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省級教學成果獎含金量
省級教學成果獎含金量非常高。
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15人,授獎單位不超過10個。
二等獎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10人,授獎單位不超過7個。
特等獎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50人,授獎單位不超過30個。
相關信息介紹:
國家級獎項和榮譽稱號是指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授予獎項和榮譽稱號;省部級獎項和榮譽稱號是指以中央國家機關及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政府名義授予的獎項和榮譽稱號。
國家級表彰獎勵包括「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航天功勛獎章」、「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等。
省級的獎項和榮譽稱號包括由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工會頒發的省模範教師、省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省優秀教師、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省中小學優秀班主任、中小學優秀德育課教師等。
B. 江西醫學院的辦學成果
1984年9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西醫學院的醫學專業被確定為省屬高校重點專業。1989年3月,經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評審委員會評審,學院有5項教學成果獲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蔣琳的「《基礎化學》的教學及其教研室建設」,程本芳、迮明廉、余啟勝的「普通高等醫學教育多科系同非同步教學計劃的整體優化和調控」,鄒志森的「培養實習醫師的有效措施——『四項任務』和『七項制度』」獲得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90年,學院有3項教學成果獲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人體解剖學教研室的「人體解剖學教學法和教材的改革」獲得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1993年,學校有2項教學成果獲得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
1998年,徐斯凡主持的「功能實驗教學改革及微機化」項目獲得省高校教學成果二等獎。2000年,盧忠萍等的「『五段式教學法』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戴閩等的「外科學總論教學改革實踐研究」獲省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劉志剛等的「地方醫學院校研究室建設與探索」獲省高校教學成果二等獎,另外學院還獲得省高校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2003年,周憲民等的「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電子教材獲省高校教學成果二等獎。2004年,段菊如主持的「《斷層解剖學》課程建設探索」和歐陽群玲等的「醫學網路教學的研究與應用」獲省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肖新蘭等的「CT、MRI多媒體教學軟體」、蘇海等的「『實踐培能』心電圖教學新模式」、龔洪翰等的「醫學影像診斷學教學模式改革」和孔江聯等的「構建江西成人高等醫學教育新模式」獲省高校教學成果二等獎。2005年,歐陽群玲等的「醫學網路教學研究與應用」獲得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這是江西醫學院首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 恢復本科辦學之初,學校僅設醫學專業。為改變醫學本科教育專業單一的狀況,在恢復本科辦學的同時,學院便開始著手進行專業調整工作。針對江西省口腔醫學人才嚴重缺乏的問題,學院加快了口腔醫學系的籌建步伐。1979年9月,學院恢復研究生招生工作。1997年10月18日,學院向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申報博士學位授予單位。1998年11月10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知江西省學位委員會,批准江西醫學院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
丁健: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家新葯篩選中心主任、新葯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組長 。(2014年)
趙白鴿:曾任國家人口和計生委副主任、黨組成員,國家人口計生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兼任國務院婦兒工委委員,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外交學會常務理事 。(2014年)
管軼: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是研究禽流感病毒的國際權威之一 。(2010年)
