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產業規模

成果產業規模

發布時間:2020-12-11 02:11:55

① 求「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業發展」文章,採納後重謝謝!!!

論科技成果產業化

2004-11-2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ark
--------------------------------------------------------------------------------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一方面,一些良好的科技成果,由於找不到資金扶持而被困在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實驗室里,一天天失去它的先進性,最終「過期作廢」;另一方面,又有一些被眾多投資者看好的科技項目,因為項目所有者提出了苛刻的合作條件,令投資者們個個「望而卻步」,一次次地坐失良機。
產生這些現象,當前首要的原因不是資金問題,也不是外部環境問題,而是對科技成果產業化缺乏科學的認識。掌握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內在規律,在市場經濟中自覺地運用這些規律,就能較好地避免上述失誤,推進科學技術成果產業化。
1. 轉化過程的兩個階段
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第一步就是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直接為人類服務的商品,我們把轉化過程的這一階段定義為商品化。人們常說的讓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進入市場,就是這個含義。在商品化過程中:轉化的對象是科技成果;轉化的結果是現實商品(不是樣品);轉化的條件主要是轉化環境和技術條件(即工藝條件);轉化成敗的關鍵主要是克服科學技術上的難關,因而轉化過程的操作者是以成果發明人為主角;轉化成功的標志是誕生了可以進入市場的商品。
我們希望科技成果轉化而成的現實生產力,對社會進步產生盡可能大的推動,即追求轉化的最大效益。換句話說,我們不僅希望科技成果能成功地轉化為商品,而且更希望將商品經營成巨大的產業。這就是第二步了。
這種在科技成果轉化為商品時追求最大轉化效益的過程就叫做科技成果產業化。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特點是: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商品的全過程,分解成若干個彼此相關的分過程,如開發、籌資、產、供、銷、售後服務等等分過程,把對整個轉化過程最大效益的追求,分解到每一個過程,成為追求每一個過程的最大效益,這就必定要求每一個過程面向社會選擇質量、速度、成本的最優組合。
科技成果產業化與商品化並不是一回事。商品化可由單個企業來完成;而產業化過程如同是接力,因此必定由企業群來完成。商品化主要受制於成果的科學技術成熟程度;產業化主要受制於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和水平。商品化注重的是是否轉化為現實商品;產業化注重的是是否成為了巨大產業、獲得了最大的效益。商品化中企業生產規模小、批量小,對社會影響小、推動力小;產業化中企業群經營規模大、批量大,對社會影響大,推動力大等等。
從上述可知,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經歷了兩個階段,即商品化階段和產業化階段。兩者之間的過渡,沒有明確的界限劃分,但反映在經營思想和經營業績上,則是完全不同的。
2. 產業化過程的轉化條件
轉化速度取決於產業化過程的轉化條件,因此,與科技成果先進性的作用一樣,轉化條件也決定著產業化的成敗。
科技成果產業化的轉化條件,必不可少的內容包括:資金需求、轉化的載體、轉化的運作者(主角)及其智慧和能力即資本運作水平、科技成果的成熟程度等。這些條件在轉化過程中不斷地變化組合。如同一場接力賽。每一棒必需的條件組合,每一棒所面臨的風險,雖有不同,但它們的變化卻遵循著一定的規律。
一般說來,由商品化過程到產業化過程,資金的需求量由小到大,風險也隨之由小到大。與風險越來越大相對應的是經營業績也越來越大,正是因為如此,我們說對科技產業的投資是誘人的風險投資。產業化過程中高科技企業,資金運作往往是幾億、幾十億,因此,產業化運作的失敗,不管是由於無情的競爭,還是由於運作者的失誤,帶來的都可能是資本的巨大損失。而產業化運作的成功,贏得的則是巨大的社會效益和企業效益。
其次,在由商品化過程到產業化過程中,第一棒成敗的關鍵,「科技成熟程度」佔比例極大,而最後一棒時,成敗的關鍵就轉變為「資本運作水平」為主了。換言之,也就是由科技支撐為主逐步轉移到資本支撐為主了。因此,第一棒的「運動員」,唱主角的,是成果發明者,是科技人員。最後一棒,要把產業「搞大」,此時的運動員,即唱主角的則是資本運作專家,是優秀的經營者和決策者。

