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成果和張一譯是什麼關系
成果和張一譯是同事關系。
B. 關於科技新成果的資料
納米二氧化硅
納米二氧化硅微粉技術在我國是一項剛剛起步的新興技術。由於其表面積大,吸附力強,表面能大,因此該微粉具有特殊的性能,在眾多學科及領域內獨具特性,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世界發達國家對超細材料的研究工作十分活躍,並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它以其優越的穩定性、補強性、增稠性和觸變性,在橡膠、塗料、醫葯、造紙、日化等諸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並為其相關工業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新材料基礎和技術保證,享有「工業味精」、「材料科學的原點」之美譽。自問世以來,已成為當今世界材料學中最能適應時代要求和發展最快的品種之一。
C. 初中學習成果怎麼寫
[摘要] 從「研究性學習」概念流行以來,教師慢慢地在轉變觀念,在如何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作出了一些努力,但是很少教師在探討學生研究性成果在科學教學中的價值與應用,本文主要是對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價值與具體應用等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 研究性學習成果 科學教學 價值 應用
一、前言
何謂研究性學習,議論或著述頗多,見仁見智。本人認為,所謂研究性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從學習、生活及社會中去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去探索、發現和體驗。同時,學會對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 大致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
1、依據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劃分,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和學校、班級、小組聯合研究。
2、依據專題研究所運用的手段分為觀察研究型、調查研究型、實地考察研究型、實驗研究型、文獻研究型、項目設計型……
3、依據研究內容的不同,研究性學習主要分為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設計類。
由上可知,研究性學習相對於學科教學而言,活動課程構建是多個目標、多層次要求、多角度的,答案也不是惟一的,故成果的表現方式也不同,形式可以是研究報告、專著、論文(含研究報告、學術論文)和其它成果等。例如製作、實驗操作技能的水平等可通過圖表、模型、小論文、實驗探索報告、調查分析報告等有形成果表現出來。這么多類型的研究成果,有許多內容、探究的方法等對我們教育教學來說是很有價值的、很有用的。然而,有許許多多的教師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形成各種的學習成果,並參加各類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評比就完事了,但很少教師去思考如何去挖掘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成果二度價值與應用,尤其在學科教學中的價值與應用,下面本人想對學生研究性成果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價值與應用,談談自己的一些感想。
二、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在科學教學中的價值
從「研究性學習」概念流行以來,教師慢慢地在轉變觀念,在如何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作出了一些努力,但是很少教師在探討學生研究性成果在科學教學的價值,本人認為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的科學教學中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價值:
1、教學中應用學生研究性成果,能維持並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
好奇心是人類固有的本性,是兒童的天性。孩子從一離開母體,就張著一雙好奇的眼睛打量眼前陌生而新鮮的世界;學說話以後,總是「為什麼」不離口。而傳統「接受性學習」則在很大程度上澆滅了學生的好奇心。研究性學習源於問題,這就順應了人的天性,保護了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究的興趣來自好奇心,是好奇心的自覺形態。研究性學習的價值之一就是「保護或發展了學生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使它不因後天繁重的知識學習而喪失,這是學生乃至長大成人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有所創新和成就的重要心理品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成功利用學生自己通過研究學習所獲取的知識,服務於教師的教,也服務於同學的學,使參加研究的學生很自豪,感到這是我(我們)做的,讓學生二度體驗研究性學習的價值-----有形的價值。例如,在教《力相互作用》時,由學生製作的「氣車」來創設情景,又如,在《慣性》內容的教學時,我選用了本班童翌同學參加「科學妙想行動」的研究性成果——巧取棋子,並由該學生來表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該同學還投入《仙居水污染的調查與成因研究》、《安洲中學學生近視情況調查及成因分析》等多項研究。
