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中國地質學會2006年十大找礦成果

中國地質學會2006年十大找礦成果

發布時間:2022-08-23 11:39:34

⑴ 唐菊興的人物榮譽

201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3年入選國土資源部第一批國土資源科技領軍人才開發和培養計劃、第一批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團隊培育計劃。2013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14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唐菊興研究員為緩解我國資源瓶頸,竭誠奉獻,勇做表率,勇挑重擔,時時起到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被中國地調局評為「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被國土資源部評為「全國國土資源系統十一五援藏工作先進個人」、「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次(2011年);
國土資源部一等獎 2次(2009,2011年);
其他省、部級科技獎二等獎 2次(2003,2004年);
獲中國地質學會十大找礦進展、十大科技成果2次,獲中國地質科學院十大科技進展3次。

⑵ 中國地質學會十大地質找礦成果屬於省部級獎項嗎

中國地質學會是於1922 年2月3日在北京成立,由中國地質科技工作者組成的學術性群眾團體,其主管單位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掛靠單位是國土資源部。學會辦事機構設在中國地質科學院,由秘書處和期刊處組成。
其掛靠單位才是省部級,所以比省部級要低,非常遺憾。

⑶ 國土資源部成礦作用與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

國土資源部成礦作用與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緊密圍繞國家目標和地學前沿,研究成礦作用過程和成礦背景條件,開展區域成礦規律研究,發展成礦理論,進行區域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和成礦遠景區劃,研發礦產資源勘查評價的新技術、新方法,開展大型典型礦床的勘查示範研究,研究解決礦產資源調查評價中的重大科學問題。

2009年實驗室學術活動活躍,重點圍繞實驗室發展和實現找礦突破展開。為了進一步提升重點實驗室整體實力,根據學術委員會建議,依託單位將「國土資源部成礦作用與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與「國土資源部鹽湖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鹽類礦產)進行了重組,申報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人員出國考察或參加國際會議30人次,邀請國內外專家講學9次。

2009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張作衡等完成的「新疆北天山西段銅多金屬礦找礦方向和勘查模型研究」獲國土資源科技進步二等獎;實驗室人員參與完成的「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與成礦作用」獲國土資源科技進步一等獎。唐菊興研究員等完成的西藏墨竹工卡縣甲瑪銅金多金屬礦床找礦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被評為十大地質找礦成果。陳毓川院士獲得「全國野外科技工作者突出貢獻者」稱號、王登紅研究員獲得「全國野外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稱號、張作衡研究員獲得地質學會金錘獎。出版專著8部,發表科技論文100餘篇、SCI論文30餘篇。立項工作取得豐碩成果,獲「地殼探測工程」計劃項目1項、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1項、新增地調工作項目6項、國家973課題1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9項,其中重點基金2項。

陳毓川院士獲得「全國野外科技工作者突出貢獻者」稱號

王登紅研究員獲得「全國野外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張作衡研究員獲得中國地質學會金錘獎

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教授Peter Laznicka應邀到實驗室做報告

⑷ 廣西發現的稀土礦床儲量如何

從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獲悉,歷時4年時間,廣西在平南縣大洲礦區發現一特大型稀土礦床。該礦普查成果被中國地質學會評為2016年度「十大地質找礦成果獎」。

⑸ 八年找到大礦富礦 湖北省某地現身超大型磷礦

地處湖北省保康、神農架和房縣三縣(區)交界處的堯治河村空氣清新、河水清澈,是遠近聞名的「全國十佳小康村」。2019年,全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8億元,人均純收入達到6萬元,100%的農戶住上了小別墅。而讓許多人沒想到的是,除了果園經濟和 旅遊 業,磷礦的綠色開發也是堯治河村走向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柱。這不,一個超大型磷礦又誕生在了這里。

這個超大型磷礦出自保康縣堰邊上礦區,屬於湖北堯治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堯治河公司」)。該公司為堯治河村的村屬股份制企業,下轄6個磷礦生產企業、兩個化工生產企業、5座水力發電站等十餘家企業。如今,僅磷礦生產一項,已形成年生產銷售磷礦石250萬噸、精細磷化工產品5萬噸的規模,年實現產值12億元。

