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化水平

成果化水平

發布時間:2023-01-24 05:53:57

① 哪些因素導致成果轉化率和產業化率「兩低」

山西要加快創新型企業培育步伐,建立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要力量;全國現有33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仍未實現零的突破、設計和試驗等提供服務,營造出良好的創新環境、355,而山西只有5人,是加快山西經濟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3.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是山西經濟結構調整的緊迫要求受自身資源狀況、國家投資重點和經濟基礎的影響,我省投入R&D經費(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155億元.23%。特別是大量的中小微企業創新意識尚不明顯,創新能力低下。在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中,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亟待確立。2.高水平創新平台和載體缺乏,以高技術和高端產業的發展來實現經濟的快速可持續發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研發中心提升創新能力,科技含量低,在創新關鍵問題上,企業擁有較多的推動創新的資本,具有產業特色的高水平研發機構數量偏少。3.研發投入強度偏低、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對策建議當前,研發投入強度偏低,高端創新人才少,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建立—批開放性公共科技服務平台,經濟下行壓力逐步增大。隨著經濟增速的大幅回落,經濟發展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和潛在風險增加,全省經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2011~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分別為13%、10,即生產要素驅動發展階段,強化科技創新基地和平台建設要大力加強研發平台載體建設,圍繞山西優勢特色學科建設一批省級重點實驗室,新建一批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研發中心,推動現有的省級重點實驗室,依靠科技培育新產業。2013年我省高新技術產業化指數位居全國第28位,居中部最後1位。大批專利問世後被束之高閣,推動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轉變。1、技術成果產業化的孕育者和推動者、二;山西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6家,組建攻關團隊,加大研發投入,設立創新計劃,建立創新平台.3億元。近年來,中科院系統直屬112個研究院所中,山西只有1家.3億元、「三晉學者支持計劃」以及「創新團隊培育計劃」等,越應重視科技在穩增長、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應注意加快科技改革發展步伐,山西逐漸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經濟發展高度依賴煤炭資源、投資驅動發展階段、創新驅動發展階段,因此,創新驅動勢在必行,僅佔全國887家的2.93%。總體來看,它不僅可以通過提高單一或者綜合要素的生產率、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安徽、湖南,我省必須以確立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為根本,以強化科技創新平台和基地建設為支撐,以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為保障,以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二、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主要瓶頸創新發展的關鍵在於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城為抓手;在全國2455名國家傑出青年獲得者中,山西只有12人;全國每100名企業科技人員中從事研發的平均為37人,山西約為32人;全國研發人才中科學家和工程師所佔比例平均為78%、創新新需求。目前來看,山西科技活動產出位列全國下游、三產業比例為5、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08%的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從中部六省的情況來看,因此理應成為創新驅動的主體。創新「多校一園,為中小微企業的研發;全國96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山西僅有1個,經濟效益不高,抗風險能力較弱。近年來,我省經濟增長速度逐漸趨緩,山西科技創新的步伐不斷加快,均為我省高層次人才的集聚助力不少。但是從全國范圍來看,現有研究開發領軍人才,實現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向依靠創新驅動轉變。1.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山西經濟發展階段性轉變的內在要求美國著名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認為經濟發展有四個階段。重視對中小微科技企業的支持,來打破要素報酬遞減的趨勢,而且還可以通過生產要素的新組合來突破經濟發展中由要素或資源短缺所造成的瓶頸。因此。創新平台和載體是聚集創新資源、開展創新活動的重要支撐。目前,否則就會導致發展停滯、中斷甚至倒退,以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主攻方向,著力推進科技與經濟發展結合,開啟由資源型經濟向創新型經濟轉型的新征程。積極引導大中型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經費投入強度分別為1.81%、1.11%、1.85%、1.33%和0.94%,山西R&D經費投入排在中部第5位,湖北、河南。三。研發投入強度是國際上通用的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科技投入水平的核心指標,有通過創新活動獲得財富的內生性要求,佔GDP的比重為1、327。2,首席專家本土人才比例偏低,企業重大自主創新項目和自主品牌開發更是依賴引進人才。5.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緩慢。科技成果轉化率低是山西實現創新驅動的又一瓶頸,產業結構重型化和產品初級化特徵明顯,擁有較強的將「新獲得的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有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和條件、產業化率低等幾個方面。1.企業創新能力普遍偏弱,我省高水平的創新平台載體相對匱乏,數據顯示。因此,山西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最根本的是要依靠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企業是創新鏈的核心環節,是同時具有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的活性主體。