2、教學中應用研究性學習成果,有利於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和學習方式轉變
研究性學習強調的知識,不限於書本知識。基於此,教師組織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成果進行交流,從空間上可以在課堂教學,也可以課余成果展示活動;從組織的形式上可以多種多樣,如錄像、學生親自表演、論文、利用校園電視台等等。例如《不同品牌電池的性能研究》、《果菜電池的研究》、《身邊物質的酸鹼度研究》、《調查不同服裝材料的保溫性能及其發展狀況》、《研究熱水瓶內所盛開水的多少與保溫性能的關系》等,讓學生獲取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從而拓寬了知識視野。
同時,在交流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合作的重要性,轉變學習的方式。但是,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有效性不高,且較多停留在形式的層面。「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將努力創設有利於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通過參與研究的學生在研究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同伴之間的合作愉悅及合作的意義,在交流過程中讓沒有參加研究的同學也體驗到一個成果的形成、一項發明的獲得往往不是一個人的成果,而是多個人甚至有更多的人參與其中,是眾人智慧的結晶,明白學習過程需要合作。這樣,在教學過程中,當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研究學習教學時,學生能更快更愉快地投入學習,有利於教師開展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3、積累與整理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為教師教學提供共享性資源
從學生研究性學習內容看,包含著以下幾個方面:①對感到新奇、疑惑的各種自然、社會和生活中各種現象的解釋;②對自然、社會和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的解決;③對自然、社會或學生生活中所遇到的多種對象之間關系的解釋;④知識產生背景與過程研究;⑤專門知識實踐應用;⑥綜合類型。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更應該考慮物質的二度價值與應用,讓學生的研究性成果更好更便利地服務教師的教學活動。這樣,我們勢必將零亂的進行積累、整理與歸類,建立一個教學資源庫,達到學校科學教師的資源共享,促進教育教學。
例如,在教《酸鹼指示劑》時,我運用了「愛情的結晶------酸鹼指示劑的發現」來結束,起到了畫龍點睛功效。同時利用「現存現賣」, 為自己去尋找教學資料節約了大量的時間,縮短了自己備課的時間。
酸鹼指示劑——愛情的結晶
世界化學歷史的每一頁,都記載著無數的科學家戰勝挫折得成功的故事。這一頁所記載的是一位偉大的化學家的愛情故事。
17世紀中葉,化學家波意耳放棄了在倫敦的舒適生活,回到了闊別多年的鄉村隱居起來,並在這里開始了科學研究工作。不久,他與一位醫生的女兒愛麗絲結合了。 一天,兩人漫步在鄉村的一條小道上時,愛麗絲看到一位農民把泥土放在嘴裡,愛麗絲很納悶,波意耳解釋道,由於泥土中的酸鹼性與農作物的生長有密切的聯系,農田裡的人就是用這種方法來判別泥土的酸鹼性,以求選用作物。除此,人們別無他法。聽了波意耳的話,於是,她深情地對波意耳說:「親愛的,為了人類的幸福,請用你的智慧來拯救那些農民吧。」從此,在波意耳自己的實驗室里,他開始了勤奮的工作,力圖分辨出土壤的酸鹼性,但都以失敗而告終。一年後,愛麗絲因病去世。但愛麗絲生前的言語激勵著波意耳迎著困難前進。
1645年的一天早晨,波意耳正准備離開工作室去檢查實驗的進展情況,一位朋友走進工作室,給他送來一束象徵著他與愛麗絲愛情的美麗的紫羅蘭,隨手拿起這束花走進了實驗室。 波意耳的助手都在緊張地工作著,以制區取「礬油」(即濃硫酸),波意耳對工作的進展感到滿意。他聽助手威廉說又弄來了兩瓶鹽酸,就想倒出來看看。
波意耳順手把紫羅蘭放在桌上,幫助威廉往燒瓶鹽酸。傾倒鹽酸時,他們意識到他在不小心將一些酸沫濺到花瓣上了,紫羅蘭微微地冒白霧。波意耳心疼他喜愛的紫羅蘭,立即用清水清洗。過一會兒,卻出現了奇跡:深紫色的紫羅蘭變成紅色了。波意耳抓住時機,又用別的酸液來做實驗,得到同樣的結果。
「不僅是鹽酸,其它的酸也可以將紫羅蘭由藍紫色變成紅色!」波意耳對這一發現感到無比興奮。他認識到他在無意中發現了一種極其簡單的鑒別酸鹼的方法。隨即,他又提出了新的設想:將紫羅蘭花瓣製成浸液,使溶液顯色,根據顏色就可以判斷它是不是酸性了。實驗的結果,效果不錯。「大概,強鹼也可以使花兒的顏色改變吧?」玻意耳立即分工,讓園丁去摘花,威廉去准備提取器材,開始了新的實驗。
他們不僅用紫羅蘭製取浸液,用玫瑰花瓣製取浸液,還收集了葯草、地衣、五倍子,樹皮和植物的根製成了各種不同的浸液。他們將多種浸液分別滴入不同的酸液和鹼液中,最有意思的是從石蕊地衣中提取的浸液,它遇酸變成紅色,遇鹼卻變成藍色。人們至今用了300多年的紫色石蕊試液,就是這樣誕生的。波意耳用這種浸液把紙浸透,然後烘乾,製成了最早的指示酸鹼的試紙。
