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對聯文化研究的成果

對聯文化研究的成果

發布時間:2023-01-25 08:56:38

㈠ 春節對聯文化探究課題結題報告

一年春作首;六畜豬為先。 人開致富路;豬拱發財門。 義犬守門戶;良豕報歲華。 巳呼迎盛世;亥算得高年。 天狗歸仙界;亥豬拱福門。 天狗驅寒盡;寶豬帶暖春。 六畜豬為寶;四時春最新。 生財豬拱戶;致富燕迎春。 亥時春入戶;豬歲喜盈門。 農戶百豬樂;神州萬象新。 守家勞玉狗;致富有金豕。 守家誇玉犬;致富贊金豬。 陽春臻六順;豬歲報三多。 財神隨歲至;豕崽拱門來。 狗守太平歲;豬牽富裕年。 和順一門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橫批:萬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萬紫千紅永開花 橫批:喜迎新春 春滿人間百花吐艷 福臨小院四季常安 橫批:歡度春節 百世歲月當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橫批:萬象更新 喜居寶地千年旺 福照家門萬事興 橫批:喜迎新春 一帆風順年年好 萬事如意步步高 橫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氣 一統山河際太平 橫批:國泰民安 春雨絲絲潤萬物 紅梅點點綉千山 橫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凈除舊習 五講四美樹新風 橫批:辭舊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萬水千山盡得輝 橫批:萬象更新 雪裡江山美 花間歲月新 橫批;紅梅報春 2.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卻又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一、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三、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張掛的對聯,傳統作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 與對聯緊密相關的橫批,可以說是對聯的題目,也是對聯的中心。好的橫批在對聯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相互補充的作用。 3.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論述。春聯在當時已成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批、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批」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春聯源於桃符,又稱桃符,內容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為後蜀主孟和曾親所書 4.聯特點和規律 蕭德安 丁亥年春節快到,人們又要寫春聯了。作為對聯種類之一的春聯,在突出一個「春」字的同時,也不可無視對聯注重「對仗」、「對稱」的特點和規律。具體來說,寫春聯至少有如下幾點不可忽視之。 其一:字數相等。上聯與下聯,必須字數相等,形式整齊。一般地五言聯和七言聯使用的頻率為最高。 其二:詞性相同。對聯中上聯與下聯相對的詞,詞性應是相同的——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此聯上下聯中的「海」與「天」都是名詞,「闊」與「高」都是形容詞,「憑」與「任」都是介詞,「魚」與「鳥」都是名詞,「躍」與「飛」都是動詞。 其三:句法相似。上下聯在結構上要互相對應——並列對並列,主謂對主謂,動賓對動賓,偏正對偏正等。如:家和百事順;國泰萬民安。 上下聯中的「家和」與「國泰」是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百事順」與「萬民安」也是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 其四:節奏相應。上下聯的拍節必須一致,節奏必須對稱,單音節對單音節,雙音節對雙音節,多音節對多音節。如:春入—春門—春不老;福臨—福地—福無疆。 其五:內容相關。除「無情對」外,上聯與下聯的內容多關聯,緊緊圍繞著主題。如: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 此聯中上下聯的內容,揭示的意義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其六:平仄相諧。平仄,即漢字字音的平聲和仄聲。古漢語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對聯講究平仄相替、相對、相諧,是指上下聯兩個相對的字,不能都是平聲,也不能都是仄聲,而應是一個為平聲,另一個為仄聲,顯得錯落有致,琅琅上口,悅耳動聽,構成語言的音樂美。其中,對聯講究平仄,末尾最嚴。上聯末尾字字音必須為仄聲,下聯末尾字字音必須為平聲。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然而,由於對聯字數的多少、語句的長短不拘一格,結構、節奏等形式靈活多樣,因此,若不區別其具體情況,在任何一副春聯或其他類對聯的平仄聲調上都套用格律詩的格律,未必都能對號入座。須知,對聯是文人文學,也是民間文學,是雅文學,也是俗文學。對民間的對聯愛好者來說,不宜將對聯的格律強調得太死,最好是區別情況,寬嚴有別,因人因聯而異。別說民間百姓,就是學界名家撰聯,「若果有了奇句,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不以辭害意」(《紅樓夢》里林黛玉對香菱談詩時講的話)。但這並不是說可以無視對聯的格律了,「寬嚴有別,因人因聯而異」是以「寬嚴有格」為前提為基礎的。「對仗」,畢竟是對聯的最大特點,也是對聯格律的底線,這一底線總還是不可丟棄,應該守得住的呀!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是怎麼來的呢?《山海經》里有這么一則故事。傳說東海里有座風景秀麗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樹,樹頂有一隻金雞,日出報曉。這棵桃樹的東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幹,樹梢一直彎下來,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門。朔山住著各種妖魔鬼怪,要出門就得經過這扇鬼門。