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大起底

成果大起底

發布時間:2022-06-24 01:55:55

㈠ 近年來我國的三大重大科技成果

截止2018年底,我國有許多重大科技成果,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墨子號量子衛星、復興號動車組、港珠澳大橋。

1、墨子號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於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中國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介紹,如果說地面量子通信構建了一張連接每個城市、每個信息傳輸點的「網」,那麼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就像一桿將這張網射向太空的「標槍」。當這張縱橫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網」織就,海量信息將在其中來去如影,並且「無條件」安全。

2017年1月18日,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了4個月的在軌測試任務,正式交付用戶單位使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等單位相關領導在交付使用證書上簽字 。

2019年1月31日,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中國研究人員2019年2月14日在美國華盛頓說,「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預計將超出預期壽命、繼續工作至少2年以上,並展開更多國際合作。

2、復興號

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是中國標准動車組的中文命名,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動車組列車。

英文代號為CR,列車水平高於CRH系列。三個級別為CR400/300/200,數字表示最高時速,而持續時速分別對應350、250和160,適應於高速鐵路、快速鐵路、城際鐵路。早期的兩個型號是紅神龍CR400AF和金鳳凰CR400BF。復興號CR400系列是上檔時速400公里、標准時速350公里。

在350公里時速下復興號與和諧號CRH380相比,總能耗下降了10%。復興號從300公里提高到350公里時速,能耗大概增加20%-30%。因為京滬高鐵客流量佔中國高鐵客流量的六分之一以上,沿線經濟能力強和需求強,所以中國鐵路總公司在京滬高鐵逐步恢復350時速,其它線路則視條件而定 。

2018年7月1日起,全國鐵路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16輛長編組「復興號」動車組首次投入運營。8月1日,京津城際鐵路上運行的動車組列車已全部更換為「復興號」。

2018年12月9日,「復興號」中國標准動車組項目獲第五屆中國工業大獎。 2018年12月24日,時速350公里17輛長編組、時速250公里8輛編組、時速160公里動力集中等多款「復興號」新型動車組首次公開亮相。

3、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於中國廣東省伶仃洋區域內,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

港珠澳大橋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於2017年7月7日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於2018年2月6日完成主體工程驗收; 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開通運營。

港珠澳大橋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橫跨南海伶仃洋後連接珠海和澳門人工島,止於珠海洪灣立交;橋隧全長55千米,其中主橋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工程項目總投資額1269億元。

2018年12月1日起,首批粵澳非營運小汽車可免加簽通行港珠澳大橋跨境段。

港珠澳大橋因其超大的建築規模、空前的施工難度以及頂尖的建造技術而聞名世界;大橋項目總設計師是孟凡超, 總工程師是蘇權科,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是林鳴。

(1)成果大起底擴展閱讀

除了以上重大科技成果之外,我國在航空航天、生物遺傳學、農業發展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的科技成果。例如2017年11月10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客機C919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飛行1300公里,全面拉開試飛新征程。

克隆猴子「中中」和它的妹妹「華華」登上國際權威期刊《細胞》封面;中國首顆自主研發的電磁檢測衛星在中國酒泉利用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上空,成為世界少數幾個擁有這類衛星的國家;來自多個國家的專家在我國袁隆平院士的帶領下在沙漠地區實驗種植水稻大獲成功。

這些高科技的成果,都將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綜合實力的提升帶來巨大貢獻。

㈡ 成果演員黑歷史

嚴格說起來,成果算是網紅轉型成演員,隨著諸葛大力的走紅,成果以前直播的黑歷史視頻也被網友扒了出來,風格和現在相比判若兩人。

2月3日晚,有網友發帖稱諸葛大力直播隨口帶臟話,素質不高,和現在反差比較大,疑似人設崩塌。

視頻中諸葛大力的扮演者成果還是留著一頭標志性的短發,穿著白色T恤,看起來很淑女文靜。

卻不料,畫風一轉,成果突然對著直播鏡頭說了一句「去你媽的」,然後又說了一句「wc」,和現在的形象比起來,差別的確比較大。

不少網友也紛紛表示:「這個視頻震撼到我了」「不能接受公眾人物不分場合的講粗口。」

但也有網友表示本來演員和角色就不一樣,所以觀眾要區分角色和演員本人。

不過對於一個剛剛走紅的女明星來說,這件事的確觀感不太好。

成果以前在讀大學的時候,就開始拍攝平面作品,成為了一名小有名氣的網紅。

2017年成果大學畢業後,進入到了演藝圈,也出演過幾部作品,但一直沒有什麼水花,直到參演了《愛情公寓5》,才一炮而紅,開始出名。

成果在《愛情公寓5》里飾演的諸葛大力是張偉的女朋友,不僅聰明,而且溫柔理性,是一個超級女學霸。

在《愛情公寓5》里,有一幕是諸葛大力親自上陣開挖掘機撈咖喱醬和張偉,這個片段成為了《愛情公寓5》里最經典的片段之一,成果也因此一夜爆紅。

不少觀眾都甚至認為諸葛大力是《愛情公寓5》里人設最好的一個角色了,而且成果在劇里不僅身材好,而且造型也難得沒拖後腿。

《愛情公寓5》播出後,新加入的演員都或多或少被觀眾批評演技爛、人設差,比如咖喱醬;有的要麼就沒什麼存在感,融不進去。但諸葛大力卻在一眾新演員中脫穎而出,成果也憑借諸葛大力的好人設,與張偉組成cp,圈粉無數。

劇外的成果也看起來很文藝,經常在社交平台上寫一些自己對生活的感悟,也會用俏皮的口吻進行宣傳,給人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

