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管理辦法三篇
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管理辦法三篇
篇一: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推進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進一步整合科技資源,提升創新能力,加速成果轉化,根據《XX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的相關規定,設立XX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專項。為此制訂本辦法。
第二條: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是指已取得科技成果,進入產業化示範或推廣,具有形成產業規模的基礎和能夠取得較大經濟社會效益的項目。
第三條:成果轉化項目的資金是一種引導性資金,其目的是鼓勵和引導各級政府、企業、院校、科技創業投資機構、金融機構、民間組織和境外資金對成果轉化的投入,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成果轉化投入機制。
第四條:成果轉化項目遵循誠實申報、公正受理、擇優支持、公開透明、科學管理、績效評價、整合聯動、專款專用的原則。 第二章:項目管理
第五條:XX省科技廳是成果轉化項目的管理部門,負責發布年度項目指南,組織項目申報、評審、驗收等工作,會同財政廳批准項目年度計劃。
第六條:XX省科技廳每年定期向社會發布成果轉化年度支持項目名單,接受社會監督。
第七條:XX省財政廳、XX省科技廳是成果轉化資金的監管部門,對項目經費的使用情況和年度工作計劃進行監督、檢查。
第1頁 共14頁
第八條:成果轉化項目資金採取一次性編制預算、滾動支持或一次支持方式給予項目承擔單位無償資助。原則上每個項目支持額度控制在100萬元左右,且企業須有5倍以上的自有匹配資金。
第九條:市州及擴權縣(市)科技局應當對成果轉化項目進行資金匹配,協調解決項目實施中遇到的問題,監督檢查項目進展和財務管理情況,並及時向省科技廳報告項目實施中的重大事項。
第三章:支持范圍第十條:通過技術轉移落戶XX的國內外高新技術成果、國家資助的重大科技項目成果,通過應用開發,有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項目。
第十一條: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授權發明專利和新品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且產權關系明晰,產學研結合,有較好經濟社會效益的成果示範推廣和工程化應用項目。
第十二條:省級認定的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平台的能力建設項目。 第四章:項目申報
第十三條:由省科技廳發布成果轉化項目年度申報指南,明確支持項目范圍,申報時間和要求。
第十四條:符合指南要求的項目,由申報單位按XX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申報要求和渠道提供相應申報材料。申報單位應提交以下材料: (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申報書及經費預算表; (二)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三)企業與技術依託方的合作協議;
(四)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企業前兩年度的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損
第2頁 共14頁
益表、現金流量表以及報表附註等;
(五)項目技術情況的證明文件(包括科技成果鑒定證書、專利證書、獲獎證書、新品種審定證書或其他技術權益證明等);
第十五條:申報單位應是在XX境內注冊的企業法人,具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單位應當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較高的市場開拓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第十六條:項目由省級有關部門、市州及擴權縣(市)科技部門推薦(中央部屬單位直接推薦),向省科技廳申報。
第十七條:項目推薦單位應對申報單位的申報資格、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等進行認真審查。對符合申報條件和要求的項目,出具推薦意見。 第十八條:省科技廳受理項目申報並負責項目資料的形式審查,組織有關專家統一進行項目評審。
省科技廳根據評審意見,組織專家進行現場考查,提出成果轉化資金年度支持項目,報省財政廳共同行文。省科技廳與項目承擔單位簽訂合同。合同內容由項目申報書直接生成,作為項目完成情況的驗收依據。
第十九條:項目承擔單位應在項目合同書簽訂前,提供資金預算表和匹配資金證明,落實自籌資金、部門計劃等項目實施條件,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第二十條:科技成果及各種無形資產的使用,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范有序地進行,不得侵犯成果持有者的合法權益。對有各種形式的侵權行為和成果權屬糾紛的項目不予立項;在項目執行過程中發生侵權行為的,將終止或者取消項目的執行,並依法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法律責任。 第五章:資金管理
第二十一條:成果轉化項目資金實行統一預算、核算,專帳管理。
第3頁 共14頁
B. 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2022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全面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科學技術進步工作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科技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發展的戰略支撐,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第三條推動科學技術進步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支持企業、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高等學校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鼓勵國家機關、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公民參與、支持科學技術進步活動,引導青少年參與科技創新實踐。
依法保護知識產權,營造尊重知識產權的社會環境。第四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確定科學技術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發揮科學技術進步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科學技術進步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實行科學技術進步工作目標責任制。第五條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負責本省科學技術進步工作的宏觀管理、統籌協調、服務保障和監督實施。設區的市和縣級人民政府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科學技術進步工作。
財政、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教育、農業農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健康、金融監管、稅務、市場監管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有關的科學技術進步工作。第六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建立長三角科技創新協調合作機制,推動構建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支持與國內其他地區在科技創新領域廣泛合作與協同發展;加強國際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營造有利於創新要素跨境流動的良好環境,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路。第七條對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給予獎勵。第二章高新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第八條省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並組織實施高新技術研究與發展規劃,加強高新技術研究與開發,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加速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促進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第九條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建設、發展,完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新驅動發展綜合評價機制,提高管理、服務水平。
