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西學中成果

西學中成果

發布時間:2023-04-29 09:30:49

① 論述明清之際西學東漸對中華帝國的影響

含義

明末清初西學的傳入,使中國的少數士大夫開始認識到西方學問之中有其優於中國之處,但這並未造成中國人對於中西學的基本高下看法有所改變。西學中主要受到注意的仍是技術方面如天文歷法、測量以及所謂的「西洋奇器」等,對於中國學術本身的影響沖擊亦不大。

影響

1、學術的影響
如上個段落所描述,西學東漸將西方近代各種學術上的新成果帶入了中國,深深影響到各種學術的發展,而許多在傳統中國不被重視甚至不存在的學科也在此影響下得到發展,中國傳統學術的基本框架「經、史、子、集」完全被打破,許多傳統的學術受到西學的沖擊,有的逐漸沒落,有的吸收西方學術而加以改進,到民國時期,整個西方式的學術體系架構大致成型。
2、思想文化的影響
西學東漸所造成中國思想文化的影響和變化之大,在中國歷史上只有百家爭鳴可以與之媲美。中國人經過西學的洗禮,對於世界、歷史發展、政治、經濟、社會、自然界萬事的看法,都有了巨大的改變。而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中的許多成分,則被以西方的標准重新估定其價值,部分諸陸枝子百家思想獲得重新重視,而尤其是儒家思想及一些民間的風俗信仰文化,則受到強烈的批判。
3、政治的影響
西方政治思想的傳入,議會制、民主制度、新的國家概念、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等,對於晚清中國的政治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包括戊戌維新的發起、晚清新政的推展、立憲運動早信敏的嘗試、辛亥革命的爆發,民初議會制的推行、五四運動、聯省自治運動、北伐統一,一直到後來的共產革命等,都受到這些西方思想的重大影響。
4、社會的影響
西學對於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早期並不如西方的軍事政治力量的侵略和資本主義式商品經濟的傳入來得直接,但隨著晚清西方思想的力量漸增,仍對社會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社會方面其中最大的影響,便是由於晚清西學的優勢逐漸超越中學,使得清政府必須廢除八股文和科舉制度,這使得傳統四民社會中最頂層的士階層,失去了其學而優則仕的管道,其所掌握的傳統知識的作用也下降,因此有被邊緣化的危險,而同時晚清西方商戰思想的傳入,提高了商人在社會上的地位,更加促成傳統四民社會秩序的瓦解。
此外,西方個人主義及社會主義等的思想的傳入,使得中國傳統社會中以家庭、家族、地域社會為中心的社會基層開始逐漸瓦解。
5、經濟及日常生活的影響
與社會的影響類似,在經濟方面的影響也是逐漸發生的。包括新的經濟思想的傳入,使得一批知識分子願意投入實業,而民族主義思想則有助於民族工業的發展成形。而新的科學、管理、金融等技術的傳入及應用,更是逐漸整個改變了中國的交通運輸、生產方式、商業交易等基本經濟事物。
在日常生活方面,新的西方科技事物如電、自來水、電影、廣播、坦旁等等逐漸改變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另一方面,新的思想改變了許多傳統日常生活中的習俗,包括一些被視為迷信的民間信仰、纏足風俗,傳統式的婚姻等等都逐漸被廢除。

② 明末清初西學東漸的成果

明末清初西學東漸的成果如下:

西學東漸所造成中國思想文化的影響和變化之大,在中國歷史上只有百家爭鳴可以與之媲美。中國人沖裂經過西學的洗禮,對於世界、歷史發展、政治、經濟、社會、自然界萬事的散困閉看法,都有了巨大的改變。

西學東漸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定影響,諸如「重義理輕藝事」、「明其理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倫理觀念、價值觀念逐漸解體,與之相聯系的士農工商思想也縮小了原有陣地。知識分子中崇尚實用、尺冊注重科技、追求民主的風氣則日益加濃。

「西學東漸」對中國人的婦女觀念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導致了中國近代婦女立世觀念的轉變。

③ 西學中有什麼好處

西學中的好處有:近代傳入中國的自然科學和商務、教育、外貿、萬國公法等先進的社會科學採用西方造船炮、修鐵路、開礦山、架電線等自然科學技術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體辦法來挽救社會危機。

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為洋務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西學知識的新式人才,一方面也對中國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為中國社會邁向近代化准盯首判備了最初始的文化條件。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即「中體西用」,是清末洋務派的指導思想。主張以中國倫常經史之學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術為應用。凱改

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口號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

洋務運動雖然在客觀上刺激中國資本主義發展、並且在一定芹遊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但是並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洋務運動

