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建築物傾斜觀測成果表

建築物傾斜觀測成果表

發布時間:2022-06-11 13:55:46

A. 建築物垂直測量記錄表

解答問題一:測點就是你做的沉降觀測點。問題二:沉降差就是你的沉降觀測點的東西、南北向相鄰的兩點差。問題三:傾斜值這個做資料所買的軟體里會自動幫你計算的,具體怎麼算也不知道。

B. 建築物沉降觀測記錄表的內容(已經填的)樣本

建築物沉降觀測應測定建築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s沉降速度並計4算基礎傾斜、局部傾斜、相對彎曲及k構件傾斜。沉降么i,就是豎向位移了d,一r般使用水8准儀,全站儀也r可以1,你可以1看下w沉降觀測記錄表,一f般只需要高程記錄的 2011-10-28 19:27:15

C. 建築物的沉降觀測與數據分析

畢業設計才5月才開始做啊

參考一下這個吧 數據分析最好弄個規范看看 限差 自己設定個不超限的
在自己虛擬弄個觀測錄入表格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物質文明的極大提高及建築設計施工技術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時,也因土地資源日漸減少與人口增長之間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層及超高層建(構)築物越來越多。為了保證建構築物的正常使用壽命和建(構)築物的安全性,並為以後的勘察設計施工提供可靠的資料及相應的沉降參數,建(構)築物沉降觀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顯。
現行規范也規定,高層建築物、高聳構築物、重要古建築物及連續生產設施基礎、動力設備基礎、滑坡監測等均要進行沉降觀測。
特別在高層建築物施工過程中應用沉降觀測加強過程監控,指導合理的施工工序,預防在施工過程中出現不均勻沉降,及時反饋信息為勘察設計施工部門提供詳盡的一手資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築物主體結構的破壞或產生影響結構使用功能的裂縫,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根據本人在高層建築施工過程中沉降觀測的應用,在此對高層建築施工過程中沉降觀測工作淺談管窺之見。

一、 沉降觀測的基本要求
1、 儀器設備、人員素質的要求
根據沉降觀測精度要求高的特點,為能精確地反映出建構築物在不斷加荷作下的沉降情況,一般規定測量的誤差應小於變形值的1/10--1/20,為此要求沉降觀測應使用精密水準儀(S1或S05級),水準尺也應使用受環境及溫差變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銦 合金水準尺。在不具備銦 合金水準尺的情況下,使用一般塔尺盡量使用第一段標尺。
人員素質的要求,必須接受專業學習及技能培訓,熟練掌握儀器的操作規程,熟悉測量理論能針對不同工程特點、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觀測方法及觀測程序,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夠會分析原因並正確的運用誤差理論進行平差計算,做到按時、快速、精確地完成每次觀測任務
2、 觀測時間的要求
建構築物的沉降觀測對時間有嚴格的限制條件,特別是首次觀測必須按時進行,否則沉降觀測得不到原始數據,而是整個觀測得不到完整的觀測意義。其他各階段的復測,根據工程進展情況必須定時進行,不得漏測或補測。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准確的沉降情況或規律。相鄰的兩次時間間隔稱為一個觀測周期,一般高層建築物的沉降觀測按一定的時間段為一觀測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築物的加荷情況每升高一層(或數層)為一觀測周期,無論採取何種方式都必須按施測方案中規定的觀測周期准時進行。
3、 觀測點的要求
為了能夠反映出建構築物的准確沉降情況,沉降觀測點要埋設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徵且便於觀測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築物上設置的沉降觀測點縱橫向要對稱,且相鄰點之間間距以15--30米為宜,均勻地分布在建築物的周圍。通常情況下,建築物設計圖紙上有專
門的沉降觀測點布置圖。
再就是,埋設的沉降觀測點要符合各施工階段的觀測要求,特別要考慮到裝修裝飾階段因牆或柱飾面施工而破壞或掩蓋住觀測點,不能連續觀測而失去觀測意義。
4、 沉降觀測的自始至終要遵循"五定"原則
所謂"五定",即通常所說的沉降觀測依據的基準點、工作基點和被觀測物上的沉降觀測點,點位要穩定;所用儀器、設備要穩定;觀測人員要穩定;觀測時的環境條件基本一致;觀測路線、鏡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觀上盡量減少觀測誤差的不定性,使所測的結果具有統一的趨向性,保證各次復測結果與首次觀測的結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觀測的沉降量更真實。
5、 施測要求
儀器、設備的操作方法與觀測程序要熟悉、正確。在首次觀測前要對所用儀器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測校正,必要時經計量單位予以鑒定。連續使用3--6個月重新對所用儀器、設備進行檢校。
在觀測過程中,操作人員要相互配合,工作協調一致,認真仔細,做到步步有校核。
6、 沉降觀測精度的要求
根據建築物的特性和建設、設計單位的要求選擇沉降觀測精度的等級。再未有特除要求情況下,一般性的高層建構築物施工過程中,採用二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就能滿足沉降觀測的要求。我們在河北省交通培訓中心工程施工過程中就採用二等水測量的觀測方法。
各項觀測指標要求如下:
(1)往返較差 、附和或環線閉合差: △h=∑a-∑b≤l√n-,表示測站數。(或△h=∑a-∑b≤1.0√L-, L表示觀測路線距離)
(2)前後視距 : ≤30m
(3)前後視距差 : ≤1.0m
(4)前後視距累積差 ≤3.0m
(5)沉降觀測點相對於後視點的高差容差 :≤1.0mm
(6)水準儀的精度不低於N2級別
7、 沉降觀測成果整理及計算要求
原始數據要真實可靠,記錄計算要符合施工測量規范的要求,依據正確,嚴謹有序,步步校核,結果有效的原則進行成果整理及計算。

