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數字圖書館標准研究成果使用指南

數字圖書館標准研究成果使用指南

發布時間:2022-07-19 05:10:28

A. 北京大學圖書館的組織體系

2014年,全館人員(事業編制及合同制)學歷構成:博士14人,碩士72人,本科66人,大專31人;全館人員職稱構成:研究館員11人,副研究館員49人,館員67人,助理館員25人。
2009年6月,朱強館長高票當選IFLA管理委員會委員,成為繼孫蓓欣、吳建中、張曉林以後的第四位IFLA管理委員會的中國籍委員。朱強館長的當選,保持了中國圖書館界專家參與世界圖書館事務的席位,不僅對中國圖書館事業在國際化道路上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同時還為中國圖書館人才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同年9月,北京大學圖書館成為環太平洋數字圖書館聯盟(PRDLA)自創建以來的第五個秘書處輪值館,朱強館長當選為輪值主席,輪值時間為2010至2012年。 理論支持 針對豐富的館藏,北大圖書館人進行館藏的揭示和深層開發,除了有關館藏書本式目錄的編寫,還進行館藏珍貴資料的整理出版,如《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稿本叢書》、《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歷代金石拓片菁華》等。
為方便學者研究,北大圖書館組織人員編寫了《論語索引》、《孟子索引》、《周易索引》等傳統典籍的索引。
2000年,圖書館與校內其他單位聯合成立的北京大學數字圖書館研究所開展了有關數字圖書館模式、標准規范(元數據、數字加工標准等)、關鍵技術、互操作層與互操作標准、數字圖書館門戶等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並開始進行大規模應用實踐,為北京大學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奠定了技術基礎。 成果獲獎 自90年代起,為了活躍圖書館學術研究氛圍,圖書館每兩年舉辦「五四科學討論會」,截至2015年底已舉辦9屆,出版了9冊論文集,共收錄本館、分館、醫學圖書館學術論文近800篇。更有一些研究成果獲得了學校及省部級的獎勵,如:
謝琴芳等,CALIS聯機合作編目手冊(上、下),2002年獲教育部第三屆社科三等獎。
姚伯岳,黃丕烈評傳,2002年獲北京市第三屆社科三等獎。
肖瓏等,數字信息資源的檢索與利用,2004年獲北京市第四屆社科獎二等獎、中國圖書館學會第二屆圖書館學情報學學術成果專著二等獎,2006年獲教育部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
戴龍基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年版),2006年獲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朱強,China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獲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百項精品成果獎」。
2009年圖書館開設多年的「全方位、多學科的信息素質教育創新系列」課程榮獲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二等獎;等等。
2010年胡海帆,湯燕,中國古代磚刻銘文集獲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張紅揚,鄒新明,煙雨樓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西籍中的清代建築圖像獲北京大學第十一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姚伯岳,皇輿遐覽——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代彩繪地圖獲北京大學第十一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肖瓏等,百萬冊數字圖書館的多媒體技術和智能服務系統獲2010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2年,圖書館成功舉辦「數字圖書館時代:現狀與發展趨勢——紀念北京大學圖書館建館一百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並出版會議論文集(大學圖書館學報2002年增刊)。 研究課題 北京大學圖書館還承擔了很多重要的研究課題,如: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球科學SCI論文產出與影響的文獻計量分析。
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從傳統圖書館到數字圖書館的轉型研究、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國外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總覽、國外科學技術核心期刊總覽、學術期刊評價及文獻計量學研究、清史圖錄: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古文獻中清代歷史圖像的數字化整理、我國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可持續發展研究。
國家科技部科技基礎研究重大科技專項――我國數字圖書館標准規范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高校人文社科外文文獻資源的布局與保障研究、中文圖書評價體系研究、民國時期圖書館學著作研究。 為便於圖書館界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優秀期刊的訂購中,對圖書館的期刊采訪進行指導,北大圖書館組織人力編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外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在中國國內具有很高的權威性,並成為發表論文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
《大學圖書館學報》是圖書情報學理論學術刊物,連續三次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同類期刊中位列前茅,連續四次被中國圖書館學會評為全國圖書館學優秀期刊。大學圖書館學報最初由1981年創刊的《大學圖書館動態》發展而來,1983年改為《大學圖書館通訊》,1989年改現名。復合影響因子:30.00,綜合影響因子:180.00。

