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形成成果還是取得成果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人們的生活當中解決一個問題或處理一件事物,得到了一個比較好的結果之後,就會稱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貳』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意義
取得的主要成果
本書是在全面總結山東省多年來區域地質調查、地質科研成果的基礎上,結合作者20餘年來在齊魯大地從事野外地質工作獲得的大量資料,經過深入分析研究編制完成的有關山東省地質構造單元組成、構造環境及其演化的綜合性地質成果。本成果對山東省地質構造的研究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其中一些是山東省首創性成果,這些進展主要有:
表1 山東省大地構造單元劃分一覽表Table1 The tectonic units of Shandong province
註:1—遷淮微陸塊,2—德州地塊,3—濮陽坳坳,4—濟陽坳陷,5—濟寧中元古代裂陷盆地,6—沂沭前陸盆地,7—沂水陸核,8—棲霞花崗-綠岩帶,9—唐家莊陸核,10—華北板塊(魯東)被動大陸邊緣,11—蓬萊震旦紀後繼盆地,12—威海-日照岩漿活動帶,13—石橋震旦紀上疊盆地,14—魯東折返帶(超高壓帶),15—蘇北折返帶(高壓帶)。
1)首次系統研究了山東省不同時代大地構造環境及其演化,並將山東省的地質構造演化與中國大陸構造演化、全球重大地質事件有機結合起來。按照山東省不同時代大地構造演化的特色將其合理劃分為早前寒武紀不成熟陸殼向成熟陸殼轉化和陸塊碰撞拼合、中新元古代大陸裂解與聚合、古生代海陸變遷、中新生代構造體制轉折和岩石圈減薄等4個演化階段。主要依據每一地質時期岩漿、沉積建造和構造改造的研究,對其進行了大地構造環境的恢復。對岩漿岩進行了系統的主元素地球化學成分投點,結合前人發表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資料,探討了其岩漿來源,恢復了其大地構造背景,根據不同時代岩漿岩地球化學成分的差別,討論了大地構造的演化規律;對沉積岩則通過沉積組合、地層格架、構造古地理分析、盆地演化等研究,分析了其形成時的構造環境及演化過程。
2)首次按照板塊構造理論結合山東省大地構造演化規律對山東省各地質斷代進行了系統的構造單元劃分及全省大地構造單元綜合劃分。將大地構造單元劃分為基底構造單元和上疊構造單元,認為Ⅰ級構造單元屬中朝陸塊和中央造山區;Ⅱ級以下構造單元,基底構造單元劃分了三級,上疊構造單元劃分了四級。提出了不同級別、不同構造層次構造單元之間的對應、包容或疊合關系。新建立了或命名了渤魯微陸塊、傲徠山岩漿活動帶、膠東裂陷盆地、蘇魯裂谷、濟寧中元古代裂陷盆地、沂沭前陸盆地、蓬萊震旦紀後繼盆地、石橋震旦紀上疊盆地、魯東被動大陸邊緣、蒙陰盆地群等構造單元。
3)新測得了一些高精度的同位素年齡數據和地球化學數據。精確確定了龍萊斷裂帶的形成時間,詳細研究了四海山花崗岩、嵐山頭花崗質片麻岩、大店石英正長岩、濟寧岩群和朋河石岩組的地球化學特徵和構造背景。
4)詳細研究了古元古代、新元古代、三疊紀、白堊紀四期鹼質花崗岩的岩石組合、地質特徵、地球化學特點、成因、物質來源和構造環境等。古元古代鹼質花崗岩為A2型花崗岩,形成於TTG質花崗岩系和具S型花崗岩特點的二長花崗岩系之後,是魯西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大規模岩漿作用末期的產物;新元古代出現A1型花崗岩,形成於I型和S型雙花崗岩之後,是蘇魯造山帶新元古代大規模岩漿作用末期的產物;三疊紀鹼質花崗岩為A2型花崗岩,形成於幔源—幔源分異的輝長岩—閃長岩和殼源花崗岩之後,是蘇魯造山帶三疊紀超高壓變質岩折返期的產物;白堊紀鹼質花崗岩為A1型和A2型花崗岩,形成I-A型復合花崗岩體,是魯東中生代濱太平洋大規模岩漿作用末期的產物。四期鹼質花崗岩均形成於強烈的岩漿活動和地殼運動階段後期,指示了伸展拉張構造環境,A1型花崗岩標志著造山作用結束,A2型花崗岩形成於造山後的環境。山東省四期A型花崗岩的釐定,為山東省地殼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極佳的地質標志。
