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林地轉讓需要什麼手續
林地轉讓需要以下手續:
1、集體林地經營權流轉應當簽訂書面合同;
2、轉讓未實行承包經營的集體林地的,應當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並公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十六條
國家所有的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林木可以依法確定給林業經營者使用。林業經營者依法取得的國有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林木的使用權,經批准可以轉讓、出租、作價出資等。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林業經營者應當履行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的義務,保證國有森林資源穩定增長,提高森林生態功能。
第十九條
集體林地經營權流轉應當簽訂書面合同。林地經營權流轉合同一般包括流轉雙方的權利義務、流轉期限、流轉價款及支付方式、流轉期限屆滿林地上的林木和固定生產設施的處置、違約責任等內容。
受讓方違反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造成森林、林木、林地嚴重毀壞的,發包方或者承包方有權收回林地經營權。
❷ 林地轉讓需要什麼手續
依法取得的林地按以下規定進行流轉:1.集體統一經營管理的林地林木以及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其他方式取得的集體林地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出租、轉讓、入股、抵押或者作為出資、合作條件及法律法規允許的其他方式流轉;2.通過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林地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出租、轉讓、轉包、入股、互換或者作為出資、合作條件及法律法規允許的其他方式流轉;3.生態公益林的林地林木可以採用出租、轉包、入股等方式進行流轉,不得擅自改變生態公益林性質,不得破壞其生態功能。
【法律依據】
《森林法》第十六條,國家所有的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林木可以依法確定給林業經營者使用。林業經營者依法取得的國有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林木的使用權,經批准可以轉讓、出租、作價出資等。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林業經營者應當履行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的義務,保證國有森林資源穩定增長,提高森林生態功能。第十七條,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林地(以下簡稱集體林地)實行承包經營的,承包方享有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承包林地上的林木所有權,合同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承包方可以依法採取出租(轉包)、入股、轉讓等方式流轉林地經營權、林木所有權和使用權。
❸ 本溪市森林資源轉讓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培育和發展森林資源市場,促進森林資源合理配置和林業經濟持續發展,規范森林資源轉讓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及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森林資源轉讓是指通過轉讓以及合資、合作、股份經營、聯營、租賃經營、抵押、拍賣、企業清算等方式引起森林、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轉移的行為。第三條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森林資源轉讓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辦法。第四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是本行政區域森林資源轉讓的行政主管部門。第五條森林資源轉讓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有利於培育、保護和開發利用森林資源;
(二)先評估後轉讓;
(三)確保國有、集體森林資源資產保值增值,維護國家和集體的權益;
(四)堅持平等互利、公開、公平、公正地進行。第六條下列森林、林木的所有權可以實行轉讓:
(一)用材林;
(二)經濟林;
(三)薪炭林。
森林、林木轉讓期限內,其所依附的林地使用權隨之轉移,但林地所有權性質不變。第七條下列林地的使用權可以實行轉讓:
(一)薪炭林地;
(二)疏林地;
(三)灌木林地;
(四)採伐跡地;
(五)火燒跡地;
(六)未成林造林地;
(七)宜林荒山。
林地使用權轉讓後,不得改變使用性質,不得建設永久性建築物、構築物,不得擅自建設臨時性建築物、構築物。
林地使用權轉讓期限最長不得超過50年。第八條下列森林、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不得轉讓:
(一)權屬不清或有爭議的山林;
(二)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
(三)法律、法規禁止採伐的森林、林木和禁止轉讓的林地。第九條森林資源轉讓不包括林內野生動物和地下礦藏資源。第十條環城森林公園內的森林資源使用權轉讓時,需經環城森林公園市級主管部門同意。城市建成區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由城市建設管理部門管理的林木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轉讓,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執行。第十一條國有森林資源轉讓應按規定報省以上林業主管部門審批。
集體所有的森林、林地轉讓面積在10公頃(含10公頃)以下的,由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審批;10公頃以上50公頃(含50公頃)以下的,由市林業主管部門審批;第十二條國有和集體所有森林資源轉讓前,必須進行資產評估。第十三條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必須由經林業主管部門審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確認、取得《資產評估資格證書》的專業評估機構或綜合評估機構實施。第十四條評估機構應當依據林業主管部門出具的評估委託書,方可接受評估委託。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作業調查方法、技術標准和計算方法依照國家有關技術規范執行。
評估結果有效期為一年。第十五條森林資源轉讓應履行下列程序:
(一)轉讓單位向林業主管部門提交轉讓申請書、林權證明。集體所有的,還應提交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的討論意見;
(二)林業主管部門審查同意轉讓後,向評估機構出具評估委託書;
(三)評估機構進行資源資產核查,確定轉讓金額,提交評估報告書;
(四)林業主管部門對評估結果予以驗證確認。第十六條轉讓國有、集體所有森林資源以及轉讓集體所有已取得採伐許可證的森林和林木,必須通過拍賣或招標方式進行。第十七條轉讓合同應具備以下內容:
(一)轉讓者、受轉讓者姓名(名稱)、單位、地址;
(二)轉讓的森林資源種類、位置、面積、蓄積量;
(三)轉讓期限、用途和要求;
(四)轉讓金額及付款方式和時間;
(五)違約責任;
(六)其它需約定的事項。第十八條林業主管部門負責對轉讓合同進行審查,並辦理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變更登記手續,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換發林權證書。
國有森林資源轉讓後應報同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備案。第十九條轉讓後的森林資源經營、採伐利用和管理仍按國家有關政策、法規、規程規定執行。
轉讓後的林木採伐所有限額納入資源所在地採伐限額管理。第二十條轉讓獲得使用權的林地應在二年內進行治理,逾期不治理或治理未達標的原轉讓方應當收回。
自留山、承包山在轉讓後,按轉讓前的管理規定執行。受讓方享受、履行轉讓方的權利和義務。
❹ 江西省森林條例的條例條款
第一條為了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林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以下簡稱《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森林法實施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森林、林木的培育、保護、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經營管理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林業建設實行以營林為基礎,普遍護林、大力造林、采育結合、科學經營、永續利用的方針,加強丘陵山區林業建設,發展平原林業,建立森林生態體系和林業產業體系。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的林業長遠規劃,並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逐步增加用於林業發展的資金,並將公益林補償、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林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林木良種選育、林業科學研究與推廣等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林業工作的領導,實行林業建設任期目標責任制,對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植樹造林、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林地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林業建設的主要指標,實行任期目標管理。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林業工作。
