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廖成果根藝

廖成果根藝

發布時間:2022-09-27 02:55:07

1. 《童年》中阿廖沙受過哪些苦,為什麼

外公毒打,兩個舅舅欺負,和,侮辱

2. 《童年》里的外祖母的人物性格特點

外祖母為人善良公正,熱愛生活,相信善總會戰勝惡。她知道很多優美的民間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親可愛,與人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則與之相反,它不愛人,總是尋找人的罪惡,懲罰人。

外祖母的形象是俄羅斯文學中最光輝、最富有詩意的形象之一。是這些普通人給了幼小的高爾基良好的影響,使他養成不向丑惡現象屈膝的性格,鍛煉成堅強而善良的人。

(2)廖成果根藝擴展閱讀

《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童年經歷為素材的一部小說,它是一軸19世紀末俄國社會的歷史畫卷,從中又可看到作家童年和青少年時代在暗無天日的社會里尋找光明的奮斗歷程。小說再現了19世紀沙俄統治時期俄國人民生活的社會環境,小說所寫的是作者童年經歷的苦難,這也是當時社會的普遍現象。

3. 你最敬佩的文學家是誰請結合他(她)的一部名著談一談你的收獲

1.愛的教育
(意)亞米契斯
亞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在一八四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生於義大利Ligurla。州的Oneglia地方。在Cuneo和丘林(Turin)進過學校,後被送人Modena的陸軍學校。一八六六年Custozza之戰,他加入軍隊去打仗。在軍營中間著了許多短篇小說,在 Italia Militare上發表,這是他的著作生活的開始。他的 Novellee和 Bozzetti Militari第一次披露於該雜志時,就博得一時的歡迎。後來印成單行本,賣完了好幾版。他因著作事業有望,便脫離軍隊,專心著述。以立林為其文字業的大本營,後又漫遊世界各地,著成游記多種。其中最著名的是《西班牙》(一八七三),《荷蘭》(一八七四)《君士坦丁堡》(一八七七八《摩洛哥》(一八七九)這幾部。一九○八年三月十二日因心臟病歿於Bordighera。

收獲:年前曾看到過這樣一段話"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濕.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了人的資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親,在教育界是執過十餘年的教鞭的教師.平日為人為父為師的態度,讀了這書好像醜女見了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了流淚."我一直想拜讀這本讓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動的書《愛的教育》,這個寒假終於如願以償了.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帶著這個思考,我與這個義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2繁星 春水
作者冰心,原名謝婉瑩。

收獲:
這是我完整地讀過第一篇現代詩文,也是第一次讀到冰心的作品,更是第一次讀到《繁星 春水》這篇動人的大作,讀完之後,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忽然在我的腦子里晃動。
這篇文章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我從小就聽說的名字——冰心寫的。在小的時候,家人天天跟我講冰心奶奶的故事,可是我一直都沒有機會看她的作品,那時的我還只懂得什麼叫古詩,還不清楚現代詩的格律與古詩詞的韻律有什麼區別。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了《繁星 春水》這篇文章,我才知道現代詩比古代詩更生動上口,給人的情趣更高。在不知不覺中我便迷上了現代詩。不信,您就聽我說一說《繁星 春水》這篇文章吧 !
我們先看一看這一段話:繁星閃爍著——深藍的空中,何曾聽得見他們的對話?
沉默中,微光里,他們深深的互相頌贊了。短短的幾句,卻勾勒了一幅清幽、明麗、自然和諧的圖畫。而且,作者的想像力是這樣的神奇美妙,那冷冷的夜空中無情感的星星尚能互相贊頌,作者十分含蓄地抒發了自己對「人類之愛」的追求。你們看一句這么短的詩,可以體現出一種這么偉大的精神,想必冰心奶奶在寫時,必定苦心思考了一番。這還不算什麼呢,你們再看這幾句:
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里。寥寥幾句,贊揚了最崇高、最無私的母愛。她熱誠贊美母愛。對母親表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整體聯想自然,讀來委婉柔和。
在《春水》中,有那麼一段令我久久不能忘懷。「春從微綠的小草里和青年說:『我的光照臨著你了,從枯冷的環境中創造你有生命的人格罷!』」詩人以擬人的手法,告訴人們革命勝利的曙光已經來臨,人們應該熱情地去迎接未來的美好的生活,創立自己輝煌的人生。這也是詩人革命樂觀,熱情精神的寫照。
總之,我覺得冰心奶奶的詩是在茫茫夜空中閃耀著晶瑩亮澤的星星,是散落在忘河之濱的點點小花,永遠散發出沁人的馨香。
《繁星 春水》這篇作品給我的汽笛很大,她告訴我人類對愛的追求,告訴我母愛的偉大,告訴我要樂觀地對待人生。。。。。。這些使我冰心奶奶這種偉大的精神和善良的品性所折服

3伊索寓言
伊索(Aesop620--560B·C)在基督誕生前約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臘。伊索童年期是一個啞巴,只能發出奇怪的聲音,用手勢表達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長的又矮又丑,鄰居都認為他是個瘋子。但是他的母親非常愛他,時常講故事給他聽;他的舅舅恨這個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強迫他在田裡做最艱苦的工作。