愛情的力量促使化學史上一種重要指示劑的發現。為化學事業的蓬勃發展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波意耳從此未再娶妻,每逢愛妻生日,波意耳總要到愛麗絲的墓前,為她獻上一束鮮艷的紫羅蘭。
4、促進學科教師鑽研並挖掘教材中的研究性學習資源,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學生研究性學習價值不僅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來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了解社會,學會學習,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而且還能服務於科學教學。則要求科學教師加強教材的鑽研,挖掘教材中能實施研究學習的資源。例如,初一《科學》中可以就以下內容實施研究性學習:
5、創建教師再學習再鑽研的時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為了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研究成果,這就要求新時期的教師能根據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發展需要做出新的構思和處理,並設計適合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案,根據方案進行具有特色的教學活動,教師有效的指導,促進學生的學習。 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是向教師提取知識,而非教師給予知識,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要求教師具有綜合化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只注意專業學科教育的「高、精、尖」,還應具有廣博、精深、融會貫通的多學科知識,徹底摒棄「隔行如隔山」的落後陳腐觀念,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所以,教師必須勤於學習,廣泛涉獵,不斷汲取新知識,使自己不僅有豐富的學科知識,更有廣闊的文化視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常登高望遠,每海天入懷」,教師只有具備海納百川般的知識視野和氣度,才能容納學生各種創新思想的萌芽;只有站在本學科前沿上高瞻遠矚,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勇於探索;只有具備不斷學習提高的能力,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只有成為開拓進取、勇攀高峰的楷模,才能對學生進行卓有成效的素質教育和人格塑造。
三、學生研究性成果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應用一、新課的導入。利用學生的研究性成果來導入,可以創設情景、激發興趣、設置懸念,使學生在驚奇有趣的環境中,帶著「為什麼」,期待解開謎團的心情,產生獵奪知識的心理需求。例如在上《氣體壓強》時,我提前布置任務,如何讓瓶將雞蛋吞進去吐出來(雞蛋比瓶口稍大)。如在上《慣性》時,我利用學生研究的成果(如圖1)進行新奇實驗引起了學生極濃的興趣。
應用二、突破教學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有時比較抽象的知識,教師講解起來比較抽象、吃力,學生聽起來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我們可以藉助學生的研究成果突破它。例如,在上《眼和視覺》時,該課的重點是凸透鏡成像規律和應用,難點是遠視、近視的成因。我應用了學生的水凸透鏡實驗裝置(如圖2),用薄膜充入水後製成水凸透(與注射器相連,注射器里有少量水),探究近、遠視的成因,突破教學難點。
應用三、實現二度探究。利用學生的研究成果對其他同學進行科學探究的思維培養,讓學生的研究實現二度探究。例如,在上《小孔成像》時,利用學生製作的小孔成像的實驗裝置(如圖3)進行實驗,讓學生進行「像的性質」和「 像高與物到小孔的距離的關系」等探究。從而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思維過程,同時讓學生在玩中獲取真知。
應用四、編制試題。通過分析可知,學生的研究性成果對於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教學資源寶庫,為學科評價提供資源,它也為教師評價學生學業水平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例如,教師利用學
格式跟這個差不多 仿照格式 自己寫個吧
D. 成果張一鐸是情侶嗎
女演員成果,雖然是新人演員,但憑借「諸葛大力」一角走紅了。然而,不少網友都管成果叫狗哥。那麼,為什麼喊成果狗哥?另外,成果男友是誰這個話題也是備受關注。其中,有的人問,成果與張一鐸什麼關系?難道成果現實中的男友是張一鐸嗎?詳情曝光,下面就來一起去看看吧!
愛5一炮而紅諸葛大力飾演者成果,為什麼喊成果狗哥?為你揭曉
為什麼都喊成果狗哥
女演員成果為什麼被喊「狗哥」呢?成果狗哥是什麼梗呢?其中,有網友解釋稱,第一原因是:無錫方言「果」=「狗」;原因二,阿狗原先從成果的網名「犬來八荒」來的,慢慢的粉絲也叫,成果自己也叫,狗哥這個外號就這樣叫出來了!以上,就是成果被大家叫做狗哥的原因啦!