④ 西學東漸的三個階段及史實

從鴉片戰爭到洋務運動為西學東漸的第一階段。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時期是西學東漸的第二階段。從民初到「五四」時期,是西學東傳中國的第三階段。

從鴉片戰爭到洋務運動為西學東漸的第一階段。在鴉片戰爭前的閉關鎖國時代,異國是那樣離奇而遙遠。中國人把西方文明當成海外奇談。然封閉不能自固,鎖國難保國門。在鴉片戰爭時期,面臨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侵略,中國人邁出了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其時,朝士多恥言西學,只有極少數目光遠大的改革者開始矚目西學。此時此刻,真正的愛國者不是滿口忠君保國,以「天朝上國」作為精神安慰的封建官僚,而是從這個腐敗的官僚和士大夫階層中離析出的有識之士。林則徐、魏源、龔自珍經世致用的學術思想和痛砭時弊的改革傾向,以及向西方學習的嘗試,是把熾烈的愛國熱情傾注在冷靜而現實的政治思考之中。他們是近代向西方學習的啟蒙者。他們的基本思想就是了解夷情,「師夷長技以制夷」。這些卓識遠見表明近代向西方學習的思潮的始初就和愛國精神交融在一起。包括林則徐組織人力翻譯慕瑞的《地理大全》部分章節而編成的《四洲志》(1841年)、林則徐將資料交付魏源編成的五十卷巨著《海國圖志》(1842年),以及徐繼畲的《瀛環志略》(1848年)、江文泰的《紅毛英吉利考略》(1841年)、楊炳的《海錄》(1842年)、肖會裕的《英吉利記》(1842年)、梁廷枬的《合眾國說》(1844年),從1840年到1861年,中國的文人學者寫出了至少二十二部介紹夷情的著作。這些作品對西歐國家地理、歷史、政治、軍事、經濟諸情況都有所介紹。以魏源為代表,承認了西方的軍事優勢和武器精良。因此,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提出:「夷之長技有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他主張在廣州設造船廠、兵工廠,並延聘法、美工程師。據有人統計,「1821—1861年,至少有六十六人贊成中國必須采辦這種軍艦和槍炮」<費正清《劍橋晚清中國史》(下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173頁。>。不檔培廳過在實踐上,除了林則徐購買洋炮以加固海防外,上述師夷長技的主張只能是一種書面意向,其「制夷」的愛國目的就很難實現了。

如果說,在中外戰爭中已提出了「師夷長技」的主張,那麼在緊接著的國內階級戰爭—清王朝與太平天國的戰爭中,特別在戰爭曠日持久進入決戰階段時,仍然不可避免地提出西學問題。於是中國人加大了向西方學習的步伐,興起了「制器練兵」、「富國強兵」的洋務運動,實質上是一個軍事上、行隱技術上尋求西化的運動。
當時,戰爭的雙方從不同的立場出發,先後提出了向西方學習的問題。洪秀全在早期就從西方中明傳教士的佈道書中借來了「上帝」,來和人間的邪惡作斗爭。並懷著「天下一家」的善意在抵制外國侵略的同時,結好「洋兄弟」。一個外國人親身體驗了天王洪秀全所締造的這種情誼:「我們被稱為『洋弟』,真是感到高興,要知道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稱外國為『洋鬼子』。」<《中外關系史譯叢》,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第264頁。>在後期則有洪仁玕的《資政新篇》,提出發展近代交通、通訊,興辦銀行,保護工商業,獎勵科學發明,保護專利權,鼓勵私人開礦,准許僱傭勞動等帶有資本主義傾向的主張。不過,這些和當時戎馬倥傯的戰爭環境以及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並不協調,因此,太平軍除購置了少量洋槍洋器和聘用少許洋人外,很難在學習西方上有所作為。

從中外反動勢力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聯合會剿太平軍開始,中國的洋務運動也就揭幕。然而洋務派「富國強兵」的主張、制器練兵的行動,又使他們在類似《鏡花緣》中那個兩面國中的人一般,在猙獰的反面還有另一張「和洋」的臉孔。在外國傳教士的媒介作用和中國首批外交使節出國帶回的信息中,洋務派了解了更多的西情西學,成為當時中國人學習西方的先導。洋務派在整個中國士林還沉浸在封建舊學的王國中,能以一定的主動性引進西學是有其進步性的。這從洋務運動時期一批數學、物理、化學、地質學、天文學、醫學、農學著作,如《幾何原本》、《代數學》、《聲學》、《光學》、《電學全書》、《格致啟蒙》、《化學鑒原》、《化學考質》、《金石識別》、《西醫大成》等科技書籍的編譯出版可以得到證明。據約略計,「自清末曾國藩創辦製造局,以譯西書為第一義。數年之間,成者百種。而京師國文館及西士之設教於中國者,後先譯錄。迄光緒二十二年,可讀之書,約三百種」<姚名達《中國目錄學史》,上海書店1984年版第315頁。>,僅江南製造局在開局二十多年間就譯書163種,另附刊32種,其中專門介紹西情的《西國近事匯編》就出了108期,西學引進的積極作用,從達爾文進化論、哥白尼日心說等在中國啟蒙,從李善蘭(數學家)、華蘅芳(數學家)、徐壽(化學家)、章鴻釗(地學家)、張相文(地理教育學家)、詹天佑(工程師)等一批近代科學晨星在華夏大地上的出現。從一批擁有近代科技的冶煉、機械製造、化工、輕工、農產品加工、民用工業的官辦、民辦工廠之創建,從一批近代學堂、醫院報館等的創設,都可以得到印證。

