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發布時間:2022-09-11 22:22:35

①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宣傳工作方案

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是全面了解國情國力的重要途徑,是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是加快文物事業發展的迫切要求。為此,特製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宣傳工作方案。 通過文物普查宣傳工作,使全社會了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目的、意義和內容,了解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全面了解文物價值,普及文物保護知識、文物普查知識,宣傳文物事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過文物普查宣傳工作,實現各級黨政領導高度重視,全力支持文物普查;各級文物普查機構和工作人員依法開展文物普查;廣大普查對象如實申報、認真填報、主動配合搞好文物普查,形成有利於開展文物普查工作的有效機制和良好氛圍。 宣傳工作要貫徹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全過程,各地應從「告知」、「知情」、「普法」、「成績」等方面,大張旗鼓地開展文物普查宣傳,各階段的重點宣傳內容分別是:
2007年4至11月,重點宣傳《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國務院關於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通知》等有關文物普查和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以及國家文物局宣傳、貫徹落實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的活動。宣傳開展文物普查的目標、任務和意義,普查的范圍對象、內容和方法,普查的技術標准、規范,實施步驟程序等;宣傳各地普查機構設置、人員培訓、隊伍組建、試點經驗等,要注重宣傳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發展的趨勢,對文化線路、工業遺產、鄉土建築等文化遺產新品類加強宣傳。
2007年11月-2009年底,集中宣傳與文物普查有關的法律法規,普查工作進展程度、階段成果和重要發現,普查工作先進人物、先進事跡,人民群眾對普查工作的參與和反應等。
2010年1月-2011年底,追蹤宣傳文物普查數據處理進展情況,發布文物普查基礎成果,宣傳《全國不可移動文物名錄》和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數據管理系統,宣傳普查成果的推廣應用,集中宣傳文物事業在構建和諧社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將開展階段性的集中宣傳和長期宣傳活動。充分運用報紙、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現代傳媒,廣泛深入地宣傳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的重大意義,及時報道各項工作的進展情況以及取得的成績,介紹普查的重點文物,宣傳宣傳文物工作在新時期構建和諧社會、在經濟社會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宣傳活動不斷深入人心,造成聲勢,形成高潮。
(一)電視媒體宣傳
1、精心策劃和製作播放宣傳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公益廣告片和宣傳文化遺產保護的公益宣傳片,在中央和地方主要電視媒體播放。公益宣傳片可採用徵集方式,以擴大影響和宣傳面。
2、在電視節目中開設專欄,通過新鮮的視角,宣傳普查工作,介紹工作進展。如可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欄目「百姓檔案」中以這次普查工作為主題,以基層文物工作者的親身經歷,反映歷史的變遷、經濟社會的進步;可以在「人物」、「講述」等欄目連續介紹普查工作中的典型人物、先進事跡和普通群眾對普查的支持參與。
3、中央和地方各級電視媒體製作訪談、對話、直播等專題節目、系列節目,圍繞文物普查和文物保護工作,采訪各級領導、專家學者、平民百姓和普查工作者。普查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可以專題形式在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中國記憶」等欄目播出。
4、對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電視電話會議進行深入報道。
5、重要事件隨時以新聞形式進行宣傳報道。
(二)平面媒體宣傳
將日常的新聞報道和專題、專欄結合,開展較大規模的宣傳活動。如開設文物普查專版、專欄,組織對有關專家和普查工作人員的專訪。深入分析文物普查的背景、特點、意義、手段、成果和公眾參與等各方面的相關內容,從多角度開展對文物普查的深度報道。組織文物普查和文物保護知識競賽,開展文物普查口號徵集活動。
(三)網路宣傳
在國家文物局政府網站建立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專題網站,設立培訓工作計劃、會議紀要、工作簡報、動態報道、成果展示、局長訪談、專家視點、普查技術應用探秘、互動留言板等欄目。該網站將成為瀏覽者了解文物普查實施方案、工作進度、成果應用,提供文物普查線索和反映意見、建議的重要互動平台,同時也是普查工作實施情況的監督平台。國家文物局普查辦公室及時處理普查網站收集的文物普查線索和意見、建議,對其中具有重要價值的將處理情況在網站上公布。
新華網、中國政府網、各省級政府網、各省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網站等對文物普查專門網站進行圖文鏈接。地方文物普查機構也可在政府網站上設立本地區文物普查的專題網站或網頁、專欄,宣傳本地區文物普查的相關情況。
近期,國家文物局將開展「記憶中國——全民文化遺產認知行動」,擬充分利用信息、網路、通訊等科技手段,組織開展群眾性文物調查與認知活動,搭建公眾參與普查工作的網路平台,擴大普查線索來源,提高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對文化遺產的認知水平,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關心和參與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良好氛圍。
(四)建立新聞發布制度
適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和通氣會,集中宣傳階段性的普查成果。國家文物局和地方各級文物普查機構及時匯總文物普查信息,定期編發普查工作簡報。普查工作有重大進展或重要發現的,隨時編發工作簡報。
(五)組織專題宣傳活動
組織新聞媒體結合文化遺產保護的熱點問題,對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的普查工作進行專題宣傳活動。特別是對內涵不斷發展豐富的文化遺產新品類進行專題采訪活動,如:
1、工業遺產
對無錫、廣州等地開展的工業遺產普查的宣傳報道,對北京798廠、上海江南造船廠、青島啤酒廠等典型工業遺產調查和保護利用的實例分析。
2、鄉土建築
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鄉土建築調查、保護工作的深度報道,對世界文化遺產皖南民居、山西晉商大院等典型鄉土建築調查和保護利用的實例分析。
3、文化景觀
結合剛剛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開平碉樓及村落」,西湖及龍井茶園、雲南紅河哈尼梯田等處文化景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宣傳活動,開展對文化景觀概念、特點、調查和保護工作的深度報道。
4、文化線路
結合絲綢之路、大運河等文化線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長城資源調查和保護維修,開展對文化線路概念、特點、調查和保護工作的深度報道。
(六)製作與發放宣傳品和紀念品,如發行宣傳普查的紀念郵品、印製宣傳海報等。
(七)其他形式的宣傳。