B. 如何用好數字圖書館資源

如何利用好數字圖書館資源?這是一個困擾大多數信息需求新手的問題。但是如果你具備一點計算機網路知識和信息檢索知識,那麼這一點就很簡單了。下面介紹一下利用數字圖書館資源的要求和方法。
要求:
1、了解數字圖書館及數字圖書館資源的概念,只有對數字圖書館資源有一定的了解之後,才能對其進一步的利用。
2、了解信息組織的基本原理(信息的標引、存儲、檢索)
3、了解信息檢索的基本方法;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資料庫等。這里搜索引擎給你推薦網路和谷歌,資料庫推薦cnki、維普、萬方等、圖書給你推薦超星數字圖書館(和讀秀學術聯合)等。當然對於理工科的學生和科研人員就的熟悉世界著名的三大檢索工具、Springer等。
方法:
1、進入一個數字圖書館之後,首先看數字圖書館的使用方法和資源分布。然後看看是否有符合你想要的信息。
2、在檢索數字圖書館資源的時候使用一定的檢索策略、盡量使用規范的語詞,以便能夠查找比較滿意的信息。
3、利用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導航對信息進行檢索。
4、在線咨詢數字圖書館的咨詢員。
以上是我個人的見解,僅供參考。更多關於數字圖書館資源的利用,可以和我交流,也可以參考以下文獻
孫繼林主編. 數字圖書館應用指南. 科學出版社, 2007。
潘燕桃.信息檢索通用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C. 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文獻綜述

一、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研究

1.文獻研究的數量

關於我國「網路信息服務」的文獻研究起步於1998年,1998年上海醫科大學圖書館莫梅琦、徐一新在《圖書館雜志》上發表的《網路環境下用戶教育模式研究》,探討了網路環境下的用戶教育模式,指出網路環境改變了用戶獲取信息的傳統方式,用戶教育成為當今網路信息服務中的熱門。1998年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張立發表了《高校用戶潛在網路信息需求的顯化》,指出隨著社會信息化、信息網路化的推進,網路化的信息服務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由此,開始出現相關方面的研究成果。

1998~2009年間,共發表有關「網路信息服務」的論文319篇,這些論文分別來自包括圖書館學專業及人文社會科學其他專業167種國內公開出版的學術期刊,從論文年代分布來分析發展進程,12年的研究大體上可以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8~2000年,起步階段,有18篇論文發表。

第二階段:2001~2005年,高峰階段,研究論文逐年增多,5年中共有208篇論文發表,占總文獻量的65.2%,並逐漸形成研究熱點,這一時期可以看作是網路信息服務研究的高峰平台期。

第三階段:2006~2009年,穩步階段,4年共發表論文93篇,占總文獻量的29.2%。

2.文獻研究的內容

網路信息服務的理論研究方面。隨著社會信息的網路化,圖書館已不再是獲取信息的唯一場所,信息資源的社會化、信息服務手段的現代化、信息服務資源的網路化、信息服務效率的高效化已成為時代的主流,圖書館依託互聯網這一數字化信息手段,利用信息處理技術與計算機終端設備向用戶提供多方位的遠程服務。通過對12年來發表的319篇論文主題的歸納分析,發現關於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的理論研究占論文大多數(60%以上),如《文獻信息服務業何去何從?——網路環境下的重組和功能實現》(祁延莉等,2003)、《網路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面臨的挑戰與對策》(朱雅蘭,2001)、《圖書館網路服務縱橫談》(高賢,2001)、《網路環境下圖書館網上信息的特色服務》(徐衛星,2002),等等,都從網路信息服務的概念、意義、作用、內容、方式、手段及館員知識結構等諸多方面,對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作了充分論述。

