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尖峰嶺科技成果

尖峰嶺科技成果

發布時間:2022-06-18 06:09:12

⑴ 現在種植什麼景觀樹比較有前途

1\桂花
【中文別名】木樨、月桂、金桂、 岩桂、九里香
【英文名稱】Osmanthus fragrans 【英文昵稱】Sweet Olive
【拉丁名稱】Flos Osmanthi Fragrantis 【拉丁學名】Osmamthus fragrans
【科屬分類】木犀科,木犀屬,
桂花 又名「月桂」、「木犀」。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科,為溫帶樹種。葉對生,多呈橢圓或長橢圓形,樹葉葉面光滑,革質,葉邊緣有鋸齒。樹冠圓球形。樹干粗糙、灰白色。花簇生,3一5朵生於葉腋,花期9--10.多著生於當年春梢,二、三年生枝上亦有著生,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黃、橙紅等色,香氣極濃。
桂花的品種很多,常見的有四種:金桂、銀桂、丹桂和四季桂。果實為紫黑色核果,俗稱桂子。
桂花原產於中國西南部,四川、雲南、廣西、廣東和湖北等地均有野生,湖南瀏陽周洛分布有野生群落;印度、尼泊爾、柬埔寨也有分布。中國有20多個城市以桂花為市花。
小貼士:
金桂 Osmamthus fragrans var. thunbergii
金桂花朵金黃,氣味較淡,葉片較厚。
銀桂 Osmanthus fragrans var. latifolius
銀桂花朵顏色較白,稍帶微黃,葉片較薄。
丹桂 Osmanthus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
丹桂花朵顏色橙黃,氣味濃郁,葉片厚,色深。
四季桂 Osmanthus fragrans var. semperflorens
四季桂別稱月月桂。花朵顏色稍白,或淡黃,香氣較淡,葉片薄。長年開花。
產區分布
桂花原產我國西南和中部,現廣泛栽種於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中國西南部、四川、雲南、廣西、廣東和湖北等省區均有野生,印度,尼泊爾,柬埔寒也有分布。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耐高溫而不耐寒,為溫帶樹種。桂花葉茂而常綠,樹齡長久,秋季開花,芳香四溢,是我國特產的觀賞花木和芳香樹。中國有20多個城市以桂花為市花。
桂花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除鹼性土和低窪地或過於粘重、排水不暢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最為適宜。
形態特性
桂花為常綠闊葉喬木,高可達15米,樹冠可覆蓋400平方米。樹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葉對生,橢圓形、卵形至披針形,全緣或上半部疏生細鋸齒。樹干粗糙、灰白色。葉革質,對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幼葉邊緣有鋸齒。花簇生,3一5朵生於葉腋,多著生於當年春梢,二、三年生枝上亦有著生,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黃、橙紅等色,香氣極濃。花簇生葉腋生成聚傘狀,花小,黃白色,極芳香。樹皮光滑呈灰色。單葉對生,革質光亮,葉形及葉緣因品種而不同,葉形橢圓至橢圓狀披針形,葉緣有全緣或具鋸齒。花腋生呈聚傘花序,花形小而有濃香,花色因品種而異。有生長勢強、枝幹粗壯、葉形較大、葉表粗糙、葉色墨綠、花色橙紅的丹桂;有長勢中等、葉表光滑、葉緣具鋸齒、花呈乳白色的銀桂,且花朵茂密、香味甜郁;生長勢較強、葉表光滑、葉緣稀疏鋸齒或全緣、花呈淡黃色、花朵稀疏、淡香,除秋季9月-10月與上列品種同時開花外,還可每2個-3個月又開一次的四季桂。丹桂和四季桂。果實為紫黑色核果,俗稱桂子。桂花實生苗有明顯的主根,根系發達深長。幼根淺黃褐色,老根黃褐色。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異;插條埋入土中各處易生不定根,但無明顯主根。掛花分枝性強且分技點低,特別在幼年尤為明顯,因久常呈灌木狀。密植或修剪後,則可成明顯主幹。樹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時顯出皮孔。葉面光滑,革質,近軸面暗亮綠色,遠軸面色較談;橢圓形,長橢圓形、卵形、倒卵形、披針形、倒披針形、長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
生態習性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為木犀科木犀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5~8米。樹冠圓頭形、半圓形、橢圓形。葉對生、革質,花序簇生於葉腋,花期9~10月,果期次年3~4月。桂花適應於亞熱帶氣候廣大地區。性喜溫暖,濕潤。種植地區平均氣溫14~28℃,7月平均氣溫24~28℃,1月平均氣溫0℃以上,能耐最低氣溫-13℃,最適生長氣溫是15~28℃。濕度對桂花生長發育極為重要,要求年平均濕度75%~8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特別是幼齡期和成年樹開花時需要水分較多,若遇到乾旱會影響開花,強日照和蔭蔽對其生長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時光照。
桂花喜溫暖環境,宜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砂質壤土中生長。不耐乾旱瘠薄,在淺薄板結貧瘠的土壤上,生長特別緩慢,枝葉稀少,葉片瘦小,葉色黃化,不開花或很少開花,甚至有周期性的枯頂現象,嚴重時桂花整株死亡;它喜陽光,但有一定的耐陰能力。幼樹時需要有一定的蔽蔭,成年後要求有相對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證桂花的正常生長。據觀察,桂花單株樹冠的一側貼近牆面,或兩棵桂花的樹冠相互重疊時,貼近牆面的一側或交錯重疊的那部分樹冠,很快變的稀疏,影響整個樹冠的形體與美觀。可見,桂花適宜栽植在通風透光的地方;桂花喜歡潔凈通風的環境,不耐煙塵危害,受害後往往不能開花;畏淹澇積水,若遇澇漬危害,則根系發黑腐爛,葉片先是葉尖焦枯,隨後全葉枯黃脫落,進而導致全株死亡;不很耐寒,但相對其它常綠闊葉樹種,還是一個比較耐寒的樹種,這為北方桂花盆栽提供了可能。
園林用途
桂花終年常綠,枝繁葉茂,秋季開花,芳香四溢,可謂「獨佔三秋壓群芳」。在園林中應用普遍,常作園景樹,有孤植、對植,也有成叢成林栽種。在我國古典園林中,桂花常與建築物,山、石機配,以叢生灌木型的植株植於亭、台、樓、閣附近。舊式庭園常用對植,古稱"雙桂當庭"或"雙桂留芳"。在住宅四旁四旁或窗前栽植桂花樹,能收到:金風送香"的效果。桂花對有害氣體二氧化硫、氟化氫有一定的抗性,也是工礦區的一種綠化的好花木。

2\紅豆杉
學名:Taxaceae
別名:紫杉,赤柏松 屬:紅豆杉屬
歷史:是世界上公認的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
生態習性
紅豆杉南北各地均適宜種植,具有喜蔭、耐旱、抗寒的特點,要求土壤PH值在5.5~7.0,可與其他樹種或果園套種,管理簡便,其中東北紅豆杉,它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的古老樹種,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頑強的生命力使之在地球上已生活了250多萬年。它不但側根發達、枝葉繁茂、萌發力強、而且適應氣候范圍廣、對土質要求寬,還耐修剪、耐寒、耐病蟲害。而且可以長成高大的喬木、有的單株甚至可以生長上千年不衰,即可以用做葯用品種,還可以用做綠化品種,東北紅豆杉在民間傳說中,素有「風水神樹」之稱。
形態特徵
紅豆杉屬常綠喬木,胸徑有1米之多,高達20米。它對於所生長的小環境要求很特別,在海拔2500~3000公尺的深山密林之中,才可以見到它的蹤影,成材需50~250年。
園林綠化價值
每畝可定植種苗2000株,三年後年產枝葉1噸以上,房前屋後,荒坡空地,道路兩旁也適宜種植,一次種植,長年受益,效益顯著。紅豆杉樹形美麗,果實成熟期紅綠相映的顏色搭配令人陶醉,可廣泛應用於水土保護和林、園藝觀賞林,是新世紀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秀美山川的優良樹種。
在園林綠化,室內盆景方面也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如利用珍稀紅豆杉樹製作的高檔盆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賣到30萬元/盆,成為城市綠化和家居美化新貴,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珍貴的「搖錢樹」。

3\台灣杉
拉丁名: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Hayata
別名:禿 杉

形態特徵:
常綠大喬木,高50-60(75)米,胸徑1-1.5(2.4)米。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分布與習性:
產雲南西部怒江上游的貢山、福貢、碧江、騰沖、龍陵,瀾滄江以西的雲龍、蘭坪縣。湖北西部和貴州東南部及台灣中央山脈有分布。緬甸北部也有少量分布。海拔下限1540海拔上限2500在雲南西北部山地,分布區內,年均溫10-14℃,年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多沿箐溝兩側或陰濕坡腳呈不連續的帶狀或塊狀分布,有不少散生單株。現在貢山縣尼瓦洛尚有小片純林。禿杉是中性偏陽、淺根性樹種,側根發達,幼時可耐中等庇陰;10齡前幼樹生長緩慢,10齡後高生長顯著增加,最大的年高生長可達2米,胸徑生長達2.4厘米。
應用與栽培:
稀有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台灣杉是一種大型的杉科植物。主要分布於台灣中部約1500至2500米高的山區,另外在中國的雲貴高原和緬甸北部也有零星分布,2000年在越南北部也發現了小群。由於非法伐木的行為,已經導致這個樹種瀕臨絕種。

這個樹種是亞洲能長的最高的樹種,記錄中有80米高和直徑3米的樹。100歲以下的樹,樹葉呈針狀,約8-15mm長;成熟的樹,樹葉變成像鱗狀,3-7mm長。毬果較小,15-25mm長、15-30mm寬,易脆的鱗片,每個鱗片有2個種子。
1906年由日本植物學家早田文藏Bunzo hayata在台灣發表,以台灣之名來命名這個屬。
木材是軟的,但是耐用和散發香味,過去有很高的需求,主要用於寺廟建築和棺材。樹的稀有與其緩慢的生長速度意味著合法的供應非常稀少。在中國這個物種被立法保護。

4\竹柏
別名: 桫杉、山杉、那木、竹葉柏
裸子植物門 紅豆杉綱 科名: 羅漢松科
拉丁名: Podocarpus nagi
生態習性
分布區較廣,水熱條件差異大,年平均溫18-25℃,1月平均溫6-20℃ 以上,極端最低溫在海南為4℃以上,在內陸可低至-1℃或更低;年降水量1800-2000毫米。 為中性偏陰樹種,散生於山地雨林常綠闊葉林中,在林冠蔽下能正常生長,結實較多,種子 發芽力強,林下生苗生長旺盛。土壤為山地赤紅壤或山地黃壤,pH值5.5-7.0。以在深厚、 疏鬆、濕潤、多腐殖質的砂壤土或輕粘土上,生長較為迅速。幼齡時生長緩慢,5年生以後 逐漸加快,30年生達到最高峰,此後生長逐漸減慢。定植後20年結實。主根直而明顯,側根 短小,集中於根頸下25厘米處,細根少,常具根瘤。3-4月開球花,10-11月種子成熟。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20-30米,胸50-70厘米;樹干通直,樹皮褐色,平滑,薄片狀脫落 ;小枝樹生,灰褐色。葉子為變態的枝條,交叉對生,質地厚,革質,寬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無中脈,有 多數並列細脈,長8-18厘米,寬2.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窄成扁平短柄,上面深綠色, 有光澤,下面有多條氣孔線。雌雄異株,雄球花狀,常3-6穗簇生葉腋,有數枚苞片,上部 苞腋著生1或2-3個胚株,僅一枚發育成種子,苞片不變成肉質種托。種子核果狀,圓球形, 為肉質假種皮所包,徑1.5-1.8厘米;梗長2.3-2.8厘米。

園林用途
竹怕是有名的景觀樹種,材質似杉木,故有山杉之稱
產地分布
分布於廣東高要、龍門、增城,海南跺羅山、壩王嶺、尖峰嶺、黎母嶺,廣西合 浦,雲南蒙自、屏邊等地。生於海拔800-900米的山地林中。越南、柬浦寨也有分布。

