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小學教育教學的成果

小學教育教學的成果

發布時間:2023-01-07 18:14:39

Ⅰ 小學教育的教育改革成果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教育發展走過了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版成就。權
成就一: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成就二: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
成就三:職業教育加快發展
成就四: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
成就五:素質教育進入國家推進、重點突破、全面展開的新階段
成就六: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水平不斷提高
成就七: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成就八:教育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Ⅱ 小學教師教育教學方面的總結

小學教師教育教學方面的總結1

曾幾何時,從小學到大學十幾年不停的上學,學習,我上夠了,也學夠了。我決定再也不從事與教育有關的行業了,可是就是造化弄人,我在畢業後始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經過了n次失敗後才不得不從事教師這一行業。

可就是黨我再次從事教師這一行業後,我愛上了這一個神聖的崗位和工作,看著那麼多的學生一次次的在我教導下逐漸成長,我心裡就充滿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回顧上學期工作情況,有進步,有不足,有小成績,有小過失。作個總結,一為自己反思,二為匯報工作。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先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著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同時,它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天資、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區方面存在的差異,在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

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一、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二、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復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形式多樣,不拘泥於書面作業,多種方式交替進行,減輕學生的負擔,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小學階段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不能完成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幫助整理衣服。從贊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四、積極參與聽課、評課等教研組活動,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補己之短,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到圖書館博覽群書,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五、「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例如,課堂語言平緩,平時考試較少,語言不夠生動,對於後進生的態度經常是比較急躁,這些都需要我在工作中逐步的改進,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力量。

小學教師教育教學方面的總結2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信息部五個班和商貿部兩個班的`《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的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大綱和學校工作指標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現就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如下:

一、備課。

首先,認真閱讀和分解教材,做好課件,寫好教案。其次,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麼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本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後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

二、上課。

本學期任何的信息部五個班和商貿部的兩個班,學生在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採用了因人施教的方法。

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思考。然後,放手讓學生探究,動手、動口、動眼、動腦。針對教學重、難點,選擇學生的探究結果,學生進行比較、交流、討論,從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接著,學生練習不同坡度,不同層次的題目,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思維。最後,盡量讓學生自己小結學到的知識以及方法。在學習積極性比較濃厚的商貿部班上,我還舉行了模擬法庭的課堂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習的學習興趣。在對政治學習不大濃厚的信息部班級我採用多媒體教學來吸引學生對法律的學習興趣,取得明顯的效果。

三、布置作業,鞏固學習。

按照學校的教學工作的要求,有創造性的設計功課。禮儀道德部分教學,結合社會現象,用情境教學法,深入淺出,使學生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法律教學引入了一些身邊的小案例,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相關知識的濃厚興趣,以及如何與違法犯罪做斗爭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

根據人的遺忘規律,新知識的遺忘隨時間的延長而減慢。因此,我的做法是:一每天完成教學任務時,都會布置相關的課堂作業。二新授知識基本是當天復習或第二天上課前復習,以後再進行總復習。這項措施效果非常好。

通過對本學期工作的小結,做好本職工作,並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向其他同事學習,改進現存的問題,通力合作,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授教養水平,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學風格,以便在政治教學中發揮課堂教學的更大功能。

小學教師教育教學方面的總結3

通過認真學習「關於加強全縣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使我對當前教育形式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也更加認識到我們小學教師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以及亟待解決的問題,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上級領導對農村小學教育的關注,以及做好農村小學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報告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觸動最大的有以下幾點:

一、強化常規管理。

報告中強調認真貫徹落實《山東省中小學教學常規》,以育人為本,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在制定教學工作計劃、研讀教材、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課外輔導等環節,做到腦中有「綱」(《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胸中有「標」(《課程標准》)、目中有「人」(學生)、心中有「法」(方法)、手中有「技」(現代教學技術),達到以學論教、少教多學。

二、改進教學方法

通過學習此報告,我領會到,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組織、引領、激發、點撥、合作、提升的作用,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三、加強教育科研

報告中提出,要加強教育科研。加強教育科研、教育發展,要以科研為先導,實施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策略,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育科研要堅持以課堂為主要陣地,以常規教研為載體,把教育科研的課題研究融入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中,使課題研究得到良性發展。開展課題研究,堅持「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研究思路,提高科研促教的時效性。

雖然我的縣級課題已結題,又剛剛把研究的低年級識字的小課題順利結題,但是,「問題即課題」,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還會遇到各種問題,所以作為農村小學的一線教師,我決定從自身做起,積極參與科研課改,把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研究分析,以便更好的促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使自己盡快成長為一個具有較高素質的專業性教師。

四、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報告中指出:「提高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的,我深深體會到,為學生提供寬松愉悅的生活學習空間是多麼重要。通過對比報告中的內容,身為人師,我感到肩上的膽子更重了,今後引領學生成長的道路更明朗了。我決定按照此報告中精神的指引,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一邊促成學生更快更好的發展。

雖然擺在我們農村小學教師面前的工作還有很多,要走的路還很遠,但是此次報告讓我們感到很溫暖,感到很欣喜。我們將充滿信心和勇氣,為教育的美好明天努力奮發!

小學教師教育教學方面的總結4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一個學期過去了,本學期,我承擔了一年級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

我在教學時,做到了關注學生的接受性,尊重兒童的年齡特徵,挖掘生活對兒童品德形成具有價值的資源,體現出兒童個體與其周圍自然、社會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社會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

(二)設計豐富多彩、易為兒童接受的教學活動。

結合本學期品德組的課題——教師如何在課堂上創設體驗性活動來實現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性,來設計教學活動。對於品德與生活課堂,要考慮到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能僅僅局限於講解教科書,學生也不是依靠聽講來學習,而是要通過觀察、調查、實驗、探索、服務、製作、創造、表現等活動,實際地去感受、體驗、領悟、發現。根據一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要,教學時將教學活動的設計放在重要的位置。 通過講故事、念兒歌、朗讀小詩、畫畫、動手製作、親身體驗等活動,為學生自主探究、參與研究性學習創設條件,搭建平台。

(三)講求教學的實效性。

設計出好的教學活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精心設計好教學活動,那麼就能有效地達到預想的目標。教學活動的選擇首先考慮的不是活動的形式和數量,而應該是活動的有效性,活動本身是否有意義,是否有必要。無意義的活動,進行得再多也不過是「演戲」,對兒童的發展並無幫助。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去感受、體驗,以親身感知來接受知識。

(四)關注學生。

教學中,對於學生學習的關注十分重要,對於學生的學習過程,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興趣以及自我評價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的興趣一旦激發出來,就可能產生一些新的疑問,對於學生的生成性問題,我在寫教案時做了預設並有課前修改,而不予注意,而應該激發、保護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慾、應表揚兒童敢於提問、敢於質疑、敢於表達的勇氣,尊重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去分析、研究,並嘗試解決。