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間作祟,派了兩個神將去把守,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郁壘。這兩個神的名字有特別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壘要念「鬱律」。兩員神將專門監察鬼怪的行為。發現哪個鬼怪為非作歹,便用草繩捆起來送去喂老虎。此後,從這個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說。於是,那時候,人們每逢過年,便用兩塊桃木刻上神荼、郁壘的像或寫上他倆的名字,掛在門的兩邊,叫做桃符,以示驅災壓邪。唐以後逐漸改為尉遲恭、秦叔寶。傳說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殺死兄弟,逼迫父親唐高祖李淵退位當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此後因魏徵夢斬涇河老龍,每夜好像聽見寢官外有鬼往屋裡扔磚瓦,奇呼怪叫。唐太宗無奈,把這件事告訴了群臣。唐開國功臣大將秦叔寶自告奮勇願意到宮門口守夜驅鬼,另一位開國功巨大將尉遲恭也願意陪伴守夜。當晚兩人全身披戴盔甲,手執武器,在寢宮門口守了一夜。唐太宗果然睡了個好覺,接連幾天,唐太宗身體逐漸康復,不忍心再讓兩位大將持續守夜,於是便命人將兩位大將的威武形象畫下來,把畫像貼在門上。此事傳播開來,尉遲恭和秦叔寶漸漸被奉為門神。由桃符演變成春聯,據說是在五代時候,五代十國中的後蜀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令學士辛寅遜在桃符版上寫兩句吉語獻歲,他不中意辛學士的作品,以其詞不工,就自己提筆寫下: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此後,文人學士把題春聯視為雅事,題春聯風氣便逐漸流傳開來。到了宋代,春節貼春聯已成為一種士族習俗。王安石《元日》詩「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可說明這一點,在宋人筆記中,也記載了文人喜歡書寫春聯的風氣。如張邦基《墨庄漫錄》述蘇東坡在黃州,於近歲除時,訪王文甫,見其方治桃符,遂戲書一聯於其上雲:「門大要容千騎入,堂深不覺百男歡。「元代初年,著名書畫家趙松雪一次過揚州迎月樓,主人求趙松雪為其春聯,趙松雪題曰:「春風閬苑三千客,明月揚州第一樓。」春聯的內容與酒樓非發,主人大喜,以紫金壺奉酬。像趙松雪寫的這種春聯已被當作交際的禮品來看待了。據說春聯真正普及於民間,用紅紙書,而成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後的事。據說,春聯兩字的正式命名,就始於明太祖朱元璋。從那時起,春聯在廣大農村鄉鎮廣泛流行,並在後芤一直盛行不衰。一般人家最常用的春聯有「爆竹一聲除舊歲,桃符萬戶迎新年」,「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 春聯是怎麼來的呢?《山海經》里有這么一則故事。傳說東海里有座風景秀麗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樹,樹頂有一隻金雞,日出報曉。這棵桃樹的東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幹,樹梢一直彎下來,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門。朔山住著各種妖魔鬼怪,要出門就得經過這扇鬼門。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間作祟,派了兩個神將去把守,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郁壘。這兩個神的名字有特別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壘要念「鬱律」。兩員神將專門監察鬼怪的行為。發現哪個鬼怪為非作歹,便用草繩捆起來送去喂老虎。此後,從這個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說。於是,那時候,人們每逢過年,便用兩塊桃木刻上神荼、郁壘的像或寫上他倆的名字,掛在門的兩邊,叫做桃符,以示驅災壓邪。 唐以後逐漸改為尉遲恭、秦叔寶。傳說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殺死兄弟,逼迫父親唐高祖李淵退位當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此後因魏徵夢斬涇河老龍,每夜好像聽見寢官外有鬼往屋裡扔磚瓦,奇呼怪叫。唐太宗無奈,把這件事告訴了群臣。唐開國功臣大將秦叔寶自告奮勇願意到宮門口守夜驅鬼,另一位開國功巨大將尉遲恭也願意陪伴守夜。當晚兩人全身披戴盔甲,手執武器,在寢宮門口守了一夜。唐太宗果然睡了個好覺,接連幾天,唐太宗身體逐漸康復,不忍心再讓兩位大將持續守夜,於是便命人將兩位大將的威武形象畫下來,把畫像貼在門上。此事傳播開來,尉遲恭和秦叔寶漸漸被奉為門神。 由桃符演變成春聯,據說是在五代時候,五代十國中的後蜀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令學士辛寅遜在桃符版上寫兩句吉語獻歲,他不中意辛學士的作品,以其詞不工,就自己提筆寫下: 新年納余慶 嘉節號長春 這便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此後,文人學士把題春聯視為雅事,題春聯風氣便逐漸流傳開來。到了宋代,春節貼春聯已成為一種士族習俗。王安石《元日》詩「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可說明這一點,在宋人筆記中,也記載了文人喜歡書寫春聯的風氣。如張邦基《墨庄漫錄》述蘇東坡在黃州,於近歲除時,訪王文甫,見其方治桃符,遂戲書一聯於其上雲:「門大要容千騎入,堂深不覺百男歡。「元代初年,著名書畫家趙松雪一次過揚州迎月樓,主人求趙松雪為其春聯,趙松雪題曰:「春風閬苑三千客,明月揚州第一樓。」春聯的內容與酒樓非發,主人大喜,以紫金壺奉酬。像趙松雪寫的這種春聯已被當作交際的禮品來看待了。 過年貼春聯是中國最傳統的民間習俗,過了小年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貼上一幅幅印刷精美、抒發美好願望的春聯,而今年一些人家門前的春聯卻有了變化,這些春聯不是印刷的,而是手寫的。看著這些手寫的春聯,不禁喚起人們對過去的回憶。 春聯,最早叫「桃符」,明代以後才稱春聯。春聯是體現中國人民生活情趣的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始於五代,興於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了。「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是中國最早的春聯。後來隨著春聯的普及,一些春聯也有寫在竹板上和木板上的。