洋務派和太平天國的農民英雄們從對立的立場出發,都有限地引入西學,畢竟由於太平天國領袖們受小生產者識見所限,而洋務派則視野開闊一些,故當容閎赴金陵謁見干王洪仁玕,建言組織良好軍隊、頒定教育制度等七事時,干王除了給他一個「義」字爵的封贈外,容閎一無所獲,只得遄歸。稍後,他投奔曾國藩,參加創辦江南製造局。出洋購置機器,帶留學生出國,又翻譯哥爾頓之《地文學》、派森之《契約論》。容閎在太平國和洋務派兩者比較中作出的選擇,耐人尋味。它主要表明了洋務派在學習西方的傾向上要比農民高出一籌。但洋務派對西學的引進,主要從實用的目的出發,重在西方的技藝。從整體而言,他們學習西方確乎舍本求末。當然「很有幾位忠實的學者——如壬叔善蘭、華蘅芳等輩在里頭,譯出幾十種科學書,此外國際法及其他政治書也有幾種,自此,中國人才知道西人還有藏在船堅炮利背後的學問,對於西學的觀念漸漸起了變化,雖然這是少數中之極少數,一般士大夫對於這種『洋貨』依然極端地輕蔑排斥。」<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書店1985年版第27頁。>

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時期是西學東漸的第二階段。它在更高的層次、更廣泛的范圍內,開啟了引進西學的大門,維新派和革命派都熱衷西學,師法西方,以期中國富強。當時,清廷當局也被迫有限地開放禁區,改變政務,調整工商、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從西學的輸入而言,這一階段有兩個明顯的特點,已沖破了洋務派的單純技術引進的界限。其一是對西方政治體制的關注;其二是對西方學術思想,特別是社會科學的引進。這兩者又是相互連結、相互促進的。
首先是一批早期的改良主義者和個別的洋務派,在洋務運動時期就提出不僅在技藝上而且要在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上學習西方的主張。馮桂芬在《校邠廬抗議》中力倡師法西方,鼓吹政治改革,「法苟不善,吾斥之;法荀善,雖蠻貊,吾師之。」<《校邠廬抗議》卷二第10頁。>洋務派中的思想家、中國第一任駐英公使郭嵩燾,認為西方富強之道在政治修明,中國應學習西方制度文物。他如王韜之《弢園文錄》,薛福成的《籌洋芻議》,均有類似主張。王韜在1873年辦《循環日報》,開近代報刊之始。及至甲午戰敗之後,深重的民族危機演化出了維新圖變的浪潮。康有為、梁啟超的維新黨中多飽學之士,對西方社會科學在中國的傳播做了拓殖性的工作。康有為從1879年開始接觸西學,1895年8月,他和梁啟超在北京創辦《中外紀聞》。次年1月,在上海創強學會,辦《強學報》,同年8月在上海創辦了維新運動的喉舌《時務報》。1896、1897年兩年中,全國創辦二十多個維新政治、學術團體,主辦報刊二十七家。為介紹西學西政,徐維則編成《東西學書錄》,分為史志、政治等三十一類。梁啟超在《時務報》上發表《變法通議》,以西方資產階級進化論為武器,提出改革官制和教育等主張。為倡導西學,他還編匯《西政叢書》,又編箸《西學書目表》,將中國譯出之西書三百多種分學、政、教三大類列著目錄,在「序例」中,梁氏指出:「國家欲自強以多譯西書為本;學者欲自立,以多讀西書為功。」不過梁氏詬病數典忘祖,蔑視中學,主張中西學並重,以「舍西學而言中學者,其中學必為無用;舍中學而言西學者,其西學必為無本」<《西學書目表後序》,見《梁啟超詩文選》廣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325頁。>。向西方尋找真理的嚴復比康梁又進了一步,康梁是通過他人介紹,間接了解西學。嚴復通外文,直接譯介西方學理。在1877—1879年間赴英留學時,親身體察英國社會制度,研習孟德斯鳩等資產階級政治學說,把建立英國式君主立憲的資產階級國家制度作為最高理想。1895年,嚴復在天津《直報》上發表了震動一時的政論《原強》、《辟韓》、《論世變之亟》等,並譯述了被稱為「中國西學第一」的赫胥黎之《天演論》、亞當、斯密的《原富》、穆勒的《名學》、孟德斯鳩的《法意》、斯賓塞爾的《群學肄言》、甄克思的《社會通詮》,將西方最銳利的思想進化論和天賦人權論投入中國學界。中國要自強,必須變法維新;要變法維新,就要學習西方,這是維新派所共具的主張。但康有為學習西方時採取了中國傳統的今文經學形式,以孔子改制之說來論證維新。嚴復則從西方自然科學入手,摒棄儒家今文經學形式,批判宋學義理、漢學考據等舊學,否定洋務派之「中體西用」論,舉起向西方學習的旗幟。他認為中學有中學的體用,西學有西學的體用,西學是「以自由為體,民主為用。」<《原強》。>並遣責了「謂不用西洋之術而富強自可以致」者為「狂易喪心之人」<《論世變之亟》。>。嚴復是把西方哲學、社會科學和科學方法論介紹到中國的第一人,是近代介紹西學的巨匠。