以上,是我對自己本學期教學的回顧與總結,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發揚優點,改正不足,努力學習教學理論,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雖然這學期我在教學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通過教學總結,我仍發現了很多自己做的不好,有所疏漏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總之,為了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將繼續求索,不斷創新。

小學教師教育教學方面的總結5

春華秋實,花開花落,忙忙碌碌中這個張帆遠航的一年又進入了寧靜的港灣。回顧這一學年來的工作與學習,現總結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我熱愛祖國熱愛學校,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每天堅持收看電視新聞,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加各種政治學習,並能做好筆記。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在教育中善於用正確的政治觀點去引導學生,能自覺完成學校的各項工作任務。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力求做到自嚴自律、為人師表、愛生敬業、盡心盡職。

二、工作學習方面

教學上我更是一絲不苟,我十分注重吸收先進的教學經驗和現代教育理論,保證每周有一定的業務學習時間,認真做好摘記,以此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努力使自己適應現代教學要求。在工作中也能做到不計個人得失,以校為家,以教為本;對待同事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並能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對待學生則愛護有加,但決不放鬆嚴格要求。對於每節課我都精研精備,並認真把重點、難點灌輸給學生。課後重視反思教學中的「失」與「得」,寫好教後感,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經過努力,也取得過一定的成績。

三、業余訓練方面

我主要負責學校的女子籃球隊和田徑隊的組隊訓練工作。說實話,這是一項需要長期不斷重復磨合、不斷拼搏提升來達到球性熟練的訓練工作。由於學校體育教師緊缺,球隊沒有系統的梯隊組合,所以我一抓2個隊,所招的新手都要重頭開始練習,也時常出現新老隊員青黃不接的現象。不過為了學校的榮譽,為了我所衷愛的事業,我任勞任怨,經常頂風露雨、早出晚歸。我毫無怨言、持之以恆。經過努力,也取得一定的成績:在市籃球比賽中,女子甲組獲團體第四名;女子乙組獲團體第x名。在市田徑比賽中,個人成績多次獲前x名。

回顧這一年來的工作與學習,覺得還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去深思與開拓。今後,我將以戰斗者的姿態不斷去實踐自我、豐富自我、創造自我……

小學教師教育教學方面的總結6

今年,在學校領導和全體教師的支持和努力下,按照「發展教師,讓學生成功」的工作理念,圍繞「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核心目標,我校教育教學工作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鞏固校本教研,追求高效課堂,提高管理實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真正實現了教師和學生素質的全面、持續、有效發展。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以德育為先導,促進學校工作穩步推進。

1.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幹部作風建設。學校領導以身作則,積極聽課,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起到了帶頭作用。

2.加強教師道德教育,堅持《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法》等法律法規,提高教師依法教學的能力。

今年,為了加強教師道德修養,開展了教師道德教育月活動,從領導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三個方面進行,評選出3名教師道德標兵和5名先進個人。選定的教師進行了題為「不要忘記你的主動性思維 我老師的夢想」典型經驗交流報告。

3.開展全校一本書的閱讀活動,與學校開設的閱讀課融為一體,讓學生學會以書為伴,以書為友進行閱讀。培養學生情操,提高辨別真善美的能力。

4.學校經常利用晨會、國旗下演講、班會等方式加強學生的個人修養、未來理想、人生價值觀、心理健康等教育。

5、特別注重校風的培養。

為了開展文明評班等一系列活動,扎實推進師生各方面的標准化,學校基本形成了誠信、文明、和諧、安全的校園。

6.特別注意班級工作。

每個班主任和學科基本形成了自主管理、協調發展、誠信互助、動手的局面。在這一年裡,教師可以以對學生、家長、學校和社會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工作,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教育。

7.加強道德教育,召開兩次家長會,加強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聯系。

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健康、文明、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形成學校、家長、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

二、以迎接檢查工作為重點,推動各項工作有效開展。

今年,學校全體教師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識致力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他們早出晚歸,埋頭苦幹,把材料准備得質、量、細、全。功能房設備基本符合省二級標准,功能房布局符合學科文化。教師、學生和員工自己創造了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受到好評。10月份順利通過國檢。

三、嚴格把握教學套路,規范教學秩序。

1.今年,我校加強了課程計劃的實施和管理,實現了「開放、提高、教好」。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加強了對課堂教學的監控,進一步加強了對日常教學工作的管理和考核。

(1)注意備課。

今年教務處對教師的教案進行了八次檢查。每次檢查後,教學部門認真總結,如實反饋,促使教師改正缺點,發揚優點。

(2)注意上課。

這一年,我們繼續加強講課,採取了上課聽課的制度,和教學部

今年,學校對教師作業批改進行了新的評價方法,提高了作業批改的要求,增加了激勵措施。教務處對各科作業批改進行了八次抽查,大部分老師都能認真處理學生作業中的問題,讓學生及時幫忙批改。

(4)重視課後輔導。要提高教學質量,還應做好課後輔導,加強對貧困學生的思想教育,加強課後輔導,引導學生增強學習責任感。

2.加強畢業班的教學管理。

今年上學期,學校對畢業班進行了四次質量抽檢,並組織人員認真審核。在畢業班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畢業班在今年7月的統考中獲得了第一名!英語和語文單科第一,數學第二。

四,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1.積極組織老師學習各科課程標准和《義務教育法》,認真學習,認真做筆記。理解新課程改革精神和新課程理念,改變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各教研組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收集相關教學理論,組織教師學習,用理論指導教師教學實踐。

2.積極開展教研活動。

(1)今年,我校開展了骨幹教師帶班、示範班、優秀班示範班、學科教師講課、及格班、正常班競賽等活動,大大提高了教師對班級和班級評價的認識。從講座前的聽課、備課,到課後的評價總結,教務部精心組織准備,下大力氣做好教研工作,從而提高了每位老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2)學校領導深入課堂,老師相互傾聽。校長、教務處、教研組長以身作則,在全校掀起了一股講課熱潮。針對我們在課堂教學領域經常面臨的問題,發表意見,交流困惑,提高了教研組的凝聚力和科研能力。