林業工作站按照國家規定的許可權履行林業行政管理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及其事業單位的行政事業經費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指定專職或者兼職人員負責林業工作。
第六條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全民義務植樹,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和生態建設。
鼓勵採取利用外資等渠道籌集資金發展林業,開展林業對外合作與交流。 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行政區域的林業長遠規劃,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利用和更新實行管理和監督,定期組織森林資源調查和監測,建立森林資源檔案、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和森林資源統計、公告制度,並逐級上報森林資源消長和森林生態環境變化的情況。
第八條國有林場、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等單位應當根據林業長遠規劃,編制森林經營方案,並按隸屬關系報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經營森林、林木的有關單位,編制森林經營方案。
第九條利用森林資源建設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或者從事森林旅遊的,不得超過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並做好森林資源保護工作。
森林公園的設立、變更和撤銷,應當依法辦理審批等相關手續。
新設立的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不得重合或者交叉;已設立的風景名勝區與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重合或者交叉的,風景名勝區規劃應當與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規劃相協調。
第十條對森林資源實行公益林和商品林分類經營管理制度。公益林包括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商品林包括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林業長遠規劃,提出公益林和商品林劃定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
經批准劃定的公益林不得擅自調整和變更。確需調整或者變更的,應當經原批准機關批准,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第十一條公益林實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按照事權劃分的原則,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由各級人民政府共同分擔。森林生態效益直接受益單位,應當從其經營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公益林的保護、建設以及對公益林所有者的補償。
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的籌集和補償的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二條建立林業產權交易中心、木竹及林產品交易市場,應當遵循合理布局、方便流通的原則。林業產權交易中心和木竹及林產品交易市場應當及時發布有關信息,為林業產權交易、木竹及林產品交易提供服務,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交易。
林業、工商行政管理、稅務等部門應當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林業產權交易、木竹及林產品交易監督管理工作。
禁止壟斷和封鎖木材市場,禁止對木竹及林產品實行地方保護和限價經營。
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木竹檢量、採伐作業設計、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等林業社會中介組織,幫助林農發展林業。
依法建立林業擔保制度,開展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為發展林業提供資金支持。
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林地管理,嚴格實施林地用途管制,實行佔用或者徵用林地定額管理和總量控制,採取措施穩定林地面積。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編制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備案。
使用林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的林地保護利用規劃使用土地。未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林地用途。
第十五條勘查、開采礦產資源或者進行其他工程建設,應當不佔或者少佔林地;必須佔用或者徵用林地的,由用地單位提出申請,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審核同意後,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預交森林植被恢復費,領取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憑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佔用或者徵用林地未經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的,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不得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按前款規定申請佔用或者徵用林地的,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人或者非法人其他組織資格證明、公民個人身份證復印件;
(二)建設項目批准或者核准文件;
(三)與被佔用或者徵用林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簽訂的補償協議;
(四)擬佔用或者徵用的林地的權屬證明材料;
(五)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相關材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在受理申請及相關材料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辦理審核手續。
第十六條建立佔用、徵用林地補償制度。具體補償標准由省人民政府林業、國土、財政和價格主管部門擬訂,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根據資源條件、市場需要和產業基礎,編制林業產業發展規劃。鼓勵對森林資源進行綜合利用,提高森林資源綜合利用率,引導林業產業健康發展。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引導群眾營造薪炭林,改灶節柴,使用沼氣等其他能源,改善農村燃料結構。 第十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建立護林組織,負責護林工作;督促有林的和林區的基層單位訂立護林公約,組織群眾護林,劃定護林責任區。
在行政區域交界的林區,有關人民政府及村民委員會應當建立護林防火聯防組織,共同負責森林防火、撲火和護林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和國有林場,應當根據需要配備專職或者兼職護林員,負責:巡護森林、檢查森林火災隱患和林業有害生物、維護林業管理秩序、制止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
第十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編制森林防火應急預案,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組織劃定森林防火責任區,落實森林防火行政領導責任制,保障森林火災預防和撲救經費。林區縣應當組建專業森林消防隊。森林火警電話應當向社會公布。
每年10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為全省森林防火重點期。縣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劃定重點防火區域、決定提前或者延長本地區的森林防火重點期,並予以公告。