二、 具體施測程序及步驟
1、建立水準控制網
根據工程的特點布局、現場的環境條件制訂測量施測方案,由建設單位提供的水準控制點(或城市精密導線點)根據工程的測量施測方案和布網原則的要求建立水準控制網。要求: (1)一般高層建築物周圍要布置三個以上水準點,水準點的間距不大於100米。
(2)在場區內任何地方架設儀器至少後視到兩個水準點,並且場區內各水準點構成閉合圖形,以便閉合檢校。
(3)各水準點要設在建築物開挖、地面沉降和震動區范圍之外,水準點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準測量的要求(大於1.5米)
根據工程特點,建立合理的水準控制網,與基準點聯測,平差計算出各水準點的高程。2、建立固定的觀測路線
由場區水準控制網,依據沉降觀測點的埋設要求或圖紙設計的沉降觀測點布點圖,確定沉降觀測點的位置。在控制點與沉降觀測點之間建立固定的觀測路線,並在架設儀器站點與轉點處作好標記樁,保證各次觀測均沿統一路線。
3、沉降觀測
根據編制的工程施測方案及確定的觀測周期,首次觀測應在觀測點安穩固後及時進行。一般高層建築物有一或數層地下結構,首次觀測應自基礎開始,在基礎的縱橫軸線上(基礎局邊)按設計好的位置埋設沉降觀測點(臨時的),等臨時觀測點穩固好,進行首次觀測。
首次觀測的沉降觀測點高程值是以後各次觀測用以比較的基礎,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測時一般用N2或N3級精密水準儀。並且要求每個觀測點首次高程應在同期觀測兩次後決定。
隨著結構每升高一層,臨時觀測點移上一層並進行觀測直到十0.00再按規定埋設永久觀測點(為便於觀測可將永久觀測點設於十500mm)。然後每施工一層就復測一次,直至竣工。
4、將各次觀測記錄整理檢查無誤後,進行平差計算,求出各次每個觀測點的高程值。從而確定出沉降量。
某個觀測點的每周期沉降量: △c=Hh,I-Hn,I -1 .
N表示某個觀測點,I表示觀測周期數(I=1,2,3......)且 H1=H0
累計沉降量: △C=∑△ c (n),n表示觀測點號。
5、統計表匯總
(1)、根據各觀測周期平差計算的沉降量,列統計表,進行匯總。
(2)、繪制各觀測點的下沉曲線
首先建立下沉曲線坐標,橫坐標為時間坐標,縱坐標上半部為荷載值,下半部為各沉降觀測周期的沉降量。
將統計表中各觀測點對應的觀測周期所測得沉降量畫於坐標中,並將相應的荷載值也畫於坐標中,連線,就得到對應於荷載值的沉降曲線。
(3) 根據沉降量統計表和沉降曲線圖,我們可以預測建築物的沉降趨勢,將建築物的沉降情況及時的反饋到有關主管部門,正確地指導施工。特別座在沉陷性較大的地基上重要建築物的不均勻沉降的觀測顯得更為重要。
利用沉降曲線還可計算出因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的建築物傾斜度:q=│△Cm-△Cn│/Lmn,△Cm,△Cn分別為m,n點的總沉降量,Lmn為m,n點的距離。
對沉降觀測的成果分析,我們還可以找出同一地區類似結構形式建築物影響其沉降的主要因素,指導施工單位編好施工組織設計正確指導施工大有裨益,同樣也為勘察設計單位提供寶貴的一手資料,設計出更完善的施工圖紙。
6.觀測中的注意事項:
(1)嚴格按測量規范的要求施測。
(2)前後視觀測最好用同一水平尺。
(3)各次觀測必須按照固定的觀測路線進行。
(4)觀測時要避免陽光直射,且各觀測環境基本一致。
(5)成像清晰、穩定時再讀數。
(6)隨時觀測,隨時檢核計算,觀測時要-氣阿成。
(7)在雨季前後要聯測,檢查水準點的標高是否有變動。
(8)將各次所觀測沉降情況及時反饋有關部門,當建築物每天(24h)連續沉降量超過1mm時應停止施工,會同有關部門採取應急措施。

三、 探討的兩個問題
(1)確定建築物沉降觀測精度的合理性。由於現行規范對施工單位施工過程的沉降觀測要求不明朗,這對施工單位在建築物沉降觀測精度選擇隨意性較大,但是精度的高低直接關繫到沉降觀測成敗。對沉降觀測精度選擇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合理適宜,適合工程特性的需要。既不造成無謂的浪費也要保證觀測結果的准確性。這樣,本人認為一般高層及重要的建(構)築物在首次觀測過程中適用精密儀器的設備(高級水準儀、銦 合金尺等)在±0.00以上部分按二等以上水準測量方法,採用放大率倍數較大的S2或S3水準儀進行觀測,也可以測出較理想的結果。
(2)在沉降觀測過程中,沉降量與時問關系曲線不是單邊下行光滑曲線,而是起伏狀現象。這就分析原因,進行修正。
①第二次觀測出現回升,而以後各次觀測又逐漸下降。可能是首次觀測精過低,若回升超過5mm時,第一次觀測作廢,若回升5mm內,第二次與第一次調整標高一致。 ②曲線在某點突然回升。
原因:水準點或觀測點被碰動所致且水準點碰動後標高低於碰前標高,觀測點碰後高於碰前。
處理措施:取相鄰另一觀測點的相同期間沉降量作為被碰觀測點之沉降量。
③曲線自某點起漸漸回升
原因:一般是水準點下沉所致。
措施:確定水準點下沉值,與高級水準點符合測量,確定下沉重。