3.積極選擇和教授

Ⅲ 課堂教學中全面提高小學生素質方法研究已經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

一、問題的提出
課堂教學是基礎教育的主要陣地,是影響教育質量的主要因素。然而,當前的課堂教學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普遍存在著重教輕學、重知輕能、重結果輕過程、重智力因素輕非智力因素的現象,存在著課堂教學模式化、單一化的弊端,突出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結構刻板僵化、教學模式仍然是凱洛夫的「五步法」,教學目標仍然是傳授知識、教學方法仍然是滿堂灌,活動角色仍是老師講學生被動的聽等現象。課堂教學效率低的現象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標單純關注學生的認知,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單純重視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由於教學目標的偏差,教師把豐富復雜的課堂教學簡括為特殊認識活動,從而使學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揮,連傳統教學視為最主要的認識任務也難以完成。其結果就是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課堂教學死氣沉沉,教學效率低下。由此,教師不得不靠擠占學生的課外時間來彌補課堂教學中沒有完成的任務,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
2.不能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教學的基本著眼點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是教師組織教學的核心觀念。但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課本和課堂為中心,學生往往是在教師的「強制」下始終處於被動接受狀態,缺乏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被動發展的結果是:(1)造成學生發展的兩極分化,能適應被動發展的學生就得到發展,不適應的就不能得到發展;(2)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壓制,思想受到束縛,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得不到發展;(3)以學生的片面發展代替學生的全面發展;(4)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經歷和體驗。總之,不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直接後果是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進而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
3.師生互動性不強。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教學就是教師、學生的活動。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活動實現知識信息和各種情感的交流,實現促進學生發展的目標。當前,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性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這樣一個「教師一學生」的單向模式,它的弊端是忽視課堂教學中其他知識信息的傳遞,忽略了課堂教學中人際交往因素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它使本應該鮮活的課堂教學變得枯燥死板。
4.課堂教學密度量小、質差。課堂教學密度是指教學活動中合理運用的時間與一節課總時間的比例。它又可以分為一般教學密度和特殊教學密度。特殊教學密度指學習新教材所用時間在一節課中所佔的比例。在高考的指揮棒下,有些教師為了趕進度而忽視課堂理解、鞏固和新舊知識綜合貫通的教學環節,從而使學生因新知識掌握不牢而影響後續學習,造成學習效率下降。而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於低層次學習任務的時間又過多,用於高層次創新思維的時間又過少,從而導致出現教學密度量大質差,題海式學習便是這種情況的典型代表。更為復雜的是,在學生班額大、差異大的情況下,如果教師過多追求高層教學目標,部分差生就跟不上,出現個體密度量小的情況,如果把過多時間用於低層目標,優生又會吃不飽,出現教學密度質差的情況。這是當前困擾課堂教學的一個難題。
5.課堂教學缺乏情感。情感發展不僅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提高學生認知水平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對課堂教學設計理論和教學模式的聚類分析發現,當前的課堂教學設計缺乏情感目標和內容。課堂教學模式雖然名目繁多,但基本上都限於書本知識傳授這一簡單功能,其實質是關於如何使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和理論化、系統化了的方法體系,固定化了的課堂教學程序,缺乏培養學生的情感、意志及心理健康的目標,單調乏味的理性生活成為課堂生活的主要內容,學生的精神世界成了被遺忘的角落,課堂教學失去了生命活力和創造特性,課堂教學缺乏應有的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
多年來,我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也存在「題海戰術」、「滿堂灌」等現象,課堂教學效益不高。其具體表現:一是拖堂, 由於教師講得多、講得細,以至到了下課時間還講不完,不得不延長上課時間;二是補課,由於課堂效益低,有許多問題本應在課堂上解決,但又沒有得到解決,所以,就利用寒暑假、星期六甚至星期天補課;三是大量重復機械盼練習,每種題型都要模仿著反復練幾遍甚至幾十遍,所以,課外練習量特別大,為了滿足學生的練習,學校不得不購置了兩台一體化印刷機來印練習題,既費時費錢又增加了學生的精神負擔和經濟負擔;四是在教學活動中不同程度的存在著隨意性、盲目性和片面性,相當多的教師不能准確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和目的要求,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差,教學中存在著任意拔高或降低教學要求的現象;五是課堂教學死氣沉沉,呆板枯燥,學生老是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缺乏主體性和創造性。這種「愚公移山」式的教學方法雖然也起到了一點提高升學率的作用,但其負作用更大。學生的近視率不斷增加,不少學生都存在著心理疾病。而且,現在形成了一種越擠占學生的時間,學生的學習效果越差,學生的學習效果越差教師就越擠占學生時間的惡性循環。怎樣才能解決這個令人頭痛的問題?我們認識到,要根治這種危害,關鍵在於改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向45分鍾要質量。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提出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題。
二、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1.有利於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課堂教學效率低,完不成預定的教學任務,就要擠占學生的課外時間來補課,這就擠佔了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為此,1997年10月,原國家教委在《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就明確指出:「中小學教師要更新觀念,在新教學觀的指導下,進行教學方法、學習指導方法和考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繼續深化教育改革的決定》中指出:中小學要「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教育部長陳至立在{認真學習貫徹執行(決定)精神,開創基礎教育工作新局面》的講話中更明確指示:「要努力改進教育教學的方法,改變滿堂灌、死記硬背、搞題海戰術的方式,大力提倡啟發式教育,推行研究性學習。」由此可見,推行素質教育的目的之一就在於通過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之一就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從根本上來說,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就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
2.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
當前,教師為了提高平均分、升學率,大多靠的是「滿堂灌」和「題海戰術」,靠的是大量擠占學生的時間。現在的高中生一天要上七節課,還有早輔導,晚自習,甚至還有家庭作業,一天用於學習的時間不少於10個小時。由於這種落後的教學方法嚴重背離教育規律,盡管師生雙方都付出了大量精力和時間,不僅收效甚微,而且嚴重危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據教育部公布的統計數據,我國中、小學生因伏案作業用眼時間太長造成的近視率高達80%,而心理煩燥不安、緊張、焦慮等心理疾病則更為普遍,有的學生因不堪重負而走上了犯罪道路,浙江省徐力弒母案就是典型例子。可以說,教學效益低是造成危害學生身心健
3.有利於推行新課程改革
當前,我國正在推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在高中增加了綜合實踐課,研究性學習已成為高中的必修課程。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的實驗場,也是評價課程改革效果的一個標准。課程改革必將涉及到課堂教學的改革,因此,通過本課題研究,找到一種適應新課程特點的教學方式,就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而且能有利於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三、研究依據
1.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該理論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堅持做到:(1)以系統加綜合的觀點作為處理教學工作的方法。把教學過程作為一個系統,全面地研究其各類要素、結構、功能以及其他有關方面,從而創立提高教學效果的措施體系。(2)教學過程的優選。教師在具體條件下所遵循的,有科學依據地選擇最優教學方案的方法。(3)時間是衡量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標准。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原理,最優化教學就是要在規定時間內以較少的精力達到當時條件下盡可能大的效果。
2.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該理論認為,如果學生要學習的內容在他們已有的發展區之內,就應該讓學生通過自學來解決;如果學習的內容超過了他們現有的發展區,那麼就需要教師從旁引導,或者學生需要一定時間自我摸索。
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通過同化與調節,逐步建構起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這一理論認為,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
4.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中小學要切實採取措施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四、研究概況目前,