饒毅: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曾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 1952年學校改院後,科研工作主要圍繞地方病、流行病、工礦衛生和中醫中葯科學研究工作展開,特別是把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血吸蟲病作為科研的重點。1954年,經衛生部批準的「釘螺殺滅法的實驗」和「血吸蟲病治療之改進」等11個研究課題都與流行病有關,1956年,114位教師提出了大小90個研究題目,副教授以上的教學人員有81%參加了研究工作,同時在學生中成立了20個科研小組,在教研組領導下進行科研工作。2篇論文分別發表於《中華醫學雜志》及其外文版。1957年,各教研組提出了當年科研課題86個,其中與血吸蟲病的防治有關者13個,與「除四害」有關者(蚊子方面)2個,與中醫中葯有關者28個,86個題目中經中央衛生部批准列入國家計劃的有7個。1958年,列入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醫葯組編制的科研計劃研究題共15個,列入「血研」計劃的15個,列入江西省計劃的有24個,其餘為院題(包括各教學醫院)85個,共計139個 。
合並前的1958年初制訂的全院科研計劃中,國家題有15題(國家題全省共18個),經江西省血吸蟲病研究委員會審定的15題,經江西省醫學科學研究委員會批准列入江西省計劃的有24題,其餘一般題(院題)87個,總計141個。1958年全院共完成了學術論文142篇,其中公開發表了50篇,完成了各類技術革新19500餘項。同年,二附院張以延與龔勝連合作研製的「心房顫動除顫器」獲衛生部金質獎,開創了本院教師獲部級科技獎的先河。1959年,成立科學研究委員會,科研經費27080元。全年共完成學術論文477篇,舉行學術活動360次。1960年,蔡錫麟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1962年12月,學院黨委根據教育部《關於為老教師配備科學助手的意見》精神,決定為二級教授孟憲藎(外科)、程崇圮(內科)、孫明(婦產科),三級教授劉懋淳(皮膚科)配備科學助手。
1964年,科研計劃共列題98個,其中國家題13項(計30題),省題35個,院題33個,絕大多數國家題都得到落實。全年共完成論文和小結共343篇。當年,江西省湖口縣突發「湖口病」,全年發病1026例,病死94例;1965年又發生96例,復發165例,病死4例。在省衛生廳領導下,學院派出十餘位老師參加了防治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並獲衛生部嘉獎。
1965年,列科研題61項,其中國家題24項,省題22項,院題15項。由於政治運動的頻繁進行,不少課題沒有完成。完成的課題中有水平較高的項目,如生化教研組彭偉堂「關於鳥氨酸氨基移換酶活力的測定方法」,是當時國際上的一種最快速的簡便方法,易於推廣和下農村。二附院張以延研製的「心室纖維性顫動消除器」,對於拯救手術中發生心室纖維性顫動的病人免於死亡具有重要價值,該產品榮獲首屆全國無線電工程製作二等獎。學院生物化學專業作為全省唯一的碩士學位授予點開始招生,導師為趙天睿。1966年,科研計劃共列題13項,其中國家題1項,省血吸蟲病研究委員會題1項,省衛生廳題5項,院題6項,但由於「文化大革命」的沖擊,多數科研項目被迫中止 。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全國醫葯衛生科學大會、全省科學大會相繼召開,江西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合作完成的「爭光黴素」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科學技術獎,江西醫學院符式珪等人專著《女性尿瘺的手術治療》的理論與實踐獲得全國醫葯衛生科學大會先進個人獎,另外,江西醫學院還獲得全國醫葯衛生科學大會科學技術獎2項,全省科學大會科學技術獎13項 。
20世紀80年代中,學院獲得一大批省部級科技成果獎。曹勇等的「高頻噴射呼吸機」於1984年獲省優秀科學技術成果一等獎,1985年又獲國家發明三等獎,這是學院歷史上首次獲得的國家三等獎。王尚福等的「微晶陶瓷人工關節生物材料的研究及臨床應用」於1987年同獲國家發明四等獎和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戴育成等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淋巴細胞集落的形成」於1985年獲得了省優秀科學技術成果一等獎,1988年,又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曾司魯等的「國人腦血管的系列研究」於1988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戴育成等的「人類B淋巴祖細胞(BL—CFG)體外無血清半固體培養的研究」於1990年獲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俞俊甫等的「恆壓式導納圖儀研製及其應用」於1984年獲省優秀科學技術成果二等獎 。
1993年到1997年,共獲准各級各類科研課題432項,總經費640.59萬元,其中國家基金課題28項。秦達意的「油膜隔離法化學箝技術與分子依從性離子性通道的研究」於1992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93年又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填補了江西省在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方面的空白。1995年,黃紹烈等的「運用中醫中指中節同身寸確定食道心房調搏導管深度的最佳位置」獲國家發明三等獎。李國輝等的「輻照氟銀豬皮的研究和臨床應用」獲得了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陳薔娟等的「新型可轉動義眼座連體的研製與臨床應用」、劉志剛等人的「蟬抗原誘導的宿主—寄生蟲免疫相互作用的研究」和蘭緒達等的「人工晶體狀眼內植入的臨床研究」獲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郭光華等的「高頻噴射通氣和機理研究」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郭光華等人的「高頻噴射通氣過程形成渦流與CO2排除的關系」獲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
1998至2005年,學院共獲准省級及以上科研課題1341項,科研經費總計2565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43項,「863」合作項目2項,「973」合作項目2項。