加強對林區野外用火的管理。在森林防火期內,禁止在林區野外用火。因特殊情況需要用火的,應當經縣級人民政府或者其委託的機關批准,並落實防火措施。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編制重大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預防應急預案,劃定一般預防區和重點預防區,落實重大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責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和病蟲害預測預報體系建設,嚴格森林植物檢疫,防止有害生物的侵入。發生嚴重森林病蟲害時,當地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緊急除治措施,消除隱患,防止蔓延。
森林植物檢疫對象和應施檢疫的植物、植物產品名單,按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的規定執行;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本省實際制定本省的補充名單,並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備案。
森林植物檢疫對象的疫區、保護區的劃定和撤銷,由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出方案,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發生重大疫情時,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設立臨時性森林植物檢疫檢查站,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第二十一條有森林景觀的經營單位,應當負責轄區內的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和森林管護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風景區、旅遊景點的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和森林管護工作的指導、檢查和監督。
第二十二條依法建立森林保險制度,開展森林火災等相關保險業務,提高林業經營者抵禦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以及其他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
第二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以森林資源為依託的自然保護區的管理,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
下列區域可以依法設立自然保護區:
(一)不同自然地帶的典型森林生態地區;
(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分布區;
(三)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天然林區;
(四)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五大河流及其主要支流源頭;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區域。
第二十四條對自然保護區以外珍貴樹木和林區內具有特殊價值的植物資源,未經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批准,不得採伐和採集。珍貴樹木和林區內具有特殊價值的植物資源的認定,依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森林採伐、木材運輸管理的規定,加強對活立木採挖、移植、運輸的監督管理,依法處理非法採挖、移植、運輸活立木的行為。
第二十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下列活動:
(一)違反規定採伐公益林區域內的天然闊葉林;
(二)違反規定利用天然闊葉林燒制木炭;
(三)違反技術規程采割松脂;
(四)毀林開墾、採石、采砂、取土、種果以及其他毀林行為。
第二十七條各級森林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依法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維護林區治安秩序。 第二十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植樹造林規劃,確定森林覆蓋率奮斗目標,組織各行各業和城鄉居民完成植樹造林規劃確定的任務。
鼓勵單位或者個人通過承包、租賃、轉讓、招標、拍賣等方式,利用國家所有或者集體所有的宜林荒山、荒溝、荒灘、荒丘植樹造林。營造的林木,由造林者所有,並可以依法繼承和流轉。
鼓勵營造人工闊葉林和針葉闊葉混交林,逐步增加闊葉林的比例,不斷改善森林質量,提高森林效益。
第二十九條造林綠化實行部門和單位負責制。依法負有植樹義務的部門和單位應當完成當地縣級人民政府綠化委員會分配的植樹任務。未履行植樹義務的部門和單位,應當按照規定交納綠化費,用於植樹綠化。
第三十條鐵路公路兩旁、江河兩岸、水庫湖泊周圍由各有關單位因地制宜營造防護林。
新建、擴建道路、水利等建設工程,應當將綠化建設納入工程規劃,列入工程概算,並與所建工程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驗收合格後依法明確管護責任。
第三十一條有母樹或者有足量目的樹種等具備天然更新成林條件的林地、新造幼林地和飛機播種的林地,應當實行封山育林。封山育林可以採取全封、輪封等方式。
封山育林區域應當設立標志。封育期間內,禁止在封育區域砍柴、採挖葯材、挖取樹蔸和其他不利於森林植被恢復的活動。
封山育林由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編制設計方案,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公布實施;跨鄉鎮行政區域的,由縣級人民政府負責公布實施。
第三十二條林地權利人對採伐跡地、火燒跡地、森林病蟲害除治跡地,應當在當年或者次年內完成更新造林,並採取有效措施加強管護。
第三十三條鼓勵單位和個人植樹造林,建立人工商品林基地。
單位投資營造人工商品林面積1000公頃以上、個人投資營造人工商品林面積50公頃以上需要採伐的,可以單獨編制年度森林採伐限額計劃,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對其林木採伐計劃實行單列。
人工商品林基地由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認定。
第三十四條植樹造林的設計、施工和監理,應當遵守造林技術規程,使用良種壯苗,提高林木成活率。
植樹造林成活率不足85%的,不得計入年度造林完成面積,並應當在當年或者次年補植。 第三十五條森林採伐實行限額採伐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用材林的消耗量低於生長量的原則,批准森林採伐限額,並嚴格控制本地區的森林採伐量。
省人民政府應當將國家下達本省的年森林採伐限額,下達到縣(市、區)和限額編制單位。
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年森林採伐限額制定年度木材生產計劃,並下達到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將木材生產計劃分配給林木所有者。木材生產計劃的分配應當在所在地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得少於7個工作日。
第三十六條森林年採伐限額每5年核定一次。在一個採伐限額執行期內,上年度採伐限額有節余的,經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認定後可結轉下一年度使用。
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預留採伐限額不得超過年森林採伐限額的10%。
人工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採伐限額不足的,從省預留限額中解決或者向國家申請解決。
第三十七條禁止商業性採伐公益林。因撫育、更新或者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因素影響,需要採伐國家重點公益林和省級公益林中的毛竹或者非天然闊葉林的,應當報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批;需要採伐其他公益林中的毛竹或者非天然闊葉林的,應當報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批。
第三十八條採伐林木應當依照《森林法》和《森林法實施條例》的規定申領林木採伐許可證,但農民採伐自留山上個人所有的薪炭林和自留地、房前屋後個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
第三十九條負責核發林木採伐許可證的部門和受委託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在受理採伐林木申請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批准採伐的,核發林木採伐許可證;不批准採伐的,應當說明理由並書面告知申請人。
對年採伐限額內胸徑10厘米以下的間伐材、成過熟人工用材林、定向培育的工業原料林的採伐申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予以批准。
在非林地上營造的商品林,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登記造冊,林權所有者可以自主採伐。林權所有者需要核發林木採伐許可證的,應當向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申請,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在7個工作日內核發林木採伐許可證。