國家和省確定的示範區、試驗區、開發區應當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第十條省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支持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高等學校建設重點實驗室等研究開發平台,開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加強高新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推進研究成果的開發與應用。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設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要素交易、成果轉化、資源共享等服務平台,為高新技術產業化提供技術服務和支撐。第十二條鼓勵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高等學校和企業創辦大學科技園、留學人員創業園、創業服務中心等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辦公與生產場地、融資、信息、管理培訓、技術咨詢等方面的配套服務。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在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規劃、用地、財政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支持。
經認定的科技企業孵化器,享受國家和省規定的優惠政策。第十三條鼓勵設立創業投資企業。
省和有條件的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設立各類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扶持創業投資企業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創業投資企業採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未上市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二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抵扣應納稅所得額。第十四條實行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備案)制度。經認定(備案)的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享受國家和省規定的優惠政策。第三章企業科學技術進步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企業同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高等學校緊密合作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科研投入、組織科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
省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設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支持企業科學技術創新,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
C. 安徽省技術市場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繁榮技術市場,促進科學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強技術市場管理,規范技術交易行為,保障技術交易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的技術交易是指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及其他技術性經營活動。第三條凡有利於科學技術進步,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符合國家產業政策、2技術政策的技術,均可進入技術市場。
涉及國家安全、國家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技術進入技術市場,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國家禁止的或者危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技術,不得進入技術市場。第四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均可在本省行政區域內依法從事技術交易活動,不受地域、行業和經營范圍的限制。第五條技術交易活動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遵循自願平等、互利有償和誠實信用的原則,不得損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反對技術交易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放開、搞活、扶植、引導」的方針,培育、發展技術市場。第二章管理機構第七條各級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是本級人民政府管理技術市場的職能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技術市場管理工作。
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管理技術市場的職責是:
(一)宣傳、組織實施有關技術市場的法律、法規;
(二)負責技術中介機構的審批和技術經紀人的資格認定工作;
(三)負責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工作;
(四)依法查處技術交易活動中的違法行為;
(五)管理、使用技術市場發展基金;
(六)其他技術市場管理工作。
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設技術市場管理機構,配備專職人員,負責技術市場日常管理工作。
技術市場管理部門應遵循管理與經營分離的原則,不得進行技術經營活動。第八條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參與技術市場的監督、管理。
各級財政、稅務、審計、人事、公安、物價、技術監督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同做好技術市場管理工作。第三章技術中介機構和技術經紀人第九條技術中介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自己的名稱和組織機構;
(二)有固定的場所;
(三)有三人以上的技術經紀人;
(四)有與業務相適應並能獨立支配的財產和資金。第十條成立技術中介機構,應經當地技術市場主管部門審批,並領取《技術交易許可證》後,到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第十一條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開展技術中介活動,應當經當地技術市場主管部門審批,領取《技術交易許可證》,並報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備案。第十二條實行技術經紀人資格認定製度。技術經紀人從事技術中介活動,須領取省技術市場主管部門頒發的《技術經紀人資格證書》。技術經紀人獨立開業,應依法辦理有關手續。第十三條技術中介機構和技術經紀人不得隱瞞委託方或者第三方的真實情況;不得與委託方或者第三方惡意串通,損害另一方的利益;所提供的技術、技術信息應當真實可靠。第十四條專業技術人員在不侵害所在單位權益的前提下,可依法從事業余技術交易活動,並取得收入。
鼓勵離休、退休的專業技術人員依法從事技術交易活動,並獲得報酬。第四章技術交易活動管理第十五條技術交易應當訂立技術合同。技術合同的訂立、變更和解除,採用書面形式。第十六條技術合同成立後,技術合同的研究開發方、轉讓方、顧問方、服務方可以在30日內向所在地的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機構申請認定登記。
同一份技術合同不得重復申請認定登記。
對合同不予認定登記有異議的,當事人可以向原認定登記機構或省技術市場主管部門申請復核。第十七條省技術市場主管部門可根據工作需要決定設置、撤銷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機構。
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機構的主要職責是:
(一)對技術合同進行法律和技術認定;
(二)對技術合同進行分類登記;
(三)核定技術性收入。第十八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舉辦技術交易會,主辦或者承辦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的有關規定,辦理審批、備案手續,並接受技術市場主管部門和工商、技術監督、稅務、公安等部門的監督和管理。