㈢ 我國近幾年來所取得的巨大科研成果

李國傑
一、 中國信息化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已確定為中國發展經濟的基本戰略之一。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已確定12項重點信息化工程,稱為「金字工程」,包括辦公業務資源、宏觀政策管理、稅收、海關、財政、金融監管、社會保障等信息系統,我國的信息化工程已取得明顯成效。近幾年來中國的信息化程度明顯提高。據世界銀行發布的「2003年全球信息技術報告」統計,中國信息化綜合指標在全球被統計的83個國家中排名43位,比上一年上升21位,中國的信息基礎設施在全球排名35位。就信息基礎設施的規模而言,中國已居世界前列。2002年中國固定與行動電話用戶均超過2億戶,總用戶數達4.2億戶,居世界第一;聯網計算機達到2083萬台,上網用戶超過5910萬戶,居世界第二位。中國的信息化起點較低,但發展速度很快。五年來全國電話普及率從1997年的8.1%提高到33.7%,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從1997年的18.6Mbps擴大到9.4Gbps。人民群眾從信息化建設中得到越來越多得實惠。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地廣人多,按人均指標衡量,中國的信息化程度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中國是在工業化尚未完成的條件下實施信息化建設,所走的信息化道路不同於發達國家,我們特別重視信息化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與提升。為了建立全國統一的信息化指標體系,2002年成立了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並且公布了「中國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構成方案」,包括信息採集的信息化手段覆蓋率、網路營銷應用率、財務決算速度等21個基本指標以及若干評議指標和效能指標。這些指標都是從中國實際出發制定的,是一個面向直接效益與長遠效益的信息化指標,對指導我國信息化建設有重要意義。
二、 中國信息產業現狀
近五年,包括全球信息產業不景氣的近兩年內,中國信息產業保持了銷售收入每年增長25%以上的高速度蓬勃發展。2002年電子信息產品銷售收入達1.4萬億元,居全國工業部門之首,已成為我國第一支柱產業,其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三,其中彩電、程式控制交換機產量居世界第一。我國信息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2.3%提高到5.7%。目前營業額超過100億元的電子信息企業有11家,其中突破600億元的企業有兩家。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區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聚集帶。中國正在成為全球電子信息產品的重要加工基地。
中國的通信產業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HDJ-04型大中容量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打破國外壟斷開始,被譽為「巨大中華」的多個通信企業實現了群體性突破。局用交換機的國產比重已達到85%以上。移動通信產品製造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突破,國產移動交換機、基站和手機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50%、70%和30%。華為公司已成為在全球有重要影響的通信設備供應商,亞太地區最大的光網路設備供應商,其產品已佔領一定的海外市場。中國的計算機產業以聯想公司位代表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漸進式創新的道路,即「貿、工、技」發展道路。目前國產微機已經占據國內年銷1000萬台以上市場的絕大部分。國產伺服器與筆記本的市場佔有率也有明顯提高。
2000年國務院頒布了「鼓勵軟體產業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即18號文),有力地促進了軟體與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近兩年軟體營業額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長速度,2002年軟體產業收入達1100億元。國家認定的軟體產業基地有11家,全國經認定的軟體企業超過6000家。中國的軟體產品在市場上競爭力強的主要是財務、教育、殺病毒、中文處理等軟體,在稅務、鐵道、海關等許多應用領域也開發了大量應用軟體。2002年公布的「振興軟體產業行動綱領」確定我國軟體產業的發展目標為:2005年軟體市場銷售額達到2500億元,國產軟體和服務的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60%,軟體出口額達到50億元,形成若幹家銷售額超過50億元的軟體企業,軟體專業人才達到80萬人。
近兩年國內已建成若干條0.18微米的集成電路生產線,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已從兩年前的100多家增加到400多家。2002年集成電路產量已從1997年的13億塊增加到85億塊。在北京、上海、深圳、無錫、西安、成都、杭州七個城市建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化基地,即集成電路產業的孵化器,我國集成電路的產業鏈已基本形成。美國、韓國及台灣地區的生產、封裝、測試和設計企業紛紛在中國建立獨資和合資企業,中國將逐步成為世界IC產業的設計加工中心。到2005年,我國集成電路產量將達到200億塊。預計2010年我國集成電路產量為500億塊,產值將達到2000億元,占國內市場50%,國際市場5%左右。
三、 中國信息高技術研究的主要成果
(1)863計劃在信息領域的布局