第四十條經批准佔用或者徵用林地需要採伐林木的,由用地單位或者個人向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申領林木採伐許可證,納入當年的森林採伐限額。
因埋設、架設輸水、輸電、通信、廣播等管道、線路需要採伐林木的,應當經林木所有者同意後依法辦理林木採伐許可證。
應急處置自然災害等突發公共事件,需要採伐林木的,可以先行採伐,但應當在應急處置結束之日起30日內補辦林木採伐許可證。
第四十一條商品毛竹林,由生產經營者自主採伐,但不得超過核定的年採伐限額,不得採伐四年生以下的毛竹,採伐後的毛竹林每公頃立竹數不得少於1500株。
第四十二條單位或者個人在林區經營(含加工,下同)木材,應當向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
(二)法人或者非法人其他組織資格證明、公民個人身份證復印件;
(三)申請經營木材的規模證明以及相關資信證明;
(四)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出具的森林資源利用可行性論證報告;
(五)項目核准或者備案文件。
年消耗木材5000立方米、毛竹10萬根以上的,還應當提供與之規模相適應的自建工業原料林基地證明。
第四十三條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在受理木材經營許可申請後,按下列規定辦理:
(一)年加工消耗毛竹10萬根以下的,依法直接作出行政許可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
(二)年加工消耗毛竹10萬根以上30萬根以下的,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依法直接作出行政許可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
(三)年加工消耗非毛竹類木材、毛竹30萬根以上的,逐級報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依法作出行政許可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
各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對受理的木材經營許可申請,應當在受理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作出行政許可決定。
第四十四條禁止塗改、倒賣、出租、出借木材經營許可證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木材經營許可證件。
第四十五條運輸木材應當依法辦理木材運輸證件,憑證運輸。
申請木材運輸證件,應當提交採伐許可證或者其他合法來源證明、檢疫證明和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文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依法作出行政許可決定。
第四十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收購、銷售、加工無林木採伐許可證或者其他合法來源證明的木材。木材經營企業應當建立原材料收購台賬、木材運輸證登記台賬和產成品銷售台賬。
第四十七條木材檢查可以採取固定檢查和流動檢查相結合的方式。經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木材檢查站,負責檢查木材運輸;無證運輸木材的,木材檢查站應當予以制止,可以暫扣無證運輸的木材,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木材檢查站依法處理。
省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道路變化情況,適時調整木材檢查站站址。
禁止以偽裝、藏匿等方式逃避檢查或者拒不接受檢查強行運輸木材。 第四十八條森林、林地依法屬國家、集體所有;林木依法屬國家、集體和個人所有。
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森林、林木、林地,個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其所有者或者使用者應當依法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發放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統一式樣的權屬證書,確認所有權或者使用權。
依法登記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十九條國家所有的林地上自然生長的森林、林木,國有林場、森林公園經營的森林、林木,以及依照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屬於國家所有的林木,其所有權屬於國家,由經營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支配林木收益。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部隊,在其管理使用的土地上自行營造的林木,以及依照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屬於上述單位所有的林木,其所有權屬於該單位。
第五十條集體森林、林木和林地,按照下列規定確定權屬:
(一)依法劃定的自留山歸農戶長期無償使用,山上的林木歸其所有,自留山可以依法繼承。
(二)依法確定的家庭承包山,承包期限為30年至70年,可以依法繼承,山上林木歸家庭承包戶所有。
(三)自留山、依法確定的家庭承包山拋荒3年以上的,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施造林,但不得改變其使用權的歸屬,所造林木的收益可以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林地權利人協商分成比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分成比例不低於70%,林木採伐後,林地交還林地權利人經營管理。
(四)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經營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可以按人口折算人均面積,實行承包經營,也可以折股分配給集體內部成員均等持有;以其他方式承包經營的,應當進行評估,依法轉讓。折股收益的70%和轉讓費的70%以上,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平均分配,其他部分用於林業發展和公益事業。本條例實施前,已依法以其他方式承包經營的集體森林、林木和林地,其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依當時約定。
確定集體森林、林木和林地權屬時,應當經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村民會議2/3以上成員或者村民代表會議2/3以上代表同意,並依法簽訂承包(流轉)合同,依法發放林權證。
第五十一條森林、林木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和林地的使用權的轉讓,依照《江西省森林資源轉讓條例》的規定執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林權管理工作,引導和支持家庭承包山在林業產權交易中心依法流轉。
第五十二條調解處理山林權屬爭議,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執行。
在調解處理山林權屬爭議過程中,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經查證屬實的,原發證機關應當撤銷所發的山林權屬證書,並依法重新確定山林權屬:
(一)偽造發證依據或者一方當事人隱藏、毀滅有關證據的;
(二)發證機關工作人員在發證時徇私舞弊的;
(三)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該證屬錯誤發放的;
(四)違反法定程序發證的;
(五)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和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未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擅自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的,該審批無效,對審批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五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利用天然闊葉林燒制木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非法燒制的木炭和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並處非法燒制的木炭價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六條違反本條例規定進行毀林開墾、採石、采砂、取土、種果,或者封育期間在封育區域內砍柴、採挖葯材、挖取樹蔸,以及有其他毀林或者不利於森林植被恢復的行為,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應當依法賠償損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補種毀壞株數1倍以上3倍以下的樹木,可以處毀壞林木價值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七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未經批准取得木材經營許可證,在林區擅自經營木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沒收非法經營的木材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八條違反本條例規定,非法收購、銷售、加工無林木採伐許可證或者無其他合法來源證明的木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沒收非法收購、銷售、加工的木材或者違法所得,並處沒收木材價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吊銷其經營許可證。