5)統計分析了早前寒武紀同位素年齡數據,建立了地質演化的重大構造熱事件表。主要根據沉積、岩漿建造分析認為:山東中太古代為T1T2組成的不成熟陸殼,經歷了由島弧環境向大陸邊緣環境轉化的碰撞增生演化過程;新太古代形成了T1T2G1組成的半成熟陸殼,經歷了早期的大洋環境到中期的不成熟洋內島弧環境至晚期的大陸邊緣弧的演化過程,提出了泰山岩群下部科馬提岩和枕狀玄武岩組合為與地幔柱相關的大洋高原構造環境的認識,認為魯西兩期TTG岩系顯示了從不成熟洋內島弧向半成熟的大陸化島弧轉化的特點,代表從初始的玄武質地殼依次轉化為半成熟的大陸化地殼的演化過程;魯西地區新太古代末至古元古代初期大量代表成熟陸殼的G1G1型花崗岩類的出現是華北克拉通基底東部陸塊和西部陸塊兩個微大陸尺度的成熟陸殼構造拼合的結果,形成了S型、I型、A型(GMS組合)相互配套的與碰撞造山演化有關的花崗岩,A型花崗岩形成於造山後岩石圈拉張減薄環境,其出現標志著魯西地殼已經演化為類似於現代大陸的成熟的剛性地殼。魯東古元古代的主要特點是發育了一套半穩定-較穩定構造環境下的濱、淺海相沉積建造,形成於裂陷盆地沉積環境,盆地閉合後,出現陸內俯沖作用,古元古代地層發生強烈變形,形成褶皺造山帶。
6)根據同位素年齡統計結果,將中—新元古代地質事件分為三個年齡段:1.84~1.72Ga、1.2~1.05Ga和0.9~0.6Ga。認為中元古代是山東大陸地殼的裂解階段,將其分為兩期強烈的裂解事件,早期以濟寧裂谷形成和魯西第一期基性岩牆群為代表,晚期形成了海陽所基性-超基性岩組合所指示的裂谷和魯西第二期基性岩牆群。沿蘇魯造山帶分布的新元古代榮成片麻岩套和月季山片麻岩套是揚子板塊與華北板塊碰撞過程中大規模岩漿活動的產物,在造山帶北西側形成沂沭前陸盆地;新元古代末期(震旦紀)強烈的造山作用結束,地殼拉張,出現嵐山頭A1型花崗岩,在造山帶北側出現蓬萊後繼盆地,在造山帶內部形成石橋上疊盆地。
通過對剛剛完成的山東省深度最大的固體礦產探礦鑽孔鑽探資料的分析,詳細研究了濟寧岩群岩石組合、地球化學特徵,分析了其形成的構造環境,認為其形成於活動大陸邊緣拉張構造背景。通過對朋河石岩組剖面的詳細研究,分析了地層結構、層序特徵、地球化學特徵,確定了其形成的構造背景,認為該套地層具濁積岩特徵、存在變質倒轉現象、構造疊覆於超高壓變質帶之上。
7)通過對古生代構造-岩相古地理研究,認為古生代山東省進入構造穩定、全域性構造沉降階段。魯西早古生代為陸表海盆地,以形成廣泛的碳酸鹽台地相沉積為特點,有幔源金伯利岩形成;晚古生代由陸表海環境轉化為三角洲環境,最後變為陸相盆地,顯示了海陸交替轉化的特點。構造岩相古地理分析表明,魯東北古生代為深度大於魯西的海相環境,早古生代早期處於被動陸緣盆地環境,晚古生代早中期轉化為活動大陸邊緣盆地,晚古生代晚期可能構成前陸盆地。
8)綜合研究表明,由古亞洲構造域轉化為濱太平洋構造域和由擠壓環境向拉張環境轉變,及廣泛的伸展構造、中新生代盆地和岩漿作用,是山東中生代地質構造的突出特點。同位素年齡數據統計表明:山東中生代岩漿岩同位素年齡介於250~60Ma之間,形成3個年齡集中段:230~200Ma、160~140Ma和135~90Ma,白堊紀岩漿活動的峰值年齡在120Ma左右,指示膠東岩石圈減薄的達到峰期,160~140Ma年齡段代表膠東構造體制轉變的起始時代。
早中三疊世沿蘇魯造山帶發生強烈碰撞造山作用,形成擠壓構造體系;侏羅紀以來地殼拉張減薄,形成沂沭斷裂及其兩側伴生的羽狀斷裂系統、棋盤格狀斷裂系統和多層次拆離滑脫構造系統,產生大量斷陷盆地,構成盆山耦合格局。魯西地區最醒目的格架性構造是北西向的斷裂構造及其控制的北西向北斷南超中生代盆地,魯東地區最突出的控制性構造則是總體北東走向的斷裂構造及其控制的南斷北超中生代盆地,這些構造圍繞沂沭斷裂帶構成羽狀分布格局。多層次拆離滑脫構造系統為以金為主的金屬礦成礦提供了良好空間。採用膠東地區最新的深部探礦資料,對龍萊斷裂進行了研究,確定了其形成時代,認為膠西北三條控礦斷裂構造構成一條大型伸展構造帶,焦家式、玲瓏式、河西式等金礦類型分別受斷裂的不同構造部位控制,斷裂經歷了131.05~123.53Ma和48.57~41.18Ma兩個主要活動期,斷裂的早期活動年齡與金礦成礦年齡接近。