母親去世後,伊索跟著曾照料過他的老人,離家到各地去漫遊,因此學到了許多有關鳥類、昆蟲和動物的故事。他們在一起過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後來,伊索被牧羊人賣了,從此以後伊索就變成一個奴隸。

有一天,伊索夢見了幸運之神和氣地向他微笑,並把他的手指放進他的嘴裡,放鬆他的舌頭。醒來後,他以外地發現自己已經可以說話了。

大家都喜歡伊索說故事,也都敬佩他過人的聰明。伊索曾經靠機智救朋友和主人的急難;憑機智避免敵人的傷害,解除奴隸的桎梏。據說伊索因得罪特耳菲人而被陷害致死。

伊索並沒有寫下他的寓言,他完全憑記憶口授。全世界家喻戶曉的《伊索寓言》是後人根據拜占庭僧侶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陸續發現的古希臘寓言傳抄編訂的。其中大多以動物為主:有的用豺狼、獅子等比喻人間權貴,揭露其殘暴、肆的一面;有的則總結人們的生活經驗,教人處世原則。其形式簡潔精練,內容雋永深奧含義於淺顯生動的語言中,頗耐人尋味。

收獲:
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裡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東西。寓言是一座獨特的橋梁,通過它,可以從復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樑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看見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寓言很美,美在簡潔,美在內涵,美在語句。
大概大家都聽說過《狐狸和山羊的故事》吧?它講述的是掉在井裡的狐狸哄騙山羊下井,然後踩著山羊背跳出了井底,卻又扔下山羊自顧自走了的故事。它告訴人們:做好事也要看對象,以免上當受騙。也許大家看了都會說:現在哪去找這么傻的「山羊」呀?但是,我在現實生活中,還確實碰見了一回這么傻的「山羊」。那次我去旅遊,車上突然有一個人說要換點零錢。我只瞥了那人一眼,便覺得它他長的賊眉鼠眼的。大概因為這個緣故,全車的人沒一個人理他。那個人說的很誠懇,直到說第三遍時候,終於有一個人站了起來,說:我和你換吧!那人好像很激動,左一聲大哥右一聲大哥的喊,還說可算遇到個好人了。等到他倆換完錢,那個想換零錢的人便說他有點事兒,在汽車剛一到站,就匆匆忙忙的下了車,一會兒就消失了。等到汽車又上路的時候,只聽那個換錢的人說:「哎呀,媽呀!這是假的!」 只見他兩手拿著一張百元大鈔在陽光底下反復的照來照去。沒一會兒,便一屁股坐在座位上說:「那些錢是給家裡買東西的呀,那人怎麼那麼缺德呢?」我看著,心想:又一個狡猾狐狸和愚蠢的山羊出現了。
而《牛和蛙》的故事則告訴了我們另外一種道理。這則寓言講述了一個青蛙看見牛以後,非要和牛比一比到底誰大,最終卻把自己的肚子撐的爆裂了。我覺得這個青蛙好笨呀!它不應該和牛比到底誰大,而要和牛比誰比嬌小,這樣不就取人之短,補己之長了嗎?也不會再出現肚子爆裂的事情了。而在我們現實社會上,不也是這樣想的嗎?我們的每一種缺陷不是都有補償嗎?吝嗇說是經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德......因此,世界上沒有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也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這樣,彼此各得其所,當然都會相安無事。但如果都像那隻青蛙一樣的話,那世界將會變成一個什麼樣子呢?真是無從想像。
《烏龜和老鷹》通過一隻烏龜非要讓老鷹教它學飛翔,結果從高空中落下來從而摔死的悲劇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規律性,決不可違背這個規律。這篇寓言又讓我想起了一個成語故事,那就是《揠苗助長》。《揠苗助長》講述了一個農民嫌自己的莊稼長的太慢,便想出了一個自認為很聰明但實際上卻很愚蠢的辦法。他花了一上午的時間把自己地里的秧苗都一個個的拔高了許多,這樣看起來,它的苗子確實長的很快。可家裡人聽說這事之後,就又馬上跑到了菜地里看了看,只見地裡面所有的秧苗非但長高了,而是全都枯萎了。這個小小的成語故事和《老鷹和烏龜》的意思相同,它讓我們懂得:一切事物都要有順其自然.