第五十九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塗改、倒賣、出租、出借木材經營許可證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木材經營許可證件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沒收證件和違法所得,並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木材經營企業沒有建立原材料收購台賬、木材運輸證登記台賬和產成品銷售台賬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一條違反本條例規定,以偽裝、藏匿等方式逃避檢查或者拒不接受檢查強行運輸木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沒收運費,並對承運人處運費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二條本條例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❺ 江西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
林業是生態建設的主體,又是一項重要的基礎產業,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中發犤2003犦9號),加快我省林業發展,現作如下決定。
一、加快林業發展是我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1.我省林業建設成效顯著。改革開放以來,省委、省政府先後組織實施了「滅荒」造林、「在山上再造一個江西」和「跨世紀綠色工程」等林業發展戰略,特別是1998年以來,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啟動了長江防護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等一批國債項目,有力地推動了我省林業的發展,實現了森林面積、蓄積量「雙增長」,森林覆蓋率達到59.7%,居全國前列,生態狀況顯著改善。商品林業基地建設穩步推進,林業產業逐步壯大,林業經濟增長較快。林業在維護生態安全、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擴大城鄉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林業改革和發展的任務仍很艱巨。我省森林資源較為豐富,但低產林、針葉林面積大,森林資源質量較低,整體生態功能脆弱;林業產業規模小,起點低,結構不合理,缺乏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林業經濟實力不強;林業改革相對滯後,產權不清晰,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難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亂砍濫伐林木、亂墾濫占林地、亂捕濫獵野生動物、亂采濫挖野生植物等違法現象時有發生;林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林區群眾文化生活相對落後,林業職工和林農群眾收入增長緩慢。總之,我省林業仍然處於森林資源恢復和發展階段,林業改革和發展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
3.加快林業發展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選擇。林業承擔著生態建設和林產品供給的雙重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社會文明發展目標,必須有發達的林業作支撐。我省山區、丘陵區面積大,林業的地位和作用尤為突出。在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中,要賦予林業以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要賦予林業以首要地位;在山區綜合開發中,要賦予林業以基礎地位。全省上下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按照「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要求,把加快林業發展作為調整農村經濟結構、解決「三農」問題、建設「三個基地、一個後花園」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在不斷加強生態建設的同時,利用山區特有的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加大綜合開發力度,努力培育新的農村經濟增長點,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加快林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思路和奮斗目標
4.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個中心,堅持生態效益優先原則,全面實施林業分類經營,努力建設比較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對林業日益增長的多種需求,促進全省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作出更大的貢獻。
5.基本思路。今後一個時期林業發展的基本思路是,堅持「一個提高,兩個調整,三個搞活」。即:堅定不移地把林業工作的著力點放在提高森林資源的質量上,下大力氣調整林分結構和林業產業結構,千方百計搞活用工制度、搞活森林資源、搞活經營機制。按照這一基本思路,調整林業戰略布局,將目前正在實施的各項林業工程系統整合為鄱陽湖流域生態防護林體系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工程、以速生豐產用材林為主的林業產業基地工程等三項林業重點工程,其中鄱陽湖流域生態防護林體系工程,包括退耕還林工程、長江珠江防護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中德合作造林項目、綠色通道工程、平原綠化工程、小型生態公益林項目、森林生態效益補助資金試點項目等。實施重點工程帶動戰略,集中力量建設好上述三項林業重點工程,以此帶動全省林業大發展。
6.奮斗目標。通過實施林業分類經營,嚴格保護、積極發展、科學經營和持續利用森林資源,用20年左右時間,在全省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結構穩定、功能齊備、管理高效的森林生態體系和規范有序、集約經營、結構合理、富有活力的林業產業體系,使我省林業在全國率先跨入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力爭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2%,活立木蓄積量達到5億立方米,森林質量明顯提高,「五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重點地區的生態問題基本解決,林業經濟年增長速度保持在13%以上,林業產業實力顯著增強。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3%左右,活立木蓄積量達到7.5億立方米,森林質量進一步提高,生態狀況步入良性循環,實現山川秀美,林業經濟年增長速度保持在10%以上,林業綜合實力位於全國前列。
三、鞏固和加強生態建設
7.著力抓好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抓住國家實施林業重點工程的有利時機,著力抓好鄱陽湖流域生態防護林體系工程的實施,採取封山育林、低產林改造、疏林補植、造林、撫育等多種途徑,保護和恢復森林植被,改善鄱陽湖流域的生態狀況,減少各類生態災害。認真實施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工程,切實保護好野生動植物資源、濕地資源和生物多樣性。
8.深入開展公民義務植樹運動。認真落實《江西省公民義務植樹條例》,建立健全義務植樹登記制度和考核制度,提高適齡公民履行義務的覆蓋面。不斷豐富和完善義務植樹的形式,抓好義務植樹基地的規劃和建設,落實管護措施,提高義務植樹的成效。將公民義務植樹與推進城市綠化美化有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城市林業,精心打造一批花園城市、園林城市。
9.認真落實部門造林綠化責任制。進一步明確部門和單位綠化的責任范圍,落實分工負責制,著力抓好綠色通道工程建設。公路部門負責對國道、省道和縣、鄉公路的綠化;鐵路部門負責管內鐵路的綠化;水利部門負責水利工程的綠化;城市建設部門負責城鎮綠化。高速公路的綠化要納入工程建設范圍,與工程建設同步規劃、同步施工;機關、學校、工廠、礦區的綠化,由各單位自行負責。各級綠化委員會要加強對部門和單位落實綠化責任制的監督檢查和考核。
四、大力發展林業產業
10.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設步伐。抓住國家加快建設以速生豐產用材林為主的林業產業基地工程的機遇,充分發揮我省的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建設集約化經營的商品林基地,大力發展珍貴用材林、優質工業原料林、名特優經濟林和其他商品林,增加林產品的有效供給。建設商品林基地要與培育龍頭企業有機結合起來,龍頭企業要按照產業化經營的要求,以市場為導向,組建利益共享、風險同擔的產業經濟共同體,以帶動基地建設和農民增收。木竹加工企業,必須建立與其加工規模相適應的工業原料林基地。