D. 什麼是建築變形縫 建築變形縫該如何選擇

什麼是建築變形縫 建築變形縫該如何選擇
據外界破壞因素的不同,把變形縫分三種,即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
(1)、伸縮縫:伸縮縫也叫溫度縫,是考慮溫度變化時對建築物的影響而設置的。氣候的冷熱變化會使建築材料和構配件產生脹縮變形,太長和太寬的建築物都會由於這種脹縮而出現牆體開裂甚至破壞。因此,把太長和太寬的建築物設置伸縮縫分割成若干個區段,保證各段自由脹縮,從而避免牆體的開裂。伸縮縫縫寬20~30mm,內填彈性保溫材料。
(2)、沉降縫:沉降縫是考慮房屋有可能會在某些部位出現不均勻沉降而設置的。當建築物相鄰部分的高差、荷載、結構形式以及地基承載力等有較大差異或建築物的平面形狀復雜或相連建築物分期建造時,相鄰部位就有可能出現不均勻沉降,從而導致整個建築物的開裂、傾斜甚至倒塌。因此,設置沉降縫把建築物分割成若干個獨立單元,保證每個單元各自沉降,彼此不受制約。沉降縫的寬度一般為30~120mm。
(3)、防震縫:防震縫是考慮地震對建築的破壞而設置的。對於地震設防地區的多層砌體房屋,當房屋的立面高差在6米以上時,或房屋有錯層,且樓板高差較大時,或房屋各部分結構剛度、質量截然不同時,地震中,房屋的相鄰部分有可能相互碰撞而造成破壞,所以,需要設計防震縫把建築物分割成若干個形體簡單、結構剛度均勻的獨立單元,以避免震害。防震縫的寬度一般為50~100mm。
建築變形縫該如何選擇
1、在變形縫的兩側設雙牆或雙柱 —— 做法較為簡單,但易使縫兩邊的結構基礎產生偏心(用於伸縮縫時因基礎可不斷開,所以可無此問題 )
2、在變形縫的兩側用水平構件懸臂向變形縫的方向挑出 —— 基礎部分容易脫開距離,設縫較方便,特別適用於沉降縫
3、用一段簡支的水平構件做過渡處理 —— 多用於連接兩個建築物的架空走道等,但在抗震設防地區需謹慎使用
1、所選擇的蓋縫板的形式必須能夠符合所屬變形縫類別的變形需要
2、所選擇的蓋縫板的材料及構造方式必須能夠符合變形縫所在部位的其它功能需要 ,如防水、防火、美觀等
3、在變形縫內部應當用具有自防水功能的柔性材料來塞縫,例如擠塑型聚苯板、瀝青麻絲、橡膠條等,以防止熱橋的產生。
建築變形縫計算方法:6.2 建築主體傾斜觀測
6.2.1 建築主體傾斜觀測應測定建築頂部觀測點相對於底部固定點或上層相對於下層觀測點的傾斜度、傾斜方向及傾斜速率。剛性建築的整體傾斜,可通過測量頂面或基礎的差異沉降來間接確定。
6.2.2 主體傾斜觀測點和測站點的布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1 當從建築外部觀測時,測站點的點位應選在與傾斜方向成正交的方向線上距照準目標
1.5~2.0倍目標高度的固定位置。當利用建築內部豎向通道觀測時,可將通道底部中心點作為測站點;
2 對於整體傾斜,觀測點及底部固定點應沿著對應測站點的建築主體豎直線,在頂部和底部上下對應布設;對於分層傾斜,應按分層部位上下對應布設;
3 按前方交會法布設的測站點,基線端點的選設應顧及測距或長度丈量的要求。按方向線水平角法布設的測站點,應設置好定向點。
6.2.3 主體傾斜觀測點位的標志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建築頂部和牆體上的觀測點標志可採用埋人式照準標志。當有特殊要求時,應專門設計;
2 不便埋設標志的塔形、圓形建築以及豎直構件,可以照準視線所切同高邊緣確定的位置或用高度角控制的位置作為觀測點位;
3 位於地面的測站點和定向點,可根據不同的觀測要求,使用帶有強制對中裝置的觀測墩或混凝土標石;
4 對於一次性傾斜觀測項目,觀測點標志可採用標記形式或直接利用符合位置與照準要求的建築特徵部位,測站點可採用小標石或臨時性標志。
6.2.4 主體傾斜觀測的精度可根據給定的傾斜量允許值,按本規范第3.0.5條的規定確定。當由基礎傾斜間接確定建築整體傾斜時,基礎差異沉降的觀測精度應按本規范第3.0.5條的規定確定。
6.2.5 主體傾斜觀測的周期可視傾斜速度每l~3個月觀測一次。當遇基礎附近因大量堆載或卸載、場地降雨長期積水等而導致傾斜速度加快時,應及時增加觀測次數。施工期間的觀測周期,可根據要求按照本規范第5.5.5條的規定確定。傾斜觀測應避開強日照和風荷載影響大的時間段。
6.2.6 當從建築或構件的外部觀測主體傾斜時,宜選用下列經緯儀觀測法:
1 投點法。觀測時,應在底部觀測點位置安置水平讀數尺等量測設施。在每測站安置經緯儀投影時,應按正倒鏡法測出每對上下觀測點標志間的水平位移分量,再按矢量相加法求得水平位移值(傾斜量)和位移方向(傾斜方向);
2 測水平角法。對塔形、圓形建築或構件,每測站的觀測應以定向點作為零方向,測出各觀測點的方向值和至底部中心的距離,計算頂部中心相對底部中心的水平位移分量。對矩形建築,可在每測站直接觀測頂部觀測點與底部觀測點之間的夾角或上層觀測點與下層觀測點之間的夾角,以所測角值與距離值計算整體的或分層的水平位移分量和位移方向;
3 前方交會法。所選基線應與觀測點組成優秀構形,交會角宜在60°~120°之間。水平位移計算,可採用直接由兩周期觀測方向值之差解算坐標變化量的方向差交會法,亦可
第3 / 4頁
採用按每周期計算觀測點坐標值,再以坐標差計算水平位移的方法。
6.2.7 當利用建築或構件的頂部與底部之間的豎向通視條件進行主體傾斜觀測時,宜選用下列觀測方法:
1 激光鉛直儀觀測法。應在頂部適當位置安置接收靶,在其垂線下的地面或地板上安置激光鉛直儀或激光經緯儀,按一定周期觀測,在接收靶上直接讀取或量出頂部的水平位移量和位移方向。作業中儀器應嚴格置平、對中,應旋轉180°觀測兩次取其中數。對超高層建築,當儀器設在樓體內部時,應考慮大氣湍流影響;
2 激光位移計自動記錄法。位移計宜安置在建築底層或地下室地板上,接收裝置可設在頂層或需要觀測的樓層,激光通道可利用未使用的電梯井或樓梯間隔,測試室宜選在靠近頂部的樓層內。當位移計發射激光時,從測試室的光線示波器上可直接獲取位移圖像及有關參數,並自動記錄成果;
3 正、倒垂線法。垂線宜選用直徑0.6~1.2mm的不銹鋼絲或因瓦絲,並採用無縫鋼管保護。採用正垂線法時,垂線上端可錨固在通道頂部或所需高度處設置的支點上。採用倒垂線法時,垂線下端可固定在錨塊上,上端設浮筒。用來穩定重錘、浮子的油箱中應裝有阻尼液。觀測時,由觀測墩上安置的坐標儀、光學垂線儀、電感式垂線儀等量測設備,按一定周期測出各測點的水平位移量;
4 吊垂球法。應在頂部或所需高度處的觀測點位置上,直接或支出一點懸掛適當重量的垂球,在垂線下的底部固定毫米格網讀數板等讀數設備,直接讀取或量出上部觀測點相對底部觀測點的水平位移量和位移方向。
6.2.8 當利用相對沉降量間接確定建築整體傾斜時,可選用下列方法:
1 傾斜儀測記法。可採用水管式傾斜儀、水平擺傾斜儀、氣泡傾斜儀或電子傾斜儀進行觀測。傾斜儀應具有連續讀數、自動記錄和數字傳輸的功能。監測建築上部層面傾斜時,儀器可安置在建築頂層或需要觀測的樓層的樓板上。監測基礎傾斜時,儀器可安置在基礎面上,以所測樓層或基礎面的水平傾角變化值反映和分析建築傾斜的變化程度; 2 測定基礎沉降差法。可按本規范第5.5節有關規定,在基礎上選設觀測點,採用水準測量方法,以所測各周期基礎的沉降差換算求得建築整體傾斜度及傾斜方向。
6.2.9 當建築立面上觀測點數量多或傾斜變形量大時,可採用激光掃描或數字近景攝影測量方法,具體技術要求應另行設計。
6.2.10 傾斜觀測應提交下列圖表:
1 傾斜觀測點位布置圖;
2 傾斜觀測成果表;
3 主體傾斜曲線圖。

