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成果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測繪地理信息成果管理,維護國家安全,促進測繪成果利用和地理信息資源共享,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成果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測繪成果的匯交、保管、提供、利用、交換和共享,重要地理信息數據的審核與公布,測繪應急保障等,應當遵守本規定。第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部門(以下簡稱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測繪地理信息成果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部門有關的測繪地理信息成果工作。第四條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測繪應急保障制度,為應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提供及時、有效的測繪成果和技術服務。第五條測繪成果管理和地理信息應用開發應當遵守保密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採取必要的保密措施,保障測繪成果以及地理信息數據的安全。第六條測繪成果知識產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測繪成果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第二章匯交與保管第七條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委託設區的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接收、匯總和保管本行政區域的測繪成果資料。第八條省級財政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承擔測繪項目的單位向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設區的市、縣級財政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承擔測繪項目的單位向設區的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
使用其他資金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測繪項目出資人向測繪項目所在地設區的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其中,跨設區的市行政區域的測繪項目,向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
測繪項目出資人與承擔測繪項目的單位可以約定由一方向相應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並保證匯交的測繪成果資料真實齊全、整理規范。第九條測繪成果資料實行無償匯交。屬於基礎測繪成果的,應當匯交測繪成果副本;屬於非基礎測繪成果的,應當匯交測繪成果目錄。
應當匯交的基礎測繪成果副本包括:
(一)國家等級衛星定位測量、三角(導線)測量、水準測量、天文測量、重力測量的測繪點之記、成果表、網圖(路線圖)和相關技術報告;
(二)基礎航空攝影所獲取的數據、影像資料以及航空攝影驗收報告、索引圖、航空攝影儀檢定資料;
(三)遙感衛星和其他航天飛行器對地觀測所獲取的基礎地理信息遙感資料以及數據說明文件;
(四)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影像圖及其數字化產品和相關技術報告;
(五)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信息和相關技術報告;
(六)縣級以上的行政區域圖和相關技術報告;
(七)國家規定的其他測繪成果。
應當匯交的非基礎測繪成果目錄包括:
(一)城鎮以及區域性沉降觀測成果目錄;
(二)管線測量成果目錄;
(三)地籍測繪成果目錄;
(四)房產測繪成果目錄;
(五)專題地圖(含影像圖)成果目錄;
(六)地理信息系統成果目錄;
(七)互聯網地圖的興趣點目錄;
(八)行政區域界線測繪成果目錄;
(九)水下地形測量、掃描測量成果目錄;
(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認為具有共享價值的其他測繪成果目錄。第十條承擔測繪項目的單位或者測繪項目出資人應當在測繪項目驗收完成之日起3個月內,向相應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收到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時出具匯交憑證。
設區的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匯總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在本年度7月和下一年度1月底前上報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第十一條省和設區的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在收到匯交的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應當將其移交給測繪成果保管單位。
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編制全省測繪成果資料目錄,並向社會公布。第十二條測繪成果保管單位在收到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之日起1個月內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規定建立測繪成果資料檔案和資料庫。
測繪成果保管單位應當加強測繪成果歷史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建檔工作。
2. 測繪法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對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設施的形狀、大小、空間位置及其屬性等進行測定、採集、表述以及對獲取的數據、信息、成果進行處理和提供的活動。