5\毛竹
學 名: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 de Lehaie
形態特徵:又名「楠竹」、「孟宗竹」。禾本科竹亞科剛竹屬,單軸散生型。常綠喬木狀竹類植物,稈大型,高可達20米以上,粗達18厘米。稈籜厚革質,密被糙毛和深褐色斑點和斑塊,籜耳和繸毛發達,籜舌發達,籜片三角形,披針形,外翻。高大,稈環不隆起,葉披針形,筍籜有毛。喜溫暖濕潤氣候,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長良好,忌排水不良的低窪地。現有面積12.5萬畝,蓄積4600多萬根,廣泛分布於400~800米的丘陵、低山山麓地帶,以長寧、江安、興文等縣最為集中,著名的蜀南竹海楠竹面積達6萬余畝。全區年產楠竹150多萬根。材質堅韌,富彈性,大量用於建築、農用、傢具製作和生活用品等。鞭、根、蔸、枝、籜等具有極高的工藝加工價值,竹筍味道鮮美,製作的「玉蘭片」是極好的饋贈佳品。春日出筍期,採挖春筍,鮮筍質嫩、脆、味鮮美。筍經烹飪加工,可做出許多美味佳餚。竹稈是重要木材植物。
自然習性:毛竹林的林下植被有油茶(Camelliade oleifera)、拎本(Enrya japonica)、姜子(Neolitsea sp.)、鵝掌揪(Seheffler octophylle)、山礬、懸鉤子、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柔毛綉球(Hydrangeavillo sp.),還有木荷,絲栗拷等,草本植物主要為禾本科、莎草科和蕨類植物如里白(Hicriopteris glauca)、鐵芒箕(Diranopteris dichotoma)等。有時,毛竹亦與杉木、馬尾松、長柄水青崗、頭狀四照花等組成各種類型的混交林。在這些混交林中,毛竹一般居於第二層,L層為形體較高大的馬尾松等。
園林用途:毛竹稈高,葉翠,四季常青,秀麗挺拔,經霜不凋,雅俗共賞。自古以來常置於庭園曲徑、池畔、溪澗、山坡、石跡、天井、景門,以及室內盆栽觀賞。常與松、梅共植,被譽為「歲寒三友」。毛竹根淺質輕,是屋頂綠化的極好材料。
又無毛無花粉,在精密儀器廠、鍾表廠也極適宜。

6\紅花油茶
學 名: 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
別 名: 浙江紅山茶
科: 山茶科
屬: 山茶屬
形態特徵
山茶科山茶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皮光滑,葉革質,橢圓形或近倒卵形,深綠色。花單生枝頂,深紅色,花期1~2月。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
園林用途
紅花油茶樹形優美,葉色深綠,早春開花,紅艷美觀。宜在園林中栽培觀賞。
望採納,謝謝

⑵ 我國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工作存在哪些缺陷

2003 年中國自然保護區建設情況

截止 2003 年底,全國共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區 1999 個,保護區總面積 14398 萬公頃(其中陸地面積 13975 萬公頃,海域面積 603 萬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 14.4% 。與上年相比,自然保護區數量增加了242 個,面積增加了1103.1 萬公頃,增長率分別為 13.8% 和 8.3% 。在已建的自然保護區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26 個,面積 8871. 3 萬公頃 。 2003 年新批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8個。

(一)

地球,是據今所知僅有的一個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自從地球出現人類以來,人為活動就不斷地影響著自然生態環境的變化,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迅速提高,這種變化就來得日益明顯而急遽。

人類的生存原本就是以各種方式改造自然、獲取大量物質財富為前提的,地球的豐富資源特別是生物資源,對人類發展的歷史進程無疑有關重要的影響和巨大作用。然而,人類這種改造自然的主觀能動力量卻有著兩重性,它一方面創造了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物質財富,另一方面又破壞了自然界原有的穩定、協調和平衡。長期以來,人類一直就在這種矛盾的夾縫中繁衍生息著,直至受到大自然的嚴酷懲罰之後,才逐步認識到自身在地球上的地位和與大自然的關系,開始從"地球屬於人類"的誤區回到"人類屬於地球"的正確觀念上來。

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諄諄告誡人類不要過分陶醉於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次這樣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雖然每次勝利開始都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但是在以後的發展中卻呈現出完全不同和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取得的效果又取消了。歷史上的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和義大利等地由於森林被大量破壞,失去了積聚和貯存水分的中心,山泉在一年中大部分的時間內枯竭了,而在雨季又使洪水更加兇猛地傾瀉到平原上來。這個例子,清楚地表明了人類肆無忌憚、不加節制地攫取生物資源嚴重破壞自然環境所遭到的無情報復。地球上原有三分之二的陸地約76億公頃的面積均為森林所覆蓋,而到本世紀的八十年代所余已不足28億公頃。目前,全世界的森林正以每年1800萬公頃的速度從地球上消失,從而大大加快了物種消失的速率,平均以每天消失一種的速度趨於滅絕。近200年來,瀕於絕滅的已有593種鳥類、400多種獸類、209種兩棲爬行類,以及兩萬多種植物,比自然淘汰的滅絕速度快1000倍。

實際上,自然界的生物種類極為豐富,而人類對它們的了解卻十分有限。據科學家測算,地球上現存生物種大約有500-1000萬種,但迄今被定名的只有143萬余種,其中植物34.6萬種(內有被子植物25萬種),動物109萬種(內有昆蟲75.1萬種、鳥獸13368種)。人類的食物主要來源於動植物中的幾百種,其中90%的食物僅來源於20多個物種,然而卻有成千上萬種生物為這幾百種動植物和人類提供了生存所需的各種條件,滿足了人類的多種需求。這些寶貴的自然歷史遺產,是人類的巨大財富。

自然界中的生物,既受環境的影響,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這種復雜的關系形成一個十分龐大的自然生態系統。有人測算,地球上的陸地生態系統,每年生產1170億噸乾重的有機物,其中有800億噸在森林中。這些物質能量的轉化和貯存,主要是通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下來,並從物種群體數量上明顯地反映出來。這就是說,物種在結構上要協調,在功能上要保持平衡,自然界才能維持正常循環,進行不停地代謝與再生,生物才能適應自然環境,生存和繁衍後代。

生物對於人類,有關巨大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保存生物的多樣性,成為當今人類唯一明智的選擇。許多國家已經把它作為解決生存與發展問題的基本國策之一,把對生物資源的保護和對生物資源的利用置於同等重要的地位。當今世界,由於社會、人口的發展和科學文明的進步,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無論在量或者質的方面都在不斷提高。而生物資源在提高其周圍速度進行大量繁殖的過程中,一方面因受時間、空間因素及開發方式的制約,保持著一定的增長速率;另一方面,由於人類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需求日益多樣化,消費量也必然急劇增加。因而採取科學有效的方式,妥善保護生態系統中物種遺傳的多樣性,不僅成為保護自身生存發展的當務之急,同時也成為國際社會衡量各國政府政績和社會文明的一個重要尺度。大家知道,六十年代以前,美登木、三尖杉等植物的重要葯用價值尚未為人知,六十年代以後才發現其含有抗癌成分。生物的某些特殊性狀和功能,是在人們對它有了一定認識之後才引起重視,並開始研究和仿效某些生物的性能,以解決生產斗爭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因此仿生學也隨之興起。如果動植物種大量先此而滅夾絕,這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無疑是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人與自然既存在著相互矛盾的一面,也存在著可以而且必須協調的一面。為了自身的生存繁衍,人既需要合理地改造自然,又需要有效地保護自然。然而,人類既不能單純地為了保護自然而回到蒙昧時期,更不能為了自身的生存而破壞生物的多徉性。正確的出路,只能是科學地研究和預測在各種自然環境條件下人類對生物可能造成的影響,從而在實踐中統籌兼顧,協調平衡人與自然、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使自然界的物質循環趨於相對穩定狀態。因此,建立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便成為當今世界各國解決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有效途徑。

(二)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夏雜,環境的變化和差異很大,南北緯度相差 49度,最南部的南沙群島曾母暗沙距赤道僅400公里,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公里,沿海有島嶼 5000多個。全國的地形地勢西高東低,起伏變化很大。地貌類型多樣,其中山地佔 33%,高原占 26%,盆地佔1 9%,平原佔12%,丘陵佔10%,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形成獨特而復雜的自然環境。全國的地形地貌按高度有明見變化,從西到東分為高寒、乾旱、濕潤三大部分。

(1)青藏高原是新生代第三紀中期強烈隆起,急劇上升的高原,海拔 4000--5000米,由高大的山嶺、台地、湖盆、谷地相間組成,氣候寒冷乾燥,凍裂風化作用顯著,寒漠、礫漠分布面廣。高山終年積雪,分布著現代冰川,是山地冰川最發育的國家之一。內陸鹹水湖泊有1500多個,是高寒動物及多種候鳥的棲息繁殖地。高原南部有世界最高的喜馬拉雅山屹立於祖國邊境,在北緯 29度附近的山麓、河谷地帶,如墨脫、波密,雨量充沛,分布有熱帶季雨林。高原東側是南北走向的橫斷山脈,受印度洋暖流的影響,高山峽谷隨海拔高度的變化出現垂直氣候帶的自然景觀,生物資源分布的垂直變化十分典型。

(2)西北內陸是廣闊的高原、山地和盆地相間分布。東部內蒙古高原地形起伏緩和,鄂爾多斯高原多短小內陸河和鹽湖,黃土高原易受沖刷和侵蝕,阿拉善高原河流稀少,高原海拔1000一2000米。西部的天山、阿爾泰山海拔 3000--5000米,形成有名的吐魯番盆地、伊犁盆地和准噶爾盆地。全區氣候乾旱,降水稀少,溫差大,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形成了大面積的乾草原、戈壁、荒漠。少數山地有小片森林與草原相間分布,地表植被稀疏而單純,草食性有蹄類、嚙齒類動物為優勢種群,內陸湖泊及水濕地是水禽候鳥的棲息繁殖地。

(3)東部是山地、丘陵、平原從北到南相間分布,受季風環流的影響和極地大陸氣團的控制,形成濕潤、半濕潤季風區,屬於典型的季風氣候,四季十分明顯;河流向東、向南流入太平洋和印度洋,水量豐富,但含沙量大,湖泊星羅棋布,水網交織。在雲貴高原和廣西丘陵盆地中,形成喀斯特低山地貌。有從寒溫帶到熱帶的各種動植物成分,生物資源種類最為豐富。

我國生物資源的分布,既有比較典型的地帶性,又有明顯的過渡性和垂直分布的特殊性,形成森林、草原、荒漠、水域、濕地、海塗、島屹等各種不同的自然景觀。本部地區從北到南,森林植被有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落 葉闊葉林、闊葉混交林(含常綠、落 葉成分)、常綠闊葉林、熱帶季雨林、雨林,此外還有竹林;其它植被有灌叢、稀樹草原、草原、草甸、草本沼澤等。西部地區除阿爾泰山為寒溫帶針葉林外,大部屬於草原、草甸、草本沼澤、荒漠等植被。

全國現有高等植物 30000多種.僅次於巴西和馬來西亞.名列世界第三,其中近200個屬的植物為我國所特有,如銀杉、銀杏、水杉、白豆杉、金錢松、珙桐、鍾萼木、杜仲、水青樹、香果樹等,是我國特有的孑遺物種。裸子植物全世界現存12個科近800種,我國就有10個科230多種,各種松樹、落葉松、雲杉、冷杉從我國的寒溫帶到熱帶,由東部濕潤地區到西部乾旱、高寒地區,形成大面積天然林或混交林。被子植物是現代最為繁榮、分布廣泛的植物類群,我國有25000多種。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植物資源更為豐富,如東南亞熱帶雨林的代表龍腦香科植物,我國有坡壘、青梅、望天樹、龍腦香、竭布羅香、婆羅雙樹6個屬10多種。很多珍貴稀有的樹種,如子京、母生、蜆木、格木、石梓、金絲李、樹蕨、蘇鐵、樟、楠等,大都零星散生,分布范圍狹窄。在各地還保存了一些栽培植物的原生種如野生稻、野核桃、野荔枝、野蘋果、野板栗、野大豆等,是良種繁育極為寶貴的種質資源。許多植物如杜仲、三尖杉、羅芙木、美登木、龍血樹、木香等,都有很高的葯用價值。其它可提取脂肪、澱粉、香料及作果品的資源也很豐富。在全國各地還保存很多天然或栽培的古木大樹。

我國的陸棲脊椎動物(包括獸類、鳥類、兩棲類和爬行類),在世界動物地理分布區中分別屬於古北界和東洋界。古北界包括蒙新、青藏、華北及東北地區;東洋界包括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在黃河和長江中下游地區之間,兩界的動物互相滲透,成米一個廣泛的過渡地帶;橫斷山脈地區,動物區系在整體上屬於東洋界,但在海拔較高的地方,古北界動物沿山脊向南延伸,成為兩界動物萬分混雜的地區。

全國現有獸類、鳥類、兩棲類、爬行類2200多種,是世界上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大熊貓、金絲猴、白唇鹿、羚羊、台灣猴、白鰭豚、褐馬雞、黃腹角雉、藍腹鷳、黑頸鶴、揚子鱷、大鯢等100多種是舉世聞名的珍稀動物。被譽為"動物活化石"的大熊貓,歷史上分布很廣,現今僅在我國的邛崍山、涼山、岷山及秦嶺南坡有少量 分布。鶴類全世界有15種,我國就有丹頂鶴、黑頸鶴、白鶴、白頭鶴、白枕鶴、蓑羽鶴、灰鶴、赤頸鶴、加拿大鶴等9種。靈長類動物,我國有長臂猿(4種)、葉猴(4種)、金絲猴(3種)、蜂猴(2種)、獼猴(6種)白臀葉猴6個屬20種。幾種長臂猿分布於熱帶雨林、季雨林中;葉猴分布於季雨林中;黑金絲猴分布於滇西北和藏東南深山區;獼猴分布很廣,北到河北興隆,西到青海、西藏,以南方數量最多。雉雞我國有56鍾,佔世界雉雞的五分之一,其中19種為我國特有,在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地區種類和數量都很多。其它有科研、經濟價值的鳥獸有近300種,資源比較豐富。我國的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堪稱得天獨厚,世所罕見。