中生代侵入岩可分為兩大階段,三疊紀侵入岩是超高壓變質岩折返過程中形成的具後造山花崗岩特點的花崗岩類侵入岩,有三種不同成因類型,岩石化學成分屬於高鉀鈣鹼性系列及鹼性系列和鉀玄岩系列,末期的寧津所花崗岩具有A2型花崗岩的特點,來源於富集岩石圈地幔源區。侏羅紀—白堊紀形成與古太平洋板塊俯沖有關的弧後拉張性質活動大陸邊緣特點的火成岩組合,其中魯東地區侵入岩以發育大量高Ba、Sr和高Sr的殼幔混合源和殼源花崗岩類侵入岩為主,而地球化學特徵完全符合埃達克岩標準的只有垛崮山花崗閃長岩,大規模岩漿活動末期出現A1型花崗岩;魯西侵入岩以發育高鎂閃長岩類幔源和幔源分異型侵入岩為主,少量殼源花崗岩。早白堊世火山岩總體為高鉀鹼鈣性岩系,晚白堊世玄武岩屬高鈦鹼性玄武岩系列。岩漿岩的元素-同位素綜合示蹤指示,由侏羅紀—白堊紀晚期地幔具有由EMⅠ型富集地幔向EMⅡ型富集地幔演變和由富集向虧損或由岩石圈向軟流圈演變的趨勢。
中生代盆地的展布方向與主要控盆斷裂方向一致,盆地中沉積了大量河湖相磨拉石建造和火山噴發-沉積建造,盆地可劃分為泛裂陷型、狹窄型裂陷、菱形裂陷三種類型,盆地演化經歷了三疊紀—早中侏羅世擠壓盆地、晚侏羅世—早白堊世斷陷盆地、早白堊世裂谷盆地和晚白堊世坳陷盆地等階段。
以濟陽坳陷和濟寧坳陷為代表的新生代拉張盆地、來源於虧損軟流圈地幔的鈉質鹼性玄武岩類和活斷層等現象構成了新生代地質構造特點。
成果的主要意義
本次研究通過對山東省沉積、岩漿建造和構造改造的研究,建立了山東省地質構造格架和演化過程,取得的成果具有較廣泛的應用前景和社會、經濟價值,其意義主要表現在:
一是大幅度提高了山東省基礎地質研究程度。以往人們對山東基礎地質的研究,多是對局部的地區、孤立的地質事件進行的互不聯系的研究。本研究將山東省的地質構造作為有機聯系的、統一的整體去研究,並將其置於中國大陸板塊和全球構造演化的背景中。這種研究方法很好地解決了山東省構造單元劃分、構造演化、構造體制轉折的動力學過程等一系列重大基礎地質問題,大幅度提高了山東省基礎地質研究程度。
二是將大大推動對山東省資源、環境、地質災害研究的水平。山東省資源分布、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布局具有明顯的時空展布規律,如在空間上,膠東以金礦為特色,魯中分布有較多鐵礦和金剛石礦,魯西北以石油和地熱著名,魯西南主要為煤炭資源;沂沭斷裂帶東西兩側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特點明顯不同。在時間上,煤炭資源主要分布於古生代地層中、金礦主要形成於中生代,石油主要分布於新生代地層中。資源、環境、災害受地質構造控制明顯,重大的地質構造轉折事件往往伴隨著重要的成礦作用和地質環境、災害條件的重大變化,如膠東中生代大規模金礦成礦作用的發生時間與中國東部中生代構造體制重大轉折時間相吻合。因此,本研究對於正確地認識山東省礦產資源形成和地質環境、地質災害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為推動我國古造山帶和大陸動力學研究提供了基礎資料。如:魯西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碰撞造山帶、蘇魯新元古代碰撞造山帶、蘇魯中生代碰撞造山帶等造山帶的釐定,為我國不同時代板塊構造運動的研究提供了依據;山東4期A型花崗岩的研究,及各時代相似的GMS花崗岩組合特點,為開展深入的大陸動力學演化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魯東地區古生代時並非是一直隆升的古陸,而是深度大於大於魯西的海相環境,這一認識為我們重新認識中國東部古生代板塊構造演化提出了啟示。總之,山東省境內有豐富多彩的地質構造現象,有全球知名的超高壓造山帶,是我國古造山帶和大陸動力學研究的理想地區之一。本次對該地區地質構造中關鍵地質問題的深入研究,必將有力的推動我國古造山帶大陸動力學研究。