D. 安徽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2018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規范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科技成果轉化及相關活動。
本條例所稱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標准、新產品,發展新產業等活動。第三條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應當有利於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有利於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合理利用資源;有利於促進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維護國家安全。
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應當遵循市場規律和科技創新規律,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與政府引導作用;遵循自願、互利、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體現智力勞動價值分配導向;遵守法律法規,保護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知識產權和相關合法權益。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管理、指導和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將科技成果的轉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科技、教育、經濟和信息化、財政、國有資產管理、審計、投資、稅收、人才、產業、金融、知識產權、政府采購、環境保護、軍民融合等政策協同,合理安排科技成果轉化財政資金投入,鼓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投入的多元化。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科學技術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科技成果轉化的具體工作。第二章組織實施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適合本地實際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優惠政策,將國家和地方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優惠政策向社會公布,並對所屬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落實優惠政策情況進行監督。第六條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完善科技報告制度,建設科技成果信息系統,定期發布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指南,及時向社會公布科技項目實施情況以及科技成果和相關知識產權信息,提供科技成果信息查詢、篩選等公益服務。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通過政府采購、研究開發資助、示範推廣等方式,重點支持下列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實施:
(一)能夠推進採用先進技術、工藝和裝備,改進、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落後技術、工藝和裝備,顯著提高產業技術水平、經濟效益的;
(二)能夠形成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的;
(三)能夠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節約能源、降低消耗以及防治環境污染、保護生態、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和防災減災能力的;
(四)能夠改善民生和提高公共健康水平的;
(五)能夠顯著提高國家安全能力和公共安全水平的;
(六)能夠促進現代農業或者農村經濟發展、農村生態環境改善的;
(七)能夠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
(八)能夠顯著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和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的。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支持公共研究開發平台建設,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技術集成、共性技術研究開發、中間試驗和工業性試驗、科技成果系統化和工程化開發、技術推廣與示範等服務。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完善財政資金設立的科技項目資金管理政策,建立符合科研活動規律和特點、有利於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的管理制度,優化科研項目預算編制,擴大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自主管理許可權。
財政資金設立的科技項目結余資金可以按照規定用於該項目科技成果轉化和相關科研活動。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在推進農業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面,加強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成果引進和轉化,依法保障農業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試驗示範推廣機構及農業院校管理和使用試驗示範基地、生產資料,促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究開發、試驗示範和推廣。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從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等單位中聘請科技特派員,為農業科技創新、農村科技創業、農業技術推廣提供指導和服務。
E. 合肥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獎勵在本市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人員、組織,調動廣大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科學技術進步,促進本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和《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市人民政府設立合肥市科學技術獎,包括合肥市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和合肥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第三條科學技術獎勵貫徹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創新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方針。第四條維護合肥市科學技術獎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合肥市科學技術獎的評審、授予,實行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不受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的非法干涉。第五條市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負責合肥市科學技術獎評審的組織工作。
市人民政府設立合肥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負責全市科學技術獎勵的管理和指導工作。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的組成人選由市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提出,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聘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依照本辦法的規定開展市科學技術獎的評審工作。第六條社會力量設立面向本市的科學技術獎,應當依法在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辦理登記手續,並接受其指導和管理。
社會力量設立的科學技術獎,在獎勵活動中不得收取任何費用。第二章市科學技術獎的設置第七條合肥市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授予下列科學技術工作者:
(一)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創造性的、重大的科研成果,對推動本市科學技術進步及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
(二)在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方面做出突出貢獻,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
合肥市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每次授予人數不超過2人,可以空缺。第八條合肥市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下列個人或組織:
(一)運用科學技術知識在產品、工藝、方法、材料及其系統等方面做出重大技術發明的,經實施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的;
(二)在實施技術開發項目中,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創造顯著經濟效益的;
(三)在實施社會公益性項目中,長期從事科學技術基礎性工作和社會公益性科學技術事業,經過實踐檢驗,創造顯著社會效益的;
(四)在實施重大工程項目中,採用先進技術方法,保障工程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
(五)在軟科學研究項目中,經應用為推動決策科學化和管理現代化,促進科學技術、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創造顯著社會效益的。
合肥市科學技術進步獎每年獎勵項目總數不超過20項。第三章市科學技術獎的評審和授予第九條市科學技術獎每年評審一次。第十條市科學技術獎由下列組織或個人推薦:
(一)各縣、區人民政府;
(二)市政府組成部門、直屬機構;
(三)經市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認定的其它組織;
(四)市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的候選人,還可以由3名以上同一行業科學技術專家聯名推薦。第十一條推薦組織或個人推薦市科學技術獎候選人,應當填寫統一格式的推薦書。推薦人為組織的,應當提供科學技術成果初審結論;推薦人為個人的,應當提供推薦人對科學技術成果的評價意見。第十二條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根據評審委員會的建議,作出獲獎人選和獎勵種類及等級的決議,並向社會予以公告,公開徵求公眾對獲獎人選及其獲獎項目的意見,公開徵求意見的時間為30日。第十三條市科學技術行政部門對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作出的市科學技術獎的獲獎人、項目及等級的決議進行審核後,報市人民政府批准。第十四條市科學技術獎由市人民政府頒發證書及獎金。其中,市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由市長簽署並由市政府頒發獎金。第十五條市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獎金額為20萬元。
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獎金額為5萬元。
市科學技術獎獎勵經費由市財政列支。第十六條市科學技術獎獲獎人員享受的優惠政策、待遇按有關規定執行,事跡記入本人檔案,作為評審專業技術職務、考核等的重要依據。第十七條對下列人員,可以按照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優先參加市勞動模範或者先進工作者的評選:
一、市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的獲得者;
二、省科學技術最高獎的獲得者;
三、獲得省自然科學獎、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首位人員;
四、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首位人員。
F. 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條例
第一條為了發揮科學技術協會(以下簡稱科協)在實施科教興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作用,維護科協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科協是科學技術工作者組成的人民團體,是發展科學技術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必要條件,保證科協正常開展工作和活動。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在科協工作和科學技術活動中作出顯著成績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四條省、市、縣(市、區)應建立科協。省、市、縣(市、區)科協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並應設置相應的辦事機構。省、市、縣(市、區)科協機關參照《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進行管理。
省、市科協由其所屬科學技術團體和下一級科協組成;縣(市、區)科協由其所屬科學技術團體和基層科協組織組成。
前款所稱科學技術團體是指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技術及其相關學科組建的學術性、技術性、科普性學會、協會、研究會;基層科協組織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鄉鎮、街道建立的科協及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含研究會,下同)。基層科協組織具備法人條件的,可依法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第五條省、市、縣(市、區)科協是其所屬科學技術團體的業務主管單位,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
科學技術團體的成立、變更或終止,須經其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再依法向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辦理相關手續。第六條科協應當團結和組織科學技術工作者,貫徹執行科學技術法律、法規和基本工作方針,倡導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精神。第七條科協及其所屬科學技術團體應當積極開展學術活動,推進學科建設,促進學術交流,為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和提高、科學技術進步及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科協依法開展民間國際科學技術交流活動,促進同國外的科學技術團體和科學技術界人士的友好往來。第八條科協要在科學技術普及工作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組織科學技術工作者開展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倡導科學的生活方式,反對迷信,揭露和抵制偽科學、反科學行為。第九條科協應當開展適合青少年特點的科學技術活動,培養青少年的科學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青少年的科學文化素質。第十條科協要組織科學技術工作者、指導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或者協同有關部門建設科學技術普及示範基地,推廣和傳播先進、適用技術,推進農科教結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一條科協應當協助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引導農民按市場需求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生產的區域化、專業化,形成具有本地優勢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
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要為農民提供信息服務、技術服務,並在服務中逐步形成技術經濟實體。第十二條科協應當推進所屬科學技術團體與企業的科學技術協作,促進企業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採用國際標准,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產品的科學技術含量,推動企業科學技術進步。第十三條科協要及時向人民政府和有關單位反映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意見和要求,幫助科學技術工作者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
