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東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規范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加速科學技術進步,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第三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科技成果轉化與管理工作,適用本條例。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歸口管理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負責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和服務。
各級人民政府計劃部門、經濟綜合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第五條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應當鼓勵科技創新,重點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技術政策,優化資源配置;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有效節約能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應當遵循自願、互利、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或者依照合同約定享受利益和承擔風險。第六條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保守國家技術秘密,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科技成果轉化活動中的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轉化各方面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在科技成果轉化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組織實施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指導、調控和監督,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將科技成果轉化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組織協調和實施重大科技成果的轉化。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重視科技中介服務組織建設,培植和發展技術評估、技術經紀、技術咨詢、技術交易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鼓勵和支持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活動,並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扶持。第十條縣級以上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行政部門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制定科技成果轉化規劃和計劃,定期編制發布科技成果目錄和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指南,加強對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指導。第十一條實行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認定製度。經認定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享受國家和省規定的優惠。第十二條在科技成果轉化活動中,需要對科技成果進行檢測評估的,應當由具有法定資格並經科學技術行政部門確認的機構進行檢測評估。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企業從事科研、開發和技術改造,引導企業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
企業應當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增強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能力,積極創造條件與國內外各類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以及經濟組織進行多種形式合作,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第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農村經濟組織獨立或者聯合建立中間試驗基地、工業性試驗基地、農業試驗示範基地和其他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並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扶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科技成果轉化試驗、示範基地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的基本建設納入當地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計劃。第十五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和星火技術密集區,應當加強基礎設施,建立健全服務支撐體系,發揮園區科技成果轉化的孵化、示範和推廣作用。第十六條鼓勵建立技術產權交易市場,推動企業的技術股權投資和技術產權交易,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綜合服務。第十七條科技成果轉化的試驗產品,經批准可以在一至三年內試銷並享受優惠政策。第十八條國有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其他事業單位應當支持科技人員兼職或者離崗創辦科技企業或者從事其他科技成果轉化活動。科技人員在兼職或者離崗期間不得侵害本單位或者原單位的技術經濟權益。
高等院校在讀學生,經所在學校批准可以休學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活動。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可以按照規定提前退休或者辭職,創辦科技企業,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第三章保障措施第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逐年增加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投入。省和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通過設立風險投資基金提供貸款貼息或者設立科技擔保公司提供貸款擔保等,支持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成果轉化所需資金,還可以通過發行債券、股票、資金入股和捐贈等形式籌措。
