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社區議事協商會機制
指的是要有社區議事協商領導小組、議事協商會議制度、議事協商會議程序。
❷ 基層協商民主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強
(一)豐富協商內容,緊扣基層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要緊緊圍繞基層黨政中心工作,選取關系基層改革發展的全局性、綜合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就黨和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重大改革措施出台、產業結構的布局和調整、重大項目建設、現代農業發展等進行協商,確保黨的重大決策部署在基層得到貫徹落實,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要緊緊圍繞基層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問題,就基層教育、醫療衛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文化體育、村鎮規劃、社區建設、公共預算的支出使用、公共項目的配套建設、集體資產的收益分配等進行協商,做到察民情、傳民聲、解民憂、聚民心,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要緊緊圍繞黨內基層民主建設的重大問題,就黨務公開、黨員隊伍建設、黨員權利保障、基層黨組織工作開展和創新等黨內事務進行協商,不斷提高黨的基層組織民主化程度,努力開創基層黨建工作新局面。
(二)創新協商形式,不斷激發黨內基層民主的創造活力。近年來,黨的基層組織創造了豐富多樣的協商形式,比如浙江台州溫嶺的黨內民主懇談、江蘇省常州市鍾樓區南大街街道的民主議事決策等,都促進了黨內基層民主生活的活躍。一是不斷完善會議協商。既要繼承和完善基層黨組織的黨員大會、支部會議、民主生活會、理論學習會、情況通報會等傳統形式開展協商,又要進一步探索「民主議事會」、「民主懇談會」、「黨員談心會」等新形式,打造新的工作載體。二是積極開展專題協商。選擇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靈活設置若干專題開展協商,拓寬協商的空間和領域。三是探索開展對口協商。組織農村、企業、城市社區、學校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等開展協商,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四是創新開展決策協商。堅持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執行過程之中,未經協商的重要決策原則上不提交基層黨組織通過實施。五是大力開展網路協商。適應信息化、網路化迅猛發展的趨勢,充分利用網路信息技術,探索黨員網路論壇、網路社區、網路信箱等形式,構建網上黨內基層協商民主新陣地。
(三)規范協商程序,完善黨內基層民主的運行機制。第一,科學設置協商議題。一般應由基層黨委或黨支部根據年度工作要點提出,並聽取黨員和基層群眾的意見,報黨委或支部會議研究確定,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第二,認真做好協商的籌備工作。根據協商議題制定年度協商計劃,確定參與協商的人員,圍繞協商議題組織開展調查研究、座談研討等。第三,精心組織協商活動。按照協商計劃要求,組織黨員、群眾以及基層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協商活動,積極建言獻策,深入協商議政。第四,做好協商成果的整理報送工作。協商意見、建議經匯總整理後,以會議紀要、情況報告等形式報送黨政相關部門參閱辦理。第五,加強協商意見的辦理反饋。協商成果經基層黨委或黨組織研究後,交相關部門辦理,明確辦理時限,加強督辦落實。
❸ 怎樣提升社區協商民主的效能
第一,協商內容要有針對性。
協商內容是協商民主的生命。開展協商首要的是確定協商內容,提高協商內容的針對性。首先,根據內容分類,可分為決策性協商、執行性協商、監管性協商、調處性協商。決策性協商是指重大決策之前的協商,對本區域內重大公共事務進行決策之前分析、論證和協商,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爭取協調好各方利益;執行性協商是指在執行上級或本級有關決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磋商解決;監管性協商是指對重大事務進行監督管理展開廣泛的討論協商;調處性協商是指利用協商的方式對本區域內一般性事務進行調解處理。其次,根據層級分類,可分為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企事業單位等。鄉鎮(街道)議題范圍主要是:區域內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民生的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等重要事項。村(社區)議題范圍主要是:村級經濟社會發展計劃、村(社區)事務管理和服務以及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其他事項。如土地流轉、調整、發包,興修道路、橋梁、水利,集體「三資」管理和處置,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修訂,村莊規劃建設、征地拆遷和撤村建居等。企事業層面主要內容是企事業發展規劃與重大事項、職工權益、收入分配保障等。