科協依法維護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對侵害科學技術工作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應當積極向有關部門和單位反映,並對科學技術工作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行為,提供支持和幫助。第十四條科協及其所屬科學技術團體可以組織科學技術工作者,承擔或參與科學技術、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課題和項目的科學論證、決策咨詢和科學技術攻關活動以及科學技術成果轉化活動;參與科學技術項目評估、成果鑒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以及開展繼續教育和技術培訓工作。第十五條科學技術團體和基層科協組織所在單位應當為其開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條件。第十六條科學技術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科協組織的專職工作人員,享受其所在單位同級同類工作人員的同等待遇。
科協、科學技術團體兼職工作人員應當保持相對穩定,其所在單位應將他們從事科協、科學技術團體工作的實績,作為其本職工作的考核內容。第十七條科協的經費來源:
(一)同級人民政府的行政經費、事業經費及專項經費撥款;
(二)團體會員繳納的會費;
(三)科協興辦的企業、事業的收入;
(四)依法獲得的資助和捐贈;
(五)其他合法收入。
G.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
第一條為獎勵在我省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人員和組織,推動科學技術進步,促進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省人民政府設立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以下簡稱省科技獎)。
省科技獎分以下類別:
(一)自然科學類;
(二)科學技術進步類;
(三)技術合作類。第三條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貫徹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促進科學技術創新和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的方針。第四條省科技獎的評選實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不受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的非法干涉。第五條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負責省科技獎評審的組織工作。
設立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負責省科技獎的評審工作。評審委員會的組成人選由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提出,報省人民政府批准。評審委員會下設若干專業(學科)評審組,具體負責省科技獎的評審。專業(學科)評審組由評審委員會聘請的專家、學者組成。第六條鼓勵社會力量在本省行政區域內設立面向社會的科學技術獎。
社會力量設立面向社會的科學技術獎應當依法在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登記。
社會力量經登記設立的面向社會的科學技術獎,在獎勵活動中不得收取任何費用。第二章省科技獎授予的對象和條件第七條省科技獎自然科學類授予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做出重大科學發現的人員。第八條省科技獎科學技術進步類授予下列人員、組織:
(一)運用科學技術知識在產品、工藝、方法、材料及其系統等方面做出重大技術發明的人員;
(二)在實施技術開發項目中,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創造顯著經濟效益的人員或者組織;
(三)在實施社會公益項目中,長期從事科學技術基礎性、社會公益性工作,創造顯著社會效益的人員或者組織;
(四)在實施重大工程項目中,採用先進技術方法,保障工程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組織。第九條省科技獎技術合作類授予省外、境外的下列人員、組織:
(一)在我省傳播先進科學技術知識、培養人才,成效特別顯著的;
(二)與我省合作進行技術開發和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產生重大經濟、社會效益的;
(三)促進我省與省外、境外進行科學技術合作,做出突出貢獻的。第十條省科技獎除技術合作類不分等級以外,分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
對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社會效益或者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的人員,授予重大科技成就獎。重大科技成就獎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
省科技獎每年獎勵項目總數不超過180項。第三章省科技獎的評審和授予第十一條省科技獎每年評審一次。第十二條省科技獎候選人由下列組織和個人推薦:
(一)設區的市人民政府;
(二)省人民政府的組成部門、直屬機構;
(三)高等學校、中央駐皖科研機構;
(四)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組織、科學技術專家。第十三條本辦法第十二條規定的組織,推薦省科技獎候選人時,應當組織有關方面的科學技術專家對候選人完成的科學技術成果進行初審,並提出獎勵類別、等級的建議。第十四條推薦組織和個人限額推薦省科技獎候選人;推薦時,應當填寫統一格式的推薦書。推薦人為組織的,應當提供科學技術成果初審結論;推薦人為個人的,應當提供推薦人對科學技術成果的評價意見。第十五條專業(學科)評審組作出認定科學技術成果的結論,並向評審委員會提出獲獎人選和獎勵等級的建議。
評審委員會根據專業(學科)評審組的建議,作出獲獎人選和獎勵等級的決議。
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對評審委員會的決議進行審核,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第十六條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應當在獲獎人選和獎勵等級決議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前,在安徽日報上刊登公示公告,公開徵求公眾對獲獎人選及其獲獎項目的意見。公開徵求意見期為30日。任何組織和個人對獲獎人選及其獲獎項目有異議的,均可在徵求意見期內以書面形式向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提出。第十七條省科技獎由省人民政府頒發證書、獎金,其中的重大科技成就獎由省長簽署。
H. 安徽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適用本條例。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的活動。第四條 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應當有利於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利於保護環境與資源,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第五條 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應當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遵循自願、互利、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
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知識產權和相關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管理、指導和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並將科技成果的轉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科學技術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具體工作。第二章 促進措施第七條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應當建立政府扶持和市場引導相結合,有償與無償服務相結合,國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和社會力量相結合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促使科技成果盡快用於生產。第八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定期發布科技成果目錄和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指南,優先扶持下列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實施:
(一)明顯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
(二)形成產業規模或者高新技術產品、產業,並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的;