國家支持的高技術研究主要體現為1986年開始的863計劃。在第十個五年計劃期間(2001年―2005年),863計劃在信息領域投入40多億元,設立計算機軟硬體、通信、信息獲取和信息安全技術四個主題。計算機主題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計算機體系結構、下一代互聯網、計算機軟體、智能化中文信息處理和多模式人機介面以及重大示範應用等。通信主題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新一代信息網、光通信和個人通信技術等。信息獲取主題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光學對地觀測、微波對地觀測、先進地對空觀測、衛星導航定位、對地觀測數據處理分析與空間信息應用等。信息安全主題主要研究方向是國家信息安全基礎設施關鍵技術、安全監管、信息安全示範工程和信息安全新技術等。各個主題主要從事具有前瞻性的關鍵技術研究。
除以上四個主題外,863計劃信息領域一半以上的經費投入集成電路、高性能計算機和高性能寬頻信息網等幾個重大專項。集成電路專項包括光刻機等關鍵設備研製、新型半導體材料和CPU及系統晶元(SoC)設計。軟體專項重點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統、桌面辦公系統、資料庫系統以及各種中間件。高性能計算機專項主要研製面向網格的超級伺服器、網格軟體,建立示範性的國家網格系統。高性能寬頻信息網專項的目標是建立一個適應Internet TV等流媒體實時傳輸的高性能、廣域寬頻演示驗證網路,稱為3Tnet,重點攻克T比特級智能光網路、T比特級WDM光傳輸,和T比特級路由器等系統設備的關鍵技術。目前,上述主題和專項研究正在順利進行並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2)近幾年來通信高技術研究幾項主要成果
2.1 第三代移動通信標准TD-SCDMA
1998年6月中國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代表中國向ITU(國際電信聯盟)提出了TD-S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標准,2000年5月被ITU批准為國際標准。2001年3月該標准又被3GPP(第三代移動通信夥伴計劃)接納,真正成為全球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建設的選擇方案之一。 為配合TD-SCDMA標准技術規范的提交,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及大唐集團做了大量的系統級與鏈路級模擬工作。
TD-SCDMA標準的成功,為世界第三代移動通信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其關鍵技術智能天線、軟體無線電等,已被ITU確定為超3G需要使用的技術。同時,TD-SCDMA作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方案,也將為我國移動通信產業扭轉專利技術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到目前為止,大唐集團等單位已就TD-SCDMA標准在二十多個國家申請了三十多項專利。與其它移動通信技術相比,TD-SCDMA具有頻譜利用率高,頻譜使用靈活、支持不對稱業務能力強、系統成本低、前瞻性強等突出優勢。預計大唐公司將於2003年底推出TD-SCDMA全套系統設備和終端產品。
2.2 高速互聯試驗網與3G系統
為了發展下一代互聯網技術,中國科技工作者已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科研攻關,其中最有影響的是863計劃支持的中國高速信息示範網(CAINONET)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支持的中國高速互聯研究試驗網(NSFCNET)。CAINONET的主要目標是利用自行研製的光交叉連接設備、光分扦復用設備、核心路由器和網管系統,建立一個連接北京地區部分重要科研院所和著名高校(共13個試驗節點)的基於IP、DWDM的示範網。此項目總投入超過1.6億元,由大唐電信、巨龍通信、武漢郵電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40多家單位共同承擔任務。經過兩年多努力,於2001年9月底完成任務,通過驗收。CAINONET是目前全球為數不多的大型寬頻高速試驗示範網之一,主要用自己的技術研製成功全光通信網路、高速核心路由器等關鍵設備和網路管理系統,研製成功16(32)×10Gbps SDH波分復用系統。此項研究共申請了50多項專利,標志著我國已全面掌握高速信息網路的關鍵技術。另一個中國高速互聯研究試驗網NSFCNET由清華大學等單位承擔,於2000年9月開通試運行。NSFCNET傳速率為2.5-10Gbps,並實現了與國際下一代互聯網(Internet2)連接。
我國已於2000年6月成功開發了適應國內市場需求的實用化第三代移動通信(3G)現場實驗系統,包括符合國際標準的WCDMA、TD-SCDMA、CDMA2000三種無線入網、核心網與終端設備,此項目共申請了近百項國際國內專利。3G系統今後若干年將在中國得到推廣。近兩年基於乙太網技術的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AN)在我國迅速發展,已成為3G技術的主要競爭者。
2.3光電子器件
我國光電子技術具有較好基礎,中國科學院在光電子領域由五個研究所,現已形成光電子研究集團。武漢郵電科學院在光纖通信技術方面具有國際競爭力。在863等國家科研計劃支持下,我國光電子技術發展迅速,武漢、長春、廣州等城市都在建設「光谷」。
我國同步數字序列(SDH)光收發模塊已達到國際上同類產品技術指標;密集波分復用器、光環形器、光隔離器和CATV光發射/接收機已開始進入規模生產。2000年高性能量子阱GaInNAs/GaAs激光器等光電子器件研製成功,使我國進入國際上低維材料量子阱與量子點器件研究的先進行列。國產的DWDM系統已形成產業,廣東、浙江等幾個省已開始16×2.5Gb和32×2.5Gb DWDM系統的建設。我國已在北京、武漢、石家莊、深圳、長春和上海建立了6個光電子成果轉化產業基地,已批量生產10多種光通信器件,占國內市場30%,半導體激光器已進入國際市場。
(3) 近幾年來我國計算機與IC高技術研究的幾項主要成果。
3.1高性能計算機和網格研究