E. 變形監測的成果表達式有哪些形式

1、簡述變形監測的任務和目的。(P1)
任務:確定在外力作用下,變形體的形狀、大小及位置變化的空間狀態和時間特徵。
目的:監測變形體的安全狀態,驗證有關工程設計的理論或地殼運動的假說,以及建立正確預報變形的理論和方法。
2、導致地表局部變形的原因有哪些?(P3,19-20);防止和減弱變形的措施有哪些?舉2例。 原因:人類開發自然資源活動(抽取地下水、採油和采礦等)會引起局部地表變形,如在人口密集地區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地下采礦引起礦體上方岩層的移動,嚴重的會造成地面滑坡和塌方,危及人類生命財產安全。 措施:工程建築物的三維變形監測 滑坡體滑動監測
地下開采引起地表沉陷監測
3、簡述滑坡體滑動的主要因素。(P3,9-12)
內在因素:岩石介質的各向異性、岩石結構的高度非均勻性、地形地貌以及地應力的復雜性。 外在因素:地下水、降雨、溫度等因素變化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等。 4、簡述倒垂線法觀測壩頂位移原理。(P11,10-15)
利用鑽孔將垂線一端的鏈接錨塊深埋到岩基中,從而提供了在基岩下一定深度的基準點,垂線另一端與一浮體箱連接,垂線在浮力作用下拉緊,始終靜止於鉛直的位置,形成一條鉛直基準線。倒垂線的位置與工作基點相對應,利用安置在工作基點上的垂線坐標儀可測定工作基點相對於倒垂線的坐標,比較其不同觀測周期的值,可求得工作基點的位移。 5、舉例說明變形點的具體精度要求,舉三例。(P23)
(1)對於有連續生產線的大型車間,通常要求觀測工作能反映出2mm的沉陷量,因此,對於觀測點高程的精度,應在1mm以內。
(2)地鐵穿越隧道要控制地面沉降,可允許范圍根據不同情況為5-20mm
(3)懸索橋的基礎和錨碇的沉降變形只有幾毫米,主梁的中跨、塔頂的位移則幾厘米至幾十厘米 (4)樓體最大沉降一般應小於16mm
(5)高速磁懸浮列車架空軌道撓度應小於1mm (6)滑坡變形監測的精度一般在10-50mm
(7)特種工程設備一般要求變形監測的精度高達0.1mm 6

7、建築物變形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135
既包括地基沉降、回彈,也包括建築物的裂縫、傾斜、位移及扭曲等。 8、簡述砂土地基和粘土地基沉降特點。P135-136
(1)砂土地基:其沉降在施工期間已大部完成;可分4個階段: 第1階段是在施工期間,沉降速度較大,年沉降量達20-70mm;第2階段,沉降速度顯著減慢,年沉降量約20mm;第3階段,為平穩下沉階段,年沉降量約1-2mm;第4階段,沉降曲線基本水平,即達到了沉降停止的階段。
(2)粘土地基:沉降完成較慢,達到穩定時間較長,沉降在施工期間只完成了一部分。
9、在壓縮性地基上建造建築物時,其沉降原因有哪些因素?P136 (1)荷載影響 (2)地下水影響 (3)地震影響 (4)地下開采影響 (5)外界動力影響
(6)其它影響,如地基土的凍融、打樁、降水等。 10、建築物變形監測內容有哪些。P137 (1)建築物沉降監測 (2)建築物水平位移監測 (3)建築物傾斜位移監測 (4)建築物裂縫監測 (5)建築物撓度監測
11、建築物變形監測周期一般是如何確定的?P137
(1)沉降監測周期應能反映出建築物的沉降變形規律。如砂土層上的建築物,沉降在施工期間已大部分完成。根據這種情況,沉降監測周期應是變化的。在施工過程中,頻率應大些,一般有三天、七天、半月三種周期;到竣工使用時,頻率可小些,一般有一個月、兩個月、半年與一年等不同周期。
(2)在施工期間也可以按荷載增加的過程進行安排監測,即從監測點埋設穩定後進行第一次監測,當荷載增加25%時監測一次,以後每增加15%監測一次。
(3)建築物使用階段的觀測次數,應視地基土類型和沉降速度而定。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情況下,可以在第1年監測4次,第2年2次,第3年後每年1次,直至穩定為止。
(4)觀測期限一般不少於如下規定:砂土地基2年,膨脹土地基3年,黏土地基5年,軟土地基10年。
12、建築物是否進入穩定階段的判別標準是什麼?P137
沉降是否進入穩定階段,應由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判定。對重點監測和科研觀測工程,若最後三個周期觀測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於2倍測量中誤差,可認為已經進入穩定階段。一般觀測工程若沉降速度小於0.01~0.04mm/d,可認為已經進入穩定階段,具體取值宜根據各地區地基土的壓縮性確定。當建築物又出現變形或產生可能出現第二次沉降的原因時,應對他重新進行監測。
13、簡述一般性高層建築變形監測採用的等級及精度要求。P138