第二,協商對象要有廣泛性。
協商對象的選擇事關協商質量,選擇好協商對象關系重大。首先要擴大參與面。組建協商議事會成員,邀請「兩代表一委員」、統一戰線各界人士、工青婦等群團組織代表、基層組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參加。增加社會各界代表和普通群眾在協商民主活動中的參與面,盡可能確保決策影響的利益相關者參與協商。積極鼓勵引導社會中介機構、行業協會、社團組織及專業性機構廣泛參與協商,確保並逐步增加社會組織在各類協商活動中的比例。其次要增加包容性。要盡可能囊括所有利益相關方,特別是處於弱勢地位的利益相關者,努力改變利益表達機會不均衡的狀況。再次要增加專業性。涉及專業性強的協商內容,就要充分發揮咨詢智囊組織在提供決策幫助方面的作用,選聘部分專家學者,建立不同層面、各有側重的協商智庫,科學抽選對應的專家學者,提高協商的科學化水平。
第三,協商方式要多樣化。
協商內容與對象決定協商方式,協商方式影響協商結果。協商方式靈活多樣,協商結果便於形成。因此,既要有傳統協商方式,又要有現代網路協商方式;既要有集體協商,又要有個體協商;既要有口頭協商,又要有書面協商。具體協商方式有以下幾種:一是會議協商。召開由協商對象參加的協商會議,可建立議事會制度、民主日制度、同心會客室等方式,廣泛征詢意見。二是點評協商。組織協商對象開展評議活動,就相關重點工作(項目)進行現場分析點評、事後績效評議。三是咨詢協商。對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公共決策事項,邀請專家或委託專家學者、上級專業部門及轄區專業人士等,進行咨詢論證、評價分析。四是書面征詢協商。對公共決策事項以及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決策事項,採用書面形式征詢轄區有關單位、社會團體、功能界別和利益相關群體代表人士的意見。五是個別訪談協商。以走訪座談、約請面談等形式,就某一特定事項同轄區有關單位、團體和代表性人士進行個別走訪,溝通交流意見。六是網路互動協商。採用網上公示、網上民意調查、網上政民互動、網上征詢意見等形式,進行議政問政和互動協商。
第四,需要便捷協商程序。
協商程序是協商民主的重要方面,程序好,則操作順。協商程序既要規范有序又要簡單易行,便於基層操作,便於協商對象操作。可按民主提事、民主議事、民主理事三步進行。首先,民主提事。年初由鄉鎮(街道)、村(社區)、企事業單位梳理提出民主協商議事的重點議題;通過民主議事平台收集相關協商議題;鄉鎮(街道)黨委、村(社區)黨組織審核確定民主協商相關議題和年度協商計劃;臨時性議題由基層黨委或基層黨組織視情況確定。其次,民主議事。具體協商議題明確後,鄉鎮(街道)、村(社區)企事業單位根據協商類型、協商內容,選定合適的協商方式,商定參加協商的對象,制定民主協商議事的具體方案;根據具體方案,開展協商前的調研;組織協商活動,做好協商記錄,形成協商紀要。再次,民主理事。對協商結果進行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對採納的協商結果,嚴格按照協商要求執行,制定具體具體實施辦法,明確責任人、完成時間等,理事過程務必分開、透明。
第五,協商結果要可應用。
協商的結果在於應用,應用的結果在於實效。因此要抓好協商結果的督促落實,確保成果轉化。首先要加強監督。在民主議事會中設立專項監督小組,對協商結果及其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及時反饋相關情況。對於涉及發展等重大公共事務的,可運用實施平台採取民主評議的方式進行監督,還可根據評議結果要求作出相應整改。議題的執行落實情況應及時進行反饋,對於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或確屬客觀原因無法執行落實的,應及時做好解釋工作。其次要加強督查。鄉鎮(街道)、村(社區)可建立協商結果督辦制度,明確職責分工,實行限時辦理和問責制;建立完善協商結果,落實情況通報制度,明確協商結果的落實時限和反饋方式等。再次要講求實效。不要片面追求一次協商的成功率,有的協商議題需要多次協商。對協商沒有達成一致意見的,也不要草率決斷,可暫時擱置協商,待條件成熟時再組織開展協商,直至找到各利益主體的最大公約數,最終形成統一意見。
❹ 社區協商在社會治理體系中的地位是什麼