4、童年
高爾基是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社會活動家。他出身貧苦,少時的生活使他與勞動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親身經歷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與壓迫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發展具有了重要影響。
登上文壇後,他塑造了一系列工人和無產階級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抨擊了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和反動思潮,為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傳播和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代表作有《海燕之歌》,《小市民》、《底層》,《母親》,《敵人》,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

收獲: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對於我們來說童年是我最寶貴的收藏,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來說,童年應該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在假期中我看了不少書,對《童年》這本書最感興趣。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斗歷程,還有十九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國社會風貌。
我讀完《童年》這本書,感受到了高爾基的悲慘遭遇,覺得我們是幸運的一代,因為高爾基 3歲的時候,父親病故,母親就帶他回了娘家。可惜外公是個自私而又專橫的小業主,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發財的好夢,從此破產以至於貧困潦倒。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了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高爾基真實地描述了自已苦難的童年,我為自己慶幸——沒有出生在那個時代,沒有受到這種苦,自己沒有失去父母……我很幸福,因為我有一段美好的童年。記得有一次,我媽媽向別人買了二十幾張游泳票,中午,媽媽騎自行車送我回去奶奶家吃飯,過了一會兒,媽媽叫我把這十張游泳票給姨媽,我到了姨媽家的時候,我就順手把游泳票給了姨媽,轉眼就跑回奶奶家,忽然,姨媽打電話給媽媽,姨媽說:「怎麼這些游泳票少了這么多的?」媽媽問了問我,說:「不知道,我女兒說她沒有拿。」姨媽奇怪地問:「這么現在才只有五張啊。」媽媽重復地問了我好多遍,媽媽說:「不知道。」媽媽用安慰的對我說:「你有沒有拿到啊?怎麼姨媽說會不見了的?」我哭著說:「我反正沒有拿,你不相信我就算咯。」後來,姨媽打電話對媽媽說是姨丈拿,媽媽後來向我說了對不起,我也說了不用了。我的童年就是這樣充滿了歡樂、充滿了幸福,所以我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看了《童年》這本書,我有很大的啟發,書中告訴我們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5、魯濱遜漂流記
笛福是英國18世紀啟蒙文學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魯濱孫飄流記》是一部流傳很廣、影響很大的文學名著,它表現了強烈的資產階級進取精神和啟蒙意識。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
笛福(1659或1660~1731)英國作家。生於倫敦。父親經營屠宰業。笛福只受過中等教育,信奉不屬於英國國教的長老會教派。二十多歲時,笛福已是倫敦一個體面的商人,經營過內衣、煙酒業等等,到過歐洲大陸。1692年經商破產,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謀生。他給政府當過情報員,設計過開發事業。他還從事寫作,早年以寫政論文和諷刺詩著稱,反對封建專制,主張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1698年他發表了《論開發》,建議修築公路,開辦銀行,徵收所得稅,舉辦水火保險,設立瘋人院,創辦女學等。1702年他在政論文《消滅不同教派的捷徑》中用反語諷刺政府的宗教歧視政策,由於文筆巧妙,開始未被識破,發覺後被捕入獄6個月,並受枷刑示眾。他受枷刑時散發了他的長詩《枷刑頌》,諷刺法律的不公,圍觀的倫敦市民把他奉為英雄。1704年至1713年,他為哈利主辦《評論》雜志,製造輿論,搜集情報。1719年笛福發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說《魯濱孫飄流記》,大受讀者歡迎。接著出版了《魯濱孫飄流續記》。1720年他又寫了《魯濱孫的沉思集》。此後還相繼發表了《辛格爾頓船長》(1720)、《摩爾·費蘭德斯》(1722)、《傑克上校》(1722)和《羅克薩娜》(1724)等長篇小說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傳記。

收獲:

當一個人獨立生活的時候,還有這樣的對生活充滿信心的,實在是難能可貴.因為人總不能被困難嚇倒,而應迎難而上,克服困難,挑戰自我.始終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只有這樣才能戰勝困難 在一次背包旅行的途中,魯濱遜乘坐的飛機在無人島上墜毀.這是什麼地方?熾熱燦爛的陽光,一望無垠的大海在魯濱遜眼前展開的是一幅浪漫,孤獨,刺激和冒險的畫卷. 然而,如果真的獨自留在無人島上會怎麼樣呢?這里沒有自來水,也沒有煤氣爐,打不通手機,也沒法叫外賣送餐.除了泥土,大海和一直生活在那裡的動植物以外,無人島上沒有任何東西是為了讓人類生存而存在的.一滴水都要親自去找,一個火苗都要親手點燃.在這樣的狀況下,你還會感到浪漫嗎? 魯濱遜並不是天才,但是他有著更強的好奇心.他歷盡了限險,九死一生.他經歷了沒有淡水的痛苦,克服了孤獨一人生存的恐懼,熬過了無人島上漫長的梅雨期,戰勝了自己精神的絕望,最後終於乘坐英國海輪,駛向希望的故鄉 雖然魯濱遜生活在遠離當時社會的荒島上,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他始終沒有脫離過社會,利用先前在社會中學到的知識使自己活了下來.如果他從一生下來就生活在荒島上,那情況又會是怎樣?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魯濱遜能夠在荒島上生活幾十年,不單是他不服輸的思想,超強的生存能力,最重要的是他豐富的社會經驗.魯濱遜在島上時,從沒有放棄過要回到他原來是生活,這,也許是他活下來的信念! 雖然魯濱遜生活在遠離當時社會的荒島上,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他始終沒有脫離過社會,利用先前在社會中學到的知識使自己活了下來.如果他從一生下來就生活在荒島上,那情況又會是怎樣?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魯濱遜能夠在荒島上生活幾十年,不單是他不服輸的思想,超強的生存能力,最重要的是他豐富的社會經驗.魯濱遜在島上時,從沒有放棄過要回到他原來是生活,這,也許是他活下來的信念 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寒假讀完這本書,真可謂是如獲至寶. 這本書記述的是一艘大船失事後,唯一倖存者魯濱遜在荒無人煙的小島,在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生活了二十八年的冒險經歷和內心活動.魯濱遜在島上孤身一人,面對困難和挫折,克服了許多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難,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以驚人的毅力,頑強的活下來. 他從失事的大船,找了些木材,在荒島上蓋了間房屋,為了防止野獸,還在房子周圍打上了木樁. 來到荒島,面對首要的就是吃的問題,船上的東西吃完後,魯濱遜開始打獵,有時可能會餓肚子.於是他決定播種,幾年後,他終於可以吃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其實學習也是這樣,也有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正如哈佛大學的校訓那樣:"忙完春種忙秋水,學習學習再學習."現在社會,競爭無處不在,我們要懂得只有付出才有收獲,要勇於付出,在戰勝困難的同時不斷取得好成績.要知道"付出鑄就收獲". 他搭窯造罐,失敗後總結教訓,終於成功;磨糧食沒有石磨,他就用木頭代替;沒有篩子,就用圍巾. 魯濱遜在荒島上解決了自己的生存難題.面對人生挫折,魯濱遜的所作所為充分顯示了他堅毅的性格和創造精神.同樣我們在學習的同時,也要搞一些發明創造,從小養成一種創新精神,把魯濱遜在荒島,不畏艱險,不怕失敗挫折,艱苦奮斗的精神結合起來,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 魯濱遜在荒島過著貧困的生活,正是艱苦的環境促使他立志成長,為改變處境而奮發;也正是這種奮發才使魯濱遜克服難以數計的困難,從而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其實,艱苦的環境,也會促成人成才.是的,安逸的生活煉不出精乾的水手,平靜的湖面造不出時代的偉人.環境優越,生活舒適,往往會誘發這種惰性,阻礙人們成長;而惡劣的環境卻能激人奮發,使人立志改變處境,因而促使一個人成長.有了這種敢於挑戰的精神,不管環境是好是壞,都能創造條件,克服困難成才.否則,優越的環境,會成為滋養惰性的溫床,艱苦的環境會成為淤埋弱者的深淵. 正如人生道路,它坎坷,它不平,到處有荊棘,石頭,高山,急流.人生,並不滿布絢爛的朝霞;它是由痛苦,磨難,快樂的絲線,組成的網. 當我們受到挫折,積極對待.我看到這樣一句話:"天不總是藍的,水不總是清的,草不總是綠的,花不總是艷的,人生也可能一帆風順!" 花要凋落,草要枯黃,但春天又給它們生機.《魯濱遜漂流記》給我的啟示是:只有奮斗,才有出路.

6、昆蟲記

亨利·法布爾(1823—1915)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極其窮困,作過中學教師,*業余自學,花十二年的時間,先後取得業士、雙學士和博士學位,中學教書二十餘年兢兢業業,同時業余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發表過非常出色的論文,得到達爾文的肯定,帝國教育部獎勵他,但他想「登上大學講台」的夢始終沒有實現,開辟獨立的昆蟲學實驗室的願望始終得不到支持。他的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爾沒有向「偏見」和「貧窮」屈服。他依然勤於自修,擴充知識儲備,精心把定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觀察實驗,不斷獲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擊「偏見」。他向學生傳授自然科學新知識,也得罪了不少以生理功能解釋本能的生物學同行,他不怕人們指責自己沒有與「十九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中的細胞學說和進化論保持一致,他幾乎是在忘卻一切。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盡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正因為他熱愛真理所以他撰寫《昆蟲記》時,一貫「准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法布爾為之獻身的,正是這種揭示把握「真相——真理」的偉大事業。這成了他一生的至高理想和崇高勞動,他為此幸福與安慰。他將一切品質和才華匯集在這種精神之下,為人類作出自己獨特的奉獻。

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著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巨著。法布爾的心中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他以人性觀照蟲性,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人文關懷;並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在其樸素的筆下,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如優美的散文,人們不僅能從中獲得知識和思想,閱讀本身就是一次獨特的審美過程。

收獲:

看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 原來昆蟲世界有這么多的奧秘,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爾,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秘。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於是,我接著往下看《昆蟲記》。

接著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范的網來」, 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 看著看著,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我思考著:如果我們保護環境,不污染環境,這些蟲子是不是還會在呢?現在的環境惡化,又是不是在以後還會有呢?我仔細地想著這彼此之間的關系,這一次的閱讀,《昆蟲記》為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
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致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復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 「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巨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 《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 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 《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4. 中國根雕大師都有誰