② 河北雄安為何要設立文保考古工作站

根據報道,5月28日,河北容城縣晾馬台鄉南陽村迎來非同尋常的一刻,雄安新區文物保護與考古工作現場推進會在位於該村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陽遺址舉行,這標志著雄安新區文物保護與考古工作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出席推進會並講話,為河北雄安新區文物保護與考古工作站揭牌,並向雄安新區聯合考古隊授旗。

雄安新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物資源豐富。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顯示,雄縣、容城、安新三縣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189處。該區域文物遺存具有遺址類遺存數量多、遺存埋藏較深、時代跨度大(從新石器時代中期到金、元時期遺存廣泛分布)、以往專業考古較少等特點。其中,容城南陽遺址面積達42萬平方米,有專家學者認為南陽遺址可能是燕中都所在地。

③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介紹

根據《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國務院決定從2007年開始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始於2007年4月,止於2011年12月,花時近五年。

④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實施方案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是我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一項國家工程,涉及面廣,專業性強,持續時間長。為了規范、有序、高質量地完成普查工作,制定本實施方案。 此次文物普查的范圍是我國境內(不包括港澳台地區)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動文物,其中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和其他等六大類文物。
普查以調查、登錄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為重點,同時對已登記的近40萬處不可移動文物,包括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復查。
普查登錄的內容是:每處不可移動文物的名稱、位置、地理坐標、年代、類別、數量和文物特徵等基本情況;文物本體的保存情況和損毀原因;文物周邊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現狀以及文物的所有權屬和使用管理情況等信息、資料。調查中應同時測繪文物線圖、攝制文物照片、採集文物標本以及其他相關資料,一並進行登錄。 根據全面調查和專題調查相結合、文物本體信息和背景信息相結合、傳統調查方法和新技術應用相結合的原則,確定文物普查的技術路線。
(一)統籌規劃
普查實行全國統籌規劃,統一部署,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分級負責實施的辦法。由國務院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發布《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實施方案》和普查的各項規范、技術標准,各省級人民政府據此結合本地的具體情況,制定本省行政區域的普查方案和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
(二)統一標准
普查實施標准化管理。由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制訂統一的普查規范及技術標准,並報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批准後頒布執行。規范和技術標准包括四個方面。
1、《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登記表》和《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記表》及其著錄說明;
2、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的技術標准,包括文物的認定標准、分類標准、定名標准、年代標准、計量標准;
3、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信息、資料的採集、存儲、匯總、建立檔案和資料庫的規范;
4、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編制和普查工作報告編制的規范。
(三)突出重點
1、以全面調查、登錄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為重點;對於已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主要調查其文物本體的現狀和文物的周邊環境狀況。
2、在全面調查、登錄各類不可移動文物的基礎上,應重視鄉土建築和建築群,大遺址和遺址群,跨省區的線形遺址和遺跡的調查登錄;重視具有典型價值的近代工業建築、金融商貿建築、文化教育和醫療衛生建築、水利設施、林業設施、交通道路設施、軍事設施等行業性質文化遺產,以及各種風格、流派、形式的近現代代表性建築的調查登錄。
(四)縣為單元
普查以縣域為基本普查單元。田野調查的組織,文物信息、資料的採集、匯總、上傳,普查檔案的建立,不可移動文物名錄的編制等均以縣為基本單位。
(五)控制質量
為了保證普查資料、信息及普查成果的真實、完整和科學,普查實行嚴格的質量控制。質量控制應貫穿於普查全過程,其范圍應包括普查野外到達率和調查區域覆蓋率,以及普查資料、信息登記和錄入,數據整合、匯總等各項技術環節。
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制定普查質量控制標准,指導全國的普查質量控制工作。負責派員抽查普查資料、信息的質量,檢查各地的質量控制情況。組織全國的普查質量驗收工作。
普查質量控制實行省級責任制。由各省普查領導小組根據全國統一的標准,制定本省普查質量管理辦法,提出具體的質量控制要求,下發各地(市)執行。普查中應分階段對本省各地的普查質量控制進行定期檢查、抽查和現場指導,隨時解決質量控制中的各項問題。組織進行質量審核和驗收。各省的質量控制情況須定期向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 根據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原則確定普查的組織方式。
(一)組織機構
國務院成立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負責普查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協調解決重大問題。領導小組組長由國務委員陳至立擔任,副組長由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國務院副秘書長項兆倫、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擔任。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包括:發展改革委員會、民政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交通部、水利部、商務部、統計局、林業局、宗教局、測繪局、文物局、總後勤部基建營房部。