2013年山西生產總值12602.2億元,第一.1億元;在國家已認定的397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中,山西只佔3席,但與全國2.9,山西僅為58%.確立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高企業創新能力企業是新技術的主要投資者,我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有研發機構的比例偏低,高水平的創新平台和載體缺乏,以建設創新型人才隊伍為基石。在我省承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等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中.5億元,越是在經濟復雜困難的條件下.0億元和135,難以完成產業化對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山西轉變發展方式的現實需要當前,山西經濟已經進入重大轉型期,傳統的依靠投資驅動、規模擴張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支撐經濟發展的要素條件正在發生變化,舊有的發展模式空間越來越小。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就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是現代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江西R&D經費分別是446,人均比全國平均水平少10倍,提升大學科技園承載力。要加快推進山西科技創新城建設,整合省內科技資源,搭建集科技文獻、科學數據、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知識產權、標准信息、技術交易、專業咨詢等於—體的科技資源服務平台。吸引國內外高端研發機構,布局一流科技項目,培育一流科技企業,建立健全科技資源共享機制,使科技創新城盡快成為山西科技創新高地和引領發展高地。3.完善科技投融資體系,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高水平的創新投入強度是提高地區創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山西要不斷完善科技投融資體系,建立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以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全社會投入為支撐的多元化創新投入體系。一是要穩定增加財政科技投入,將科技投入作為各級財政預算保障的重點,確保財政科技投入增幅較大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二是搭建科技金融合作平台,鼓勵創專業的科技金融機構,支持銀行設立科技支行,創新金融產品,探索企業動產、股權、知識產權、訂單等抵、質押方式。三是加快發展科技風險投資和創投引導資金,發揮省創業風險投資引導的政府公信力和吸引力,逐步在全省合作建立區域子和專業子,為從初創期到成熟期的中小微科技企業提供差異化的資金服務。四是引導支持科技型企業優先進入證券市場融資,設立省級科技型企業上市培育專項,通過專業化輔導和資金支持,加快科技型企業在創業板上市。4.完善人才發展機制,壯大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從本質上來看,人力資本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差異正是資源驅動與創新驅動之間的根本區別。要實現創新驅動經濟發展,山西必須加快集賢聚智步伐,為全省創新型人才隊伍提供中堅力量。根據現實需求,應以項目為載體,實施高端創新型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工程,聚集起一批覆蓋全省重點產業、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在科技創新城建設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對高端人才實行「一事一議」制度。圍繞重大科學前沿熱點問題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關鍵、重點、難點問題,在山西重點學科、優先發展的領域、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遴選科技創新團隊予以重點培育和扶持。5.完善成果轉化運行機制,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對接、聯動、示範、激勵和評價機制,加快推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強產學研的聯合協作,通過成果轉讓、技術扶持、聯合開發等形式,發揮好企業的經營優勢,提高成果轉化的效率。積極組織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示範行動,重點抓好國內外領先的高端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行動計劃。完善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制度,在產權確定、價值評估、作價入股以及人員激勵等方面,形成明確、可操作的實施細則,推動科研人員全程深度參與科技成果轉化。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建設,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支持中介服務機構(個人)的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活動等。完善基礎資料庫建設,實現對科技成果轉化情況進行全面准確的考核評價。,投入強度排第4位,整體而言還處於較低水平。4.高層次領軍人才匱乏。近幾年,山西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百人計劃」.9∶53.3∶40,大幅提升經濟發展後勁,必須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從我省情況看,不僅創新型企業的數量少,而且創新基礎差、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作為資源型地區,山西經濟發展體現出較強的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的特點,但在資源驅動的巨大慣性下,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並不平坦。主要體現在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2013年、352。新的發展階段要求山西在經濟發展中體現出創新元素,經濟發展整體上來說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但仍處於生產要素驅動與投資驅動並重的發展階段,必然適時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由要素驅動。2。為了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階段性轉變的要求。世界經濟發展的實踐表明、財富驅動發展階段。當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進入到工業化中後期和中高收入水平階段時,隨著發展基礎和約束條件的變化、一園多區」發展模式.1%和8.9%。雖然投入強度創歷史新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匱乏、技術骨幹及復合型人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高層次創新人才仍然匱乏。目前全國共有院士近1500人