(三)

我國是一個有著古老文明的國家。在黃河流域,我們的祖先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歷史遺產和自然歷史遺產。兩、三千年前,燕山山地有天然森林分布;太行山及其以東的山地丘陵也為森林所覆蓋;黃土高原植被廣泛分布。野生動物也比現在豐富多樣,春秋時代從華北平原到長江中下游盛產麋鹿;明清時代,鄂西、湘西北及川東還有大熊貓分布。古代一些有卓識遠見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學家,對保護自然資源提出過一些正確的主張,廣大民眾在生產實踐中也積累了許多豐富的經驗。周朝時天子、貴州都有不同范圍的禁獵區,規定"天子百里,諸候40里",不許入內砍伐捕獵。據《周禮》記載,當時對自然資源的管理不僅設置了機構,而且設置了專職管理人員,如"山虞"掌山林之政令;"跡人"管田獵之令;"囿人"管野生動物資源。周文王的苑囿"靈台",養著鹿、鶴、鷺、魚等多種動物;秦漢時代規模浩大的"上林苑",飼養的獸類中就有大熊貓;此後如晉代的"靈禽苑",唐代的"華清宮",元代的"瓊花島",明代的"西宛",清代的"避暑山莊"等,在客觀上對一些珍稀動植物物種都起到了保護作用。其它諸多名山、廟宇、皇家陵園及少數民族的"龍山"和"風水地"以及宗教文化勝地如峨眉山、天目山、黃陵、東陵、泰山、衡山、九華山等,至今仍是層林迭翠,
古木參天。可以說這些都是中國古代自然保護區的雛形,也是中華民族對保護生存環境的樸素思考。

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生產力發展緩慢,生產方式原始落後,對資源的盲目濫用造成的破壞是嚴重的。在唐代以前,川、黔、湘、鄂幾省交界地區,有15個州、郡尚有犀角作為貢品,由於長期捕殺,加之自然環境變化,北宋以後遂趨於滅絕。明成祖朱棣在遷都北京後,以"十萬眾入山辟道路",從南方大量采運木材達數年之久。歷次戰爭砍樹、焚林、掘題、毀堰等,給自然資源帶來的破壞更為嚴重。比及近代,帝國主義列強對我國生物資源又肆無忌憚進行掠奪,許多珍貴物種也慘遭破壞。

新中國建立後,我國的自然保護區事業才逐步發展。1956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上,秉志、錢崇澎等科學家提出《請政府在全國各省(區)劃定天然林禁伐區,保護自然值被以供科學研究的需要》的92號提案。這個提案由國務院交林業部會同中國科學院辦理。同年十月,林業部制定了《關於天然森林禁伐區(自然保護區)劃定草案》,提出了自然保護區的劃定對象、劃定辦法和劃定地區,在全國15個省(區)劃定40餘處禁伐區方案。並在全國科技規劃中,把自然保護區建設及研究工作,列為基礎理論研究工作之一。此後不久,便先後在廣東鼎湖山、海南尖峰嶺、福建莘口、廣西花坪、雲南西雙版納的小勐養、勐侖、勐臘、大勐籠、吉林長白山、黑龍江豐林等地,陸續建立了20多處自然保護區,填補了我國自然科學發展中的空白。在此期間,中國科學院及林業部組織了一批專家及調查隊伍,對一些邊遠山區,如西雙版納、梵凈山、神農架、呼中、高黎貢山、花坪等地的生物資源進行了縱使考察和森林調查,為了解和掌握我國的生物資源積累了豐富的資料。1962年發布了《國務院關於積極保護和合理利用野生運動資源的指示》,提出在珍稀鳥獸的主要棲息繁殖地區建立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資源破壞嚴重地區建立禁獵區;對大熊貓等19種珍稀野生運動嚴禁獵捕,加以保護。1963年,全國人大代表竺可楨等科學家又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開展自然保護工作》的建議,對於在我國開展自然保護工作的重要性,世界各國自然保護工作開展情況,以及我國自然保護工作開展情況作了系統發言。

"文化革命"十年浩動,使我國方興未艾的自然保護區事業受到嚴重摧殘,野生動植物資源也遭到很大破壞,一些已經建立的自然保護區被迫下放或撤銷。在1973年農林部召開的全國重點省、市、區珍貴動物資源調查座談會上統計,全國自然保護區僅存十幾處。1975年國務院有關文件規定:"在珍貴動物主要棲息繁殖地區,要劃為自然保護區,加強保護區的建設工作才逐步恢復開展起來。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自然保護區建設工作發展迅速。這一時期,各省相繼建立了一大批自然保護區。1979年全國已恢復和建立自然保護區48處,面積150萬公頃。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使自然保護區布局合理,全國農業區劃委員會成立了由林業部牽頭,有關部、委參加的自然保護區專業組,開展全國自然保護區區劃、建設工作。同年10月,林業部、中國科學院等八個部、委、局聯合發出《關於加強自然保護區管理、區劃和科學考察的通知》。1980年9月專業組在成都召開了全國自然保護區區劃工作會議,研究和部署了全國開展自然保護區區劃工作的原則和步驟,這時全國已有20個省(區)建立自然保護區72處,總面積約200萬公頃。會議確定以省(市、區)為單位開展自然保護區區劃和考察工作,並提出在全國劃定自然保護區的四條原則:

1、 具有代表各種不同自然地帶的典型自然生態系統地區;
2、 國家一類保護珍稀動物、珍稀樹種或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其它野生動植物的重要生存繁殖地區;
3、 自然生態系統或物種已遭到破壞,具有重要價值而必須恢復或更替的地區;
4、 有特殊保護意義的地質剖面、冰川遺跡、岩溶、溫泉、化石產地等自然歷史遺跡和重要水源地區。

在各省(區)的支持下,三年期間共組織專業技術人員2500人,進行實地調查和分析論證,編寫出區劃方案。1983年8月,林業部在烏魯木齊召開了首次全國林業系統自然保護區工作會議,研究了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原則通過了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區劃方案,並提出在國內有典型意義、科研上有特殊價值、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56處自然保護區,報請國務院批准劃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此時,全國已建立自然保護133處,總面積806萬公頃。

目前,保護區管理機構的設置已逐步健全,全國各級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物的保護管理人員由1983年4000人增加到13000人,建設資金已逐年增長率加,政策法規也逐步建立健全起來。到1993年,全國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已達501處,面積5059萬公頃。經國務院批准,將花坪、武夷山、長白山、西雙版納等77處劃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些自然保護區,無論就其建設規模或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種而言,在全國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和舉足輕重的地位,為發展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陸續發布了一系列有關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的法律和法規,進一步加強法制管理。1984年六屆人大常委會七次年六屆人大常委會七次通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明確規定:"國務院林業主管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在不同自然地帶的典型森林生態地區,珍貴動物和植物生長繁殖的林區、天然熱帶雨林等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林區,劃定自然保護區,加強保護管理。"1985年,經國務院批准,林業部公布施行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對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工作做出具體明確的規定。1988年,七屆人大常委會四次會議通過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國務院野生運動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應當在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的保護管理?quot;國家頒布的這些法律、法規,使我國的自然保護區管理建設工作有了確實可靠的依據和保障。

自然保護區是保護自然資源的一項重要設施,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林業部門都先後建立了管理機構,初步形成了自然保護區管理體系。目前,保護管理工作大都建立了崗位責任制,逐步開展規范化管理。為了加快自然保護區的基本建設,提高工程建設設計水平,落實各項保護措施,把保護區建設成永久性的經營實體,充分發揮保護區功能和效益,林業部於1988年頒發了《自然保護區工程總體設計標准》。我國的自然保護區大都在邊遠山區或林區,周圍有群眾居住,為妥善解決安排好他們的生產生活問題,武夷山、桃源洞、梵凈山、南滾河等許多自然保護區,採取積極措施,因地制宜地幫助他們開拓新的生產門路,開展既可保護生態環境和物種資源,又能增加經濟收入的經營活動,調動群眾做好自然保護區工作的積極性,促進山區、農村科學技術的發展。

自然保護區管理是一項涉及學科門類多、技術性強的工作,保護管理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技能。1980年以來,我國自然保護區數量逐步增多,管理任務也隨之加大,林業部與中國科學院、中國林科院、東北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科研教學部門,在學校或自然保護區聯合舉辦了各種形式的自然保護區管理技術人員培訓班,很多省(市、區)也分別舉辦培訓班,使管理人員受到不同層次的業務、技術培訓。為了學習和掌握國外的先進管理技術,林業部與有關國家、地區和國際自然保護組織,共同舉辦研討會,安排部分保護區管理人員到香港或國外培訓,逐步提高保護區管理人員的素質。許多保護區,如長白山、武夷山、天目山、
專院校和中小學生,前往參觀訪問和教學實習,增加了他們的自然保護知識,並受到了直觀的現實教育;各地通過電視、廣播、電影等多種形式,向廣大群眾廣泛進行宣傳,不斷提高人閃的自然保護意識,充分發揮自然保護區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為增強保護區的活力,在保護好環境和物種資源的原則下,一些保護區在實驗區內,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種值、養殖以及加工利用等多種經營,並取得了很多好的經驗或效益。同時,開發利用一些有觀賞價值的景觀資源,開展以自然景觀為主體的生態旅遊活動,是我國保護區建設中的一種特殊方式,各種生態旅遊設施具有鄉土風情,朴實而富有野趣,與國內其他的風景區旅遊相比,可謂別具一格,成為參觀游覽者獲得自然科學知識的理想課堂。

許多自然保護區,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條件,在探索大自然的演變規律和合理利用野生動植物資源方面,開展了多方面的考察和研究。西雙版納、武夷山、梵凈山、茂蘭、井岡山、梅花山、太白山、八大公山等幾十處自然保護區,通過組織多學科的綜合考察,鄱陽湖、龐泉溝、松山、扎龍、官山等200多處自然保護區,則通過組織單項或多項專業考察,基本上摸清了保護區的本底資源,不但為開展保護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據,還為進一步開展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建立最早的保護區之一,經過 30多年努力,基本查清了區內的動植物資源和瀕危動植物種類,建立了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站,發表了數十篇學術論文,出版了幾本學術專著。武夷山、鼎湖山等自然保護區,也設立了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對區內的資源與環境進行監測和研究。為搶救、保護我國珍稀、特有、瀕危野生動植物,如大熊貓、華南虎、褐馬雞、鶴、揚子鱷以及銀杉、珙桐、金花茶、白豆杉等,有關的自然保護區開展了專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許多考察、研究項目,如揚子鍔繁殖研究、大熊貓野外生態研究以及茂蘭、牯牛降、松山自然保護區考察等,都分別達到國際水平或國內同行先進水平,獲得了國家或省(部)級科學研究成果獎或科技進步獎。

近些年來,我國在開展自然保護區管理建設中,與許多國際組織和機構的聯系與合作不斷加強。我國先後參加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華盛頓公約)、《關於保護世界文化與勻自然遺產公約》和《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拉姆薩公約)。我部與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合作,在卧龍建立了大熊貓研究中心,對大熊貓棲息地的野外生態及繁殖進行了研究,取得豐碩的成果;對熱帶雨林、華南虎、雪豹的野外凋查和濕地保護及黑嘴鷗繁殖調查,進行了廣泛的合作;與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合作引進麋鹿,使之重返故鄉;與世界鶴類基金會(ICF)合作,對丹頂鶴、白鶴、黑頸鶴等進行研究。我國的長白山、卧龍、梵凈山、神農架、武夷山、鼎湖山、錫林郭勒、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先後加入了國際《人與生物圈》計劃(MAB)保護區網;扎龍、向海、東洞庭湖、鄱陽湖、鳥島、東寨港 6處自然保護區,被列入《關於特別是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中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另外,還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家有關部門在自然保護區領域,進行了合作與交流。我國在自然保護區建設方面的成績,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贊當。

如今,建立在不同自然地帶的典型生態系統地區,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的主要棲息繁殖地區的我國各類自然保護區,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都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各個地帶的自然植被類型、水源涵養林以及珍貴樹種得以保存、繁衍;一些瀕於滅絕的物種逐漸得到恢復,種群數量有了較大的發展。

按照國家的要求,到本世紀末,全固將建立自然保護區1000處,總面積將占國士面積的10%左右,形成類型齊全、布局合理的自然保護區網,自然保護區建設也將走向管理科學化、建設標准化、科學研究系統化的健康發展道路,從而為人類保存一批巨大的自然財富。
回答時間:2006-2-17

⑶ <瘋狂加分>求研究性學習論文資料<非常急呀>

「研究性學習」論文選摘(一)