基礎知識測量工作中,地面點的空間位置是用坐標和高程來表示(確定)的。表示地面點平面位置的常用坐標有地理坐標、平面直角坐標,小范圍內也可用極坐標;高程是地面點到大地水準面的鉛垂距離,稱為該點的絕對高程,也稱海拔。
目前,我國以黃海平均海水面作為大地水準面。1985年決定採用新確定的黃海平均海水面作為我國的高程起算面,稱為「1985年黃海高程系」。之前,我國曾以天津大沽平均海水面作為大地水準面。距離、水平角及高程是確定地面點相對位置的三個基本幾何要素,則距離測(丈)量、水平角測量及高程測量是測量的基本工作。
結合工作實際,本著學習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的原則,現重點學習距離丈量、普通水準測量(高程、視距、斷面測量)。
測繪的種類
1、大地測量。研究和測定地球的形狀、大小和地球重力場,以及地面點的幾何位置的理論和方法。大地測量學是測繪學各個分支的理論基礎,基本任務是建立地面控制網、重力網,精確確定控制點的三維位置,為地形圖提供控制基礎,為各類工程施工提供依據,為研究地球形狀、大小、重力場以及變化,地殼形變及地震預報提供信息。
2、普通測量。研究地球表面局部區域內控制測量和地形圖測繪的理論和方法。局部區域是指在該區域內進行測繪時,可以不顧及地球曲率,把它當作平面處理,而不影響測圖精度。
3、攝影測量。研究利用攝影機或其他感測器採集被測物體的圖像信息,經過加工處理和分析,以確定被測物體的形狀、大小和位置,並判斷其性質的理論和方法。
按距離分可分為:航天攝影測量、航空影測量、地面影測量、近景影測量和顯微影測量:按技術處理方法不同可以分為:模擬法影測量、解析法影測量和數字影測量。
4、工程測量。研究工程建設中設計、施工和管理各階段測量工作的理論、技術和方法。為工程建設提供精確的測量數據和大比例尺地圖,保障工程選址合理,按設計施工和進行有效管理。在工程運營階段對工程進行形變觀測和沉降監測以保證工程運行正常。
按研究的對象可以分為:建築工程測量、水利工程測量、礦山工程測量、鐵路工程測量、公路工程測量、輸電線路與輸油管道測量、橋梁工程測量、隧道工程測量、隧道工程測量、軍事工程測量等。
5、海洋測繪。以海洋水體和海底為對象,研究海洋地位、測定海洋大地水準面和平均海面、海底和海面地形、海洋重力以及海洋磁力、海洋環境等自然和社會信心的地理分布及其編制各種海圖的理論餓技術的學科。為艦船航行安全、海洋工程建設提供保障。
3. 測繪成果管理條例的第二章 匯交與保管
第六條中央財政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承擔測繪項目的單位向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地方財政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承擔測繪項目的單位向測繪項目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使用其他資金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測繪項目出資人向測繪項目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
第七條測繪成果屬於基礎測繪成果的,應當匯交副本;屬於非基礎測繪成果的,應當匯交目錄。測繪成果的副本和目錄實行無償匯交。
下列測繪成果為基礎測繪成果:
(一)為建立全國統一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進行的天文測量、三角測量、水準測量、衛星大地測量、重力測量所獲取的數據、圖件;
(二)基礎航空攝影所獲取的數據、影像資料;
(三)遙感衛星和其他航天飛行器對地觀測所獲取的基礎地理信息遙感資料;
(四)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及其數字化產品;
(五)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信息等。
第八條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依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合資、合作,經批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測繪活動的,測繪成果歸中方部門或者單位所有,並由中方部門或者單位向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副本。
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依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測繪活動的,由其按照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匯交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
第九條測繪項目出資人或者承擔國家投資的測繪項目的單位應當自測繪項目驗收完成之日起3個月內,向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收到匯交的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後,出具匯交憑證。
匯交測繪成果資料的范圍由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並公布。
第十條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自收到匯交的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應當將其移交給測繪成果保管單位。
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編制測繪成果資料目錄,向社會公布。
第十一條測繪成果保管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測繪成果資料的保管制度,配備必要的設施,確保測繪成果資料的安全,並對基礎測繪成果資料實行異地備份存放制度。
測繪成果資料的存放設施與條件,應當符合國家保密、消防及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和要求。
第十二條測繪成果保管單位應當按照規定保管測繪成果資料,不得損毀、散失、轉讓。
第十三條測繪項目的出資人或者承擔測繪項目的單位,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確保其獲取的測繪成果的安全。
4. 測繪成果使用審批流程
法律分析:1、申請單位向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駐市政務服務大廳窗口提交申請材料。