『貳』 長春市科技創新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創新第一動力、人才第一資源的作用,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快建設區域創新中心,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科技創新及其相關活動。第三條本市堅持科技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和科技創新治理體系,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催生發展新動能,推動科技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第四條本市設立科技創新委員會,統籌協調科技創新活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負責組織編制戰略規劃、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協調推進重大事項、評估督查重點工作、開展政策績效評價等。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科技創新工作的領導,貫徹落實科技創新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將科技創新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科技創新工作協調機制,將科技創新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逐步提高科技創新經費投入的總體水平;財政用於科學技術經費的增長幅度,應當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並保持穩定增長。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科技創新發展專項規劃,並按照規劃制定年度科技創新計劃。第六條市、縣(市)區科技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科技創新工作的宏觀管理、統籌協調、服務保障和監督管理。
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做好科技創新相關工作。
開發區管理機構根據授權,負責本轄區內的科技創新工作。第七條企業、高等學校、研究開發機構、科技服務機構以及行業協會、商會、學會、聯盟等社會組織應當發揮在創新鏈相關環節的作用,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第八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促進科技創新工作考核制度,定期對縣(市)區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科技創新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第九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優化科技創新空間布局,集聚創新資源,推動長春科技創新城建設。第十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質升級汽車、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發展壯大生物醫葯、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布局生命健康、下一代信息網路等未來產業,打造創新產業集群。
鼓勵和支持農業科學技術的應用研究,傳播和普及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促進農業科學技術進步,利用農業科學技術引領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推動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加強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優先發展現代種業,建立健全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體系,形成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的長效機制。第十一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科技安全保障協調工作機制,健全預防和化解科技安全風險的制度機制,強化重點產業供應鏈安全管理和保障,防範化解科技領域重大風險,提高科技安全治理水平。第二章研究開發第十二條鼓勵企業、高等學校、研究開發機構、社會組織以及科技人員開展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第十三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支持高等學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支持科研院所建設國際一流研究開發機構,優化學科和研發布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
鼓勵高等學校、研究開發機構建立健全學科協同和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機制,支持跨校跨院整合提升優勢特色學科,促進科教協同、教研相長、產教融合。第十四條市人民政府設立自然科學基金或者聯合基金,為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提供支持。具體管理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支持企業及其他社會力量通過設立基金、捐贈等方式投入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第十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支持企業、高等學校、研究開發機構建設科技創新基地、科技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等。
對於本行政區域內的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省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台,優先列入重點項目建設計劃,在用地保障、配套設施、財政資金、人才引進、成果轉化等方面給予支持,保障科技創新平台的正常運行。
『叄』 長春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暫行規定
