實現,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3、原子:1900年,德國科學家普朗克發現,原子在裂變時,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他把這種能量稱為「誇特」。
4、飛機:1903年,美國發明家萊特兄弟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架飛機「飛行者一號」。
5、手錶:手錶人類歷史上改變次數較多的發明之一,出現於1904年。
6、復印機:1907年,世界上最早的照相復印機在美國紐約出現;1959年,施樂914型靜電復印機面市後復印機開始被廣為應用。
7、塑料:1909年,美國人L·貝克蘭發明的酚醛塑料的製作方法。
8、空調:1911年,美國人W·卡里爾發明了空調。
9、汽車:1913年,美國福特公司正式啟用汽車生產流水線,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並降低了成本。
10、電燈:1913年,鎢絲獲得專利,電燈開始大規模普及。
11、信用卡:1920年信用卡金錢史上,信用卡的出現是自貨幣出現後的最大革命。首張信用卡是20年代印發的,普遍使用的信用卡是1950年印發的。
12、電視機:第一台電視機面世於1924年,由英國的電子工程師約翰·貝爾德發明。
13、青黴素:1928年,人們稱青黴素是本世紀最有貢獻的葯品,它的發明者是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
14、避孕葯:1954年避孕葯,美國醫師格雷戈里·平卡斯發明了避孕葯。
㈧ 20世紀最大的科學成果是什麼
20世紀最大的科學成果之一,就是發現了宇宙正在膨脹,或稱「宇宙大爆炸」。
人們對宇宙的研究是從測量恆星之間的距離開始的,這把「量天尺」就是光譜——遠處恆星射來的光在光譜上向藍色一端移動時,說明它離我們較近,如果向紅色一端移動,則離我們較遠。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正是在測量遙遠天體的距離時驚異地發現,大部分星系發出的光,在光譜上都是向紅色一端移動,這就是「紅移」。這意味著它們都在以飛快的速度,遠離我們而去。當時測出的最高速度竟達每秒3800公里,而且星系之間也是越離越遠。不管我們位於哪個星系都會看到,其他星系都在飛速離開我們退行,其速度隨距離的增大而增大。
這意味著整個大宇宙每時每刻都在變動,而且非常激烈,就像發生了一場大爆炸。那些被炸得四散飛去的碎片,不正是相互越離越遠的星系嗎?反推回去,那麼昨天的星系肯定比今天挨得更近,去年的宇宙也比今年的小,假如我們回到極遠的過去,就會看到各個星系緊挨在一起,那時的宇宙小極了,今天宇宙中的全部物質,最後都被壓縮到一個「點」上。當壓力超過臨界點時,大爆炸就從這個點上發生了,時間和空間由此開始。爆炸之後生成的宇宙不斷膨脹,原來被壓縮得無限緊密的物質,就像炮彈爆炸後,彈片四散飛開一樣,然後組合成了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各種星系、星雲。當爆炸後的溫度冷下來後,宇宙便開始收縮,最後又回到那個無限緻密的「點」上——這便是宇宙生命循環的歷史。
美籍俄國物理學家伽莫夫預言,作為大爆炸後逐漸冷卻的遺物,今天的宇宙中存在一種溫度很低的電磁輻射,即所謂「宇宙背景輻射」。這個預言很快就得到了驗證,美國科學家彭齊亞斯和威爾遜於1965年用微波探測器,果然探測到了這種來自宇宙深處的微波輻射,從而證明了「宇宙大爆炸」理論成立,為此他倆榮獲1978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但伽莫夫卻什麼也沒得到,所以當有人問他,宇宙大爆炸開始之前,又發生了什麼事呢?伽莫夫不無煩惱地回答:「上帝正在為提這個問題的人准備地獄!」
另外一些更前衛的科學家,則為這個刁鑽的問題提供了另一種答案——他們使用「宇宙」這個概念時用的是復數,這就是說,我們生存其中的這個宇宙爆炸之前,存在著另外一個甚至多個宇宙,聯系它們的通道,就是「黑洞」這一類極端的物理現象了。
㈨ 20世紀科技成果有哪些
20世紀,是人類在科學技術方面突飛猛進的100年,是科技成果大豐收的100年。這期版間,許許多多的現代化科權技成果,對我們的衣、食、住、行、醫療保健、信息交流乃至認識宇宙……等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甚至是徹底的變化。如今已實現的許多科技成果,在20世紀初似乎還只是遙遠的幻想,因當時連夾紙用的一枚小小的回形針,還剛剛獲得專利。