中國從上世紀50年代末就開始研製計算機,40多年來一直沒有間斷,高性能計算機的研製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是我國最早研製大型通用計算機的單位,被譽為我國計算機事業的搖籃。近幾年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先後研製成功的曙光一號多處理機、曙光1000大規模並行機、曙光2000和曙光3000超級伺服器,已通過曙光公司的銷售到生物信息、石油、氣象、稅務、學校等許多行業,帶動了我國高性能計算機產業。曙光超級伺服器已累計銷售200多套,總計算能力已達每秒幾十萬億次。2001年初研製成功的每秒4000億次的曙光3000主要用於水稻基因組的測序分析,為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率先繪制水稻基因組框圖與精細圖作出了重要貢獻。2003年研製成功的曙光4000L海量信息處理系統,峰值速度超過每秒4萬億次,存儲容量超過200TB。除中科院計算所外,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中心、國防科技大學是我國研製高性能計算機的主力軍。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中心2000年研製的神威並行機分別安裝在國家氣象中心和上海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峰值速度達每秒3840億次。國防科技大學1997年研製成功的銀河-III並行巨型機採用可擴展分布式共享存儲並行處理結構,峰值速度已達到每秒130億次浮點運算。這兩個單位科研與工程水平高,都有能力研製每秒10萬億次以上的並行機。
我國從上世紀末開始就啟動網格技術研究,863計劃支持的在北京、上海、長沙等地建立的國家高性能計算環境是網格計算的初級實驗,實現了遠程登陸與某些單一印象功能。近兩年網格計算越來越受到重視,863計劃啟動了一個網格專項,旨在建立聚合性能10萬億次左右的國家高性能計算網格示範系統,計劃在生物信息、國土資源、工業設計等部門建立幾個示範性的應用網格。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開展的織女星網格研究在國內外已有一定影響。織女星網格不僅包括面向網格的超級伺服器、網格瀏覽器、幾種網格協議研究,還包括語義與知識網格研究,已率先在CACM等重要國際刊物上發表了十幾篇有關知識網格的論文,引起國際同行重視。
3.2漢字識別技術
不同於由26個字母組成的英文,用計算機輸入輸出和識別上萬個不同的漢字是在中國推廣計算機應用的難題。中文的印刷體識別(OCR)和手寫識別是編碼輸入以外的重要中文輸入技術,我國在中文OCR和漢字手寫體輸入方面已居國際領先水平。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1985年就開發成功國內首套聯機手寫識別軟體,隨後成立了專注漢字識別技術的漢王科技公司。十多年來該軟體已從1.0版升級到10.0版。目前推廣的10.0版能完全識別手寫行草體漢字和包含一萬多漢字的大字元集,使手寫輸入輕松自如,微軟、摩托羅拉等跨國達公司都採用了漢王科技的技術。印刷體漢字識別軟體在大規模錄入中差錯率低於萬分之一。
3.3智能化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示範工程
在科技部領導下,從1990年開始863計劃開展了智能化農業示範工程,以5個高水平的農業專家系統開發平台為核心,在知識獲取、模型構建、知識表達、推理等關鍵技術突破的基礎上開發了156個「高產型」、「經濟型」、「優質型」實驗農業專家系統,涉及糧食、果樹、蔬菜、畜牧、水產等多個領域,先後在北京、吉林、安徽、雲南等20個示範區示範應用。據1998年-2000年兩個農業年度統計,示範面積3796萬畝,輻射推廣面積8504萬畝,增收節支達幾十億元,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特別在雲南等技術相對落後的地區效益十分明顯。在技術落後地區如何推廣高技術,我國的農業專家系統可能對第三世界國家有所借鑒。
3.4 CPU等核心技術研究
眾所周知,我國信息領域的核心技術如CPU晶元、操作系統長期控制在Intel、微軟等外國公司手裡。從本世紀初開始,我國開始向CPU等核心技術進軍,經過兩年努力已取得一些初步成果。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於2002年8月研製成功我國第一款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通用CPU――龍芯一號CPU晶元。此晶元與MIPS CPU兼容,具有64位浮點部件,性能達到國外90年代中後期通用CPU水平。在設計中申請了十多項專利,特別是有防惡意攻擊的硬體支持,在我國電子政務等領域有廣闊應用前景。峰值速度每秒20億次運算的龍芯2號CPU預計2004年初可研製成功。再經過幾年努力,我國在CPU設計核心技術上有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除龍芯CPU外,中芯微系統公司、北京大學已推出了方舟系列和眾志系列32位嵌入式系統晶元(SoC),有望在網路終端計算機等方面佔領市場。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曾開發過有自主知識產權的UNIX操作系統COSIX,但在市場推廣上並不成功。近幾年來,Linux的興起為我國發展操作系統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科技部已支持一些企業開發基於Linux的桌面辦公系統。一些企業和科研機構已開發了適合不同應用的嵌入式Linux或其他嵌入式操作系統,與Linux應用兼容的高安全性伺服器操作系統也正在開發之中。幾年後我國缺乏自主操作系統的局面將有所改觀。
四、信息科學基礎研究的某些成果
我國的基礎研究主要通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部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支持。從1998年開始,先後有17項信息科學基礎研究列入973計劃,包括高性能演算法,圖象、語音、自然語言理解與知識挖掘,數學機械化與自動推理平台、網路環境下海量信息組織與處理,大規模科學計算,超高密度快速光信息存儲,量子通信與量子信息、基於Agent的軟體中間件、虛擬現實等。近幾年來我國信息科學基礎研究已取得不少有重大影響的成果。
(1)軟體理論研究
中國最早從事軟體研究的學者多數是數學家,在軟體基礎理論方面有較深的造詣,取得了一批有國際影響的科研成果。
1.1可執行的時序邏輯語言與XYZ系統
容易編程的軟體往往執行效率不高,曾經風行一時的函數型語言由於效率不高在市場上未取得成功。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20世紀90年代初開創性地提出並實現了可執行的時序邏輯語言與XYZ系統,較好地解決了易編程和執行效率的矛盾。近年來XYZ系統在實時控制、多媒體等領域的應用以及軟體體系結構設計的可視化工具等方面有新的進展。XYZ系統是計算機編程理論的重大突破,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贊譽。
1.2 區段演算理論