第一條為了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加快科學技術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凡在我市行政區域內的企事業單位均適用本規定。第三條建立我市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用於企業吸收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科技成果;企業、科研單位、高等院校自行開發轉化科技成果;工業科學技術中間試驗和中試基地建設;獎勵對科技成果轉化有突出貢獻的有關單位及人員。
基金主要種類來源及管理:
(一)新產品開發和消化吸收專項基金:在國家每年撥款200萬元的基礎上,市財政每年匹配400萬元資金,納入財政預算,並逐年有所增加。由市經委會同有關部門管理。
(二)科技成果推廣和中試風險基金:從1992年起,市財政每年劃撥200萬元資金,並逐年有所增加,有償、滾動使用。由市科委會同有關部門管理。
(三)獎勵基金:從1992年起,市財政每年拿出一定額度資金,對在科技成果轉化推廣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重獎。由市科委會同有關部門組成評審委員會制定評獎辦法並組織評獎工作。
(四)科技專項貸款:市工商行在現有科技貸款的基礎上,逐年有所增加,其它各專業銀行也要建立科技專項貸款,並逐年增加。第四條加快中試基地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迅速轉入工業化生產。中試基地由市科委會同有關部門負責認定。中試基地享受如下優惠政策:
(一)經市科委批准認定的中試產品免徵所得稅3年。
(二)市科委下達的中試項目及市火炬計劃項目經市稅務局批准,減免產品稅或產品增值稅1-2年。
(三)項目所需資金銀行在科技貸款中予以優先安排。
(四)市科委下達的科技項目貸款實行稅前還貸。
(五)中試基地可以按銷售額(含技貿收入)提取不超過5%的風險基金,用於中試基地的發展。
(六)中試基地的用工和分配製度,按長春市高新技術企業有關規定執行。
(七)中試基地經市科委和財政、稅務部門批准,可實行快速折舊。第五條鼓勵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積極創辦科技型企業。科技型企業可從銷售總收入中提取1-5%的新產品開發費。其固定資產中的機器設備折舊率,報經同級財稅部門批准,可實行快速折舊。第六條鼓勵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向我市企業轉讓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轉讓費由供需雙方自行商定。科技成果轉讓投產後,取得經濟效益的,由生產企業對開發者或開發單位給予利潤分成或產品銷售額分成,作為科技人員獎勵經費,分成比例和年限雙方商定。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要嚴格執行本規定,切實保障科技成果轉讓的順利進行。第七條鼓勵科技人員和科技管理人員為我市企業開發新產品、推廣新技術。新產品、新技術被企業移植採用的,產品銷售後,可從取得的效益中或從銷售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報酬,作為科技人員和科技管理人員的獎金,此項費用企業可在銷售費用中列支,免交獎金稅。對科技人員、科技管理人員的合法收入,除按規定交納個人收入調節稅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第八條鼓勵引進外資和國外新產品、新技術。對引進的外資和國外的新產品、新技術,接收單位接收並產生經濟效益的,由接收單位對中介人或中介單位給予一定數額的咨詢費,此項費用企業可在產品成本中列支。第九條科研單位、高等院校要把科技人員從事科技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取得的經濟效益作為評聘專業技術職務的重要內容,也可以以轉化取得的經濟效益為依據評聘教授、工程師等。第十條科技人員取得的技術轉讓收入,按國家《個人收入調節稅暫行條例》規定,繳納個人收入調節稅:科技人員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的收入,按平均月收入600元為基數,超過部分徵收個人收入調節稅。第十一條本規定由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負責解釋。第十二條本規定由市科委會同有關部門負責組織實施。第十三條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肆』 吉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吉林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等10部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一、將《吉林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第六條第二款第三項「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集體經濟組織資產變動的審查、確認、產權界定、登記和資產評估」修改為「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集體經濟組織資產變動的審查、確認、產權界定、登記」。將第二十條「集體資產產權變動、入股、聯營、合資經營和非平均承包的,應當對利用的集體資產進行價值評估。價值評估工作由農村經濟管理機構負責」修改為「集體資產產權變動、入股、聯營、合資經營和非平均承包的,應當對利用的集體資產進行價值評估」。二、將《吉林省職工教育條例》第十七條第一款「舉辦國家承認學歷的職工教育,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和第二款「社會力量舉辦的職工教育,應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辦理,嚴格履行審批手續」刪除。三、將《吉林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省內首家生產的屬高新技術類的發明專利產品從投產之日起在三年內、實用新型專利產品和經有關部門認定的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新產品在二年內,新增屬地方使用的增值稅全部返還給企業」修改為「省內首家生產的屬高新技術類的發明專利產品從投產之日起在三年內、實用新型專利產品從投產之日起在二年內,新增屬地方使用的增值稅全部返還給企業」。四、將《吉林省地方水電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一款「地方水電系統技術工種和全國農村水電氣化縣的農村電工,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其人員培訓、考核和發證由省地方水電管理機構組織進行,無證人員不得上崗」修改為「地方水電系統技術工種和全國農村水電氣化縣的農村電工,實行持證上崗制度。」五、將《吉林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第十六條「購置農用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農用推土機、農用挖掘機、農用鏟運機等動力機械的單位和個人,應持產品合格證及其他有關手續,到農業機械管理部門所屬的農業機械安全監理機關注冊登記,方可使用」修改為「購置農用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農用推土機、農用挖掘機、農用鏟運機等動力機械的單位和個人,應持產品合格證及其他有關手續,到縣農業機械管理部門所屬的農業機械安全監理機關注冊登記,方可使用」。