資源是礦業發展的基礎。2012年1月,堯治河公司以招標形式首次取得堰邊上礦區的普查探礦權,隨即委託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湖北地質勘查院(以下簡稱「湖北化勘院」)在此開展找礦工作,為企業提供後備開發基地。

從2012年開始,湖北化勘院組織工程技術人員開展綜合研究和前期調研,通過對鄂西磷礦聚集區磷礦成礦規律的總結和以往找礦成果分析,經與企業溝通,優選堰邊上區域展開找礦行動,先後完成礦區普查、補充普查和詳查工作。

「在堰邊上礦區,我們共提交磷資源儲量 5.9 億噸、五氧化二磷平均含量23.54%,其中Ⅰ級品富礦資源量 4348.7萬噸、平均含量 31.80%,控制規模5800米×2800米,單一磷礦體厚度約12米,是典型的大礦富礦。」談到這一成果,項目首席專家湯從壽滿臉自豪。

豐富的磷礦資源為堯治河公司開展礦山設計、將資源早日變成企業的現實生產力奠定了基礎,也為保康縣脫貧攻堅提供了資源支撐。更令人欣喜的是,這一成果還被中國地質學會評選為「2019年度十大找礦成果」之一。

湯從壽表示,這一成果雙重效益明顯。

從拉動地方經濟 社會 發展看,成果增加了保康縣縣域經濟發展的後勁。該縣是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重點縣,緊靠神農架林區。雖然2019年保康縣退出貧困縣行列,但縣域經濟發展的依託並不多。除利用豐富的水能資源發展小水電外,磷礦開發及磷化工業仍是全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支柱。如今,該縣磷礦開采加工能力達到100多萬噸、轉化能力達到50萬噸以上。

從對糧食安全的保障看,這一成果增強了我國近距離、低成本的磷肥供應能力,有利於我國糧食的增產增收。長期以來,與糧食主產區集中在中東部不相適應的是,我國的磷資源卻主要集中在雲南、貴州、四川等西南地區,這些地區的磷肥運到中東部糧食主產區,除要增加運輸成本外,甚至會因運輸不及時而耽誤農時,影響到當季的糧食產量。

因此,站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高度,湖北省很早便將磷礦列為全省的戰略性礦產資源,在加大磷資源整合力度、提高磷資源集約利用水平的同時,加大了宜昌磷礦東部、深部找礦的統籌工作。到2019年底,湖北省通過基金、企業等渠道累計投入磷礦找礦資金8億元,累計新增磷資源儲量32億噸,使磷資源儲量上升到全國第一,保證了我國糧食生產「中部糧倉」的磷肥需求。

在堯治河村人眼中,這個超大型磷礦意味著豐厚的收入;而在地質學家眼中,這一成果更體現出了 科技 創新的力量。

湯從壽說,湖北省磷礦資源主要集中在鄂西,受黃陵背斜和神農架背斜控制,鄂西磷礦層均為隱伏礦床,大部分埋藏深度為1000米、最深達1700米,且地表還有深大密林覆蓋。在找礦難度極大的情況下,自2011年到2019年底,湖北化勘院累計在鄂西勘查並經評審備案的磷礦就達23億噸,其中一個重要經驗就是堅持找礦全過程的地質 科技 創新。

——開展地質成礦理論創新,為找礦突破提供指導。以古構造控製成礦理論為指導,湖北化勘院技術人員通過對勘查區找礦成果的綜合研究,總結出了宜昌磷礦的成礦規律和分布特徵:磷礦主要形成於蓮沱期隆起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陡山沱期沉降區,分布於東西向、北西向構造帶及其聯合弧形的構造帶南部之聯合弧形構造帶或北西向構造帶中;磷礦大多發育在水下隆起帶,大多聚集在某一弧形斷裂或北西向斷裂的北側。