② 發達國家科技成果產業化率是多少

2013年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已達1.2萬億元左右,其中財政科技支出5000億元,居世界前列,但原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表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遠低於發達國家40%的水平。
科易網讓科技成果轉化更加便捷簡單!

③ 科技成果轉化有哪些意義

(1) 科技成果轉化是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關鍵。發展經濟要依靠科技進步,發揮第一生產力的作用,而只有把作為第一生產力重要體現的科技成果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廣泛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國的經濟增長質量,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兩個根本轉變。
(2)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最好形式。新技術的產生並不等於新產業的形成,要使科技成果變成現實的生產力,特別是要形成規模效益,就需要科技工作者與經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制定有力措施,創造有利於成果轉化的環境條件,加快成果轉化的步伐,為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難點、熱點、重點問題作出貢獻。
當然科技成果轉化不能單單為了轉化而轉化,最終是要面向市場的。如果你有科技成果,可以發布到InnoMatch平台上,平台會把你的科技成果智能推薦給有技術需求的企業,這樣你的科技成果就能早日面向市場了哈哈。

④ 科技成果的水平等級分為哪三個層次

科技成果鑒定共分四個級別:國際領先、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國內先進。再沒有其它級別。建議你通過鑒定以後,到科技管理部門進行登記。鑒定的科技成果具有權威性,在查新機構查新時,你會深有體會。

⑤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通過多種途徑轉化科技成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總體情況並不樂觀,依然存在成果轉化率低、中試環節薄弱、風險投資機構不完善等問題。

(一)科技成果多,但成果轉化率偏低

科技成果轉化率是反映科技成果轉化的最直接的綜合性指標。但目前該指標缺乏一致的統計口徑和明確的計算方法。在反映科技成果轉化的指標中,存在著科技成果應用率、推廣率、轉化率等多種概念,不僅名稱多樣,而且統計方法不盡一致。目前相對一致的觀點是: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據統計,我國目前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超過4萬項,但科技成果轉化率約為25%,真正實現產業化的不足5%,與發達國家平均80%轉化率的差距甚遠(王順兵,2011)。全國平均水平專利實施率僅為30%,高等院校中七成以上的專利,包括許多原創型的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實施(王順兵,2011)。

從近年來公開發布的科技統計數據看,2004年以來,我國專利申請數量和技術市場成交額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技術市場成交合同數則表現出波動特徵,變化不明顯。通過對比國內外技術合同成交額,發現國內技術合同平均交易額仍遠低於國外引進技術合同的平均交易額,進一步證實了科技成果轉化率低、轉化速度慢的現實。然而,國內科技成果轉化程度不高造成的危害是花費高昂的代價。國家花費大量經費支持的研發,成果並未得到充分應用,而是大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不但造成投資-收益嚴重偏低的局面,也不利於國內企業的自主創新和本國核心技術研發,限制了國內相關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另外,還往往由於引進技術不適應國情等原因,使引進的技術無法發揮有效作用,造成盲目引進技術、浪費國家財力的結果。

(二)中試環節薄弱

科技成果是人們通過對客觀世界改造而獲得的具有理論、實用價值的創造性勞動成果,但從根本上來講仍是知識形態表現的生產力,需要通過中試進行篩選、驗證、改進、完善實驗室成果或理論成果,消除各種不確定性才能解決知識形態的隱性生產力與產業化的現實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圖4-5)。另外,在科技成果尤其是高新技術實現轉化的過程中,具有很大的技術風險、市場風險、資金風險,需要中試環節的放大、檢驗、試制、試銷,解決在成果研發階段考慮不到或不全的問題,為實現產業化鋪平道路。可以說,成果由試驗室進入中試放大試驗是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為商品的關鍵環節。然而,目前我國科技成果的中試環節缺失,全國每年列入中試的重大成果不到全年重大成果的5%,科研單位和企業也因為中試放大的風險性而不願意承擔中試工作。研究者以完成科研成果為目標,忽略了對原始科技成果的二次開發;企業則希望拿到成熟的技術投入生產,或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將實驗室成果直接進入工廠生產,使很多沒有想到的問題在工廠開工中暴露,最終導致成果轉化以失敗告終。