網路信息服務的模式方面。用「網路信息服務*模式」為關鍵詞,對319篇論文進行再次檢索,共檢索到25篇文獻,佔7.8%。這些文章都對網路信息服務模式進行了研究論述,尤其是其中的6篇碩士學位論文,研究論述得比較深入。《基於Internet的個性化信息服務模式及應用研究》(常昕,2007),首先從經濟學的角度闡述了個性化信息服務的理論基礎,由於信息服務模式是隨著信息服務的主要支撐技術發展而變化的,所以在對個性化信息服務的主要支撐技術基礎上,對個性化信息服務基本模式進行了研究,並提出個性化信息服務功能模型;《現代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模式研究》(沈英等,2007),在充分調研和對國內外圖書館進行比較研究的基礎上,運用問卷調查、文獻調研和實例研究等多種科學研究方法,對現代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的發展模式及其相關問題,進行了較為系統和深入的研究,從運營機制、服務類型、數字化信息資源建設和用戶管理等方面詳細論述了現代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的發展模式;《網路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的探討》(章麗華,2001)一文中,論述了網路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戰略性轉變的有效途徑;《中南大學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研究》(羅新星,2008)一文中,重點闡述了中南大學圖書館現有的聯機公共目錄查詢、虛擬閱覽室閱覽、網路參考咨詢、網路資料庫服務、輔助性讀者服務、信息資源導航、統一平台跨資料庫文獻檢索等多種服務模式,分析了7種服務模式的功能、技術和流程,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辦法。

3.總結與分析

當前,國內許多學者在研究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從網路信息服務的概念、意義、作用、服務方法、人員培養、運行模式及服務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探討,取得了許多有意義的理論成果。

一是網路信息服務研究文獻增長迅速。從「中國學術文獻網路出版總庫」以「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為檢索策略,檢出文獻(1998~2009年)319篇中可以明顯看出增長的概況。

二是網路信息服務研究的熱點。網路信息服務研究在不同時期的研究熱點、熱度有所不同,研究成果的數量也有起伏變化,特別是2001年以來,國內對網路信息服務研究的論文呈明顯增長趨勢。主要表現為:第一是信息服務手段現代化。互聯網改變了傳統圖書館信息服務賴以生存的內外環境,使圖書館成為全球網路中的一個節點,以網路為基礎的電子化、虛擬化、數字化成為圖書館的發展方向,眾多的論文都從這一點出發,研討了現代圖書館信息服務手段的現代化。第二是信息服務資源網路化。網路環境下的圖書館不但要加快、加強資源庫的建設,還要依託互聯網環境,以網站為開發與服務平台,以豐富的電子資源、數字化的館藏和購買的商業資料庫為主要內容,以信息傳遞、資源共享為特色的新型服務模式。第三是信息服務人員高素質。人員素質是決定信息服務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要提高信息服務人員的素質,除需要引進人才外,還要加大資金投入,對現有的服務人員進行在職培訓和繼續教育,為他們參加各種培訓、學術研討提供方便,從而提高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水平和檔次。

三是網路信息服務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第一,用戶缺乏網路知識和檢索知識。圖書館用戶對網路知識和檢索知識缺乏深入的了解,一些用戶與網路之間存在知識與技能障礙,用戶所需的信息無法從網路上獲得,豐富的網路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第二,網路信息資源缺乏規范化統一標准。圖書館在信息加工、信息處理、數據錄入等方面標准各異,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統一的目錄及統一的發布標准。第三,圖書館缺乏復合型人才。在網路信息服務環境下,圖書館館員需要掌握現代網路信息檢索知識和技術,在服務中起到網路信息導航員、網路系統維護專家、信息資源協調者等不同角色的作用,而實際上由於網路化建設、運行超前於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鍛煉,所以形成了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嚴重缺乏的局面,直接影響網路信息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第四,網路信息服務缺乏合作。資源共享、服務共享是信息服務網路化發展的最終目標,網路的開放性和分布性決定了用戶地域的分散性和廣泛性,導致用戶需求繁雜多樣,依靠任何一個單一館藏都無法從根本上滿足讀者需求,而許多圖書館競相發展自己的網路系統,由於互不溝通,重復組網建庫,使大量信息重復存儲在各館系統內,又因數據格式、標准體系不同及信息服務能力的差異,形成了一處處的資源割據。第五,理論探討多,應用研究少,缺乏深度和創新。我國的研究者從各個方面對網路信息服務進行了探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理論探討多,應用研究少;研究的學科特色不夠突出;理論研究的文章觀點大量重復、雷同;研究成果較為空泛,實用性不強;缺乏有說服力的實例。