2、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根據申請材料進行初審,提出符合使用的初審意見(明確申請成果是否達到涉密范圍及秘密等級等)後,按程序審批。申請成果未達涉密范圍的,由分管領導審批;屬涉密范圍的,經分管領導審查後,報局長審批。
3、簽訂《涉密基礎測繪成果安全保密責任書》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依照審批結果向申請單位提供基礎測繪成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 第三十三條 國家實行測繪成果匯交制度。國家依法保護測繪成果的知識產權。 測繪項目完成後,測繪項目出資人或者承擔國家投資的測繪項目的單位,應當向國務院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屬於基礎測繪項目的,應當匯交測繪成果副本;屬於非基礎測繪項目的,應當匯交測繪成果目錄。負責接收測繪成果副本和目錄的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應當出具測繪成果匯交憑證,並及時將測繪成果副本和目錄移交給保管單位。測繪成果匯交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國務院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應當及時編制測繪成果目錄,並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應當積極推進公眾版測繪成果的加工和編制工作,通過提供公眾版測繪成果、保密技術處理等方式,促進測繪成果的社會化應用。 測繪成果保管單位應當採取措施保障測繪成果的完整和安全,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和提供利用。測繪成果屬於國家秘密的,適用保密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對外提供的,按照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規定的審批程序執行。 測繪成果的秘密范圍和秘密等級,應當依照保密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按照保障國家秘密安全、促進地理信息共享和應用的原則確定並及時調整、公布。
5. 地質資料匯交憑證丟失怎麼辦
重新列印一份
地質資料匯交制度: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依法行使國家所賦予的負責統一管理地質資料的行政職能
要求從事地質勘查、地質科研工作的單位或者個人向地質資料管理單位上交其所獲得的工作成果,即地質資料(復製件)。地質資料管理單位負責對匯交來的成果資料進行整理、鑒定、登記、保管、提供借閱利用等。
6. 浙江省測繪成果管理辦法(2015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測繪成果管理,維護國家安全,促進測繪成果應用與共享,滿足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成果管理條例》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測繪成果的生產、處理、匯交、保管、提供、獲取、利用、銷毀以及質量監督管理,重要地理信息數據的審核與公布,適用本辦法。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測繪成果管理工作的領導,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職責,鼓勵和支持測繪成果的開發利用,建立健全測繪成果的共享和交換制度以及運行機制。第四條省測繪管理部門負責全省測繪成果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全省依法匯交的測繪成果資料的接收、整理、保管以及提供省級基礎測繪成果的服務等具體工作,由省測繪資料檔案機構承擔。
市、縣(市、區)測繪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測繪成果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部門有關的測繪成果工作。第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生產、處理、匯交、保管、提供、獲取、利用、銷毀測繪成果,應當遵守有關保密法律、法規的規定,採取必要的保密措施,保障測繪成果的安全。第二章質量管理第六條測繪管理部門應當建立測繪成果質量監督檢查制度,加強對測繪成果質量的監督管理。
測繪單位應當加強測繪成果質量管理,落實測繪成果質量檢驗、管理和責任制度,並對其完成的測繪成果質量負責。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國家投資完成的測繪成果,還應當按規定經測繪質量檢驗機構檢驗合格。
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測繪成果,不得提供使用。第七條測繪單位完成的測繪成果應當符合國家和本省規定的測繪技術規范與標准。
測繪單位使用的測繪計量器具應當經法定計量器具檢定機構檢定合格,並在有效期內使用。第八條從事測繪質量檢驗業務的機構應當具有與其從事的測繪質量檢驗業務相適應的測繪資質。
從事測繪質量檢驗業務的機構向社會開展測繪質量檢驗服務的,還應當依法經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計量認證合格。第三章匯交與保管第九條測繪項目出資人或者承擔國家投資的測繪項目的單位,應當在測繪項目測繪成果檢驗合格後3個月內向省測繪管理部門匯交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省測繪管理部門可以委託市、縣(市、區)測繪管理部門接收本行政區域匯交的測繪成果副本和目錄。
省財政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承擔測繪項目的單位向省測繪管理部門匯交測繪成果副本和目錄。市、縣(市、區)財政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承擔測繪項目的單位向省測繪管理部門委託的市、縣(市、區)測繪管理部門匯交測繪成果副本和目錄。非財政資金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測繪項目出資人向省測繪管理部門或者其委託的測繪管理部門匯交測繪成果目錄及相關說明。
測繪成果的副本和目錄實行無償匯交。第十條應當匯交的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包括:
(一)等級以上天文測量、三角測量、水準測量、衛星大地測量、重力測量獲取的數據和圖件;
