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注重成果性

注重成果性

發布時間:2022-09-11 18:27:08

Ⅰ 《如何開展小課題研究》學習體會

小課題研究是與大課題研究相對而言的,屬於校本研究的范疇,是一種重要而可行的校本教研方式。小課題研究更強調教師的自覺行動。所謂「小」是指:研究范圍微觀、內容具體、切口小、周期短,容易操作。小課題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決教師個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困惑,並總結經驗,不以理論研究為主,是一種微觀的應用性質的研究。教師本人作為研究者,研究內容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的章節或某個專題,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案例、問題等。研究成果可以是總結報告、展示課、教學設計、教學論文等;研究周期長短咸宜,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學年、幾學年等。可以是一人或多人研究。不刻意要求完整運用某種研究方法,閱讀、記錄、反思、行動可靈活運用。總之,小課題的特點可以用「小」、「近」、「實」、「真」來概括,「小」就是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以小見大,類似於「提高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度的研究」;「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現實,不好高騖遠,比如「數學應用題問題的研究」,「學困生轉化研究」,「提高學生對數學錯題進行自我分析診斷能力的研究」;「實」就是實實在在,摒棄大而空的描述預測,多一點實在的關注,類似於「怎樣記住學生的名字」,「怎樣排位」等;「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討論,寫真文章、真實踐。 概括來說,小課題研究,就是教師的自我研究,是以教師自身教育教學過程中迫切解決的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問題解決、經驗總結為研究目標,吸納和利用各種有利於解決問題的經驗、知識、方法,改進教育教學工作,同時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課題研究。二、開展「草根式」小課題研究的一般步驟1.選題選題的一般步驟是先發現和提出問題,再查找資料,分析問題,最後結合實際,確定研究課題。選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基本途徑。(1)從教育教學的問題及困惑中選題 小課題研究的目的是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具體問題,教師天天置身於教育現場,這是教育問題的原發地。比如:如何提高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怎樣解決部分學生不能獨立完成作業的問題;如何讓課堂教學既開放又有序;如何對待學生間的差異等。教師可以從自己感到不很滿意或需要改進的地方去選題,長期積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問題來建立自己的「問題庫」。 面對諸多的實際問題,教師究竟該選哪一個問題作為小課題進行研究呢?這要從值得研究的問題的價值和緊迫性方面考慮。當問題成為困難時,教師需要分析問題的主要表現與原因是什麼。繼而查閱資料、學習借鑒他人的經驗,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教師關注、追蹤、分析某個教學問題,這個問題就可以成為課題。如部分學生不能獨立完成作業,主要表現在沒有掌握所學內容,解決的辦法是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培養學習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個課題:促成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策略研究。(2)在切磋交流中發現課題 在閱讀學習中,最為關鍵的是教師要時時注意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思考,對自己工作中的相關問題或經驗進行解讀和分析,使有價值的問題或經驗在聯系、解讀中逐漸清晰起來。(4)從學生的反應中尋覓課題 教師要多了解學生的反應,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與學生交流,更好地發現學生現實的需要,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同時,挖掘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價值的小課題。(5)從已有成果的應用研究中歸納課題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將他人研究的成果應用於自身的教育實踐。這類課題由於是學習他人的成果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具體實施,比較適合年輕教師。一般從教師自身感興趣的他人成果選題時,需注意可操作性。(6)總結經驗形成課題 教師結合自己的興趣,對自我教育教學經驗進行分析及總結,進行系統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這有助於幫助教師發現自己的教育教學亮點、成功之處,促進教師個性化發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這類小課題一般適合已經具有一定教學實踐的骨幹教師去研究。(7)創新工作生發出課題 這類小課題往往需要比較科學的研究方法,對教師教育科研素養要求比較高,因此比較適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師去選擇。研究的取向主要為發現新規律、探索新方法、闡述新關系。2.搜集資料資料收集包括閱讀書籍、查閱歷史文獻等收集書面資料,還包括通過實地調研,訪談獲得直接研究材料,還可以通過體驗取得有關材料,並對材料進行整理歸納分析,為下一步研究做准備。3.確定研究目標與內容 小課題研究,教師不僅要撰寫詳細、規范的研究方案,還要明確自己的研究目標和內容,知道自己要研究什麼,從而突出研究重點,明確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階段性和最終目標,必須明確課題要解決什麼教育實踐問題,該課題對教育教學質量有哪些方面的改善。4.實施研究教師要先明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和途徑,可採用案例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等。