布設監測點時,應根據建築物的大小、基礎形式、結構特徵及地質條件等因素確定。
(1)監測點應布置在建築物沉降變化較顯著的地方,並考慮到在施工期間和竣工後,能順利進行監測的地方; (2)在建築物的四周角點、中點及內部承重牆上均需埋設監測點,並應沿房屋周長每隔10~12m設置一個監測點,但工業廠房的每根柱子均應埋設監測點。
(3)由於相鄰影響關系,在高層和低層建築、新老建築連接處,以及在相接觸的兩邊都應布設監測點; (4)在人工加固地基與天然地基交接和基礎砌深相差懸殊出以及在相接觸的兩邊都應布設監測點;
(5)當基礎形式不同時,需在情況變化處埋設監測點,地基土質不均勻,可壓縮性土層的厚度變化不一等情況需適當埋設監測點;
(6)在振動中心基礎上要布設監測點,對於煙囪、水塔等剛性整體基礎上,應不少於3個監測點;
(7)當寬度大於15m的建築物在設置內牆體監測標志時,應設在承重牆上,並且盡可能布置在建築物的縱橫軸線上,監測標志上方應有一定的空間,以保證測尺直立;
(8)重型設備基礎的四周及鄰近堆置重物之處,即有大面積堆荷的地方,也應布置監測點; (9)沉降監測點的埋設標高,一般在室外地坪+0.5m較為適宜,但在布置時應根據建築物層高、管道標高、室內走廊、平頂標高等情況來綜合考慮。同時還要注意所埋的監測點要讓開柱間橫隔牆、外牆上的雨水管等,以免所埋監測點無法檢測而影響監測資料完整性; (10)在澆築基礎時,應根據沉降監測點的相應位置,埋設臨時的基礎監測點。 15、簡述全站儀3維監測原理。P151-152
為了減少量測儀器高誤差對成果的影響,提高高程測量精度,可採用無儀器高作業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假設測站基準點高程為
,儀器高為,定向基準點高程為