實時系統的形式化是軟體理論的一大難題。1991年,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研究人員和C.A.R. Hoare等教授提出並發表了關於作為實時系統邏輯方法的區段演算的論文,在國際上引起較大反響。區段演算是描述和推理動態系統實時行為的一種模態邏輯,它是區間時態邏輯在連續時間條件下的一種擴展,現已成為實時系統設計、應用及數學支持工具的新模型,得到國際同行的公認,已帶動了國際上十幾個國家的科學家參與這一方面的研究.
1.3形式語義學
進程代數是研究計算機網路、遠程通信等並發現象的形式化方法,現已成為計算機科學基礎研究的一個熱點。科學院軟體所設計並實現了通用進程代數驗證工具PAM,1993年在此基礎上研製成功迄今世界上唯一能直接對消息傳送進程進行推理的工具VPAM,在十幾個國家得到應用。該所與英國Hennessy教授合作提出並獨立發展了「符號互模擬理論」推動了模態邏輯和實時進程的研究。清華大學利用拓撲學工具,引入近似互模擬與互模擬極限的概念,初步建立了並發程序的近似正確性與無限進化的理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並發計算模型的翻譯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工作,提出並開發了基於語法制導的翻譯技術和證明翻譯程序正確性的方法,還提出了關於形式系統序列、序列的極限以及過程模式的理論,建立了軟體規約的修正演算技術。
(2)人工智慧研究
2.1問題求解與人工神經網路理論
清華大學在人工智慧問題求解理論中,在傳統符號主義建模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了不同粒度的商空間求解模型和分層遞階的求解方法,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不同層次信息的合成技術;根據神經網路學習新的幾何表示,提出一種從上而下的構造性學習方法,與多粒度計算的商空間理論結合,能有效地處理大數據量、復雜問題的學習與分類。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獨辟蹊徑,創造了採用高維幾何學來描述和設計人工神經網路,在神經網路計算機理論研究、設計和轉化等各個方面都獲得了很大成功。北京系統工程研究所近幾年在計算智能(包括模糊邏輯、進化計算和神經計算)研究方面獲得了較大進展,提出了「過程神經元網路」概念,理論和應用都取得了較出色成果
2.2知識處理理論
自然語言理解是是人工智慧的主要困難之一。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在知識工程和基於知識的軟體工程方面作了系統的、原創性的工作,設計並主持研製了知識工程語言TUILI系統和大型專家系統開發環境《天馬》, 並首次把異構型分布式人工智慧和機器辯論引進人工智慧領域;研製出基於類自然語言理解的知識自動獲取方法,在只對書本語言作很少改動的情況下由計算機自動獲取並整理含於資料中的知識,最後自動生成所需的應用軟體,從而形成了一條基於知識自動獲取的軟體快速生成新技術路線;另一個有趣的成果是研究出能把中文童話故事自動轉換成動畫片的計算機動畫全過程自動生成技術,在藝術創造領域內推進了人工智慧。總參61研究所開展了「知識發現的機理研究」,提出了「控制流/數據流圖對」方法和能夠統一表示、處理隨機不定性和模糊不定性的「雲模型」,並把這一創新的模型應用於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等新領域,取得了出色的效果。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率先提出建立「國家知識基礎設施」,並已構建包含300多萬條知識的多領域專業知識庫,在自然語言處理、農業信息系統等方面開始應用。
(3)演算法研究
演算法和計算復雜性是計算機科學的核心。國內有一批學者為尋求NP困難問題(計算時間隨問題規模按指數函數增長的一類難解問題)的有效演算法(包括近似演算法)付出了艱苦努力。高性能演算法973項目在集成電路設計、電力調度、交通、證券和信息查詢等多個領域,提出一批既有世界先進水平又有較高實用價值的高性能演算法,其研究成果正在一些重點工程領域推廣應用。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先後投入約400人年的科研力量,歷時六年,在數字視頻廣播關鍵技術上取得了全面的突破性進展。該研究組提出的"快速魯棒的靜態Sprite生成演算法"被國際MPEG-4標准採納,2002年7月該研究組提出的"結合率失真優化理論的碼率控制演算法又被國際JVT(Joint Video Team)標准接受;在中國手語識別方面,該研究組首次研究了大詞彙表(達1000以上的漢語詞彙)的手語識別問題,正確識別率達92%-95%。在手語合成方面,利用虛擬人合成技術合成了3163個基本中國手語詞彙的手勢,在全世界首次實現正常人與聾啞人的實時交流系統。
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開發成功並行數學軟體庫、廣義本徵值問題並行解法包PQR等,這些軟體產品已在美國、歐洲、日本等20家大學和科研機構應用。他們還開發了大型油藏數值模擬並行解法器及並行軟體PRIS,在國產高性能計算機上研製了百萬結點精細油藏模擬等分布式並行數值軟體,具有重大經濟效益
(4)量子計算與量子通信研究
量子信息技術可實現經典信息技術無法做到的新信息功能,是當代信息科學的前沿。中國科技大學在解決量子信息技術的若干關鍵性問題上取得重要進展。該校科研人員首創概率量子克隆原理,即以某概率精確地克隆線性無關的量子態集,推導出最大克隆概率,為有效提取量子信息提供新途徑,並採用線性光學方法在實驗上研製成功量子普適克隆機。他們還首創量子避錯編碼,其原理已被美國學者在實驗上證實,為克服量子信息技術實際應用的主要障礙――消相干問題開辟了新的方法;提出新的量子信息處理器,有希望成為實用量子處理器。清華大學的學者提出了基於量子邏輯的自動機理論,證明了自動機的一些基本性質依賴於所基於的邏輯的分配律,從而揭示了基於量子邏輯的自動機理論與經典自動機理論之間的一些本質區別。
(5)信息安全理論研究
我國科技工作者完全自主地研究實現了我國的信息密碼演算法與體系,密碼學研究已進入國際前列。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單位在信息安全、密碼學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代數方法是研究現代密碼系統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國學者主要利用代數方法對密碼問題進行了深刻刻畫,這些成果對認證碼、序列密碼和公鑰的設計和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我國在網路入侵檢測、防病毒軟