——開展深部鑽探工藝和技術方法創新,踢好找礦突破的「臨門一腳」。針對深部鑽探工程中出現的各類困難,湖北化勘院先後開展了鑽探工藝和技術方法創新:發明了木製鑽孔架橋(止水)裝置,具有可靠、可操作、成本小的特點,不僅避免了用金屬材料架橋(止水)裝置入孔後有金屬殘留在鑽孔里的隱患,而且巧妙地利用了繩索取心工具;研發了抑制炭質泥岩縮徑鑽探工藝和反承壓水法固壁護孔工藝。

「本次系統勘查,豐富了宜昌磷礦深部找礦理論,對鄂西磷礦深部成礦模式規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項目投產後,可帶動山區脫貧致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經濟及 社會 效益顯著。」湯從壽說,相信在堯治河村「礦開到哪裡,環境治理到哪裡,景點建設到哪裡」綠色發展理念的引領下,堰邊上礦區超大型磷礦也必將擁有更加光明的未來。

⑹ 第三部分 人才舉薦及成果評選

人才 舉薦及成果評選 TALENTS RECOMMENDATION AND ACHIEVEMENTS EVALUATION

人才舉薦及成果評選 TALENTS RECOMMENDATION AND ACHIEVEMENTS EVALUATION

2012年,中國地質學會人才培養和舉薦工作繼續取得新成績,一批優秀人才和成果脫穎而出,為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評選第六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

12月21日,中國地質學會組織召開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基金管理委員會會議,對由專家評選產生的候選人進行終評。基金管理委員會對候選材料進行了認真審閱、集中評議,經無記名投票,產生了第六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教師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共15名。

獲獎者是從全國各地勘行業部門、單位推薦的70餘名候選人中,本著嚴格把關、公平公正、德才兼備、優中選優的原則,經過初評、公示、終評程序評選產生的,分別在各自領域為我國地質教育、地質科學技術研究、地質調查等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貢獻的青年地質科技工作者。

2012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十大地質找礦成果評選

2013年1月14日,中國地質學會組織行業專家、院士召開評審會議,評選產生了2012年度全行業「十大地質科技進展」和「十大地質找礦成果」。

十大地質科技進展(排名不分先後):

◆發現最古老的基幹四足動物——奇異東生魚

◆我國不同季風區古氣候演化差異及成因機制研究

◆福建缺煤省基於滑脫構造理論的深部煤炭資源研究

◆彭水區塊頁岩氣勘探項目

◆碎屑岩層系大中型油氣田富集規律與勘探關鍵技術(2008ZX05002)

◆高成熟老探區富油凹陷二次勘探理論方法、關鍵技術與持續增儲

◆冀東青龍山一長凝一帶鐵礦調查

◆熱液型鈾礦攻深找盲技術研究

◆貴州省黔東錳礦富集區深部大型一超大型錳礦找礦與成礦模式研究

◆全國地熱資源調查評價

十大地質找礦成果(排名不分先後):

◆成都氣田馬井什邡區塊侏羅系蓬萊鎮組三段氣藏天然氣勘探

◆柴達木盆地昆北斷階帶勘探與發現

◆哈拉哈塘超深層間岩溶碳酸鹽岩大油田的發現

◆延川南煤層氣勘探開發項目

◆西藏扎西康銻鉛鋅銀礦床成礦機理及找礦評價

◆內蒙古烏拉特中旗浩堯爾忽洞金礦東、西礦段詳查項目

◆廣西德保縣足榮扶晚礦區( 隴湯礦段、老坡礦段、 岜意屯礦段、孟屯礦段) 錳礦詳查

◆河北省灤縣司家營鐵礦南區深部普查

◆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煤田 (-800~-1500米)煤普查

◆河南省沿黃城市後備地下水水源地普查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多渠道舉薦秀項優目和人才,為優秀人才的成長鋪路搭橋

2012年,中國地質學會開展了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的推薦工作。楊華(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公司)、侯增謙(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郭旭升(中國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當選。其中,楊華獲得「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提名獎」。12月14日,三位獲獎者在頒獎大會上接受了表彰。

中國地質學會還開展了「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的推薦工作。經學會初審後向國土資源部推薦,其中,1項榮獲一等獎,4項榮獲二等獎,獲獎比例再創新高。