㈡ 對聯的研究報告

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簡介: 對聯又稱楹聯和對偶,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也要押韻。對聯大致可分詩對聯,以春聯習俗及散文對聯,嚴格區分大小詞類相對。傳統對聯的對仗要比所謂的詩對聯工整。 隨著唐朝詩歌興起,散文對聯被排斥在外。散文對聯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過分強調詞性相當,又不失對仗。 對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寢門桃符板上的題詞「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檮杌》)。這要算我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見《應用寫作》1987年第1期《漫話對聯》) 下聯以異物對之,或和其意,或駁其意。意義及深之對句,散文對聯亦不可說不行。 特點: 一,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二,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三,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按韻腳來分,如上聯韻腳為仄聲,則下聯韻腳應為平聲,謂之「仄起平收」,反之如若上聯韻腳為平聲,那麼下聯韻腳就要為仄聲,謂之「平起仄收」。兩者均為其本要求。 四,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對聯。他在金陵(現在的南京)定都以後,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親自穿便裝出巡,挨門挨戶觀賞取樂。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聯便成為一時的社會風尚。
[編輯本段]起源
哲學探源:楹聯者,對仗之文學也。這種語言文字的平行對稱,與哲學中所謂「太極生兩儀」,即把世界萬事萬物分為相互對稱的陰陽兩半,在思維本質上極為相通。因此,我們可以說,中國楹聯的哲學淵源及深層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陰陽二元觀念。 陰陽二元論,是古代中國人世界觀的基礎。以陰陽二元觀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國人思維方法。這種陰陽二元的思想觀念淵源甚遠,《易經》中的卦象符號,即由陰陽兩爻組成,《易傳》謂:「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子也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老子》第42章。)荀子則認為:「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合而變化起。」(《荀子•禮論》)《黃老帛書》則稱:「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陰有陽。」這種陰陽觀念,不僅是一種抽象概念,而且廣泛地浸潤到古代中國人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萬事萬物的認識和解釋中。《周易•序卦傳》「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有禮儀有所措。」《易傳》中,分別以各種具體事物象徵陰陽二爻。陰代表坤、地、女、婦、子、臣、腹、下、北、風、水、澤、花、黑白、柔順等;與此相對應,陽則代表乾、天、男、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黃、剛健等。這種無所不在的陰陽觀念,深入到了漢民族的潛意識之中,從而成為一種民族的集體無意識。而陰陽觀念表現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徵之一,就是對以「兩」、「對」的形式特徵出現的事物的執著和迷戀。「物生在兩……,體有左右,各有妃藕。」(《左傳•昭公三十二年》)「天下的道路,只是一個包兩個。」(《朱子語類》卷九十三)「成熟、新生,二者於義為對。對待之文,自太極出兩儀後,無事無物不然;日用、寒暑、晝夜,以及人事之萬有——生死、貴賤、貧富、尊卑、上下、長短、遠近、新舊、大小、香臭、深淺、明暗,種種兩端,不可枚舉。」 (葉燮:《原詩》外篇)這種根源於陰陽二元論世界觀偏愛成雙結對的民族心理,是對偶句式得以產生並流行的深層原因之一。前人的許多論述,也注意到了這種聯系。《文心雕龍•麗辭》: 造物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辭,運裁百慮。