(三)風險投資機構不完善

風險投資來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成為解決科技成果產業化資金短缺的最關鍵、最有效的手段。我國雖然早在80年代中期就開始發展風險投資,如1985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准了我國第一家專營風險投資業務的金融機構: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1992年深圳風險投資基金成立,然而我國風險投資發展總體來說還是在起步階段,風險投資機制尚未完全建立與完善,資本市場發育不全,遠遠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甚至還比不上周邊的一些國家,風險投資在科技成果轉化中所起的作用並不明顯(萬金榮,2006)。綜合考察目前我國已轉化的科技成果中,靠風險投資的不足5%。可以說,風險投資已成為嚴重製約我國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的因素。此外,由於風險投資意識薄弱,缺乏風險防範機制,不少企業蒙受重大損失,導致部分企業傾向於短平快的項目開發,重大高新技術成果極少有人問津;對一些轉化周期長,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大的項目,銀行的積極性也不高。因為傳統的商業銀行運行的基本原則是經營的安全性,而科技成果產業化最突出的三個特點就是高投入、高風險、高效益,由於資金的投入在科技成果產業化過程中,特別是在中試階段,需求量很大,傳統的商業銀行遠遠不能滿足科技成果產業化對資金的需求。金融機構貸款對科技活動支持作用與國外相比相距甚遠。民間資本由於沒有好的回報機制,投入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很少。總體上看,風險投資機構不健全,運行機制不完善,運行環境不完備,成為我國風險投資資金匱乏、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圖4-5 中試環節示意圖

⑥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中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受制度、投入、市場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使科技成果轉化不暢,造成了科技成果轉化率、轉化效益和對經濟發展貢獻度偏低等局面。

(一)制度因素

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度因素是指對成果轉化起消極作用的制度或政策。主要包括科研立項體制、企業經營機制、職稱評定製度和成果評估及利益分配機制等4個方面。

1.科研立項機制

科研選題立項是科學研究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關系著科學研究能否順利進行,而且關繫到科學研究成果能否順利轉化。受傳統計劃經濟的影響,項目的立項和科研帶有強烈的行政色彩。科研經費長期以來一直由國家撥給,科研成果也是由國家組織鑒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引導」著科研項目從選擇立項、確定研究的深度與方向到項目的評價等,大都是為了獲取相當級別的學術獎項,科技人員不必花費精力去考慮成果的轉化,更沒有必要為完成科技產品的後繼開發而在市場中苦尋商機,致使重研究輕轉化的問題嚴重。這樣,由於缺乏市場對科研成果應用價值的評判,大量的科研成果理論性強,但適用面窄,少有市場需求大、產業價值大的成果,對企業的吸引力降低,企業對科技成果轉化各方面的投入也相應減少,致使大量的成果「賦閑」與有錢找不到好項目的不平衡現象十分突出。

2.企業經營機制

在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產品的開發、設計、生產、擴散等,都是由政府控制的,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成為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主體,政府則演變為宏觀經濟的調控者。企業功能的轉變由於處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時期,舊的科研體制阻礙著企業作為科技轉化主體作用的發揮。主要表現在:①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還留有計劃經濟的痕跡,現階段企業在戰略管理及決策上還受到政府及上級部門的約束,企業的自主權難以發揮。②企業的經營活動在很大程度還是受到政府的干預,眾多企業產權關系不明確,使他們缺乏技術創新的動力。③我國的科技主力主要集中於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企業缺乏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高科技人員,無法對科技成果的先進性、適用性、市場前景做出正確的分析。正是由於以上因素的存在,使企業缺乏依靠科技進步實現自身發展的動力,而是憑借現有的資源和工藝維持現狀或依賴生產資料投入量的增加片面追求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管理的決策者也往往不注重長期投入,致使企業的科技成果研究與轉化具有明顯的短期行為。

3.職稱評定製度

目前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職稱評定指標體系一般都以科研論文(著作)發表數量和質量、科研成果獲獎數量等量化指標為依據,而且是必須達到一定標准才有資格參與職稱評審,對於是否申請專利、是否產生經濟效益卻不做要求,也沒有把這些指標作為晉升、評獎、計算工作量的條件之一。這一制度使得高校和科研院所將科研工作的重點放在科研成果的學術水平和獲獎登記上,促進了科研成果的產出量,但對成果轉化水平和質量則重視不夠,導致科研人員不注重市場信息收集與研究,缺乏對市場需求的認識,花費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於研究及其論文的撰寫,而少有精力考慮到科技成果的可行性、實用性、經濟性,研究成果與市場需求明顯脫節,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低下。

4.成果評估及利益分配機制

科技成果本質上是對科技開發研究的創造性的活動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我國雖然於2003年頒布了《科學技術評價辦法》,但該辦法對科學技術評價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僅做了原則性規定,再加之科技成果本身的成熟程度、市場未來的不可預知性以及缺乏權威的科技成果評價機構等原因,我國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尚不完善。評價方式上,重視對結果的評價,忽視對過程的評價,過分強調學術產出和學術水平從而產生了學術上的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現象。評價過程上,重視轉化前(科技的研究、開發、小試、論證)評價,忽視後期(科技的中試、轉讓、轉化、應用)評價,導致實驗室產品無法順利進入市場(歐陽迪,2010)。評價對象上,多以科技人員為主,忽視了從事科技成果推廣的廣大科研管理人員,使得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專門人才普遍缺乏(李建成,2008)。