二、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研究

信息服務是圖書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職能,信息服務是通過不同的信息服務模式來完成的,所以信息服務模式的研究也具有很長的歷史。不過深入系統的研究是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我國信息服務模式的研究還落後於國外信息服務模式的研究。伴隨著新技術的出現,新的服務模式也同步發展並處在不斷探索中。

1.國內信息服務模式研究綜述

(1)信息服務模式的分類

第一,三模式分類法。①傳統的信息服務。在網路環境下,傳統的信息服務還將繼續存在。傳統的信息服務包括館藏文獻的外借、閱覽、復制、宣傳報道服務、參考咨詢服務、定題信息服務、專題信息服務、科技查新服務等,以及二次文獻的書目、索引、文摘等形式的文獻信息服務等。②網路化的傳統信息服務。在網路環境下傳統的信息服務的內涵和外延得到進一步擴展和延伸。文獻信息機構利用網路進行外借、閱覽、定題、專題、參考咨詢,以及書目宣傳、報道和檢索等信息服務。③新型的信息服務。在網路環境下,出現了許多新的信息服務方式:網路資料庫服務、搜索引擎、文獻信息的全文檢索服務、光碟信息服務、信息推送服務等。

第二,四模式分類法。①聯機公共目錄查詢(OPAC)。通過聯機書目查詢系統,用戶可以查詢圖書館的館藏書目信息。②資料庫檢索服務。包括光碟資料庫、在線資料庫、自建特色資料庫、鏡像資料庫。③輔助性讀者服務。包括簡訊要聞、讀者指南、網上咨詢、讀者反饋等。④電子化參考咨詢服務。包括定題服務、虛擬圖書館、網上科技查新。

第三,二模式分類法。①傳統信息服務在網路環境下的應用。這實際上是傳統信息服務網路化的結果,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基於文獻檢索的流通服務、基於網路閱覽的文獻傳遞服務、網上參考咨詢服務、光碟遠程檢索服務。②新型的網路信息服務。包括基礎網路信息服務、資料庫服務、搜索引擎服務、網路信息資源導航服務、信息推送服務、數字圖書館服務及其他。

第四,還有一種基於網路范圍的另一種三模式分類法。①基於圖書館內部區域網的信息服務。主要有提供圖書館書目文獻聯機目錄和索引、網上預約服務、新書通報、定題服務、光碟資料庫檢索服務。②基於校園網開展信息服務。建立圖書館信息伺服器、光碟區域網上網服務。③基於互聯網開展信息服務。主要是建立各館的網上在線目錄體系,鏈接外部的虛擬圖書館開展館際合作,利用互聯網網路資源開展服務。其重要的標志就是數字化圖書館的出現和廣泛應用。

(2)信息服務模式其他研究

研究者的主要觀點有:①網路環境的形成,不僅使以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等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在圖書館得以廣泛應用,而且使傳統的文獻信息服務在網路環境中進一步得到拓展,網路信息服務將成為主要的服務方式。②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網路信息資源建設已初具規模,初級網路信息服務如簡單瀏覽與檢索服務已較為成熟。③新的信息技術不斷涌現,如信息轉播技術、指引庫技術、智能代理技術和推送技術等。伴隨著新技術的出現,新的服務模式也同步發展並正在不斷探索中。④面對社會信息化和信息服務產業的挑戰,高校圖書館存在如何以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和產品來革新其服務內容與服務形式,加大信息資源開發力度,更好地利用網路開展信息服務的問題。

2.國外信息服務模式研究綜述

美國作為世界上信息技術最為發達的國家,其高等學校圖書館的綜合服務水平也很高,具有代表性。美國網路信息服務項目相當豐富,主要有下面幾類特色鮮明的服務模式:

(1)專題數字館藏服務

美國許多高等學校都根據其學科特點,對館藏的特色文獻進行了數字化,並且在網上提供組合利用。

(2)電子參考服務

不少高等學校都設有研究咨詢服務,為信息用戶在識別和定位最有價值的信息資源方面提供深入的幫助。

(3)網路出版

美國各高等學校圖書館積極和出版機構合作,探索新型學術信息出版和交流形式。

(4)用戶培訓教育

提供館藏使用培訓,還提供對用戶研究和教學中信息技術的使用培訓。

(5)網路教參服務

提供教程和學習資料兩類電子信息。這些教材版本均與教育支持軟體集成,以便學生進行註解和討論。

(6)個性化主動信息推送服務

實時推送用戶定製的專業信息或其他想要的信息。

(7)提供學習研究用的各種工具

集成各種對校園學術研究和教學有價值的信息資源與工具。

(8)聯機目錄查詢

提供萬維網模式的館藏目錄查詢。

三、圖書館信息服務發展演變

1.國內圖書館信息服務發展演變

圖書館信息服務觀念隨著時代的演變不斷發展、完善。我國是具有5000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縱觀歷史,圖書館服務的理念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機械到科學、從片面到全面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

(1)「公開藏書」服務觀念的萌芽

由於受到封建社會制度的影響和制約,早期的藏書樓將藏書保存起來,作為其工作的主要職能。起初的藏書通常只允許封建統治者使用,平民百姓無從閱覽。到宋朝以後,一些個別藏書者同意平民百姓借閱圖書。為了擴大藏書的流通范圍及傳播力度,明末的曹榮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要用傳抄和刊刻的方法促使書籍實現傳播、流通,但是在當時的社會反響力並不是很大。到了清朝道光年間,出現了以藏書樓為原型的「共讀樓」,「共讀樓」的作用是可以允許少量讀者進入其中進行閱覽,其管理者還制定了借閱細則,在細則中規定了開館時間、借閱數量、管理辦法等,這個借閱細則是當代圖書館工作準則的最早形態,也是早期較為完善的借書規則。古代公開藏書的目的是啟迪大眾的智慧,所以古代信息服務的特點為:第一,服務局限性較大,服務對象僅僅是少數有文化的人,但對平民百姓的服務卻十分匱乏;第二,空間局限性較大,閱覽范圍僅限於室內,室外閱覽無從提及;第三,出現了早期借書制度和規則。

(2)「面向大眾」服務觀念的產生

在1901年至1905年期間,書刊借閱活動及有關借閱方面的宣傳活動被大力開展,其主張擴大讀者服務范圍,並採取積極熱情的服務態度,體現了進步、新潮的服務思想。到1909年,《京師圖書館及各省圖書館通行章程》由清政府頒布,它的宗旨是全面開放,供人閱覽。「五四」運動之後,革命先驅李大釗提出自己對圖書館的教育職能的理解,他認為圖書館不單單是存放書籍的地方,而且是教育人的地方;李大釗提倡將圖書館的藏書進行對外開放,讓更多的人享受閱讀書籍的快樂。有了先進思想的指導,當時的圖書館服務工作開展迅速,少數圖書館可以不定時地延長開館的時間,為讀者提供更多的閱讀空間等。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有些圖書館還設置了流通代理處等設施和場所,並開展種類繁多的閱讀指導活動。讀者服務工作隨著近代圖書館的產生而產生,它的服務工作特點是:第一,服務對象廣泛,涉及社會各階層人員;第二,服務方式由單一化向多樣化發展;第三,服務時間延長,服務空間擴大。

(3)「讀者第一」服務觀念的形成

1949年以後,圖書館在服務理念及服務方式上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圖書館逐漸摒棄影響圖書館發展的落後思想,形成了資源共享的服務理念。圖書館服務工作類型日趨多樣化,服務范圍和服務效率不斷擴大和提高,圖書館服務工作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現代圖書館服務工作表現為:第一,讀者成為圖書館服務工作的重心,圖書館已經徹底脫離了「藏書樓」的概念,已成為服務大眾的文化教育場所和機構;第二,網路信息服務發展日趨完善,有替代普通流通服務之勢;第三,服務手段及方式日趨現代化。