㈣ 近些年我國重大科技成果

自主研製的探月衛星"長娥一號''送入太空.
公路科學研究院成功研發了我國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路況快速檢測系統(CiCS)
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在納米材料、量子信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軟體、電動汽車、數控機床等領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創新成果,並掌握了一批關鍵技術

㈤ 20世紀偉大的科學成果

20世紀重要科技成果
20世紀,是人類在科學技術方面突飛猛進的100年,是科技成果大豐收的100年。這期間,許許多多的現代化科技成果,對我們的衣、食、住、行、醫療保健、信息交流乃至認識宇宙……等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甚至是徹底的變化。如今已實現的許多科技成果,在20世紀初似乎還只是遙遠的幻想,因當時連夾紙用的一枚小小的回形針,還剛剛獲得專利。

回顧即將結束的20世紀,我們一定會深刻認識到,這些豐富多彩、甚至近乎神奇的科技成果,是頗足珍貴的,是通過幾代人聰明才智的積累和辛勤耕耘才取得的收獲。

1900年

齊柏林飛艇;地震儀;布羅斯南回形針。

1901年

電動打字機、伊萊克特裝置。

1902年

空調機;電弧燈的碳棒;電氣助聽器;頭發吹乾機;火花塞;速度計。

1903年

飛機;用作鎮靜劑或安眠葯的「巴比妥」類葯物;鋼筋混凝土摩天大樓。

1904年

安全防護頭盔;用作局部麻醉劑的「奴佛卡因」;膠板印刷術;車輪雪地防滑鏈;真空

管。

1905年

直接輸血法;滅火器。

1906年

動畫(卡通)片;冷凍乾燥法;無線電廣播。

1907年

塑料;鎢絲電燈泡;真空吸塵器。

1908年

製造透明玻璃的原料「賽璐玢」;電動剃須刀;紙質杯;槍械消聲器;肺結核皮膚試驗。

1909年

香煙打火機、宮內避孕器。

1910年

「化學療法」(即利用化學製品治療感染和疾病的方法);電動洗衣機;消毒碘酊。

1911年

胃窺鏡;發現超導現象。

1912年

「活性污泥」(一種污水處理法);座艙式雙翼飛機;電熱墊。

1913年

人工腎臟;抗白喉疫苗;「蓋革」計數器(一種電子設備,可檢測並記錄核輻射、宇宙

射線等的資料);乳腺X光照相術;T型福特汽車的現代化總裝配線。

1914年

電傳打字機;使用35mm膠卷的照相機;交通信號燈;拉鏈。

1915年

耐熱玻璃;無線電話機;聲納(利用聲波或超聲波於水下測距);坦克。

1916年

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汽車擋風玻璃刮水器。

1917年

用於戰爭的芥子毒氣。

1918年

電動食品攪拌器。

1919年

恩尼格馬式編碼機(可將電文編成電碼);短波無線電收音機。

1920年

「邦迪」牌醫用膠布(將膠布和消毒紗布連為一體的護創膠布);沖鋒槍;袋泡茶。

1921年

人工養殖的珍珠;「測謊器」(可同時描記動靜脈、心臟及呼吸的動態);顯微外科手術。

1922年

自動表;放送背景音樂的廣播系統。

1923年

推土機;抗肺結核疫苗;抗百日咳疫苗。

1924年

冷凍食品;攜帶型收音機;用螺旋形金屬絲或塑料絲裝訂的筆記簿。

1925年

商用傳真機;量子力學。

1926年

流體燃料火箭;自動跳停式烘麵包器;有聲電影。

1927年

全電動電唱機;防凍劑;合成橡膠;鐵肺機(幫助肺功能衰竭患者呼吸);磁帶錄音機。

1928年

黑白電視機;可吹成泡泡的口香糖;青黴素;石英鍾;機器人。

1929年

腦電圖;水栽法(在含養分的溶液中無土栽培植物)。

1930年

迴旋加速器;發現冥王星;醫用止血棉塞;噴氣式發動機;粘貼用透明膠帶;超級市

場誕生;抗斑疹傷寒疫苗;汽車柴油發動機。

1931年

電吉他;調頻(FM)收音機;「氟利昂」致冷劑;立體聲錄音。

1932年

車用收音機;彩色動畫片;心臟除顫動器;磺胺類葯物。

1933年

熒光漆;電子顯微鏡。

1934年

雷達;「免下車」劇場(觀眾坐在汽車內的露天劇場)。

1935年

人工心肺機;「可的松」(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葯物);甚高頻(VHF)電視廣

播;柯達彩色膠片;罐裝啤酒。

1936年

直升機;硫噴妥鈉(一種靜脈麻醉劑)。

1937年

射電望遠鏡;靜電復印術;尼龍(聚醯胺纖維的統稱);抗組織胺葯;二進制電路;抗

黃熱病疫苗。

1938年

人工臀;圓珠筆;熒光燈;速溶咖啡。

1939年

自動離合器;「滴滴涕」(DDT);電動切肉刀。

1940年

彩色電視機;滌綸(「的確良」)。

1941年

心臟導管;按鈕式噴霧罐;電視廣告。

1942年

核反應堆;反坦克火箭筒。

1943年

電子計算器;腎臟滲析機;大屏幕顯示;致幻葯物;潛水呼吸器具。

1944年

金黴素;V-1,V-2型火箭。

1945年

原子彈;微波爐;現代除草劑;家用塑料製品。

1946年

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ENIAC);移動式電話;比基尼;一次性尿布。

1947年

晶體管。

1948年

有線電視;拼字游戲。

1949年

高倍音樂放大器。

1950年

信用卡;牛體胚胎移植。

1951年

汽車轉向助力裝置;強力膠(「Super Glue」)。

1952年

熱核反應;變性手術;麻痹灰質炎疫苗;羊膜穿刺術;電話應答留言機;三維(立體)

電影。

1953年

脫氧核糖核酸(DNA);腎臟移植;汽車子午線輪胎。

1954年

直升機;矽片太陽能電池;口服避孕葯;不粘底平底鍋。

1955年

光導纖維;場離子顯微鏡(一種利用高電壓電場內產生離子,能在金屬表面上顯示原

子形象的顯微鏡);四環素;人造鑽石;氣墊船;「撲熱息痛」。

1956年

計算機硬碟;人工合成DNA;人體生長激素。

1957年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洲際彈道導彈;抗小兒麻痹症活性疫苗;高速牙鑽;Fortran計