寒假,我們一家人去七仙嶺爬山。我們來到山腳下,我驚奇地發現:這里居然有個天然的蝴蝶谷!於是,我們懷著好奇的心情趟著首溪水,踩著滑滑的石頭,來到了森林中。我們走近蝴蝶群(它們大都棲息在大樹上)拍拍手或搖一搖大樹、樹枝上的蝴蝶便款款而飛……過了一會兒,它們飛累了,便又停在大樹上休息。這些輕靈飄逸的小精靈給了我不少樂趣,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溫柔與親切。
於是我想了解更多的關於蝴蝶的知識,現在我就把我所了解的知識告訴大家,與大家共享。
一、關於蝴蝶
蝴蝶,體態窈窈,艷麗多姿,色彩艷麗有如繁花盛開,蝴蝶是所有生物中最美麗的了。在飛舞,探吸的過程中,既幫助植物傳授花粉,又以其自身的斑斕色彩的圖案,點綴了大自然。被人們譽為「中國的佳麗」、「會飛的花朵」。它象徵著美好、幸福、吉祥,友誼。
二、蝴蝶的種類與分布
蝴蝶大約有15萬種,其中有一些是世界珍品。蝴蝶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熱帶雨林地區。因為這里的條件非常有利於蝴蝶的棲息生長和繁殖。我國的蝴蝶主要分布在台灣、雲南和海南。
三、蝴蝶的生長過程
蝴蝶的一生,有4個完全不同的階段,即卵期、幼蟲期、蛹期和成蟲期。最初是一個附在一片樹葉或一根樹枝上極微小的卵,然後便成一條毛蟲並蛻皮,下一個階段是「作繭自縛」,在繭室內,毛蟲變成液體,並重新成型,最後,一隻翅膀潮濕而鮮艷的蝴蝶破繭而出。蝴蝶成蟲的壽命,因種而異。長的有半年以上,大多數蝴蝶壽命較短,一般為10至15天。經歷許多苦痛,相當一部分蝴蝶從繭里孵化出來後,卻只能有兩周左右的生命�
不曾想,經歷了頑強蛻變後的美麗的生命竟如此短暫。
四、蝴蝶與生態蝴蝶都是我們的朋友。
蝴蝶是十分出色的「媒人」。在取食花蜜的時候傳播花粉,給許多植物的正常開花結果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讓自然界充滿了生機,滿足人們對多種生物和環境的需求。
蝴蝶的幼蟲、自卵孵化到老熟都啃食植物,有時候還危害經濟作物。不過大多數蝴蝶幼蟲取食的,並不是人們栽培的主要經濟作物,或者由於它們個體數量不多,不足以成災,所以不被列為害蟲。在蝶類裡面,還有少數蝴蝶的幼蟲是肉食性的,它們專吃害蟲,對人類有益無害,例如蚧灰蝶的幼蟲嗜食咖啡蚧,竹蚜灰蝶的幼蟲,取食竹蚜。它們有的抑制了害蟲的猖獗,維持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在良好的生態鏈條中,蝴蝶是不可缺的一環。一個地區蝴蝶種類和數量,是該區生態環境的晴雨表。保護蝴蝶,就是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
五、蝴蝶——生命的圖畫
人們熟悉油畫、水彩畫,也見過剪紙布、布貼,然而你見過蝶翅畫嗎�製作者憑借一雙巧手,把蝴蝶或它的翅膀巧妙的加工,組合和拼貼,定格在畫紙上,就是一幅幅天然的圖畫了。沒有筆墨,但各種圖案和顏色的蝶翅的完美結合,讓人物、山水、花鳥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蝶翅畫,是蝴蝶用短暫的生命為人類譜寫的美麗生命延續,它只是眾多蝴蝶藝術品種中的一種。
飛舞的蝴蝶,以其繽紛的色彩和萬種風情,點綴著世界,失去了生命。蝴蝶留給我們的,依然是視覺的另一種震撼。
六、蝴蝶的啟示
在小小蝴蝶的啟示下,科學家們設計了衛星的溫控系統。蝴蝶身上有一層極其細小的鱗片,每當氣溫上升,陽光照射到這些鱗片上時,這些很小的鱗片會自動張開,以減小陽光的輻射角度,從而減小對陽光熱能的吸收;而當外界的氣溫過低的時候,這些鱗片則會自動閉合,讓陽光直接照射到鱗片上,以使能吸收足夠多的熱量。這樣,即便氣溫變化很大,蝴蝶依然能夠把自己的體溫控制在正常的范圍內。
科學家們從蝴蝶的鱗片上,學到了控制溫度的方法。他們在衛星上設計了一種外形尤如百葉窗的溫控系統。起到遇熱降溫,遇冷保溫的作用。這樣,人造衛星在太空中,即使溫度在200℃一2000℃的巨大溫差中衛星上的設備也不會損壞。
蝴蝶豐富的色彩運用到色彩設計上,能設計出閃光布,美麗的圖案和防偽標志等。
七、蝴蝶與夢
美麗卻不張揚,含蓄而超凡脫俗,悠然而與世無爭。蝴蝶的這些品格,成了哲者隱士,文人墨客藉以傳情言志的題材。
「碧草菁菁花盛開,彩蝶雙雙共徘徊……」描寫的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凄美故事。「庄生曉夢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詩人李商隱以蝴蝶抒發悲歡離合。「霓為衣兮風為馬」詩句中,蝴蝶是魂的羽翼;「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詩句中,蝴蝶成為了悠然自在的信使。
八、海南——真正的蝴蝶王國
海南是我國蝴蝶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海南島蝴蝶一共有650多種,分屬幾個科:鳳蝶科、粉蝶科,斑蝶科、環蝶科、眼蝶科、蛺蝶科、珍蝶科、喙蝶科、灰蝶科和閃蝶科。但是,海南的蝴蝶仍不斷有新發現,比我國的雲南、台灣還更多。
在海南的尖峰嶺、吊羅山、霸王嶺和五指山等熱帶山地雨林分布地區,蝴蝶佔了海南島蝴蝶的8成。
海南的蝴蝶,不乏珍稀名貴品種。
被譽為「中國國蝶」的金喙鳳蝶,生活在海南�它是中國蝶類中唯一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的物種。
中國蝶王——裳鳳蝶與金裳鳳蝶,它們標准展翅可達17厘米。它能在空中長時間的盤旋滑翔,如同小鳥。是我國最大的蝴蝶。
「活化石」紫緣蝶。它與發現的古蝶化石極為相像,被譽為蝶類中的「活化石」。
「紅色天使」——紅翅尖粉蝶。是全世界蝴蝶中,唯一全橙紅色的蝴蝶,生活在海南特定環境中。
九、保護蝴蝶
目前全世界有好幾種蝴蝶正處於滅絕的危險中,它們因所生活的地區開發成農場和住家而受到威脅;因生活的森林遭到破壞而受危險;因其美麗而被採集者捕殺出售。讓我們來保護蝴蝶,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蝴蝶會更美麗!我們的夢會更燦爛!我們的生活會更多彩!

⑷ 中國有哪些原始森林

中國的原始森林有:神農架山區,大興安嶺,金光湖原始林區,尖峰嶺熱帶雨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

1.神農架山區,位於湖北、陝西、四川三省的邊界,南瀕長江,北望武當山,是大巴山脈和秦嶺山脈交結的地方,亦是我國南部亞熱帶向北部溫帶過渡的地帶。全區面積達3250平方公里,主峰太神農架高達3300米。1978年,國家決定在其中的大小神農架諸峰周圍20平方公里地帶建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金絲猴、珙桐等珍稀動植物和森林生態系統。

2.大興安嶺位於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北部,是內蒙古高原與松遼平原的分水嶺。北起黑龍江畔,南至西拉木倫河上游谷地,它的熱帶雨林、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珍稀動植物種群,以及整個森林生態都是無價之寶,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連片大面積的熱帶森林,深受國內外矚目。地處雲南南端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是當今我國高緯度、高海拔地帶保存最完整的熱帶雨林,具有全球絕無僅有的植物垂直分布「倒置」現象。

3.金光湖原始林區位於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內田村,金光湖被譽為"閩南的西雙版納",林海茫茫,野生動植物品種繁多,不勝枚舉,林區總面積7768畝,最高海拔845米。林區古木參天,曲徑幽回,身處林海,不僅可以飽覽大自然秀麗風光,還可盡情享受"森林氧吧"的無窮樂趣。區內有國家一級、二級保護植物及其它樹林,還有珍稀動物。

4.尖峰嶺熱帶雨林位於三亞市北部,樂東縣北部與東方市的交界地帶,是海南島西部瀕臨北部灣的一處山地。距三亞市區90公里,總面積447平方公里,尖峰嶺主峰海拔1412米,因形似尖刃而得名。在這片神秘的大森林裡生長繁衍著海南75%的植物和85%的野生動物種類。尖峰嶺地區目前尚保存了中國整片面積最大的熱帶原始森林,鳥語花香,年平均氣溫19°C-24.5°C,盛夏涼風習習,空氣清新,空氣中負離子含量高,植物的精氣濃度大,是療養避暑度假勝地。

5.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位於雲南省南部西雙版納州景洪、勐臘、勐海3縣境內。總面積2420.2平方公里,它的熱帶雨林、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珍稀動植物種群,以及整個森林生態都是無價之寶,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區內有8個植被類型,高等植物有3500多種,約佔全國高等植物的八分之一。其中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有58種,佔全國保護植物的15%。

⑸ 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弊大於利

建設自然保護區,尤其是建設森林生態、濕地生態、草原生態和野生動植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項最重要、最有效、最富價值的對策和措施。首先,自然保護區有效地保護了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我國現有的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主要選擇在有代表性的生態系統地帶和生物資源富集地帶建立的,保護對象幾乎涵蓋了現存的各類典型的森林生態系統、重要的濕地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候鳥和有重要經濟、科研價值的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重要典型植被及有特殊價值的野生植物的原生地等。我國著名的林區如大、小興安嶺、長白山、秦嶺、天山、祁連山、神農架、武夷山、井崗山、西雙版納、九寨溝、尖峰嶺、梵凈山、喜馬拉雅山等,都建立了森林生態和野生動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我國重要的濕地,如鄱陽湖、洞庭湖、青海湖、松花湖、興凱湖、微山湖、長島、黃河三角洲,以及吉林的向海、黑龍江的扎龍、貴州的草海、新疆的天池、海南的東寨港等,都建立了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水禽、紅樹林等為主的自然保護區。據有關專家分析論證,我國陸地(含濕地)生態系統共有27個大類、460個類型,其中得到森林、濕地等自然保護區保護的即有2/3以上,特別是森林生態系統的16個大類、185個類型幾乎都建有自然保護區加以保護。

其次,自然保護區保護了眾多的物種和遺傳種質資源。我國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絢麗多姿。據統計,全國已記錄的哺乳類、鳥類、兩棲類、爬蟲類野生動物有2340種;高等植物約有30000種,分別佔世界的10%和12%。其中,有重要的野生經濟動物500多種,野生經濟植物3000多種,而且還有不少是十分珍貴、聞名世界的我國特有種,如: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䴉、褐馬雞、揚子鱷、水杉、銀杉、銀杏、珙桐、金花茶等。同時,還有極其珍貴的野生稻、野生大豆和野生茶、果等栽培植物的野生親緣種。據初步調查,現有自然保護區所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種類約佔全國的80%以上,保護的高等植物佔全國的60%以上。其中,國家明令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動物有300餘種、珍貴樹種132種和其他多種珍稀瀕危植物。這些年來,在自然保護區的保護下,不少瀕臨滅絕的珍稀物種,程度不同地得到了恢復和發展,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天然物種貯存庫。

第三,自然保護區還是開展科研、教育的天然實驗基地。我國許多自然保護區,以其類型眾多的典型生態系統、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古老珍貴的自然遺跡而蜚聲國內外。保護區的這些十分寶貴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已經成為開展科學實驗、宣傳教育的良好場所。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大專院校師生到保護區進行科學研究、科學考察和教學實習。同時,還有不少青少年到保護區參觀學習,了解自然,豐富知識,陶冶情操。
目前,自然保護區大都只是進行了區內資源本底調查,制定了建設規劃,開展了一般性保護管理工作,保護區的作用尚未得到很好發揮。要組織有關科研教育方面的力量,有計劃地開展科研工作,重點研究保護區的科學管理、科學適度開發利用,保護區資源、環境動態監測技術,物種保存繁衍技術、生態系統變化與演替規律,保護區建設與社會經濟發展關系等,多出經濟適用的科技成果和切實有效的保護管理技術措施,以指導推動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工作。保護區要走國家扶持和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相結合的道路。保護區一般都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具有發展產業的優勢。這就要求保護區要堅持「保護、發展和合理開發利用」的方針,在不破壞資源與環境的前提下,積極發展適宜產業,廣辟財源,增強自身經濟活力和實力,全面發揮保護區的功能,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可持續發展服務。

⑹ 什麼是少數民族地區

少數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也同漢族一樣是9年制的,教學上一般分為漢語文授課、漢民雙語授課和民語文授課三種,在有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民族,教材多為民族文字。