1998年,丁文龍主持的「異種神經移植修復周圍神經缺損的實驗研究」和彭軾平等的「絲蟲性乳糜尿臨床及發病機理研究」均獲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0年,吳開雲等的「下丘腦弓狀核對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影響及調控研究」獲江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4項成果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1年,劉志剛主持的「中華硬蜱抗原誘導宿主抗蜱免疫作用機理的研究」獲得江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李國輝主持的「吸入性損傷的研究」獲得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成果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2年,關晏星主持的「泌乳素受體與乳腺癌預後關系的研究」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成果獲江西省自然科學三等獎;2項成果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3年,王崇文主持的「清熱消炎對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的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成果獲江西省自然科學三等獎;2項成果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4年,彭衛東主持的「中國大陸蛔蟲同域種群分子遺傳學研究」獲江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高國蘭主持的「閉孔動脈跨區供血的長型股薄肌肌皮瓣在切除外陰、陰道癌組織缺損後一期重建」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江西省自然科學三等獎;4項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同年,二附院的留美學者洪葵發現世界首例引起心臟猝死新基因。2005年,洪濤主持的「縫隙連接參與腦血管痙攣的機理研究」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程曉曙主持的「一個細胞因子誘導的心功能不全新模型及其機制」獲江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程曉曙主持的「射頻消融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和龔洪翰主持的「CT增強延時掃描在泌尿系病變的應用研究」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江西省自然科學三等獎;3項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
C. 萍鄉學院和新余學院那個好
新余學院。
新余學院(Xinyu University)位於江西省新余市,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江西省本科高校首批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發展試點院校。
學校始創於1985年創辦的新余職業大學,1987年江西廣播電視大學新余分校、江西師范大學新余專科班並入,1992年新余職業大學更名為新余高等專科學校,2002年新余師范學校及其附屬小學、新余衛生學校並入,2010年3月18日,升格為新余學院。
截至2019年4月,學校建有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省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省級特色專業(示範專業)及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8個,省級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2016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綜合評價中排名位列第三,並於2018年成功申報立項為省級一流專業。學校先後主持完成國家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和省級教學改革項目立項133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5項,省級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和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0門,編寫出版教材、專著200部。
D. 優秀教學成果指的是什麼省優秀教師算嗎
優秀教學成果指的是獨自撰寫的教學論文,並且需要在縣教科所或市、省級教研室組織的教學實驗成果評比中獲獎,由評級組織發給教學成果證書。或者是從教科所申請教研課題,經實踐實驗上報材料後被上級選上,由上級頒發的教學成果獎證書。省優秀教師屬於上級頒發的榮譽稱號,不屬於教學成果范疇。
(4)江西省教學成果獎2016擴展閱讀: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促進我國教育科學事業繁榮發展,總結2011年至2015年我國教育科研戰線所取得的工作成就,進一步調動廣大教育科學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決定於2016年5月25日-7月10日開展第五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申報獎勵活動。
E. 省級教學成果獎幾個人能用
所有參加省級教學成果獎獲獎的人員都可以用。
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級獎勵,每4年評選一次。前6次分別在1989年、1993年、1997年2001年、2005年、2009年評選。