高下相須,自然成對。……體植必兩,辭動有配。…… 語言尋根:一副標準的楹聯,它最本質的特徵是「對仗」。當它用口頭表達時,是語言對仗,當它寫出來時,是文字對仗。語言對仗的含義是什麼呢?通常我們提到要求字數相等、詞性相對、平仄相拗、句法相同這四項,四項中最關鍵的是字數相等和平仄相拗,這里的字數相等,不同於英語的「單詞數」相等,其實質上是「音節」相等。即一個音節對應一個音節。在英語中,單詞「car」與「jeep」在數量上是相等的,但音節不相等。而漢語「kǎchē」與「jīpǔ」,數量相等又音節相等。漢語之所以能實現「音節」相等,是因為漢語是以單音節為基本單位的語言。音節、語素、文字三位一體。漢語每個音節獨立性強,都有確定的長度和音調,音調古有平、上、去、入四聲,今有陽平、陰平、上聲、去聲四聲,皆分平仄兩大類。平對仄即謂相拗。這樣,漢語的語素與語素之間(即字與字之間)就能建立起字數相等、平仄相諧的對仗關系。而英語中,即使事物的名稱、概念能夠相對,單詞的數量和詞性能夠相對,兩個句子的句式能夠相對,但其音節長短不一,獨立性弱,可自由拼讀,又無聲調,故無法相對。楹聯大多數是寫成文字,並且很多時候還要書寫、懸掛或鐫刻在其它建築物或器物上。因此,楹聯對仗的第二層即是所謂文字相對。文字相對意味著楹聯不僅是語言藝術,又是裝飾藝術。作為裝飾藝術的一副楹聯,要求整齊對稱,給人一種和諧對稱之美。漢字又恰好具備實現整齊對稱的條件,它是以個體方塊形式而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齊齊,在書寫中各自佔有相等的空間位置。它具有可讀性,又具可視性。其方塊構形,既有美學的原則,又包含著力學的要求。它無論是橫寫與豎排,都能顯得疏密有致,整齊美觀。而英文呢,它是拼音文字,每個單詞長短不一,只表音,不表義,更無可視性,只能橫排,不能豎排,無法從形體上實現真正的對稱。 下面試舉兩個意思相同的中英文對偶句進行比較,以進一步說明為何只有漢語才有真正的對仗,而英文和其他拼音文字則不能。 英文:think good thoughts; write good word(莎士比亞名言,按楹聯形式排列) 中文: 構佳思; 寫妙句。 英文「上、下聯」單詞數相等、詞性相同、句式也相同,但音節不相等。讀起來,因其無聲調,上下聯都是一個聲音面貌,沒有平仄相間帶來的抑揚頓挫。至於書寫上,「下聯」比「上聯」少了兩個字母的位置,故全不對稱。讀者或許會想,能不能找出和寫出一個英文對偶句,在單詞數相等、詞性相同、句式相同的基礎上音節也相等,書寫空間(字母數相等)也相等呢?不能說絕對不能,但因英文的音節、文字、語素不是三位一體的,實際操作起來只能是顧此失彼,即使莎翁這個對偶句,在英語中都是極其罕見的。而中文的「構佳思;寫妙句」情況就不同了。你看,字數相等,詞性相同,句式相對,音節相等,平仄基本相諧,書寫起來則完全整齊對稱。因此,英文「think good thoughts;write good word。」不是楹聯,而中文「構佳思;寫妙句。」則可稱為楹聯。 【關於對聯起源的其它說法】 對聯起源秦朝,古時稱為桃符。關於我國最早的楹聯,譚蟬雪先生在《文史知識》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我國最早的楹帖出現在唐代。她以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卷號為斯坦因0610號敦煌遺書為據: 歲日:三陽始布,四序初開。 福慶初新,壽祿延長。 又:三陽□始,四序來祥。 福延新日,慶壽無疆。 立春日:銅渾初慶墊,玉律始調陽。 五福除三禍,萬古□(殮)百殃。 寶雞能僻(辟)惡,瑞燕解呈祥。 立春□(著)戶上,富貴子孫昌。 又:三陽始布,四猛(孟)初開。 □□故往,逐吉新來。 年年多慶,月月無災。 雞□辟惡,燕復宜財。 門神護衛,厲鬼藏埋。 門書左右,吾儻康哉! 實際上,這只是現存最早的對聯,對聯起源於律詩,實際上是以訛傳訛的現象,是紀曉嵐一廂情願的猜測(見《楹聯叢話》卷之一開篇雲:「嘗聞紀文達師言:楹帖始於桃符,蜀孟昶『余慶』『長春』一聯最古。」), 《聲調譜》作者趙執信明確指出:「兩句為聯,四句為絕(句),始於六朝,元(原)非近體。」王夫之說,對聯源於律詩的說法,好比「斷頭刖足,殘人生理」------《清詩話》 對聯源於中國文字語音的對稱性,出現應該在周朝以前,造紙術和書法的發展,使對聯成為獨立文體。 塗懷珵 先生重申「正是對聯成全了駢文和律詩」,正因為對聯的二元化布局,才能促成四聲二元化,形成所謂平仄。四聲是用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 平仄是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見何偉棠《永明到近體》),陳學易主主張「格律遵循 但求對仗工與穩 技巧活用,不計四聲仄與平。」江蘇省對聯學會會長陳德樹主張把對聯分為散聯,通聯,律聯,中山大學教授周錫(韋復)pò提倡,在創作中,應考慮格律和材料的兼容性。這些都是很有價值的經驗
[編輯本段]發展