2.國外圖書館信息服務發展的演變

自從有了語言文字,人類就開始以泥板、竹、木為書寫的載體,將最初的知識信息以符號文字的形式記錄在載體上,這就產生了早在公元前2600年前,位於伊拉克境內的巴爾撥爾圖書館。從世界范圍內看,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圖書館經歷了產生、發展、繁榮的過程。例如,希臘在雅典創建了第一個圖書館,亞述帝國在尼尼微建立了皇宮圖書館,阿拉伯文化鼎盛時期,巴格達城圖書館的數量高達30多所等。當文藝復興運動興起、改革運動開展時期,也就是西方近代圖書館起源時期。當歐洲進入資本主義時期,迫於機器生產需要高素質工人的實際情況,教育開始在歐洲廣泛普及,從此文獻需求量大大增加,致使原來封閉的圖書館向社會大眾開放。與此同時,近代大學圖書館和專業性質的圖書館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在歐洲中世紀之前,西方並沒有「大學」這一概念。這一時期之後,大學隨之出現。但是,西方早期的大學並沒有設置圖書館,但是教授可以擁有自己的私人藏書。所以,學生只能向書商買書或者向自己的老師借書。15世紀與16世紀之交時期,西方大學圖書館迅速發展,並且服務內容與規模也隨之發展。

英、美等西方國家的公共圖書館形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當時,公共圖書館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二戰之後,信息技術在歐洲等發達國家發展迅速,計算機等技術的應用,使圖書館向自動化、集成化、現代化邁進。全新、先進的技術使圖書館傳統的服務方式得以改變,圖書館在各個方面有了本質的飛躍。20世紀的20~30年代,這一時期是圖書館理論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世界圖書館發展史上的重要時期。因為,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出版了《圖書館學五定律》,這一定律為世界圖書館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20世紀的40~60年代,也發生了對圖書館發展來說較為有意義的事件。諸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正式通過,情報學的誕生,計算機技術在圖書情報界的應用等。到了20世紀70~80年代,國外圖書館的發展由於受到信息技術的沖擊,幾乎呈停滯狀態。到了90年代,數字圖書館應運而生,數字圖書館的出現無論對當時、現在乃至未來,都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3.結論

當今的時代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是一個創新的時代,信息的數量越來越龐大,信息需求的多樣化、時空化對信息的整序和有效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國內外圖書館信息服務發展演變研究對圖書館服務的理念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機械到科學、從片面到全面進行了完整的剖析,從而進一步對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創新研究,並且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為社會服務的職能具有重要的意義。

D. 數字圖書館如何使用 如果通過互聯網可以看數字圖書,那真是挺好的。

在哪裡注冊一下就可以了。
查詢報紙、新聞還是可以的。
它內部鏈接的很多網頁被360安全衛士認為是不安全的。
也沒什麼特別的圖書,都是一些舊書。還不如verycd這樣的網站能夠下載一些新書。

E. 西南政法大學數字圖書館怎麼用

西南政法大學的數字圖書館的使用,首先是要在校園網環境下登錄,然後就可以查看自己借閱的圖書及其時間、到期要歸還的時間,以及可以查詢自己所需要借閱的圖書是否有存貨,如果有就可以預約借閱,在規定的時間之內前往領取。數字圖書館的使用,主要是方便查詢,省去了自己前往圖書館手動查詢的麻煩、費時等弊端,提高借閱效率。

F. 怎麼使用數字圖書館

數字圖書館,都是我們學校買回使用權才能下載資料的,沒有許可權的不能下載哦。有的要通過發送郵件請求,過幾天才有下載鏈接發到我們的郵箱里。(在這之前,我們還要安裝N個插件才能使用……你用的瀏覽器、它的設置、都有影響……例如,雙核的那些瀏覽器要注意修改成「兼容性的」等等,最好使用TE啦……)
我平時用得比較多的有以下一些,
1、維普中文期刊資料庫(可直接下載,最好找「核心期刊」比較有價值。)
2、讀秀知識庫(要發送請求,自己的郵箱一定要填對哦。)
3、「珠江三角洲數字圖書館聯盟」聯合目錄平台
4、CNKI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新的,還在測試使用中。)
5、超星數字圖書館電子圖書
6、中宏資料庫教育版
7、道瓊斯財經資訊教育平台
8、財務會計實用電子書庫
9、網上報告廳
10、聯合參考咨詢與文獻傳遞網