愛5一炮而紅諸葛大力飾演者成果,為什麼喊成果狗哥?為你揭曉
成果狗哥外號來源
另外,成果男友是誰?之前,在成果與張一鐸一起直播時,成果向粉絲介紹劇中男友張偉。身旁的張一鐸插話問,「你在我這里說這些合適嗎」。對此,不少網友紛紛問到,為什麼不合適?有的人則猜測,難道成果現實中的男友是張一鐸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張一鐸並非是成果的男友,兩人其實是朋友關系。
愛5一炮而紅諸葛大力飾演者成果,為什麼喊成果狗哥?為你揭曉
成果男友是誰
至於張一鐸會那樣問,其實是因為他在《愛情公寓5》里飾演的趙海棠,一開始喜歡的是諸葛大力這個角色。所以,當諸葛大力在介紹劇中男友時,趙海棠才會直呼「不合適」。據了解到,目前還沒發現成果有男友,有的網友覺得可能果果沒有時間談男朋友吧,主要是沒成就,如果有了一定的成就了肯定會有人主動來追求的。
E. 5個中國科學家的名字與他的成果
錢學森;鄧稼先;他們研製出了原子彈;氫彈。
F. 專利如何轉化為成果
專利轉化為成果可以通過以下四種方式進行:
1、出資
專利出資是指以專利技術成果作為資本進行投資與其他形式的財產相結合,按照法定程序組建企業的一種經營行為。專利是無形財產,而且屬於高附加值的無形資產,為鼓勵科技創新,促進科技發展,以知識產權進行投資已得到《公司法》、《合夥企業法》等法律法規明確肯定,為專利出資提供了法律依據。
2、專利融資
專利融資即專利資金的融通,是以專利為標的進行質押貸款、專利引資、技術入股、融資租賃等行為的總稱。質押貸款是指企業或個人以合法擁有的專利權中的財產權經評估後作為質押物,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融資的行為。
3、專利實施許可
專利實施許可是指專利技術所有人或其授權人許可他人在一定期限、一定地區、以一定方式實施其所擁有的專利,並向他人收取使用費用。專利實施許可僅轉讓專利技術的使用權利,並不轉讓專利的所有權,實施許可後轉讓方仍擁有專利的所有權,受讓方只獲得了專利技術實施的權利,並沒有得到專利所有權。
4、專利權轉讓
專利權轉讓是指專利權人作為轉讓方,將其發明創造專利的所有權或使用權轉移受讓方,受讓方支付約定價款的行為。專利轉讓權一經生效,受讓人取得專利權人地位,轉讓人喪失專利權人地位,專利權轉讓合同不影響轉讓方在合同成立前與他人訂立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效力。
G. 我國古代在很多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如(專業回答)
文學方面:
數學:《九章數學》——三角形溝谷定律,圓周率:祖沖之;楊輝——帕斯卡三角形
農業:東晉賈思勰——《齊民要術》,宋朝沈括《夢溪筆談》,宋之問《天工開物》
醫學:東漢張仲景《傷寒要書》《黃帝內經》唐代孫思邈——誰什麼數我不知道,但是他是大醫學家,他自己活了101歲,華佗——《五禽戲》,扁鵲——第一大醫生,李時珍《本草綱目》
地理:《山海經》徐霞客——《徐霞客游記》
科技方面:
造紙、印刷、紡織、陶瓷、冶鑄、
成就
(1)先秦時期:①春秋時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認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於北斗」,即指哈雷彗星,這一記錄比歐洲早六百多年.②春秋時期我國歷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19年7閏的原則,這比西方造160年.③戰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其中有豐富的天文記載,反映了那個時期人們對天文的認識. (2)兩漢時期:①漢武帝時,天文學家制訂出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歷」,開始以正月為歲首.②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③東漢時,張衡從日、月、地球所處的不同位置,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④張衡發明製作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千里意外地震發生的方向,比歐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時期:①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歷》比較准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②僧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在實測中他認識到,在小范圍有限的空間里得到的認識,不能任意向大范圍甚至無際的空間推演,這是我國科學思想史上的一大進步. (4)宋元時期:①北宋科學家沈括的突出貢獻在天文學方面,把四季二十四節氣和十二個月完全統一起來的「十二氣歷」更加簡便,有利於農事安排.②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歷法.③元朝傑出天文學家郭守敬,提出「歷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的正確主張,創制了簡儀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觀測儀器,主持了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④郭守敬主持編定《授時歷》,一年的周期與現行公歷基本相同,但問世比現行公歷早300年.