中國根藝美術,屬於美術范疇。根的藝術,俗稱樹根雕藝術,學名「根藝」,在《中華民間藝術大觀》一書中列入「雕刻工藝」,在國家「非遺」項目中劃歸「民間藝術」。

中國根藝美術大師,是授予國內根藝美術創作者的國家級稱號。具有中國高級根藝美術師學術資格,從事根藝美術創作15年以上,在社會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具備下列條件,可評為中國根藝美術大師。

歷屆大師:
自1996年開始第一屆評出根藝美術大師40名(姓名公布如下 以學術資格證號為准):
馬駟驥 王篤純 劉萬琪 孫向東 李德利 李 蒂 宋繼中 高公博 虞金順 廖佛煥 楊學軍 傅新民鄭培奎 鄭寶根 張 朴 胡世明 魏夫昌 漆林生 張德和 姜翔玲 鄭劍夫 吳筱陽 鄭勝寧 葛安飛
吳德臣 屠振權 黃寬宏 王篤芳 李陳標 周秉益 鄭大木 王仁輝 王 鈞 江華基 賴德廉 周耀俊
田發建 邱寶利 王寶順
第二屆(2010年-2011年)26名(姓名公布如下 以學術資格證號為准):
金寧魁(福建) 童勝富(福建)陳志華(福建) 劉解放(福建)
熊百坤(雲南) 趙金勝(遼寧) 夏源澤(北京) 李石成(陝西)
韓新青(浙江) 孫偉祥(浙江) 葉崇甫(浙江) 吳萬卿(河南)
鄭世有(浙江) 朱生軍(新疆) 熊明瑞(湖南) 林富昌(福建)
吳曉勇(貴州) 侯 璽(北京) 周星奎(浙江) 吳修力(內蒙古)
吳 傑(福建) 蔡衡芬(福建) 鄭明忠(福建) 尹興禮(山東)
林茂官(福建) 寧利釵(福建)

5. 親子閱讀成果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親子閱讀成果讀後感(精選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親子閱讀成果讀後感1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_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這一段,正是主人公保爾的人生觀。貧困,牢獄,嚴寒,傷痛,甚至到最後失明,癱瘓都無法擊倒他,他那種堅毅的,忠誠的以反對生命和學習永不休止的態度,無愧鑄就的是一座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反觀如今的我們以及下一代,生活在美麗,溫馨的和平年代。過著舒舒服服的日子。大可不用擔心會有保爾的遭遇。正因為如此,保爾用自己的經歷鑄就的是一座鋼鐵長城,而我們卻在優越的環境下滋生出一大堆缺點陋習。懶惰,不思進取,工作學習不努力,只想享受不願付出。

看完這本書突然提高了自己的警覺性,意識到了應該調整自己的人生觀了。想與社會同步,必須拼搏不息,努力進取,協同下一代共同營造自己的鋼鐵長城。

親子閱讀成果讀後感2

國慶放假期間,閑來無事,與兒子一起閱讀了《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一書,我被書中那勇敢的兒女、助人為樂的一群人、為堅持把格蘭特船長營救出來而感動。

這個故事發生在1864年,蘇格蘭貴族格雷納萬爵士從海上的漂流物中獲得了一份文件,從中得知兩年前在海上遇難失蹤的格蘭特船長尚在人間,於是便帶著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等人駕著自己的遊船鄧肯號開始了尋找和營救格蘭特船長的冒險之路。

在這個故事中你會看到兩個堅強的兒女、機智的格雷納萬爵士、慈祥善良的海倫夫人、深沉的麥克那布斯少校、粗心的.巴加內爾地理學家和精通航線的夢格爾船長,還有老水手奧斯丁,一群樂於助人善良的人們。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感到,培養孩子做事勇敢,持之以恆是必要的,現在的孩子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從書中我們可以感到格蘭特船長的兒女那勇於探險、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去尋找,去營救他們的父親,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做父母的去借鑒,也值得孩子們去學習。

還有那一群素不相識的人們,為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去冒險,這是一種精神,它教育我們凡事要有吃苦耐勞、樂於助人的精神和持之以恆的信心。

親子閱讀成果讀後感3

以前我也曾讀過《童年》這本書,但大概內容在記憶中已經很淡,這次「十一」放假期間,在孩子的催促下,我又與孩子一起捧起這本書從新讀起,心情真是久久不能平靜。

小說中的主人翁阿廖沙,三歲便失去父親只好跟著母親一起來到外婆家生活,外公又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兩個舅舅也同樣是粗暴自私的人,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是同樣。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阿廖沙受盡了折磨和欺辱,無論是精神上還是肉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那阿廖沙幼小的心靈會不會也被玷污?沒有,幸好他身邊還有母親、外祖母等善良正直人的存在,他們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也是阿廖沙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因為外婆就是他的太陽。

和阿廖沙相比,想想今天的孩子們,他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多彩的、是沒有痛苦和煩惱的、更是無憂無慮的,他們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家中的皇帝;他們每天都能夠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聽老師講課。但擁有這一切,孩子們仍然不知足,不懂得去珍惜身邊的一切。

通過這次讀書,我以後一定會抽出更多時間同孩子一起多讀此類書籍,教育孩子用換位的方法思考問題,是他們懂得怎樣去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掌握知識,長大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通過這次與兒子共同讀書,更增進了我與兒子的溝通,讓我從與兒子一起讀書中分享他成長的快樂吧!