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在國家文物局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由單霽翔兼任。辦公室負責普查工作的日常組織和具體協調。主要職責是:
1.組織制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實施方案》,經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審定、公布後,組織實施;
2.組織制定普查的各項規范和技術標准,經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審定、公布後,組織實施;
3.制定和組織實施普查各階段工作計劃;
4.組織普查試點工作,推廣試點經驗;
5. 舉辦國家層面的普查人員培訓班,指導各省的普查人員培訓;
6.對各省的普查工作進行業務指導、督促檢查和質量抽查;
7.組織開展普查的相關宣傳報道;
8.組織普查檔案的建檔備案工作,建立普查文物資料庫;
9.編制並向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提交《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報告》;編制並經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批准公布《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
10. 編制普查經費預算,管理並執行中央財政預算,督促落實地方財政預算。
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工作需要建立業務指導、技術應用、資金設備管理和宣傳等機構。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建立本級文物普查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根據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發布的實施方案、普查規范和技術標准以及有關規定,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的文物普查。
各省文物行政部門作為本省普查領導小組的工作機構,負責本省文物普查的具體組織和實施工作。文物普查的中心環節是田野實地調查。各省應調集全省文博系統的專業人員和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組建普查專業隊伍,進行田野調查及相關資料、信息的登錄工作。普查隊伍分為隊、組兩級。除特殊情況外,應在市(地)級建立普查隊,在縣級建立普查組。
(二)部門職責
在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的領導下,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國家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普查工作。
1.根據國務院通知精神,積極組織、動員本部門、本系統的各有關單位,配合文物行政部門做好普查工作。
2.評審全國文物普查實施方案,提出本部門參加文物普查的工作方案和措施,通知本系統各單位執行。
3.協助文物部門研究解決普查中涉及本系統的重要問題。
4.積極提供本系統管轄范圍內的文物線索,配合普查隊、組進行調查登記。
5.財政部門負責普查預算審核、安排、及時撥付使用,做好監督、審計工作。
6.測繪部門負責提供全國1︰5萬以上比例尺的地形圖供普查資料、數據登錄和量測使用。
7.統計部門指導文物部門做好普查數據的統計和分析,組織普查數據統計的審定和發布工作。
8.解放軍總後勤部按照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在國家文物局的技術支持下,負責軍事用地的文物普查。涉及軍事機密的問題會同文物部門研究解決,保證全國文物普查數據的完整性。
9.各部門協同做好普查文物的安全和保護工作。普查中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保護。各級人民政府應組織文物、公安、建設、交通、水利等有關部門採取有力措施,確保普查文物安全。凡涉及普查文物的建設活動、包括工業、交通和水利設施等大型基本建設項目,均應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此次普查的有關規定。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採取有損文物安全的行動。 (一)普查的時間和標准時點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從2007年4月開始,到2011年12月結束。普查分三個階段進行。
普查標准時點為2007年9月30日。
(二)普查的實施步驟
1.第一階段:2007年4月至9月,主要任務是制定普查實施方案,發布規范和標准,組織培訓和試點。
(1)各級人民政府組建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
(2)部署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各省部署本省文物普查工作。
(3)制定、發布《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實施方案》;
各省制定、發布普查實施方案,方案報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4)制定並頒布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規范和技術標准。
(5)組建普查隊伍。由各省普查領導小組根據普查工作的實際需要,制定組建隊伍的方案和計劃安排。各級普查機構負責具體落實,保證專業技術人員投入到位。對於人力資源不足的地區要積極組織社會力量參與。
(6)組織全國和地方各級普查人員培訓。培訓工作分兩級進行。國家層面的培訓對象是省級普查辦公室文物保護管理人員和參加此次普查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內容主要是相關的法律法規、普查規范標准及相關技術要求、普查工作的組織管理等;省級培訓對象是本省各級普查辦公室工作人員和所有參加此次普查的普查隊員。使所有受訓人員能夠具備參加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上崗條件,保證普查質量。
各省普查培訓工作方案報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7)開展各省、市普查試點。
(8)安排普查專款,購置普查相關儀器和設備。
2.第二階段: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主要任務是以縣域為基本單元,實地展開文物調查和信息數據登錄工作,普查數據資料邊採集、邊整理、邊審核、邊建檔。
(1)各普查隊、組根據國家文物局下達的規范和技術標准對所負責地域內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現場勘查、測量、標本採集、繪圖、拍照、錄像等,認真做好文物數據和相關資料的採集和登記工作。