算機編程語言。

1958年

體外心臟起搏器;集成電路;數據機(Modem);超聲波胎兒檢查。

1959年

體內心臟起搏器;心電圖儀。

1960年

胸腔植入管;用合成纖維做成筆尖的自來水筆;鹵素燈。

1961年

奶油分離器;「安定」(一種安眠葯)。

1962年

激光眼科手術;盒式磁帶錄音機。

1963年

肝臟移植;肺臟移植;抗麻疹疫苗;導航衛星;立即成像的彩色膠片;影碟。

1964年

按鍵式電話機;丙烯酸樹脂漆;定形纖維。

1965年

BASIC語言;全息圖形;攜帶型磁帶錄像機;虛擬現實技術;軟質隱形眼鏡。

1966年

汽車燃油噴射系統;抗風疹疫苗。

1967年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心臟移植。

1968年

集成電路計算機;計算機滑鼠。

1969年

「阿帕網」( 網際網路雛形);人工心臟;銀行自動櫃員機(ATM);Unix操作系統;條

型碼閱讀器;「阿波羅」登月;體外(試管)受精。

1970年

菊瓣字輪式列印機;計算機軟盤。

1971年

點陣列印機;液晶顯示技術;太空站。

1972年

激光唱片(即光碟);地球資源探測衛星;電子乒乓游戲(第一種計算機游戲);文字

處理機。

1973年

基因剪接。

1974年

可粘貼的便條紙。

1975年

乙太網(Ethernet);激光列印機;個人電腦(PC機)。

1976年

噴墨列印機;電視錄像(VHS)系統。

1977年

「蘋果Ⅱ」(AppleⅡ)電腦;光纖通信技術;核磁共振透視;中子彈。

1978年

試管嬰兒。

1979年

人造血液;24位微處理器;魔方。

1980年

基因轉變;抗乙肝疫苗。

1981年

太空梭;磁碟操作系統(DOS);克隆(即無性繁殖)斑紋魚;人造糖精。

1982年

IBM個人電腦兼容機;通過基因工程從細菌中獲取人體生長激素;採用細菌製成的人

體胰島素。

1983年

蜂窩式行動電話網路;計算機病毒;人體胚胎移植;「環孢黴素」(用於降低器官移植

接受者的排異能力)。

1984年

凝血因子(用於治療血友病);「麥金塔」電腦;動態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

(CD-ROM);採用計算機技術製作的第一部動畫片《最後的星球戰士》;胎兒外科手術。

1985年

遺傳指紋法;植入式心臟除顫器;桌面排版軟體;Windows操作系統。

1986年

數字錄音磁帶。

1987年

基因抑制劑;移植細胞以治療帕金森氏病;立體視頻游戲機(也稱「博弈機」)。

1988年

多普勒雷達;觸摸屏輸入技術;正電子顯微鏡;一次性隱形眼鏡片。

1989年

全球定位系統(GPS);高清晰度電視;隱形轟炸機。

1990年

萬維網(WWW)。

1991年

數字應答設備;塑料裂縫探測器。

1992年

狒狒-人體肝臟移植;晶體全息攝影存儲器;動態語言翻譯器;能移動到指定位置的

「智能葯丸」。

1993年

在受力情況下能變硬的「智能金屬」;雄性染色體的排列;奔騰(Pentium)微處理器。

1994年

英吉利海峽隧道建成通車;艾滋病毒蛋白酶抑制劑;微波乾衣機。

1995年

CO/CO2逆變器;發現肥胖基因;Java語言(一種對不同網路操作系統兼容性極強的

計算機編程語言)。

1996年

實驗室研製成功「反物質」;商品化電動汽車;網路電視。

1997年

克隆綿羊;以天然氣為原料的燃料電池。

1998年

阿爾法磁譜儀(用於太空高能物理學實驗);Windows 98操作系統。

1999年

Windows2000操作系統。

㈥ 近幾年來,我國又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

1)科隆 2)航天 神六 3) 超導 4)計算機的銀河2號
還有現在的神七

㈦ 我國重大科技成果有哪些

中國近年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顆裝專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屬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升天;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成功升天;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成功升天。

(7)成果大起底擴展閱讀:

基本特徵:

(1)是新穎性與先進性:沒有新的創見、新的技術特點或與已有的同類科技成果相比較為先進之處,不能作為新科技成果。

(2)是實用性與重復性:實用性包括符合科學規律、具有實施條件、滿足社會需要。重復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復使用或進行驗證。

(3)是應具有獨立、完整的內容和存在形式,如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以及科技報告等。

(4)是應通過一定形式予以確認:通過專利審查、專家鑒定、檢測、評估或者市場以及其它形式的社會確認。

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管理辦法》中把「科技成果」定義為:某一科學技術研究課題,通過觀察試驗和辯證思維活動取得的,並經過鑒定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意義的結果。