11.提升林產工業發展水平。實施扶強限劣戰略,鼓勵和支持以森林資源精深加工為重點的人造板業、木竹製漿造紙業、傢具製造業、林產化工業,延長產業鏈,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多次增值。新上林產工業項目應堅持高起點、高科技、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原則,嚴格控制木竹粗加工項目。對現有林產加工企業進行清理整頓,選擇一批基礎較好、帶動力強的骨幹企業列入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給予重點扶持,淘汰生產工藝落後、資源利用率低、環境污染嚴重的小造紙、小松香、濕法纖維板、小型木材加工項目。
12.綜合開發非木質森林資源。加快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建設,依託林區特有的水文、氣候和自然景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在不破壞森林資源和環境的前提下,經批准允許在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和生態公益林區進行生態旅遊產業開發。進一步拓展林業產業發展領域,充分利用山區非木質資源,發展森林食品、森林葯材、苗木花卉、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等新興產業。
五、繼續深化林業改革
13.積極推進林業分類經營。對公益林業和商品林業,實行不同的管理體制、經營機制和政策措施。公益林業按公益事業進行管理,以政府投資為主,吸引社會力量共同建設。凡納入公益林管理的森林資源,由政府以多種形式對投資者給予合理補償。公益林建設投資,按照事權劃分,分別由各級政府承擔。商品林業按基礎產業進行管理,主要由市場配置資源,經營者自主投入、自主經營,政府給予必要扶持。
14.深化林業產權制度改革。依法嚴格保護林權所有者的財產權,維護其合法權益。對已經核發林權證的,要切實維護其法律效力;權屬明確尚未核發林權證的,要盡快核發;對權屬不清或有爭議的,要抓緊明晰和調處,盡快核發權屬證明。已經劃定的自留山,由農戶長期無償使用,限期綠化,不得強行收回。自留山上的林木,一律歸農戶所有。分包到戶的責任山,要保持承包關系的穩定。上一輪承包到期後,可以繼續承包。新一輪承包要簽訂書面承包合同,承包期限按有關法律規定執行。農戶不願意繼續承包的,可交回集體組織另行處置。目前仍由集體統一經營管理的山林,要採取租賃、承包、招標、拍賣等形式,明確經營主體,落實經營責任。積極培育活立木市場,加快推進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的流轉。國家和集體所有的林木和林地的轉讓,必須經過法定評估機構進行資產評估;不論採取何種轉讓方式,都要堅持公開招標、民主決策,引入競爭機制,增加轉讓的透明度,國有和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成員享有優先經營權。屬於個人或外商等非公有制所有的林木,流轉時可由雙方自行商定價格,自行轉讓。認真做好森林資源流轉的各項服務工作,及時辦理權屬變更登記手續,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15.加快推進國有場圃改革。按照林業分類經營的要求,逐步將國有林場分別界定為生態公益型林場和商品經營型林場,並對其內部結構和運營機製作相應調整。生態公益型林場以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為主要任務,按從事公益事業單位管理,所需資金按行政隸屬關系由同級政府承擔。採取國家收購、資源置換等形式,使非國有公益林向生態型國有林場集中。商品經營型林場和國有苗圃實行企業化管理,按市場機制運作,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比照地方國有企業改革政策,加快國有場圃改制步伐,妥善分流現有職工,逐步建立以勞動合同制為基本形式的勞動用工制度和以按勞分配為主、各種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收入分配製度,搞活經營機制,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益。
16.進一步加大森工企業改革力度。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採取靠大聯優、兼並重組、整體或分塊出售、先租後售等方式,吸引各類資本參與森工企業改制,發展股份制和民營經濟,增強企業活力。對資不抵債的特困企業,條件成熟後依法實施破產;對企業現有職工,採取退養、協保、安置補償等形式依法解除勞動關系。
六、放手發展非公有制林業
17.全方位擴大林業開放。鼓勵農戶、城鎮居民、科技人員、私營企業主等一切非公有制投資主體單獨或合夥參與林業經營。尤其要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擴大林業利用外資規模,鼓勵外商投資成片開發荒山荒坡,建立商品林基地,發展林產品加工業。積極開展林業對外合作與交流,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林業發展。
18.拓寬非公有制林業發展領域。國家和集體所有的商品林,可通過改制形式流轉給個人經營,也可採取承包、拍賣、租賃等方式面向社會招標經營。公益林經營也可以引進民營機制,實行公有民營。各項林業重點工程建設,都要引入競爭機制,鼓勵非公有制投資主體通過招標承包等形式參與建設。
19.加強對非公有制林業的指導和服務。全面落實「誰造誰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在項目准入、資金扶持、稅費和資源利用政策等方面,給予各種所有制林業經營主體平等待遇,為非公有制林業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加大非公有制林業的信貸扶持力度,放寬貸款條件,擴大面向林農的小額貸款和聯保貸款,允許以林木抵押申請銀行貸款。積極引導和扶持各種專業合作組織,為非公有制林業提供科技、產品營銷等社會化服務,培育、規范林產品和林業生產要素市場,依法規范和搞活林產品流通,禁止對木竹和其他林產品實行地方保護和限價經營,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基礎性作用。加強對林業專業戶的技術培訓,提升非公有制林業的發展水平。
七、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林業政策
20.加大林業建設的財政支持力度。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及其事業單位的行政事業經費,必須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確保及時足額撥給。取消現行的森工行業管理費,各級森工行業管理部門的事業費由同級財政部門通過預算予以安排。加大對公益林業建設和林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確保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林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林業科研和技術推廣等經費納入各級政府公共財政預算,並優先安排。以工代賑、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農業產業化等財政支農資金,在投資渠道和管理原則不變的前提下,要統籌安排,向林業建設傾斜。國家林業重點工程中,國家規定地方應配套的,各級政府必須按要求予以解決。對各種社會造林,各地應視財力給予適當補助。設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專項用於地方公益林的建設和管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納入各級財政預算,並逐年增加資金規模。
21.完善和落實林業稅費政策。各類企事業單位種植林木、生產林木種子和苗木,以及從事林產品初加工取得的所得,暫免徵企業所得稅。2000年以後新建的商品林基地,育林基金由經營者自提自用,專項用於基地建設。取消林業保護建設費、自然保護區管理費,取締鄉鎮管理費等各種名目的亂收費,減輕林業經營者負擔。嚴禁以各種名義平調、擠占、挪用林業專項資金。
22.調整林木採伐利用政策。對人工用材林,經營者可以自主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其採伐限額根據森林經營方案確定的合理年森林採伐量制定。在採伐限額編制單位內,人工用材林年採伐限額本年結余的,經省林業主管部門批准,可以結轉下年使用。個體造林1000畝、企業造林2萬畝以上的,可根據需要申請實行林木採伐計劃單列。人工用材林撫育間伐生產的木材,胸徑小於10厘米的,不納入木材生產計劃管理。對人工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其採伐限額不足的,從省預留限額中解決或向國家申請解決。在非林地上營造的商品林,經營者要求採伐的,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應當保證其採伐限額和木材生產計劃,依法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毛竹林的採伐,按國家批準的採伐限額執行,不再下達年度生產計劃。
八、實施科教興林戰略
23.加強林業應用技術的研究。按照「產、學、研」結合的原則,加強林業基礎和應用技術研究,提高林業科技創新能力。尤其要加強現有林業實用技術的組裝配套,加大對林木良種培育、造林經營模式、非木質資源開發利用等實用技術的研究,積極開展森林認證工作,建立健全林業質量標准和檢驗檢測體系,推進林業標准化工作。加強林木種質資源保護和林木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提高林業生產的良種使用率。
24.抓好林業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加大林業科技推廣的資金投入,進一步完善林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選擇一批先進實用林業科技成果進行重點推廣。實施林業科技幫扶工程,大力推進林農技術員「綠色證書」工程,著力培養和扶持一批林業開發大戶。抓好林業科技試點示範工作,建立一批高標準的林業科技示範園區和科技示範點,以點帶面,推動科教興林工作不斷深入。