㈩ 20世紀偉大的科學成果
20世紀重要科技成果
20世紀,是人類在科學技術方面突飛猛進的100年,是科技成果大豐收的100年。這期間,許許多多的現代化科技成果,對我們的衣、食、住、行、醫療保健、信息交流乃至認識宇宙……等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甚至是徹底的變化。如今已實現的許多科技成果,在20世紀初似乎還只是遙遠的幻想,因當時連夾紙用的一枚小小的回形針,還剛剛獲得專利。
回顧即將結束的20世紀,我們一定會深刻認識到,這些豐富多彩、甚至近乎神奇的科技成果,是頗足珍貴的,是通過幾代人聰明才智的積累和辛勤耕耘才取得的收獲。
1900年
齊柏林飛艇;地震儀;布羅斯南回形針。
1901年
電動打字機、伊萊克特裝置。
1902年
空調機;電弧燈的碳棒;電氣助聽器;頭發吹乾機;火花塞;速度計。
1903年
飛機;用作鎮靜劑或安眠葯的「巴比妥」類葯物;鋼筋混凝土摩天大樓。
1904年
安全防護頭盔;用作局部麻醉劑的「奴佛卡因」;膠板印刷術;車輪雪地防滑鏈;真空
管。
1905年
直接輸血法;滅火器。
1906年
動畫(卡通)片;冷凍乾燥法;無線電廣播。
1907年
塑料;鎢絲電燈泡;真空吸塵器。
1908年
製造透明玻璃的原料「賽璐玢」;電動剃須刀;紙質杯;槍械消聲器;肺結核皮膚試驗。
1909年
香煙打火機、宮內避孕器。
1910年
「化學療法」(即利用化學製品治療感染和疾病的方法);電動洗衣機;消毒碘酊。
1911年
胃窺鏡;發現超導現象。
1912年
「活性污泥」(一種污水處理法);座艙式雙翼飛機;電熱墊。
1913年
人工腎臟;抗白喉疫苗;「蓋革」計數器(一種電子設備,可檢測並記錄核輻射、宇宙
射線等的資料);乳腺X光照相術;T型福特汽車的現代化總裝配線。
1914年
電傳打字機;使用35mm膠卷的照相機;交通信號燈;拉鏈。
1915年
耐熱玻璃;無線電話機;聲納(利用聲波或超聲波於水下測距);坦克。
1916年
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汽車擋風玻璃刮水器。
1917年
用於戰爭的芥子毒氣。
1918年
電動食品攪拌器。
1919年
恩尼格馬式編碼機(可將電文編成電碼);短波無線電收音機。
1920年
「邦迪」牌醫用膠布(將膠布和消毒紗布連為一體的護創膠布);沖鋒槍;袋泡茶。
1921年
人工養殖的珍珠;「測謊器」(可同時描記動靜脈、心臟及呼吸的動態);顯微外科手術。
1922年
自動表;放送背景音樂的廣播系統。
1923年
推土機;抗肺結核疫苗;抗百日咳疫苗。
1924年
冷凍食品;攜帶型收音機;用螺旋形金屬絲或塑料絲裝訂的筆記簿。
1925年
商用傳真機;量子力學。
1926年
流體燃料火箭;自動跳停式烘麵包器;有聲電影。
1927年
全電動電唱機;防凍劑;合成橡膠;鐵肺機(幫助肺功能衰竭患者呼吸);磁帶錄音機。
1928年
黑白電視機;可吹成泡泡的口香糖;青黴素;石英鍾;機器人。
1929年
腦電圖;水栽法(在含養分的溶液中無土栽培植物)。
1930年
迴旋加速器;發現冥王星;醫用止血棉塞;噴氣式發動機;粘貼用透明膠帶;超級市
場誕生;抗斑疹傷寒疫苗;汽車柴油發動機。
1931年
電吉他;調頻(FM)收音機;「氟利昂」致冷劑;立體聲錄音。
1932年
車用收音機;彩色動畫片;心臟除顫動器;磺胺類葯物。
1933年
熒光漆;電子顯微鏡。
1934年
雷達;「免下車」劇場(觀眾坐在汽車內的露天劇場)。
1935年
人工心肺機;「可的松」(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葯物);甚高頻(VHF)電視廣
播;柯達彩色膠片;罐裝啤酒。
1936年
直升機;硫噴妥鈉(一種靜脈麻醉劑)。
1937年
射電望遠鏡;靜電復印術;尼龍(聚醯胺纖維的統稱);抗組織胺葯;二進制電路;抗
黃熱病疫苗。
1938年
人工臀;圓珠筆;熒光燈;速溶咖啡。
1939年
自動離合器;「滴滴涕」(DDT);電動切肉刀。
1940年
彩色電視機;滌綸(「的確良」)。
1941年
心臟導管;按鈕式噴霧罐;電視廣告。
1942年
核反應堆;反坦克火箭筒。
1943年
電子計算器;腎臟滲析機;大屏幕顯示;致幻葯物;潛水呼吸器具。
1944年
金黴素;V-1,V-2型火箭。
1945年
原子彈;微波爐;現代除草劑;家用塑料製品。
1946年
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ENIAC);移動式電話;比基尼;一次性尿布。