② 創新成果中試,試制,試運行的產業化目標和計劃怎麼寫

中試是中間性試驗的簡稱,是科技成果向產生力轉化的必要環節,成果產業化的成敗主要取決於中試的成敗。科技成果經過中試,產業化成功率可達80%;而未經過中試,產業化成功率只有30%。
要實現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需要建立旨在進行中間性試驗的專業試驗基地,通過必要的資金、裝備條件與技術支持,對科技成果進行成熟化處理和工業化考驗。中試基地起到的就是這樣的作用。
據介紹,中試基地一般分為專業中試配套基地和綜合性中試配套基地兩大類。專業中試配套基地是專門從事某個行業類項目的中試配套基地;綜合性中試配套基地是以加工、生產一般工業產品為主要經營業務,同時承擔同類技術項目中試和產業化配套協作工作的基地。
中試產品的范圍是指經初步技術鑒定或實驗室階段研試成功的科技成果,為驗證、補充相關數據,確定、完善技術規范(即產品標准和產品工藝規程)或解決工業化、商品化規模生產關鍵技術而進行的試驗或試生產階段的產品。應包括: 1、經初步技術鑒定或實驗室階段研試成功的樣機(或樣品),為了穩定、完善、提高性能而進行的試驗或試生產階段的產品; 2、經初步技術鑒定或實驗室階段研試成功的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等科技成果為了用於工業化生產而進行的試驗或試生產階段的產品; 3、為了消化、吸收,推廣國外先進技術(系指能填補國內空白的)而進行的試驗或試生產階段的產品; 4、對原系統的性能有較大改進的系統性項目,經初步技術鑒定後所進行的試驗或試生產階段的產品; 5、農、林、牧、漁、水利、醫葯衛生、社會福利、能源、環保等科技成果,經初步技術鑒定或實驗室階段研試成功後在試驗場、基地、室、車間(農業包括小面積試驗成功後區域試驗、生產試驗,醫葯包括臨床試驗)進行的試驗或試生產階段的產品

多年來,中試在我國並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中試空白」現象比較嚴重。許多人對中試的意義認識不清,他們錯誤地認為,只要有了好的科技成果就可以成功地進行產業化、商品化。高校成果研究的投入遠遠高出成果轉化的投入,企業的科技開發資金很少,這種不合理的局面使高校承擔了不必要的成果轉化壓力。高校對於填補「中試空白」並不是無所作為,但主要是靠企業。我國的國有企業對於科技成果的轉化缺乏熱情和動力,這正是造成「中試空白」的症結所在。
大多數高校及中小企業,由於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限制,要獨立建立中試基地是不可能的。高校與高校之間,高校與企業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可以建立行業性的中試基地,政府從科技開發經費中撥出一定比例的款項作為中試資金。也可以建立政府或民間形式的中試機構,讓他們去承擔樣品生產、技術鑒定、小批量試制、產品鑒定等一系列工作。