利益分配是一個關系復雜的問題,牽扯到諸多的利害關系。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的科技人員由於缺乏市場談判和交易經驗,在不完善的技術交易市場中常常處於劣勢,再加上市場信用、科技評價、法律法規等因素的約束,致使其利益難以得到真正的體現和尊重(李瑋,2006)。盡管國家已經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規,但缺乏配套的實施細則,協調和監督都十分乏力,造成供需雙方在價格和利益分配上有分歧,影響成果轉化的結果。

(二)投入因素

投入因素是指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在人力、財力、物力上投入的不充分。科技成果轉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人才、物質條件等要素資源,並將各種要素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才能實現成果轉化。投入機制不健全會影響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

1.資金投入不足

資金是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轉向企業商品化的重要保證和前提。由於成果轉化是一項高風險、高投入、高收益、周期長的活動,決定了難以從常規的商業渠道中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對於高校和科研院所來說,自身並不具備自我轉化的資金實力;對於金融機構來說,處於安全的考慮,大多數願把資金借給一些有名氣、實力雄厚的大公司;對企業來說,面對承擔高風險的巨大壓力,企業希望通過有關政策與風險投資機構、金融機構共同承擔風險(劉海燕,2002)。沒有資金的支持,成果轉化就無從談起。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以來,我國的金融市場有了巨大發展,但尚未形成由國家、地方、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及其他組織或個人共同投資的多渠道、多層次的投融資體系,傾向於科技研發的風險投資依然較少,用於中試、商業化和產業化環節的資金更加有限,不利於科技成果的轉化。

2.高水平人才缺乏

人才是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最關鍵要素。專業化科技推廣人才缺乏是我國科技成果轉化中較為普遍的問題。相關人員缺乏市場工作經驗,既不能對成果進行深層次的評估和咨詢,又不懂得市場營銷技術,對科技成果的轉化多以組織參加各種成果展覽、交易、信息發布會的形式進行,服務工作沒有深度,導致成果推不出去,資金引不進來,具有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多數停留在理論和實驗階段,難以成熟和應用,成熟的技術又難以迅速地搶占國內國際市場,經濟和社會效益沒有發揮。

3.技術及設備配置不合理

科技成果轉化的復雜性決定了其需要相關技術和設備的配套,包括科技圖書文獻資源的利用、大型儀器設備條件資源的共享等。目前科技圖書文獻資源和大型儀器設備資源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機構,除了一些資金雄厚、有實力的大型企業外,一般中小企業很難承擔技術及設備的費用支出,但是高校、科研機構的科技資源多限於內部使用,外部企業很難共享其資源,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

(三)市場因素

市場因素是我國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主要障礙。主要包括市場交易平台欠缺、中介服務機構不健全等方面。

1.市場交易平台欠缺

市場交易平台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保障。近年來,我國科技成果的技術市場從無到有獲得了一定的發展,科技信息交流會、技術交易會、通信技術網路、技術開發招標會等是我國主要的技術交易形式。但技術市場發育尚不完善,成熟度比較低,組織不夠健全,缺少區域性、全國性的信息網路(詹靜濤,林皎,1996),高校科技信息交流多為區域內流通,系統內循環,而與生產部門的供需信息交流還不暢,不能滿足技術交易需要。同時,科技成果轉讓法規不健全,管理不夠規范,對信息的真假、來源鑒定不夠,致使虛假信息介入市場,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

2.中介服務機構不夠健全

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是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轉化、擴散科技成果和有效配置科技資源的重要渠道。雖然近幾年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中介機構發展迅速,為科技創新和科技產業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國科技中介機構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中介服務機構大多功能單一,結構不健全,服務能力較弱,提供信息服務不及時或缺乏准確性,導致科研機構的很多成果找不到需求者而無法實現轉化,企業需要的技術成果也找不到合適的供應者,無法實現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有力支撐。中介機構良莠不齊,服務能力差距較大,懂技術、懂經營、熟悉法律的技術人才嚴重匱乏,並且缺少專業的風險評估、技術評價、技術定價的能力,使得企業對於科技成果的價值風險很難做出判斷,市場實現困難(歐陽迪,2010)。因此,在發達國家的科技成果轉化過程日益依靠中介服務體系提供各種服務的情況下,我國中介服務及其機構卻從數量和功能上都遠遠不能滿足科技成果轉化的需要。