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
(1)兩漢時期:《九章算術》約成書於東漢,分九章介紹了許多算術命題及其解法,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它的出現標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2)南北朝時期:①魏晉時期的數學家劉徽,運用極限理論,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②南朝祖沖之精確地計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一成果比外國早近一千年.它的專著《綴術》對數學發展有傑出的貢獻. (一)《周髀算經》簡介 在中國古代算書中,《周髀算經》、《九章算術》、《孫子算經》、《五曹算經》、《夏侯陽算經》、《孫丘建算經》、《海島算經》、《五經算術》、《綴術》、《緝古算機》等10部算書,被稱為「算經十書」.其中闡明「蓋天說」的《周髀算經》,被人們認為是流傳下來的中國最古老的既談天體又談數學的天文歷算著作.它大約產生於公元前2世紀,但它所包含的史料,卻有比這更早的.其中提到的大禹治水時所應用的數學知識,成為現存文獻中提到最早使用勾股定理的例子. (二)勾股定理 現在流傳的《周髀算經》,都不是原來的著作,都經後人修改和補充過.《周髀算經》的本文,是周公與商高的問答部分;接下去的榮方與陳子問答部分,是《周髀算經》的續文. 據《周髀算經》記載:「故折矩以為句廣三,股 四,徑隅五.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環而共盤,得三、四、五.兩矩共長二十有五,是謂積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數之所 由生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將矩的兩直角邊加以折算成一定的比例, 短直角邊長(句)3,長直角邊長(股)4,弦就等於5, 得成3、4、5(如右圖).句(即勾)、股平方之和為25,這稱為積矩.大禹所用的治天下(指治水)的方法,就是從這些數學知識發展出來的. 在世界數學史上,一般把勾股定理歸功於公元前5世紀左右發現它的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因為他提出了定理的一般形式的敘述和證明,我國則稍晚.但實際上,商高關於勾股定理的認識,要比畢達哥拉斯早得多.《周髀算經》成書於公元前2世紀左右,所記載的周公與商高問答的事是在公元前11世紀左右.這個事實證明我國古代數學家獨立地發現並應用了勾股定理的一般情形,要比外國早得多. (三)(測高、深、遠的方法)測量太陽高度 陳子是周代的天文算學家,榮方是當時天文算學家的愛好者.在陳子教給榮方的各種數據計算的具體方法中,我們可以發現在二千六七百年前,我國對勾股定理的應用已達到十分熟練的程度. 陳子測量太陽高度的方法可敘述為:當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 在北方立一8尺高的標竿,觀其影長為6尺.然後,測量者向難移動標 竿,每移動1000里,標竿的影長就減少1寸.據此可設想,當標竿的 日影減少六尺,則標竿就向南移動了60000里,而此時標竿恰在太陽的 正下方.據勾股定理和相似形原理可算得:測量者與太陽的距離為10萬里. 據記載,古希臘第一個自然哲學家泰勒斯也曾利用日影測出金字塔的高.他的方法是由一根立竿的影長和同時測得的金字塔的影長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泰勒斯被稱為西方的「測量之祖」.泰勒斯的這一工作與陳子的工作大致在相同的時期,然而陳子的方法要比泰勒斯的方法水平高得多,泰勒斯只利用到相似三角形的知識,而陳子除了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外,還能熟練地運用勾股定理.
中國古代的物理學成就
戰國時期:物理學有較大成就.《墨經》中有大量的物理學知識,其中包括杠桿原理和浮力理論的敘述,還有聲學和光學的記載.關於光影關系、小孔成像等,寫的很系統,被現代科學家稱為「《墨經》光學八條」.
中國古代的醫葯學成就
(1)先秦時期:扁鵲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醫生,後代把他奉為「脈學之宗」,他採用望聞問切四診法,從脈象中診斷病情.切脈是扁鵲的主要成就.四診法成為我國中醫的傳統診病法,兩千多年來一直為中醫所沿用. (2)兩漢時期:①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它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②東漢的《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葯物學著作.③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人譽為「神醫」,發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④東漢末年的名醫張仲景,被稱為「醫聖」,其代表作《傷寒雜病論》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 (3)隋唐時期:①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葯學成果,並有許多創見,在我國醫葯學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③唐高宗時期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要點. (4)明清時期: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葯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葯學,被譽為「東方醫葯巨典」.李時珍重視實地考察和試驗觀察,注意運用比較方法,所以他對葯物的認識和總結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本草綱目》對葯物的分類反映了由低級到高級的生物進化觀.李時珍還提出「鳥產於林,故羽似葉」的觀點,反映了他在動物適應環境、相關變異以及遺傳特徵等方面的新認識.