③ 我國近幾年來所取得的巨大科研成果

李國傑
一、 中國信息化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已確定為中國發展經濟的基本戰略之一。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已確定12項重點信息化工程,稱為「金字工程」,包括辦公業務資源、宏觀政策管理、稅收、海關、財政、金融監管、社會保障等信息系統,我國的信息化工程已取得明顯成效。近幾年來中國的信息化程度明顯提高。據世界銀行發布的「2003年全球信息技術報告」統計,中國信息化綜合指標在全球被統計的83個國家中排名43位,比上一年上升21位,中國的信息基礎設施在全球排名35位。就信息基礎設施的規模而言,中國已居世界前列。2002年中國固定與行動電話用戶均超過2億戶,總用戶數達4.2億戶,居世界第一;聯網計算機達到2083萬台,上網用戶超過5910萬戶,居世界第二位。中國的信息化起點較低,但發展速度很快。五年來全國電話普及率從1997年的8.1%提高到33.7%,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從1997年的18.6Mbps擴大到9.4Gbps。人民群眾從信息化建設中得到越來越多得實惠。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地廣人多,按人均指標衡量,中國的信息化程度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中國是在工業化尚未完成的條件下實施信息化建設,所走的信息化道路不同於發達國家,我們特別重視信息化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與提升。為了建立全國統一的信息化指標體系,2002年成立了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並且公布了「中國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構成方案」,包括信息採集的信息化手段覆蓋率、網路營銷應用率、財務決算速度等21個基本指標以及若干評議指標和效能指標。這些指標都是從中國實際出發制定的,是一個面向直接效益與長遠效益的信息化指標,對指導我國信息化建設有重要意義。
二、 中國信息產業現狀
近五年,包括全球信息產業不景氣的近兩年內,中國信息產業保持了銷售收入每年增長25%以上的高速度蓬勃發展。2002年電子信息產品銷售收入達1.4萬億元,居全國工業部門之首,已成為我國第一支柱產業,其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三,其中彩電、程式控制交換機產量居世界第一。我國信息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2.3%提高到5.7%。目前營業額超過100億元的電子信息企業有11家,其中突破600億元的企業有兩家。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區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聚集帶。中國正在成為全球電子信息產品的重要加工基地。
中國的通信產業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HDJ-04型大中容量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打破國外壟斷開始,被譽為「巨大中華」的多個通信企業實現了群體性突破。局用交換機的國產比重已達到85%以上。移動通信產品製造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突破,國產移動交換機、基站和手機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50%、70%和30%。華為公司已成為在全球有重要影響的通信設備供應商,亞太地區最大的光網路設備供應商,其產品已佔領一定的海外市場。中國的計算機產業以聯想公司位代表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漸進式創新的道路,即「貿、工、技」發展道路。目前國產微機已經占據國內年銷1000萬台以上市場的絕大部分。國產伺服器與筆記本的市場佔有率也有明顯提高。
2000年國務院頒布了「鼓勵軟體產業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即18號文),有力地促進了軟體與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近兩年軟體營業額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長速度,2002年軟體產業收入達1100億元。國家認定的軟體產業基地有11家,全國經認定的軟體企業超過6000家。中國的軟體產品在市場上競爭力強的主要是財務、教育、殺病毒、中文處理等軟體,在稅務、鐵道、海關等許多應用領域也開發了大量應用軟體。2002年公布的「振興軟體產業行動綱領」確定我國軟體產業的發展目標為:2005年軟體市場銷售額達到2500億元,國產軟體和服務的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60%,軟體出口額達到50億元,形成若幹家銷售額超過50億元的軟體企業,軟體專業人才達到80萬人。
近兩年國內已建成若干條0.18微米的集成電路生產線,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已從兩年前的100多家增加到400多家。2002年集成電路產量已從1997年的13億塊增加到85億塊。在北京、上海、深圳、無錫、西安、成都、杭州七個城市建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化基地,即集成電路產業的孵化器,我國集成電路的產業鏈已基本形成。美國、韓國及台灣地區的生產、封裝、測試和設計企業紛紛在中國建立獨資和合資企業,中國將逐步成為世界IC產業的設計加工中心。到2005年,我國集成電路產量將達到200億塊。預計2010年我國集成電路產量為500億塊,產值將達到2000億元,占國內市場50%,國際市場5%左右。
三、 中國信息高技術研究的主要成果
(1)863計劃在信息領域的布局
國家支持的高技術研究主要體現為1986年開始的863計劃。在第十個五年計劃期間(2001年―2005年),863計劃在信息領域投入40多億元,設立計算機軟硬體、通信、信息獲取和信息安全技術四個主題。計算機主題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計算機體系結構、下一代互聯網、計算機軟體、智能化中文信息處理和多模式人機介面以及重大示範應用等。通信主題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新一代信息網、光通信和個人通信技術等。信息獲取主題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光學對地觀測、微波對地觀測、先進地對空觀測、衛星導航定位、對地觀測數據處理分析與空間信息應用等。信息安全主題主要研究方向是國家信息安全基礎設施關鍵技術、安全監管、信息安全示範工程和信息安全新技術等。各個主題主要從事具有前瞻性的關鍵技術研究。
除以上四個主題外,863計劃信息領域一半以上的經費投入集成電路、高性能計算機和高性能寬頻信息網等幾個重大專項。集成電路專項包括光刻機等關鍵設備研製、新型半導體材料和CPU及系統晶元(SoC)設計。軟體專項重點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統、桌面辦公系統、資料庫系統以及各種中間件。高性能計算機專項主要研製面向網格的超級伺服器、網格軟體,建立示範性的國家網格系統。高性能寬頻信息網專項的目標是建立一個適應Internet TV等流媒體實時傳輸的高性能、廣域寬頻演示驗證網路,稱為3Tnet,重點攻克T比特級智能光網路、T比特級WDM光傳輸,和T比特級路由器等系統設備的關鍵技術。目前,上述主題和專項研究正在順利進行並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2)近幾年來通信高技術研究幾項主要成果
2.1 第三代移動通信標准TD-SCDMA
1998年6月中國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代表中國向ITU(國際電信聯盟)提出了TD-S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標准,2000年5月被ITU批准為國際標准。2001年3月該標准又被3GPP(第三代移動通信夥伴計劃)接納,真正成為全球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建設的選擇方案之一。 為配合TD-SCDMA標准技術規范的提交,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及大唐集團做了大量的系統級與鏈路級模擬工作。