一、居委會在社區服務當中的作用應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1、組織作用。人員動員機制是保證社區服務高質有效運行的基本條件,也是衡量社區服務水平的重要標志。作為由居民選舉、帶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居委會,天然具有組織動員的能力與優勢,盡管政府和社區民間組織也具有這方面的作用,但是能低成本、高效率把全體社區成員包括民間組織和社區企事業單位有效動員起來的最佳選擇,只有社區居委會。在社區服務當中,組織作用突出體現在:一是組織和動員居民參與文化、教育、科技、體育、衛生、法律、安全等社區公共服務,尤其是要組織動員居民參與治安維護,協助做好突發性事件的應對和社區安全保障工作。二是定期組織徵求居民對社區公共服務的要求和意見並及時向政府反映,促進社區服務質量的不斷提高。三是通過組織召開居民會議等多種形式,對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問題共同討論決定,共同協商、解決社區問題,需由政府解決的,提請政府研究解決。四是組織動員駐社區單位和居民開展鄰里互助等群眾性自我服務活動,倡導社區居民和駐社區單位開展社會捐贈、互幫互助,對社區困難群體實行輔助性生活救助,實現居民間的自助與互助。五是組織、管理和引導各類社區民間組織和個人依法有序開展社區服務。
2、協調作用。一是作為社區成員與政府之間的橋梁和紐帶,通過「上情下達、下情上傳」,在政府和社區成員(包括社區民間組織與社區居民)之間起到協調作用,既要協助政府做好有關社區服務,又要把居民的要求、呼聲向政府反映,成為居民的代言人。二是對不同社區民間組織之間活動的開展在場地、內容、組織和時間等方面進行協調,提供便利,使之有序開展。三是在社區民間組織和社區居民之間進行協調。四是協調、調解鄰里糾紛,促進居民之間的團結與和睦相處。五是協調處理好業主委員會和物業管理之間的關系。
3、監督作用。這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居委會本身要對社區服務進行監督,對政府各部門履行職責、解決社區問題的情況進行監督,也監督社區民間組織提供的各類公益服務,另一方面牽頭組織社區居民監督評議社區民間組織工作和政府進社區的公共服務工作。當前,迫切需要做的就是要制定各類社區服務行業標准和民間組織監管體系,建立健全反映社區服務設施、服務管理、居民需求及滿意程度等有關信息的採集以及工作評估體系,便於監督管理,利於信息反饋。
二、居委會在社區服務中的地位:
組織者、協調者、監督者,這就是居委會在社區服務體系中的定位,國務院14號文件當中對居委會提出的三個要求「協助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組織社區成員開展自助互助、為發展社區服務提供便利」,要做到這些,同樣有賴於以上三個作用的發揮,在社區服務中,如果說政府是投入(政策、資金、公益設施等)的主體、民間組織是運作的主體、居民是參與的主體,那麼居委會就是組織、協調的主體,通過組織協調,主導社區服務,這就是居委會在社區服務中的地位。
❺ 社區協商包括哪些內容
法律分析:根據《城鄉社區協商工作規范》省級地方標准,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確定協商內容,主要包括:(1)法律法規規定由村(居)民會議、村(居)民代表會議決策的事項;(2)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的村(居)民委員會設立、撤銷、范圍調整的初步方案;(3)城鄉社區安全防範、公共設施、物業管理、衛生健康、法治教育、移風易俗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務、公益事業;(4)為「三留守」人員(老人、兒童、婦女)、高齡獨居老人、殘障失能人士、單親家庭、刑釋解教和社區康復人員,青少年,嬰幼兒,外來人員等各類社區群體或家庭提供的社區服務項目;(5)村(社區)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界定,村(社區)接受社會捐贈物資的使用與分配等城鄉社區事務;(6)環境保潔、排污處理、電梯加裝、寵物管理、小區停車等居民反映的矛盾問題;(7)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重點工作部署在城鄉社區的落實;(8)法律法規和政策明確要求協商的事項;(9)各類協商主體提出協商需求的事項。
法律依據:《城鄉社區協商工作規范》 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確定協商內容,主要包括:(1)法律法規規定由村(居)民會議、村(居)民代表會議決策的事項;(2)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的村(居)民委員會設立、撤銷、范圍調整的初步方案;(3)城鄉社區安全防範、公共設施、物業管理、衛生健康、法治教育、移風易俗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務、公益事業;(4)為「三留守」人員(老人、兒童、婦女)、高齡獨居老人、殘障失能人士、單親家庭、刑釋解教和社區康復人員,青少年,嬰幼兒,外來人員等各類社區群體或家庭提供的社區服務項目;(5)村(社區)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界定,村(社區)接受社會捐贈物資的使用與分配等城鄉社區事務;(6)環境保潔、排污處理、電梯加裝、寵物管理、小區停車等居民反映的矛盾問題;(7)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重點工作部署在城鄉社區的落實;(8)法律法規和政策明確要求協商的事項;(9)各類協商主體提出協商需求的事項。