將第二十五條「農業機械維修經營者必須具備相應的維修設備和檢測儀器,配備具有相應技術等級的修理人員,經縣以上農業機械管理部門頒發維修點技術合格證和維修人員技術等級證,並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營業執照後,方可按照核定的維修等級范圍從事維修經營活動」修改為「農業機械維修經營者必須具備相應的維修設備和檢測儀器,配備具有相應技術等級的修理人員,經縣農業機械管理部門頒發維修點技術合格證和維修人員技術等級證,並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營業執照後,方可按照核定的維修等級范圍從事維修經營活動」。六、將《吉林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第十條第一項「跨省、市(州)道路旅客運輸和零擔貨物運輸、一類車輛維修企業、出入國境道路運輸、汽車駕駛學校和面向社會的汽車駕駛員培訓班,由省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審批」修改為「跨省、市(州)道路旅客運輸和零擔貨物運輸、一類車輛維修企業、出入國境道路運輸,由省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審批;汽車駕駛學校和面向社會的汽車駕駛員培訓班,由省或者市(州)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審批」。將第五十二條「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客運站務、司乘人員,以及從事危險貨物、大型和特種物體搬運裝卸的作業人員和車輛維修業從業人員培訓,培訓合格後持證上崗」修改為「市(州)、縣(市)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客運站務、司乘人員,以及從事危險貨物、大型和特種物件搬運裝卸的作業人員和車輛維修業從業人員培訓,培訓合格後持證上崗。」七、將《吉林省工程建設勘察設計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地方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按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審批許可權,由省或者市(州)審批。
省計劃行政主管部門和市(州)人民政府確定的部門按照審批許可權負責初步設計審批工作」修改為「地方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按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審批許可權,由省、市(州)或者縣級審批。
省計劃行政主管部門和市(州)、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部門按照審批許可權負責初步設計審批工作」。八、將《吉林省計劃生育條例》第二十二條「除本條例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之外,城鄉居民中有其他特殊原因要求生育的,由夫妻雙方提出申請,經縣、市兩級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審查同意,報省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批准,可再生育一個孩子」修改為「除本條例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之外,城鄉居民中有其他特殊原因要求生育的,由夫妻雙方提出申請,經縣級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審查同意,報市級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批准,可再生育一個孩子」。
『伍』 吉林省科技人員領辦、創辦科技企業和從事科技服務活動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為了鼓勵和推動科技人員領辦、創辦科技企業和從事科技服務活動,促進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科技人員,是指高等院校、中等專業學校、科研機構以及其他國有事業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和管理工作的人員。本規定所稱科技企業是指從事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和科技新產品的開發、生產、經營的企業(不包括單純經銷科技產品的組織)。第三條科技人員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兼職領辦、創辦科技企業和從事科技服務活動。科技人員由於從事兼職活動不能正常完成本職工作的,應徵得所在單位同意,並給所在單位適當的經濟補償。科技人員經與所在單位協議,可以離崗領辦、創辦科技企業和從事科技服務活動。原科技人員所在單位應當支持科技人員從事本條規定的活動,並與科技人員簽訂兼職、離崗的書面協議。第四條兼職科技人員享有與所在單位其他科技人員同等的福利和待遇。離崗科技人員領辦、創辦科技企業和從事科技服務活動3年內工齡連續計算,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在原所在單位評定,檔案工資正常晉升,住房待遇不變,在協議約定期限內願意回原所在單位工作的,允許參加競爭上崗。
科技人員離崗期間的工資、醫療待遇、意外傷害保險等和其他有關保險,應由用人單位負責。第五條科技人員兼職或離崗領辦、創辦科技企業和從事科技服務活動的,應當保守原所在單位的技術秘密。
科技人員使用原所在單位或他人技術秘密等知識產權的,應與原所在單位或他人簽訂許可或轉讓協議。
兼職、離崗的科技人員可與原所在單位協議,無償或以成本價有償使用原所在單位的科研儀器設備。第六條鼓勵高等院校設立專職從事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和科技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經營的工作崗位(以下簡稱科技創業崗),組織科技人員進行集體創業。科技創業崗按照不低於學校在職教學科研人員總數2%的比例設定。
科技創業崗的科技人員,享有與其原崗位相同的工資和福利待遇,其中,從事技術中介、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的人員每年還應從稅後利潤中獲得不低於20%的獎勵和報酬;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和創辦科技企業人員的獎勵和報酬按照本規定第七條的規定執行。第七條職務科技成果在本省范圍內轉化成功後,所在單位應對科技成果完成人和為成果轉化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和報酬。
以技術入股的形式實施轉化的,可按不低於該成果入股作價金額50%的股份作為獎勵和報酬,持股人享受相應的股份權益。
以技術轉讓方式實施轉化的,可按不低於技術轉讓所取得的稅後利潤中的50%的比例用於一次性獎勵和報酬。
單位自行實施轉化或與他人合作實施轉化的,可連續5年從實施該成果的年稅後利潤中提取不低於20%的比例用於獎勵和報酬。