我是蒙古族,所以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在蒙古族自治地區蒙古族學生學習的大多都是蒙古語文,歷史有民族史也有中國通史,其餘的數理化地理政治外國語等課程基本與漢語區相同,只是文字實用蒙古文而已。不過在蒙古語學校也必修漢文的,因為漢文是國文。
【概述】
2003年,全省民族自治地區(三亞市、五指山市、東方市和6個自治縣)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克服「非典」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抓住機遇,擴大內需,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體制創新,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改善發展的軟環境,著力解決經濟生活中的突出矛盾,進一步夯實產業基礎,使國民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實現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據統計,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36.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2.42億元,增長6.4%;第二產業增加值29.81億元,增長24%;第三產業增加值43.78億元,增長9.2%。從產業構成看,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7.8%下降到45.9%,第二產業由19.6%上升到21.9%,第三產業由32.6%下降到32.2%。從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看,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38.6%,拉動經濟增長3.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29.8%,拉動經濟增長3.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31.6%,拉動經濟增長3.2個百分點。

【農業】
繼續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堅持發展「訂單農業」、「科技農業」和「綠色農業」,農業生產結構不斷優化。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3.65億元(當年價),比上年增長5.4%。主要農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糧食產量65.08萬噸,減少27.6%;油料4萬噸,下降9.7%;肉類9.5萬噸,增長8.6%,其中豬牛羊肉7.65萬噸,增長7.4%;水產品26.06萬噸,增長11.3%。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61.28萬千瓦,增長1.1%;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量)7.86萬噸,增長9.9%;農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積6.11萬公頃,下降1.1%。

【工業】
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7.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1.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36.05億元(當年價),增長15.7%。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產值24.4億元,增長2.1%;股份合作企業產值0.64億元,下降67.2%;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產值0.90億元,增長1.1倍;其他經濟類型企業產值9.06億元,增長1.7倍。規模以上企業中,工業產品銷售利潤率9.82%,比上年提高2.42個百分點;利潤總額2.18億元,減少3.1%。工業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在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原鹽17.35萬噸,增長74.0%;食糖11.08萬噸,增長25.3%;發電量14.66億千瓦時,增長10.3%;水泥218.61萬噸,增長18.8%。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1.29億元,比上年增長24.8%。其中,基本建設投資40.34億元,增長21.7%;更新改造投資2.48億元,增長6.4%;房地產開發投資8.40億元,增長94%。從資金來源看,自主性投資比重不斷提高。基本建設投資中,自籌資金20.78億元,佔51.5%;國家預算內資金4.28億元,佔10.6%;國內貸款9.67億元,佔24%;債券資金0.17億元,佔0.4%;利用外資0.28億元,佔0.7%;其他資金5.61億元,佔14.0%。年內,三亞「美麗之冠」會展中心工程、東方富島化工二期工程、東方1800萬套塑料編織袋廠等一批重點建設項目相繼建成,三亞國際客運港、三亞南山海上觀音、東方八所漁港二期擴建工程、瓊中至五指山公路改建、樂東縣城至九所出口路段改造等建設項目進展順利。
【旅遊】
受「非典」疫情影響,全省民族自治地區上半年旅遊人數一度下降。「非典」過後,通過加大旅遊宣傳促銷力度,努力打造海南「無疫區、生態島、健康島」旅遊品牌,旅遊市場迅速恢復。全年接待旅遊過夜人數342.75萬人次,比上年減少24%;實現旅遊總收入30.61億元,增長4.4%。旅遊景點項目開發建設取得新進展。瓊中縣百花嶺風景區開發工程全面啟動,中國環球公司投資3500多萬元在陵水縣興建潛水旅遊項目。三亞南山海上觀音、三亞愛心大世界主題公園、亞龍灣風景高爾夫文化公園和風情園等一批重點旅遊景點項目加緊建設。加快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山西華宇集團投資5億多元興建的三亞皇冠假日酒店建成開業,三亞市首家大型國際旅遊商場三亞佳新廣場對外營業,保亭七仙嶺金鳳凰溫泉泥浴度假村、樂東尖峰嶺旅遊度假區等一批旅遊服務設施開工建設。旅遊管理服務質量不斷提高。三亞市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旅遊營銷系統建設試點城市後,有效整合旅遊信息咨詢,加大市場開發力度,著力打造「網上三亞」,為遊客提供全方位的旅遊信息服務。年內,三亞市以「健康」、「美麗」、「生態」為品牌,成功舉辦了第53屆世界小姐總決賽、第8屆天涯海角國際婚慶節、第4屆新絲路中國模特大賽等一系列大型旅遊節慶活動。五指山市舉辦了五指山黎族苗族「三月三」國際文化藝術節、五指山國際探險登山節、首屆海南五指山大峽谷探險漂流節和海南五指山熱帶雨林節。保亭縣舉辦了七仙嶺溫泉嬉水節,推介本地的旅遊品牌和旅遊特色。

【財政金融】
地方財政收支穩步發展,金融形勢保持穩定。全年地方財政收入9.4億元,比上年增長17.6%;地方財政支出20.72億元,增長17.4%。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71億元,增長20.9%;貸款余額93.6億元,增長15.7%。

【人民生活】
消費品市場保持活躍,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改善。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91億元,其中批發零售貿易零售額30.08億元,餐飲業零售額7.15億元,其他行業零售額1.69億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218元,增長15.5%;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2021元,下降5.4%。全年改造茅草房8018戶,建成磚瓦房和平房面積60.93萬平方米,少數民族受益人口4.09萬人。

【科技】
圍繞「創新+產業化」的發展方針,加快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持研究的「P88S/0293」超級水稻新品種在三亞市試種成功,畝產823公斤,創本省水稻單產歷史最高記錄,開始進入連片試種示範試驗階段。保亭縣充分發揮科技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支撐作用,大力推廣「兩優128」和「兩優培九」水稻新品種,平均畝產量比一般雜優稻增產50~100公斤。白沙縣改變傳統農業耕作方式,推廣機耕作業,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實行傾斜。加強農業科技示範場建設。3月,國家級斑節對蝦原種場在東方市動工興建,標志著本省水產養殖「一帶三基地」工程正式啟動。8月,中國農業科學院在三亞市投資興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基因分子」實驗室,從事農作物的轉基因研究。年內,三亞市建成17個無公害瓜菜生產基地,面積6000多公頃,成為第二批全國創建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生產示範基地縣市之一。組織實施科技培訓工程,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月,陵水縣聘請日本農業專家為農民現場傳授農作物育苗、土壤消毒、病蟲害防治等農業科技知識。11月,樂東縣組織科技小分隊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在九所鎮4個村莊向農民贈送農業科技圖書870冊,傳授瓜菜、香蕉、芒果、橡膠、荔枝、龍眼栽培技術。12月,三亞市在崖城鎮舉辦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受訓人數350人次。年內,瓊中縣舉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289期,受訓人數逾2萬人次。白沙縣舉辦各類農村實用科技培訓班123期,受訓人數1.2萬人次。舉辦「科技周」和「婦女科技月」活動,組織科技下鄉,開展科普宣傳教育和技術咨詢服務。5月17~23日「科技活動周」期間,全省民族自治地區以「依靠科技,戰勝非典」為主題組織開展一系列科普宣傳活動,向少數民族群眾宣傳防治「非典」的科學知識和方法。在「婦女科技月」活動期間,省婦聯、農業廳、科技廳和科協共同組織實施「千萬農家女百項新技術推廣培訓計劃」,聘請省內科研院校專家,到保亭、陵水等貧困市縣對農村婦女進行農業科技培訓、科技指導和科技咨詢。10月,華南熱帶農業大學、海南大學、廣西大學和省農業學校14名大中專畢業生成立東方市農業科技110服務站,為當地農民提供農業技術服務。

【教育】
全省民族自治地區小學在校學生34.76萬人,比上年增長2.3%;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5.91萬人,增長15.9%;職業中學在校學生1707人,增長20.5%;普通中等專業技術學校在校學生6117人,增長16.2%;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3843人,下降36.1%。擴大高校民族班辦學規模。繼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學院之後,海南醫學院從2003年秋季起開設少數民族預科班,每年計劃招生40人。加快推進民族教育改革與發展。2月,省政府召開第2次全省民族教育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加快全省民族教育改革發展的工作任務。3月,省政府頒布施行《貫徹〈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提出全省民族教育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加快民族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政策措施。設立獎學金制度,鼓勵少數民族學生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5月,省民族宗教事務廳、教育廳和財政廳聯合頒布《關於鼓勵瓊籍少數民族考生報考和攻讀研究生的辦法》,對2004年1月1日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的海南籍黎族、苗族和回族考生,每人分別給予人民幣4000元和6000元的一次性獎勵。加強少數民族地區教師隊伍建設。設立邊遠鄉鎮教師特別津貼,按不同等級標准提高民族地區教師待遇。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從2003年起每年為少數民族地區學校培養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專業教師40名。7月,省教育廳和美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IEEA)在白沙黎族自治縣首次合作舉辦少數民族市縣中小學英語教師培訓班,全省民族自治地區的80多名英語教師參加培訓。8月,樂東縣向社會公開招錄246名中小學教師,安排到缺編缺崗的鄉村小學和城鎮中學任教。9月,三亞市向社會公開招聘100名中小學教師。11月,全省「助訓工程」啟動,對全省國家級和省級貧困市縣的中學教師進行輪訓,瓊中、白沙等6個貧困市縣的250名市縣級中學骨幹教師接受首輪培訓。開展形式多樣的助學活動,資助貧困學生上學。省財政為少數民族市縣義務教育階段的特困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6萬多名少數民族特困學生獲得資助。日本大學連合原理研究會孝元星捐資25.2萬元人民幣在三亞市崖城鎮援建赤草孝星小學教學樓,德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無償捐贈6萬元人民幣幫助保亭縣加茂鎮界水小學維修教室。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出資230萬元幫助陵水縣3所中學興建學生宿舍樓,出資174萬元幫助保亭縣3所學校興建學生宿舍樓和學生食堂。瓊州大學組織300多名大學生志願者在五指山市毛陽中學開展扶貧支教活動,並向貧困學生捐贈生活和學慣用品1000多件。三亞市台資協會會長陳明哲先生捐資25萬元,保證三亞市西島小學所有學生入學免交各種費用。昌江縣商會會長林添喜捐資80多萬元,為昌江縣王下村新建學校,解決王下村120多名兒童上學難問題。香港知名人士邵逸夫先生捐資15萬元,幫助保亭縣六弓鄉田岸小學興建教學樓。省政府決定從2003年起每年投資710萬元發展民族教育,其中500萬元用於為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的特困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210萬元用於提高民族寄宿班學生的生活補助標准和擴大民族班辦學規模。五指山、瓊中、保亭、陵水、白沙等市縣和省民族師范學校、東方師范學校獲得世界銀行貸款資助,用於實施義務教育和改善中師學校的辦學條件。

【文化】
6月,召開瓊台少數民族發展研討會,瓊台兩岸少數民族代表、企業家、專家學者近40人就進一步加強瓊、台兩島少數民族在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進行研討。8月,台灣少數民族參訪團一行80多人來瓊參觀訪問,先後到保亭、五指山、三亞等市縣開展少數民族民間文化交流活動。文化創建工作取得好成績。黎族歌舞詩劇《達達瑟》獲得第9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和省優秀精神產品獎。在由中央文明辦、文化部、中央電視台聯合主辦的全國第2屆「四進社區」文藝展演中,三亞市文體局的何子奇、保亭縣文化館的劉項棠獲社區文化輔導員獎。樂東縣文化館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工作先進集體」稱號。保亭縣文體局被中宣部、文化部等14部委授予「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先進集體」稱號。3月,樂東縣黃流鎮、瓊中縣上安鄉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11月,省書法家協會、省美術家協會和省詩書畫聯誼會在樂東縣黃流鎮聯合舉辦「黃流風」書畫作品展,展出省內書畫家106件作品。12月,省美術家協會31名畫家在五指山熱帶雨林開展為期5天的采風活動,創作出一批反映本省熱帶雨林原貌的繪畫作品。民族文化產業化工程取得新突破。12月,保亭縣民族歌舞團正式成立,標志著該縣民族傳統文化走向產業化發展道路。