應特別強調,小課題研究的核心是行動,行動是研究方案付諸於實踐的過程,是一個尋找問題解決、創造教育實踐新形態的過程,研究過程要充實、切實。原始資料如果不及時記錄,到需要時再去追憶、收集,則為時已晚。況且,所有這些真資料也將成為教師撰寫論文最生動有力的素材。因此,教師要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做過的事情,教師要隨時注意記錄、反思和總結。要特別注重教育教學過程中一些有意義的細節,對細節的反思與改善,可以提升教學實踐水平。要注意邊實踐邊研究、邊研究邊實踐,反復修正。小課題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實效,立足於教師個人的特點、興趣和愛好,著眼於解決問題,改變思維方式,轉變行為,服務於日常教育教學活動,服務於教師專業發展。教師要注意與同事間的合作與交流,必要時尋求專家引領。同時,管理者要注重課題研究操作的個性化,鼓勵教師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運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去開展研究,倡導有能力的教師嘗試運用學術型研究方法開展相關研究工作,但不強制要求。5.表達研究成果 中小學教師應有自身獨特的研究表達方式,應鼓勵教師使用自己的語言闡述課題成果。小課題研究倡導的成果表達方式很多,例如:教育敘事、論壇、論文、日誌、案例描寫、課例報告、經驗總結等。這些方式便於操作,與教師工作實踐相輔相成,能很好地解決工作與研究的矛盾,是教師教育教研活動的重要載體。其實在講述成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產生新體會、新發現、新認識,進行新思考。 三、小課題研究的一般管理流程 小課題研究過程簡單,這對教學任務比較繁重的教師而言,心理上也就較容易接受,較容易入手,同時,讓教師感覺有用。但是,這種研究也並不是自生自滅的,而是需要引導與管理,組織相關培訓和課題研究指導工作。對於學校來講,如何來組織和管理「草根式」小課題呢?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步驟。1.教師選題,填寫《教師小課題研究報告單》(見附件),藉以了解教師規劃的小課題研究的方向和步驟,還可以較好地提高教師的自我診斷能力。2.教師以教研組為單位向學校教科室申報立項。對教師提交上來的題目,管理者要進行精心篩選,幫助教師把研究的題目定位在解決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總結經驗。3.學校教科室研究,批准立項,向申報者發立項研究通知書。4.教師實施研究,積累研究過程資料。教科室組織各種集體研討活動,對教師的研究進行督查指導。5.階段性小結,開展中期成果鑒定會,對研究狀況進行評估。6.結題。教師向教科室提出結題申請,整理研究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並交教科室。教科室組織有關專家聽取研究者的報告,對課題進行評審,向研究者宣布評審意見。7.開展課題成果推廣會,對研究成果進行推廣和獎勵。四、小課題研究的激勵措施1.管理者要注意創設開展小課題研究的氛圍 學校科研文化具有隱性的滲透力量,組織者應設法引領教師意識到研究是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從而主動投入教育科研活動之中。管理者要幫助教師打破課題研究的神秘性,增強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的信心。同時,要考慮教師的能力、素養、時間、精力等因素,這些往往決定著教師可以不可以進行研究,能不能將研究進行到底。因此,幫助教師從實際出發,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礎上設計合理的計劃和目標。2.管理者應多方為教師提供專業支持 比如,為了易於教師操作,理順思路,可以把研究流程改製成表格形式,引導教師建立科學的邏輯體系。教師的時間和教研活動時間都是有限的,為了真正提高教研活動的效果,可以讓常規教研與小課題研究相結合,在教學、聽課、評課過程中發現問題,形成小課題,通過集體備課擬定出對策,在教學、聽課、評課中去實踐研究,通過研究討論加以改進,一個一個問題去攻關。筆者主張個體研究與群體研究相結合,讓具有相同或相近課題的教師結合成「研究共同體」,一起分享、交流、實踐、提高,讓教師感受到研究的快樂、成長的快樂。可以選取教師感興趣的教學內容,輪流上課和研討,增進教師的相互了解,實現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利用教師研究論壇、互助交流活動、博客等為教師提供輔助。這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降低教師對小課題研究的忙亂性,讓小課題研究與常規教研相輔相承,相得益彰,激發教師進行小課題研究的興趣和積極性。3.鼓勵教師用自己的方式去開展研究 管理者要重視教師之間的差異性,以教師的個體自我需求為出發點,高度呵護這種課題研究的自我化傾向性、個性屬性。幫助教師根據自身關注點和自身能力選擇合理的課題,並幫助教師設計符合自身情況的研究計劃,允許教師過程操作的特色化,保護教師開展研究的積極性。4.注重成果評價多元化 基於普通教師的差異性,課題研究成果的評價定位不應太高。應根據教師的能力來鼓勵教師進行多樣的成果總結。教師對於自己研究結果的表述,不宜脫離自身的實際可能性去追求高深的理論闡述,應該力求避免空洞、抽象和程式化,用自己的表現方式來展示成果。要提倡生動的案例和個性化的語言,提煉自己的經驗、體現自己的特點。對高一級的課題申報,原則上是在小課題研究的基礎上提名,把教師完成課題研究狀況記入教師檔案,在評優樹先中有所體現。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成為研究者的呼聲日益提高。經歷過小課題研究的教師認為,小課題研究轉變了自己的工作習慣,重新認識了多年來的教學習慣,從只是埋頭工作,到學會反思,記錄總結教訓與經驗,教師不再面對工作中的問題發牢騷,而是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課題研究促進了教師不斷學習,團結一致,坦誠相待,分工合作。把小課題研究作為自己的工作行為、思維方式,那麼教師的專業水平必然會越來越優秀。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教師要實現由「經驗型」到「科研型」,由「教書匠」到「教育家」的轉變,就必須搞研究,尤其要搞小課題研究。基於小課題研究的特點,可以做到教師「人人有課題,個個搞研究」,促進一批科研成果的誕生和科研骨乾的成長。5.表達研究成果 中小學教師應有自身獨特的研究表達方式,應鼓勵教師使用自己的語言闡述課題成果。「草根式」小課題研究倡導的成果表達方式很多,例如:教育敘事、論壇、論文、日誌、案例描寫、課例報告、經驗總結等。這些方式便於操作,與教師工作實踐相輔相成,能很好地解決工作與研究的矛盾,是教師教育教研活動的重要載體。其實在講述成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產生新體會、新發現、新認識,進行新思考。