數字圖書館
數字圖書館(Digital Library)是用數字技術處理和存儲各種圖文並茂文獻的圖書館,實質上是一種多媒體製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統。它把各種不同載體、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資源用數字技術存貯,以便於跨越區域、面向對象的網路查詢和傳播。它涉及信息資源加工、存儲、檢索、傳輸和利用的全過程。通俗地說,數字圖書館就是虛擬的、沒有圍牆的圖書館,是基於網路環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擴展的知識網路系統,是超大規模的、分布式的、便於使用的、沒有時空限制的、可以實現跨庫無縫鏈接與智能檢索的知識中心。
基本簡介
數字圖書館是一門全新的科學技術,也是一項全新的社會事業。簡而言之,數字圖書館就是一種擁有多種媒體內容的數字化信息資源,能為用戶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的高水平服務機制。
雖然稱之為「館」,但並不是圖書館實體:它對應於各種公共信息管理與傳播的現實社會活動,表現為種種新型信息資源組織和信息傳播服務。它借鑒圖書館的資源組織模式、藉助計算機網路通訊等高新技
數字圖書館架構圖
術,以普遍存取人類知識為目標,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分類和精準檢索手段,有效地進行信息整序,使人們獲取信息消費不受空間限制,很大程度上也不受時間限制。
其服務是以知識概念引導的方式,將文字、圖像、聲音等數字化信息,通過互聯網傳輸,從而做到信息資源共享。每個擁有任何電腦終端的用戶只要通過聯網,登錄相關數字圖書館的網站,都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方便快捷地享用世界上任何一個「信息空間」的數字化信息資源。
數字圖書館既是完整的知識定位系統,又是面向未來互聯網發展的信息管理模式,可以廣泛地應用於社會文化、終身教育、大眾媒介、商業咨詢、電子政務等一切社會組織的公眾信息傳播。
「數字圖書館」概念一經提出,就得到了世界廣泛的關注,紛紛組織力量進行探討、研究和開發,進行各種模型的試驗。隨著數字地球概念、技術、應用領域的發展,數字圖書館已成為數字地球家庭的成員,為信息高速公路提供必需的信息資源,是知識經濟社會中主要的信息資源載體。
「數字圖書館」從概念上講可以理解為兩個范疇:數字化圖書館和數字圖書館系統,涉及到兩個工作內容:
一是將紙質圖書轉化為電子版的數字圖書;
二是電子版圖書的存儲,交換,流通。
國際上有許多組織為此做出了貢獻,國內也有不少單位積極參與到數字圖書館的建設中來。
產生背景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需要存儲和傳播的信息量越來越大,信息的種類和形式越來越豐富,傳統圖書館的機制顯然不能滿足這些需要。因此,人們提出了數字圖書館的設想。數字圖書館是一個電子化信息的倉儲,能夠存儲大量各種形式的信息,用戶可以通過網路方便地訪問它,以獲得這些信息,並且其信息存儲和用戶訪問不受地域限制。
數字圖書館是傳統圖書館在信息時代的發展,它不但包含了傳統圖書館的功能,向社會公眾提供相應的服務,還融合了其他信息資源(如博物館、檔案館等)的一些功能,提供綜合的公共信息訪問服務。可以這樣說,數字圖書館將成為未來社會的公共信息中心和樞紐。信息化、網路化、數字化,這一連串的名詞符號其根本點在於信息數字化;同樣電子圖書館、虛擬圖書館、數字圖書館,不管用什麼樣的名詞,數字化也是圖書館的發展方向。[3]
基本組成
一定規模並從內容或主題上相對獨立的數字化資源;
可用於廣域網(主要是Internet)服務的網路設備和通信條件;
一整套符合標准規范的數字圖書館賴以運作的軟體系統,主要分信息的獲取與創建、存儲與管理、訪問與查詢、動態發布以及許可權管理五大模塊,類似於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對於傳統圖書館所起的作用:數字圖書館的維護管理和用戶服務。[3]
相關技術
數字圖書館是高技術的產物,信息技術的集成在數字圖書館的建設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具體來說,其涉及數字化技術、超大規模資料庫技術、網路技術、多媒體信息處理技術、信息壓縮與傳送技術、分布式處理技術、安全保密技術、可靠性技術、數據倉庫與聯機分析處理技術、信息抽取技術、數據挖掘技術、基於內容的檢索技術、自然語言理解技術等。 數字圖書館的含義很廣,它不是簡單的互聯網上的圖書館主頁,而是一整套面向對象的、分布式的、平台無關的數字化資源的集合。廣義而言,數字圖書館包括所有數字形式的圖書館資源:經過數字化轉換的資料或本來就是以電子形式出版的資料,新出版的或經過回溯性加工的資料;各類資源類型,包括期刊、參考工具書、專著、視頻聲頻資料等; 各種文件格式(digital format),從點陣圖形式的頁面到經SGML編碼的特殊文本文件。
主要優點
信息儲存空間小不易損壞
數字圖書館是把信息以數字化形式加以儲存,一般儲存在電腦光碟或硬碟里,與過去的紙制資料相比佔地很小。而且,以往圖書館管理中的一大難題就是,資料多次查閱後就會磨損,一些原始的比較珍貴的資料,一般讀者很難看到。數字圖書館就避免了這一問題。
信息查閱檢索方便
數字圖書館都配備有電腦查閱系統,讀者通過檢索一些關鍵詞,就可以獲取大量的相關信息。而以往圖書資料的查閱,都需要經過檢索、找書庫、按檢索號尋找圖書等多道工序,繁瑣而不便。
遠程迅速傳遞信息
圖書館的建設是有限的。傳統型圖書館位置固定,讀者往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去書館的路上。數字圖書館則可以利用互聯網迅速傳遞信息,讀者只要登陸網站,輕點滑鼠,即使和圖書館所在地相隔千山萬水,也可以在幾秒鍾內看到自己想要查閱的信息,這種便捷是以往的圖書館所不能比擬的。
同一信息可多人同時使用
眾所周知,一本書一次只可以借給一個人使用。在數字圖書館則可以突破這一限制,一本「書」通過伺服器可以同時借給多個人查閱,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G. 個人數字圖書館怎麼用