25.充分調動林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根據林業建設需要,加強各類林業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建設,抓好林業人才培養工作。鼓勵各類林業科技人員以創辦科技型企業、建立科技示範點、開展科技承包和技術咨詢服務等方式參與林業建設。凡申請離崗從事林業開發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經主管部門批准,3年內保留身份,期滿後可辦理辭職手續,也可回原單位安排工作。各級政府都要設立林業科技發展基金,重點支持林業科研與開發、科技成果轉化與新技術推廣應用、林業標准化建設,並對在這些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九、堅持依法治林
26.加快林業地方性法規立法步伐。抓緊制定生態公益林保護、濕地保護、古樹名木保護、商品林經營管理、森林資源轉讓、林地登記管理等地方性法規、規章,並根據林業發展的新形勢,對現有林業法規、規章和政策措施進行修訂和完善。進一步加強林業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依法保護森林的責任意識,為林業發展執法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27.加大林業執法力度。加強林業執法隊伍建設,理順執法管理體制。鄉鎮林業工作站是最基層的林業管理機構,要充分發揮政策宣傳、資源管護、林政執法、生產組織、科技推廣、社會服務等職能和作用;加快木材檢查站的標准化建設,強化木材流通管理;完善森林公安雙重領導和內部管理體制,加強森林公安派出所規范化建設;認真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嚴格控制外來有害生物的傳入。積極開展林業行政綜合執法試點工作,整合林業行政執法力量,形成執法合力。加強林業執法人員的資格培訓,堅持持證上崗,全面推行林業行政執法責任制、評議考核制和過錯責任追究制,進一步規范林業行政執法行為。充實執法監督力量,改善執法監督條件,強化執法隊伍的監督管理。適時開展「嚴打」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亂砍濫伐林木、亂墾濫占林地、亂捕濫獵野生動物、亂采濫挖野生植物等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切實貫徹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嚴禁佔用基本農田建立商品林基地。
十、切實加強對林業工作的領導
28.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林業工作。加快林業發展,事關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林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切實加強對林業工作的領導,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要根據加快林業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加強各級政府的林業行政機構建設,完善林業管理體系,強化林業管理職能。各地各部門要加強協調,密切配合,認真履行職責,共同做好工作,支持林業發展。
29.認真落實林業建設任期目標責任制。各級政府對本地區的林業工作全面負責,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是林業建設的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同志是主要責任人。對林業建設的主要指標實行任期目標管理,嚴格考核,嚴格獎懲,並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監督執行。林業建設任期目標責任制的落實情況,作為領導幹部政績考核、選拔任用和獎懲的重要依據。具體考核辦法由省委組織部、省紀委、省監察廳、省人事廳、省林業廳共同制定。
30.動員全社會力量關心和支持林業工作。加快林業發展是全社會的共同職責,必須堅持「全社會辦林業」的方針,進一步加強林業宣傳和生態道德教育工作,普及林業和生態知識,提高全社會的生態安全意識。中小學教育要充實林業和生態建設的相關內容。新聞媒體要將林業宣傳納入公益性宣傳范圍,通過多形式、多層次的宣傳教育,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林業的良好氛圍。各級工會、婦聯、共青團和民兵、青年、學生組織及其他社會團體、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要發揮各自作用,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投身林業建設事業,形成全社會辦林業的格局。
❻ 江西省森林資源轉讓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森林資源轉讓行為,保障森林資源轉讓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護森林資源,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的森林資源,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規定的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託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喬木林和竹林。林木,包括樹木和竹子。林地,包括郁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的宜林地。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的森林種類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規定的以下五類:
(一)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叢,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
(二)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
(三)經濟林: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四)薪炭林: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五)特種用途林:以國防、環境保護、科學實驗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第四條本條例所稱森林資源轉讓,是指森林資源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將其可以依法轉讓的森林、林木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和林地的使用權,按照法定程序以有償或者互換的方式轉移給他人的行為。
林地的所有權不得轉讓。第五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依法取得權屬證書的森林資源的轉讓及其管理活動。
依法徵收、徵用或者佔用林地致使林地所有權、使用權發生轉移的,不適用本條例。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森林資源轉讓的管理工作。國有森林資源的轉讓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共同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依據各自的職責,協助林業主管部門做好森林資源轉讓的管理工作。第七條森林資源轉讓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有利於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
(二)有利於保持水土、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三)自願、平等、公開、合法;
(四)不得將林地改為非林地;
(五)不得損害國家、集體和社會公共利益。第八條依照本條例轉讓取得的森林、林木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和林地使用權,可以依法繼承、再轉讓。第九條森林資源轉讓後,依託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的保護義務和責任同時轉移。第二章轉讓范圍第十條下列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
(一)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所有權和使用權;
(二)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權;
(三)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採伐跡地、火燒跡地的林地使用權;
(四)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權。第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森林資源不得轉讓:
(一)本條例第十條規定之外的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權;
(二)山林權屬有爭議或者不明晰的;
(三)沒有權屬證書的。第三章轉讓管理第十二條國有森林資源的轉讓應當依法採用拍賣、招標的方式並在依法設立的產權交易機構中公開進行。
國有森林資源以外的其他森林資源的轉讓除可以採用拍賣、招標的方式外,還可以採用其他方式進行。第十三條森林資源的轉讓應當按照本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的許可權,由轉讓人報經管理該森林資源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批准。