今後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地質工作者在實踐中已經認識到了山東省地質構造的復雜性和多樣化,很難用一種模式、一種機制闡明其演化作用。由於地質作用的復雜性和地質過程的不可復原性特點,導致人們對山東省許多重大地質問題的看法仍存在爭議,如魯西太古宙綠岩帶的性質問題、廣泛分布的TTG質花崗片麻岩的成因問題、魯西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花崗岩帶的構造背景問題、蘇魯造山帶新元古代花崗岩質片麻岩的成因問題、蘇魯造山帶形成時代問題、沂沭斷裂的性質和演化問題、中生代岩石圈減薄和魯東古高原問題、魯東高Sr花崗岩成因問題等,這些問題均有待於進一步實踐、研究和總結。山東省不同時代岩漿岩分布廣泛,演化序列較完整,對殼、幔相互作用和大地構造環境指相作用明顯,無疑應是今後大地構造環境和演化研究的重點內容,須詳細查明太古宙TTG花崗岩、魯西古元古代花崗岩、中元古代基性岩牆群、蘇魯造山帶新元古代花崗岩及魯東中生代花崗岩等的成因機制、構造背景等。
礦產資源受控於不同的大地構造背景,大地構造單元控製成礦區帶分布,地質構造研究是地質找礦和礦產勘查的基礎和前提。因此,重要礦產資源形成的地質構造背景研究是今後又一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如:雖然前人對膠東金礦進行了大量研究,認為金礦的形成是多階段、多來源、多成因的,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膠東中生代成礦大爆發事件與早白堊世岩石圈的拉張減薄有關,金礦主要沿拆離或層間滑脫構造帶分布,這些發現要求我們從大地構造演化的角度重新審視膠東金礦床形成的構造背景和成因。以往地質工作者對礦床的研究重點是礦床自身的研究,今後應加強其形成背景與環境的研究,以便於科學地總結其成礦規律,為深部找礦提供可靠的依據。
『叄』 什麼是指我們通過自己所取得的成果
這個成果主要是通過自己所得到的。
成果意為成全,成立。是收獲到的果實,常用於指工作或事業方面的成就。也可指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相關事例
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說,中國不僅將把北京APEC辦成一屆成果豐富、和諧順利的盛會,且讓它在亞太區域合作和全球經濟發展中留下歷史印記。這是中國應當承擔的責任,也是中國必須踐行的承諾。
中國知名學者周海中在梅森素數分布的探究過程中有過無數次的失敗;有一天,他受到「費馬數」的啟發,這為他後來解決梅森素數分布這一難題找到了突破口,從而提出了梅森素數分布的猜測,並給出了它的精確表達式。後來這項重要成果被國際上命名為「周氏猜測」。
『肆』 取得成果的能力
【Day33】
取得成果的人對社會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取得成果這件事,無論是公司里的信任還是骨幹,對他們本人而言都是自我實現的前提。
取得成果的首要任務式做出最好的成績。人們只有依靠自身擁有的能力才能做好工作,並且只有做出最好的成績才能得到別人的信賴和合作。
取得成果的人和沒有取得成果的人的差別,並不在於才能,而在於是否養成了若干習慣性態度,以及是否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取得成的人在性情、能力、工種、工作方法、性格、知識以及興趣等方面千差萬別。僅有的共同點是擁有完成分內工作的能力。
取得成果是一種習慣,是實踐能力的不斷積累。實踐能力可以簡單地培養,簡單得驚人。普通人可以掌握實踐能力,但或許不會很傑出,要想傑出需要特別的才能。但普通人要想取得成果的話,不需要特別的才能,只要擁有一般的能力就足夠了。
想要取得成果須必備五種實踐能力:
通過解決問題得到的結果僅僅是回到常態,充其量是掃除在取得成果能力上的障礙,成果只能通過機會的創造而得到。
在新的任務中取得成果的必要條件,不是擁有淵博的知識和卓越的才能,而是把精力集中於新任務的要求,以及新的挑戰、工作、課題中的重要部分。
要想取得成果,就要以「 輸出為核心 」。要是生產率最大化,就得以成果也就是工作的輸出為核心,而不是以技能或知識等的投入為出發點。技能、信息、知識只是工具。
取得成果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場革命,要求做到史無前例的創新,要求像組織的首腦一樣思考、行動。
——《卓有成效的個人管理》彼得.德魯克
『伍』 如何人生中取得成果
閱讀稻盛和夫的《干法》如何在人生中取得一定的成果?