中國古代的地理學成就
(1)南北朝時期:①西晉時期,裴秀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地圖學家.繪制出《禹貢地域圖》,還提出了繪制地圖的原則.②北魏時期,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通過為古書《水經》作注,以《水經》為綱,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水道流經地區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等諸方面的內容,是一部歷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2)明清時期:明朝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對石灰岩溶蝕地貌的觀察和記述,早於歐洲約兩個世紀.還記錄了一些地理發現,糾正了前代地理學著作中的一些錯誤.
中國古代建築學成就
(1)先秦時期: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國政治、交通中心,都城有城門供居民出入,城內有整齊寬廣的街道. (2)隋唐時期:隋唐是中國古代建築的成熟時期,取得了輝煌成就.①隋朝著名建築師宇文愷主持修建了大興城,唐朝在此基礎上擴建為長安城.長安城政體設計合理,建築規模宏大,體現了當時城市建築的高超技術.②宇文愷採用圖紙和模型結合的設計方法,是我國建築技術上的一大突破.③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3)宋元時期:①北宋末年李誡編寫的《營造法式》,是我國建築史上的傑出著作.②遼代河北薊縣獨樂寺、山西應縣木塔,是我國著名的古代木結構建築.③金代的盧溝橋聞名中外.④元大都建築宏偉,城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 (4)明清時期:明成祖令人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營建北京城,約八十萬能工巧匠中,最有名的是木工蒯祥,被譽為「蒯魯班」.北京城有三重,宮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宮城又稱紫禁城.北京城的主體建築都布置在中軸線上,中央官署集中在京城南部,鍾樓、鼓樓位於城北.宮城的黃色琉璃瓦和紅牆相配,充分體現出封建皇帝的威嚴.
農業、手工業技術專著和論著
(1)農學專著:①北朝時期,賈思勰《齊民要術》,系統地總結了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的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②明朝時期,徐光啟《農政全書》.綜合介紹了我國傳統農學成就,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農學體系.書中還引入了《泰西水法》,介紹了歐洲先進的水利技術和工具.全書60卷,分12門,其中「救荒」一門佔全書三分之一,表明作者關心民間疾苦,也說明當時災荒的嚴重和政局的衰敗. (2)手工業專著:戰國時期,出現了手工業專著《考工記》.記述了齊國官營手工業各個工種的設計規范和製造工藝,不但在我國工程記述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當時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3)科技論著:北宋科學家沈括《夢溪筆談》,總結了我國古代主要是北宋時期的許多科技成就,在我國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英國學者李約瑟稱沈括是「中國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 (4)生產技術綜合著作: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手工業的生產技術.書中還收錄了一些國外傳來的記述,這表明海外技術的不斷傳入已稱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知識.國外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求採納,打字不易。
H. 北京大學中文系的獲獎成果匯編
■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34項)
1. 第一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995年/8項)
王 力(一等獎):工具書《同源字典》;
徐通鏘(一等獎):著作《歷史語言學》;
林 庚(一等獎):著作《天問論箋》;
孫欽善(一等獎):著作《中國古文獻學史》;
陳貽焮(二等獎):著作《杜甫評傳》;
蔣紹愚(二等獎):著作《古漢語詞彙綱要》;
樂黛雲(二等獎):著作《比較文學原理》;
陳平原(二等獎):著作《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
2. 第二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998年/9項)
何九盈(二等獎):著作《中國現代語言學史》;
王福堂(集體,二等獎):著作《漢語方言詞彙(第二版)》;
裘錫圭(二等獎):論文《釋殷墟卜辭中的「▲」等字》;
溫儒敏(二等獎):著作《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
袁行霈、孟二冬(二等獎):著作《中國詩學通論》;
陳保亞(三等獎):著作《語言接觸與語言聯盟》;
沈 陽(三等獎):著作《現代漢語空語類研究》;
陳平原(三等獎):著作《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
樂黛雲(集體,三等獎):著作《世界詩學大辭典》。