歸台再想,幾千年江山人物,回溯那朱門黃閣,和茅屋蓬扉接壤,名者爭名,利者奪利,聖者益聖,庸者愈庸。 甚至連經文的獨特文風也運用楹聯之中,試看佚名題江蘇鎮江金山寺齋堂聯: 一屋一椽,一粥一飯,檀越膏脂,行人血汗,爾戒不持,爾事不辦,可懼,可憂,可嗟,可嘆; 一時一日,一月一年,流水易度,幼影非堅,凡心未盡,聖果未圓,可驚,可怕,可悲,可憐。 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統一:如前所述,楹聯是中國古典文學形式的一種,理所當然具有文學性和藝術性,它以詩、詞、曲等前所未有的靈活和完美而體現了中國文字的語言藝術風采。對聯之美在於對稱、對比和對立統一。王力在《中國古典文論中談到的語言形式美》一文中說,「中國古典文論中談到的語言形式美,主要是兩件事:第一是對偶,第二是聲律」(《龍蟲並雕齋文集》第456頁)。對聯講究對仗與平仄,集中體現了古典文學的形式美 。北宋詞人晏殊有一首名作《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其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公推是千古名句。正是這個名句使這首詞成為晏殊的代表作,並躋身詩詞名篇之一。這個名句實際上首先是作為對聯創作的。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十引《復齋漫錄》記載;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飯,談起武侯祠對聯他一個上句:「無可奈何花落去」,恨無下句。王琪應聲對道:「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大喜,於是把這個絕妙對句寫進了《浣溪沙》一詞。楊慎稱這個對句「二語工麗,天然奇偶」。這就是對聯的藝術魅力。 楹聯的藝術性,可以當代學者白啟寰先生一副對聯來概括: 對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諷可歌,媲美詩詞、曲賦、文章,恰似明珠映寶玉; 聯本大觀,源遠流長,亦庄亦趣,增輝堂室、山川、人物,猶如老樹燦新花。 楹聯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同時它又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它可以書寫、雕刻、張貼、懸掛;可以撰聯、贈聯、征聯、集聯;可以用於金石書畫、旅遊景點、婚喪喜慶、室內設計、舞台道具、新聞標題、廣告宣傳、章回小說、文字游戲;有句話,它可以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 楹聯這種實用性和文學性的巧妙統一是其它文學形式和應用文完全沒有的。形成這種奇妙統一的原因在於楹聯本身所具有的其它文學形式沒有的特性。由於楹聯是由對仗的上、下聯兩部分組成,具有外在形式的對稱美與和諧美,把它書寫鐫刻於一特定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人類生活的具體場景中的建築物、構築物、搭構物的正門兩側,就能夠產生鮮明的裝飾美化作用、社會交際作用和宣傳廣告作用。其用途遍及三教九流,已成為一種正宗的主要的用於慶賀、吊挽、裝飾的社會生活應用文。也許有人認為,把詩詞刻於牆壁碑林,不也同樣可以發揮實用功能嗎?不錯,但詩詞是一個整體,不可能分成兩半,以對稱形式展列出來,它不能書寫於門之兩側。而「門」,則是一個建築物的中心,是其黃金段位,好比一個人的臉面。掛在大門兩側的楹聯和刻在牆壁上的詩詞,其實用功能的發揮是有天壤之別的。 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統一:人們常說對聯雅俗共賞,這絲毫不假。試想,還有那一種文學形式,象楹聯一樣,上為學者文人,下為婦人孺子所喜聞樂道,既可走進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隴畝民間,既是陽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這種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因在於楹聯是一種既簡單又復雜、既純粹又豐富的藝術,誠如前所述,楹聯的規則並不復雜,尤其是對語言的色彩、風格,對題材、內容都沒有什麼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廣泛應用於社會生活,不象其它文學形式戴著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學、易懂、易記,也不難寫。只要對得好,無論語言之俗雅,題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淺,皆成對聯。但其他文學則未必然。詩尚典雅蘊藉,如「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之類,只能稱之為「打油詩」。一般人是不敢問津詩詞的,怕寫成打油詩。