2013年已擴展為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包含基礎教育(含幼兒教育與特殊教育)、職業教育(含高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含成人高等教育)。
簡介
獎勵等級分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個等級,授予相應的證書和獎金。本次是2013年4月評選,經過3個月公示期,然後,一等獎和二等獎由教育部批准,特等獎由國務院批准。
國家沒有對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參與人數有規定,只要是開設了這個獎,就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徵集教學成果,委員會成員就會對提交上來的成果進行評比,最終開設出來,一,二,三等獎各種。
設立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是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舉措,體現了國家對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高度重視。
F. 教學成果獎是指哪些
教育教學成果指教育科研人員(包括教師、校長、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對某一教育科研課題進行研究,通過觀察、調查、實驗、行動研究和思維等一系列研究活動,獲得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價值的創造性結果。成果的基本表現形式為論文、科研報告、實驗報告、經驗總結等。
1、具有研究價值。
通過課題的研究,有利於提高教師素質,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有利於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
2、具有科學性。
主要體現在課題的指導思想和研究目的明確,理論科學合理,事實真實充分,有實踐基礎和理論基礎。
3、具有創新性。
課題反映新的內容,反映時代特點,反映新的視角,應用新的研究方法,是沒有做過或做過卻未能解決的問題。
4、具有可行性。
課題是否具備進行研究的主觀與客觀的條件。
主觀條件是指研究者本人所具有的理論水平、知識、能力、專長、經驗、基礎,對課題的理解程度、興趣、資料掌握的是否深入和廣泛。
客觀條件是指課題研究所必須的資料、設備、人員、時間、經費以及領導支持程度等因素。
擴展資料:
關於對教育教學成果注意事項
1、明確教育和教學的目的。教師參與教育科研不僅是為了獲得幾項證書,更是通過教育科研,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提升自身價值,不斷改進自身工作,提高教育效率。
2、明確教育教學的對象。教師在進行教育研究時,必須以自身工作內容為主要研究對象,避免脫離實際的「學術性」研究。
3、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轉變。在工作中培養教育和科學研究的興趣,自覺、積極地開展教育和科學研究活動。
4、使用科學的方法。在研究過程中,運用研究方法,用研究的眼睛觀察平時的工作,避免脫離實際的研究。加強學習,注意觀察、分析和思考,不斷積累,加強溝通和討論,及時反思和總結。通過研究,逐步掌握教育研究的規律和方法。
5、是持久的。教育研究不是短期行為,而是貫穿於整個教育生涯的全過程。要使自己的教育科研工作卓有成效,關鍵是要堅持,堅持發展。
G. 南昌外國語的高二好老師有哪些啊(高分求助,希望校友回答)
學院現有教職工209人,在職專任教師174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54人,碩士生導師12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省級中青年骨幹教師5人,聘請國外客座教授3人,聘用英語、日語、德語、法語等外籍教師9人。在編專任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4人,在讀博士3人, 具有碩士學位86人,在讀碩士26人,海外留學歸國人員12人。
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信息
序號 姓名 職稱 單位
1 左維遠 副教授 英國語言文學系
2 鄧文傑 副教授 英國語言文學系
3 魏洛書 副教授 英國語言文學系
4 姚 倩 副教授 英國語言文學系
5 周 敏 副教授 英國語言文學系
6 胡 瑩 副教授 英國語言文學系
7 湯洪憲 副教授 英國語言文學系
9 王 君 副教授 英國語言文學系
10 徐雪梅 副教授 英國語言文學系
11 李 蘇 副教授 英國語言文學系
12 袁雪生 副教授 英國語言文學系
13 陳其昌 副教授 亞歐語言文學系
14 葉爾苓 副教授 亞歐語言文學系
15 蔡玲玲 副教授 亞歐語言文學系
16 葉向群 副高 亞歐語言文學系
17 宋慶麗 副教授 亞歐語言文學系
18 羅冬香 副高 亞歐語言文學系
19 劉蓮英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20 吳麗敏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21 於紅岡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22 鍾 紅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23 周毅軍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24 鄒春榮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25 官志紅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26 王幼麗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27 吳 娟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28 梁 紅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29 董 嵐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30 