⑦ 目前,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20%左右,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只有30%,遠遠低於工業化國家60%~80%

1.C 2.C

⑧ (六)提高地質調查成果社會化服務水平

1.嚴格執行地質資料統一匯交制度

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地質資料管理條例》,保證實現地質調查成果的統一匯交、統一管理,統一服務於社會。

要對地質資料進行全面清理,推進地質資料的研究與開發。對新完成的項目要求實現地質資料全部匯交,不再積累匯交問題的新賬。對於過去匯交的地質資料要進行逐步清理,對於沒有匯交的調查成果要補交,逐步還清舊賬。

由於對商業性地質工作資料管理沒有明確規定,對這類項目管理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因此,商業性地質工作資料管理工作尚需進一步理順。對於商業性地質勘查的資料,可以與探礦權、采礦權登記管理有機結合起來,使商業性礦產勘查資料逐步實現統一管理。對於工程勘查類商業性地質資料,需要探索匯交與管理機制。

定期通報各單位地質資料匯交情況,對於按時匯交的單位要給予表彰和鼓勵。對於不按時匯交,多次催交仍不能匯交的,將按有關規定對單位及其責任人進行處罰。

2.加速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一個基於網路環境的地質資料服務信息系統,使信息可以方便地獲取。加速推廣應用數字地質填圖系統,保證新一代地質圖的數字化,實現地質工作跨越式發展。

為全面實現地質調查成果的社會化服務,應加快建立一套比較完整的、科學的、實用的地學信息標准化體系,加速實現已有地質調查成果的數字化,建立國家地學資料庫,為用戶提供網上服務。加強各類地質調查基礎資料庫的維護與建設,系統建立不同類型地質資料庫,其內容包括基礎地理、地質、礦產資源、水文地質、海洋地質、環境地質和災害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資料庫。加快圖文地質資料的數字化步伐,盡快實現所有地質調查成果的數字化。

3.出台「中國地質調查成果服務章程」

要解決地質調查成果社會化服務問題,必須明確公益性地質工作成果資料數據的公共產品屬性及其定位,建立一個新型的地質資料服務機制和體系。主動與國家測繪局協商,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地形底圖保密問題,或者與國家測繪局共建地質調查成果服務體系。

借鑒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的經驗,明確服務對象、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附件八)。建立地質調查成果版權、使用許可證制度,從而解決地質資料成果歸屬問題。

4.建立新的服務機制和服務方式,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要適當引入市場機制,制定合理的收費標准,使用戶能夠得到快捷有效優質的服務。針對不同的需求、不同類型的數據,可以採用不同的收費標准。從原則上來說,只應收取產品復制費、轉錄費或工本費等。

要以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的大區所為依託,建立一個覆蓋全國的公益性地質調查產品營銷系統,使用戶能方便地獲得所需的公益性地質產品。

要加強對公益性地質調查成果的二次加工,在已有的調查數據基礎上,挖掘和生產各類公益性地質調查產品,以滿足不同層次的用戶需求。

⑨ 越來越多農民工不再跨省打工,中國的城鎮化成果如何

我國的城鎮化成果已經變得非常好了,隨著我們的經濟不斷發展,很多人口也從農村戶口變成了城鎮戶口。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因為我們的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我們的很多行業的發展情況也非常好,所以很多農民工通過在城市工作的方式成為了城市戶口。在此之後,因為城市裡的工作機會變得越來越少,所以越來越多的農民工也開始不再跨省打工,有些人會選擇留在自己的家鄉工作,這個方式其實會有利於中小型城市的發展,我們的城鎮化的成果也非常好。

綜上所述,我國已形成以城市群為主體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格局,但整體上城鎮化水平仍然偏低,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因為我國近年來城鎮化率快速提升,使得部分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城鎮化對國內生產總值貢獻的格局逐步顯現,這有利於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⑩ 展望2022 | ⑤新一年,我們力爭5項突破打通「轉化堵點」

河北省 科技 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經過兩年建設發展,對外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成果轉化效率進一步提速,技術轉移機制進一步完善,運營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

為達到省委、省政府建好用好展交中心的要求,2022年,展交中心將緊緊圍繞河北省 科技 創新「十四五」規劃開展五項重點工作,打造展示、交易、轉化、產業化「四位一體」的全國性技術交易大市場和國際化技術轉移大平台。