親子閱讀成果讀後感4

放假期間,我有幸拜讀了法國著名科學幻想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筆下的著名《格蘭特船長的兒女》,這部小說描寫了蘇格蘭籍遊船「鄧肯」號的船主格里那凡爵士在一個悠然的機會而到了兩年前因海事遇難失蹤的蘇格蘭航海家哈里格蘭特發出的求救漂流瓶,他請求英國政府派遣船隊去尋找。可英國政府對蘇格蘭一直很歧視,便拒絕了爵士的請求,格里那凡爵士對英國的態度很氣憤,於是他組織了一支小型旅行船隊,親自帶隊去完成尋找格蘭特船長的任務,他帶著格蘭特船長的一雙兒女,環繞了地球一周,經歷了無數的艱難險阻,終於在太平洋的一個荒島上找的了格蘭特船長。

這是一個滿腹激情的故事,這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種精神。

小說中,最令人敬畏的是格里那凡爵士無比堅強的毅力和他克服困難的勇氣,也是文中所體現出的堅強毅力震撼著讀者的心靈。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韌,認爾東西南北風」。清朝著名書畫家鄭板橋所言足以看出毅力對於成功的重要性。

其實,我們的人生就如長跑,從長跑中我們不但可以感悟人生,更能享受人生。你別小看了開始起跑的那一兩圈,別以為那是多麼輕松,舒坦,它關系著你以後的速度。這正如我們小時候養成的習慣,好的,終生受益,壞的,必然抱憾終生。

6. 有哪位朋友看過高爾基的《童年》看過的請進

《童年》讀後感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著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著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朴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盡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斗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里,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丑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像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斗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里,被甜水泡著,被金燦燦的錢堆著……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么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Z
但擁有著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裡,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盪。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後,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讀《童年》有感
在這個假期中,我讀了高爾基寫的一部小說《童年》.這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這部小說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作家童年的成長經歷,描繪了19世紀末俄羅斯社會生活的畫面.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著家業的逐漸衰落,他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因為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過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樹枝抽得失去知覺.他還暗地裡放高利貸,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整日為爭奪家產爭吵斗毆.在這樣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丑惡.舅舅們為爭奪家產而爭吵斗毆的情景使小阿廖沙飽受驚嚇.這一幕真實反映了俄國下層人民沉重的生活狀況,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殘暴.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里,也有溫暖與光明.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過的另外一種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著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童年》以小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經歷為線索,刻畫了一群性格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這里有嚴厲而暴躁的外公,有慈祥的外婆,有愛喝酒鬧事的舅舅,有漂亮而憂郁的媽媽,還有會跳舞的"小茨岡";有抬起長腿踢媽媽的繼父,有稱為"奶奶"的綠老太婆,有孤僻而執著於化學實驗的房客"好事兒",有自殺的小偷彼得伯伯,還有一群玩草鞋大戰,去冰天雪地的小島上偷木板過活的善良小流浪漢……
而小阿廖沙正是以一顆脆弱而敏感的童心生活在這群人中,體驗著人生的酸甜苦辣.愛豐富了他,使他充滿了堅強的力量去應對困苦的生活;苦難讓他明白,俄羅斯人大多像小孩子似的,喜歡拿憂傷來逗樂,玩弄,不為做不幸的人而羞愧……正是從這個足跡里,走出來了一個文學巨人,世界因他而增輝.《童年》,也為我們認真了解一個偉大民族打開了一扇小小窗戶.
讀完這本書後,我不僅從中讀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獲得珍貴的精神食糧,而且還學習了作著刻畫人物性格的匠心獨運和簡練的敘事風格.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後的晴空,清新,明凈,一片蔚藍.
陳經綸中學 初二(3)班 鍾婧文

《童年》讀後感
說起來真讓人慚愧,我以前並不愛讀小說,因為篇幅太長,總需要花很多時間。所以,每次總是虎頭蛇尾,從未完整讀過一篇長篇小說。但是《童年》這本厚達380餘頁的長篇小說卻深深地吸引了我,居然被我破天荒的讀完,而且說是聚精會神地讀完也毫不為過。小說讀完了,我為書中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高爾基原型的命運深深牽掛,我流過淚,與他同苦;我歡笑過,與他同樂,可以說這是一本令人震撼、難忘和啟迪的好書,不愧是舉世公認的藝術珍品。下面還是讓我們一同感受一下主人公的成長歷程吧!
馬克西姆.高爾基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無法養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過童年。在外祖父家,外祖母是他唯一最親近的人。之後,他經歷了許許多多磨難。他只上過三年學,11歲就走向社會,過早的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當過學徒工、搬運工、守夜人、麵包工等。16歲時,他隻身來到喀山,進入了「社會大學」,在與命運的斗爭中他深入俄國社會的最低層,和各個階層、各種人物接觸,飽嘗生活的艱辛,從而不斷地豐富了他的社會知識和生活經驗,而且當時受封建沙皇主義統治的社會十分黑暗,加之耶穌教條盛行,人們都信奉聖母與上帝,每天都要在胸前劃「十字」作祈禱,但高爾基不為 所動,因為他有自己的人生信念。當然,在他遭遇挫折的時期,也曾有過自殺的念頭。那一次,他買了一把手槍要自殺,但幸好沒打中心臟,不然就結束了他那年輕寶貴的生命。不過高爾基還是憑著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堅強的毅力戰勝了自我,重新樹立起生活和學習的信心。他依然酷愛學習,在艱苦的勞動之餘仍堅持寫作實踐和閱讀大量的書籍。而且他還經常創作一些詩歌之類的作品,1889年開始他的小說創作生涯,最終成為聞名歐洲的作家,也為我國廣大讀者所熟悉和喜愛。