杜序梅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31 易明珍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32 林 琪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33 黃洪玲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34 徐劍英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35 孫 紅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36 歐陽友珍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37 羅敏莉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38 張鳳玲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39 汪海燕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40 李艷雲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41 曾慶芳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42 梁琦秋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43 賴禕華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44 胥懋雲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45 唐治平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46 曹珏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47 張惠玲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48 李紅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49 張中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50 馬俊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51 張吉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52 邵小紅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53 劉慶華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54 余艷玲 副教授 大學外語教學部
外國語學院教授信息
蔣平,教授,博士,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江西省高校學術帶頭人,江西省英語學會常務理事,江西省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上海口譯資格證書考試南昌培訓站及南昌考點負責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同行評議專家;先後主持四項省級研究課題,一項國際合作研究課題,發表論文25篇,出版編著6部。
劉婷,教授,碩士,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劉婷利用所學專長,改革傳統教學方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她所教的日語專業95級、97級和98級的學生在參加國際「日本語能力水平測試」中一次性通過率分別達到96.5%、98%和100%。近年來發表論文9篇,參編2本書籍,主持參與廳級、省級科研課題5項。在國際交流工作方面成效突出。劉婷一直堅持在教學的第一線,1999年被評為南昌大學「十佳教師」,2000年被評為南昌市勞動模範,獲南昌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和南昌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1年又被評為江西省高校又紅又專學科帶頭人,江西省師德標兵。2002年獲「南昌大學黨員新形象楷模」稱號。
劉天倫,教授,本科學歷,從教以來,先後開設過近40門本科和研究生課程,覆蓋了英語專業的幾乎所有方面,其中《人與社會》,《世界中的中國》使用自編教材,為國內獨創跨學科整合式課程,《西方文明史》和《高級讀寫譯》課程則直接引進國外名校教材,為國內首創國際接軌課程。先後撰寫了30餘篇學術論文,其中9篇在美國國務院的專業期刊上發表,宣傳了中國的改革開放,為國家和南昌大學贏得了聲譽。翻譯了一百餘萬字的文獻資料,范圍涉及到30餘個學科與領域,省內一些重大涉外項目的文獻翻譯都有參與。劉教授獲得了各種獎勵和榮譽,包括他最看重的名師獎。
齊美霞,教授,本科學歷,發表論文10餘篇,出版譯著1本,英、法譯文10餘萬字,主持過升級軟科學課題研究。
王麗娟,教授,獲教育專家/副博士,專業方向為運用語言學,TESOL, 教育學,教育領導與管理。在科研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主編英語教材4部,參編全國規劃教材2部,副主編2部, 發表論文數篇,科研立項6個(其中國家級/部級2項,省級2項,廳級2項)。1998-2006一直獲得江西省中青年骨幹教師政府津貼。
王正琪,教授,本科學歷,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8篇,主編各類教材5冊,譯著2部,主持完成省級課題2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王正琪教授被省教委授予優秀英語教師稱號並被學校評為十大優秀青年教師。進入新世紀以來,分別在2001年和2004年兩次率研究生英語教研室獲南昌大學教學成果獎。2004年被學生評為「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同年9月獲得省教育廳頒發的江西省首屆研究生英語演講賽優秀教練員獎(輔導學生獲一、二、三等獎)。