而楹聯,至若逢年過節,家家寫之,戶戶貼之,實為文學中之最通俗者。但是,楹聯俗而能雅,而且是大雅。楹聯固規則簡單,形式純粹,但其對道、聯藝,卻博大精深,沒有止境。短小雋永者,一語天然,非俗手能為;長篇巨制者則更是鋪錦列綉,千匯萬狀,如同史詩,非大手筆不能作。那些優秀的風景名勝聯,輝映山川古跡,永放異彩;那些著名的哲理格言聯,傳播四海,流芳百世;那些仁人志士的言志聯,慷慨磊落,光耀千秋,豈非大雅乎? 嚴肅性和游戲性的統一:一般來說,文學和藝術是嚴肅的,人們反對游戲文學、游戲語言的那種不嚴肅的創作態度。但對於楹聯來說,情況就不同了。楹聯歷來被很多人視為筆墨游戲,雖為偏見,但也說明了楹聯具游戲性的特點。由於楹聯追求對仗,自然是對得越工穩,越巧妙越好。這其中既是文學創作,又包含了思維游戲和語言游戲的成份。如果單純向對得工、對得巧上發展,就純粹變成了一種語文斗才和思想鬥智。事實上,純以逗樂諧趣、鬥智試才為目的游戲性楹聯也不少,它往往藉助漢字音、形、義某一方面的特殊情況,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和別出心裁的奇思異構撰寫而成。游戲性楹聯在宋代就很普遍了。蘇軾就曾經創作過不少游戲性對聯,留下了許多趣聞佳話。從他以後,對對子成為文人之間乃至普通百姓中試才鬥智的一種主要方式,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明代的朱元璋、劉基、解縉、清代的對聯乾隆、紀昀、都是熱衷於游戲性對聯的大師。 楹聯具有游戲性,但是,這絕不意味著楹聯就變成了一種游戲。事實上,楹聯能諧能庄,既是一種帶游戲性的語言藝術,同時又具有文學的嚴肅性。那些極為莊重典雅的場合,如名勝古跡、祠墓碑林,如書院會館、官廳衙署,都書掛楹聯。人們以聯鬥智游戲,也用楹聯來抒情言志、評人論史、寫景狀物。清末有個叫趙藩的,在成都武侯祠題了一聯。聯雲: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這副楹聯既概括了諸葛亮用兵四川的特點,又總覽了諸葛亮治理四川的策略,藉此提出自己關於正反、寬嚴、和戰、文武諸方面的政見,極富哲理,蘊含深刻的辯證法,發人深思。和歷史任何優秀的哲理詩相比,它都毫不示弱。此聯問世以來,好評如潮。人們「看中」的,正是此聯深刻性和嚴肅性。毛澤東1958年參觀武侯祠時,對此聯看得很細,予以高度評價。 這就是中國楹聯,一種充滿矛盾和對立統一的特殊藝術形式。
[編輯本段]分類
按用途分類
1.通用聯——春聯 2.專用聯——茶聯、壽聯,婚聯,喜聯,輓聯,行業聯,座右銘聯、贈聯,題答聯
按字數分類
1、短聯(十字以內) 2、中聯(百字以內) 3、長聯(百字以上)等。
按修辭技巧分類
1.對偶聯:言對、事對、正對、反對、工對、寬對、流水對、迴文對、頂針對。 2.修辭聯:比喻、誇張、反詰、雙關、設問、諧音。 3.技巧聯:嵌字、隱字、復字、疊字、偏旁、析字、拆字、數字。
按聯語來源分類
1、集句聯:全用古人詩中的現成句子組成的對聯。 2、集字聯:集古人文章,書法字帖中的字組成的對聯。 3、摘句聯:直接摘他人詩文中的對偶句而成的對聯。 4、創作聯:作者自己獨立創作出來的對聯。
[編輯本段]創作方法
顧名思義,對聯是要成「對」的,即由上聯和下聯所組成。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內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聯能「聯」起來,兩句不相關聯的句子隨便組合在一起不能成為對聯。對聯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內容復雜,形式多樣,對仗、平仄亦要求嚴格,本書將根據對聯的規范,講述與解析創作方法,供學撰聯者參考。 對聯一般都是豎寫,上聯末字(仄聲)貼在右邊(上手),下聯末字(平聲)貼在左邊(下手)。 對聯的對仗,雖然與詩有相同之處,但它比詩要求更嚴。對聯有寬對和狹對之分。寬對只要求上下聯內容有聯系即可成聯,而狹對則要嚴格按《笠翁對韻》的標准來撰寫。不過在實用對聯中,採用寬對較多,而狹對則往往因為對仗的要求太嚴,束縛了人們的思維,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應用。 對聯的平仄規律,與詩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詩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則。 如何斷定對聯的上下聯呢?除從聯文的內容中去辨別,更為重要的是從聯文字尾的平仄聲去判定。對聯嚴格規定上聯末字用仄聲,下聯末字用平聲。後人稱這種規則為仄起平落。必須注意的是: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四聲」有些不同。自從推廣漢語拼音化,和以北京語音為全國通用語言以後,同一漢字的平仄發生了變化。如按《佩文韻府》音韻標準的四聲是平、上、去、入。平聲列為「平」,上、去、入都歸納進了「仄」。