(2)及時整理、錄入調查資料和信息數據,普查隊負責人負責審定。保證資料、信息和各項原始數據真實完整。
(3)省級以上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對相關普查資料和信息數據進行抽查復核。
(4)普查數據、資料定期上報。各縣級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地(市)領導小組辦公室按月上報普查電子數據、資料和普查進展情況報告,地(市)級領導小組辦公室向省級領導小組辦公室、省級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按季度上報普查電子數據、資料和普查進展情況報告。
(5)普查數據、資料的紙質文檔在野外調查結束後,以縣為單元逐級上報。
3.第三階段: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主要任務是進行調查資料的整理、匯總、資料庫建設和公布普查成果。
(1)數據、資料匯總和驗收。
省級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對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各普查隊、組的普查數據和相關資料進行整合、匯總和驗收,並報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報送的普查數據和相關資料進行全面的整合、匯總和驗收。
(2)形成普查成果。
按規范要求形成普查工作的各項成果:
--建立不可移動文物編碼系統。
--建立不可移動文物分布電子地圖系統。
--建立不可移動文物信息管理系統。
--編制文物普查檔案。
--公布不可移動文物名錄。
--編制普查工作報告。 普查數據和資料,由進行田野調查的普查組調查、登錄,普查隊審定,縣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分級管理。
普查組在田野實地調查中,應根據有關規范和標准,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認真調查,如實地准確填寫《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登記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記表》的各項內容,確保基礎數據的完整性、真實性和科學性。任何地方、部門、單位和個人都不得虛報、瞞報、拒報、遲報,不得偽造、篡改普查資料和數據。如有上述情況發生,將依據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普查資料和數據涉及國家秘密的,應履行保密義務。如有泄密事件,按國家保密規定予以處理。
縣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根據普查結果,負責建立本行政區的文物普查檔案;省級文物行政部門負責建立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普查檔案和信息管理系統;國家文物局負責建立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信息管理系統,備案全國文物普查檔案。
各級文物行政部門對文物普查數據、資料、電子檔案實行備份管理,確保安全。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布普查數據,需報經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同意;全國文物普查數據,由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報經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同意後正式發布。 文物普查所需經費由中央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共同承擔。
中央財政主要落實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經費、培訓經費、部分設備購置費、對困難地區的田野調查及普查報告出版補助費,地方各級財政主要承擔各級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經費、田野調查經費、普查人員經費等。
普查經費由各級財政部門列入相應年度的財政預算,按時撥付使用。各級普查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按照國家財政制度規定,加強普查經費的管理,專款專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確保資金使用的規范、安全、有效;同時,加強普查設備的登記、使用與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普查的宣傳工作由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方案,經領導小組審定發布後,組織實施。各省級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據此制定本省的宣傳方案並組織實施。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對各省的普查宣傳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
普查宣傳根據普查的不同階段分別確定不同的重點內容。第一階段,重點宣傳開展文物普查的目標和意義,范圍對象、內容和方法,普查程序等。第二階段,集中宣傳與文物普查有關的法律法規,普查工作進展,普查工作先進事跡等。第三階段,追蹤宣傳文物普查數據處理進展情況,發布普查基礎成果,宣傳《不可移動文物名錄》和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數據管理系統,報道文物事業在構建和諧社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起到的作用。
普查宣傳建立國家和省級新聞發布會制度。
普查宣傳覆蓋電視媒體、平面媒體、網路,戶外宣傳牌和廣告牌,各種宣傳品和紀念品等各類媒體和載體。 普查工作結束階段,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整個普查工作的各個方面,包括:組織工作、前期調研、業務培訓、田野調查、數據資料匯總、整合普查成果等方面,進行認真的、實事求是的全面總結。在總結的基礎上,根據規范要求,提出本行政區的《普查工作報告》。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各省普查工作報告的基礎上擬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報告》,由領導小組審定公布。
為發揚成績、鼓勵先進、總結經驗,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匯總各省情況,提出召開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總結表彰大會的工作方案。經審定後,由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對普查先進組織、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此之前適時召開本行政區文物普查工作總結表彰大會。