❻ 社會協商在創新社區治理中的重要意義有哪些
一、《關於加強城鄉社區協商的意見》中明確了社區協商在創新社區治理中的重要意義:
1、加強城鄉社區協商,有利於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
2、有利於匯聚力量,推動各項政策落實;
3、有利於找到群眾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促進基層民主健康發展。
《意見》明確的協商主體既包括基層政府及其派出機關、村(居)組織、物業服務企業、第三方機構、基層群團組織等組織,也包括當地居民、非戶籍居民代表、相關專家學者、專業技術人員、老黨員、老幹部、群眾代表,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社會工作者等個體。
二、社區協商發揮的作用:
《意見》從議題、程序、效果三個層面對社區協商提出要求:
1、社區協商的議題需要廣泛徵集,社區協商的程序要嚴格規范,社區協商的效果要在規定期限內通過村(居)務公開欄、社區刊物、村(社區)網路論壇等渠道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2、對渠道、程序和公開度的強調,是實現有效協商的基本要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社區中的各類主體聯系和整合起來,構建基層民主的協商平台,激發基層社會治理的活力。
3、對各類歷史遺留問題得不到解決、導致群眾負面情緒積壓的現實,創新設立「周周會」的社區議事協商平台,為老百姓提供了一個暢所欲言、表達意見、排解情緒的渠道。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周周會」運作制度,每次「周周會」結束後,逐條梳理本周收到的訴求,當場明確責任部門、答復期限,提出辦理要求,確保每一條訴求都有明確的流轉方向,針對群眾訴求,跟蹤流轉,專題研討,答復辦理。
4、居委會推進的「三會一代理」制度,是對社區協商方式的一種探索。「三會」指的是決策聽證會、矛盾協調會、政務評議會。決策聽證會適用於涉及小區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由居委會召集各方利益代表,廣泛聽取意見。
矛盾協調會適用於涉及社區成員間的公益性、群眾性事務和各類重大糾紛,由居委會召集相關當事人進行協商解決;政務評議會是由居委會定期召集小區各方代表,對聽證會、協調會實施項目進行成效評估,對政府窗口單位、執法部門及服務行業、社會組織等履職情況進行綜合評定的會議。這項制度的推行,不僅解決了眾多社區治理問題,也鍛煉了社區各方民主參與的能力。
❼ 關於加強城鄉社區協商的程序有哪些
一、總體要求
(一)重要意義。城鄉社區協商是基層群眾自治的生動實踐,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效實現形式。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基層堅持有事多協商、遇事多協商、做事多協商,有效維護了群眾切身利益,促進了社會和諧與文明進步。當前,隨著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深入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化,利益主體日益多元,利益訴求更加多樣。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加強城鄉社區協商,有利於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有利於在基層群眾中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努力形成共識,匯聚力量,推動各項政策落實;有利於找到群眾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促進基層民主健康發展。
❽ 如何建立有效的社區事務民主協商機制