(二)以測繪為目的的航空攝影數據、影像等資料,以及獲取地理信息的遙感資料;
(三)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及其數字化產品;
(四)地籍圖測繪、房產圖測繪、行政區域界線測繪、海洋測繪獲取的數據和圖件;
(五)工程測量中的控制網測量成果和地形圖;
(六)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和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的地理信息數據及有關資料;
(七)城市及區域性地面沉降監測測繪成果資料;
(八)公開出版的地圖;
(九)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測繪成果資料。第十一條接收測繪成果資料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在收到匯交的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時,出具匯交憑證。
市、縣(市、區)測繪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向省測繪資料檔案機構移交測繪成果資料。具體辦法由省測繪管理部門制定。
省測繪管理部門應當每年編制全省測繪成果資料的目錄,實行動態更新,向社會公布。第十二條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依法與中方合資、合作,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完成的測繪成果,中方部門或者單位在向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副本時,應當將匯交情況向省測繪管理部門備案。
7. 河北省測繪成果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測繪成果管理,促進測繪成果的利用,滿足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成果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匯交、保管、提供、利用、銷毀測繪成果和審核、公布本省的重要地理信息數據,應當遵守本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測繪成果,是指通過測繪形成的數據、信息、圖件以及相關的技術資料。測繪成果分為基礎測繪成果和非基礎測繪成果。
下列測繪成果為基礎測繪成果:
(一)為建立全國統一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進行的天文測量、三角(導線)測量、水準測量、衛星大地測量和重力測量所獲取的數據及圖件;
(二)基礎航空攝影所獲取的數據和影像資料;
(三)遙感衛星和其他航天飛行器對地觀測所獲取的基礎地理信息遙感資料;
(四)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及其數字化產品;
(五)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和信息;
(六)全省性地圖的基礎地理底圖的數據和信息;
(七)與基礎測繪成果有關的其他技術資料。
非基礎測繪成果,是指除基礎測繪成果以外具有專業內容的測繪成果。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測繪成果管理工作的領導,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測繪成果的共享政策和測繪成果社會化應用的激勵措施,並及時協調解決測繪成果管理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測繪成果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部門有關的測繪成果工作。第六條匯交、保管、公布、提供、利用和銷毀測繪成果,應當遵守有關檔案和保密法律、法規的規定,保證測繪成果的安全,防止損毀、丟失或者泄密。第七條測繪成果知識產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測繪成果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第二章測繪成果匯交第八條測繪成果實行無償匯交制度。基礎測繪成果應當匯交副本;非基礎測繪成果應當匯交目錄。第九條利用財政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承擔測繪項目的單位按規定向提供財政資金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
利用其他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其出資人應當依照下列規定匯交測繪成果目錄:
(一)測繪范圍跨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行政區域的,向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目錄;
(二)測繪范圍跨縣(市、區)行政區域的,向設區的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目錄;
(三)其他測繪項目向縣(市、區)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目錄。第十條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應當自測繪項目驗收完成之日起三個月內向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