與本課題相關的課題有山東滕州市教科所的《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上海崇明中學的《提高高中課堂教學素質化效能的研究》、廣西柳州市教科所的《高中數學課堂活動教學研究》、我省隆昌縣的《優化教學結構,實施素質教育》、敘永縣的《優化課堂教學,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等課題,這些課題分別從教師素質、教材、課程、評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研究,雖然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有所涉及,但都另有側重,缺乏對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所以,本課題研究可以填充這方面的空白,補充和完善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概念界定:我們認為,課堂教學有效性就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採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具體的說,課堂教學有效性包含以下意義:
1.有效果:指對課堂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教學目的的吻合程度的評價,它可以通過對學生學習活動結果的考察來衡量;
2.有效率:教學效率=教學產出/教學投入,即用最少的時間去獲得最好的效果;
3.有效益:指教學活動的收益,教學活動價值的實現。所謂有效,是指教師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以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的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的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者低效的教學。
五、研究目標
1.探索提高高中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和方法。
2.形成高中課堂教學效益高的教學模式。
3.找到改革課堂結構、教學方法、教學管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教學方法,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4.培養參研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六、研究內容
1.提高教學內容的有效性。怎樣根據教學大綱精神,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處理教材,調整教學內容,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
2.提高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怎樣根據教育學、心理學以及教學法原理和高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來設計課堂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既符合教育科學規律,又符合學生實際,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使課堂成為學生愉快學習的場所。
3.提高教學管理的有效性。怎樣針對課堂教學的具體情況和特點,對教學速度、教學密度、教學難度和教學時間進行靈活調控。
4.提高教學評價的有效性。通過研究,建立一種全新的評價觀,找到一個判斷「怎樣的課才是好課」的評價標准,制定出能促進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方案。
七、研究方法
本課題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因為本課題是由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對教學有效性進行研究,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進行教學,所以,行動研究是最好的方法。本課題需要對教學案例進行分析研究,以便從個別案例中尋找一般規律。本課題還需要一邊研究一邊總結,不斷探索,不斷發現,所以,同時輔之以個案分析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
八、研究的對象
威遠中學高中二00三級、二00四級、二00五級的學生。
九、研究的周期
本課題的實驗周期為兩年半,即從2002年9月至2005年3月。
十、研究的步驟和措施
(一)准備階段(2002年9月至2002年12月)
1.准備參考資料。由主研人員分頭收集近八年來的《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教育研究》、《四川教育》、《教育科學論壇》、《上海教育科研》、《課程·教材·教法》和課題有關的教育政策法規文件、中央領導同志關於教育的講話、專家學者有關課堂教學的論文論著,以及與本課題研究相近的研究成果等。建立課題檔案。
2.成立課題研究組織。確定課題領導小組成員、確定課題研究小組的主研和協研人員,並根據參研人員的實際能力進行分工,做到分工合理,職責明確,任務具體。聘請專家為顧問,指導課題研究。
3.制定研究方案。由課題主研人員對課題進行論證,並在論證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和完善,最後制定出課題研究方案。
4.培訓參研人員。在開題後即進行一次為期三天的集中培訓,內容以教育科研方法為主,突出實驗過程中變數的控制和資料的收集兩個問題,並根據參研人員的分工情況,進行針對性培訓。
5.進行前測。一是對實研究前學生的作業量、學習態度、心理健康、學習時間等進行調查、統計和分析;二是制定「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表」,並利用該表對實驗前的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評價。
(二)實施階段(2003年1月——2004年12月)
1.提高教師素質
(1)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素質。具體做法是:聘請教育專家來校做專題報告,介紹教育改革形勢,講解課堂教學理論;組織參研教師出外參觀、學習和借鑒兄弟學校的教改成果;要求參研教師每期認真學習10——20篇關於課堂教學理論的論文,寫出學習心得和體會。通過以上措施幫助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提高理論水平。
(2)提高教師的科學文化水平。具體做法是:要求每個教師利用業余時間學習本學科和至少兩門其它學科的文化知識;要求教師熟練掌握本學科的教學大綱,了解相關學科的教學大綱;學校每學期對教師進行一次文化考試。
(3)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具體做法是:由特級、高級教師上示範課,由師培教師上匯報課。組織教師對這兩種課進行剖析、對比,從中找出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培訓教師駕馭課堂、調控課堂的能力。
2.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⑴提高備課的有效性。具體做法是:使教師充分認識到備課的重要作用,掌握備課的原則,做到備課時腦中有「綱」,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數」,手中有「法」,做到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每期舉行一次分組的備課專題研究會,每年舉行一次備課比賽。
⑵提高上課的有效性。具體做法是: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思維為核心,以育人為目的;做到突出重點難點,突出啟發思維,突出因材施教,突出教學效率,提出「師生互動」,突出思想方法。
⑶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具體做法是:在課堂教學提問中,設計提問應做到目的明確,啟迪思維,簡單明了;提問時做到創設情景把握時機,靈活運用提問方法,重視差異面向全體,運用語態增強效果。
⑷提高練習的有效性。具體做法是:重視基本概念,培養解題習慣,強調靈活運用,突出舉一反三。在布置作業時,堅持做到不機械訓練,不重復練習,不大量作業,不偏深偏難。要求教師提高練習的針對性,使學生每做一題都有所收獲。
3.優化教學方法
⑴合理分層教學。具體做法是:在備課、上課、練習、輔導等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個體差異,把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分別確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使所有的學生都「吃得好」和「吃得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各自的層次上得到最好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⑵創設問題情景。具體做法是:教師不拘泥於大綱,不囿於課本,而是結合教學內容,盡可能創設出生動活潑的問題或源於實際的新穎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來,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快樂場所。
⑶培養研究能力。具體做法是:配合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展,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研究性問題,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目標,提出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指導學生自己去進行研究,以培養學生學會怎樣查資料、怎樣制定研究計劃、怎樣實驗、怎樣分析數據、怎樣提煉研究成果等。通過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接受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團結合作的精神。
⑷暴露思維過程。具體做法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主動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不僅要暴露成功的思維過程,也要暴露失敗的思維過程,更要暴露如何轉敗為勝的柳暗花明的思維過程,或者要「重現」科學家發現真理的思維過程,不僅講知識是什麼,更要講知識是怎樣形成的,不僅講怎樣解題,更要講為什麼要這樣解,不僅講結果更要講過程,不僅解「什麼」,更要講「為什麼」,不僅講問題是怎樣解決的,更要講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
⑸教會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指導學生閱讀課本、選擇和利用教學參考資料,指導學生提出和解決問題,指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
4.優化課堂管理。
⑴融洽師生關系。教師要把理解與微笑帶進課堂,通過理解、信任、關心、愛護學生來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敬,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爭取學生熱愛你教的學科。
⑵營造課堂氛圍。通過貼科學家畫像、貼名言警句、寫奮斗目標等措施來布置教室,以烘托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運用幽默、風趣、機智的教學語言藝術來製造和諧的教學氛圍,使教學在歡樂的氣氛中進行。
⑶控制教學節奏。根據教育心理學原理和學生的生理特點,合理安排教學節奏,做到有緊有松,一張一馳,使學生能輕松愉快的學習。
5.優化教學手段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運用多媒體技術製作課件,運用動態和音畫效果來突出重點、渲染氣氛,創設情景;要運用網路來幫助學生加強信息交流。
6.優化教學評價
探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和課堂教學規律,探索科學評價課堂教學效益的方法,制定「課堂教學評價表」,以此作為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准則,作為評價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標尺。