TD-SCDMA標準的成功,為世界第三代移動通信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其關鍵技術智能天線、軟體無線電等,已被ITU確定為超3G需要使用的技術。同時,TD-SCDMA作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方案,也將為我國移動通信產業扭轉專利技術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到目前為止,大唐集團等單位已就TD-SCDMA標准在二十多個國家申請了三十多項專利。與其它移動通信技術相比,TD-SCDMA具有頻譜利用率高,頻譜使用靈活、支持不對稱業務能力強、系統成本低、前瞻性強等突出優勢。預計大唐公司將於2003年底推出TD-SCDMA全套系統設備和終端產品。
2.2 高速互聯試驗網與3G系統
為了發展下一代互聯網技術,中國科技工作者已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科研攻關,其中最有影響的是863計劃支持的中國高速信息示範網(CAINONET)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支持的中國高速互聯研究試驗網(NSFCNET)。CAINONET的主要目標是利用自行研製的光交叉連接設備、光分扦復用設備、核心路由器和網管系統,建立一個連接北京地區部分重要科研院所和著名高校(共13個試驗節點)的基於IP、DWDM的示範網。此項目總投入超過1.6億元,由大唐電信、巨龍通信、武漢郵電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40多家單位共同承擔任務。經過兩年多努力,於2001年9月底完成任務,通過驗收。CAINONET是目前全球為數不多的大型寬頻高速試驗示範網之一,主要用自己的技術研製成功全光通信網路、高速核心路由器等關鍵設備和網路管理系統,研製成功16(32)×10Gbps SDH波分復用系統。此項研究共申請了50多項專利,標志著我國已全面掌握高速信息網路的關鍵技術。另一個中國高速互聯研究試驗網NSFCNET由清華大學等單位承擔,於2000年9月開通試運行。NSFCNET傳速率為2.5-10Gbps,並實現了與國際下一代互聯網(Internet2)連接。
我國已於2000年6月成功開發了適應國內市場需求的實用化第三代移動通信(3G)現場實驗系統,包括符合國際標準的WCDMA、TD-SCDMA、CDMA2000三種無線入網、核心網與終端設備,此項目共申請了近百項國際國內專利。3G系統今後若干年將在中國得到推廣。近兩年基於乙太網技術的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AN)在我國迅速發展,已成為3G技術的主要競爭者。
2.3光電子器件
我國光電子技術具有較好基礎,中國科學院在光電子領域由五個研究所,現已形成光電子研究集團。武漢郵電科學院在光纖通信技術方面具有國際競爭力。在863等國家科研計劃支持下,我國光電子技術發展迅速,武漢、長春、廣州等城市都在建設「光谷」。
我國同步數字序列(SDH)光收發模塊已達到國際上同類產品技術指標;密集波分復用器、光環形器、光隔離器和CATV光發射/接收機已開始進入規模生產。2000年高性能量子阱GaInNAs/GaAs激光器等光電子器件研製成功,使我國進入國際上低維材料量子阱與量子點器件研究的先進行列。國產的DWDM系統已形成產業,廣東、浙江等幾個省已開始16×2.5Gb和32×2.5Gb DWDM系統的建設。我國已在北京、武漢、石家莊、深圳、長春和上海建立了6個光電子成果轉化產業基地,已批量生產10多種光通信器件,占國內市場30%,半導體激光器已進入國際市場。
(3) 近幾年來我國計算機與IC高技術研究的幾項主要成果。
3.1高性能計算機和網格研究
中國從上世紀50年代末就開始研製計算機,40多年來一直沒有間斷,高性能計算機的研製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是我國最早研製大型通用計算機的單位,被譽為我國計算機事業的搖籃。近幾年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先後研製成功的曙光一號多處理機、曙光1000大規模並行機、曙光2000和曙光3000超級伺服器,已通過曙光公司的銷售到生物信息、石油、氣象、稅務、學校等許多行業,帶動了我國高性能計算機產業。曙光超級伺服器已累計銷售200多套,總計算能力已達每秒幾十萬億次。2001年初研製成功的每秒4000億次的曙光3000主要用於水稻基因組的測序分析,為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率先繪制水稻基因組框圖與精細圖作出了重要貢獻。2003年研製成功的曙光4000L海量信息處理系統,峰值速度超過每秒4萬億次,存儲容量超過200TB。除中科院計算所外,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中心、國防科技大學是我國研製高性能計算機的主力軍。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中心2000年研製的神威並行機分別安裝在國家氣象中心和上海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峰值速度達每秒3840億次。國防科技大學1997年研製成功的銀河-III並行巨型機採用可擴展分布式共享存儲並行處理結構,峰值速度已達到每秒130億次浮點運算。這兩個單位科研與工程水平高,都有能力研製每秒10萬億次以上的並行機。
我國從上世紀末開始就啟動網格技術研究,863計劃支持的在北京、上海、長沙等地建立的國家高性能計算環境是網格計算的初級實驗,實現了遠程登陸與某些單一印象功能。近兩年網格計算越來越受到重視,863計劃啟動了一個網格專項,旨在建立聚合性能10萬億次左右的國家高性能計算網格示範系統,計劃在生物信息、國土資源、工業設計等部門建立幾個示範性的應用網格。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開展的織女星網格研究在國內外已有一定影響。織女星網格不僅包括面向網格的超級伺服器、網格瀏覽器、幾種網格協議研究,還包括語義與知識網格研究,已率先在CACM等重要國際刊物上發表了十幾篇有關知識網格的論文,引起國際同行重視。
3.2漢字識別技術
不同於由26個字母組成的英文,用計算機輸入輸出和識別上萬個不同的漢字是在中國推廣計算機應用的難題。中文的印刷體識別(OCR)和手寫識別是編碼輸入以外的重要中文輸入技術,我國在中文OCR和漢字手寫體輸入方面已居國際領先水平。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1985年就開發成功國內首套聯機手寫識別軟體,隨後成立了專注漢字識別技術的漢王科技公司。十多年來該軟體已從1.0版升級到10.0版。目前推廣的10.0版能完全識別手寫行草體漢字和包含一萬多漢字的大字元集,使手寫輸入輕松自如,微軟、摩托羅拉等跨國達公司都採用了漢王科技的技術。印刷體漢字識別軟體在大規模錄入中差錯率低於萬分之一。
3.3智能化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示範工程
在科技部領導下,從1990年開始863計劃開展了智能化農業示範工程,以5個高水平的農業專家系統開發平台為核心,在知識獲取、模型構建、知識表達、推理等關鍵技術突破的基礎上開發了156個「高產型」、「經濟型」、「優質型」實驗農業專家系統,涉及糧食、果樹、蔬菜、畜牧、水產等多個領域,先後在北京、吉林、安徽、雲南等20個示範區示範應用。據1998年-2000年兩個農業年度統計,示範面積3796萬畝,輻射推廣面積8504萬畝,增收節支達幾十億元,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特別在雲南等技術相對落後的地區效益十分明顯。在技術落後地區如何推廣高技術,我國的農業專家系統可能對第三世界國家有所借鑒。
3.4 CPU等核心技術研究
眾所周知,我國信息領域的核心技術如CPU晶元、操作系統長期控制在Intel、微軟等外國公司手裡。從本世紀初開始,我國開始向CPU等核心技術進軍,經過兩年努力已取得一些初步成果。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於2002年8月研製成功我國第一款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通用CPU――龍芯一號CPU晶元。此晶元與MIPS CPU兼容,具有64位浮點部件,性能達到國外90年代中後期通用CPU水平。在設計中申請了十多項專利,特別是有防惡意攻擊的硬體支持,在我國電子政務等領域有廣闊應用前景。峰值速度每秒20億次運算的龍芯2號CPU預計2004年初可研製成功。再經過幾年努力,我國在CPU設計核心技術上有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除龍芯CPU外,中芯微系統公司、北京大學已推出了方舟系列和眾志系列32位嵌入式系統晶元(SoC),有望在網路終端計算機等方面佔領市場。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曾開發過有自主知識產權的UNIX操作系統COSIX,但在市場推廣上並不成功。近幾年來,Linux的興起為我國發展操作系統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科技部已支持一些企業開發基於Linux的桌面辦公系統。一些企業和科研機構已開發了適合不同應用的嵌入式Linux或其他嵌入式操作系統,與Linux應用兼容的高安全性伺服器操作系統也正在開發之中。幾年後我國缺乏自主操作系統的局面將有所改觀。