㈧ 我國近幾年取得哪些科技成果

國造1000噸「天絲」項目打破全球技術壟斷 中國發射「試驗衛星二號」 小衛星研製有新進展 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跨座式單軌車技術國家 雲南羅體彥、歐興義學者提出治療艾滋病新方法 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3年內升空 中醫葯治療脫發享譽世界 能使再生的頭發更亮澤 巡天遙看「千里眼」:我國初步建成對地觀測體系 我國成功研製出「膠囊內窺鏡」檢查消化系統疾病 廣西一科研成果解決甲狀腺傳統手術「毀容」難題 滬信息港裝上「超級腦袋」 中國進入超級計算前列 中國2020年前將發射100多顆衛星 形成對地觀測網 我國雜交粳稻育種獲得突破 比常規水稻增產20% 中國建成新型衛星管理平台 實現自動智能化管理 佛山:「環保電子地圖」有效監測企業排污 中國研製的燃料電池轎車「超越二號」將批量生產 泛珠三角區域9省區擬組建全國最大環境監測網路 業內專家:2008年我國有望實現手機上看奧運 中國微小衛星技術獲突破 創新一號衛星運轉良好 中國加強對大熊貓保護研究 克隆大熊貓取得進展 我國發現「傳播阻斷候選瘧疾抗原」 高科技帶來簡易生活 1分鍾學打字 15分鍾測甲醛 保護珍貴文物 西藏將為「古格遺址」建立資料庫 中國首個環境監測小衛星星座已進入初樣研製階段 我國建成西北乾旱區沙塵暴資料庫 我國最大的近地天體望遠鏡安裝完畢進入調試階段 中國明年發射「神舟」六號飛船和大容量通信衛星 中國可錄光碟核心技術在深圳取得突破進展 中國最大近地天體望遠鏡安裝完畢已進入調試階段 心臟比常人大四倍 江蘇一罕見巨心患者成功「瘦心」 我國研究出24小時殺菌率近100%的纖維抗菌技術 我國腫瘤放療達到「精確制導」水平 副作用減少 中國民用飛機研製提速 正研究論證大型干線飛機 我國西北乾旱區沙塵暴預警與服務研究取得進展 退休老人陳繼忠發明「油水分離」獲專利 山鷹高級教練機將定型投產 我國探月計劃分三步 20年後有望實現太空游 「神六」宇航服研製成功 宇航員可在太空除衫 大豆超高產育種獲重大突破 最高畝產逾312公斤 艦船有了「中國芯」 國產燃氣輪機珠海航展面世 我國已研製成功三大系列直升機成熟產品 我國科學家嘗試用核酸干擾技術治療乳腺癌 「神六」明年兩人飛五天 航天員首進軌道艙生活 成活場景全球共享 卧龍的大熊貓也「上網」 中科大辦滅火機器人表演賽 學子欲以智慧勝火害 重慶農民種出五彩大米 色彩斑斕米香撲鼻(圖) 我國菌草技術研究與應用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深圳將建危險廢物處置設施 實現全程安全化無害化 全球最小的3G手機昨北京亮相 南京大學專家提出腫瘤細胞免疫分析新方法 我國航天測控用新方法對C星實施定點獲成功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古植物化學研究獲新突破 成吉思汗創立的蒙古汗國「國徽」復製成功 雪龍號考察船今日離滬挺進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 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清漂船」將在三峽庫區投入使用 黑龍江省歷時四年 培育成功「黑色馬鈴薯」 世界首例雜交旱稻誕生 中國古代72道制瓷工序在景德鎮完成復原圖並首展 外觀好看抗病性強 烏魯木齊:彩色土豆上市 國產首條垃圾焚燒發電示範線輸送設備在唐山誕生 新疆首次引種加拿大維達爾葡萄取得成功 車子似輪椅 電瓶當動力 首批地鐵爬樓車月底啟用 二氧化碳血管造影術臨床應用獲重大突破 群體監控 我國建第一個沿流域水電工程地震台網 中科院自動化所展示教育娛樂機器人等新成果 上海建成世界最大的「巨無霸」集裝箱起重機 中國第一顆業務型「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發射成功 世衛正式命名浙江首次發現的兩個人類新基因 世界首種彩色陶瓷在景德鎮面世 明年即可量產 雲南:覆蓋全省的遠程可視醫療網動工興建 先進技術製作的「立體地圖」首次亮相烏魯木齊 武漢協和醫院完成一例嚴重漏斗胸患兒矯形手術 陸軍集團軍測繪手段實現傳統技術到數字技術轉變 退伍軍人楊嘉能熱心研製開發勞動防護用品 ' 高效集約化機采棉技術在新疆石河子推廣成功 「神舟」六號飛船擬明年升空 有望載兩名宇航員 國內惟一產業化電動車亮相 充電40元可跑350公里 北京新技術監考成人高考 「手機探測狗」反作弊 中國第一件納米免熨襯衫在京上市 SARS快速檢測試劑 確診只用一個半小時 找到這些, 也許幫不了你、

㈨ 21世紀偉大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1、天宮二號

天宮二號,即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繼天宮一號後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也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將用於進一步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進行一系列空間試驗。

天宮二號主要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包括釋放伴飛小衛星,完成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的對接。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於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09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將與神舟十一號飛船對接。2016年10月19日3時31分。

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2016年10月23日早晨7點31分,天宮二號的伴隨衛星從天宮二號上成功釋放。

2019年1月14日,天宮二號完成了伽馬射線暴瞬時輻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測,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

2、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於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中國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介紹,如果說地面量子通信構建了一張連接每個城市、每個信息傳輸點的「網」,那麼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就像一桿將這張網射向太空的「標槍」。

當這張縱橫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網」織就,海量信息將在其中來去如影,並且「無條件」安全。2017年1月18日。

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了4個月的在軌測試任務,正式交付用戶單位使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等單位相關領導在交付使用證書上簽字。

3、細胞核重新編程

所謂細胞核重新編程,是將成熟體細胞重新誘導回早期幹細胞狀態,以用於發育成各種類型的細胞,應用於臨床醫學,將細胞內的基因表達由一種類型變成另一種類型。

通過這一技術,可將一個體上較容易獲得的細胞(如皮膚細胞)類型培育成另一種較難獲得的細胞類型(如腦細胞)。

北京時間10月8日17時30分,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揭曉。因為革命性地改變了人們對細胞和生命體的理解。

在細胞核重新編程研究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英國發育生物學家約翰·格登和日本京都大學再生醫科研究所幹細胞生物系教授山中伸彌,獲得這一獎項。

4、神光二號

神光二號是我國2002年成功研製的大型激光裝置,目前建在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由成百台光學設備集成在一個足球場大小的空間內。

可十億分之一秒的超短瞬間內可發射出相當於全球電網電力總和數倍的強大功率,從而釋放出極端壓力和高溫。

「神光二號」可用作科學實驗,釋放的巨大能量在實驗中產生的極端物理條件,對基礎科學研究、高技術應用和確保國家安全的新技術的推出,均有重大意義。

「神光」的未來前景誘人。據專家介紹,核聚變是未來清潔能源的希望所在,估計到本世紀中葉,科學家可利用激光聚變技術。

把海水中豐富的同位素氘、氚轉化為巨大的、取之不盡的能源。「神光二號」的建成,為我國科學家從海水中獲得能源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5、神舟三號飛船

神舟三號飛船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

這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66次飛行。自1996年10月以來,中國運載火箭發射已經連續24次獲得成功。

中國科學院和信息產業部等有關單位為這次發射研製了對地遙感、生命科學、空間科學等船載儀器和地面測控設備。

閱讀全文

與成果大起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