按北京語調,則分成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這樣一來,平聲字多了,沒有「入」聲,把一部分去入聲字歸入了平聲,這是學習撰聯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來有很多語言學者對古漢語四聲,作了較為詳盡的闡述,如釋真空在《玉鑰匙歌訣》一書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聲平道莫低昂。讀時發音平和、尾音長,有餘韻。 2.上——上聲高呼猛烈強。讀音響亮,聲音短促,無尾音。 3.去——去聲分明哀遠道。去聲讀音宛轉,尾音短,高昂。 4.入——入聲短促急收藏。入聲讀音質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無尾音。 一般說來,平聲字音平和,有較長的尾音。仄聲字尾音短促,或者無尾音。近代語言學家劉半農先生,首先肯定了釋真空對於古漢語四聲的分析是正確的。半農先生又根據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補充,他說:「平聲平去,曲折最少,習稱為平衡調。上去兩聲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應為非平衡調。入聲最短,稱促調。」半農先生的論述,簡單而明了。張世祿先生更為簡要地將平上去入四聲,分成兩大類,平聲是長音步所在,仄聲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長與短的區別。筆者還認為,古漢語四聲,除了有長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讀音高低也是大相徑庭的,如以:「東董凍篤」為例,從平聲起,音階逐漸升高,至去聲達到頂峰,亦即第三聲讀音最高。入聲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簡捷。簡言之:平聲哀而安,上聲厲而舉,去聲清而遠,入聲直而促。上列散論,只是一般方法,讀者可在學習和實踐中再行驗證。 為了練習辨別四聲的本領,古人列舉了如下三十二個字,作為平仄基本知識鍛煉的文字,只要能夠熟練地掌握這些字的平仄,那麼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觸類旁通,一讀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十個數字按次序分別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字的平仄分別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這十二字分別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語調來標注漢語的四聲,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都是從古漢語的四聲演變發展而來,人們在斷定對聯平仄時,還習慣地以古漢語四聲作為標准。現在除了校正發音以外,很少用現代漢語的四聲來作對、寫詩、填詞。但隨著普通話的推廣,和時間的推移,現代漢語的四聲,終究為人們所接受。 4.必須知道:有些漢字,歷來是平仄互用,可作平聲,也可作仄聲,如看、教、為、思、傍……略舉數例如下: (1)「看」作平聲: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看」作仄聲: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3)「教」作平聲:櫻杏桃榴次第開,故教一一傍窗栽;毿毿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陰入戶來。 (4)「教」作仄聲:粉筆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滿園桃李生機鬯,化雨春風次第開。 (5)「為」作平聲: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為」作仄聲:本為漢王建大功,未將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絕終烹狗,悔不淮陰坐釣終。 對聯除要求押韻和對仗外,片語和結構也是有一定規則的。如: 搖紅; 滌翠。 (單組,二字結構) 謙受益; 滿招損。 (單組,三字結構) 知足常樂; 能忍自安。 (單組,四字結構) 梔放同心結; 蓮開並蒂花。 (單組,五字結構) 叢桂一枝香滿; 崑山片玉連城。 (復組,六字結構) 春江桃葉鶯啼濕; 夜雨梅花蝶夢寒。 (復組,七字結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復組,八字結構) 把古往今來,重新說起; 將悲歡離合,再敘從頭。 (復組,九字結構)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 (復組,十字結構)