在研究開發和成果轉化中作出主要貢獻的人員,所得獎勵和報酬份額不低於獎勵和報酬總額的50%。第八條高等院校、中等專業學校、科研機構以及其他國有事業單位持有的具有實用價值的職務科技成果在成果完成後一年未實施轉化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和參加人在不變更職務科技成果權屬的前提下,可以根據與所在單位的協議進行該項科技成果的轉化,並享有協議約定的權益。
對作為技術儲備的職務科技成果,從成果完成之日起兩年內未能實施轉化的,原所在單位應給予科技成果完成人相應的經濟補償。兩年後,科技成果完成人可按照前款的規定對該項科技成果進行轉讓。
作為技術儲備的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成功後,科技成果完成人和為成果轉化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可以按照本規定第七條的規定獲得獎勵和報酬(扣除已補償部分)。第九條科技人員創辦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的注冊資金額度辦理,其他類型的科技企業注冊資金不受最低限制。留學歸國人員創辦科技型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的,其注冊資本金可比照外商投資企業在兩年內分期繳付。但首期到位率(含以技術成果作價部分)不得低於注冊資本總額的50%,在首期繳付的出資中,高新技術成果作價部分不得超過首期出資額的50%。
『陸』 吉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的決定(1996)
吉林省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
《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的決定
(1996年9月26日吉林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通過1996年10月4日公布施行)
吉林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決定,對《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作如下修改:
第四十八條第三款修改為:「各級財政每年在預算中要安排一部分科學技術成果轉化補助經費,並隨著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有所增長。」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柒』 吉林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規范科技成果轉化活動,維護科技成果轉化各方的合法權益,推進科教興省戰略的實施,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以及應用、推廣科技成果,發展新產業等活動。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與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有關的組織和個人。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管理、指導和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科學技術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部門依照各自的職責范圍,做好組織、指導、協調工作,為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提供服務。第二章組織實施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科技成果轉化活動進行正確的產業導向和技術導向,培育和發展技術市場,在政策制定、人才培訓和資金投入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引導。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負責編制本行政區域內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指南,發布科技成果供求信息。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確定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及相關工作,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按要求組織落實,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將落實情況向本級人民政府作出報告。第七條科研機構應當創造條件,逐步轉變為科技型企業、整體或者部分進入企業(集團)和轉變為技術服務與中介機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第八條有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以及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同農業科學技術轉化機構、農民技術協會和科技示範區、科技示範戶相結合,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第九條農業科研機構可以依法經營其研究開發的新農葯、新化肥、農作物及禽畜新品種。第十條企業應當逐步建立科研、生產、市場相結合的技術開發、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企業可以獨立或者與其他組織合作研究開發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承擔政府及有關部門組織實施的重大科技研究開發項目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第十一條鼓勵和支持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依法獨立建立或者聯合建立示範性生產基地、中間試驗基地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第十二條有條件的組織和個人均可以依法創辦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目的的科技顧問公司,投資咨詢公司,市場咨詢公司,會計、律師咨詢機構,評估機構等中介機構。第十三條技術出資方可以用依法取得的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權,計算機軟體著作權,非專利技術成果的使用權等技術成果財產權作價入股。
作為出資的專利權和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其剩餘的法定保護期應當不少於三年。第十四條科技成果經具有無形資產評估資格的機構進行評估後,可以作價出資、入股,出資比例或者入股的份額不超過項目投資總額的20%。高新技術成果出資、入股的不超過35%。
成果完成人和成果轉化的主要實施者可以獲得與之相當的股權收益,所佔比例不受限制。凡屬政府資助項目實施轉化的,從收益之日起三年內,成果完成人和成果轉化的主要實施者可以共享不低於50%的該成果股權收益。從收益之日起第四至第六年,成果完成人和成果轉化的主要實施者可以共享不低於30%的該成果股權收益。第三章保障措施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用於科學技術、農業發展資金及扶貧資金、鄉鎮企業發展資金等經費中,應當有一定比例專項用於科技成果轉化。