F. 您好,我想詢問 使用經緯儀如何進行一般建築物的傾斜觀測呢。具體的操作方法。謝謝

可以採用經緯儀進行測量,一般是測量樓頂部與樓底部之間的橫向變形差。具體參考建築變形測量規范JGJ8-2007第6.2節的規定進行測量。

6.2.1 建築主體傾斜觀測應測定建築頂部觀測點相對於底部固定點或上層相對於下層觀測點的傾斜度、傾斜方向及傾斜速率。剛性建築的整體傾斜,可通過測量頂面或基礎的差異沉降來間接確定。
6.2.2 主體傾斜觀測點和測站點的布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1 當從建築外部觀測時,測站點的點位應選在與傾斜方向成正交的方向線上距照準目標1.5~2.0倍目標高度的固定位置。當利用建築內部豎向通道觀測時,可將通道底部中心點作為測站點;
2 對於整體傾斜,觀測點及底部固定點應沿著對應測站點的建築主體豎直線,在頂部和底部上下對應布設;對於分層傾斜,應按分層部位上下對應布設;
3 按前方交會法布設的測站點,基線端點的選設應顧及測距或長度丈量的要求。按方向線水平角法布設的測站點,應設置好定向點。
6.2.3 主體傾斜觀測點位的標志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建築頂部和牆體上的觀測點標志可採用埋人式照準標志。當有特殊要求時,應專門設計;
2 不便埋設標志的塔形、圓形建築以及豎直構件,可以照準視線所切同高邊緣確定的位置或用高度角控制的位置作為觀測點位;
3 位於地面的測站點和定向點,可根據不同的觀測要求,使用帶有強制對中裝置的觀測墩或混凝土標石;
4 對於一次性傾斜觀測項目,觀測點標志可採用標記形式或直接利用符合位置與照準要求的建築特徵部位,測站點可採用小標石或臨時性標志。
6.2.4 主體傾斜觀測的精度可根據給定的傾斜量允許值,按本規范第3.0.5條的規定確定。當由基礎傾斜間接確定建築整體傾斜時,基礎差異沉降的觀測精度應按本規范第3.0.5條的規定確定。
6.2.5 主體傾斜觀測的周期可視傾斜速度每l~3個月觀測一次。當遇基礎附近因大量堆載或卸載、場地降雨長期積水等而導致傾斜速度加快時,應及時增加觀測次數。施工期間的觀測周期,可根據要求按照本規范第5.5.5條的規定確定。傾斜觀測應避開強日照和風荷載影響大的時間段。
6.2.6 當從建築或構件的外部觀測主體傾斜時,宜選用下列經緯儀觀測法:
1 投點法。觀測時,應在底部觀測點位置安置水平讀數尺等量測設施。在每測站安置經緯儀投影時,應按正倒鏡法測出每對上下觀測點標志間的水平位移分量,再按矢量相加法求得水平位移值(傾斜量)和位移方向(傾斜方向);
2 測水平角法。對塔形、圓形建築或構件,每測站的觀測應以定向點作為零方向,測出各觀測點的方向值和至底部中心的距離,計算頂部中心相對底部中心的水平位移分量。對矩形建築,可在每測站直接觀測頂部觀測點與底部觀測點之間的夾角或上層觀測點與下層觀測點之間的夾角,以所測角值與距離值計算整體的或分層的水平位移分量和位移方向;
3 前方交會法。所選基線應與觀測點組成最佳構形,交會角宜在60°~120°之間。水平位移計算,可採用直接由兩周期觀測方向值之差解算坐標變化量的方向差交會法,亦可採用按每周期計算觀測點坐標值,再以坐標差計算水平位移的方法。
6.2.7 當利用建築或構件的頂部與底部之間的豎向通視條件進行主體傾斜觀測時,宜選用下列觀測方法:
1 激光鉛直儀觀測法。應在頂部適當位置安置接收靶,在其垂線下的地面或地板上安置激光鉛直儀或激光經緯儀,按一定周期觀測,在接收靶上直接讀取或量出頂部的水平位移量和位移方向。作業中儀器應嚴格置平、對中,應旋轉180°觀測兩次取其中數。對超高層建築,當儀器設在樓體內部時,應考慮大氣湍流影響;
2 激光位移計自動記錄法。位移計宜安置在建築底層或地下室地板上,接收裝置可設在頂層或需要觀測的樓層,激光通道可利用未使用的電梯井或樓梯間隔,測試室宜選在靠近頂部的樓層內。當位移計發射激光時,從測試室的光線示波器上可直接獲取位移圖像及有關參數,並自動記錄成果;
3 正、倒垂線法。垂線宜選用直徑0.6~1.2mm的不銹鋼絲或因瓦絲,並採用無縫鋼管保護。採用正垂線法時,垂線上端可錨固在通道頂部或所需高度處設置的支點上。採用倒垂線法時,垂線下端可固定在錨塊上,上端設浮筒。用來穩定重錘、浮子的油箱中應裝有阻尼液。觀測時,由觀測墩上安置的坐標儀、光學垂線儀、電感式垂線儀等量測設備,按一定周期測出各測點的水平位移量;
4 吊垂球法。應在頂部或所需高度處的觀測點位置上,直接或支出一點懸掛適當重量的垂球,在垂線下的底部固定毫米格網讀數板等讀數設備,直接讀取或量出上部觀測點相對底部觀測點的水平位移量和位移方向。
6.2.8 當利用相對沉降量間接確定建築整體傾斜時,可選用下列方法:
1 傾斜儀測記法。可採用水管式傾斜儀、水平擺傾斜儀、氣泡傾斜儀或電子傾斜儀進行觀測。傾斜儀應具有連續讀數、自動記錄和數字傳輸的功能。監測建築上部層面傾斜時,儀器可安置在建築頂層或需要觀測的樓層的樓板上。監測基礎傾斜時,儀器可安置在基礎面上,以所測樓層或基礎面的水平傾角變化值反映和分析建築傾斜的變化程度;
2 測定基礎沉降差法。可按本規范第5.5節有關規定,在基礎上選設觀測點,採用水準測量方法,以所測各周期基礎的沉降差換算求得建築整體傾斜度及傾斜方向。
6.2.9 當建築立面上觀測點數量多或傾斜變形量大時,可採用激光掃描或數字近景攝影測量方法,具體技術要求應另行設計。
6.2.10 傾斜觀測應提交下列圖表:
1 傾斜觀測點位布置圖;
2 傾斜觀測成果表;
3 主體傾斜曲線圖。

G. 什麼工程在工程建設和使用過程中應進行沉降觀測沉降觀測成果應包括哪些

1)下列建築物應在施工期間及使用期間進行沉降觀測:
①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的建築物;
②復合地基或軟弱地基(如南京河西地區)上設計等級為乙級的建築物;
③加層、擴建建築物;
④受鄰近深基坑開挖施工影響或受場地地下水等環境因素變化影響的建築物;
⑤需要積累建築經驗或進行設計分析的工程。
⑥地基基礎工程未及時辦理質量監督手續或出現嚴重質量問題、質量事故的;
⑦樁基、地基基礎或主體結構工程的驗收未經質監站監督的或使用期間因周邊設施的施工可能會造成影響,或房屋外觀有嚴重缺陷(如傾斜、開裂)的已使用工程。[《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10.2.8
2)  測工作結束後,應提交下列成果:
①  沉降觀測成果表;
②  沉降觀測點位公布圖及各周期沉降展示圖;
③  v-t-s(沉降速度、時間、沉降量)曲線圖;
④  p-t-s(荷載、時間、沉降量)曲線圖;
⑤  建築物等沉降曲線圖(加固工程或做變形、裂縫分析時); 
⑥  沉降觀測分析報告。
詳見[《建築變形測量規程》(JGJ/T8-97)]5.1.8