㈢ 急急急急急!!!!對聯文化的研究報告

什麼是對聯
對聯,也稱「楹聯」,「對子」,是一種由字數相同的兩句話組成的對仗工整,韻律協調,語義完整的文學形式。它發源於我國古詩的對偶句,始創於五代時期,盛於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對聯的形式工整,平仄協調的特點是一字一音,音形義統一的漢字特色的體現,所以,對聯是漢語語言特有的文學形式,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在我國民間,對聯有著廣泛的應用。比如,過年時家門上貼春聯,商店開業時門上掛對聯,以及娛樂時的對對聯游戲。
對聯的長度不定,短的可以只有一兩個字;長的則可達幾百個字。懸掛的時候通常是上聯在右,下聯在左。
對聯的特點
對聯既要用詩一般精練的語言表達完整統一的語義,又要以工整巧妙的形式和優美和諧的韻律來體現。形式工整和韻律優美是對聯最突出的特點。具體來講,一副好的對聯應滿足以下幾個要求:
一、 字數相等。這是對聯的基本要求,也是對聯形式工整的前提。
二、 斷句一致,詞性相對。即上聯的一個字對應下聯的一個字,上聯的一個詞對應下聯的一個詞,上聯的一個短語對應下聯的一個短語。同時對應位置上的字詞應具有相同的詞性。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等等。
三、 語義相關。上下聯所表達的含義要相互關聯,上下聯內容合起來表達一個完整的語義。
四、 仄起平落,平仄相合。即上聯的最後一個字用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用平聲。除此以外,上下聯對應位置上的字要盡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對聯讀起來抑揚頓挫,優美動聽。
對聯的分類
按使用目的分:
春聯:通常在春節時粘貼在門外,用以慶祝新年的對聯,被人們稱為春聯。
比如:
新年納余慶
嘉節號長春
壽聯:通常指用以祝壽的對聯。
比如:
福如東海深
壽比南山高
婚聯: 通常指用以祝賀結婚的對聯。
比如:
百年恩愛雙心結
千里姻緣一線牽
輓聯:通常指為了悼念已經過世的人的對聯
七十二健兒,酣戰春雲湛碧血
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
喬遷聯: 用於祝賀喬遷之喜用的對聯。
門迎春夏秋冬福
戶納東西南北財
開業慶聯:用於祝賀開業之喜用的對聯。如:
生意興隆通四海
財源茂盛達三江
按藝術特點分:
復字聯:對聯中包含同一個字重復出現的情況。其中,重復的字若連續出現也可稱為疊字聯。
綠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頂針聯:上下聯中各個分句,其前一分句的句尾字和後一個分句的句頭字相同,這樣的對聯稱為頂針聯。
開口便笑 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 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容
嵌名聯:對聯中包含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葯名等。
當歸方寸地
獨活世人間
拆字聯:對聯中某一個字可以由該對聯中另外幾個字拼合得到。
凍雨灑窗,東二點西三點
分瓜切片,豎八刀橫七刀
音韻聯:對聯中包括了異字同音或者同字異音的情況
同音異字
童子打桐子,桐子不落,童子不樂
麻姑吃蘑菇,蘑菇真鮮,麻姑真仙
同字異音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雙關聯:對聯中的某些字詞有多重含義。
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
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生怎能出蹄
迴文聯:將對聯的上聯或者下聯前後顛倒,得到的句子和原來的一模一樣。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僧游雲隱寺,寺隱雲游僧
無情對:上下聯對仗工整,但語義相差甚遠。
細羽家禽磚後死
粗毛野獸石先生
經典對聯春聯

風調雨順
人壽年豐
新年納余慶
嘉節號長春
萬家騰笑語
四海慶新春
錦秀山河美
光輝大地春
新春富貴年年好
佳歲平安步步高
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門
紅梅含苞傲冬雪
綠柳吐絮迎新春
爆竹一聲除舊歲
桃符萬戶迎新年
五湖四海皆春色
萬水千山盡得輝
春回大地百花爭艷
日暖神州萬物生輝

壽聯

德為世重
壽以人尊
上苑梅花早
仙階柏葉榮
鶴算千年壽
松齡萬古春
金桂生輝老益健
萱草長春慶古稀
紅梅綠竹稱佳友
翠柏蒼松耐歲寒
天上星辰應作伴
人間松柏不知年
室有芝蘭春自韻
人如松柏歲常新
福如東海長流水
壽比南山不老松
花好月圓庚星耀彩
蘭馨桂馥甲第增輝
杏苑風和長春不老
椿庭日永上壽無疆

喜聯

祥雲繞屋宇
喜氣盈門庭
昌期開景運
泰象啟陽春
地久天長門有喜
年豐人壽福無邊
生意興隆通四海
財源茂盛達三江
百世歲月當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一帆風順吉星到
萬事如意福臨門
創大業千秋昌盛
展宏圖再就輝煌
紅妝帶綰同心結
碧樹花開並蒂蓮
大駕光臨門第耀
良辰聚會主賓歡

㈣ 關於春節對聯文化的研究

對聯是一種傳統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獨有的一種傳統文化形式,是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種獨特而生動的體現。對聯文體充分展示了漢語的對稱美和韻律美,而且具有比其他文體更加突出的裝飾功能,實用價值和趣巧特徵,故特別為廣大華人讀者所喜聞樂見。
通過此次調查,有助於我們了解對聯存在的價值,以及保護對聯傳承對聯文化的重要性。並能讓我們認識到前輩們的智慧與語言魅力,從對聯中去了解古人騷客們所寄發的情感。從而激發我們對對聯文化的興趣,引發對文字魅力的研討

閱讀全文

與對聯文化研究的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