6月7日,中國地質學會在京舉行了「馬塔切納青年優秀論文獎」頒獎儀式。孟憲來常務副理事長、孫樞院士、邱中建院士為由中國地質學會推薦的榮獲馬塔切納青年優秀論文獎第三屆至第七屆獲得者代表頒發證書和獎金,朱立新秘書長介紹了馬塔切納青年優秀論文獎推薦評選情況。

中國地質學會2012年報

⑺ 安徽泥河勘查模式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1600平方千米的安徽廬樅火山岩盆地,已經發現並探明了羅河、龍橋和馬鞭山兩個大型、一個中型磁鐵礦,以及大包莊、黃屯、羅河、何家小嶺四個大型硫鐵礦,能否再找到鐵礦?用什麼機制能加快找礦?用什麼辦法能把礦盡快地開發出來?安徽地礦局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通過泥河鐵礦的勘查開發實踐,初步回答了這些問題。

一、「泥河模式」的誕生

地處長江中下游成礦帶的廬江—樅陽地區,蘊藏著豐富的鐵礦資源,在總結長期找礦經驗的基礎上,近年來,專家們對其外圍地區和整個廬樅火山岩盆地的地質成礦背景與成礦規律進行了深入研究,對找礦潛力特別是廣泛分布的物探異常成因作了全面剖析,認為廬樅盆地找礦前景廣闊,萌發了深部鑽探,向第二空間要礦的大膽設想。

2006年10月,安徽省地質調查院《廬江盛橋—樅陽橫埠鐵銅礦勘查》項目在國家地質大調查項目中成功立項,中國地質調查局首批項目資金到位,安徽地調院調集各路精英組建項目組立即開展工作。

2007年5月8日下午4時50分,泥河鐵礦設計500米的第一孔鑽進至600米時仍未見礦,這就不能解釋磁異常產生的原因,於是採用井中物探,發現有磁性體,專家們決定打下去,終於在675米處,謎底揭開,鐵礦顯現。這個鑽孔穿過250米的礦體,終孔於1096米。泥河深部終於找到了羅河式玢岩型鐵礦,實現了長江中下游地區20年來找礦重大突破,實現了幾代地質人的夢想。

2007年7月,安徽省地礦局以泥河鐵礦探礦權入股、中國五礦集團公司以資金投入,雙方合作組建安徽五鑫礦業有限公司。

2007年11月9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安徽省國土資源廳、安徽省地礦局、中國五礦集團公司在北京簽署《共同推進安徽省廬樅地區礦產勘查合作協議》,明確合作四方以泥河鐵礦為突破口,統一部署廬樅地區勘查工作,通過四方聯動,整裝勘查,盡快實現找礦重大突破。公益性、商業性地質工作相互銜接,理論探索、實踐總結相互促進,普查、詳查、勘探、開發一條龍設計,一場大會戰就此打響。

安徽省政府、省國土資源廳、市縣政府大力支持,中國地調局陸續投入項目資金約3000萬元,中國五礦集團已投入1億多元資金,安徽省地礦局調集19台鑽機在2平方千米的勘探區晝夜鑽進,這是繼1976年國務院副總理谷牧親自下令廬樅鐵礦大會戰30多年後,又一場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大會戰。截至目前,已發現大型磁鐵礦床和大型硫鐵礦床,控制磁鐵礦資源量1.2億噸、硫鐵礦3000多萬噸,還有一個500萬噸的中型石膏礦,潛在經濟價值約500億元,被中國地質學會評為2008年全國十大找礦成果排名第一位,國土資源部將廬樅地區列為全國找礦示範區。「泥河模式」就此成為業內佳話。

二、「泥河模式」的內涵與創新

「泥河模式」的內涵可以理解為:政府指導、公商結合、探采一體、企業運作。

「泥河模式」實現了多方面的大膽創新:

(1)是礦政管理機制的創新。公益性地質工作登記的探礦權,以什麼形式直接轉化為商業性地質勘查的探礦權,此前無先例可循。泥河項目的立項,是安徽省地質調查院以開展國家大調查項目名義登記的探礦權。泥河見礦後,中國地調局及時明確讓安徽省地質調查院利用項目成果繼續開展工作;中國五礦集團公司在已與安徽省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的基礎上,抓住泥河切入點,立即跟進;省政府和國土資源廳積極支持,根據「四方協議」確定的原則,把地調院已登記的泥河鐵礦探礦權依法轉入安徽地礦局與中國五礦集團公司合資組建的「安徽五鑫礦業有限公司」,為商業性勘查開發提供了前提條件。所以,「四方協議」的成功簽署和協議四方的協調運作,是解放思想、科學發展的具體行動,是加快項目進程出大成果的重要舉措,開創了「招拍掛」以外的又一礦政管理新方式。

(2)是公商結合機制創新。大調查項目是公益性地質工作,目的是圈定找礦靶區,引導商業性工作,減少投資風險,吸引社會投資。「泥河模式」實現了公益性和商業性地質工作的緊密結合,國家公益性工作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企業成為勘查工作的投資主體。

(3)是項目組織運行機制創新。安徽局與五礦公司迅速成立「安徽五鑫礦業有限公司」,發揮了安徽局優秀的勘查技術、強大的施工力量優勢和五礦公司先進的經營理念、充裕的資金保障優勢,實現了強強聯合。開礦而不是炒礦、投資而不是投機,共同的目標使二者結成利益共同體,為快速開展商業性勘查開發奠定了基礎。泥河鐵礦從2007年5月發現後,安徽局隨即優選19台鑽機會戰,兩年多時間即高質量地完成70多個鑽孔、8.3萬米進尺,2010年5月提交勘探報告。會戰以局為單元,成立指揮部,整合人才、技術、資金、裝備各類資源,物、化、遙、地、測、鑽多工種、多方法一齊上,統一組織指揮,取得了鑽探成本低、工作效率高、工作質量好,無安全事故的良好效果。

(4)是探采無縫銜接機制創新。由於是採用企業機制進行勘查和開發,在勘查階段就考慮到如何使探礦工程有效地與采礦工程相銜接,引入了開發設計院進行同步開發研究。勘查與開發的有機銜接,使勘查技術方案更為周密合理,從整體上大大降低勘查與開發成本,從源頭上解決了以往探采分屬不同主體導致資源開發周期過長的老問題,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和開發階段的環境保護。而勘查開發周期的大大縮短,也避免了勘探投入資金的積壓,加快地質成果變現,提高了勘探投入的回報率。

(5)是執行地質勘查工作技術規范創新。泥河鐵礦突破了現行地質技術規范要求的分階段進行勘查的制約,採取普查、詳查、勘探一體化設計,整體安排工程施工,工作過程中密切跟蹤、隨時會商、及時調整的辦法,比起同類礦床的勘探,大大縮短了勘查時間。以相鄰地區的羅河鐵礦為例,同樣是大型磁鐵礦床,羅河鐵礦從1966年發現,1978年會戰結束,1983年提交勘探報告,周期達18年之久。而泥河大型磁鐵礦埋藏更深、鑽探難度更大,從發現到提交報告只用3年,創造了空前的「泥河速度」。對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貢獻大大提前。如果生套規范、按部就班,也就不可能產生「泥河速度」。

(6)是共贏機制創新。泥河鐵礦的勘查和開發使中國地調局獲得了大調查項目成果、公益性地質資料、引導社會資本的成功經驗;地方政府獲得了礦業大發展,就業、稅收增長,實現了鄉村變城市、農業變工業、農民變市民;國有地勘單位獲得了找礦成果、勞務收益、探礦權股份收益、促進了改革深化;五礦公司獲得了企業擴張、資源控制、投資收益。合作四方實現了共贏。

三、「泥河模式」的啟示

(一)要喚起地勘單位的找礦熱情

國有地勘單位作為地質工作主力軍,擁有配套的專業化隊伍、豐富的找礦經驗和成果、精良的技術裝備、全面的地質資料信息等比較優勢,幾十年摸爬滾打練就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作風,屬地化十年來積累壯大的經濟實力,應當也有條件成為國家找礦突破之依靠。現在地勘單位將地勘業作為主導產業、立局強隊之本,能找礦、會找礦,也有快找礦找大礦找好礦的積極性,政府應當主動用好主力軍,從體制機制上保證地勘單位有找礦的地盤、有找礦的利益,保護和支持其找礦積極性,提高地質勘查准入門檻,擠出不具備能力的「雜牌軍」,減少和杜絕炒作行為,凈化礦業權市場。