Ⅱ 四個意識是什麼,四種能力是什麼

四個意識:是指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四種能力:是指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Ⅲ 為什麼說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

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深刻理解以人為本,才能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切實把科
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
1.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
以人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眾.在當代中國,就是以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勞動者為主體,包括社會各階層人民在內的中國最廣大人民.以人為本的「本」,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發點、落腳點,就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始終堅持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發揮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要堅持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堅持在全體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走共同富裕道路;就要切實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項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滿足人們的發展願望和多樣性需求,關心人的價值、權益和自由,關注人們的生活質量、發展潛能和幸福指數,體現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和人文關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既有著中華文明的深厚根基,又體現了時代發展的進步精神.中華文明歷來注重以民為本,尊重人的尊嚴和價值.早在千百年前,中國人就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天地之間,莫貴於人」,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強調「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體現了樸素的重民價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緩和階級矛盾、減輕人民負擔的作用.我們今天強調的以人為本,繼承了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但又與它存在著實質上的區別.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對於「君」、相對於統治者而言的,其本質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統治地位,是實現「得民心、存社稷、固君位、達邦寧」的「馭民」、「治民」之術,其價值取向是君本位而非民本位.以人為本也不同於西方的人本主義.近代西方人本主義反對迷信、崇尚科學,反對專制、崇尚自由,反對神權、張揚人性,對於反對封建主義、推進人的解放起到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西方人本主義,以個人為本位、以實現自我價值為基本追求,在處理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繫上主張個人利益至上.同時,人本主義離開具體的歷史條件,離開人的社會性,以抽象的、永恆不變的人性說明社會歷史,在本質上是為資產階級取得和維護統治地位服務的.馬克思尖銳地批判了資產階級人本主義,揭示了其唯心主義的本質,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關於人的學說.我們今天強調的以人為本,堅持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和基本觀點,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而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義,則站在唯心史觀的立場上,體現了剝削階級維護自身統治地位的需要.這是它們的根本區別.
2.以人為本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最鮮明的政治立場.以人為本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徵,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胡錦濤同志指出,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對於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來說,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充分發揮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來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始終是最緊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全國各族人民實現自己利益、創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業,是億萬人民廣泛參與的創造性事業.廣大人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是我們事業興旺發達的根本保證.我們推動科學發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斗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堅持保障人民權益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一致性,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除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和政府的全部任務和責任,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須始終堅持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最高標准,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切實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具體地、深入地落實到黨和國家制定的各項方針政策中去,落實到各級領導幹部的思想和行動中去,落實到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中去.
3.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在治國理政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和代表人民的利益,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使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堅持發展為了人民,就要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發展的目的真正落實到滿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要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各項工作中都體現和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經濟建設,要著眼於創造更豐富的社會物質財富,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設,要著眼於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和合法權益,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文化建設,要著眼於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精神生活質量,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社會建設,要著眼於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不斷建設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要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准,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辦群眾之所需,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
堅持發展依靠人民,就要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的主體作用,密切聯系群眾,始終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做到謀劃發展思路向人民群眾問計,查找發展中的問題聽人民群眾意見,改進發展措施向人民群眾請教,落實發展任務靠人民群眾努力,衡量發展成效由人民群眾評判,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會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使我們的事業獲得最廣泛最可靠的群眾基礎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激發和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對為祖國富強貢獻力量的社會各階層人員都要團結,對他們的創業精神都要鼓勵,對他們的合法權益都要保護,對他們中的優秀分子都要表彰,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億萬人民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竭誠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觀點、幹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觀點、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相一致的觀點.要切實轉變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切實改進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使我們的各項決策和全部工作更好地體現人民群眾的利益.
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把改革發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體現在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上,體現在不斷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上,體現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權益上.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的具體體現和最終目的.在整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著力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切實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而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不斷有所增加.要更加註重發展成果的普惠性,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統籌兼顧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促進創造財富和公平分配的協調.要清醒看到,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我國人民群眾的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不同地區和部門、不同群體和個人在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多少方面是不同的,部分群眾因為各種原因生活還有一些困難,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住房、醫療、子女上學等方面的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大氣力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努力使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4.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統一起來
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通過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經濟社會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和條件,沒有經濟社會的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就失去了基礎和保障;人的全面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又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重要力量,離開了人的全面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就失去了目標和動力.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人越全面發展,社會的物質文化財富就會創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又越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必然走向共產主義.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要立足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實際,腳踏實地地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不懈奮斗.以人為本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理想,同時又為實現遠大理想和最終目標指明了現實途徑.堅持以人為本,就要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既著眼於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又著眼於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要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的素質和能力,通過不斷提高人的素質和能力,不斷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只有隨著社會財富的不斷增加和社會文明的持續進步,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才能日益充分地得到滿足,人的全面發展才能日益充分地得到實現.要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不懈追求,不斷增強工作的緊迫感,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抓住機遇,加快各項事業的發展,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要,同時又充分考慮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不能提出超出現實可能的要求.要充分認識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做好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准備,老老實實艱苦創業,踏踏實實艱苦奮斗.堅持從具體事情做起,把以人為本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體現到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中,使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成為不斷為民造福的過程,成為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過程,成為不斷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的過程,成為不斷保障人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權益的過程,在推動經濟不斷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Ⅳ 科研成果評價的注意

在組織評審中要注意兩點;(1)參加評審者必須具有廣博和專深的知識,一般都是同內行中有一定學術威望的專家容或學者;(2)著重對成果在闡明某一現象、特徵和規律方面有無創見或突破做出評價,並衡量其提出納新概念、新建設、新理論、新體系等的深度和廣度。對純理論研究的成果,一般不應要求具有明確的近期應用效果,而對具有應用價值的理論性成果,則應對其實際應用的可行性和意義做出評價。體育科研的應用性成果,是指為解決某一技術問題而取得的具有一定創造性、先進性和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包括基礎研究直接取得的應用性成果),例如研製的新儀器、新方法、新器械等。這類成果應採用科學簽訂的方式進行評價.目前大多是召開各種級別的技術鑒定會。在鑒定之前,一定要十分細致地做好准備工作:提供鑒定的報告、數據准確、說理清楚、論據充分;有關資料、樣品、圖紙齊全;審查討論時要實事求是。目前。有些單位不採用鑒定會而通過「運用檢驗法」或「個別通信評價法」做出鑒定,這是一種有益的探討和嘗試。