要想擁有一個充實的人生,你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則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一個人能夠碰上自己喜歡的工作的概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萬分之一。
所以,與其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已有的工作,腳踏實地從眼前開始,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往往就像尋找一座空中閣樓,與其追求幻想還不如先愛上眼前的工作。
只要喜歡了就能不辭辛勞,不把困難當困難,埋頭工作。只要一心一心一意埋頭工作,自然而然就能獲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獲得大家的好評。
這樣,良性循環就開始了。
「熱愛工作,」「把工作當樂趣」話雖這么說,但做起來就像僧人艱苦修行一樣,並非易事,所以,若只是當苦行僧,一味強調吃苦耐勞而沒有快樂,那也很難持之以恆,
因此。還必須要從工作中尋找快樂。
即使做不到很快就熱愛工作,但至少「厭惡工作」,這種負面情緒必須從心中排除。
想要成就某項事業就必須成為能夠自我燃燒的人。
成為「自燃型」的人,在熱愛自己工作的同時。必須持有明確的目標。
『陸』 取得的主要成果與效益
一、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基本解決河南鞏義嚴重缺水地區人畜飲水和農田灌溉問題
在河南鞏義嚴重缺水地區實施探采結合示範井20口,鑽探總進尺3453.4m,總涌水量22 323.4 t/d,直接解決了當地26 137人、5000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的問題和13 040畝農田的灌溉問題(表1-3)
表1-3 南京地質調查中心河南鞏義應急抗旱鑽探成果統計表
(二)基本查明河南鞏義嚴重缺水地區水文地質條件和地下水開發利用現狀
河南鞏義市由於地表水資源相對缺乏,因此,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在鞏義市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地下水開采量(供水量)平均為12388萬m3。
河南鞏義市地下水分鬆散岩類孔隙水、碳酸鹽岩類裂隙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3種類型。依據地下水水化學特徵可大致劃分出4個水化學類型區:邙山丘陵與黃河階地區(HCO3-Ca.Na.Mg型和HCO3-Ca.Mg.Na型)、伊洛河灘階地與階地後緣山前傾斜平原區(HCO3-Ca.Mg型)、東南碎屑岩分布區(HCO3-Ca.Na型)和南部石灰岩分布區(HCO3-Ca型)。
鞏義市深層地下水水位總體上呈現不斷下降趨勢,如伊洛河以南的黃土丘陵區北部及山前傾斜平原區以及米河、新中、小關、大峪溝、核桃園、涉村、夾津口、西村等鄉丘陵山區。
鞏義市地下水總體上基本符合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三)基本查明河南鞏義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賦存規律和蓄水構造類型
河南鞏義市地下水主要賦存在鬆散岩類孔隙、碳酸鹽岩類裂隙岩溶和基岩裂隙中,鬆散岩類孔隙水按深度可進一步劃分出淺層(60m以淺)和深層水(60~300m)兩類孔隙水。淺層含水層組水量豐富區分布在黃河灘及階地、伊洛河河谷、汜水河河谷及階地、崗地等地段,定井成功率高;淺層含水層組水量貧乏區分布在邙山、山前傾斜平原及山前黃土丘陵地區康店、沙魚溝—北山口—芝田—魯庄一帶,黃土厚度大,定井成功率不高。深層孔隙水水量豐富區分布在鞏義市區、北山口-沙魚溝、回郭鎮-芝田以南、念子庄-羅口以北地帶,定井成功率較高;深層孔隙水水量中等區分布在富水區南側,東部位於站街一英峪南一帶,西部位於魯庄—西村一帶,定井成功率較高。丘陵區碳酸鹽岩類裂隙岩溶水水量中等區分布在東部的新中—米河一帶及核桃園、涉村—夾津口一帶,含水層為寒武系及奧陶系灰岩、白雲質灰岩、白雲岩,定井成功率較高;但由於礦山開采造成區域地下水位下降,部分基岩含水層被疏干,加之礦坑排水,使部分地區定井成功率不高。丘陵區基岩裂隙水分布在嵩山主峰和五指嶺主峰的北側、米河-小關-大峪溝以北及涉村-關帝廟以北,地下水較貧乏,定井成功率不高。
調查表明,在尋找地下水過程中辨別地下水蓄水構造和賦存條件非常關鍵,本次工作發現河南鞏義市地下水蓄水構造類型主要有5大類:岩溶或接觸-岩溶蓄水構造、鬆散岩層蓄水構造、斷裂蓄水構造、單斜蓄水構造和基岩風化殼片狀蓄水構造。其中,鬆散岩層蓄水構造可進一步劃分出河流階地鬆散岩層和山前傾斜平原鬆散岩層兩種蓄水構造,斷裂蓄水構造可進一步劃分出斷裂旁側影響帶、斷裂交匯影響帶和斷裂破碎帶3種蓄水構造。