四、信息科學基礎研究的某些成果
我國的基礎研究主要通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部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支持。從1998年開始,先後有17項信息科學基礎研究列入973計劃,包括高性能演算法,圖象、語音、自然語言理解與知識挖掘,數學機械化與自動推理平台、網路環境下海量信息組織與處理,大規模科學計算,超高密度快速光信息存儲,量子通信與量子信息、基於Agent的軟體中間件、虛擬現實等。近幾年來我國信息科學基礎研究已取得不少有重大影響的成果。
(1)軟體理論研究
中國最早從事軟體研究的學者多數是數學家,在軟體基礎理論方面有較深的造詣,取得了一批有國際影響的科研成果。
1.1可執行的時序邏輯語言與XYZ系統
容易編程的軟體往往執行效率不高,曾經風行一時的函數型語言由於效率不高在市場上未取得成功。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20世紀90年代初開創性地提出並實現了可執行的時序邏輯語言與XYZ系統,較好地解決了易編程和執行效率的矛盾。近年來XYZ系統在實時控制、多媒體等領域的應用以及軟體體系結構設計的可視化工具等方面有新的進展。XYZ系統是計算機編程理論的重大突破,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贊譽。
1.2 區段演算理論
實時系統的形式化是軟體理論的一大難題。1991年,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研究人員和C.A.R. Hoare等教授提出並發表了關於作為實時系統邏輯方法的區段演算的論文,在國際上引起較大反響。區段演算是描述和推理動態系統實時行為的一種模態邏輯,它是區間時態邏輯在連續時間條件下的一種擴展,現已成為實時系統設計、應用及數學支持工具的新模型,得到國際同行的公認,已帶動了國際上十幾個國家的科學家參與這一方面的研究.
1.3形式語義學
進程代數是研究計算機網路、遠程通信等並發現象的形式化方法,現已成為計算機科學基礎研究的一個熱點。科學院軟體所設計並實現了通用進程代數驗證工具PAM,1993年在此基礎上研製成功迄今世界上唯一能直接對消息傳送進程進行推理的工具VPAM,在十幾個國家得到應用。該所與英國Hennessy教授合作提出並獨立發展了「符號互模擬理論」推動了模態邏輯和實時進程的研究。清華大學利用拓撲學工具,引入近似互模擬與互模擬極限的概念,初步建立了並發程序的近似正確性與無限進化的理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並發計算模型的翻譯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工作,提出並開發了基於語法制導的翻譯技術和證明翻譯程序正確性的方法,還提出了關於形式系統序列、序列的極限以及過程模式的理論,建立了軟體規約的修正演算技術。
(2)人工智慧研究
2.1問題求解與人工神經網路理論
清華大學在人工智慧問題求解理論中,在傳統符號主義建模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了不同粒度的商空間求解模型和分層遞階的求解方法,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不同層次信息的合成技術;根據神經網路學習新的幾何表示,提出一種從上而下的構造性學習方法,與多粒度計算的商空間理論結合,能有效地處理大數據量、復雜問題的學習與分類。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獨辟蹊徑,創造了採用高維幾何學來描述和設計人工神經網路,在神經網路計算機理論研究、設計和轉化等各個方面都獲得了很大成功。北京系統工程研究所近幾年在計算智能(包括模糊邏輯、進化計算和神經計算)研究方面獲得了較大進展,提出了「過程神經元網路」概念,理論和應用都取得了較出色成果
2.2知識處理理論
自然語言理解是是人工智慧的主要困難之一。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在知識工程和基於知識的軟體工程方面作了系統的、原創性的工作,設計並主持研製了知識工程語言TUILI系統和大型專家系統開發環境《天馬》, 並首次把異構型分布式人工智慧和機器辯論引進人工智慧領域;研製出基於類自然語言理解的知識自動獲取方法,在只對書本語言作很少改動的情況下由計算機自動獲取並整理含於資料中的知識,最後自動生成所需的應用軟體,從而形成了一條基於知識自動獲取的軟體快速生成新技術路線;另一個有趣的成果是研究出能把中文童話故事自動轉換成動畫片的計算機動畫全過程自動生成技術,在藝術創造領域內推進了人工智慧。總參61研究所開展了「知識發現的機理研究」,提出了「控制流/數據流圖對」方法和能夠統一表示、處理隨機不定性和模糊不定性的「雲模型」,並把這一創新的模型應用於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等新領域,取得了出色的效果。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率先提出建立「國家知識基礎設施」,並已構建包含300多萬條知識的多領域專業知識庫,在自然語言處理、農業信息系統等方面開始應用。
(3)演算法研究
演算法和計算復雜性是計算機科學的核心。國內有一批學者為尋求NP困難問題(計算時間隨問題規模按指數函數增長的一類難解問題)的有效演算法(包括近似演算法)付出了艱苦努力。高性能演算法973項目在集成電路設計、電力調度、交通、證券和信息查詢等多個領域,提出一批既有世界先進水平又有較高實用價值的高性能演算法,其研究成果正在一些重點工程領域推廣應用。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先後投入約400人年的科研力量,歷時六年,在數字視頻廣播關鍵技術上取得了全面的突破性進展。該研究組提出的"快速魯棒的靜態Sprite生成演算法"被國際MPEG-4標准採納,2002年7月該研究組提出的"結合率失真優化理論的碼率控制演算法又被國際JVT(Joint Video Team)標准接受;在中國手語識別方面,該研究組首次研究了大詞彙表(達1000以上的漢語詞彙)的手語識別問題,正確識別率達92%-95%。在手語合成方面,利用虛擬人合成技術合成了3163個基本中國手語詞彙的手勢,在全世界首次實現正常人與聾啞人的實時交流系統。
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開發成功並行數學軟體庫、廣義本徵值問題並行解法包PQR等,這些軟體產品已在美國、歐洲、日本等20家大學和科研機構應用。他們還開發了大型油藏數值模擬並行解法器及並行軟體PRIS,在國產高性能計算機上研製了百萬結點精細油藏模擬等分布式並行數值軟體,具有重大經濟效益
(4)量子計算與量子通信研究
量子信息技術可實現經典信息技術無法做到的新信息功能,是當代信息科學的前沿。中國科技大學在解決量子信息技術的若干關鍵性問題上取得重要進展。該校科研人員首創概率量子克隆原理,即以某概率精確地克隆線性無關的量子態集,推導出最大克隆概率,為有效提取量子信息提供新途徑,並採用線性光學方法在實驗上研製成功量子普適克隆機。他們還首創量子避錯編碼,其原理已被美國學者在實驗上證實,為克服量子信息技術實際應用的主要障礙――消相干問題開辟了新的方法;提出新的量子信息處理器,有希望成為實用量子處理器。清華大學的學者提出了基於量子邏輯的自動機理論,證明了自動機的一些基本性質依賴於所基於的邏輯的分配律,從而揭示了基於量子邏輯的自動機理論與經典自動機理論之間的一些本質區別。
(5)信息安全理論研究
我國科技工作者完全自主地研究實現了我國的信息密碼演算法與體系,密碼學研究已進入國際前列。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單位在信息安全、密碼學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代數方法是研究現代密碼系統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國學者主要利用代數方法對密碼問題進行了深刻刻畫,這些成果對認證碼、序列密碼和公鑰的設計和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我國在網路入侵檢測、防病毒軟