基層民主直接關繫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政治權利,是全部民主政治的基礎。健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開展形式多樣的基層民主協商,讓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的迫切要求,做好基層民主工作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第一,開展形式多樣的基層民主協商。協商民主是基層民主實踐中常用的形式,主要表現為民情懇談會、民主溝通會、民主理財會、民情直通車、便民服務窗、社區議事會、居民論壇、鄉村論壇等。在開展基層民主協商中,必須進一步提高廣大基層領導幹部對協商民主地位作用的認識,使他們明確重大公共事務的政府行為都要爭取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作出符合公共利益的決策。必須建立一個讓基層群眾、組織和社區等利益相關方能夠表達意見、協商討論的制度化平台,有一條與群眾協商溝通的有效渠道,有一種由群眾參與決策的規范程序,有一套黨委政府領導下的專家論證、群眾參與的科學機制。
第二,健全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包括城市居民委員會和農村村民委員會制度,是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重要內容,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通過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並對幹部實行民主監督。要切實把基層群眾自治機製作為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最廣泛的途徑,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程,抓緊抓好。要以擴大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加強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為重點,拓寬范圍和途徑,豐富內容和形式,保障人民群眾更好地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要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監督機制,完善對城鄉社區中擔負管理職責的人員選舉和罷免程序,自己選舉自己的帶頭人,並把管理涉及的事務盡可能地向居民公開,加強權力監督。在農村,不僅要自選村委會幹部,還要建立健全選舉機構,完善監督機制。
❾ 人民日報:社區養老,能有家的感覺嗎
固原市銀海智慧居家養老中心,引入智慧養老管理系統產生新格局)
「固原市銀海智慧居家養老服務平台」在自治區民政廳以及固原市委、市政府和原州區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通力協作下,受固原市民政局委託,寧夏GYYH(代稱)公司攜手固原聯通公司在固原市率先投身智慧居家養老服務領域,並從由政府供給為主向更多社會力量供給轉變,養老服務多元供給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平台按照以「政府引導、企業運營、整合資源、高效便捷、廣泛覆蓋」的運營原則,以居家養老為核心、以社區服務站為依託、以老齡人群為主要服務對象、以信息網路為支撐、以國家政策支持和服務體系為保障建設的一項民生工程。在貫徹落實國家「互聯網+」和固原市智慧城市建設基礎上,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通過與社村通智慧居家養老系統相結合開發出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服務管理平台。以雲架構的模式支撐開展智慧養老服務,採取全天候的方式為老年人提供緊急救援、醫療保健、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精神慰藉、法律維權等服務。 真正做到「讓老人生活的舒心、安心;讓老人子女放心、省心」。
固原市銀海智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立以來,受到社會各界以及原州區各社區的大力支持和廣泛關注,目前,已入駐宋家巷、小川子等社區,並得到社區老年群體的一致好評和贊賞。
❿ 怎麼寫城鄉社區協商規范性文件的整改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發展基層民主,暢通民主渠道,開展形式多樣的基層協商,推進城鄉社區協商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根據有關法律和《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精神,現就加強城鄉社區協商提出如下意見。[1]
中文名
關於加強城鄉社區協商的意見
印發機關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
類 別
規范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