(四)編制了河南鞏義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開發利用區劃
根據區內地下水的空間分布情況以及地下水開採的分配格局,結合野外地質調查與實地鑽探施工結果,對河南鞏義市地下水開發利用進行了區劃,劃分出可增強開采、控制開采、調減開采和尚難規劃利用4個區,為區域地下水合理開發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五)總結了河南鞏義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勘查技術方法和找水經驗
本次應急抗旱找水打井過程中應用了高密度電法、激電測深法和測井等技術和方法,針對本地區特點,總結出了「一條高密度電法勘查找水經驗」、「兩種定井方法」和「四種鑽井方式」。
一條高密度電法勘查找水經驗:在鞏義地區該方法找水經驗是在「基岩山區高阻中尋找低阻」和「鬆散層低阻中尋找高阻」。
兩種定井方法:一為通過分析地質構造和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定井;二為通過高密度電法技術、電測深技術結合構造-水文地質條件定井。
四種鑽井方式:沖擊鑽鑽井;迴旋鑽鑽井;挖掘機+迴旋鑽+氣壓潛孔錘組合鑽井;迴旋鑽+氣壓潛孔錘組合鑽井。
以上經驗與方法應用在鞏義地區應急抗旱找水打井中,鑽孔成井率100%,無一眼乾孔,鑽探效率和效果十分顯著。
(六)建立了淮河流域(河南鞏義)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勘查資料庫
二、經濟和社會效益
河南鞏義市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勘查是由國土資源部部署、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支援河南嚴重缺水地區抗旱找水的一個重大項目,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缺水地區群眾的巨大關懷和幫助。項目「探采結合」水井工程的實施,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工作區內人畜飲水困難以及農田灌溉的問題。項目成果可為河南鞏義市嚴重缺水地區社會經濟一體化發展提供豐富的地質信息,為區域內地下水資源的合理開采與保護提供科學依據;項目提出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生態地質環境保護的措施和建議,可以確保當地群眾生活和農業生產對水資源的需求。項目成果的應用將在長時期內使這一地區的嚴重缺水問題得到解決,同時對地下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尤其對保障供水需求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持久性的影響。
本次應急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完成後,為盡快使抗旱應急示範工程發揮長遠效益,河南鞏義市國土資源局、水務局及時聯合組織對成井工程實地及工程後期所需的配套設施(變壓器、泵房、線路工程等)進行了調查,編制了所需要的資金預算並報請鞏義市政府。鞏義市政府很快劃撥近200萬元資金用於配套設施建設。
在得知我中心抗旱找水打井突擊隊將於4月29日返回南京的消息後,鞏義市很多村民帶著趕做的「喝水不忘打井人,永感南京地調情」、「挖井支農,心繫百姓」、「興水鑽井、惠民支農」、「為民打井、福澤百姓」、「不辭艱辛找水,澤惠山區人民」、「抗旱打井顯真情,不遠千里送甘霖」等錦旗紛紛前來慰問送行並表示感謝。
『柒』 取得的主要成果與認識
(1)取得成果
1)研製出適應各種地質地理環境及地質構造的快速鑽探成孔、機動靈活、快速行走和強力鑽進的多功能鑽機,不僅滿足地震物探爆破孔施工需要,而且還可滿足地質岩心、水文水井及工程地質鑽探施工需要。
2)研製出一套適合於堅硬、破碎及不穩定等各種地層的快速鑽進鑽具、鑽桿、鑽頭及輔助器具,為復雜地層鑽進成孔提供了保證。
3)研究適合各種地層鑽進成孔及炸葯投放的工藝方法,該鑽進工藝方法要體現高效節能的特點。因此,該工藝方法可達到比傳統鑽探取樣方法的鑽進速度要高5~8的效果,成孔率達到100%,以確保炸葯下放到預定位置。該工藝方法首先採用「取之無限」的空氣作為鑽進過程中的動力及循環介質,以被地質鑽探工業稱之為鑽探技術革命的繩索打撈不提鑽取心及反循環連續「實時」取樣鑽探技術為基礎,將兩者有效結合起來,達到鑽進到任何地層無須提出孔內鑽桿即可將炸葯下放到預定深度之目的。此工藝方法不僅鑽進效率高,而且成孔率達100%。