④ 成果應用,產業化銜接情況怎麼寫

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專價值的科技成果所屬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科技成果轉化的概念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當包括各類成果的應用,勞動者素質的提高,技能的加強,效率的增加等等。因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生產力包括人、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因此科學技術這種潛在的生產力要轉化為直接的生產力,最終是通過提高人的素質、改善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來實現的。從這種意義上講,廣義的科技成果轉化是指將科技成果從創造地轉移到使用地,使使用地勞動者的素質、技能或知識得到增加,勞動工具得到改善,勞動效率得到提高,經濟得到發展。狹義的科技成果轉化實際上僅指技術成果的轉化,即將具有創新性的技術成果從科研單位轉移到生產部門,使新產品增加,工藝改進,效益提高,最終經濟得到進步。我們通常所說的科技成果轉化大多指這種類型的轉化,所講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就是指技術成果的應用數與技術成果總數的比。

⑤ 科技工作面向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的經驗怎麼寫

意義:為加快我省抄科技體制改革進程,促進科技與經濟的有效結合,提高我省產業技術水平,適應我省科技發展需要,加強對江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工程中心」)的組建與運行管理,保證中心建設目標的順利實現,特製定本管理辦法法定瘁剮誆溉搭稅但粳。
目的: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技術創新體系、能力的建設,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的中間環節,提高現有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為企業規模化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培養並吸引一批高水平、高層次的科技人才,促進我省科技創新體體系的建設。

⑥ 什麼是科技成果產業化

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版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權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科技成果轉化的概念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當包括各類成果的應用,勞動者素質的提高,技能的加強,效率的增加等等。因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生產力包括人、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因此科學技術這種潛在的生產力要轉化為直接的生產力,最終是通過提高人的素質、改善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來實現的。從這種意義上講,廣義的科技成果轉化是指將科技成果從創造地轉移到使用地,使使用地勞動者的素質、技能或知識得到增加,勞動工具得到改善,勞動效率得到提高,經濟得到發展。狹義的科技成果轉化實際上僅指技術成果的轉化,即將具有創新性的技術成果從科研單位轉移到生產部門,使新產品增加,工藝改進,效益提高,最終經濟得到進步。我們通常所說的科技成果轉化大多指這種類型的轉化,所講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就是指技術成果的應用數與技術成果總數的比。