Ⅳ 如何做好政府決策咨詢研究工作

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重點。
第一,認真思考,把握決策部門的意圖和決策者思想
我們的工作是直接為政府和政府領導決策服務的,服務是否到位、是否做得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領導的需求度和滿意度。我們只有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領導的意圖開展咨詢研究,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才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我們的建議才能被政府決策採納,把成果轉化為可實施的政策。比如,當前廣南地母文化的研究,我認為必須融入旅遊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必須與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必須緊緊圍繞雲南旅遊「二次創業」和打造文山文化旅遊新亮點,實現旅遊資源大縣向旅遊經濟強縣新的跨越,推進社會和諧發展,這才是決策者的意圖。所以我們研究地母文化,一定要把握這些思想和重點。
當然,我們決策咨詢研究工作,應該做到科學研究、堅持真理、堅持客觀公正、敢於直言,既要把握決策者的意圖,也要堅決防止不顧客觀規律一味迎合領導、投領導所好的錯誤做法。
第二,強化學習,把握創新理念和最新的視角
我們每個決策咨詢研究工作者,要以新的視角、科學發展的理念,來把握最新的情勢、最新的理論、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斷研究解決咨詢研究中帶有普遍性、共同性的問題,才能有正確的方向、才能避免盲目性,避免走偏方向。比如,省委審時度勢,提出了「兩強一堡」戰略,是根據變化了的國內外新形勢和發展了的雲南而提出的,與過去提出的大「生物」、強「民族文化」、道「國際大通道」戰略,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是創新的思路。就當時提出的建設國際大通道而言,就是建一條路、一條線、一條道,而「橋頭堡」建設,是區域經濟、區域合作、區域發展的新理念。
另外,當今世界經濟是知識經濟、創意經濟,不論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企業,一個行業,包括決策咨詢研究工作,只有不斷的創新研究,不斷推出新的創意,才能有新的發展,才有生命力。比如,香格里拉品牌,就是一個很好的創意、打造了一個世界的旅遊品牌;「蘋果」的成功是世界的奇跡,秘訣在於創意+品牌+質量。
第三,加強調研,把握基層最新發展現狀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調查研究是我們「謀事之基」。要拿出情況真實、分析深刻、見解獨到的高質量研究成果,就必須走出去、沉下去、鑽進去。要捕捉黨委和政府難以聽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況、新苗頭、新問題,要找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和新對策,只有如實反映這些情況和問題,才有助於領導的正確決策和制定出適宜的政策。如果迴避矛盾、隱瞞問題,則必然會誤導判斷,導致決策失誤,給社會發展帶來隱患,給國家和人民造成損失。
第四,超前研究,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趨勢
決策部門和決策者要作出正確的決策,必須有前瞻性和預見性。我們作為「參謀」部門、作為研究者,不但要為領導者「解近憂」,更要為領導者「謀遠慮」,要做到超前思考、超前探索、超前研究、超前謀劃,要做到有預見性地研究問題,不能領導知道的你不知道,領導不知道的,一問你也三不知,當參謀就不合格。超前研究方面,省州都開展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全年都認真調研分析全省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及時研究和觀察反映經濟社會運行趨勢的先行問題,從中抓住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及時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提出政策建議,作為縣里也在分析,建議進一步加強,按每季度、每半年、全年進行分析,提出高質量的分析報告。
第五,以用為重,把握研究成果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我認為,理論部門、學術單位、科研機構的研究,更注重成果的理論性和科學性;而政府的決策咨詢研究是一項科學性、時效性、可操作性很強的公共政策研究,其成果要直接轉化為決策,形成現實生產力。所以,我們開展決策咨詢研究,既要堅持黨的方針政策、理解領導的意圖,又要深入了解公眾的真正需求和意願,所提出的決策建議,必須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不能「拍腦袋」、「想當然」,不能東抄西拼、不能是大而化之、人雲亦雲、不解決實際問題。
第六,注重實效,把握參與政務的重要內容
參謀就是要給領導出主意、想辦法、提建議,做到「想領導之將想,急領導之將急」。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是慎重參謀。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同志善於給領導出謀劃策,領導也樂於傾聽他的意見,但有的同志則胡亂地「參謀」一通,給領導出「餿主意」、「歪點子」,結果幫了倒忙、添了亂,損害了領導的威信,造成工作被動甚至帶來不良後果。因此,作為決策咨詢研究部門,一定要慎重進言、慎重「參謀」。
二是謀大事。給領導出主意,提建議,要著眼於事關大局的大事,著眼於「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工作,不要事無巨細,大事小事都參謀,婆婆媽媽,嘮嘮叨叨,結果是事倍功半。
三是勤於工作。一是手勤:把每天要做的要事綱目式記下來,下班前再仔細「過」一遍,力爭把當天的事辦完。還注意收集整理領導所需要的信息資料,以備一時之需。二是腦勤:要按領導的意圖和中心工作,主動思考一些問題。平時腦子里多裝幾個「為什麼」,養成「多思」的習慣。要及時將思考所得匯報給領導,特別是好的建議和意見要毫不保留地給領導,變成領導的意圖付諸實施。三是嘴勤:多向周圍的同志請教,特別要多向領導者請示報告,以便得到領導和同志們的幫助和支持。要注意把握分寸,哪些該匯報,什麼時候匯報,都要事先考慮好。四是腿勤:盡可能地隨領導下基層調查研究,了解情況,千萬不要用「工作忙,走不開」之類的理由搪塞領導。從而失去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只有到最基層、到第一線學習鍛煉,才能積累經驗,增加才幹,以便更好地為領導當好參謀。

Ⅵ 管理思想對管理的有效性有何影響

六個管理思想能夠促進管理的有效性:

1、注重成果:

管理者應當注重管理活動、員工行為對組織造成的結果,並檢查是否與組織目標相符合。

2、把握整體:

管理這應當將組織視為一個整體,追求組織整體的運作效率,控制和協調組織的協調和進步。

3、專注要點:

關注管理的重點,將不重要的部分分權給下屬去做,從而有效的把握對組織影響重大的事項。

4、利用優點:

合理地利用組織現有的優勢,是這些優勢能夠最大化地發揮,從而為組織帶來最大的效益。

5、相互信任:

建立一個和諧穩定的組織環境,有利於加強組織不同部門、不同成員之間的凝聚力,也有利於激勵員工的工作。

6、正面思維:

用正確的、創造性的思維來思考,准確地把握信息資源發現組織發展的機會,規避企業內外部的威脅。

Ⅶ 簡述目標管理的特點

目標為導向,以人為中心,以成果為標准,而使組織和個人取得最佳業績的現代管理方法。目標管理亦稱「成果管理」,俗稱責任制

Ⅷ 我國為什麼沒有形成科技成果轉化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明確指出,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等活動。簡單地說,科技成果轉化就是把科技活動的成果轉變為現實生產力,促使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科技成果的產生和轉化一般需要經過四個發展階段。首先是技術原理構思階段,即在已有科學原理的基礎上,根據實用目的提出新的思路、方法、技術路線或設計方案;二是實驗室研究階段,即按照新的構思進行實驗研究,或者進行新配方、新工藝探索,目的是研製出樣機、樣品或新配方、新工藝;三是中試放大階段,即在實驗室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選擇產業化前景比較明朗的項目,將其放大,進行工藝完善、產品定型、設備整合、流程規范、產品質量標准制訂等,並將中試產品投放市場,接受市場或有關部門的檢驗,以便反饋信息,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四是工業化試驗階段,即完善產品質量、環境污染、能源與原材料消耗等方面的控制、監測、保障體系,從而形成能夠順利進入市場的節能、低耗、高效的新的生產線,最終實現科技成果的產業化。上述四個階段前後一貫,共同構成了成果轉化的鏈條。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阻礙科技成果的順利轉化。結合我國科技發展現狀,影響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幾方面:

1.科研人員市場意識還不強,科技評價機制有一定片面性。對科技成果轉化本身的認識,也就是對於「科研是為了什麼」這一問題的認識,反映著一個科技工作者的科研觀念。科技成果只有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實現其價值,否則,就失去了科研的真正意義。目前,相當數量的科研人員從事科學研究的目的是「近視」的,帶有太多的功利色彩,只滿足於發表論文、提職稱,津津樂道於科技成果通過了鑒定,達到了「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至於如何在生產上應用,如何在市場中產生效益,往往缺乏下文,致使科研領域「只開花、不結果」的現象屢見不鮮。一些人過分看重自己的科研成果,一直「捂」著不放。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之快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科技成果的時效性越來越強。有人形象地把科技成果比作一塊冰,如果總是把它「捂」在手裡不轉化,很快便會融化而變得一文不值。

科技成果之所以難以轉化,除了科研人員自身的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目前對科研人員的考核評價機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科研管理部門評價科研人員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其發表的論文數量,以及發表在什麼級別的刊物上,而不是瞄準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最終目標,不注重成果對經濟的推動作用。特別是擁有高水平研究人員的部分高校,教師完成了實驗室成果、寫好論文和申請了專利就算完成科研工作量,就可晉升職稱和享受相關待遇。這種急功近利的科研管理行為,導致科技成果的實際應用價值降低,符合市場需求的科技成果尤其是重大科技成果短缺。很多成果、甚至專利技術不具備產業化的競爭力,結果只能「鎖」在學者的「書櫃」里。

2.科研方向與市場需求脫鉤,成果本身成熟度比較差。

我們的許多科技成果不能適應市場和產業技術發展的需要,一些科研選題與國家經濟發展急需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結合不緊密,致使研究成果的應用價值大打折扣。比如,對技術研發工作來說,其針對性很強,目的很明確,那就是突破關鍵技術,提高產品的性能指標。因此技術開發工作必須源於產品需求。但在實際情況中,一部分成果在立項和選題階段缺乏足夠的市場調研,因而不是技術水平不高,就是缺乏實際意義。此外,一些成果本身的技術成熟度和配套性不夠,加之市場不確定因素比較多,降低了轉化的成功率。我們現在所說的成果,一般都是從科研水平上來判斷的。而符合市場需求的成果,除了具備科學上的可行性外,還應當同時兼備工藝、裝備、技術等工程研究開發上的可行性,以及經濟效益的可行性。科研院所「生產」的成果或技術往往只是部分單元技術,離實際應用尚有距離,在技術層面尤其在系統集成方面還需繼續研究攻關。如果科技成果在這些方面沒有優勢,就沒有競爭力,要轉化很難。

3.成果轉化受資金約束,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通道。

資金短缺、經費難籌一直是成果轉化的「攔路虎」。一項技術成果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才能實現其「商品」化。一般而言,研究、開發、試驗性生產的經費投入比為1:10:100,轉化各環節的投入按幾何級數增加,也就是說,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代價是遞增的,需要獲得的資金支持越來越大。資金投入的有無與強弱往往是成果轉化成功與否的關鍵。由於科研院所基本上沒有能力獨自實現成果的中試與產業化,從而造成了科研院所大量「半成品」待字閨中。

發達國家解決科技成果轉化的成功經驗是有效地依託資本市場的大力支持。在美國,風險投資基金在科技成果轉化上就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支持通道是比較狹窄的,不僅缺乏風險投資基金,而且市場准入的門檻也較高,一般的企業難以在這個市場上融資。商業性質的金融業剛剛開始發展,科技貸款的規模和方式還不能適應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需要。科技成果轉化的金融支持通道的欠缺,導致部分科研機構開展科學研究難,實現成果轉化更難。

4.科研體制的弊端制約著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

長期以來,我們的科研單位與生產企業、科技開發活動與企業經營活動分離的弊端一直未得到根本的解決,科技體系條塊分割、部門所有、自成一體的結構性弊端基本沒有被觸動。正如一些學者所描述的,我國的科研體制可以概括成「一是頭重腳輕根底淺,二是兩斷層」。所謂頭重腳輕根底淺,就是說我國的科研上層建築非常龐大,有中國科學院、國防科委系統、工業部門的研究所,還有大專院校的研究所,然而在基層卻很少或基本沒有與之相匹配的開發試驗機構。所謂兩斷層,就是科研部門和工業部門各不相關,沒有正常的渠道相通,這是第一個斷層;工業部門有不少研究所,但是大中型企業卻很少有開發試驗部與之相適應,這是第二個斷層。由此可見,科技成果的發源地和生產地不屬於一個系統,從科技成果到大批量生產又沒有經過開發試驗和試生產,是科技成果不能及時轉化為生產力的核心問題。這樣的科研體制顯然已不適應市場經濟對科技的需求。

5.企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強,沒有成為科技創新和技術轉移的主體。

企業是國家創新體系的主體,同時也是成果轉化的最佳場所。在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比較發達的國家,企業是科技成果轉化的真正主體。企業會根據市場需要提出科研項目,按照需要搜尋項目,取得項目後,很快引入生產流程。因此,不論是世界著名的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均把科研和技術開發工作擺在至關重要的位置,很多跨國公司都有自己的研究院,這些研發機構能夠與大學和非大學的研究機構密切合作,互相支持,相互補充。而我國的科技創新仍然以國家投入為主,大多數企業尚未走到真正依靠科技進步的軌道上來。企業研發、吸納科技成果的動力和能力均不足,相當多的企業過分追求近期利益,普遍不願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必要的研發工作,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的科技成果難以在企業轉化和推廣應用。另外,有的企業熱衷於盲目引進國外技術,渴望拿來就能用、就能迅速產生效益的技術,亦即所謂「交鑰匙」工程。對引進技術的「信賴」和對國內自有技術的「不信任」,也成為國內科技成果轉化的障礙。