1947年
晶體管。
1948年
有線電視;拼字游戲。
1949年
高倍音樂放大器。
1950年
信用卡;牛體胚胎移植。
1951年
汽車轉向助力裝置;強力膠(「Super Glue」)。
1952年
熱核反應;變性手術;麻痹灰質炎疫苗;羊膜穿刺術;電話應答留言機;三維(立體)
電影。
1953年
脫氧核糖核酸(DNA);腎臟移植;汽車子午線輪胎。
1954年
直升機;矽片太陽能電池;口服避孕葯;不粘底平底鍋。
1955年
光導纖維;場離子顯微鏡(一種利用高電壓電場內產生離子,能在金屬表面上顯示原
子形象的顯微鏡);四環素;人造鑽石;氣墊船;「撲熱息痛」。
1956年
計算機硬碟;人工合成DNA;人體生長激素。
1957年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洲際彈道導彈;抗小兒麻痹症活性疫苗;高速牙鑽;Fortran計
算機編程語言。
1958年
體外心臟起搏器;集成電路;數據機(Modem);超聲波胎兒檢查。
1959年
體內心臟起搏器;心電圖儀。
1960年
胸腔植入管;用合成纖維做成筆尖的自來水筆;鹵素燈。
1961年
奶油分離器;「安定」(一種安眠葯)。
1962年
激光眼科手術;盒式磁帶錄音機。
1963年
肝臟移植;肺臟移植;抗麻疹疫苗;導航衛星;立即成像的彩色膠片;影碟。
1964年
按鍵式電話機;丙烯酸樹脂漆;定形纖維。
1965年
BASIC語言;全息圖形;攜帶型磁帶錄像機;虛擬現實技術;軟質隱形眼鏡。
1966年
汽車燃油噴射系統;抗風疹疫苗。
1967年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心臟移植。
1968年
集成電路計算機;計算機滑鼠。
1969年
「阿帕網」( 網際網路雛形);人工心臟;銀行自動櫃員機(ATM);Unix操作系統;條
型碼閱讀器;「阿波羅」登月;體外(試管)受精。
1970年
菊瓣字輪式列印機;計算機軟盤。
1971年
點陣列印機;液晶顯示技術;太空站。
1972年
激光唱片(即光碟);地球資源探測衛星;電子乒乓游戲(第一種計算機游戲);文字
處理機。
1973年
基因剪接。
1974年
可粘貼的便條紙。
1975年
乙太網(Ethernet);激光列印機;個人電腦(PC機)。
1976年
噴墨列印機;電視錄像(VHS)系統。
1977年
「蘋果Ⅱ」(AppleⅡ)電腦;光纖通信技術;核磁共振透視;中子彈。
1978年
試管嬰兒。
1979年
人造血液;24位微處理器;魔方。
1980年
基因轉變;抗乙肝疫苗。
1981年
太空梭;磁碟操作系統(DOS);克隆(即無性繁殖)斑紋魚;人造糖精。
1982年
IBM個人電腦兼容機;通過基因工程從細菌中獲取人體生長激素;採用細菌製成的人
體胰島素。
1983年
蜂窩式行動電話網路;計算機病毒;人體胚胎移植;「環孢黴素」(用於降低器官移植
接受者的排異能力)。
1984年
凝血因子(用於治療血友病);「麥金塔」電腦;動態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
(CD-ROM);採用計算機技術製作的第一部動畫片《最後的星球戰士》;胎兒外科手術。
1985年
遺傳指紋法;植入式心臟除顫器;桌面排版軟體;Windows操作系統。
1986年
數字錄音磁帶。
1987年
基因抑制劑;移植細胞以治療帕金森氏病;立體視頻游戲機(也稱「博弈機」)。
1988年
多普勒雷達;觸摸屏輸入技術;正電子顯微鏡;一次性隱形眼鏡片。
1989年
全球定位系統(GPS);高清晰度電視;隱形轟炸機。
1990年
萬維網(WWW)。
1991年
數字應答設備;塑料裂縫探測器。
1992年
狒狒-人體肝臟移植;晶體全息攝影存儲器;動態語言翻譯器;能移動到指定位置的
「智能葯丸」。
1993年
在受力情況下能變硬的「智能金屬」;雄性染色體的排列;奔騰(Pentium)微處理器。
1994年
英吉利海峽隧道建成通車;艾滋病毒蛋白酶抑制劑;微波乾衣機。
1995年
CO/CO2逆變器;發現肥胖基因;Java語言(一種對不同網路操作系統兼容性極強的
計算機編程語言)。
1996年
實驗室研製成功「反物質」;商品化電動汽車;網路電視。
1997年
克隆綿羊;以天然氣為原料的燃料電池。
1998年
阿爾法磁譜儀(用於太空高能物理學實驗);Windows 98操作系統。
1999年
Windows2000操作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