【衛生】
「非典」期間,全省民族自治地區認真做好防治「非典」工作,全年無「非典」疫情發生。以防治「非典」為契機,建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機制,加強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力量。年內,三亞市建立緊急救援中心,五指山市、東方市建立緊急救援分中心,並把綜合能力較強的醫院急診科納入急救網路。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取得進展。陵水縣、東方市加強農村葯品供應網路建設,成立農村葯品配送中心,有效防止偽劣葯品流入農村,確保農民用葯安全。五指山市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出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辦法,當年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約3萬人,初步建立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開展醫療衛生下鄉活動。7月,海南醫學院大學生志願者組成「防治非典實踐服務團」,赴東方市、昌江縣開展防治「非典」宣傳教育、免費義診和送醫送葯活動。8月,海南中豪葯業有限公司向瓊中縣紅十字會捐贈價值20萬元的葯品,幫助邊遠山區的受災群眾防病治病。9月,省衛生廳組織開展「汽車流動扶貧醫院」活動周,派出醫療衛生專家在民族地區各鄉鎮巡迴開展醫療下鄉扶貧活動,為群眾免費義診,培訓當地醫療衛生技術人員,宣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辦法》等衛生法規。11月,省「視覺第一中國行動」二期項目活動啟動,省人民醫院、海南醫學院附屬醫院、省農墾總局醫院等9個單位的21名眼科專家和醫務人員組成首批醫療隊,到陵水、保亭、五指山、東方、昌江、白沙6個市縣開展為期1個月的防盲治盲工作,為1088名白內障患者施行復明手術。疾病預防工作取得新成績。11月,保亭縣在全縣范圍實現了消除絲蟲病,成為本省第12個宣告消除絲蟲病的市縣。增加衛生投入,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年內,三亞市投入3.95億元,對三亞市人民醫院、三亞市中醫院和三亞市衛生防疫站進行整改擴建,改造醫療、衛生防疫基礎設施,添置醫療檢查設備,培訓和引進醫療衛生專業人員。9月,國家安排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國債)支持三亞、東方、樂東、保亭、陵水、白沙等市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業務用房建設,省安排財政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支持瓊中、五指山、昌江等市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在2003年度利用日本政府貸款實施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計劃中,安排資金用於擴建三亞市康復急救中心。加強衛生執法監督。2月,保亭縣率先在全省投入使用葯品「110」社會化報警聯動系統,以加強對制售假冒偽劣葯品違法行為的查處和打擊力度。

【體育】
8月,三亞市成功承辦2003年中國警察汽車拉力賽總決賽。10月,世界六大職業高爾夫巡迴賽之一的亞洲PGA巡迴賽在三亞市舉行公開賽,這是2003年亞洲PGA巡迴賽21站比賽的其中一站,來自40多個國家的144名高爾夫手參加比賽。11月,三亞市政府與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香港賽艇會共同主辦第7屆香港——三亞國際帆船賽,有6艘帆船和60多名選手參加比賽。11月,第2屆三亞國際鐵人三項賽在三亞亞龍灣舉行,18個國家和地區的180名選手參加角逐。11月,第26屆世界潛水聯合會代表大會在三亞市召開,這是世界潛水聯合會(CMAS)第一次在中國召開代表大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50名體育官員參加。
在全國田徑錦標賽上,本省黎族女選手王海蘭以5970分的優異成績奪得女子七項全能銀牌。在全國青少年帆板錦標賽上,白沙縣劉會嬌獲女子甲組米氏特拉級團體冠軍,保亭縣黃怡凱獲男子乙組米氏特拉級團體冠軍。樂東縣黎玉強在第6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獲乒乓球TT10級女子單打比賽亞軍,在第4屆遠南乒乓球錦標賽上獲TT10級別賽女子單打冠軍。在全省少年田徑錦標賽上,三亞市、樂東縣並列團體第5名,白沙縣獲團體總分第6名,三亞市代表隊獲體育道德風尚獎。在第10屆全省中學生足球錦標賽上,東方市民族中學獲第6名,東方市民族中學、三亞市第一中學獲體育道德風尚獎。在第10屆全省中學生籃球賽上,東方八所中學、樂東中學分別獲男子組第3名和第6名,保亭中學、白沙中學男隊獲體育道德風尚獎。在全省少年兒童乒乓球錦標賽上,五指山市代表隊獲2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第2;白沙縣代表隊獲體育道德風尚獎。在「力加杯」籃球聯賽上,東方市代表隊獲亞軍。在海南省少年兒童游泳錦標賽上,三亞市代表隊分別獲男子組和女子組第3名,保亭縣代表隊獲得男子組第4名和女子組第2名,三亞市代表隊、瓊中縣代表隊打破10歲組男子4×50米自由泳接力紀錄,保亭縣代表隊刷新10歲組女子4×50米自由泳接力紀錄。在第5屆全省大中專學生田徑運動會上,東方市師范學校代表隊獲中師組團體總分第1名。
舉辦各類群眾性體育活動。8月,五指山市、三亞市和保亭縣聯合舉辦第3屆「五指山杯」乒乓球比賽。10月,三亞市舉行第2屆婦女健身賽,有63支隊伍1912人參賽。11月,三亞市舉行第2屆鎮中學生男子足球賽,有各鎮區的8支球隊參加比賽。12月,三亞市文體局和南山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聯合舉辦「南山杯」業余圍棋冠軍爭霸賽。

【環境保護】
加強城市環境建設。9月,國家環境保護「十五」重點工程項目——三亞生活垃圾生態處理廠建成投產,對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日處理城市生活垃圾400噸。三亞市污水處理工程配套管網工程、三亞市垃圾收集及轉運工程、白沙縣垃圾處理工程等3個項目建設獲國債資金支持。三亞市把城邊防護林工程與城市景觀、城市綠化美化結合起來,大力開展植樹造林,重點建設城市山頭森林帶、河流港灣生態景觀帶、濱海綠色環境帶3條城市生態景觀帶,完成「三邊林」建設130公里,種植樹木90多萬株,把三亞市建設成自然景觀和諧統一的「森林城市」。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整治。9月,白沙縣生態環境建設綜合治理二期工程完成,南渡江源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重大進展。10月,三亞市開展「告別陋習,走向文明」創建活動,出動人員2萬多人次和車輛730多輛,清理垃圾160噸,清洗道路2.61萬平方米,使城鄉衛生環境得到有效改善。三亞市把抓好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程等列為重點,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使環境質量、污染控制、環境建設、環境管理各項指標均得到提高。自然保護區建設取得新成績。4月,以保護天然林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天然林資源的可持續經營為內容的大型林業持續發展項目在全國正式啟動,霸王嶺林區和尖峰嶺自然保護區被選定為天然林管理項目實施區和保護區管理項目實施區,涉及面積7.42萬公頃,並分別獲得歐盟330萬歐元和全球環境基金125萬美元的援助。10月,經國務院批准,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66.26平方公里擴大到299.8平方公里,進一步改善了瀕危野生動物海南長臂猿的棲息環境,有效地恢復和保護了熱帶天然次生林。12月,三亞市為全面加強珊瑚礁生態保護和恢復工作,成立小東海珊瑚礁保護站,使三亞國家珊瑚礁自然保護區內的珊瑚礁保護站達到3個。開展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3月,全面開展「生態衛士」大行動,以保護天然林與野生動物、填塘還林和整治木材流通為主要內容,在尖峰嶺、江邊、吊羅山林區等重點地區,嚴厲打擊盜伐林木、亂捕濫獵等違法行為,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和野生動物資源。三亞市、樂東縣被國家環保總局確定為全國生態環境監察試點市縣後,加大對旅遊開發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旅遊經營活動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監察力度。年內,三亞市對在三亞灣海灘亂挖亂建的違規企業進行了查處,並對三亞灣海灘的開發建設進行全面規劃。樂東縣在電視專題片《松濤九問》播出後,對本縣發生的破壞生態事件進行嚴厲查處,並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加強環境保護法規建設。4月,三亞市出台加強環境保護與建設工作實施意見,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加強環境污染整治、加強環境建設等方面提出具體目標和措施。環境保護創建工作再創佳績。6月,經國務院審定,五指山自然保護區晉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本省第8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月,省批准建立鸚歌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和猴獼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年內,三亞市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獎」、「國家園林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稱號。

⑺ 全國五個自然保護區是哪五個

1、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天津市濱海地區,總面積35913公頃,1984年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1992年晉升為國家級,是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以由貝殼堤、牡蠣灘構成的珍稀古海岸遺跡和濕地自然環境及其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和管理對象的國家級海洋類型區域。主要保護對象為貝殼堤、牡蠣灘古海岸遺跡和濱海濕地。

2、北京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北京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北京市延慶縣海坨山南麓,地處燕山山脈的軍都山中,總面積4671公頃,距北京市區90公里,距延慶縣城25公里。

西、北分別與河北省懷來縣和赤城縣接壤,東、南分別與延慶縣張山營鎮佛峪口、水峪等村相鄰。保護區內保存有華北地區唯一的大片天然油松林,以及華北地區典型的天然次生闊葉林。由於森林覆蓋率高,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的種類也相當豐富。

3、河北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河北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北省興隆縣北部,主峰霧靈山海拔高2118米,被稱為「京東第一高峰」。地處京、津、唐、承四市中間,地理坐標為東經117°17′~117°35′;

北緯40°29′~40°38′,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14246.9公頃,核心區面積3794.6公頃,緩沖區面積2404.4公頃,實驗區面積8047.9公頃,有林面積10522公頃,森林覆蓋率80.3%。

4、山西蘆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山西蘆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山西省呂梁山脈的北端,寧武縣、五寨縣、岢嵐縣交界處,是以保護森林生態系統、珍稀動物褐馬雞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總面積21453公頃,其中核心區 6122公頃,緩沖區 1260公頃,實驗區14071公頃。保護區既是褐馬雞的集中分布區,也是中國暖溫帶殘存的天然次生林分布區中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的地區之一,保存有大面積華北落葉林和大片的雲杉林。

5、內蒙古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8°18′-118°55′,北緯43°59′-44°27′。

保護區總面積為10.04萬公頃。保護區始建於1997年,2000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蒙古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賴以生存的森林、草原、濕地等多樣的生態系統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