歷史下行,孫中山、黃興、宋教仁、陳天華、鄒容等資產階級革命家在國外沐浴歐風美雨,批判康梁改良主義,播殖資產階級革命思想,以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己任。在辛亥革命時期,傳播西方革命思想成為西學東漸中的主流。孫中山本人遠在1878年到檀香山時就接受西學,「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孫中山《答翟爾斯教授書》,參見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1194頁。>後來,他遠涉重洋,數度游歷歐美,對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現實、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說以及各種流派以社會主義思潮有廣泛接觸。經過長期的思辯和論證,形成了以三民主義為核心的孫文學說。在辛亥革命時期,中國赴歐、赴日留學生大額增加,他們在海外辦報、譯書、寫書。1900年,留日學生成立了「譯書匯編社」,接著又成立「科學書譯輯社」、「湖南譯書社」等。僅1901至1904年間,就譯出日、英、美、德、法、俄等國史志、哲學、法政、教育、外交、兵制、農政、礦務、工商、理化、衛生等各類書籍533種<《中國近代出版史料》(二編)第101頁。>。其中如1903年范迪吉等譯的《普通網路全書》達一百冊之多。同時,「隨著留學生出版物的增加,產生了由中國人印刷中國書的要求。中國人辦的印刷所終於在東京誕生了」<(日)實藤惠秀《中國人留學日本史》,三聯書店1983年版第277頁。>。在晚清之世,隨著救亡圖存愛國運動之開展,文化方面也出現了新的轉機,「文界革命」、「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戲劇界革命」、「史界革命」,以及國民教育活動接踵而起。在國內外舉辦了不少報刊,革命者出版的宣傳小冊子總計四十種以上。1897年商務印書館的創辦,在編印新式教科書,出版各種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著作,創辦各種雜志方面,都是開風氣之先的。這一時期,革命派在國內外創辦了《國民報》、《蘇報》、《湖北學生界》、《浙江潮》等許多報刊,宣傳西方民族主義、民權思想和西方革命史實,據台灣學者張玉法查考,現存《浙江潮》十期,共載重要論著288篇,其中鼓吹西方民族、民權思想的佔75篇,介紹社會主義的11篇。《江蘇》十二期中,共載文385篇,其中宣傳西方民權、民族思想的達125篇<台灣近代史研究所專刊《清季革命團體》第17-20頁。>。

從民初到「五四」時期,是西學東傳中國的第三階段。當時,一方面是民國建立,民主氣氛高漲,學術趨向自由;另一方面是袁世凱等進行封建復辟活動,以孔教為旗幟的封建文化猖獗一時,向資本主義新學發動反攻。國民黨、社會黨以及其他許多小黨派被解散;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全國約五百種報紙,大部被封禁。祭孔尊孔、整理國故、國粹至上的復古浪潮迷漫社會和學術領域。袁世凱署名頒行的《頒定教育要旨》中提出「法孔孟」,《特定教育綱要》中規定「宜尊孔以端其基,尚孟以致其用。」<舒新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上冊第261頁。>