⑤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報告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報告編制規范
來源: 2007年7月27日

一、編制目的
全面掌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的基本情況,特別是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以來的發展態勢,全面分析文物普查、文物保護事業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全面總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情況,為提高政府文物管理水平和文物保護水平奠定良好基礎,為研究制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與文物保護事業發展戰略、規劃、政策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文物保護工作者和社會公眾提供統計信息服務。

二、編制依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實施條例
(二)《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
(三)《國務院關於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通知》
(四)《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實施方案》

三、適用范圍
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含縣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報告(以下簡稱普查報告)。

四、編制原則
(一)全面性
要站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文物保護事業發展的全局和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的整體上編制普查報告,反映我國不可移動文物的基本國情,分析文物保護事業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關聯性,確認文物普查的重大價值。
(二)完整性
普查報告內容要齊全,要系統總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進程和工作成果,要深入分析不可移動文物特別是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以來的發展態勢,要以普查數據資料的統計分析為基礎提供政策建議。
(三)真實性
原始資料編錄要符合規范要求,准確完備。普查報告整理匯總的普查數據資料必須嚴格以原始數據資料為依據,不得多報、漏報、亂報普查數據資料,不得編造、偽造、篡改普查數據資料,不得強令、授意提供虛假的普查數據資料。編制人員應當對整理、匯總的普查數據資料的真實性和准確性負責。
(四)規范性
普查報告應遵照統一的體例、格式要求進行編制。普查報告的內容安排及說明文字,要講究邏輯性,做到內容編制齊全,章節編排合理,重點突出,表述條理清晰。
普查報告採用術語必須嚴謹,按照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實施方案、標准、規范的要求嚴格正確地引用術語,不得自行創造術語和定義術語。圖件編制必須規范實用,附圖、附表、附件齊全,整潔美觀。文字表達必須准確、順暢、簡練。

五、編制內容和重點
普查報告編制主要包括六部分內容:普查工作背景、普查工作情況、不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匯總、不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分析、普查主要成果和政策建議。
普查報告編制要以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數據資料的量化分析為重點,突出文物普查對於國情國力調查和文物保護事業的重大價值,突出文物保護事業發展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性。