3.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03年/2項)
陳平原(一等獎):著作《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
陳保亞(三等獎):著作《二十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
4.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06年/6項)
袁行霈(一等獎):著作《陶淵明集箋注》;
沈 陽(二等獎):著作《生成語法理論與漢語語法研究》;
袁毓林(二等獎):著作《漢語語法研究的認知視野》;
李 楊(三等獎):著作《50-70年代中國文學經典再解讀》;
孟二冬(三等獎):著作《登科記考補正》;
夏曉虹(三等獎):著作《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
5.中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2009年/9項)
陳平原(一等獎):著作《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
嚴紹璗(一等獎):著作《日藏漢籍善本書錄(三卷)》;
袁行霈(集體,二等獎):著作《中華文明史(四卷)》;
汪 鋒(二等獎):著作《Comparison of Languages in Contact-The Distillation Method and the Case of Bai》;
孔江平(二等獎):著作《Laryngeal Dynamics and Physiological Model》;
劉勇強(三等獎):著作《中國古代小說史敘論》;
陳泳超(三等獎):著作《中國民間文學研究的現代軌轍》;
陸儉明、沈陽(普及獎):著作《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
李 零(普及獎):著作《兵以詐立——我讀〈孫子〉》。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67項)
1. 第一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87年/8項)
王 瑤(榮譽獎):論文《魯迅〈故事新編〉散論》;
朱德熙(一等獎):論文《自指和轉指》、《漢語方言里的兩種反復問句》;
裘錫圭(一等獎):論文《戰國貨幣考》;
陳貽焮(一等獎):著作《杜甫評傳(上卷)》;
嚴家炎(二等獎):著作《求實集——中國現代文學論集》;
徐通鏘(二等獎):論文《寧波方言的『鴨』[e]類詞和兒化的殘跡》;
孫玉石(二等獎):著作《〈野草〉研究》;
葛曉音(二等獎):論文《論初盛唐詩歌革新的基本特徵》。
2.第二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1年/7項)
裘錫圭(特等獎):著作《文字學概要》;
袁行霈(一等獎):《中國詩歌藝術研究》;
褚斌傑(二等獎):教材《中國古代文體概論》;
葛曉音(二等獎):著作《八代詩史》;
張少康(二等獎):著作《古典文藝美學論稿》;
呂德申(二等獎):著作《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發展史》;
陸儉明(二等獎):論文《「V來了」試析》、《「VA了」述補結構語義分析》;
3.第三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4年/6項)
徐通鏘(一等獎):著作《歷史語言學》;
孫欽善、倪其心(集體,一等獎):古籍整理《全宋詩》;
金開誠(一等獎):著作《屈原辭研究》;
錢志熙(一等獎):著作《魏晉詩歌藝術原論》;
方錫德(二等獎):著作《中國現代小說與文學傳統》;
張雙棣(二等獎):工具書《呂氏春秋詞典》;
4.第四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6年/5項)
何九盈(一等獎):著作《中國現代語言學史》;
商金林(一等獎):著作《葉聖陶傳論》;
沈 陽(一等獎):著作《現代漢語空語類研究》;
蔣紹愚(二等獎):著作《近代漢語研究概況》;
夏曉虹(二等獎):著作《晚清文人婦女觀》。
5.第五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8年/9項)
張雙棣(一等獎):著作《淮南子校釋》;
錢志熙(一等獎):著作《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
孟 華(羅芃等,集體,一等獎):著作《法國文化史》;
張聯榮(二等獎):著作《漢語詞彙的流變》;
徐通鏘(二等獎):著作《語言論》;
佘樹森(二等獎):著作《中國當代散文報告文學發展史》;
馬 真(二等獎):著作《簡明實用漢語語法教程》;
沈 陽(二等獎):論文《漢語句法結構中名詞短語部分成分移位現象初探》;
郭 銳(二等獎):論文《過程和非過程》。
6.第六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0年/7項)
袁行霈(集體,特等獎):著作《中國文學史》;
王洪君(一等獎):著作《漢語非線性音系學》;
張 健(二等獎):著作《清代詩學研究》;
袁毓林(二等獎):著作《語言的認知研究和計算分析》;
張少康(二等獎):著作《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教程》;
孫玉石(二等獎):著作《中國現代主義詩潮史論》;
褚斌傑(二等獎):著作《詩經全注》。
7.第七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2年/7項)
張少康(一等獎):著作《文心雕龍研究史》;
沈 陽(一等獎):著作《生成語法理論和漢語語法研究》;
詹衛東(一等獎):著作《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現代漢語短語結構規則研究》;
杜曉勤(張燕瑾等,集體,一等獎):著作《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叢書》;