H. 關於建築物沉降觀測點的保護措施

保護措施:
變形控制測量
5.1 一般規定
5.1.1 各類沉降觀測的等級和精度要求,應視工程的規模、性質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進行設計而確定。同一測區或同一建築物隨著沉降量和速度的變化,可以採用不同的觀測精度。
5.1.2 布置和埋設沉降觀測點(變形點)時,應考慮觀測方便、易於保存、穩固和美觀。
5.1.3 沉降觀測宜採用幾何水準測量方法,也可採用靜力水準測量方法。
5.1.4 觀測記錄和成果應清晰完整、准確無誤,並符合本規程9.1節的規定。每一周期觀測完後,可提供周期或階段性成果。整個工程結束後,應提供綜合性成果資料。
5.1.5 對於深基礎建築或高層、超高層建築,沉降觀測應從基礎施工開始,以獲取基礎和主體荷載的全部沉降量(該建築的總沉降量)。
5.5 建築物沉降觀測
5.5.1 建築物沉降觀測應測定建築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並計算基礎傾斜、局部傾斜、相對彎曲及構件傾斜。
5.5.2 沉降觀測點的布設應能全面反映建築物及地基變形特徵,並顧及地質情況及建築結構特點。點位宜選設在下列位置:
1 建築物的四角、大轉角處及沿外牆每10~15m處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層建築物、新舊建築物、縱橫牆等交接處的兩側。
3 建築物裂縫和沉降縫兩側、基礎埋深相差懸殊處、人工地基與天然地基接壤處、不同結構的分界處及填挖方分界處。
4 寬度大於等於15m或小於15m而地質復雜以及膨脹土地區的建築物,在承重內隔牆中部設內牆點,在室內地面中心及四周設地面點。
5 鄰近堆置重物處、受振動有顯著影響的部位及基礎下的暗浜(溝)處。
6 框架結構建築物的每個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縱橫軸線設點。
7 片筏基礎、箱形基礎底板或接近基礎的結構部分之四角處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設備基礎和動力設置基礎的四角、基礎型式或埋深改變處以及地質條件變化處兩側。
9 電視塔、煙囪、水塔、油罐、煉油塔、高爐等高聳建築物,沿周邊在與基礎軸線相交的對稱位置上布點,點數不少於4個。
5.5.3 沉降觀測的標志可根據不同的建築結構類型和建築材料,採用牆(柱)標志、基礎標志和隱蔽式標志等形式。各類標志的立尺部位應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顯的突出點,並塗上防腐劑。標志的埋設位置應避開如雨水管、窗檯線、暖氣片、暖水管、電氣開關等有礙設標與觀測的障礙物,並應視立尺需要離開牆(柱)面和地面一定距離。隱蔽式沉降觀測點標志的型式可按本規程附錄D規定執行。當應用靜力水準測量方法進行沉降觀測,觀測標志的型式及其埋設,應根據採用的靜力水準儀的型號、結構、讀數方式以及現場條件確定。標志的規格尺寸設計,應符合儀器安置的要求。
5.5.4 沉降觀測點的施測精度應按本規程第3.0.4條的規定確定。未包括在水準線路上的觀測點,應以所選定的測站高差中誤差作為精度要求施測。
5.5.5 沉降觀測的周期和觀測時間應按下列要求並結合實際情況確定:
1 建築物施工階段的觀測,應隨施工進度及時進行。一般建築可在基礎完工後或地下室砌完後開始觀測,大型、高層建築可在基礎墊層或基礎底部完成後開始觀測。觀測次數與間隔時間應視地基與加荷情況而定,民用建築可每加高1~5層觀測一次,工業建築可按不同施工階段(如回填基坑、安裝柱子和屋架、砌築牆體、設備安裝等)分別進行觀測。如建築物均勻增高,應至少在增加荷載的25%、50%、75%和100%時各測一次。施工過程中如暫停工,在停工時及重新開工時應各觀測一次。停工期間可每隔2~3個月觀測一次。
2 建築物使用階段的觀測次數,應視地基土類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者外,可在第一年觀測3~4次,第二年觀測2~3次,第三年後每年1次,直至穩定為止。
3 在觀測過程中,如有基礎附近地面荷載突然增減、基礎四周大量積水、長時間連續降雨等情況,均應及時增加觀測次數。當建築物突然發生大量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嚴重裂縫時,應立即進行逐日或幾天一次的連續觀測。
4 沉降是否進入穩定階段應由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判定。對一級工程,若最後三個周期觀測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於倍測量中誤差可認為已進入穩定階段。對其它等級觀測工程,若沉降速度小於0.01~0.04mm/d可認為已進入穩定階段,具體取值宜根據各地區地基土的壓縮性確定。
5.5.6 沉降觀測點的觀測方法和技術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對二級、三級觀測點,除建築物轉角點、交接點、分界點等主要變形特徵點外,可允許使用間視法進行觀測,但視線長度不得大於相應等級規定的長度。
2 觀測時,儀器應避免安置在有空壓機、攪拌機、卷揚機等振動影響的范圍內,塔式起重機等施工機械附近也不宜設站。
3 每次觀測應記載施工進度、增加荷載量、倉庫進貨噸位、建築物傾斜裂縫等各種影響沉降變化和異常的情況。
5.5.7 每周期觀測後,應及時對觀測資料進行整理,計算觀測點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根據需要,可按下列公式計算變形特徵值:
1 基礎傾斜α:
(5.5.7-1)
式中si—基礎傾斜方向端點i的沉降量(mm);
sj—基礎傾斜方向端點j的沉降量(mm);
L—基礎兩端點(i, j)間的距離(mm)。
2 基礎局部傾斜α:
按(5.5.7-1)式計算。但此時,取砌體承重結構沿縱牆6~10m內基礎上兩觀測點(i,j)的沉降量為si、sj,兩點(i,j)間的距離為L。
3 基礎相對彎曲fc:
(5.5.7-2)
式中sk—基礎中點k的沉降量(mm);
si、sj—基礎端點i、j的沉降量(mm);
L—i與j點間的距離(mm)。
註:彎曲量以向上凸起為正,反之為負。
4 柱基間吊車軌道等構件的傾斜:
按(5.5.7-1)式計算。
5.5.8 觀測工作結束後,應提交下列成果:
1 沉降觀測成果表。
2 沉降觀測點位分布圖及各周期沉降展開圖。
3 u-t-s(沉降速度-時間-沉降量)曲線圖。
4 p-t-s(荷載-時間-沉降量)曲線圖(可視需要提交)。
5 建築物等沉降曲線圖(見附錄E)。
6 沉降觀測分析報告。