(二)政府要開明,企業要聰明

政府要按市場經濟和地質科學規律辦事,企業要善於抓住機遇及時跟進。「泥河模式」中,中國地調局及時果斷的立項支持,見礦後明確讓地勘單位使用公益性成果,並支持其向商業性轉化,通過「深部找礦研討會」等多種形式,提供政策和技術支撐,真正發揮了引導作用。安徽省和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很開明,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與市場爭權,不與企業爭利,不搞地方保護,不搞行政配置。五礦公司很有遠見地先與安徽省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然後抓住泥河項目這一契機,利用其央企的規模、信譽、資金、市場優勢,迅速聯手地勘單位,而地勘單位手握礦權、攜手央企,既可以獲取勘查勞務收入,又可以實現地勘成果商品化。兩家都表現得很聰明。如果說政府開明是外因,企業和地勘單位利益驅動是內因,那麼內外因結合,「泥河模式」的形成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深部找礦戰略是完全正確的

在地質工作程度相對較高的東中部地區,攻深找盲、探邊摸底,向「第二空間」進軍是現實的選擇。除泥河外,新近發現的滁州琅琊山銅礦、金寨沙坪溝大型鉬礦、祁門大型白鎢礦等,都一再證明安徽境內的深部是有大希望的。曾有地勘單位在泥河、琅琊山打過鑽,但深度不到放棄了,後來的單位往深處打就見礦了,說明貴在堅持、堅定信心、解放思想、科學找礦十分重要。

(四)要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調節的雙重作用

國家大調查項目和地勘基金設立的目的在於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建立礦產資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環機制,堅持其公益性、基礎性性質,發揮其「四兩撥千斤」的引導作用十分重要和關鍵。公益性向商業性轉化是「驚險的一跳」,二者的無縫對接是以公益性的大度和商業性的積極為條件的,如果政府與市場爭權、與企業爭利,地勘單位淪為打工者,社會資本進入門檻太高,就難以實現銜接和轉化,政府的引導作用主要在此。而一旦商業性地質工作開展起來,就要按市場機制運作,無論是合作夥伴選擇、合作公司組建、合作利益分配,還是項目指揮、施工組織、礦山建設、產品銷售等,都要按市場規則辦事,發揮市場調節作用。

⑻ 「空白區」開拓找礦新空間——河南省地調院郁山鋁土礦勘查紀實

信息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報(2010-01-27)

1月3日,中國地質學會評選產生了2009年度十大地質找礦成果,由河南省地質調查院承擔的「河南省新安縣郁山大型鋁土礦床」項目名列其中。據了解,此項成果已查明中高品位鋁土礦資源3125萬噸,遠景資源量將超過1億噸,其潛在經濟價值達2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全國年度十大地質找礦成果,竟然位於找礦前景不被看好的「空白區」。

「空白區」竟藏富礦

位於洛陽市新安縣城西南5公里的鐵門鎮,以盛產辣椒而聞名,卻與鋁土礦無緣,曾被劃為鋁土礦資源「空白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09年底,一個關於新安縣鐵門鎮郁山地區的地質勘查成果出爐,卻為新安縣鐵門鎮貼上了鋁土礦藏豐富的「標簽」。此項地質勘查成果顯示,在新安縣鐵門鎮郁山地區存在一個大型中高品位鋁土礦床,初步查明鋁土礦3125萬噸,遠景資源量超過1億噸,總體埋深200~650米;同時,礦體伴生的鎵、輕稀土礦、耐火黏土等礦床,規模均達到大中型以上。

然而,這個成果的意義不僅僅是提交了一處大型鋁土礦床。

「從項目啟動到成果出爐,花費了我們近5年的心血,它成功打破了該地區中深部沒有規模性鋁土礦的定論。」郁山鋁土礦勘查項目負責人、河南省地質調查院高級工程師趙建敏說,這項成果之所以能在全國115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當選2009年全國十大地質找礦成果,除去探明的鋁土礦屬大型外,更在於其具備的「三個突破」,即鋁土礦找礦理論的突破、找礦方法的突破和找礦成果的突破。