Ⅳ 教育教學方面的成效

教學設計控制著教學節奏、教學方向、教學過程、決定著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今天給大家為您整理了教育教學成果及效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本人教齡已有15年了,中學一級教師,長期擔任中學歷史教學工作。對照《教師法》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及「五規范」、「十禁止」,並結合自己的教育工作,通過和大家一起學習、討論和評議,自我剖析如下:     1、在依法執教方面,我能夠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能夠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沒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但同時也認識到,對新近頒布的政策還不能深入領會,需要進一步學習。依法治教就是要求教師從嚴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職業行為中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首要准則。     2、在愛崗敬業方面,我能夠做到熱愛教育、熱愛學校,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傳播有益學生身心健康思想。愛是教師職業的基礎,愛崗敬業是教師處理與教育事業之間關系的准則,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前提。但有時候我對待工作還不夠盡職盡責;在批改作業、考試閱卷等方面,偶爾有敷衍現象。     3、在熱愛學生方面,我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導,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熱愛學生是教師處理與學生之間關系的准則,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精髓。如何激發愛心、永保愛心,我尚待努力。
2021教資考試時間-熱榜
廣告 教師證報考注意:大家抓緊時間,部分考區人數已滿!全國各地區教師資格證報名人數統計 查看詳情 >

     4、在嚴謹治學方面,我注意樹立優良學風,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我注意嚴謹治學,提高業務水平;但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方法還缺靈活性和改進力度,所以我必須不斷學習。       5、團結協作是教師處理與同事之間關系的准則,是優化校內育人環境的關鍵因素。這是教師的職業特點所決定的。在團結協作方面,我基本上能夠做到謙虛謹慎、尊重同志,能夠維護其他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也關心集體,積極維護學校榮譽,但對如何更好地共創文明校風,還缺乏智慧上的協作;我應當通過靠集體的力量,群體的智慧,合作創共贏。       6、尊重家長是教師處理與學生家長之間關系的准則,是促進教育合力的形成,提高育人效果的重要環節。我積極聽取家長的合理建議。       7、廉潔從教是教師處理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活動與個人利益之間關系的准則。在廉潔從教方面,我堅守高尚情操,講奉獻,堅決不搞有償家教。沒有亂辦班、亂補課的現象,更沒有亂收費的行為,嚴格按照「五規范」和「十禁止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8、在為人師表方面,我模範遵守社會公德,注意處理個人職業勞動與自身人格塑造之間關系的准則,衣著整潔得體,語言健康,舉止文明禮貌,以身作則,作風正派。       總之,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我將嚴格要求自己,經常自查反思,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做一名無愧於教師稱號的合格的人民教師。  

Ⅳ 教師近年來主要教育教學和科研成果怎麼寫

教師來近年來主要教育教學和源科研成果怎麼寫法如下:

先做一個概括,近年來主要的教育教育和研究成果都怎麼樣,比如說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師必須盡快地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成為新課程的研究者、實話者和創造者。

然後分幾條列舉以下近年來教育教學的轉變:

一、轉變觀念,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圍

二、健全科研機構和制度,建立有效的保證措施

三、結合實際,以本校教學中的最大問題為科研選題的契入點

四、加強學習,培養本校研究教師

五、研究實踐與課堂教學、常規教研緊密結合,以課題研究為核心開展系列活動。

最後總結以下科研成果。

Ⅵ 審報中小學教師職稱的課程教學取得的成效什麼寫

教學態度認真,治學嚴謹。精心備課,教學內容充實、豐富,能吸收學科新知識、新成果,不斷更新教學內容,理論聯系實際,符合教學大綱要求;能根據課程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形式、方法和手段,實行啟發式教學,做到因材施教,講授清晰、表達准確,重點突出,難點、疑點處理恰當,課堂設計合理,節奏適度。培養了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有明顯改善,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Ⅶ 小學新課改取得了哪些成就

課程問題在任何國家教育體系中都處於中心地位,它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教育要求,也是創新教育研究與實驗必須探討的核心問題之一。隨著中國基礎教育新一輪課程教材改革的發動和實施,課程創新的歷史使命已成為當前我國教育界人人關注的又一個焦點。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和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改變課程過分強調學科體系、脫離時代和社會發展以及學生實際的狀況。抓緊建立更新教學內容的機制,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重視實驗課教學,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本章將圍繞著這些基本要求展開議論,提出有關創新教育課程改革,特別是教育、教學內容創新的若干觀點。

一、課程內容面臨嚴峻挑戰

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後,我國首次構建了義務教育課程體系,倡導新的教育觀念,傳播新的課程思想,推動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程。但是,課程的發展是一個歷史的范疇,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革。在大力弘揚創新精神、培養創新人才的新形勢下,現在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已顯得很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在教育理論界,對於「課程是什麼」的概念,目前尚存在著諸多紛爭,甚至被人歸納為有6種不同類型定義,包括:課程即教學科目;課程是有計劃的教學活動;課程即預期的學習結果;課程即學習經驗;課程是社會文化的再生產;課程即社會改造。正如有學者指出,這「充分表明了課程這一概念與它在國外學術界仍處於未確定狀態一樣,也是我國教育學界中使用得多而定義最差的概念。」

以探討創新教育為基本宗旨的論著,本章並不打算介入有關課程定義的爭論。無論怎麼講,作為我國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集中體現,教學內容及其體系構成,都是課程研究最基本的要素;而知識經濟時代對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最緊迫的要求,就是要盡快改造舊的課程體系,將人類社會中長期積累起來的,並在當代社會中急劇發展的知識技能和道德觀念,轉化為能被不同年齡學生所接受的課程體系、結構和內容。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綜合性教育論著《從現在到2000年教育內容發展的全球展望》,對教育內容做出如下界定:「教育內容這一概念是指一整套以教學計劃的具體形式(課表和課程)存在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念和行為。它們是根據各種學校規定的目的和目標而設計的。」教育內容,或者具體地說課程教學內容,在我國教育界傳統上歷來被視為學生習得的知識,而知識的傳遞則必須以教材為依據。事實上,我國自20世紀50年代初廣泛引用前蘇聯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以後幾十年內,「教學內容」指的就是「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教育技術用語詞彙》里,將這些術語定義為:教學計劃指的是「確定所要教授的專業內容,列出每種專業內容的教學課時,以及掌握知識的目錄。」「教學大綱通常以指令性文字的形式出現。課程即指在某一特定學科或層次的學習的組織。課程設計的目的實際是確定學習的目標、內容、方法和教育設備。」

教學內容是學校向學生所傳遞的最基本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念,課程教學內容的取向和選擇,體現了教育決策者、課程編制者和教學執行者共同的知識觀和質量觀,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

在討論課程內容創新之前,回顧一下70年前陶行知先生對那時課程內容最主要的載體——教材的批判,並與我國中小學現行課程教學內容作一些比較是很有啟迪意義的。

陶先生曾以「中國教科書之總批評」為題,說過許多相當激憤的話語:

「我們試著把光緒年間出版的教科書和現在出版的教科書比較一下,可以看出一件驚人的事實。這事實便是三十年來,中國的教科書在枝節上雖有好些進步,但是在根本上是一點兒變化也沒有。三十年前中國的教科書是以文字做中心,到現在中國的教科書還是以文字做中心。」

「教科書的根本意義毫未改變,現在和從前一樣,教科書是認字的書、讀文的書罷了。從農業文明渡到工業文明最重要的知識技能,無過於自然科學,沒有真正駕馭自然勢力的科學則農業文明必然破產,工業文明建不起來,那是多麼危險的事啊!但是把通行的小學常識與初中自然拿來審查一番,您立刻發現它們只是科學的識字書,只是科學的論文書。這些書使您覺得讀到鬍子白也不能叫您得著絲毫駕馭自然的力量。」

「這些教科書並不教您在利用自然上認識自然,它們不教您試驗,不教您創造。它們只能把您造成一個自然科學的書獃子。」

「它們教您識民權的字,不教您拿民權;教您讀民主的書,不教您干民主的事。在這些書里您又可以看出編輯人引您開倒車開到義和團時代以前。他們不教小朋友在家裡、校里、村裡、市裡去干一點小建設、小生產以立建國之基礎,卻教小孩子去治國平天下……」

時隔近70年再來聆聽陶先生的教誨,我們同樣驚訝地發現,「從工業文明渡到知識文明」之際,歷史竟如此之相似。

● 相似點之一:教學內容缺乏對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全面把握

陶行知先生認為當時的自然科學教材只是「科學的識字書」和「論文書」,指的就是科學課程內容只注重科學知識的羅列和科學事實的獲取,而不注重對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理解和探究。的確,既使到現在,中小學科學課程在內容的取捨上,並沒有把使學生真正了解「什麼是現代科學」為重點來設計;一部分從事自然科學課程教學的教師也沒有真正理解和把握現代科學和古代科學的差別。

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以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認為,現代科學發端於伽利略。因為在伽利略以前,古代科學只是依靠哲學家的思辨;自伽利略開始,科學研究才把觀測證據作為主要方法,認為它是從觀測和實驗的事實上升為科學觀點和結論的過程,或者為了某種觀點或結論尋找觀測和實驗證據的過程。也就是說,科學理論只能產生觀測和實驗之後而不是在它們之前。在形成了這種行為和思維模式後,現代科學才應運而生,並在近代逐步發展為人類社會第一生產力的地位。因此,目前我國中小學科學課程迴避「什麼是現代科學」和「科學家是如何工作和創新」這樣一些重大命題,僅僅要求學生記憶一些科學事實,沒有抓住科學教育的本質內容,也背離了科學課程設立的初衷。

在人文和社會課程中同樣存在類似情況。實行多年的傳統語文課程就是典型的實例,教條刻板地語法肢解和牽強性辨析,就連作為人生工具的寫作和閱讀,也在語文課程內容中被置於較次要的地位。不僅失落了對文學藝術的鑒賞感悟和人生體驗,失落了情感陶冶和想像力的調動,更重要的是失落了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育。學校教育需要承擔使兒童社會化和向下一代傳遞文化標准和文化價值的重要使命,而我們的人文、社會課程內容顯然在某種程度上被異化。

● 相似點之二:將課程學習內容局限在以學科為中心的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上。

陶行知先生提倡以生活為中心,反對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他認為:「文字中心之過在以文字當教育,以為除文字之外別無教育。」通觀今天的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教材內容,其實並未掙脫這種以文字為中心的窠臼。

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教材,一是本能地堅持學科封閉、互不交叉的傳統,學科之間的聯系極差,教師從本學科內容系統完整出發,不可能自覺推動各種形式的跨學科教學,從而違背了現代科學綜合化發展的大趨勢。二是形成「千校一面,萬人一書」的格局,課程缺乏多樣性和適應性,缺少因地因校制宜的特色和個性;三是無法從社會經濟和生活中不斷汲取新的內容,造成學生不能及時獲得最新知識。事實上,學生對現代科技前沿知識和價值觀念(包括正確的或不正確的)的理解,都不是學校目前課程內容所能給予的,大量的信息來源於大眾傳媒和課外閱讀,來源於非正規教育渠道。正如S.拉塞爾指出的那樣:「學校教育內容與非正規教育內容之間的差距和交流的缺乏日趨嚴重,已成為學校的一個問題。 在校外獲得的相當一部分信息極為多樣化,缺乏內在聯系,其價值也不盡相同,它們成為消極的儲存物。另一部分有用的、現代的、適合學生興趣的信息卻很少被教師提到或利用。當兩種信息出現矛盾時便更加令人擔憂了。」

● 相似點之三:課程內容忽略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對態度和技能學習重要性認識不足

無論是以文字為中心,還是以學科知識為中心,最大的弊端都是「不教您在利用自然上認識自然」,「不教您試驗,不教您創造」。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必須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尤其必須強調聯系學生生活、聯系社會實際的學習環節,課程學習目標不僅需要包括知識技能,也應該蘊含思維能力與習慣、思想方法、意識、觀念,以及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做合一」的曉庄學校,或許比我們現在某些重點中學的學習質量反而更勝一籌。

目前,國際教育界在教學內容確定的依據——課程目標優先選擇的取向上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按照傳統慣例,確定教學內容的目標有三個不同的層次,依次是:(1)知識;(2)實用技術;(3)態度和技能——三種層次優先重視獲取知識。今天,在信息量持續迅速增加和社會生活傳播對教育內容影響日趨強烈的前提條件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現在到2000年教育內容發展的全球展望》卻指出:「如果把十分復雜多樣的過程簡化,我們就可以按照學校教育目標層次的顛倒形式表現出突出行為培養的新趨勢。」這種新的目標三級層次依次為:(1)態度和技能;(2)實用技術;(3)知識——優先重視的是態度和技能。雖然新的三級目標層次絕不忽視在社會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傳播信息,它必須做到與科學自身的發展及其對社會和個人生活產生的作用協調一致,但是,目標的價值取向和優先順序確實已出現了變化,因為「現在人們知道,具有堅實行為素養的人(關心變化和革新,有批判精神和團結精神,富於責任感和思想自主的人)更適合於學習和更新自己的專業和文化知識。他們在需要時知道如何通過圖書館和計算機獲取新信息。行為和能力也是在掌握和實踐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的。」

針對課程和教學內容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最近,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對我國的科學教育狀況做過剖析和評價,我們認為,他的這些看法在原則上也符合科學教育之外其他課程的現實情況。路甬祥教授說,中國科學教育的弱點,在於過分注重於知識灌輸,忽視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的培養;過於一統的教育管理模式抑制了學校的自主創新和競爭,限制了科學教育內容、方法與目標的多樣性、創造性和靈活性;長期的計劃經濟環境,使中國缺乏對科學教育內容不斷更新的強有力的社會競爭需求動因;改革開放和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後還未來得及建立起健全的、有效的社會對科學教育改革發展的評價和輿論反饋機制;還缺乏更加廣泛深入的國際性科學教育交流與合作;校長、教師的科學素養及教育學、心理學素養有待進一步提高;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社會科學、人文藝術存在人為分割和偏斜等等。