袁平華,教授,博士研究生學歷。國際應用語言學學會會員,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會員,南昌大學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生導師。近年來,在《外語教學與研究》、《現代外語》及《山東外語教學》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主持或參與編寫教材5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級項目4項和校級項目3項。所發表論文在江西省外語學會2007年度評審中分獲一、二等獎,2007年12月獲「江西省高校首界雙語教學研討會」論文一等獎。多次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宣讀論文。在教學中,曾獲得南昌大學「陳香梅教學成果獎」和「中興發展獎」。
趙國傑,教授,本科學歷,曾榮獲江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國家教學成果獎,因對教育有突出貢獻,199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補貼。發表多篇論文,主編了很多教材和工具書,先後有《大學生英語詞彙手冊》,《學英語教學詞典》,《大學生英語聽力訓練》,《大學生英語語篇聽力訓練》,《校園廣播英語》,《專科英語教程》,《現代英語教程》,《大學基礎英語》,《大學外語的春天》,《大學英語聽力教程》,《時文妙讀》等。
張林華,教授,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二語習得。近年來發表多篇與本專業相關的論文、譯文和文章;主持和參加多項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先後獲得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江西省外語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江西省高教學會優秀科研成果獎、中國英語教學優秀論文三等獎、江西省優秀班主任。
H. 什麼是教學成果獎
教學成果獎包含有很多的種類,有國家高等教育成果獎、省高等教育成果獎、省內基礎教育容教學成果獎、市區縣教育教學成果獎還有各級的賽課獎。
教學成果指自己獨自撰寫的教學論文,在縣教科所或市、省級教研室組織的教學實驗成果評比中獲獎,發給教學成果證書。或是,從教科所申請教研課題,經自己的實踐實驗上報材料後被上級選上,發給教學成果獎證書的。
教學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學規律,具有獨創性、新穎性、實用性,對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實現培養目標產生明顯效果的教育教學方案。
拓展資料:
申報材料:
1.反映成果的總結
2.教學成果鑒定書
3.視頻
支撐材料:
1.示範中心實驗教學情況統計表
2.學生獲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獎勵情況
3.學生發表的學術論文
4.校際共享合作協議
5.承辦省級及以上實驗教學研討會一覽表
6.示範中心面向校際開放、共享的實驗實訓一覽表
7.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批准文件
8.學生獲國家有關部門頒發的技術資質證書
9.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
10.公開發表的實驗教學改革研究論文
11.出版及自編的實驗教材
I. 省級教學成果獎省一等獎前幾有用
省級教學成果獎省一等獎前幾有用需要看你們學校的職稱評審文件具體是如何規定的。
省級教學成果獎記入本人考績檔案,作為評定職稱、晉級增薪的重要依據。各省學校的規定賦分情況略有不同。一般情況下,各類教學比賽成果只要有獲獎證書就可以,教學成果一般會有多人參與,按照位次賦分。
浙江省教學成果獎勵辦法
第一條為了獎勵取得教學成果的集體和個人,鼓勵廣大教育工作者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根據國家《教學成果獎勵條例》,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教學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學規律,具有獨創性、新穎性、實用性,對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實現培養目標產生明顯效果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改革、研究成果。
第三條省人民政府設立省級教學成果獎,省級教學成果獎分設一等獎、二等獎兩個等級,授予相應的證書和獎金。
第四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教學成果,可以申請省級教學成果獎:
(一)省內首創;
(二)經過2年以上教學實踐檢驗;
(三)在全省處於領先水平並有一定影響。
第五條省內各級各類學校、教學研究機構、學術團體和其他社會組織、教師及其他個人,均可按規定申請省級教學成果獎。
第六條申請省級教學成果獎,由成果的持有單位或個人,按照行政隸屬關系逐級推薦,並向省教育委員會提出申請。經委託,省內部委屬單位,可向省教育委員會提出申請。兩個以上單位或個人共同完成的教學成果,由主持單位或個人提出申請。
第七條省級教學成果獎每4年評審一次。評審工作由省教育委員會負責,獲獎成果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獲獎證書由省人民政府頒發,獎金從省財政預算安排的教育事業費中支付。
第八條經批准獲獎的省級教學成果,須在授獎前公布。任何單位或個人對該教學成果的權屬問題如有異議,可以自公布之日起30日內提出,報省教育委員會裁定。
第九條教學成果獎應記入本人考績檔案,作為評定專業技術職務、晉級增薪的一項重要依據。教學成果獎的獎金,歸項目獲獎者所有,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截留。
第十條弄虛作假或者剽竊他人教學成果獲獎的,經核准事實後,由授獎單位予以撤銷,收回證書和獎金,並責成有關單位給予行政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