6.政策實施與落實不到位,阻礙成果轉化進程。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措施之一,就是實施積極有效的激勵政策。我國科技界為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積極探索新的分配方式,其中一項就是讓科技人員合理持股,讓他們以技術要素和智力要素參與分配。實踐證明,這一方式激發了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也吸引了大量社會資金投向科技產業,加速了科技成果轉化。目前北京、天津、上海以及其他省市對於重點產業領域,如軟體、集成電路、現代生物技術、新材料等領域科技成果轉化都有激勵政策。但因種種原因,有的政策沒有落到實處,有的激勵政策成為擺設,嚴重影響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如《上海市促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的若干規定》提出,轉讓高新技術成果,科研人員個人可享有不低於20%的轉讓收益。這一政策的驅動使民營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成功率顯著提高。但是,這在一些國有單位卻成了難題。一些人認為,國有單位的研究人員拿著國家工資,研究經費是國家投的,如果將成果轉讓收入的一部分轉給科技人員個人,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在這種觀點的影響下,一些科研單位的領導和科技人員不敢越雷池一步,寶貴的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閣,失去了轉化的機會。

Ⅸ 從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影響的特點,說明企業重視自身文化建設的意義。

企業文化是與企業相伴而生的一種客觀現象,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現象有了新的內涵。企業文化又是一種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企業文化之所以對企業經營管理起作用是靠其對職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導。
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和寶貴的物質及精神財富,是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是構建和諧企業的關鍵因素。誰掌握了先進的企業文化,誰就能掌握企業建設的主動權。本文從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和作用兩方面探討企業文化建設。

一、企業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一)提煉企業精神
任何一個國家、民族、團體以及每個個體都需要一種精神力量作為生存的支柱和前進的動力。企業精神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活動和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共同心理定勢和價值取向,它滲透在企業的基本信念、共同理想、奮斗目標、價值觀念、競爭意識、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等方面,反映在全體員工的思想精神風貌之中。
1、企業精神必須反映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時代要求。企業精神必須反映企業的基本宗旨,把「以人為本,服務至上」作為員工的行動指南。在目前知識經濟時代的大背景下,面對市場經濟和企業體制改革的形勢與要求,企業精神應該強化愛崗敬業精神、艱苦奮斗精神、知識創新精神,努力培養企業員工的競爭觀念、效益觀念、發展觀念等現代意識。
2、企業精神是企業的靈魂和支柱,集中反映了企業職工的思想活動,一般心理狀態和精神風貌,是企業職工對企業發展命運和未來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因此,在企業文化的建設中,要精心分析,全面歸納,反復推敲,從企業的宗旨、目標方向等方面進行概括提煉出來。
3、企業精神必須以人文本。以人為本,要確定人在管理過程中的主導地位,要圍繞著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去開展一切管理活動。一是要突出柔性管理。目標管理是將目標任務層層分解到基層、到人的一種管理方式,它在監督和考評上更多的注重成果,而非過程,這就為職工發揮主觀能動性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提高職工對工作的興趣,本身就是為了發揮人的潛能,為此企業還可以採取工作崗位輪換等方式來實現此目標。二是構築雙贏平台。企業要構築企業與職工共同發展的雙贏平台。首先,要讓職工明白,企業不僅為他提供一種物質的生存空間,同時也是他實現自身價值、尋求集體歸屬感的最理想場所,是職工在精神得利的基礎上,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同時,也要讓職工懂得只有企業發展強大了,才能給自身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讓職工從深層次增強認同感、歸屬感、激發全體員工內心對企業的親和力,使員工與企業成為一個利益共享、風險同擔、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更加努力地工作來回報企業。其次,企業要有更高的發展必須做好員工的職業生涯設計,為員工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
(二) 樹立企業管理風格
以企業精神具體化為企業的管理和服務風格。包括管理觀念、管理手段、管理技術等。如依法治企、從嚴治企、規范化管理、微機管理、服務承諾制等。企業管理風格不是一天兩天,一月半月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經過長期的時間培養。因此,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要發動職工充分討論定出基本內容,然後通過廣泛宣傳,並由領導示範影響職工,一步一步地樹立起來。
(三)塑造企業形象
企業形象是指得到社會認可的企業文化的綜合反映和外部表現,或者說是企業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和聲譽。它包括企業領導形象、員工形象以及企業整體的服務形象。企業形象的形成和建立使企業的服務質量、人員素質、專業技術、公共關系在社會和客戶心目中形成總的印象。企業形象不僅是社會公眾所關心的事,而且與企業本身的生存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內在聯系。

二、企業文化建設的條件

(一)領導重視是關鍵
領導重視是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先決條件。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以及企業形象等都需要靠領導去提煉和設計,也需要領導的規范行為帶領和影響員工貫徹執行。因此,抓好企業的文化建設,首先要解決好領導的認識問題。隨著企業文化建設理論研究的深入,那種把文化教育、文娛活動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片面認識已不多見了,但是對企業文化建設內涵的深刻理解和對此工作的重視程度還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當前,經濟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向現代企業管理者提供了嚴峻的挑戰,把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促進企業管理的驅動器,正是現代企業管理先行者潛心研究的寶貴結晶。因此,堅定不移地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把文化建設列入領導日常議事日程,認真計劃落實,經常檢查改進,特別是根據自身特點對企業精神不斷進行總結提煉,使之成為企業全體職工的共同信念,使之成為戰勝艱難困苦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的強大思想武器。