現在想一下我的童年,真是天壤之別啊!首先,我出生在新社會,偉大的祖國繁榮富強、蒸蒸日上,人民安居樂業,其次,我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住在美麗的翠海花園自不必說,還有老師辛勤培育我、爸爸媽媽疼愛我、爺爺奶奶呵護我。可以說和我同時代的少年朋友們都享受到來自社會和家庭的無限關愛。而高爾基沒有,但他卻那麼堅強勇敢、努力進取,敢於面對一切困難!通過勤奮努力成為了一個深受人們愛戴的偉大作家!
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記住這個偉大的名字吧!一個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成長中的青少年學習的楷模——高爾基!讓我們學習他那勤於學習、善於寫作、敢於斗爭的優秀品質!這就是高爾基上小學時,家裡非常得窮,連一件新衣服也買不起。於是,他只好穿著他媽媽的皮鞋和外祖母的外套,還有黃色的衣衫,散腳的褲子,這樣一身五顏六色的打扮去上學。因為高爾基的生活很困難,所以他只能用撿垃圾來維持生活。那時,窮人是很被別人鄙視的,所以一些富家子弟就經常嘲笑高爾基。然而,高爾卻從來不拿它當一回事。他努力學習,終於成為了偉大的作家。
看到這里,我被高爾基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想到了我們現在的生活。同樣是童年,我們的生活可比高爾基的幸福多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天天有新衣服穿,我們真應該珍惜啊。高爾基能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堅持不懈,奮發向上,直至成功。那麼我們呢?這么好的生活條件下,如果還不努力學習,那就太對不起老師和我們的爸爸媽媽了。我想:在前進的道路上,一定會遇到一些坎坷。但是,只要像高爾基那樣,咬一咬牙,絕不放棄,就一定能成功。高爾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高爾基也值得我們尊敬。