縣(市、區)和設區的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分別於每年3月底、4月底前,向上一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上一年度的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第十一條匯交的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應當保證數據准確、資料完整,並整飾規范。第十二條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在收到匯交的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後應當出具匯交憑證,並在十個工作日內將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移交測繪成果保管單位。第十三條省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年度編制全省的測繪成果資料目錄,並於次年6月底前向社會公布。第三章測繪成果保管第十四條匯交的測繪成果資料由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委託的具備相應條件的單位保管;按規定不予匯交的測繪成果資料由測繪項目出資人或者其委託的單位保管。第十五條測繪成果保管單位應當依照檔案法律、法規的規定,建立健全測繪成果資料歸檔保管制度,配備必要的設施、設備,並採取有效的防火、防盜、防潮、防磁化、防泄密和防有害生物損害等措施,確保測繪成果資料的完整和安全。第十六條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定期將基礎測繪成果資料備份後移送異地存放。第十七條測繪成果保管單位對屬於國家秘密的測繪成果資料,應當統一編號、登記造冊,並制定具體的保管、領取和借用措施;收發、傳遞或者派出人員外出攜帶屬於國家秘密的測繪成果資料,必須採取安全措施;對經批准復制的屬於國家秘密的測繪成果資料,應當按原件密級保管;在單位分立、合並或者被撤銷、終止時,應當按規定銷毀或者移交屬於國家秘密的測繪成果資料。
8. 陝西省測繪成果管理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測繪成果管理,維護國家安全,促進測繪成果的利用,滿足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成果管理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測繪成果的生產、更新、匯交、保管、提供、利用、銷毀和質量管理,以及重要地理信息數據的審核與公布,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測繪成果,是指通過測繪形成的數據、信息、圖件以及相關技術資料。測繪成果分為基礎測繪成果和非基礎測繪成果。
本條例所稱基礎測繪成果,是指公共財政投入並由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組織實施所形成的基礎性、公益性測繪成果。基礎測繪成果之外的為非基礎測繪成果。第四條測繪成果實行無償匯交、統一管理、資源共享、定期更新的原則。第五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測繪工作的領導,推動現代化省級測繪基準體系的建設與應用。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以及自然變化情況,對基礎測繪成果定期進行更新,並將基礎測繪及其成果更新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第六條省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負責全省測繪成果的統一監督管理工作。
設區的市、縣(市、區)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測繪成果的統一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測繪成果相關工作。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地理信息交換和共享工作的領導,完善地理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機制,促進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測繪成果應用宣傳,普及測繪成果知識,提高測繪公共服務能力,鼓勵測繪成果社會化應用。
企業、事業單位、行業協會、科研機構、測繪地理信息相關專業學術團體應當開展測繪成果應用宣傳、培訓、推廣活動,加強測繪人才培養。第二章匯交與保管第九條省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負責全省測繪成果資料的匯交工作。
省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可以委託設區的市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負責下列測繪項目的測繪成果資料匯交工作:
(一)設區的市、縣級財政資金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
(二)非財政資金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
設區的市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規定將匯交的測繪成果資料移送省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第十條財政資金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承擔測繪項目的單位向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
非財政資金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測繪項目出資人向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第十一條測繪成果屬於基礎測繪成果的,應當匯交測繪成果副本;屬於非基礎測繪成果的,應當匯交測繪成果目錄。測繪成果的副本和目錄實行無償匯交。
需要匯交的基礎測繪成果副本包括:
(一)衛星定位連續運行站,四等(D級)以上衛星定位測量、天文測量、三角(導線)測量、水準測量、重力測量等所獲取的數據、圖件;
(二)基礎航空攝影、遙感衛星和其他航天飛行器等獲取的對地觀測的基礎地理信息遙感資料;
(三)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及其數字產品;
(四)基礎地理信息系統以及基礎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的數據、信息;
(五)地理國情普查及監測成果。
需要匯交的非基礎測繪成果目錄包括:
(一)工程測量成果目錄;
(二)地籍測繪成果目錄;
(三)房產測繪成果目錄;
(四)行政區域界線測繪成果目錄;
(五)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信息目錄;
(六)公開版地圖目錄。第十二條測繪成果資料應當在測繪項目驗收完成之日起三個月內匯交。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收到測繪成果資料後,應當出具匯交憑證,並在十個工作日內,將其移交給測繪成果保管單位。
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應當有專人負責測繪成果資料的匯交和移交工作。