(三)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節約能源、降低消耗、保護環境、清潔生產、改善勞動條件的;
(四)有利於保障公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
(五)促進安全、優質、高產、高效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
(六)加速山區、庫區和貧困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第九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適合本地實際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優惠政策,將國家和地方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優惠政策向社會公布,並對所屬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落實優惠政策情況進行監督。第十條 省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科學技術行政部門組織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建設科技成果信息庫、科技信息網路,為社會提供服務。各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支持。第十一條 各級財政用於科學技術、固定資產投資和農業發展的經費,應當有一定比例用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成果轉化的財政經費,主要用於科技成果轉化的引導資金、貸款貼息、補助資金以及其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用途。第十二條 省、設區的市和有條件的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設立並逐年增加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用於扶持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支持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服務的中間試驗基地、工業性試驗基地、農業試驗示範基地等技術基礎設施建設。
專項資金設立和使用管理辦法,由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會同財政部門擬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十三條 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獨立或者聯合建立的技術基礎設施經有關行政部門認定符合政府支持條件的,由認定部門給予經費支持。第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企業從事科研、開發和技術改造,引導企業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
鼓勵企業與高等學校、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實施科技成果轉化。
企業實施省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自投產之日起2年內,上繳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地方收入部分,由財政安排列為該項目的扶持資金。第十五條 農業科研機構和高等學校為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可以依法經營其獨立研究開發或者合作研究開發的農作物、水產、畜禽、林木等新品種和良種。第十六條 各類投資、擔保機構在本省投資、擔保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投資、擔保額累計超過該機構投資、擔保總額70%的,比照享受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並可以按當年總收益的一定比例提取風險補償金。風險補償金余額可以按年度結轉,但其金額不得超過該企業當年年末凈資產的10%。第十七條 鼓勵科技中介機構、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進行科技成果轉化活動。
科技中介機構、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開展科技成果轉讓、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承包等技術性服務,享受國家和省的有關優惠政策。
I. 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2011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促進科學技術進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實施科教興省、創新推動戰略,實行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學技術工作指導方針,以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以及國家和省確定的示範區、試驗區、開發區為重點,推進各具特色和優勢互補的區域創新,構建本省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型安徽。第三條推動科學技術進步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鼓勵國家機關、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公民參與、支持科學技術進步活動,支持企業、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進行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依法保護知識產權,營造尊重知識產權的社會環境。第四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確定科學技術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發揮科學技術進步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科學技術進步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實行科學技術進步工作目標責任制。第五條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負責本省科學技術進步工作的宏觀管理和統籌協調。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科學技術進步工作。財政、發展改革、經信、教育、農業、稅務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有關科學技術進步工作。第二章高新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第六條省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並組織實施高新技術研究與發展規劃,加強高新技術研究與開發,加速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促進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第七條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建設、發展,提高管理、服務水平。
國家和省確定的示範區、試驗區、開發區應當建設具有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或者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第八條省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支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建設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實驗室,開展基礎研究、高新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推進研究成果的開發與應用。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設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要素交易、成果轉化、資源共享等服務平台,為高新技術產業化提供技術服務和支撐。第十條鼓勵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和企業創辦大學科技園、留學人員創業園、創業服務中心等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辦公與生產場地、融資、信息、管理培訓、技術咨詢等方面的配套服務。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在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規劃、用地、財政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支持。