中國地質學會有關負責人表示,2009年度十大地質找礦成果評選結果具有三大特點:一是圍繞國家緊缺礦種的找礦成果顯著,特別是在深部找礦和油氣勘查領域成效顯著;二是基礎地質研究領域瞄準世界前沿;三是金屬礦產、油氣資源、放射性礦產勘查評價方法技術創新實用。趙建敏提到的獲獎成果「三個突破」,均在其中得到了印證。

據了解,河南省新安縣郁山大型鋁土礦成果的取得,依託於河南省地質調查院承擔的「河南省重要成礦區帶1:5萬區域礦產調查」及其相關項目「河南省覆蓋區隱伏鋁(黏)土礦資源潛力評價和找礦技術研究」,總投資超過2000萬元。作為河南省公益性地質礦產勘查項目,該成果將為省國土資源部門進行覆蓋區和中深部鋁(黏)土礦的勘查規劃部署和河南省鋁工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項目的性質決定了它註定是個創舉,」項目另一負責人、河南省地質調查院礦產地質調查中心主任李中明介紹,「傳統觀點認為,含礦地層經過地表風化淋濾作用後,才能培育出規模性礦床。」多少年來,這個標准一直被沿用,這也是新安縣郁山覆蓋區曾被認為是「空白區」主要原因。然而,河南省地質調查院經過多年潛心研究,認為3億年前含礦地層沉積才是生成鋁土礦的主要條件,即便含礦地層未經地表風化淋濾作用,也可能存在富礦。

隱伏「深閨」有人識

2005年,河南省地質調查院專家們開始踏入這片承載著無限希望的山野,當時的成礦理論認為鋁土礦存在於200米以淺的區域,而地表已經進行過全面的鋁土礦勘查,能不能再發現新的大型鋁土礦,是擺在地質科技人員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河南省地質調查院的專家們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先導,通過對2520平方公里的工作區進行全面的調查,認識到鋁土礦形成主要取決於3億年前含礦地層沉積,深部有鋁土礦成礦的基因,必藏大礦。正是由於擁有大膽突破前人找礦理論的勇氣,河南省地質調查院組織各領域專家共同「會診」,通過反復討論將找礦重點指向了郁山地區,認為該區具備優越的成礦條件,地表的廣泛覆蓋正好保護和埋藏了3億年前形成的鋁土礦,最終將該區列為最重要的鋁土礦找礦靶區。

「我們圈定的鋁土礦目標靶區,正是前人認定的『空白區』,壓力可想而知。但既然選擇了,就要盡力做出成果來。」李中明回憶道,通常的探礦取樣是1米一個樣,我們為了深入研究鋁土礦成礦規律,採用了精細的研究方法,在優選鑽孔含礦層內,每10厘米采一個樣,最多時甚至10米就能取108個樣。

因為主要區域是全覆蓋的,可以說郁山鋁土礦在地表基本沒有「露餡」,而是隱伏地下,階段性成果推測鋁土礦可存在於地下600米左右,所以,屬中深部找礦。由於尚無此類礦體成功勘探的經驗,面對這種前無古人的挑戰,河南省地質調查院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困難重重。

「找礦階段一共打了4500米的鑽孔,僅報廢孔就有1500米。看到辛辛苦苦打下的鑽孔遇險報廢,許多鑽機機長雖然感到惋惜,卻沒有一個打退堂鼓的。」李中明現在想起這些慘重的損失雖然很心疼,但卻為自己的隊伍迎難而上、善打硬仗感到驕傲。

正是憑著對成礦理論的自信、對實地勘查的精心和拼搏奮進的精神,河南省地質調查院5年間先後組織地質、礦產、物探、水環、鑽探等100多名科技人員參加科技攻關,他們風餐露宿,爬冰卧雪,開拓創新,攻堅克難,累計鑽探19000米,總投入達2000萬元,不但查明了一個大型隱伏鋁土礦及一些潛力巨大的伴生礦產,還把全國年度十大找礦成果收入囊中。