國有森林資源的轉讓,由管理該森林資源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轉同級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批准。已依法實行承包經營的集體森林資源需要流轉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辦理;未實行承包經營的集體森林資源的轉讓,在報管理該森林資源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批准前,還應當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村民代表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❼ 生態林可以轉讓嗎
生態公益林不得轉讓。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十五條規定:「下列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也可以依法作價入股或者作為合資、合作造林、經營林木的出資、合作條件,但不得將林地改為非林地:
一、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
二、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權;
三、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採伐跡地、火燒跡地的林地使用權;
四、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權。依照前款規定轉讓、作價入股或者作為合資、合作造林、經營林木的出資、合作條件的,已經取得的林木採伐許可證可以同時轉讓,同時轉讓雙方都必須遵守本法關於森林、林木採伐和更新造林的規定。
除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外,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權不得轉讓。」依照此規定,只有商品林(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林木和其林地使用權才可以依法轉讓,而生態公益林(防護林、特種用途林)的林木和林地使用權是禁止轉讓的。
(7)江西森林轉讓擴展閱讀:
一、 下列森林、林木和林地可以依法流轉
1、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
2、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和林地使用權。
3、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採伐跡地、火燒跡地的林地使用權。
4、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確定的宜林地的林地使用權。
二、 下列森林、林木和林地不得流轉
1、防護林、特種用途林。
2、納入國家建設規劃擬徵用、佔用的。
3、山林權屬不清或者有爭議的。
4、未申請辦理林權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5、國有林。
相關政策:
一、堅持依法、自願、有償流轉原則,切實保障農民林地承包經營權
堅持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制度,保護農民林地承包權益,是落實黨在農村基本土地政策、國家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具體體現。
二、規范林權流轉秩序,防範林權流轉風險
各地應加大林權流轉引導和規范。依法抵押的未經抵押權人同意的不得流轉;採伐跡地在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務或者未明確更新造林責任前不得流轉;
集體統一經營管理的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進行林權流轉的,流轉方案須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公示,經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後,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到林權管理服務機構掛牌流轉,或者採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流轉。
三、完善制度,全面加強林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監管工作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和《國家林業局關於切實加強集體林權流轉管理工作的意見》等有關政策法律規定要求。
建立健全林權流轉監管制度,保障林權流轉有序健康發展。要盡快建立健全林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制度,為規范林權流轉行為提供製度保證。
四、加強領導,確保林權流轉健康有序發展
集體林權流轉事關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事關流轉市場規范有序,事關生態林業與民生林業發展。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把林權流轉管理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
要明確職責,實行領導負責制,層層落實責任,加強監督檢查和信息溝通,充分發揮管理、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林權流轉
❽ 林地轉讓協議書怎麼寫
林地轉讓協議書應該包含甲方,乙方姓名,住址,身份證號碼等身份信息。以及林地名稱、坐落、面積、用途,轉讓期限和起止時間,甲乙雙方權利和義務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十五條下列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也可以依法作價入股或者作為合資、合作造林、經營林木的出資、合作條件,但不得將林地改為非林地:
(1)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
(2)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權。
(3)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採伐跡地、火燒跡地的林地使用權。
(4)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權。
❾ 山林權能夠轉讓嗎
參考《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四條進一步做了明確規定:農村土地承包後,土地所有權性質不回變,承答包地不得買賣。
以上說明,農村土地不得買賣,但可以依法流轉,流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時,應堅持《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三的原則和第三十七條的流轉方式。綜上所述,農村集體土地不得私自買賣和非法轉讓。
❿ 林地流轉的法律規定
下列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也可以依法作價入股或者作為合資、合作造林、經營林木的出資、合作條件,但不得將林地改為非林地林業經營者應當履行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的義務,保證國有森林資源穩定增長,提高森林生態功能。
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也可以依法作價入股或者作為合資、合作造林、經營林木的出資、合作條件,但不得將林地改為非林地:(1)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2)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權。(3)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採伐跡地、火燒跡地的林地使用權。(4)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權。
依法徵收、徵用林地使林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發生轉移的,不適用本條例。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森林、林木、林地流轉工作的領導,為森林、林木、林地流轉工作的開展及基礎服務設施的建設提供經費保障。第五條省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的森林、林木、林地流轉監督管理工作。
國有森林、林木、林地的流轉,應當依法採用承包、轉包、出租、合資合作的方式,並在依法設立的流轉管理服務機構中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進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第十六條:國家所有的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林木可以依法確定給林業經營者使用。林業經營者依法取得的國有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林木的使用權,經批准可以轉讓、出租、作價出資等。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