⑦ 產業規劃咨詢的主要成果是什麼

根據綠野資本集團下屬綠野咨詢網站上的介紹:

綠野產業規劃咨詢的成果體系包含:
區域功能定位、產業戰略定位、產業發展策略、重點項目策劃和規劃實施方案:
1.區域功能定位
產業規劃的研究,必須對區域整體發展戰略有準確的把握。區域功能定位主要指根據規劃區以前所作的相關規劃或者政府工作計劃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確定規劃區的區域功能定位、區域功能布局等,作為產業規劃方案制定最直接的依據。
2.產業戰略定位
產業戰略定位,主要基於區域功能定位的總體結論性意見,對規劃區的產業發展,從產業細分門類視角進行深入討論和規劃,確定規劃區要發展的產業門類、產業結構、產業布局及產業目標,描繪規劃區的產業藍圖。
3.產業發展策略
產業戰略定位解決的是產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的問題,而產業發展策略關注的是,為達到既定的產業發展目標,所應採取的發展策略和產業政策,為各產業職能部門提供最直接的工作方向和思路。
4.重點項目策劃
重點項目策劃部分主要從行政區屬的角度,進行落地的產業項目策劃。內容包括總體概述、重要性分析、可行性分析、開發理念、項目設計、運營建議等等。項目策劃並不是漫無邊際的,產業項目作為產業規劃中最直接的落地成果之一,是區域功能定位、產業定位和功能布局等的重要承載者。
5.規劃實施方案
規劃實施方案是實現產業發展規劃的計劃和路徑,主要是推動產業按照產業目標向前發展的一系列對策、措施的集合,不但能落實到各個產業部門,而且能落實到各個空間地塊。規劃實施方案的提出,主要涉及到戰略階段的劃分、發展模式的確立、推進措施的建議等內容。

⑧ 產業技術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報告的企業情況

1、企業基本情況。
包括企業名稱、性質、地址、注冊時間、注冊資金、企業登記注內冊類型等。
產權容情況,其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資企業等,需說明股東構成及各自所佔股份。
2、企業人員及開發能力。
企業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況:包括學歷、所學專業、主要經歷、技術專長及主要工作業績。
企業人員基本情況:包括企業人員總數、大專以上人員數、主要管理人員數,技術開發、生產、銷售人員比例等。
企業研發能力:包括企業上一年研究開發投入額、研究開發投入占企業年銷售收入比例;企業研發機構與科研開發隊伍情況;產學研結合情況;與本項目實施相關的技術儲備情況等。
3、企業財務經濟狀況。
上年末企業總資產、總負債、固定資產總額;近兩年總收入、產品銷售收入、凈利潤、上交稅費、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應收賬款周轉率;今後三年企業的財務預測。
4、企業管理情況。
企業管理制度、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情況;企業信用等級、企業商譽、企業獲獎等情況。
5、與項目實施相關的已有主要生產設備和檢測設備情況,列表如下:
序號 設備名稱 數量 型號 用途 價格(萬元)

⑨ 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為什麼能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你好!根據前瞻網研究指出
在當前,科技成果轉化的作用和意義主要表現在如下三方面專:
1.重視科屬技成果轉化是世界競爭發展的需要。在當今世界范圍內,經濟的競爭愈來愈表現為科學技術的競爭,表現科技成果(特別是高技術成果)轉化數量、質量和轉化速度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程度及其市場佔有率的競爭。
2.科技成果轉化是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關鍵。發展經濟要依靠科技進步,發揮第一生產力的作用,而只有把作為第一生產力重要體現的科技成果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廣泛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國的經濟增長質量,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兩個根本轉變。
3.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最好形式。新技術的產生並不等於新產業的形成,要使科技成果變成現實的生產力,特別是要形成規模效益,就需要科技工作者與經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制定有力措施,創造有利於成果轉化的環境條件,加快成果轉化的步伐,為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難點、熱點、重點問題作出貢獻。
望採納!謝謝

⑩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現狀

新形勢下,我國對於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在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方面進行了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有利於技術成果轉化的政策,取得了不少成績。

(一)技術市場發展良好

我國技術市場充分發揮配置科技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著力推動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大批科技成果通過技術市場交易實現了經濟價值,技術市場合同交易保持了平穩較快的發展勢頭。2011年,我國技術市場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256428 項,成交金額4763億元,同比增長11.7%和21.9%。合同成交金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1.0%,佔全國 R&D經費投入的54.8%,較2010年分別提高0.03個百分點和3.00個百分點。技術合同質量繼續提高,平均每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185.7萬元,同比增長9.3%。我國技術市場繼續保持穩定較快的良好發展勢頭,經過多年發展,中國技術產權交易正變得日益活躍,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助推器」(萬金榮,2006),為助推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二)高技術產業和產品發展勢頭良好