(二)全員參與是保證
全員參與是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保證。職工是企業的主人,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我們體會到,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建設,如果得不到企業職工的認同,沒有企業職工的廣泛參與,就如同無源之水一樣必然枯竭。因此,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要有全體職工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企業領導要不斷加強對職工的文化建設意識的教育,要讓職工了解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是什麼,給職工提供參與實現目標的機會,引導職工把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看成是自己的目標,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和高尚的人生價值觀,並以此調動和激發全體職工參與文化建設的熱情,為之努力工作無私奉獻,最終使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與職工和個人目標都能同時達到。
(三)創新發展是根本
創新發展是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企業文化作為一種觀念形態,是不斷豐富發展的,只有創新的企業文化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總體上講,目前企業的文化建設還處在低級階段,擺脫舊觀念舊思維羈絆,不斷發展企業的文化建設事業需要創新。新形勢、新問題、新挑戰決定了企業必須創新。如何對企業文化建設進行創新呢?一是要重新審視企業的現有文化,對企業文化進新系統的研究和不斷的探索。二是要充分認識到企業文化建設是一項不斷創新的系統工程,其內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廣泛性、持久性和復雜性的特點。三是要立足於問題的發現、分析的解決,從科技迅猛發展、知識經濟逐步到來的客觀要求出發,從利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出發,不斷地創造出新的適合企業發展,適合科技進步富有時代氣息的企業文化。
三、 企業文化的主要作用

(一)擴大企業的輻射面
企業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必須同社會各方面發生聯系和交往,優秀的企業文化能以良好職業道德、精湛技術、優質服務贏得客戶的信賴,在聯系與交往中必然給人們帶來深遠的影響。企業在客戶心目中留有美好的形象,是取之不盡的無形資源,將受益無窮,它能刺激客戶,使其對企業產生有益的行為,使企業比較容易得到社會及人民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從而促進企業發展。
(二)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優秀企業文化是促進企業進步與發展的內在動力,它能使絕大多數企業員工具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從而易於對企業各項重大決策取得共識,激發使命感和責任感。優秀企業文化能培育職業道德,可促使員工在深化企業改革、利益關系調整等變動中,正確妥善處理公與私的關系,能鞏固和發展團結向上、協調穩定的群體關系。優秀企業文化在企業整個實踐活動中界定員工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為准則,激勵員工自覺地按照企業總體水平、統一標准來規范自己的言行,強化員工的創業、敬業精神,為促進企業持續、協調、有效、和諧發展勤奮工作。
(三)實現管理模式的轉變
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理論的嶄新成果,企業文化是現代企業管理邏輯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對原有企業管理理論的總結創新的結果,因此要把企業文化建設放在現代化管理的新模式角度上思考。發達國家的企業普遍經歷了從經驗管理——科學管理——現代管理這樣三個階段的管理進程。經驗管理屬能人模式,憑感覺、靠經驗管理、靠個人的能力、素質、經驗和風格在發揮著作用,結果使大部分企業長期停留在租放管理水平。科學管理屬於制度模式、企業各單位職能、崗位職責、行為准則、運作程序都實現了規范化;信息傳遞、各項工作實現了程序化;人才、資金、物資、時間等資源的利用實現了科學化,企業的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方面都有成套科學的、規范的制度和程序。但是,總有部分工作是制度和程序管不到的,如果太多的制度和標准讓人難以掌握,就可能壓制積極性和創造性,降低運行效率,增大管理成本。現代管理屬於文化模式,員工的工作都不靠人來監督、管制,而是自覺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去完成工作,積極地發揮自己的潛能。企業文化營造了一個和諧的工作氛圍和共同奮斗的願望,使員工忠誠於企業和企業所從事的事業,一切基礎的管理制度和規范,程序都已經潛移默化為所有員工的職業習慣。企業管理者重點關注在實施戰略規劃、戰略管理,這是每個企業管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提高企業競爭力
企業文化是打造企業品牌的重要途徑,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的「名片」、「無形資產」,也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企業文化強大的內涵,是用之不竭的財富和智慧之源。建設企業文化,是塑造企業品牌,拴心留才、精心育才、吸引賢才、吸引客戶,也是博得社會的認可的有效途徑。在新的世紀,哪家企業擁有文化優勢,哪家企業就擁有競爭優勢。
(五)現代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巨大推動力
過去,企業一般是靠物質資源來建立自身發展優勢,主要以擴大企業規模和增加設備投入來促進經濟效益的增長。時至今日,這種發展方式不再是企業最好的發展模式。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與文化擔起企業發展推動力的重任。它是一種強大的內在驅動力,是獲得經濟增長的有效手段,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和智慧之源,未來成功與卓越的企業在於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目前,企業形象戰略和企業文化建設的實踐及其所取得的成果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Ⅹ 如何處理好長期任務同階段性成果之間的關系