⑻ 樂東黎族自治縣屬於哪個市阿

樂東黎族自治縣概況
樂東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海南特區中亟待開發的寶地。
樂東黎族自治縣位於海南省西南部,靠山臨海,東南與著名旅遊勝地三亞市毗鄰,西北靠海南新興工業城東方市,總面積2747平方公里,人口48萬人,是海南省少數民族自治縣中人口最多、土地面積最大、文化較為發達的縣份。境內有聞名國內外的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有我國南方最大的鶯歌海鹽場和正在開發的鶯歌海油汽田,有神奇獨特的毛公山自然景觀和古海遺跡景觀等。
樂東黎族自治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縣出土文物漢代銀印"朱廬執 "鑒證,早在二千多年前,黎族先民就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清代《崖州志》記載,隋大業三年(607年),這里隸屬崖州;明朝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曾在抱由峒瑞仙芝山營建樂安城,並屯兵戍守;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在抱由峒設立崖州樂安城軍事據點;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三月始建樂安縣,九月改名為樂東縣。1948年6月,樂東縣全境解放,建立縣人民政府,縣城設抱由鎮(今址),隸屬瓊崖特委管轄。縣名一直沿用至1988年4月改為樂東黎族自治縣。
樂東素有"天然溫室"、"熱作寶地"、"旅遊勝地"、"綠色寶庫"和"腰果之鄉"等美稱,是我國最大的腰果基地,海南省重要的南繁育種基地、冬季瓜菜生產基地、高位池養蝦基地、香蕉生產基地和糧油、芒果、檳榔、橡膠生產基地。
[編輯本段]樂東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
一是氣候條件好,土地資源豐富。年平均溫度24攝氏度,年降水量1600毫米,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輕風無霜,農作物一年可三熟。全縣土地面積大、土質肥沃,目前耕地面積45.5萬畝,可開發利用土地面積90多萬畝。二是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處於三亞旅遊城市和八所工業區中間,有鐵路、高速公路(環島西線)貫通,且靠近三亞港口、八所港口和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有62.5公里長的海岸線和正待開發利用的嶺頭天然避風漁港,海運、陸運、空運都很方便。三是水利、礦產資源豐富,開發利用價值高。全縣大小河溪縱橫,水利水力資源豐足,現建有大小水庫103宗,其中長茅水庫為全省第二大水庫,庫區集雨面積256平方公里,壩頂高達164.5米,總庫容1.421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7.3萬畝,是集灌溉、發電、養殖於一體的綜合工程。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已勘探查明的礦藏有鉛、鋅、鈾、鎢、石墨、瑩石、高嶺土、花崗岩、石灰石、黃金等。鶯歌海鹽場年產原鹽20多萬噸,既是食用鹽又是很好的化工原料。鶯歌海海域還藏有正在開發利用的豐富石油和天然氣。
[編輯本段]特色農業顯優勢。
樂東在致力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穩定糧食生產、提高單產的同時,大作"特色"文章。以市場為取向、科技為先導、流通為動力,調整和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按照不同地域和特點,合理安排種養業的布局,扭轉單一的種植經營格局,形成了山區作"山"文章,以發展熱作、水果、畜牧業為主;沿海作"水"文章,以養殖、捕撈業為主;平原地區作"果菜"文章,以發展名優特色瓜菜、香蕉為主的具有"一鄉一色"、"一村一品"區域特色的農業主導體系,確立了以反季節瓜菜生產、香蕉芒果生產、高位池養蝦業為主的三大產業,促使本地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提高了各類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和特色農業的主體效益水平。
[編輯本段]工業穩步發展。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樂東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樂東地方工業已從傳統型向外向型發展,逐步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制鹽、製糖、電力、食品、印刷、藤製工藝品等地方工業體系,並努力開發黃金和花崗岩等資源,有些工業產品在行業競爭中崛起,成為全國知名品牌。縣腰果綜合加工廠生產的腰果仁、美味腰果仁、腰果梨汁、濃縮汁、涼果、蜜餞、腰果油等7個腰果系列產品獲得全國輕工業優秀新產品獎,美味腰果仁獲第五屆亞洲及太平洋國家貿易博覽會金獎。
[編輯本段]財政、金融、保險業平穩上升。
改革開放以來,樂東財政工作一方面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籌集資金和發展帶稅農業,開拓財源,一方面加強徵收,開展增收節支活動,促使財政收入逐年增長。
[編輯本段]固定資產投資增大,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解放初期,樂東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很小,1962年,全民所有制單位固定資產投資額僅為171萬元。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國家對開發建設的重視,固定資產投資額逐年增加,規模越來越大。樂東交通發達,有鐵路、公路、海運通往全國各地。縣境內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全縣實現鄉鄉(鎮鎮)有公路、村村通車,海榆西線、中線和西線高速公路干線貫穿其中。全縣貨、客運量和周轉量持續增長。
[編輯本段]全縣電力富足。
1958年全縣發電量才13.85萬度,進入90年代,全縣電站年總發電量最高達3000萬度,總銷售電量2910萬度。1987年電力與全省聯網,縣電力公司年購電量3092萬度,銷售電量2570萬度,全縣622個自然村中已有390個通電,通電率達62.7%。2003年全縣發電量6172萬度,供電量10817萬度。全縣184個行政村583個自然村通電率分別達98%和80%。
[編輯本段]科教衛、計劃生育協調發展。
至1999年止,全縣擁有縣、鄉鎮、村委會、村民小組四級科普組織89個、科普示範戶3639個。改革開放以來,全縣取得69項科教成果,其中國家級、部省級有11項;2萬畝反季節瓜菜綜合豐產技術獲國家農業部頒發的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一等獎。1991年,樂東被確定為國家科委重點聯系縣。改革開放以來,樂東辦學規模日益擴大,教育質量穩步提高,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
[編輯本段]文化事業出現新格局。
機關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街頭文化、廣場文化、家庭文化等競相發展;剪紙、少年美術書法、交誼舞、文化創作舞蹈、蒲公英鋼琴等6個輔導基地應運而生;文化下鄉等城鄉文化活動異彩紛呈。黎族農民羊永生的剪紙作品《磨谷》在日本展出。大安鎮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縣歌舞團跳拉彈唱有特色,為城鄉群眾送歌送舞,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先進集體"稱號,鶯歌海鎮文化站獲國家文化部頒發的"全國社會文化工作先進單位"獎,黃流鎮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花燈藝術之鄉」,千家鎮被文化部命名為「海南省黎族傳統棉紡織工藝保護工程試點單位」,2003年樂東縣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少數民族體育運動先進縣」。
[編輯本段]市場活躍商貿繁榮。
市場消費持續活躍,2003年全縣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1769萬元。城鄉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全縣現擁有成規模的集貿市場、批發市場和自然村市場46個,商品供應充裕,消費需求平穩增長,上市難、購物難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編輯本段]城鄉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大為改觀。彩電、音響、程式控制電話、電冰箱、洗衣機、消毒櫃、摩托車、大型汽車、小麵包車、液化石油汽爐等高檔家什進入了一部分農(漁)家。山區黎苗同胞居住條件有突破性的進展,告別茅草屋,住上新瓦房
旅遊景點
尖峰嶺
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海南島西南部、1992年由林來部批准成立。公園總面積447平方公里,是中國現存面積最大、保護最完好的原始熱帶雨林,森林覆蓋率98%。她是中國最南端的男家級森林公園,堪稱「天涯第一園」。尖峰嶺國家森林公署以其獨特而神奇的旅遊資源被國家旅遊局定為B級景區,是海南省六大旅遊中心系統之一,與三亞,五指山兩個旅遊中心系統構成海南島旅遊「金三角」。
避暑勝地——天池
天池海拔810米,是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的主要景區。清華大學作的《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和海南省旅遊發展研究院作的《尖峰嶺熱帶雨林旅遊區旅遊發展規劃綱要》中,都把天池作為公園建設的啟動區。天池為40公頃的高山湖,最深水位8米,周邊有尖峰嶺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植物園、珍稀動物園、「四海奇觀」、「虎嘯龍吟」等景點,四周是常綠的熱帶雨林,環境優雅、空氣清新;四季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9.7'C,夏季平均氣溫22'C,是著名的避暑勝地。
森林旅遊、探險
公園內為全國面積最大、保護最完整的熱帶雨林區,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被譽為「熱帶北緣的生物物種基因庫」。園內共有2800多種維管植物,其中有與恐龍同時代的活化石「桫欏」、「見血封喉」等78種珍稀瀕危植物和近百種珍貴用材樹種。
這里還是動物的樂園。黑長臂猿、雲豹、狗熊、孔雀雉等54種國家級保護動物和24種省級保護動物,400多種蝴蝶,215種鳥類在此生息和繁衍。
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古木參天,藤纏蔓繞,珍禽異獸嬉鬧林間,盡顯熱帶雨林的古樸、悠遠、神奇的魅力。「空中花園」是熱帶雨林的一大奇觀,幾十種花、草、蕨等觀賞植物附生在同一千年古樹上,群芳薈萃;並可飽覽一些堪稱一絕的「鹿樹」、「通天樹」、「情侶樹」等。園內有千米以上高峰18座,登峰遠眺,雲霧彌漫,氣象萬千;有「千年睡佛」、「將軍岩」、「猴峰」、「龍洞」等景觀,遊人嘆為觀止。
主峰下為河的發源地,古木遮天蔽日,溪水潺潺、清澈見底。溝里怪古石生,石水相映成趣,且有「玉女池」、「龍殿」、「森林浴場」、「鴛鴦瀑布」、「九龍溪」等景點。
尖峰嶺高品位的森林旅遊資源,是海南走向世界旅遊市場珍貴的旅遊資源。
熱帶海灘
尖峰嶺海濱旅遊區與嶺頭港相鄰,擁有16公里長的金沙海岸,這里長夏無冬,陽光充足,年平均氣溫25'C,年平均水溫24.5'C,沙灘平緩空曠,沙粒潔白細膩;海水清澈湛藍,海灣和風細浪,海邊林木茂密,是天然的海濱浴場和進行帆船等水上運動的理想地。
濃郁的民族風情
尖峰嶺地區是海南黎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因循歷史、文化傳統的淵源,至今還保留著淳樸的民風和獨特的民俗。黎族「三月三」等節慶活動,具有濃郁黎族色彩的舞蹈、對歌及精彩的傳統體育競賽,每年都吸引了眾多的中外遊客前來觀光。
西山嶺
西山嶺位於樂東縣九所新區東北方、距西線高速公路九所出口8公里,與古海遺跡景觀僅一山之隔,處於海南省西部旅遊專線上,景區2平方公里,主要由三座石山組成。石山中有石棚、石、洞、石門、石隙、石台數處。主要景觀有將軍岩、大小龍門、通天門、側身隙、佛手擎天、坐石奇榕等。
景區林郁蒼蘢,藤蔓交織,植物物種豐富。遊客步入景區,處處可感受到山中美景,習習涼風,登上山頂,極目遠眺,滄海桑田盡收眼底,蔚為壯觀,使人頓覺心曠神怡,飄飄欲仙。景區自然景觀可與萬寧東山嶺媲美,極具開發價值。

⑼ 人文類旅遊資源有哪些

人文旅遊資源是人類創造的、反映各時代、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風俗民情狀況,具有旅遊功能的事物和因素。根據《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它也分為三大類,即古跡與建築類、消閑求知健身類(包括科教文化設施、療養和福利設施、動物園、植物園、公園、體育場館、游樂場所、節慶活動、文藝團體等)和購物類(包括市場與購物中心、著名店鋪、地方產品等)。

人文旅遊資源又稱人文景觀旅遊資源。指由各種社會環境、人民生活、歷史文物、文化藝術、民族風情和物質生產構成為人文景觀,由於各具傳統特色,而成為旅遊者游覽觀賞的對象。它們是人類歷史文化的結晶,是民族風貌的集中反映,既含有人類歷史長河中遺留的精神與物質財富,也包括當今人類社會的各個側面。與自然風景旅遊資源不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可被人們有意識地創造出來,可通過建造博物館、美術館、游樂園、文化宮、體育運動中心,以及組織文化節、戲劇節、電影節、音樂節和各種民間喜慶活動等別具特色的文化活動來豐富旅遊內容,招徠遠方遊客,形成充滿現代氣息的人文旅遊資源。

⑽ 為什麼2010年1月4號的《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卻是國發〔2009〕44號文件

這個是去年文件。

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 國發〔2009〕44號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5日 08:26 商務部網站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海南是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和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建省辦經濟特區20多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但由於發展起步晚,基礎差,目前海南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水平仍然較低,保護生態環境、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科學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充分發揮海南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旅遊勝地,是海南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舉措,對全國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具有重要示範作用。為扎實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構建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科學發展之路;積極發展服務型經濟、開放型經濟、生態型經濟,形成以旅遊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特色經濟結構;著力提高旅遊業發展質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旅遊產業體系;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加快推進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逐步將海南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優美、文化魅力獨特、社會文明祥和的開放之島、綠色之島、文明之島、和諧之島。

(二)戰略定位。

——我國旅遊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充分發揮海南的經濟特區優勢,積極探索,先行試驗,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推動海南旅遊業及相關現代服務業在改革開放和科學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遊目的地。充分發揮海南的區位和資源優勢,按照國際通行的旅遊服務標准,推進旅遊要素轉型升級,進一步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開發特色旅遊產品,規范旅遊市場秩序,全面提升海南旅遊管理和服務水平。

——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堅持生態立省、環境優先,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發展之路,使海南成為全國人民的四季花園。

——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發揮海南對外開放排頭兵的作用,依託博鰲亞洲論壇的品牌優勢,全方位開展區域性、國際性經貿文化交流活動以及高層次的外交外事活動,使海南成為我國立足亞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國際交往平台。

——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加大南海油氣、旅遊、漁業等資源的開發力度,加強海洋科研、科普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使海南成為我國南海資源開發的物資供應、綜合利用和產品運銷基地。

——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充分發揮海南熱帶農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熱帶現代農業,使海南成為全國冬季菜籃子基地、熱帶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種基地、漁業出口基地和天然橡膠基地。

(三)發展目標。

——到2015年,旅遊管理、營銷、服務和產品開發的市場化、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旅遊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7%以上,第三產業從業人數比重達到45%以上,力爭全省人均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達到全國中上水平,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明顯提高,綜合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水平。

——到2020年,旅遊服務設施、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與國際通行的旅遊服務標准全面接軌,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遊勝地。旅遊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2%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0%,第三產業從業人數比重達到60%,力爭全省人均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綜合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嚴格實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廣泛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引導居民和遊客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健全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實行更加嚴格的生態環保標准。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和問責制,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加大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懲處力度。

(五)加強生態建設。繼續推進海防林恢復和建設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完善海南國家級公益林補償機制,2015年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0%。加強水土保持工作。加強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重點水源地、重要海域的保護和管理,有序開發利用土地、森林、礦產、海灣、岸線、海島、水域等重要資源,提高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和效益。實施教育扶貧移民工程,推動生態脆弱地區農村居民向城鎮遷移。將海南作為全國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省,加大中央財政對海南的生態補償力度,將9個山區市縣列入國家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范圍,將尖峰嶺等7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列入國家生態補償試點。

(六)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嚴格執行環境准入制度,嚴格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嚴禁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發展,加大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和落後產能的力度。加強清潔生產、節能減排技術和產品的推廣應用工作,實施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範工程。大力推進各類減排工程設施建設,增加「以獎代補」專項轉移支付。積極支持海南發展農村沼氣、畜禽養殖業廢棄物綜合利用、蔗渣利用、中水回收利用等循環經濟。加強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完善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實施辦法,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確保完成國家分解下達給海南省的節能減排任務。

(七)強化環境污染防治。加強南渡江、萬泉河、昌化江流域和擔負飲用水集中供水任務水庫的水污染防治。加強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到2015年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0%,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強化對已建成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監管。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繼續推行改水改廁,逐步建立村鎮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體系。完善污水、垃圾處理費徵收政策,建立健全治污設施正常運營保障機制。開展入海河流、直排污染源和南海海域環境監測,建立環境質量例行監測公報和重點海域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制度。