高技術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先導產業,發展高技術產業對於加強科技對經濟支撐作用,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意義重大。2011年,我國高技術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總產值創歷史新高,突破了 8萬億元,達到 88433.9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實現利潤5244.9億元,增長7.5%。2008年因受金融危機影響,高技術產業總產值增長率降到最低的5.0%(按可比價計算)。2009年以來高技術產業總產值增速開始逐步回升,至2011年增速達到18.4%(表4-4)。

表4-4 高技術產業總產值及實現利潤情況

資料來源:歷年《中國統計年鑒》。

高技術產品具有高研發投入、高附加值的特點。高技術產品的產生與在國際市場上的佔有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及高技術產業化的能力。2011年,我國高技術產品貿易基本從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走出,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達到5488億美元和4632億美元,進出口總額達到10120億美元,產品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達到856億美元,均為歷史最高水平(表4-5)。從增長率看,出口額、進口額和進出口總額分別比上年增長了11.5%,12.2%和11.8%。從貿易出口的主要方式看,雖然加工貿易(包括進料加工貿易、來料加工貿易)仍然佔主要地位,但是其比重不斷下滑,而一般貿易比重逐步上升。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進一步深化,一般貿易所佔比重仍然有較大上升空間。

表4-5 高技術產品進出口情況

資料來源:歷年《中國統計年鑒》。

(三)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和計劃

我國有關政策法規在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內在機制方面起著越來重要的作用。為了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中國出台了一系列法規和政策。除核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1996年)以外,還包括各地的科技成果轉化條例,促進高新技術開發區、科技園區、科技中介機構、中小企業、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政策規定,與科技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和科技獎勵等方面的政策法規以及星火計劃、火炬計劃、「863」計劃等一系列高技術產業發展計劃,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起到了很好的規范和指導作用。

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政府不僅僅局限於已有的政策法規,還在不斷地調整和修訂相關政策,並制定適應不同歷史時期經濟發展需要的科技發展計劃,取得了顯著成效。如:2011年,實施寬頻移動通信、數控機床等重大專項推動成果應用和產業化,依據《關於加快發展民生科技的意見》加快民生相關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通過《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實施方案》強化對科技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此外,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加大了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新型產業創投計劃累計支持設立61家創業投資企業,投資創業企業108家。這些計劃在促進科技、經濟相結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科技服務體系日趨完善

科技服務機構是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轉化、擴散科技成果和有效配置科技資源的重要渠道。近些年我國科技服務機構發展迅速,為科技創新和科技產業化作出了重要貢獻。截至2011年底,全國共有孵化器900多家,孵化器企業3.6萬家;全國已成立技術交易服務機構2萬余家,常設技術交易場近200家,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202家(2011年新認定68家);全國生產力促進中心總數2000多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生產力促進中心241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284家(2011年新增36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38家(2011年新增3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58家、國際大學科技園86家;創業投資機構700多家,還有相當數量的科技風險投資中心、科技評估機構、專利代理機構、科技招投標機構、各類行業協會、專業技術協會等都取得了快速發展,已經初步形成了符合中國國情的、功能較為完善的科技服務體系,為推動我國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加大了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資金投入

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國家各級政府加快了科技產業化環境建設的步伐,加大了科技產業化資金投入。2010年,國家級火炬計劃5428個項目共落實資金730.8662億元,其中來自政府資金22.6685億元,企業自有資金470.8162億元,金融機構貸款資金162.4995億元,分別佔到位資金的3.1%、64.4%和22.2%。國家級星火計劃共實施2810個項目,落實資金134.1770億元,其中政府撥款7.7273億元,所佔比例為5.8%;企業自籌資金80.2289億元,佔59.8%;銀行貸款27.9355億元,佔20.8%。地方政府財政科學技術功能支出中用於技術研究與開發(包括高新技術產業化、科技成果轉化與擴散)項目研究的費用為639.7億元,占支出總額的40.3%;用於科技條件專項(包括建立技術創新服務體系、科技條件專項)以及科學技術普及的費用為136.2億元,佔8.6%。此外,國家還通過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科技支撐計劃等相關計劃,強化了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扶持力度(表4-6)。2011年,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共立項6545項,財政撥款37.7億元;火炬計劃立項2108 項,財政支出3.2億元;新產品計劃項目1384項,中央財政安排經費共計3.0億元(陳磊,陳瑜,2012)。

表4-6 2010年科技成果轉化相關項目中央財政撥款情況單位:萬元

資料來源:歷年《中國統計年鑒》。

(六)加強了科技成果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保護知識產權是建設創新型國家、提升國家競爭力的迫切需要。中國加入WTO 以來,政府加快了知識產權制度的建設步伐,修改了《專利法》、《商標法》和《著作權法》等知識產權法律,並制定了其他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條例,在保護知識產權問題上做出了持續不懈的努力。新時期,我國更加重視知識產權工作,每年都出台當年的《中國保護知識產權行動計劃》,2012年還審議通過了《2012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推進計劃》,將知識產權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目前,中國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已基本完備,並與國際標准接軌。科技成果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取得成效,主要表現在加強和完善了科技成果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和執法工作;另外還表現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等主體其自身的科技成果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增強,知識產權申請和受理率不斷增加,而且技術含量較高的發明專利所佔比重不斷提高。

閱讀全文

與成果產業規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