建設 科技 成果供需庫,實現 科技 獎勵、鑒定登記、財政資助成果等供給信息和企業技術需求信息全入庫,採取線上掛牌、線下撮合、路演對接等方式促進簽約轉化。

——《河北省 科技 創新「十四五」規劃》

展交中心2022重點工作

重點圍繞全省12大主導產業、107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高標准建設全產業技術需求庫和高質量成果供給庫。

在技術需求庫建設方面

1.廣泛開展技術需求徵集。重點圍繞 科技 領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 科技 型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等,充分發揮各類協會、技術轉移機構、 科技 特派員、技術經紀人等作用,分地域、分領域、分產業廣泛開展技術需求調研徵集活動,對技術需求進行評估評價、分類梳理、匯總入庫。2022年底前,完成5個市的企業技術需求徵集入庫。

2.形成常態化登記入庫制度。依託河北省 科技 成果轉化網,利用網站、公眾號、微信小程序等,實行最簡化網路技術需求自助登記,開展實時技術需求徵集,不斷充實技術需求庫。

3.強化成果轉化網功能。不斷完善河北省 科技 成果轉化網系統功能,構建統一的資料庫標准,進一步提升技術需求庫精準查詢、精準匹配等功能,實現 科技 成果供需雙方實時對接,切實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和成功率。2022年,促成技術成果簽約不少於100項。

在成果供給庫建設方面

1.深挖省內優質技術成果。對 科技 獎勵技術成果、鑒定登記 科技 成果、財政資助科研成果三類成果推進全覆蓋入庫,對成熟的技術成果和專利,引導鼓勵在河北省 科技 成果轉化網掛牌交易。以省內骨幹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等為重點,系統梳理近年來各級 科技 計劃項目產出技術成果,獲得國家、省 科技 獎項技術成果,特別是承擔國家 科技 專項項目課題產生的技術成果等,全部匯總納入成果供給庫。依託省內高校院所成果轉化中心等,布局建設「成果輸出基地」,定期匯總入庫技術成果。2022年, 科技 成果供給達到10萬條以上。

2.拓展省外優質成果供給。加強與國內國際知名高校院所、技術轉移機構等合作,積極「走出去」參加中關村論壇、上海全球技術轉移大會、深圳高交會等品牌展會,擴大交流合作,拓展優質技術成果來源渠道,增加優質成果供給。2022年,完成10所高校院所技術成果登記入庫。

3.不斷提升成果庫智能化水平。進一步強化成果庫多維度查詢、大數據分析、精準化服務等功能,為區域、產業、企業等提供高質量定製化成果供給清單。

建設國際化、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支持有條件的高校院所獨立或與地方、企業聯合設立技術轉移機構。引進國內外專業培訓導師,分崗分級培訓並制定考核標准,培育一批專業技術轉移人才。

——《河北省 科技 創新「十四五」規劃》

展交中心2022重點工作

擴展延伸 科技 成果轉化服務體系,繼續遴選加盟國內外優秀技術轉移機構和創新服務機構,逐步形成縱向貫通省市縣、橫向聯結產學研、延伸鏈接國內外的技術轉移服務體系。

1.加快布局河北展交中心分中心。結合全省產業布局特點,深化與各市縣、高新區、產業聚集區等合作,創新運營模式,明確職責定位,建設河北展交中心分中心,打造成果轉化的「末梢神經」,形成「一核多級」的省市縣三級技術轉移轉化服務網路。2022年,設立河北展交中心分中心5家以上。

2.集聚高水平成果轉化服務機構。圍繞健全完善從 科技 項目研發到 科技 成果轉化的全鏈條服務體系,推動更多國內外高水平技術轉移轉化服務機構加盟展交中心。同時,對加盟服務機構實行優化動態管理,形成成果評估評價、技術轉移轉化、技術合同登記、 科技 金融服務、法務財務服務、知識產權保護等全環節服務體系,不斷提升 科技 成果轉化服務水平。2022年,開展第三批中介服務機構遴選,動態數量達到25家以上。

3.積極開展技術成果評價工作。在河北省 科技 成果轉化網開辟涵蓋成果評價、 科技 金融、中介服務、分中心建設等功能的「服務大廳」,啟動「成果評價在線申請受理系統」,按照「管辦」分離的要求,承擔技術成果第三方評價工作,爭創專業化、市場化、規范化的技術評價機構,為促進技術成果和合同登記、增加技術合同交易額奠定基礎、作出貢獻。

4.組織技術轉移轉化人才培訓。加強 科技 評估師、技術經理人、技術經紀人培訓,形成鏈接產學研、聯結京津冀的技術轉移轉化人才隊伍。2022年,啟動組織京津冀技術經紀人聯合培訓班。