為此,我們有必要從當今時代人類文明進程的高度,認識課程教學內容更新的必然趨勢,重點觀照課程內容改革和創新中的幾個問題。

二、人類文明進程與教學內容更新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課程和教材,教學內容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變化。學校課程作為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受科技進步、社會經濟環境的制約,也因其傳承和創新職能,反過來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正如布魯姆所說,離開了社會背景,「課程爭論的意義也就黯然失色……不顧教育過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來論述教育理論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是自甘淺薄,勢必在社會上和教室里受到蔑視。」可惜的是,我國基礎教育領域實施多年的課程設置,特別是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取捨,基本上因襲工業化初期建立的學科體系,始終將學習重心放在20世紀初期之前人類創造的知識上,最新科技成果因無法在這種「系統化」的體系中找到應有的位置,很難被納入教學內容之中,直到即將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也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對此,我們有必要以自然科學為例,依據人類文明進程和社會發展的相關背景,揭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內容陳舊、落後的現象。

通常,自然科學的課程內容概括的是歷史積累起來的科技知識,而現代科技知識體系本身,在近幾十年出現了許多重大的變化,至少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科學學科的核心知識在急劇變化與快速更新

自然科學史研究指出,自文藝復興以來,人類歷史上已經發生了三次科學革命。

第一次是16~18世紀近代科學的誕生以及技術革命,它們引發了啟蒙運動和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是19世紀近代科學的全面發展和技術的重大發明,它們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知識源泉。在第一、二次科學革命影響下,科學呈現出空前的繁榮,各門學科的核心知識都相繼出現了革命性的突破。

在天文學領域,1543年哥白尼發表著名的《天體運行論》,確立了天體學說的基礎。布魯諾繼承和發展了這一學說,而伽利略通過望遠鏡觀察證明了哥白尼的理論。在物理學領域,伽利略發現自由落體定律和運動迭加原理,提出速度、加速度和慣性等物理概念;牛頓則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並系統總結出三大運動定律,1687年,他出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總結了當時包括力學、數學和天文學在內的偉大科學成就。在化學領域,自1661年波義爾提出化學元素概念後,拉瓦錫發現物質不滅定律,並於1789年出版了化學教科書《化學大綱》,使化學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其後,道爾頓提出原子論,門捷列夫1869年發表第一張元素周期表,推動了19世紀化學革命興起。在生物學領域,在17世紀初,哈維發現血液循環,胡克發現植物細胞,列文虎克發現原生動物和細菌,巴斯德的工作則奠定了微生物學的基礎;其後,1735年林奈提出生物分類系統,1859年達爾文《物種起源》出版,正式確立了生物進化論,生物科學也獲得一次偉大的突破;在此基礎上,1866年孟德爾利用豌豆雜交,進一步揭示了生物的遺傳規律。此外,數學作為促進科學進步的重要工具也得到長足的發展,17世紀中葉,笛卡爾和費爾馬創立解析幾何,牛頓和萊布尼茨獨立發明微積分;18世紀數學家伯努利、歐拉、拉格朗日等人開拓了一系列數學分支;19世紀數學家不僅復興了幾何學、重建了微積分,而且使代數學獲得巨大的進步。他們在科學領域獲得的這些成就,經過後人按學科知識體系分類整理、完善並進行系統化編排之後,便構成了今天我們中小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乃至地理等學科的核心知識和主要的課程學習內容。

人們現在已經看到,自20世紀初開始啟動的第三次科學革命,即現代科學革命和高新技術革命,不僅奠定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和信息革命的基礎,而且為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鋪平了道路。這次革命比前兩次意義更為深遠,首先是物理革命,隨後是天文學、地理學和生物學革命;伴隨而至的,還有核能技術、航空航天技術、計算機和互聯網路技術、生物技術和材料技術等等,共同構成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知識革命。

20世紀初啟動的物理革命,首先是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否定了牛頓力學中絕對時空的基本概念;其次是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論,波爾、薛定鄂等科學家的工作完成了量子力學的構建,使人們對物質世界從宏觀認識到微觀認識都發生了質的改變。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成為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也奠定了現代天文學和原子物理學的科學基礎。從宏觀上看,在天文學領域里,1929年哈勃提出有關星系紅移的哈勃定律;1948年伽莫夫提出宇宙起源的大爆炸模型,而在1964年彭齊亞斯等人觀測到了宇宙大爆炸留下的背景輻射。在地理學領域,自1915年魏格納在《海陸的起源》一書中提出大陸漂移學說後,赫斯用海底擴展理論、勒比雄用板塊理論繼續完善和豐富這一學說,從而加深了人們對自己賴以生存的地球的認識。從微觀上看,20世紀初盧瑟福發現原子核和質子,並且成功實現了將一種元素轉變為另一種元素;20世紀30年代後,泡利、查德威克等科學家陸續發現中子、正電子、介子、光子、中微子等基本粒子;1964年蓋爾曼正式提出基本粒子結構的誇克模型,並被後人不斷地修改完善。生物科學同樣日新月異,不斷揭示出生命現象的本質,其中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的成就尤為突出。20世紀初,摩爾根初步建立基因遺傳理論體系;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分子生物學宣告誕生;1969年,64個遺傳密碼被破譯,確立了生命遺傳信息傳遞模式。20世紀90年代以後,影響深遠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在解讀人類全部遺傳信息,並於2000年完成了草圖繪制,戰勝疾病、延緩衰老、改變遺傳性狀將不再是科幻小說描述的情景;1997年,維爾穆特首次以體細胞培育出克隆羊「多利」,基因工程也得到了大量的實際運用,生命現象已不再神秘。

總之,物質基本結構的誇克模型、地球地質構成的板塊模型、宇宙起源的大爆炸模型和生物遺傳物質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等等,代表著20世紀中、後期在科學領域的最高成就和核心知識,是人類對自然和生命認識上的一次巨大的飛躍。與此同時,數學領域隨之取得一系列成就,包括核心數學和應用數學,如運籌學、數理統計、模糊數學、計算數學和數理邏輯等等,新的數學原理和數學方法層出不窮。第三次科學革命浪潮還在繼續向前推進,幾乎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學和數學等學科的傳統概念。例如,盡管牛頓力學對引力的在我們的課程中似乎很精確,但在愛因斯坦看來,兩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並非牛頓所描述的那樣直接產生引力,而是每個物體對周圍的時間和空間產生影響,引力就是這種被影響了的時間和空間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樣一來,牛頓力學對引力的解釋就必須完全改寫。在這種態勢下,我國中小學領域延續多年、基本不變的自然科學類課程內容,由於無法及時向學生傳遞這些新的科學原理,知識陳舊和老化問題早就引起了諸多科學家和有識之士極大的憂慮。