4)研製移動式獨立驅動配套空壓機,具有可靠控制和壽命長的特點,為設備獨立驅動探索了新的途徑。
(2)主要認識
本專題是一個涉及機械、液壓、電子及鑽探工藝的綜合項目,通過該專題的實施,在設計鑽機時,通過收集最新的液壓技術最新發展的有關信息、新的液壓元件,使得液壓設計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特別液壓的傳動及控制方式、液壓傳動效率等方面,有了新的認識,掌握了最新的機、電、液及程序控制技術。提高了鑽機的綜合設計水平和設備性能,特別是液壓傳動效率比機械傳動效率低的問題。
『捌』 歷史題目中問取得什麼成果一般是指這件事的意義嗎還是標志
「成果」是指成效、成績、成就,與某項措施的設計目標相對應。例如,歷史上某地旱澇不斷,政府決心根治,設計了科學合理的計劃方案,並堅定地實行,最終實現了預設目標。成果要從預設目標分析、概括。
「標志」是表明某件事性質發生變化的「記號(轉折點)」,是所有成果的核心,不等於成果。例如,某地長期缺點,完全依賴外地供應,當地計劃發展自己的電力,後來取得一系列成果,如,建了若干小水電、若干光伏、風力發電站等等,年發電量若干(這是成果),終於不再依靠外地供應(這是標志)。
「意義」是後人對某個歷史事件在客觀上促進了(或破壞)社會發展、以及這一事件對後世的影響的總結、評價。
『玖』 取得成果還是獲得成果
是取得成果,不是獲得成果。
『拾』 取得的主要成果
本書是在充分吸收消化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對華北克拉通北緣哈達門溝和金廠溝梁兩個最有代表性的典型金礦床進行重點解剖研究,通過野外地質調查和室內測試,綜合分析研究相結合,查明典型金礦床的成礦地質背景、礦床地質特徵、成礦流體地球化學特徵、成礦物質來源以及成礦時代,進行成礦機制分析。在單個礦床解剖的基礎上,對兩個典型礦床進行對比研究,探討華北克拉通北緣區域控礦因素及成礦規律,為進一步找礦提供依據。本書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成岩(礦)時代方面
通過精確的成岩(礦)年齡測定,在哈達門溝金礦區,獲得沙德蓋岩體鋯石SHRIMP U-Pb加權平均年齡為221.6±2.1 Ma,西沙德蓋岩體鋯石LA-ICPMS U-Pb加權平均年齡為222.9±0.82 Ma;獲得哈達門溝金礦床輝鉬礦Re-Os等時線年齡為386.6±6.1 Ma,金成礦的形成主要發生在早泥盆世;礦區北部西沙德蓋鉬礦床輝鉬礦Re-Os等時線年齡為226.4±3.3 Ma,鉬礦床形成於三疊紀。在金廠溝梁金礦區,獲得對面溝似斑狀花崗閃長岩鋯石LA-ICP MS加權平均年齡140.86±0.71 Ma~142.65±0.44 Ma,對面溝細粒花崗閃長岩鋯石LA-ICP MS U-Pb加權平均年齡138.7±1.2 Ma,西檯子似斑狀黑雲母二長花崗岩鋯石LA-ICP MS U-Pb加權平均年齡226.8±0.87 Ma,金廠溝梁片麻狀二長花崗岩鋯石LA-ICP MS U-Pb加權平均年齡258.6±1.6 Ma~261.61±0.94 Ma,礦區石英斑岩脈鋯石LA-ICP MS諧和年齡為154.68±0.45 Ma。與礦脈相互穿插的黑雲粗安斑岩鋯石LA-ICP MS U-Pb加權平均年齡為131.7±1.1 Ma,接近或略早於成礦年齡,礦區南部對面溝銅鉬礦化輝鉬礦Re-Os加權平均年齡131.45±0.93 Ma,西礦區深部鉬礦化石英脈輝鉬礦Re-Os等時線年齡244.7±2.5 Ma,加權平均年齡243.5±1.3 Ma。
2.穩定同位素方面
礦石硫同位素組成:哈達門溝礦區δ34S變化於-21.7‰~5.4‰之間,極差為27.1‰,說明硫來源的復雜性,平均值為-10.6‰,表現出虧損重硫的特點,結合區內變質岩中黃鐵礦的δ34S值,認為這套變質火山-沉積岩系為一套孔茲岩系,本身富32S,哈達門溝成礦流體中硫繼承了這套太古宙地層中硫的同位素特點,並混有深部含礦流體的硫,所以成礦物質來源於深部流體和變質地層。金廠溝梁礦石硫化物δ34S變化於-2.8‰~-0.6‰之間,極差為2.2‰,平均值為-1.61‰,長皋溝金礦區礦石硫化物δ34S變化於-1.5‰~1.2‰之間,極差為2.7‰,平均值為-0.15‰,二道溝金礦區含金硫化物δ34S變化於-0.7‰~2.3‰之間,極差為3‰,平均值為-0.08‰,三者硫同位素組成相似,極差范圍小,均集中在0值附近,具有深源硫的特點。
鉛同位素組成:哈達門溝礦石鉛同位素組成、計算的單階段模式年齡,Th/U比值、μ值等,變化范圍較大,表明鉛不是在單一的鈾、釷-鉛系統中演化的,而是多階段的,鉛同位素的組成並非是正常鉛,而是混合鉛。在鉛構造模式圖上,哈達門溝礦石鉛同位素投點比較分散,表明哈達門溝金礦床鉛來源的復雜性。金廠溝梁、二道溝、常皋溝三個礦區礦石鉛同位素組成,單階段模式年齡,Th/U比值、μ值等一系列參數均相似,說明它們成礦作用有著相同的過程。參數變化范圍很小,說明鉛來源單一。在鉛構造模式圖上,鉛同位素數據主要投在地幔鉛演化曲線和下地殼鉛演化曲線之間,反映了鉛的來源主要為地幔和下地殼。