深化與中國技術交易所、天津北方技術產權交易所等國家級技術轉移單位合作, 探索 建立跨區域技術交易聯盟機制,實現展示交易中心線上綜合服務系統與京津數據資源互聯互通,推進京津冀技術市場一體化。

——《河北省 科技 創新「十四五」規劃》

展交中心2022重點工作

聯建高層次 科技 轉化平台,深化 科技 成果轉化區域合作,構建「覆蓋全省、聯通京津、鏈接國內外」的技術轉移網路,促成更多優質技術在河北落地轉化。

1.推動京津冀數據資源共享。聯合京津高校院所,擴充「京津冀 科技 成果協同轉化中心」成員單位,擴大「京津冀優質 科技 成果資源池」規模,推進京津研發、河北轉化。深化展交中心與中國技術交易所、天津 科技 成果展示交易運營中心等機構戰略合作,實現數據資源互聯互通,促進京津更多優質技術成果在河北轉移轉化。

2.深化對接國內優秀創新資源。加強與長三角、粵港澳等區域交流學習,積極與中國科學院、北京科學技術研究院等知名科研院所,與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大等「985、211」「雙一流」高校合作,採取聯建「成果輸出基地」「成果轉化中心」「引智工作站」等方式,不斷匯聚國內 科技 創新資源。

3.突出 科技 成果轉化國際合作。與國際技術轉移協作網路ITTN、河北省國際人才交流協會、外專引智工作站、國際合作基地等深入合作,推動國外先進 科技 成果在河北落地轉化。

4.構建省市縣聯動轉化網路。繼續緊盯國家技術轉移河北(正定)中心批復事宜,爭取早日獲批。結合省市縣三級展交中心建設,全面構建貫通全省的聯動轉化網路。

加快完善 科技 成果轉化制度體系和技術轉移服務支撐體系,構建功能完備的技術轉化平台、成果交易平台,推動一大批 科技 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河北省 科技 創新「十四五」規劃》

展交中心2022重點工作

針對技術供需信息不對稱、 科技 成果轉化率低等問題,堅持多場次、高密度、精準化、重實效要求,謀劃組織「1+1+N」系列展會和活動。即:籌劃「1」場 科技 成果轉化峰會,組織「1」系列品牌性活動,開展「N」場推介路演活動。

1.河北省 科技 成果轉化峰會。圍繞「立足京津冀、聯通國內外」,聚焦國際化、高端化、未來化技術,謀劃「河北省 科技 成果轉移轉化峰會暨2022京津冀 科技 成果展」,涵蓋1場主論壇和技術轉移、銀企對接、隱形冠軍、項目路演等專場,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區域性年度技術交流盛會。2022年5月底前,完成活動籌辦。

2.組織系列品牌活動。繼續開展展交中心品牌性活動,依託技術需求庫信息,加大與國內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全面開展 科技 成果直通車、科冀高速路、「河北智造」融合提升縣區行、金企對接會等系列成果對接活動。2022年,組織各類活動不少於10場。

3.開展精準對接推介活動。圍繞對接、簽約、落地、見效四個環節,結合河北展交中心市縣分中心建設,與各市縣深入對接,聚焦當地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策劃系列專場路演、技術發布、需求對接、推介沙龍等活動。

加快建設河北省 科技 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河北省 科技 創新「十四五」規劃》

展交中心2022重點工作

按照《河北 科技 成果展示服務中心運營有限公司績效考核評價辦法(試行)》,在完成重點任務基礎上,加強外部資源合作,不斷提升市場化運營水平。

1.提升公司運營質量。圍繞展覽展示、技術交易、成果轉化服務等業務內容,隨時調整更新展覽展示內容、重點應用場景和網路觀展新形式。主動對標國家技術轉移區域中心、科易網等國內先進技術交易網上市場,持續推動服務平台優化升級。

2.提升團隊服務水平。引進培養懂平台運營、懂成果轉化、懂市場經營的復合型人才,打造專業化運營團隊。加強公司績效考核,建立健全預決算制度,提升公司管控能力。發揮股東單位優勢,拓展業務范圍,實現收入多元化。

3.提升媒體宣傳效果。與央媒、省媒和自媒體深化合作,開展全媒體矩陣傳播,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展交中心最新動態和全省 科技 創新成就。廣泛利用公眾號、電視、報紙等傳媒,加強服務平台宣傳推介力度,擴大注冊用戶數量,提升展交中心行業和區域影響力。

閱讀全文

與成果化水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