三、發揮海南特色優勢,全面提升旅遊業管理服務水平

(八)建設富有海南特色的旅遊產品體系。依託優勢資源,發展特色旅遊產品,進一步優化旅遊產品結構。大力發展熱帶海島冬季陽光旅遊、海上運動、潛水等旅遊項目,豐富熱帶濱海海洋旅遊產品。積極穩妥推進開放開發西沙旅遊,有序發展無居民島嶼旅遊。積極發展郵輪產業,建設郵輪母港,允許境外郵輪公司在海南注冊設立經營性機構,開展經批準的國際航線郵輪服務業務。研究完善遊艇管理辦法,創造條件適當擴大開放水域,做好經批準的境外遊艇停泊海南的服務工作。加強林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森林生態旅遊。合理開發溫泉資源,發展康體保健服務。積極發展自駕車觀光游、特色房車游和體育休閑項目,完善相關配套服務。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不佔用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有效保護森林和生態環境、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並依法辦理用地手續的前提下,科學規劃,總量控制,合理布局,規范發展高爾夫旅遊。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和民族、民俗風情文化旅遊。

(九)打造精品旅遊景區。科學規劃和布局景區景點,精心設計旅遊線路,優化時間、空間配置,逐步形成區域特色明顯、山海互補的旅遊格局,塑造「陽光海南、度假天堂」的整體旅遊形象。進一步完善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萬寧興隆溫泉度假區、瓊海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等主要景區景點的旅遊服務功能。高水平開發建設海棠灣、清水灣、棋子灣、尖峰嶺、霸王嶺、五指山等一批精品景區。高標准規劃建設海洋、熱帶雨林等旅遊主題公園。

(十)進一步規范旅遊市場秩序。推進旅遊服務標准化和國際質量認證,在旅遊餐飲、住宿、交通、景區、旅行社、導游、購物及應急管理等方面,加快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旅遊服務標准體系。加強旅遊行業誠信體系建設,規范景區門票價格,整治「零負團費」、虛假廣告等,嚴厲打擊價格欺詐和不正當競爭行為。推進旅遊綜合執法,建立健全旅遊投訴處理機制,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強化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

(十一)加強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政府引導、行業自律、企業依法自主經營的旅遊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強旅遊立法工作,完善旅遊相關法規。依託信息技術,提升海南旅遊管理和服務水平。在交通樞紐、景區、城市廣場等遊客較為集中的場所設立遊客服務中心。建設具有宣傳促銷、咨詢、預訂、投訴等功能的綜合性旅遊服務平台,健全旅遊公共服務網路。完善旅遊標識系統。強化管理規范、清潔衛生、方便遊客的旅遊廁所設施建設。建立健全旅遊安全預警和應急機制,完善應急救援、公共醫療、衛生檢疫防疫等安全救助體系。

四、大力發展與旅遊相關的現代服務業,促進服務業轉型升級

(十二)加快發展文化體育及會展產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引進創意產業人才,大力發展文化創意、影視製作、演藝娛樂、文化會展和動漫遊戲等各類文化產業,積極培育具有海南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群。鼓勵舉辦大型旅遊文化演出和節慶活動,豐富演藝文化市場,支持海南舉辦國際大帆船拉力賽、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高爾夫球職業巡迴賽等體育賽事。在海南試辦一些國際通行的旅遊體育娛樂項目,探索發展競猜型體育彩票和大型國際賽事即開彩票。辦好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完善博鰲會展服務設施,積極招徠承辦各種專題會議展覽,舉辦博鰲國際旅遊論壇和國際旅遊商品博覽會,培育國際會展品牌。優化會展業發展環境,對入境參展商品依法給予稅收優惠和通關便利。

(十三)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依託洋浦保稅港區和海口綜合保稅區,大力發展航運、中轉等業務,促進國際物流和保稅物流加快發展。實施國際航運相關業務支持政策,完善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配套支持政策,打造面向東南亞、背靠華南腹地的航運樞紐、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在完善監管制度和有效防止騙取出口退稅措施的前提下,在洋浦保稅港區實施啟運港退稅政策。積極發展大型購物商場、專業商品市場、品牌折扣店和特色商業街區,建設和經營好免稅店,完善旅遊城鎮和休閑度假區的商業配套設施,逐步將海南建設成為國際購物中心。

(十四)保持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積極引導和發展與旅遊業相適應的房地產業,科學規劃房地產業發展的類型、規模和速度,鼓勵有實力、有信譽的企業發展富有海南特色、高品質的星級賓館、度假村等房地產項目。加強產權式度假酒店的開發、建設、銷售等環節的規范管理。穩步發展滿足避寒、療養等不同需求的度假居住型房地產。鼓勵發展家庭旅館經營和房屋租賃經營。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逐步改善城鄉居民的住房條件。條件成熟時,在海南開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試點。

(十五)加快發展金融保險業。鼓勵金融機構調整和優化網點布局,完善服務設施。推動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改善結算環境。完善外匯支付環境,開展居民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試點。推動建設農村商業銀行等地方性金融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上市融資。鼓勵保險機構創新旅遊保險產品。探索開展離岸金融業務試點。

五、積極發展熱帶現代農業,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十六)積極發展熱帶現代農業。大力發展熱帶水果、瓜菜、畜產品、水產品、花卉等現代特色農業。結合實施《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統籌南繁育制種基地建設與管理,做好轉基因生物安全和植物檢疫性防控工作,提高南繁基地育制種生產能力。加強海南動植物保護工程建設。建立覆蓋全省的農產品(15.73,0.17,1.09%)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標准化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加快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精細高效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提高農業的附加值和綜合經濟效益。加強農產品貯藏保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資、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建設現代化大型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促進形成熱帶農產品集散中心。加強與台灣的農業合作。積極推動熱帶特色農業與旅遊相結合,制定實施觀光農業、休閑農業支持計劃,建設示範基地,拓展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空間。

(十七)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綜合發展條件,科學確定功能分區,優化區域空間布局。完善城市建制設置,加強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增強綜合服務功能,促進產業和人口集聚,提高城市的綜合發展實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充分發揮省直接管理縣(市)體制的優勢,加快發展特色縣域經濟,扶持重點小城鎮發展,著力培育一批海南特色旅遊城鎮。加大對革命老區、中部山區、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進一步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就業和社會事業發展,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城市和城鎮落戶條件。加快推進農墾體制改革,充分發揮海南農墾在國際旅遊島建設中的作用。

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服務保障能力

(十八)構建安全、方便、快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完善進出島交通基礎設施條件,推進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海口至廣州、至南寧高速公路建設。建設好東環鐵路,適時啟動西環鐵路擴能改造以及洋浦支線鐵路項目。統籌研究海南島西部民用機場布局優化和建設問題,適時建設博鰲機場。加強港口基礎設施和集疏運體系建設,盡快形成功能配套齊全的港口格局,積極推進郵輪、遊艇碼頭建設。加快建設海口—五指山—三亞地方高速公路和萬寧—儋州—洋浦地方高速公路,提升現有國道、省道技術等級,加強通往旅遊景區的交通設施建設,改善農村道路交通條件。

(十九)加強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推進昌江核電項目。積極發展風力、太陽能、潮汐、生物質等新能源。加快推進城鄉電網改造,適時啟動跨海電網聯網二期工程,提高電力保障能力。加快推進洋浦液化天然氣項目,逐步建成連接島內各大城鎮和主要景區的輸氣管網,大幅度提高民用燃氣覆蓋率。大力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在做好環境影響論證的基礎上,開工建設紅嶺水利樞紐及灌區工程,做好天角潭、邁灣等水庫前期工作,基本解決海南島的工程性缺水問題。繼續實施重點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防洪、防潮、防颱風設施建設,完善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加強城鎮和主要園區、景區的供水工程建設。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到2013年全面解決飲水安全問題。

(二十)加強信息網路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有線和無線寬頻網路,推進數字海南建設,實現高速寬頻無線網路覆蓋全島。積極發展下一代互聯網和新一代移動通信,加快網路升級換代。大力整合信息資源和網路資源,積極推進海南「三網融合」建設。著力建設有線、無線和衛星傳輸相結合的覆蓋海南所轄海域的通信網路,提升南海領域的應急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務能力。

七、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加快形成人文智力支撐

(二十一)加強人力資源建設。合理控制人口規模,努力提高人口素質。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發展具有海南特色、為建設國際旅遊島服務的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加強海南高校特色學科和專業建設,提高海南大學「211」工程建設水平。實施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提升職業院校特別是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水平,大力培養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健全人才培養、引進政策體系。加大教育對外開放力度,支持海南與國際知名院校合作開辦旅遊職業院校。加強旅遊教育培訓,全面提高旅遊及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的文明素質和服務水平。

(二十二)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統籌考慮當地居民與遊客的需求,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級文化活動室建設,進一步完善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的設施設備條件,大力加強城市及社區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建立公共文化體育機構正常運行的經費和人才保障機制。加快推進廣播電視數字化步伐,提高廣播電視覆蓋水平。積極開發利用「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開展國家南海博物館、南海水下考古中心項目前期論證工作,加強對文物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扶持海南建設大型文化體育基礎設施,集中建設一批適合於四季訓練的運動場館。

(二十三)完善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在海口、三亞等地建設區域性醫療中心,健全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推進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提高城鄉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建立全省統一、高效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系統。加快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逐步建立各省(區、市)與海南異地醫保互認制度。

(二十四)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培育講文明、重禮儀、團結友善、熱情好客的社會風尚。廣泛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改善人居環境。努力擴大就業,做好社會保障工作,促進社會和諧。扎實推進平安海南建設,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努力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型的社會治安防控格局,妥善處理利益關系,積極排查化解社會矛盾,解決好影響穩定的歷史遺留問題,增強人民群眾和廣大遊客的安全感。

八、充分利用本地優勢資源,集約發展新型工業

(二十五)集約發展新型工業。堅持在不污染環境、不破壞資源、不搞重復建設的原則下集約發展新型工業,決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盲目追求工業擴張。充分利用現有產業基礎、港口條件和重點工業園區以及開發區,大力優化產業布局,支持海南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建設。高起點、高水平發展臨港工業,集約發展油氣化工、林紙一體化、汽車製造、礦產資源加工、農產品加工、制葯等產業,重化工業嚴格限定在洋浦、東方工業園區,其他工業項目集中布局在現有工業園區。培育發展房車、遊艇、輕型水上飛機、潛水設備、高爾夫用具等旅遊裝備製造業。加強研發設計,發展特色旅遊食品、服飾、工藝品加工業。

(二十六)鼓勵發展高技術產業。加快建設海南生態軟體園和三亞創意產業園,鼓勵和吸引國內外知名信息技術企業向園區集聚,根據國家軟體產業發展規劃和產業基地建設總體布局,積極支持海南發展軟體和信息服務業,逐步形成軟體產業基地。加快海口葯谷建設,增強南葯、黎葯、海洋葯物的自主研發能力。發揮資源優勢,積極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加強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實施技術攻關,努力在優勢特色產業領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

(二十七)加快發展海洋經濟。加大海洋石油資源勘探開發力度,提高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把海南建成南海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服務和加工基地。適時規劃建設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基地,鼓勵發展商業石油儲備和成品油儲備。高起點、高水平推進洋浦開發開放。支持國內大型企業在海南建設修造船、海洋工程設備項目。加強漁業生產安全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深海養殖業和遠洋捕撈業。加強海洋科技研究,發展海洋生物工程和海洋能源利用等新興產業。

九、加強組織協調,落實各項保障措施

(二十八)加大政策支持。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是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進一步解放思想,在政策、資金、項目安排等方面給予特殊扶持。

——投融資政策。在基礎設施、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扶貧開發和社會事業等方面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其他有關中央專項投資時,賦予海南省西部大開發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發行企業債券。設立旅遊產業投資基金。按照國際旅遊島的總體要求,研究將海南省增列為《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執行省份。

——財稅政策。針對海南的特殊情況,中央財政加大對海南的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同時在其他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特別是革命老區轉移支付、邊境地區轉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對海南的支持。中央財政在一定時期內對海南國際旅遊島的建設發展給予專項補助。由財政部牽頭抓緊研究在海南試行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的具體辦法和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的可行性,另行上報國務院。

——土地政策。科學修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嚴格實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統籌和保障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各類用地需求,推進城鄉土地一體化管理。在不突破國家下達的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和建設用地總規模的前提下,試行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定期評估和調整機制。加強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經濟各行業的布局規模、時序的調控。穩步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利用集體建設用地自主開發旅遊項目試點。科學論證、統籌規劃島嶼的開發利用,依法加強西沙和無居民島嶼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依法進行土地確權登記。科學選劃發展海洋經濟集約用海區域,引導海洋產業相對集聚發展。

——開放政策。積極引進國內外有實力的大型旅遊企業,逐步培育一批旅遊骨幹企業和知名品牌。實行開放、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措施,在海南已有21國免簽證的基礎上,先期增加芬蘭、丹麥、挪威、烏克蘭、哈薩克5國為入境免簽證國家;對俄羅斯、韓國、德國3國旅遊團組團人數放寬至2人以上(含2人),入境停留時間延長至21天。支持海南在境外主要旅遊客源地設立旅遊推介分支機構。

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本意見提出的各項任務和政策措施,在規劃編制、體制創新、政策實施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海南省人民政府要依據本意見抓緊編制《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批後實施,同時進一步編制好相關專項規劃和旅遊區建設規劃,抓緊制定細化方案和具體措施。在政策實施過程中,要注意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定期總結經驗,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國務院

二○○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閱讀全文

與尖峰嶺科技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