1、構建者對於計算機基本知識、網路通訊知識、常用軟體安裝與維護知識,以及信息檢索與利用知識要熟練掌握。

2、構建者要具備下載、鏈接、輸入、管理、檢索、輸出數字文獻信息的能力;構建者要能利用一切工具、方法和機會搜集相關主題的文獻信息,並能追蹤最新動態,及時地更新內容。

3、學會登陸各個公共數字圖書館、各種相關資料庫和各大門戶網站;要緊密跟蹤相關學術論壇、新聞組、學術會議、專題講座的最新信息動態;要注意收集學術期刊、專題論文以及其他特定的信息。

(7)數字圖書館標准研究成果使用指南擴展閱讀:

個人數字圖書館的作用

1、根據研究、學習領域,將預先選配相應的學術學科文獻館(3700多個),成為權威性專用文獻檢索系統,每天新出版的文獻將自動推送到您的個人館中供檢索和閱讀。

2、可按需選配或創建自建主題文獻館,重點關注的期刊、工具書,單位自有的資料庫資源,桌面文獻館等其他文獻資源項目。

3、可按需選配您發表的文獻及學術影響力,跟蹤學術圈最新成果,承擔的國家各級科研課題及國內外進展情況。

4、按需選配所關注學科的學術熱點跟蹤,學術趨勢,國內外學術會議信息…

5、所選配個性化文獻館、情報服務項目的相關內容將每天自動推送到個人館中供閱讀。

6、所有研究人員、大學教師、學生、企事業科研工作者、政府官員及其他從事科學研究、
學術活動的全體讀者。

H. 怎樣使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

首先需要在線實名注冊,注冊後登錄其網站 http://www.nlc.gov.cn
在其頂部有搜索功能,填入相應的限制條件一個或多個,然後搜索即可。

但是,注冊後也是有很多書不能全文閱讀的。因為要閱讀全文,會涉及到版權問題。
如果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沒有與著作權人簽署版權協議的話,是無法在網上閱讀的。
而這類協議一般都很難簽,所以大部分書不能在網上看的。
只有在國圖首頁和阿帕比資料庫里有部分電子書可以在線看。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I. 如何使用國家數字圖書館,請具體說明

我和樓主發現的情況一樣,注冊了還是看不到全文!

閱讀全文

與數字圖書館標准研究成果使用指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
志誠商標公司上班 瀏覽: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