六、編制體例
(一)普查報告體例包括:封面、扉頁、內容摘要、目錄、正文、附件、後記。
(二)說明:
1.封面的內容
包括:報告名稱、編制單位署名和編制日期。
1.1 報告名稱:XXX(該級行政區域名稱)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報告;
1.2 編制單位署名:XXX(該級行政區域名稱)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
1.3 編制日期:報告編制完成日期。
2.扉頁的內容
同於封面。
3.內容摘要
主要介紹普查工作情況和普查成果。
4.目錄內容
排列到三級標題。如第一部分;一;(一)。
5.正文內容
體例要求見附件。
6.附件內容
為XXX(該級行政區域名稱)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統計表、XXX(該級行政區域名稱)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分布地圖及其他重要的表格、圖件。
7.後記內容
為普查報告的補充說明和編制人員的簡要情況。

七、編制步驟
(一)選定人員成立普查報告編制項目組,實行項目組長負責制,進行組織落實;
(二)開展培訓,使編制人員了解普查報告的編制方法、內容與要求。
(三)制定普查報告編制的總體實施計劃,明確普查報告的范圍、重點和深度要求,按照總體實施計劃進行人員分工,做到任務明確、各負其責。
(四)收集整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原始數據資料;
(五)編制《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報告》;
(六)研討並修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報告》;
(七)驗收《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報告》。

八、編制要求
(一)組織要求:普查報告編制按照全國統一領導、地方負責的原則組織實施。各級行政區域第三次文物普查辦公室具體負責普查報告編制的組織工作,選調強有力的編制人員組建《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報告》編制項目組。
(二)工作要求:普查報告要體現 「組織嚴密、流程規范、數據准確、問題找准、科學建議」的總體要求。
(三)經費使用要求:普查報告編制經費要專款專用,不得擠占挪用。
(四)數據公布要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數據及相關成果按照國家規定的方法和程序予以公布。編制人員負有保密義務,不得擅自對外公布普查數據資料。
(五)時間要求: 年 月 日前完成。

九、印製要求
(一)排版要求:
1.字體:封面、扉頁為初號黑體;前言、目錄、正文、後記為宋體四號。
2.行距:20磅。
3.圖件:彩圖標示。
4.頁碼:用5號阿拉伯數字標注在各頁下方正中。
(二)紙張要求:
1.規格:大16開本(210X 297mm)
2.封面顏色為醬紅色,紙張為銅版紙,重量為250克/平方米。
3.內頁紙張為銅版紙,重量為157克/平方米。
(三)冊數要求:100冊。

十、報送要求
(一)審核要求: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辦公室和領導小組審核並在普查報告扉頁上簽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文物行政部門代章。
(二)時間要求: 年 月 日前統一報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辦公室
(三)冊數要求:50冊

⑥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多少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

不可移動文物登記的766722處

包括古遺址193282處,古墓葬139458處、古建築263885處、石窟寺及石刻24422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141449處,其他類型4226處。