經認定的科技企業孵化器,享受國家和省規定的優惠政策。第十一條鼓勵設立創業投資企業。
省人民政府和有條件的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設立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扶持創業投資企業發展。
創業投資企業採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於未上市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二年以上的,可以依法按照其投資額的百分之七十在股權持有滿二年的當年抵扣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抵扣。第十二條省、設區的市和有條件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設立並逐年增加促進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用於扶持重點科學技術成果轉化項目,支持為科學技術成果轉化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第十三條實行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認定製度。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享受國家和省規定的優惠政策。第十四條建立自主創新產品和服務認定製度、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和服務制度,定期公布自主創新產品和服務目錄。第三章企業科學技術進步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企業成為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投入、技術創新和成果應用的主體。
省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設立技術創新工程專項資金,支持企業科學技術創新,促進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支持企業建立各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
支持建立科技服務外包產業投資促進平台,加強對科技服務外包產業的指導和服務。科技服務外包企業享受國家和省規定的優惠政策。
J. 淮南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科技創新的促進及其相關活動。
本條例所稱科技創新,是指從事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科技人才引進培養、科技創新服務等活動。第三條本市以科技創新作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戰略,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建立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科技創新體系。第四條市和縣、區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科技創新促進工作,建立科技創新促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推動科技創新戰略、規劃和政策的實施。
市人民政府應當編制科技創新發展專項規劃,確定科技創新發展的目標、投入、重點領域與重點項目、服務保障等內容,並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淮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毛集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的管理委員會按照市人民政府要求做好本轄區科技創新促進工作。第五條市和縣、區人民政府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科技創新促進工作的綜合管理和統籌協調。
發展改革、經信、人社、財政、金融、農業、教育、稅務、市場監管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相關科技創新促進工作。第六條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新聞媒體等應當開展科普工作,加強科技創新的宣傳和引導,營造尊重科學、崇尚創新、保護知識產權的社會氛圍。第二章科技創新引導第七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圍繞新型煤化工、現代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主導產業和高成長性產業,支持大學科技園、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建設,提高基礎設施配套水平和管理水平,發揮集聚效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市人民政府安排科技創新發展資金,納入財政預算,保障科技創新政策的落實,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項目,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第八條鼓勵企業獨自設立或者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聯合建立重點實驗室、技術(技術創新)中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科技創新平台,並在用地、財政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
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同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共性技術研究、新產品研發、成果應用與推廣、標准研究與制定等活動。鼓勵和支持產學研合作承擔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第九條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對新獲批的高新技術企業按照規定給予獎勵。
優先推薦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國家、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在同等條件下,高新技術企業優先承擔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第十條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創造、運用和保護知識產權,發揮知識產權在建設創新型城市中的作用。
市人民政府對已授權的發明專利給予資助,對企業以專利質押貸款的利息和評估費用給予補助,對新認定的國家、省知識產權示範(優勢)企業按照規定給予獎勵。
市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應當將知識產權申請量納入財政資金支持的市級科技計劃項目驗收內容。第十一條鼓勵、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農業農村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應用,建立農業科技基地、示範園區,完善農業科技服務網路。第十二條鼓勵企業和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以技術入股、轉讓、許可等形式在本市轉移轉化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項目優先納入市級科技計劃。
市人民政府安排科技成果轉化引導資金,支持在本市開展先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活動。第十三條政府設立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未規定、也未與科技人員約定獎勵和報酬的方式和數額的,按照下列標准對完成、轉化職務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和報酬:
(一)以技術轉讓或者許可方式轉化職務科技成果的,應當從技術轉讓或者許可所取得的凈收入中提取不低於百分之七十的比例;
(二)以職務科技成果作價投資實施轉化的,應當從作價投資取得的股份或者出資比例中提取不低於百分之七十的比例;
(三)自行實施或者與他人合作實施職務科技成果的,在實施轉化成功投產後連續五年,每年從實施該項科技成果產生的營業利潤中提取不低於百分之十的比例。
在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做出主要貢獻的人員,獲得獎勵的份額不低於獎勵和報酬總額的百分之七十。承擔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轉移機構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獲得獎勵的份額不低於總額的百分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