專家在關於郁山鋁土礦的成果鑒定中認為,新安縣郁山大型隱伏鋁土礦床具有突破性意義:它顛覆了傳統成礦找礦理念,拓展了鋁土礦找礦空間,是中深部找礦的典範;它成功探索建立起的一套在覆蓋區尋找鋁土礦經濟有效的方法技術組合,即1:5萬高精度重力測量加地質填圖縮小找礦靶區,採用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確定靶位,最後鑽探工程驗證控制,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遠景資源量在1億噸以上,潛在經濟價值達200億元,有效緩解了河南省在鋁土礦資源上的壓力;首次提出了河南省本溪組鋁土礦為「風化殘積+碎屑與膠體沉積」的成礦模式,為河南省覆蓋區中深部鋁土礦勘查部署提供了理論基礎。

「隨著河南省內重要成礦區帶地質礦產工作的不斷推進,鋁土礦地表勘探已基本無跡可尋,覆蓋區中深部必將成為鋁(黏)土礦的主要找礦空間。」河南省地質學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十年磨劍結碩果

作為公益性事業單位,河南省地質調查院主要負責承擔中央與地方財政出資的區域性、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10年來,這支隊伍地質工作碩果累累,先後承擔國家與地方公益性地質礦產項目400餘項,向國家提交一大批礦產資源和新發現礦產地,填補了多項基礎地質工作空白,為社會提供了水文與環境地質、農業地質、旅遊地質、城市地質、遙感地質、信息技術等優質服務,共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學技術成果獎10多項,有8項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18項成果達國內領先水平,先後獲得全國國土資源系統「功勛集體」、「全國模範職工之家」、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部譽為「我國最著名的地質勁旅之一」和「全國省級地質調查院的一面旗幟」。

「能在所謂的『空白區』探出國家級的十大找礦成果,關鍵是靠隊伍。」河南省地質調查院院長張良說,這支隊伍「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創新、特別能奉獻」;隊伍中人才密集,擁有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3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7人、高級專業技術職稱159人;隊伍的技術設備先進,地質勘查方法齊全,技術成果資料豐富。

「能榮膺『全國年度十大找礦成果』稱號,是項目組每位成員跋山涉水、嘔心瀝血的成果,更是河南省地質調查院十年磨一劍的結晶。」該項目帶頭人、河南省地質調查院總工程師燕長海說。

(張毅)

⑼ 位於鄂爾多斯盆地的什麼油田

慶城油田。

慶城油田儲層位於鄂爾多斯盆地長7生油層,屬於極難有效開發的頁岩油范疇。

2019年9月29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發布油氣勘探成果:鄂爾多斯盆地慶城縣內勘探發現了10億噸級大油田。

2021年6月20日,新華社報導,慶城油田是中國探明儲量規模最大的頁岩油大油田。

發展歷程

2019年9月29日晚間,中國石油發布公告稱,公司非常規油氣領域勘探取得重大成果,在鄂爾多斯盆地長7生油層勘探獲得重大發現,新增探明地質儲量3.58億噸,預測地質儲量6.93億噸,這意味著發現了10億噸級的慶城大油田。

2020年3月27日,中國地質學會召開了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十大地質找礦成果」終評會議,評選產生了「十大地質科技進展、十大地質找礦成果」,「鄂爾多斯盆地慶城 10億噸級頁岩油田勘探重大突破」獲2019年度十大地質找礦成果。

2021年6月20日,新華社報導,中石油長慶油田在鄂爾多斯盆地獲得重大勘探成果,探明地質儲量超10億噸級頁岩油大油田——慶城油田,是我國探明儲量規模最大的頁岩油大油田。累計探明石油儲量10.52億噸。

(註:2021年6月20日),慶城大油田已投產油井277口,全年產量將達到117萬噸。預計到「十四五」末,長慶油田建設頁岩油產能將超過500萬噸,產量超300萬噸,相當於又給國家新增一個中型油田。



閱讀全文

與中國地質學會2006年十大找礦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