省級財政預算中的科技三項費用於科技成果轉化的部分不低於10%,市、縣級財政預算中的科技三項費主要用於科技成果轉化。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也應當逐年增加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投入。
科技成果轉化的財政經費,主要用於科技成果轉化的引導資金、貸款貼息、補助資金和風險投資等。第十六條依法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基金的設立、管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按國家有關規定製定。第十七條有條件的組織可以依法建立科技成果產業化風險投資公司,支持高收入、高風險、高產出的科技成果轉化。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它組織和個人可以參與投入,分享收益,共擔風險。第十八條科技成果轉化的試驗產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技術、質量、安全、衛生等標准,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試銷產品的規定,經有關部門批准,在三年內試銷。
科技成果轉化的試驗產品,除國家和省明確限價的產品外,在試銷期內,其試銷價格由生產單位自行確定。
『捌』 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管理辦法三篇
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管理辦法三篇
篇一: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推進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進一步整合科技資源,提升創新能力,加速成果轉化,根據《XX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的相關規定,設立XX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專項。為此制訂本辦法。
第二條: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是指已取得科技成果,進入產業化示範或推廣,具有形成產業規模的基礎和能夠取得較大經濟社會效益的項目。
第三條:成果轉化項目的資金是一種引導性資金,其目的是鼓勵和引導各級政府、企業、院校、科技創業投資機構、金融機構、民間組織和境外資金對成果轉化的投入,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成果轉化投入機制。
第四條:成果轉化項目遵循誠實申報、公正受理、擇優支持、公開透明、科學管理、績效評價、整合聯動、專款專用的原則。 第二章:項目管理
第五條:XX省科技廳是成果轉化項目的管理部門,負責發布年度項目指南,組織項目申報、評審、驗收等工作,會同財政廳批准項目年度計劃。
第六條:XX省科技廳每年定期向社會發布成果轉化年度支持項目名單,接受社會監督。
第七條:XX省財政廳、XX省科技廳是成果轉化資金的監管部門,對項目經費的使用情況和年度工作計劃進行監督、檢查。
第1頁 共14頁
第八條:成果轉化項目資金採取一次性編制預算、滾動支持或一次支持方式給予項目承擔單位無償資助。原則上每個項目支持額度控制在100萬元左右,且企業須有5倍以上的自有匹配資金。
第九條:市州及擴權縣(市)科技局應當對成果轉化項目進行資金匹配,協調解決項目實施中遇到的問題,監督檢查項目進展和財務管理情況,並及時向省科技廳報告項目實施中的重大事項。
第三章:支持范圍第十條:通過技術轉移落戶XX的國內外高新技術成果、國家資助的重大科技項目成果,通過應用開發,有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項目。
第十一條: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授權發明專利和新品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且產權關系明晰,產學研結合,有較好經濟社會效益的成果示範推廣和工程化應用項目。
第十二條:省級認定的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平台的能力建設項目。 第四章:項目申報
第十三條:由省科技廳發布成果轉化項目年度申報指南,明確支持項目范圍,申報時間和要求。
第十四條:符合指南要求的項目,由申報單位按XX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申報要求和渠道提供相應申報材料。申報單位應提交以下材料: (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申報書及經費預算表; (二)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三)企業與技術依託方的合作協議;
(四)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企業前兩年度的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損
第2頁 共14頁
益表、現金流量表以及報表附註等;
(五)項目技術情況的證明文件(包括科技成果鑒定證書、專利證書、獲獎證書、新品種審定證書或其他技術權益證明等);
第十五條:申報單位應是在XX境內注冊的企業法人,具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單位應當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較高的市場開拓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第十六條:項目由省級有關部門、市州及擴權縣(市)科技部門推薦(中央部屬單位直接推薦),向省科技廳申報。
第十七條:項目推薦單位應對申報單位的申報資格、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等進行認真審查。對符合申報條件和要求的項目,出具推薦意見。 第十八條:省科技廳受理項目申報並負責項目資料的形式審查,組織有關專家統一進行項目評審。
省科技廳根據評審意見,組織專家進行現場考查,提出成果轉化資金年度支持項目,報省財政廳共同行文。省科技廳與項目承擔單位簽訂合同。合同內容由項目申報書直接生成,作為項目完成情況的驗收依據。
第十九條:項目承擔單位應在項目合同書簽訂前,提供資金預算表和匹配資金證明,落實自籌資金、部門計劃等項目實施條件,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第二十條:科技成果及各種無形資產的使用,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范有序地進行,不得侵犯成果持有者的合法權益。對有各種形式的侵權行為和成果權屬糾紛的項目不予立項;在項目執行過程中發生侵權行為的,將終止或者取消項目的執行,並依法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法律責任。 第五章:資金管理
第二十一條:成果轉化項目資金實行統一預算、核算,專帳管理。
第3頁 共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