面臨封建舊學的反撲,新學乃奮然迎戰,陳獨秀說:「輸入西洋式社會國家之基礎,所謂平等人權之新信仰,對於與此新社會、新國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徹底之覺悟,勇猛之決心,反則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陳獨秀《憲法與禮教》,《新青年》第2卷第3號。>從而爆發了以「科學」與「民主」為旗幟的新文化運動,展開了新舊學的大激戰。到「五四」前後,如大地解凍,萬卉抽萌,全國各地學會林立,社團峰起,西方的哲學、史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以及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改良主義等各種社會思潮廣泛流入中國。在自然科學方面,1913年成立了中華工程師學會,以詹天佑為會長,出版了《中華工程師學會會報》。1914年由幾個留美學生發起成立了中國科學社(會址在美國,後遷回國內),次年創辦《科學》雜志。科學社包括農林、生物、化學、化工、土木、機械、電工、礦冶、醫葯、物理、數學等各方面人士,不少人是中國近代科學中各學科的創建者。在社會科學方面,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吳虞、魯迅等一批思想界、學術界的明星,為傳播西學,建立中國社會科學諸學科和現代文學藝術,做了開拓性工作。譬如陳獨秀、胡適等在提倡白話文方面的貢獻,又如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冊),雖然問題很多,但它拋棄了從中國經學體系言哲學的舊路子,開了以近代方法探索中國哲學史之先河。

這一時期,國內外學術交流相當活躍,中國留學歐、美、日的學生大幅度增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赴法勤工儉學者數以千百計。他們從海外輸回了各種學術知識和學術信息。一些有世界影響的學者,如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英國的羅素還分別在「五四」後不久赴中國各省市講學,其講義又刊行成冊,流布各地。
這一階段,西學輸入的最大貢獻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清末就有人談論馬克思,討論社會主義,但畢竟未真正理解,而且影響亦有限。經過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中國才真正出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也才有人從科學的意義上把握社會主義。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陳望道、李達等在馬克思主義傳播方面立了歷史性的功勛。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等著作,俄國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革命的經驗,就是在他們的拓殖中,贏得了越來越多的人的理解。在近代以來,一直成為先進的中國人所奉為圭臬的民主主義和進化論的政治、歷史觀念,到此,開始讓位給社會主義和階級論了。在「五四」前後,馬克思主義以風糜之勢在中國的傳播,無疑是西學東漸的最大成果。