測繪成果副本和目錄匯交的具體辦法由省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制定。第十三條測繪成果保管單位應當依照檔案和消防等有關規定,建立健全測繪成果資料的保管制度,配備必要的設施,確保測繪成果安全,不得損毀、散失、轉讓,並對基礎測繪成果實行異地備份存放制度。
異地備份存放場所的建設由省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9. 吉林省測繪成果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對測繪成果管理,維護國家安全,促進測繪成果的利用,滿足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成果管理條例》、《吉林省測繪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測繪成果的匯交、保管、利用、保密管理和重要地理信息數據的審核與公布,適用本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的測繪成果,是指通過測繪形成的數據、信息、圖件以及相關的技術資料。測繪成果分為基礎測繪成果和非基礎測繪成果。
下列測繪成果為基礎測繪成果:
(一)為建立全國統一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所進行的天文測量、三角測量、水準測量、衛星大地測量、重力測量所獲取的數據和圖件;
(二)基礎航空攝影所獲取的數據和影像資料;
(三)遙感衛星和其他航天飛行器對地觀測所獲取的基礎地理信息遙感資料;
(四)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影像圖及其數字化產品;
(五)省內城市相對獨立平面坐標系統和高程式控制制系統的相關數據和圖件;
(六)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和信息;
(七)全省性地圖的基礎地理底圖的數據和信息。
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的數據資料,參照基礎測繪成果管理。
非基礎測繪成果是指除基礎測繪成果以外的測繪成果。第四條省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測繪成果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市 (州)、縣 (市、區)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測繪成果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與本部門有關的測繪成果管理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測繪成果保管單位由同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建立或確定。測繪成果保管單位負責測繪成果資料及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以及為利用基礎測繪成果資料提供服務。第六條保管或持有屬於國家秘密測繪成果的,應當嚴格遵守有關保密法律、法規的規定,保障國家秘密的安全。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測繪成果的開發利用。具體工作由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第二章匯交與保管第八條測繪成果實行無償匯交制度。屬於基礎測繪成果的應當匯交副本。財政投資完成的可重復利用的非基礎測繪成果應當匯交副本。其他非基礎測繪成果應當匯交目錄及相關說明。
投資完成的測繪成果,包括使用財政資金完成的建設工程中的測繪成果資料。第九條省財政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承擔該項目的單位向省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
市 (州)、縣 (市、區)財政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承擔該項目的單位向省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委託的項目所在地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
使用其他資金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測繪項目出資人,按規定向項目所在地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第十條測繪范圍跨省或者市 (州)行政區域的,向省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
測繪范圍跨縣 (市、區)行政區域的,向項目所在地市(州)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第十一條測繪成果應當在測繪項目驗收完成之日起3個月內,向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收到匯交的測繪成果資料後,出具匯交憑證。
縣 (市、區)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於每年3月底以前向市 (州)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本行政區域上一年度的測繪成果資料;市 (州)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總本行政區域內測繪成果資料後,應當於每年4月底以前向省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本行政區域上一年度的測繪成果資料。第十二條測繪成果副本包括:測繪技術設計、技術總結、質量檢查驗收報告及項目的具體成果和數據使用說明。數字化成果應含元數據。
測繪成果目錄或相關說明包括:項目名稱、測繪技術設計、概要及質量檢查驗收報告。第十三條外國的組織和個人依法與中方合資、合作,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完成的測繪成果,中方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在向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副本時,應當同時向省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