這些都是我以前要寫的時候 找的,希望能幫到你。

7. 姓廖權宇的人有多少

中國一共有多少姓氏不同時期的統計數字不一樣:
漢代應劭《風俗通》收錄近500個。
唐代林寶《元和姓纂》收錄1232個。
宋代鄭樵《通志·氏族略》收錄1745個。
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收錄3736個。
明代王圻《續文獻通考》收錄4657個。
今人陳歷甫最近編寫出的《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收錄10129個,其中漢族姓氏8000多個,少數民族姓氏2000多個。據《中國新聞出版報》2001年1月15日的最新報道,如今陳歷甫掌握的古今中華姓氏數目已達到15142個,創下了姓氏收集數量之最。
最常用的姓氏有多少
所謂「常用姓氏」也是一個在一定歷史時段和區域范圍內的相對性概念。如通行的《百家姓》版本共收438個姓氏,只能看作是北宋初年漢民族范圍內的常用姓氏。明代初年翰林編修吳沈奉旨編纂《皇明千家姓》,共收1968個姓氏,則是當時的常用姓氏。現在搞姓氏學研究的人,多以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杜若甫和袁義達先生的研究成果為權威性的說法。杜、袁兩人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1987年大陸人口的隨機抽樣資料以及台灣的姓氏統計資料,經過計算機處理,確定中國人的姓氏為11969個,其中單姓5327個,復姓6642個(絕大多數為少數民族姓氏);目前仍在通用的漢姓約3050個,按其所屬人口多少為順序,排在前100位的姓氏是:
表22:現代中國前百位「大姓」
1.李 2.王 3.張 4.劉 5.陳 6.楊 7.趙 8.黃 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梁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於 29.董 30.蕭 31.程 32.曹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鍾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蛔 65.譚 66.廖 67.鄒 68.熊 69.金 70.陸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顧 82.侯 83.召 84.孟 85.龍 86.萬 87.段 88.雷 89.錢 90.湯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喬 97.賀 98.賴 99.龔 100.文
這是就全國范圍而言,如果分地區統計的話,情況又不一樣了。如20世紀70年代的台灣地區的通用漢姓為1027個,排在前100位漢姓順序是:
表23:台灣前百位「大姓」
1.陳 2.林 3.黃 4.張 5.李 6.王 7.吳 8.蔡 9.劉 10.楊 11.許 12.鄭 13.謝 14.郭 15.賴 16.曾 17.洪 18.邱 19.周 20.葉 21.廖 22.徐 23.庄 24.蘇 25.江 26.何 27.蕭 28.羅 29.呂 30.高 31.彭 32.朱 33.詹 34.胡 35.簡 36.沈 37.施 38.柯 39.盧 40.余 41.翁 42.潘 43.游 44.魏 45.顏 46.梁 47.趙 48.方 49.孫 50.鍾 51.戴 52.杜 53.連 54.宋 55.鄧 56.曹 57.侯 58.溫 59.傅 60.藍 61.姜 62.馮 63.白 64.塗 65.蔣 66.姚 67.卓 68.唐 69.石 70.湯 71.馬 72.巫 73.汪 74.紀 75.董 76.田 77.歐 78.康 79.鄒 80.尤 81.占 82.薛 83.嚴 84.鍾 85.程 86.龔 87.丁 88.童 89.黎 90.金 91.韓 92.錢 93.夏 94.袁 95.倪 96.阮 97.柳 98.毛 99.駱 100.口
兩份資料互相比照,便能看出通用姓氏的地方性特色。最使台灣同胞產生強烈認同感的是,這份姓氏排序,幾乎就是福建、廣東地區姓氏排序的翻版,因而成為「台灣與大陸兩地的居民自始至終都是血肉相連的最具體說明」(彭桂芳《「唐山過台灣」的故事》)。
上海的姓氏使用情形,也是自成特色。據調查,至1997年底,上海共有傳統姓氏1340個,其中單姓1304個,復姓36個,此外還有為數甚多的聯壁姓氏和外國姓氏,這與一部分上海人觀念上的「前衛」以及涉外婚姻的增多大概有些關系。排在前100位的姓氏是:
表24:上海前百位「大姓」
1.張 2.王 3.陳 4.朱 5.徐 6.李 7.沈 8.周 9.陸 10.吳 11.顧 12.楊 13.黃 14.劉 15.孫 16.趙19.施 20.唐 21.錢 22.曹 23.蔡 24.姚 25.潘 26.馬 27.蔣 28.商 29.許 30.俞 31.丁 32.倪 33.何 34.宋 35.夏 36.袁 37.龔 38.鄭 39.葉 40.嚴 41.范 42.林 43.馮 44.戴 45.郭 46.陶 47.謝 48.董 49.湯 50.薛 51.方 52.姜 53.邵 54.韓 55.秦 56.汪 57.季 58.盛 59.庄 60.邱 61.毛 62.羅 63.程 64.郁 65.杜 66.瞿 67.呂 68.葛 69.傅 70.江 71.蘇 72.彭 73.奚 74.章 75.任 76.余 77.石 78.盧 79.殷 80.凌 81.喬 82.史 83.鍾 84.蕭 85.梁 86.費 87.華 88.仲 89.鄒 90.包 91.魏 92.崔 93.衛 94.洪 95.侯 96.翁 97.樊 98.虞 99.孟 100.康
(資料來源:盧志新《上海姓氏知多少》,原載《上海灘》2000年第1期)
從上表可以看出,如朱、張、顧、陸、沈、錢等位居前列的姓氏,都是上海歷史上的「著姓」;而像曾、孔、賈、閻這些在全國范圍來說都是位居前列的大姓,在上海卻均在百名之外。

8. 讀《童年》有感三、四章

1.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那麼的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
後來高爾基又結識了知心朋友小茨岡,兩人無話不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可是,好景不常,可憐的小茨岡就被兩個兇狠的舅舅給害死了。高爾基就這樣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爾是魔鬼,歐打自己的老婆,還天天鬧著要分家產,兄弟之間一點也不團結,兩個兒子薩沙也被教壞,處處捉弄高爾基。此後,高爾基又認識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結果被外祖父趕走,高爾基得了個繼父,十分凶常打人,幾年後,最疼愛他的外婆死了,母親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趕出門靠撿垃圾為生。
這「一家子蠢貨」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貪婪、自私;倆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連小孩也與他們一起熱烈地參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藹,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
我喜歡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種特殊的親和力,她有講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麼愛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個大壞蛋,她也並沒有請求外祖父怎樣嚴厲得處罰他們。一個善良的人,又怎會喜歡在家裡發生戰爭呢?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高爾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麼再值得回憶!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閱讀中,我發現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著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們現在豐衣足食 ,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 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 一個是地獄 ;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現在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童年充滿著歡樂,童年到處是溫暖,童年是值得回憶的相機,童年愛滿心窩,老師熱心地傳授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里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這里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高爾基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都能成為一代名家,我們也一定要好好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2.〈童年》讀後感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著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著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朴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盡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斗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里,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丑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像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斗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里,被甜水泡著,被金錢堆著,我們多幸福呀!

閱讀全文

與廖成果根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
志誠商標公司上班 瀏覽:160
出租土地使用權的稅率 瀏覽:139
日本商標注冊多少錢 瀏覽:75
商標注冊證天貓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