⑦ 小溪古村落的保護開發

小溪,距湖北恩施城45公里,不在現代交通、旅遊線上,在全州古村落中也不佔優勢,沒有「名村」、「名鎮」的耀眼光環。2008年到2010年的,小溪從一個環境臟、產業弱的無名小村,發展到「仙居恩施八條生態文化走廊」中的一條古村落文化走廊,逐步探索出一條古村落保護開發的有效途徑。
一、及時運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古村落。小溪胡家大院進入公眾視野,緣於一次偶然,2007年1月,這里兩棟吊腳樓發生火災,盛家壩鄉黨委書記徐清華率領鄉直幹部奔赴救火,看到這片吊腳樓群十分壯觀,要求村裡要保護好。2008年8月,恩施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組來到這里,認為這是恩施市保存較完整的古村落,具有較高的價值。但有多大文化價值?有沒有保護開發價值?怎樣保護?
二、開展基礎研究
2008年9月27、28日,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民族學院、恩施州巴文化研究會、恩施市文物事業管理局的專家組成的課題組到小溪進行了兩天深入考察,撰寫了《恩施市盛家壩鄉小溪胡家大院古村落調查報告》《小溪村民族文化調查》《恩施盛家壩鄉小溪聚落建築群的風格特色》《鹽道古村落——恩施市小溪村》《湖南移民與小溪古村落》5篇調研文章,對小溪胡家大院的文化價值進行概括論述,就如何保護開發提出建設性意見。
2009年後,課題組成員及部分專家學者又到小溪及大集等周邊調研十餘次,較全面地掌握了文化資源狀況,認為依託小溪、大集、桅桿堡等文化古鎮古村落為平台,可以營造「文化盛家」形象。
三、領導重視,保障有力
2009年1月,盛家壩鄉將考察組撰寫的《小溪胡家大院古村落調查報告》呈報恩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2月,「兩會」期間,將2008年第4期《巴文化》(專欄刊載小溪古村落研究文章)呈報給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領導。同時,給鄉黨委政府班子成員、村組幹部人手一份,提高認識,統一思想。
市、鄉領導充分認識到小溪的文化價值,先後多次到小溪調研。市政府將小溪列入全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之一、整村推進扶貧村,市婦聯、市交通局、市煙草公司對口幫扶。恩施州政協副主席李春勝率領州政協委員調研,召開座談會,撰寫提案,建議州政府支持小溪文化古村落的保護。
四、編制保護規劃
2009年2月,盛家壩鄉政府委託恩施州巴文化研究會、三峽大學旅遊規劃與研究中心制定《小溪胡家大院保護與開發保護規劃》,課題組廣泛邀請文化旅遊專家到小溪及洞灣、桅桿堡、大集、安樂屯、芭蕉侗族鄉戽口村等地調查,5月底,完成《恩施市盛家壩鄉小溪胡家大院保護與開發規劃》。6月28日,恩施市政府召開專家評審會,認為這是全州第一個村落專項保護規劃,做到了文化保護與鄉村旅遊、新農村建設、生態保護、產業發展等有機統一。
五、開展文化宣傳
小溪發現後,恩施州、市民族文化工作者多次采風,恩施州攝影協會、恩施州老年攝影協會、恩施日報社、中國硒都網、湖北民族學院傳媒學院等先後舉行采風活動,達千餘人次。《恩施日報》《恩施晚報》《湖北民院學報》《人民網》《新華網》《恩施新聞網》《中國硒都網》等媒體發表有關小溪的文章達20餘篇,攝影作品數百張。
2010年1月30日在華龍村召開小溪胡家大院新農村建設座談會;5月27、28日組織州、市作協開展文學采風活動;7月20日電影《大花》在小溪開機;9月編創了歌曲《小溪彎彎》;10月1日在小溪舉行傳統婚禮;10月28日舉辦恩施市黨建帶婦建「農家女」培訓……
六、加快保護開發
小溪的保護開發,首先,重點突出文化價值,以文化搶佔先機,以文化保護為第一要務;二是與鄉村旅遊相結合,不單純依靠文化保護,整合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開發式扶貧、對口結對幫扶項目;三是與產業結合,提高百姓收入,讓村民在村落保護中得到收益。
從小溪的考察、編制規劃到跟蹤服務,巴文化研究會以小溪考察成員為骨幹,成功申報了省、州古文化線路和古村落(鎮)調研課題,以「有文化保護價值、有旅遊開發價值、有產業支撐」三項標准,開展了全州的村落調查,形成了大量成果。
保護開發正在進行中,數據更新中……

⑧ 求,關於第三次文物普查徵文一篇!