2、高新技術革命是第三次科學革命的顯著特點之一

與前兩次科學革命相比,第三次科學革命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伴隨而至的高新技術革命。現代科學轉變為技術和技術轉化為商品的周期縮短,科學、技術和生產一體化的格局,促成了全世界高新技術產業的迅猛發展。高新技術是建立在現代科學理論或最新科學突破基礎上,具有高擴散性和高附加值的知識密集性尖端技術。目前主要集中在幾個關鍵領域,如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自動化技術、激光技術、材料技術、能源技術、環境技術、先進製造技術和航空航天技術等。其中以信息技術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尤為重要,信息技術革命就像原子核裂變的鏈式反應那樣迅速「爆炸」,幾乎滲透到一切領域,對人類文明進程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我們已經知道,知識經濟時代的物質前提就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革命指的是信息技術、信息傳播、信息獲取和信息應用等系列重大進步帶來的世界經濟、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有人認為,信息技術革命至今已經發生過兩次:第一次以個人電腦、微處理器和軟體為代表,解決了信息的海量儲存和高速處理問題;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以網路技術、通訊技術、多媒體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為代表,解決了信息傳播和處理的全息集成問題,使人類的生活空間從物理空間擴展到電腦網路虛擬空間,即「賽伯空間」。在不久的將來,還會發生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將要解決人腦與機器的全自動信息對接、信息交換和互動問題,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革命打下技術基礎,使人類社會步入知識文明時代的成熟期。

無論怎樣講,高新技術革命將使「技術」本身,在即將到來的21世紀獲得前所未有的地位,技術教育比任何時代都更顯得更為重要。早在1985年,美國就啟動了著名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2061計劃》,站在戰略性的高度上,針對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的技術教育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代表著美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

《2061計劃》是美國促進科學協會聯合美國科學院、聯邦教育部等12個機構,制定的一項面向21世紀的中小學課程改革工程。由於2061年哈雷慧星將再次臨近地球,這項改革的目標就是使當今兒童能適應那個時期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化,所以取名為「2061計劃」。在該計劃第一階段技術專家小組報告里,針對技術教育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觀點,這里不妨摘錄幾段精闢的論述:

「這篇報告中所提出的建議的意義遠遠超出現有學校課程中增加一點點技術,而在於這些建議將成為美國教育一次重大改革的內容基礎。通過整個的學習過程來反映技術已滲進我們的生活,而且廣泛採用從簡單的實驗經驗到研究社會經濟效益等方法。」

「技術不同於科學,科學的作用在於理解,技術的作用在於做、製造和實施。科學原理,無論是否被發現,都是構成技術的基礎。雖然技術的基礎是科學,技術常常領先於甚至孕育著科學發現。」

「技術就是運用知識、工具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擴展人的能力。技術最貼切的描述是一種過程,但是更普遍為人所知的還是它的產品及其社會效益。技術通過科學發現而發展,通過工程設計而成型。它由發明者和設計者構想產生,通過企業家的工作變成成果,由社會來推行和利用,但它有時令人難以覺察地就進入到社會體制中並常常以難以預見的方式帶來許多變化。」

「技術的介紹應當從描述開始,接著採取實驗和親身體驗的方法,而且這一切都應隨著從幼兒園到第12年級而不斷增加其深度和學生的參與活動。」

「青年人完成高級中學學業時,應當充分認識到,他們將在其一生中,在不斷變化的基礎上遇到技術問題。但是,只長期積累知識仍然不夠,他們還應當知道技術的意義,技術為何物,以及如何加以利用。最終每一個這樣的人都將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一個技師,以准備投入到一個高度技術化的世界中去。」

對照我國基礎教育的情況分析,我國中小學生目前主要通過開設「勞動技術課」,學習一些生產、生活中的簡單勞動技能,但與其他課程存在著「兩張皮」的關系,技術教育並沒有在科學課程中得到應該的重視。對此,桑新民教授最近撰文指出,勞動技術教育應該是「德智體美勞」五育之整合。「科學教育培養的是認識能力,而技術教育培養的是創造性實踐能力,後者顯然要以前者為基礎,但卻是前者的綜合與創造性運用,因而後者要比前者復雜得多。」勞動技術教育必須結合於其他課程(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課程)中,需要強化勞動技術教育的戰略地位。因此,「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入探討勞動技術教育的實質、內在結構及其在五育中的地位,並由此調整我國基礎教育的目標模式、課程標准、教學計劃及相應的考核評價體系,這對於我國九十年代教育實踐和理論的改革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並將對我國21世紀的國民素質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3、綜合化方向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大趨勢

科學學科的形成大約在二、三百年前,它是社會分工在科學領域的必然結果。自然科學通常被劃分為六大學科,即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從而形成了基礎教育歷來以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分科方式來實現科學教育目標的格局。

然而,由於科學學科本身的發展和變化,事實上,現在已經找不到一種純粹的化學變化或物理變化,水從氣態變成液體時,產生許多氫鍵,同時具有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雙重性質。在分子問題中,化學和物理幾乎都在協同發揮作用。分子最初是哲學家設想的用機械方法分解的最小單位,這種概念目前已經過時,分子更確切地應該表述為「可以用量子力學來處理的物質系統」。從這種新定義出發,原來的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天文、地學的一部分,都可以合並為一門新的基礎科學棗分子科學。科學界人士提出,學科的重新分類有利於人才的培養,他們認為:「我國的教學計劃不能再用老一套,將物理、化學、生物分開,必須集合在分子科學的旗下。所有學生都應有一定的數學基礎,實驗和理論計算也要有一定的訓練,但可以有重點地讓學生選擇。也就是說,學生必須具備寬泛的基礎和對科學的發展的正確認識,才能適應學科新而快的發展。站得高,看得遠,並具有發展的基礎。」

現代科學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整體化、綜合性的趨勢越來越顯露。一些邊緣學科、交叉學科、橫斷學科,以及以具有普遍性整體性為研究對象的一系列綜合性學科發展迅速。如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超循環論、突變論、混沌理論等等。近幾十年來,僅經濟學就衍生出幾十個交叉學科,如工業經濟學、農業經濟學、商業經濟學、交通運輸經濟學、建築經濟學、旅遊經濟學等等。傳統教育學中也衍生出教育社會學、教育經濟學、教育技術學、教育傳播學、教育生態學等許多分支交叉學科。此外,傳統科學向應用方向分化的趨勢也日益明顯。例如,哲學主動地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形成了科學哲學、技術哲學、歷史哲學、人生哲學、教育哲學、信息哲學、市場哲學等等。

科學的變革揭示了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打破了各學科之間壁壘分明的界限,也為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更加緊密地聯盟創造了條件。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育教學的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
轉讓翻轉犁 瀏覽:705
門頭廣告牌使用費合同 瀏覽:835
廠轉讓樣本 瀏覽:8
攤銷土地有殘值嗎 瀏覽:529
永久煤柱攤銷系數是多少 瀏覽:421
工商局的權力 瀏覽:637
商標注冊0603分類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