⑤ 黃宗羲在汲取西方科學成果乃至方法的同時,卻提出西方數學源於中國句股之學的重要觀點,即概稱的「西學中

搜一下:黃宗羲在汲取西方科學成果乃至方法的同時,卻提出西御凱方數學源於中國句李好股之鎮擾喚學的重要觀點,即概稱的「西學中

⑥ "西學東漸"在明清時期的歷史上發生過什麼影響

「西學東漸」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近代西學是以資本主義文明為先導的,總體上是一種全新的較高勢能的文化.所以在中國近代歷史上,西學東漸是一股主流趨勢,因此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技術方面的影響.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到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在「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理論下,初步開始引進西方的武器裝備,也出版一些有關西方武器製造培岩以及攻防戰術的著作.1861年開始的洋務運動,以「中體西用」理論為指導,大張旗鼓地仿照西方國家的辦法,製造新式槍炮和輪船,編練新式陸軍與海軍,舉辦近代軍事工業以配正御及民用企業,開礦山、築鐵路、設郵電、建學校,掀清磨起了一股學西方辦洋務的熱潮;到19世紀90年代,全面學習西方發展資本主義的思潮開始興起,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包括輕工業和重工業都有長足的發展;同時,電力、交通運輸業與金融業也發展起來.據統計,從1901年至1911年,全國新設的廠礦達386家,資本額8.8348億元,十年間超過前30年設立的廠礦,資本額總數翻了兩倍以上;1912年至1919年,新建的廠礦有470多家,平均每年新增67家,投資近1億元,加上原有企業的擴建,新增資本達到1.3億元以上.
其次是制度方面的影響.就政治制度而言,在近代「西學東漸」進程中,大體有三種制度引入中國:第一種是維新運動中倡導的君主立憲制,第二種是辛亥革命後建立的民主共和制,第三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有新式教育制度、文化制度、經濟制度和金融制度等陸續傳入中國,構成了中國近代化歷史中的制度文化.
第三是思想觀念方面的影響.在西學的影響下,中國近代至少有三次大的社會思想觀念更新:第一次是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學西方、辦企業、建學校、派留學,掀起洋務思潮,從而沖擊著陳腐的傳統觀念,使近代中國出現了三個新的開端:一是中國人開始有了建立新教育制度的構想和行動;二是開始重新考慮傳統文化的地位,重新估量科學技術的價值;三是開始初步認識到,要自強、要干實事,就不能不重視實際技能和社會效益.第二次是維新運動與辛亥革命時期,西方民主主義制度和民權思想得到廣泛的傳播,使部分國人的社會觀念有了一個質的飛躍,這就是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第三次是新文化運動時期,文化教育界出現了以介紹西方政治學說為主要內容,如何改造中國、改造社會的熱烈討論.特別是這次運動從始至終大力宣傳民主和科學,把中國人尤其是青年知識分子從封建專制所造成的盲從、蒙昧中解放出來,對於啟發人們的理智與民主覺悟起了極大的作用.正因為有以民主和科學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思想觀念更新,才會有文化教育界的活躍局面,才會有以青年學生為主體參加的「五四」愛國運動,也為馬列主義的傳播創造了思想條件.總之,伴隨著近代「西學東漸」的歷史進程,中國在向世界靠近,社會在逐步實現近代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得到不斷的更新:「師夷長技」觀念更新了「夷夏之防」觀念,變革觀念更新了守舊觀念,民主民權觀念更新了君權神授觀念,理智的務實觀念更新了偏頗的尚虛觀念,男女平等觀念更新了男尊女卑觀念,社會主義觀念更新了資本主義觀念.
第四是教育方面的影響.中國近代每一次教育思潮的興起,都與「西學東漸」有著必然的聯系,「西學東漸」與教育思潮構成社會變革的一條主線,如改革封建舊教育、太平天國農民教育、洋務主義教育、改良主義教育、民主主義教育、教會教育、新文化運動中的新教育、「三民主義」教育和新民主主義教育等思潮的興起,都與「西學東漸」有著因果關系,同時對每一階段的社會變革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這些教育思潮,從靜態看是相互獨立的,從動態看是相互聯系的,從而構成中國近代「西學東漸」與教育思潮以及社會變革此起彼伏、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⑦ 近代西學東漸分為幾個階段,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西學東漸,在中國近代經歷了艱難曲折的道路,述其崖略,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 從鴉片戰爭到洋務運動為西學東漸的第一階段。馬禮遜:是西方派到中國大陸的第一位基督新教傳教士,他在中國境內首次把《聖經》全譯為中文並予以出版,使基督教經典得以完整地介紹到中國;編纂第一部《華英字典》, 他開辦「英華書院」,開傳教士創辦教會學校之先河。林則徐:近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虎門銷煙,翻譯《四洲志》。魏源:《海國圖志》,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派:師夷長技以自強,中體西嫌卜用,辦軍事、民用企業,維護清朝統治.代表李鴻章:江南製造總局;曾國藩:安慶內軍械所。徐繼畲,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偉大先驅之一,近代著名的地理學家, 著有《瀛環志略》;裨治文:《大美聯邦志略》;嘉約翰,1859年他在廣州創辦了中國最早的教會醫院博濟醫院。李善蘭:把西方近代物理學知識翻譯為中文,翻譯西方科技書籍甚多,將近代科學最主要的幾門知識從天文學到植物細胞學的最新成果介紹傳入中國,對促進近代科學的發展作出卓越貢獻。徐壽和傅雅蘭等人於1874年在上海創建了格致書院。華蘅芳:譯作眾多,有《地學淺釋》。嚴復:《天演論》。傅蘭雅(英國人):口譯各種科學著作達113 種,他以傳教士傳教佈道一樣的熱忱和獻身精神,遲此 向中國人介紹、宣傳科技知識,以至被傳教士們稱為「傳科學之教的教士」。
二. 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時期是西學東漸的第二階段。維新派康、梁、譚、嚴,著書立說,宣傳西方的民主思想、政治制度,同頑固派進行思想論戰,開展維新變法運動。孫中山、黃興、宋教仁、陳天華、鄒容等資產階級革命家在國外沐浴歐風美雨,批判康梁改良主義,播殖資產階級革命思想,以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己任。在辛亥革命時期,傳播西方革命思想成為西學東漸中的主流。
三. 從民國初期到「五四」運動時期,是西學東傳中國的第三階段。在自然科學方面,1913年成立了中華工程師學會,以詹天佑為會長,出版了《中華工程師學會會報》。1914年由幾個留美學生發起成立了中國科學社(會址在美國,後遷回國內),次年創辦《科學》雜志。在社會科學方面碼者迅,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吳虞、魯迅等一批思想界、學術界的明星,為傳播西學,建立中國社會科學諸學科和現代文學藝術,做了開拓性工作。譬如陳獨秀、胡適等在提倡白話文方面的貢獻,又如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冊)。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陳望道、李達等在馬克思主義傳播方面立了歷史性的功勛。

⑧ 湯若望在西學東漸中的貢獻有哪些

湯若望在西學東漸中的貢獻有:

湯若望在西學東漸中把西學引入我國,使我國學者接觸到近代西方的科學和思想觀念。從而豐富了我國文化的內涵和我國學者的學識,並使他唯缺們開始逐漸放眼全球以及產生經世致用等思想,促進了我國的近代化發展。

⑨ 近代歷史

近代中國的「西學東漸」,是對19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西方的科技、軍事、經濟、教育、法律、政治、社會學說諸方面漸次東傳情形的通稱,是落後者向先進者學習,發展並創造文明的必要過程,是被強迫啟動起來的。「西學東漸」雖已成為歷史,可是它的思想和精神卻一直影響著近現代的中國。

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中國每前進一步,都經歷著新舊文化的激烈甚至極端的交鋒與碰撞。由此,運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對其做出恰如其分的解析,對於學習、理解和認識這個問題很有實際意義。

一、認識「西學東漸」,必須首先搞清它的發展脈絡。

鴉片戰爭前後,林則徐在廣州設立譯館,組織人翻譯傳教士在澳門、廣東創辦的報刊,命人翻譯瑞士人的《各國律例》,編譯《四洲志》,標志中國人開始開眼看世界;魏源認為「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師四夷者,外夷制之」,在此基礎上大膽地提出了「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強調悉夷、師夷、制夷三位一體,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制夷」,方法是「師夷長技」。

難能可貴的是,魏源不僅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軍事技術,還很推崇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制度。他稱譽瑞士「不設君位,不立王侯」,是「西方桃花源」。林、魏跨出了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的第一步。

繼之而起的洋務運動因甲午海戰而偃旗息鼓。這是洋務派「中體西用」思想指導下的必然結果。1861年,馮桂芬最早表達了中體西用的思想,他提出:「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中學為體」就是以中國的綱常名教作為決定國家命運的根本;「西學為用」就是採用西方資本主義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國家的具體措施,通過洋務新政來挽救搖搖欲墜的清王朝的統治。其思想本質如後來魯迅所概括的那樣:「西哲的本領雖然要學,子曰詩雲也要昌明,換句話說:便是學了外國本領,保存中國舊習,本領要新,思想要舊。」今人都能洞悉其局限,為著總結經驗、資政治道的目的,也是正確的。然而,過分地詬病古人的作為,先入為主,不是客觀的態度,而是主觀主義的表現,是脫離當時現實的做法。洋務運動最終失敗了,但以「中體西用」為指導,其功績與地位卻不容抹殺:創辦了許多新式企業和近代海軍,培養了近代中散州國早期的熟練工人和技術人員,一定程度地抵制了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新式教育、留學教育興起,打破了傳統文化教育的堅冰,刺激了民族工業的興起和早期維新派的出現,等等。

隨著通商口岸的增多,通過企業、書籍、報刊雜志、新式學堂、政府官員出洋考察等方式,中國人對西學的了解在不斷加深和擴大。在深化認識洋務思想及洋務運動利弊得失的基礎上,早期維新派與洋務派分道揚鑣了。早期維新派在思想啟蒙上處於承前啟後的地位,之後,影響更深遠更猛烈的維新思潮將西學東漸推向新的高潮,「改良政治、實行君主立憲制度」成為19世紀90年代的思想主流。《天演論》問世以後,「天演」、「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等新名詞很快充斥報刊物,成為最活躍的字眼。有的學校以《天演論》為教材,有的教師以「物競」、「天擇」為作文題目,有些青少年乾脆以「競存」、「適之」知掘滑等作為自己的字型大小。這個典型事例充分說明:相對於洋務派的「中體西用」,維新思潮更大更深刻地沖擊了「夷夏之辨」的保守觀念,中國社會逐漸形成「皆以通達洋務為能事」的風氣,為西學的傳播創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

這以後,民主革命思想、民主與科學思想、社會主義思想更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二、從上述發展脈絡看,「西學東漸」的發展過程本身是合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是無庸置疑地應被肯定的。

近代中國社會轉型前處於閉關自守、夜郎自大的特殊背景之下。在這個特殊背景之下,盡管「西學東漸」是被強迫啟動的,也存在著「中體西用」的致命弱點,它卻符合事物發展和認識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下面這段文字很能證明這一點:

1840年到1894年,西學除宗教外,主要是自然科學,如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動植物學、地質學、地理學、醫學等基礎科學;與工業製造有關的冶煉、造船、化工、開采、紡織、駕駛、軍械等應用科學都有大量和系統的介紹。單項學科的引進也很全面,如介紹的物理學中就包括了力學、電學、聲學、水學、熱學等分支學科。1895年到1911年傳入的西學,除自然科學外,社會科學日益增多。包括了哲學、歷史、法學、文學、經濟、政治、社會學等學科,又搭臘主要以政治和法學類為主。自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開始,幾乎所有的西學門類,如政治、經濟、軍事、法律、哲學、宗教、心理學、地理學、史學、文學、美學、語言、文字、藝術、科技、醫學、教育,以及各種各樣的思潮、學說、觀念都先後傳入到了中國。