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一些地區、單位或部門在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過程中,偏重於階段性集中活動,弱化了黨的建設的經常性工作,究其原因就是沒有處理好經常性工作和階段性集中活動關系,缺乏或不重視理論層面上的正確指導。因此,能否充分搞懂弄清經常性工作和階段性集中活動,切實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對於有效推動創先爭優活動深入開展顯得至關重要。 首先,要弄清楚經常性工作和開展的活動的概念、內涵和基本要求與目標任務。經常性工作貫穿黨的全部奮斗歷程,高度重視並堅持不懈地做好經常性工作,是黨的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創先爭優活動只有立足於做好經常工作,緊緊抓住經常性這個根本,才能全面推動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立足本職發揮應有的作用。經常性工作體現在一個地區、單位和部門,就是指做好經常性的思想工作和經常性管理工作。創先爭優活動是黨中央立足於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旨在以改革創新精神在黨內開展的一項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主題活動。胡錦濤同志強調:「要把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作為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手段」。所以要以科學辯證的觀點去分析看待二者的關系:加強黨的建設,經常性工作是基本要求和根本前提,是縱覽全局的抓手;階段性集中活動是經常性工作的一種創新和補充,是促進經常性工作的一種手段。在黨的建設的歷史上二者始終相輔相成、共同發展,如果只是在形式上高度重視活動的開展,忽視或弱化黨的經常性工作,必將給黨的建設帶來無法彌補的嚴重後果,影響黨的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 因此,在實踐中應把握兩個基本原則,科學對待二者的關系: 要本著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扎實做好經常性基礎性工作。 不論是在創先爭優活動中,還是在階段性集中活動中,必須像鄧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樣:「重要的是做好經常工作」,「我們要把主要精力放到經常工作方面」,「沒有一樣事情不是一點一滴的成績積累起來的」。這就要求各級黨組織在活動中,採取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以經常性工作為重中之重,固本培元,把經常性基礎工作做好做扎實。一是要在「規范性」上下功夫。規范性,就是要把本單位的各個方面用正式的規章統一起來,作為每個黨員、幹部所遵守的准則。實踐活動中,黨的建設要上層次、上台階,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必須圍繞規范性建設夯實基礎,要把制度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用制度來確保各種管理教育經常化和有效性。二是要在結合上下功夫。經常性思想工作和經常性管理工作,一個側重於思想引導,一個側重於行為規范,但二者的工作對象都是人,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在每個階段性集中活動中只有把二者緊密結合起來,精心設計活動內容,周密組織實施,才能確保活動收到實效。三是要在深入細致上下功夫。可以說,深入細致是黨的經常性工作內在規律的客觀要求,但有些單位和領導幹部在開展活動中工作不夠嚴謹細致,簡單粗放,搞活動、做工作不沉入基層,不做細致的調查研究,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嚴重,喜用會議、文電、講話來布置和領導工作;有的蜻蜓點水,水過地皮濕,善用大呼大嗡的辦法處理問題,使經常性工作變得不經常。因此,在開展階段性集中活動中,必須轉變作風,下氣力做好經常的、大量的、艱苦細致的工作。 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真正把活動高效地融入經常性工作之中。 針對經常性工作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採取循序漸進的原則,有目的地開展專項集中活動,切實把階段性集中活動高效地融入經常性工作之中。一是要在設計活動的方式上高度體現融合性。任何一種活動方式都是為活動內容服務的,是一項活動的內在要求。這就要求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在設計的活動方式上真正體現黨的建設經常性工作的基本要求,貼近實際,把活動方式和經常性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不能游離於經常性工作之外。二是在活動的內容上注重點滴性。目前黨的建設、幹部隊伍建設、黨員隊伍建設、黨風廉政建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許多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不能渴望一兩次階段性集中活動就能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好。這就要求在具體工作中,注重調查研究,實事求是、清醒地正視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抓住經常性工作中的薄弱環節設計、開展活動,什麼問題突出就先解決什麼,一個一個地去解決。三是在活動的進程上把握漸進性。通過創先爭優活動有效地去解決經常性基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還要注意把握活動的進程和力度,不能有浮躁思想和情緒,否則就會出現「大躍進」現象。要堅守科學的態度,理智的思維,循序漸進,務求實效。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要有一定力度,但不能超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接受程度,盡量做到每個階段的重點工作和重要活動安排大致均衡、科學合理。 其次,在理解和把握了上述原則的基礎上,我們不難看出,經常性工作和階段性集中活動關系中又包含了諸多重要性關系,在實踐中,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處理好「必要形式」與「重形式、走過場」之間的關系。開展創先爭優階段性集中活動要注意形式和經常性工作內容的結合,已確定的好的工作和活動內容要通過必要的形式來襯托和體現。在這方面,各地已經總結和探索出了許多好的經驗和做法,但必須警惕形式主義,時刻克服盲目性,堅持不唯書不唯上,要以科學的態度、發展的理念對待活動的開展。要認真吃透上級的精神,客觀梳理自身的問題和不足。要把上級的各種會議、活動的要求以及外地的經驗做法領會好,不能死搬硬套。只注重形式、注重上級的要求、注重輿論的氛圍,而忽視把上級的精神與本地區、本單位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忽視群眾的意願,忽視基層的苦衷,忽視基礎工作內容,忽視實際需求,盲目、被動地設計活動方式,活動內容、要求重復迭起,造成階段性集中活動頻繁,基層應接不暇,敷衍了事,最終只能是走過場。所以必須反對任何形式的表面文章和假、大、空現象。 二、處理好短期效果與長效機制之間的關系。創先爭優是一項系統工程、長期任務,經常性工作和階段性集中活動確實需要達到階段性的效果,取得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但同時更需要探索建立創先爭優的長效機制,使之成為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的自身追求和實際行動。如果只重視當前或近期效果,忽視長遠的建設和成效,就是沒有真正把經常性工作和階段性集中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會犯功利主義的錯誤,出現「只要一時政績、損害長遠利益」的現象。因此,在處理經常性工作和階段性集中活動關系時,既要注重活動的短期效果,又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創先爭優中如何強化黨的建設經常性工作的長效機制。 三、處理好繼承性與創新性之間的關系。要統籌兼顧經常性工作和階段性集中活動,必須處理好繼承性與創新性之間的關系,只繼承傳統而不去創新是沒有生命力的,只創新而不繼承傳統是危險的。創先爭優的「創」和「爭」,不是任意的「創」和「爭」,而是在尊重規律基礎上的「創」和「爭」,是在繼承傳統基礎上的「創」 和「爭」,是在總結經驗教訓基礎上的「創」 和「爭」。因此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原則,鞏固和繼承好的經驗和做法,切實把管用的、實用的、群眾歡迎的工作內容及活動方式貫穿於整個實踐之中,絕不能背離和丟棄我們黨歷史創造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同時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研究,對在經常性工作和階段性集中活動中取得的經驗和成果堅持科學繼承,不斷創新,用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推進工作。 四、處理好實際效果與群眾滿意之間的關系。能否處理好經常性工作和階段性集中活動關系,要看實際效果如何,更要看群眾是否滿意,絕不能簡單地用開了多少座談會、出了多少期板報、建立了多少規章制度等作為檢驗二者結合成效的標准。因此,開展創先爭優必須立足在本職崗位爭先進,在日常工作中創優秀,時刻檢驗自

閱讀全文

與注重成果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
轉讓翻轉犁 瀏覽:705
門頭廣告牌使用費合同 瀏覽:835
廠轉讓樣本 瀏覽:8
攤銷土地有殘值嗎 瀏覽:529
永久煤柱攤銷系數是多少 瀏覽:421
工商局的權力 瀏覽:637
商標注冊0603分類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