氫-氧同位素組成:哈達門溝金礦脈的δ18O水‰在3.80‰~5.20‰之間,平均4.49‰,柳壩溝金礦脈δ18O水‰在4.22‰~4.32‰之間,平均4.27‰,將結果投入δ18OH-δD圖上,投影點均落在原生岩漿水及變質水附近,說明哈達門溝金礦成礦熱液來源於岩漿水和部分變質熱液,後期有天水的混入。金廠溝梁金礦脈的δ18O水‰在2.2‰~7.8‰之間,平均4.9‰,δD為-108‰~62.4‰,平均-86‰,二道溝金礦脈δ18O水‰在7.4‰~7.9‰之間,平均7.6‰,δD為-110.9‰~-97.8‰,平均103.1‰,長皋溝金礦脈樣僅有一件,δ18O水‰為7.7‰,δD為-81.3‰,將結果投入δ18O水-δD圖上,三個礦區投影點均落在原生岩漿水及下方,說明成礦流體主要來自岩漿水,有部分天水混入,有1個樣品投入變質水范圍,說明流體繼承了變質流體的性質。
3.流體包裹體方面
哈達門溝金礦石英脈成礦溫度在160~300℃范圍內,成礦溫度集中在200~280℃之間,平均236℃;鹽度集中分布在5%~15%NaCleq之間,平均鹽度9.80%NaCleq;密度為0.75~1.15g/cm3,主要集中在0.75~0.85 g/cm3之間,平均0.86 g/cm3;成礦壓力(平均值)為(139~366)×105 Pa,平均253×105 Pa,對應靜岩深度為0.515~1.354 km,平均0.96 km,靜水深度為1.39~3.66 km,平均2.53 km;包裹體氣相成分以H2O和CO2為主,其次為N2,O2,含微量的CH4、C2H6、C2H2和C2H4等;液相組分陰離子以Cl-和 為主,還有少量的 和F-,微量Br-;陽離子以Na+,K+和Ca2+為主,Na+>K+,含少量Mg2+。
金廠溝梁含金石英脈成礦均一溫度范圍為190℃~380℃,集中在240℃~340℃之間,平均294℃;鹽度范圍為0.18%~8.81%NaCleq,平均鹽度3.79%NaCleq;密度為0.58~0.90g/cm3,主要集中在0.65~0.85g/cm3之間,平均0.75g/cm3;成礦壓力為(170~986)×105 Pa,平均705×105Pa,對應靜岩深度為(0.63~3.65)km,平均2.61 km,靜水深度為1.70~9.86 km,平均7.05 km;包裹體氣相成分中均以H2O和CO2為主,其次為N2,O2;液相組分中陰離子以Cl-和 為主,少量 和F-,微量Br-;陽離子以Na+,K+和Ca2+為主,少量Mg2+。對面溝銅鉬礦754中段含礦石英脈石英包裹體均一溫度范圍為194℃~424℃,平均315℃,鹽度5.41%~38.16%NaCleq,平均23.44%NaCleq,密度0.76~1.00 g/cm3,平均0.88 g/cm3。對面溝銅鉬礦床成礦壓力為(162.79~1189.42)×105 Pa,平均628×105 Pa,換算成相應的深度,靜水深度為1.63~11.89 km,平均6.28km,靜岩深度為0.60~4.41 km,平均2.32 km。早期鉬礦化石英脈石英包裹體均一溫度范圍為315℃~393℃,平均356℃,鹽度范圍為1.74%~11.58%NaCleq,平均值5.30%NaCleq,密度在0.56~0.82g/cm3之間,平均0.66g/cm3。鉬礦化石英脈成礦壓力為(865.99~1027.85)×105 Pa,平均943×105 Pa,換算成相應的深度,靜水深度為8.66~10.28 km,平均9.43 km,靜岩深度為3.21~3.81 km,平均3.49 km。
4.成礦機制方面
哈達門溝金礦床形成機制:在泥盆紀早期華北克拉通北緣處於弧-陸碰撞後的伸展構造背景,這種伸展背景引發山前大斷裂的活動,深部富鉀含礦流體沿山前大斷裂上升,在運移過程中不斷萃取圍岩中的金等成礦元素,在大斷裂的次級斷裂等構造有利部位充填、交代而形成這種金鉬組合型的礦床,後期有經受海西晚期-印支期多次熱液活動的疊加和改造,表現出本區成礦年齡多樣性的特點。
金廠溝梁金礦床形成機制:燕山晚期,中國東部發生過大規模的岩石圈減薄作用,這種減薄作用的結果可以導致陸殼,尤其是下地殼的重熔活化,發生了強烈的岩漿作用,並且導致殼-幔物質發生大比例混合,形成對面溝花崗閃長岩漿,在侵入過程中,從深部帶來豐富的成礦物質,在岩漿期後,深部含礦流體的大量積聚,在岩漿熱和流體壓力驅動下,小部分進入先成岩體斷裂,遷移富集沉澱成礦,如長皋溝金礦的形成;其餘大量含礦流體,與地下水、變質水混合,並在運移過程中萃取高豐度變質岩及部分火山岩中的成礦物質,形成富金流體,隨物化條件改變,在合適空間發生沉澱成礦,最終形成現今這樣的礦床,如金廠溝梁和二道溝金礦床。
哈達門溝金礦床和金廠溝梁金礦床分別代表華北克拉通不同演化階段,不同構造體制下的產物。其中哈達門溝金礦床代表華北克拉通與古亞洲洋相互作用的產物,而金廠溝梁代表華北克拉通東部岩石圈減薄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