1922年,梁啟超在《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中也總結說:「近五十年來,中國人漸漸知道自己的不足了。這點子覺悟,一面算是學問進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學問進步的結果。第一期,先從器物上感覺不足(洋務運動——筆者注,下同)。……第二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第三期,便是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新文化運動)。……革命成功將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漸漸有點廢然思返,覺得社會文化是整套的,要拿舊心理運用新制度,決計不可能,漸漸要求全人格的覺悟。……所以最近兩三年間,算是劃出一個新時期來。」 陳獨秀則將向西方學習概括為「學術覺悟」「政治覺悟」和「理論覺悟」三個階段,道理都一樣。

三、「西學東漸」作為一個不斷探索、艱難漸進過程中的新生事物,難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難免走彎路入歧途,也固然夾雜和充斥著西方的侵略意識與腐朽錯位觀念(如全盤西化),但它始終閃耀著撼動中國傳統文化根基、導致整個中國社會啟蒙圖變的星火之光,其主流影響是主要的、積極的。

首先,它導致了中國近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即「新學」的啟蒙和建立(這里的科學指西方近代科學)。其次,西學東漸導致了近代知識分子群的出現,知識分子中崇實致用,重科學技藝,求民主自由的風氣日漸濃厚。從開眼看世界到派駐外國公使,從成立外務部(先是總理衙門)到設立參議院,從帝王獨斷到政黨政治,盡管艱難,中國卻在走向民主、自由和開放。第三,西學東漸也推動了中國近代工廠企業的建立。洋務工業和民族工業的興起、發展及其出現短暫春天,都是既依靠西學西藝西技,也反過來推動西學西藝西技,兩者相互為用,互為前提。第四,西學東漸推動了中國的改革運動和革命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固然是民族危機影響下的政治、思想運動,但這些運動又無不是以西學為精神武器的。那些安坐舊營的士子之所以能轉變成改革者、革命者,都有賴於向西方學習,把西學進行一番加工和再創造,與中國文化相會通,構築起自己的思想體系。列寧把孫中山稱為「受過歐洲式教育的人」,並說他「從歐美吸取解放思想」(《列寧選集》第2卷第425—426頁),是完全正確的。馬克思主義也是西學,在新文化運動深入過程中廣泛傳播,特別是在十月革命、「五四」運動的推動下,在中國開拓了陣地。這可說是西學傳入中國的最偉大的成果。第五,推動了中國文化教育、生活習俗的變遷:從中國學生第一次走出國門開始,留學教育、科技教育、師范教育、平民教育、女子學堂、外語學堂、近代軍事學堂紛紛興起,並逐漸熱鬧起來。不稱「大人」「老爺」,停止蓄辮、纏足陋習,出現新式追悼會、現代廣告、早期時裝秀,等等,(轉引自皮明庥《近代西學東漸三個階段及其社會影響》,見《江漢論壇》1986年第10期)這些都透露出,「西學東漸」帶給中國的新生和進步是主要的、積極的。

四、反思「西學東漸」的歷程,它警示我們:認識歷史事物、歷史現象必須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任何簡單的首肯一端不計其餘,或者不論輕重平分秋色,都不是正確的方法和態度,這誠如我們現在評論「西學東漸」一樣;「中體西用」「全盤西化」盡管已經成了歷史名詞,西方文化滲透過程中的潛移默化作用的慢性威力仍然是巨大而可怕的,毫無疑義,我們必須警惕洋文化的全面沖擊,保存人類文化的多樣性、民族性與適應全球化趨勢並不矛盾。為此,有選擇地兼收並蓄,把握好「中」「西」取捨的「度」,是唯一正途。也就是說,西方好的方面固然應該「拿來」,艷麗的洋垃圾卻該盡力避免,中國傳統根基中的糟粕應該棄之如「洗澡水」,卻不能連同健康的「嬰兒」一起倒掉;吸取「西學東漸」的經驗教訓,閉關自守,被動接納,簡單嫁接,必然會導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抵抗派的新思想沒有付諸實踐、洋務派的「中體西用」以失敗收場、維新派的改良方案曇花一現,原因都在這里。只有以傳統和自我為基點,以積極開放的心態走向世界,熱情迎接科學、民主和革命的曙光,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視野才能開闊,靈智才能啟發,社會才能大踏步地穩健前行。

閱讀全文

與西學中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