一、野外普查工作全面展開
1月,省考古研究所邵浦建同志來磐安、蘭溪指導文物普查工作。通過授課和野外實地輔導的形式進行了業務指導,對磐安玉山鎮、雙峰鄉、安文鎮,蘭溪老城區的部分文物野外調查工作進行了實地指導。
1月11日市專家組在金東區東關街道指導金東區野外普查工作。
1月16日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師生一行16人,正式進駐雅畈鎮開展文物普查野外調查。雅畈鎮政府對師生們的到來非常重視,由鎮黨委分管同志具體負責,做好師生們的食宿後勤工作。
婺城區普查隊在竹馬鄉,走訪了該鄉范圍內16個行政村共47個自然村,普查覆蓋率達100%,完成了竹馬鄉的野外普查試點工作。經過初步的整理,共對25處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了相關資料的收集和登陸,其中僅1處為復查的,其餘24處都是新發現的。
義烏市的文物普查工作繼續進展順利,各鎮、街道文物普查辦陸續報送了本轄區內的不可移動文物調查摸底結果;野外調查方面,在12月份完成對赤岸鎮雅治街村33處不可移動文物調查登記的基礎上,又分3組普查隊,先後對赤岸鎮區的4個行政村進行了數據採集和資料收集工作。在此期間,普查隊員不辭辛苦,克服雨雪天氣等不利因素,截至25日,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28處,具體為古民居20處(多為清末民初建築)、古橋梁1處、摩崖石刻1處、古井5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1處,其中馮氏祠堂、泰昌十八間等5處為復查,明代銅門廳等3處為消失文物,新發現文物20處。
永康市繼在龍山鎮發現梅隴古跡後,又在象珠鎮木渠村橋頭自然村發現一座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的「伙房」。本地人叫其「火屋」。此建築坐北朝南,單幢八間,上下兩層,屋頂為硬山造,明次間梁架結構為穿斗式,前後五檁用五柱,建築風格粗曠、淳樸自然。房屋結構保存較好。據文物專家稱,明代「伙房」建築保存完好,並為今人所居住,是個奇跡。
9日,蘭溪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召開了普查轉段工作會議。轉段工作會之後野外調查正式開始。
二、文物普查宣傳工作形式多樣
1、「丹溪杯」老字型大小徵文正式啟動
為了更好的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尤其是金華老字型大小普查,古子城管委會辦公室和多家金華老字型大小企業及報社、電視台等媒體記者探討金華老字型大小普查工作的意義及今後老字型大小傳承和創新等問題。在金華晚報開辟「丹溪杯」金華老字型大小普查、傳承、創新徵文,第一篇文章《祝裕隆:從蘭溪到金華》已與1月14日在金華晚報刊登。
2、武義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從准備階段到普查實施,非常重視宣傳,採用「九個一」的系列宣傳活動:即擬一份宣傳方案;搞一個啟動儀式;制一面普查隊旗;掛一幅彩噴宣傳畫;發一份公開信;配一隻宣傳袋;編一份宣傳資料;出一期宣傳專刊;做一組互動報導。
3、在普查的同時,各縣(市、區)也積極做好文物保護宣傳工作,充分利用開座談會的機會, 向村民宣傳文物保護政策和普查的意義。普查隊員所到之處,一邊工作一邊向當地群眾宣傳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張貼普查標語和文物保護宣傳畫,並聯系相關媒體報導了文物普查工作的進展情況,使社會各界充分了解到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從而爭取到全社會對普查工作的廣泛關注和支持。
三、召開金華市文物工作座談會
1月23日上午金華市召開全市文物工作座談會,會議的主題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傳達貫徹全省文物工作座談會精神,總結分析過去一年的工作,研究部署2008年的工作。
會上,林一心副市長宣布了2007年度金華市名城文物工作十大新聞。吳戰堡副主席、楊守春副主任作重要講話,對2007年全市文物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對08年的工作提出殷切希望。市領導認為,2007年是金華市文物工作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富有成效的一年,是取得歷史性突破,做出歷史性貢獻的一年。在這一年裡,文物工作有聲有色,亮點紛呈。文物局工作積極主動、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工作扎實,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金華市文物局局長方竟成作了題為「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為己任,全力推進我市文物事業新的發展」的工作報告。報告指出,2007年是我市名城文物工作歷史最好的時期,也是取得成果最多的最有說服力的一年。這是市委市政府精心組織、精心謀劃的結果,是省文物局大力支持的結果,是金華人共同奮斗的結果。2008年市文物局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推進中國特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以學習孟祥斌先進事跡,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名城保護業務與範例的新收獲,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新成果,古子城保護性開發新實踐,市博物館陳展和重點文物保護新突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新進展,再接再厲,創新創業,促進金華名城文物工作的新發展新繁榮。
永康市副市長祝鴻熙作了全國文物先進縣的典型發言。浦江縣文廣新局局長張華浦作了2008年上山文化工作的典型發言。
市文物局文物處副處長蔣金治具體布置了2008年野外普查的任務。

⑨ 三普點是什麼意思,好像是文物等級分類。求詳解

文物保護單位按級別分為國保單位、省保單位、市縣保單位三級。
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中,除上述三級外還有大量存在歷史文化價值但因發現較晚等暫未定級的,通稱「三普點」。
「三普點」可視為「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不排除未來定級的可能。

⑩ 我國地上,地下文物居首位的省份是

以往常說河南地下文物第一,地上文物第二|(僅次於山西),這主要是依據二普的成果。不過,根據2012年新公布的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的結果,河南省共普查不可移動文物65519處,位居全國第二。不可移動文物總量最多的應該是四川,總數在7萬以上

閱讀全文

與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