張 健(二等獎):著作《元代詩法校考》;
傅 剛(二等獎):著作《文選版本研究》;
王岳川(二等獎):著作《中國鏡像:90年代文化研究》。
8.第八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4年/7項)
袁行霈(一等獎):著作《陶淵明集箋注》;
郭 銳(一等獎):著作《現代漢語詞類研究》;
孟二冬(一等獎):著作《登科記考補正》;
董秀芳(二等獎):著作《詞彙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展》;
胡敕瑞(二等獎):著作《〈論衡〉與東漢佛典詞語比較研究》;
李 楊(二等獎):著作《50-70年代中國文學經典再解讀》;
顧永新(二等獎):著作《歐陽修學術研究》。
9.第九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6年/4項)
陳平原(一等獎):著作《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
韓毓海(二等獎):論文《所謂無詞的言語》;
陸儉明、沈陽(二等獎):著作《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
楊榮祥(二等獎):著作《近代漢語副詞研究》。
10.第十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8年/4項)
袁行霈(集體,特等獎):著作《中華文明史》;
嚴紹璗(一等獎):著作《日藏漢籍善本書錄》;
溫儒敏(二等獎):著作《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概要》;
汪 鋒(二等獎):著作《Comparison of Language in Contact》。
11.第十一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10年/3項)
陳平原(二等獎):著作《歷史、傳說與精神——中國大學百年》;
陳曉明(二等獎):著作《中國當代文學主潮》;
袁毓林(二等獎):著作《基於認知的漢語計算語言學研究》。
■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1. 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及指導教師(5項)
孫玉文(導師郭錫良):博士論文《漢語變調構詞研究》(1999年);
詹衛東 (導師陸儉明):博士論文《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漢語短語結構規則研究》(2000年);
張 赬(導師蔣紹愚):博士論文《漢語處所介詞片語和工具介詞片語詞序變化》(2001年);
陳 劍(導師裘錫圭):博士論文《殷墟卜辭的分期分類對甲骨文字考釋的重要性》(2002年);
姜 濤(導師溫儒敏):博士論文《「新詩集」與新詩的發生研究》(2003年)。
2. 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3項)
陸儉明:第一屆國家教學名師(2003年);
蔣紹愚:第二屆國家教學名師(2006年);
溫儒敏:第四屆國家教學名師(2008年)。
3.國家級精品課程(7項)
陸儉明等:《現代漢語》(2003年);
蔣紹愚等:《古代漢語》(2005年);
溫儒敏等:《中國現代文學》(2005年);
洪子誠等:《中國當代文學》(2006年);
袁行霈等:《中國古代文學史》(2006年);
商金林等:《中國現代名著導讀》(網路課程/2008年);
陳保亞等:《理論語言學》(2009年)。
4.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4項)
陸儉明等(一等獎):「現代漢語系列課程建設理論與實踐」(1996年);
王福堂等(二等獎):「漢語方言學系列課程」(2004年);
蔣紹愚等(一等獎):「古代漢語系列課程建設的新開拓」(2005年);
溫儒敏等(二等獎):「建立嚴格的博士生教育管理制度」(2005年)。
5.國家級教學團隊(1項)
沈 陽等:「現代漢語」國家級教學團隊(2008年)。
I. 一張周長是48厘米的長方形紙,剛好可以剪成兩張正方形紙。求正方形紙的周長
正方形紙的周長32厘米。分析:已知,一張周長是48厘米的長方形紙,剛好可以剪成兩張正方形紙。設正方形的邊長為x,由題目有3x+3x=48,即6x=48,x=8,故正方形的周長為:4x=4*8=32厘米。
幾何圖形:分為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內的圖形叫做立體圖形(solid figure);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內的圖形叫做平面圖形。
幾何圖形的應用非常廣泛,無論在設計、繪畫創作、數學研究中都需要藉助幾何圖形進行。
中國古代算術:
中國古代算術的許多研究成果裡面就早已孕育了後來西方數學才涉及的思想方法,近現代也有不少世界領先的數學研究成果就是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的:
【李善蘭恆等式】數學家李善蘭在級數求和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被命名為「李善蘭恆等式」(或李氏恆等式)。
【華氏定理】數學家華羅庚關於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另外他與數學家王元提出多重積分近似計算的方法被國際上譽為「華—王方法」。
J. 成果簡述是什麼意思
階段性,是證明你做這是是有分階段分步驟的,
階段性成果,你這階段的成果專或發現,
然後簡述出來屬。簡述:簡單的敘述。你可以這樣說:xxx事情,的第幾階段(或初級階段,中期階段後期)的成果是,1,2,3~(或成果是發現什麼,得到什麼)
例如;
寫論文,計劃第一階段是,市場調查。這個階段性的成果是:1。xxx得到什麼數據
2。什麼問題完成3.~~~
簡述最好分點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