沉降觀測的具體步驟
本工程沉降觀測採用閉合圈法按一等水準測量要求進行,DS使用級精密水準儀或自動安平水準儀和銦鋼水準尺。
建築物四周至少留出3m的場地,便於閉合圈法沉降觀測,觀測前通知工程處和施工現場負責人,事先清理好現場,確保視線、場地暢通,安排好測量跑尺人員。
本工程結構施工階段,做到每施工一層結構層次即進行一次沉降觀察,沉降觀測時間為砼澆築結束後一天,不上荷載的情況下進行,中間停、復工各觀測一次,以後每3個月觀測一次,建築物竣工驗收前觀測一次。特殊情況如發現嚴重裂縫,沉降速率增大,沉降差較大等,亦相應增加觀測次數,並整理出資料由主管工程師審核,及時提交給業主。使用階段每半年一次,共兩次,以後每年一次,預計觀測五年或直到沉降穩定,使用階段預計共測6次,由建設單位負責觀測,施工階段的觀測費用,按勘察設計文件規定,由業主負責,施工企業在提交成果時,向業主按專項收取費用。
觀測成果管理
本工程沉降觀測應有專用外業手薄、記錄表和建築物平面圖及觀測點布置圖等,並根據沉降觀測成果繪制沉降分布圖,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圖,最後計算整個建築物的平均沉降量和相對沉降差,每季提供給業主一份資料。工程沉降觀測資料,由專人整理,當每次觀測一周後,提交工程技術科和工程隊各一份,最終將系統觀測資料作為工程技術資料的一部分存檔,並交建設單位一份。
基準點和觀測點的保護
經常檢查基準點和觀測點有無變動,並防止砂漿落在觀測頭上,將觀測點按觀測平面圖相應的編上號,每次觀測後旋下觀測頭集中保管,下次觀測時再按編號旋上觀測頭,注意防止柱上槽口被雜物堵塞或被現場材料擋住,還要採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碰撞觀測點頭的螺牙鐵管口,詳見圖《水準點埋置及觀測頭構造圖》。
設置基準的原則是合理埋設,觀測方便,並能保證水準點的穩定,基準點的埋設數量不少於三個,距離觀測點30-50m,基準點的設置應在基坑挖土前15天完成,基準點必須加蓋保護,在觀測平面中,基準點位置應明確標注。
觀測點的設置,依據圖紙設計要求。詳見附圖《沉降觀測點平面圖》。
觀測點的設置採用預埋螺牙鐵管,使用活動觀測頭,便於裝拆。
裝修前先旋下觀測頭,在柱裝修材料上留孔並預埋套管,裝修完再旋上觀測頭,觀測頭就朝外,便於觀測。
註明細節: 沉降觀測方案
一、 建築物沉降觀測點的布設
個,分別在 3、5、10、12×B 軸,1、16×D 軸,1×E 軸,20×F 軸,3、5、10、12×H
軸,J 軸×8 軸。
首次觀測的沉降觀測點高程值是以後各次觀測用以比較的基礎,其精度要求
非常高,施測時一般用N2 或N3 級精密水準儀。並且要求每個觀測點首次高程
應在同期觀測兩次後決定。
隨著結構每升高一層,臨時觀測點移上一層並進行觀測直到十0.00 再按規
定埋設永久觀測點(為便於觀測可將永久觀測點設於十500mm)。然後每施工一層
就復測一次,直至竣工。沉降觀測點平面布置圖詳見圖

五、 沉降觀測中注意事項
沉降觀測應採用附合線路或閉合線路,做到定機、定人、定路線。測施前儀
器必須經過檢驗,符合要求後方可使用。
沉降觀測的前後視距應盡可能相等,儀器到水準尺的距離不得大於 30m。
測施中,前後視必須採用同一根水準尺。觀測時,水準尺應和地面垂直,不
得歪斜。
在同一測站上觀測各觀測點時,當讀完所有觀測點的讀數後應回測後視點,
兩次同一後視點的讀數差不得超過±1mm。
沉降觀測的次數與頻率應根據上部結構的作用荷載和作用時間,一般在施工
階段每上一層結構,觀測一次,一直到結構封頂。裝飾施工完畢觀測一次,移交
業主前觀測一次。
觀測的結果應及時整理成成果資料,及時通報業主或現場監理工程師,工程
M
竣工後,應將成果資料整理歸檔。
請結合《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與《建築變形測量規范》進行查看。
一、沉降觀測的基本要求
1、儀器設備、人員素質的要求
根據沉降觀測精度要求高的特點,為能精確地反映出建(構)築物在不斷加荷下的沉降情況,一般規定測量的誤差應小於變形值的1/10—1/20,為此要求沉降觀測應使用精密水準儀(S1或S05級),水準尺也應使用受環境及溫差變化影響小的高精度銦合金水準尺。在不具備銦合金水準尺的情況下,使用一般塔尺盡量使用第一段標尺。
作業人員必須接受專業學習及技能培訓,熟練掌握儀器的操作規程,熟悉測量理論,能針對不同工程特點、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觀測方法及觀測程序,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分析原因並正確運用誤差理論進行平差計算,按時、快速、精確地完成每次觀測任務。
2、觀測時間的要求
建(構)築物的沉降觀測對時間有嚴格的限制條件,特別是首次觀測必須按時進行,其他各階段的復測,根據工程進展情況必須定時進行,不得漏測或補測。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准確的沉降情況或規律。相鄰的兩次時間間隔稱為一個觀測周期,一般高層建築物的沉降觀測按一定的時間段為一觀測周期(如:30天/次)或按建築物的加荷情況每升高一層(或數層)為一觀測周期,無論採取何種方式都必須按施測方案中規定的觀測周期准時進行。
3、觀測點的要求
為了能夠反映出建(構)築物的准確沉降情況,沉降觀測點要埋設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徵且便於觀測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築物上設置的沉降觀測點縱橫向要對稱,且相鄰點之間間距以15-30米為宜,均勻地分布在建築物的周圍。通常情況下,建築物設計圖紙上有專門的沉降觀測點布置圖。此外,埋設的沉降觀測點要符合各施工階段的觀測要求,特別要考慮到裝修裝飾階段,是否會因牆或柱飾面施工而破壞或掩蓋住觀測點,不能連續觀測而失去觀測意義。
4、沉降觀測自始至終要遵循「五定」原則
「五定」即沉降觀測依據的基準點、工作基點和被觀測物的沉降觀測點,點位要穩定;所用儀器、設備要穩定;觀測人員要穩定;觀測時的環境條件基本一致;觀測路線、鏡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觀上盡量減少觀測誤差的不定性,使所測的結果具有統一的趨向性,保證各次復測結果與首次觀測的結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觀測的沉降量更真實。
5、施測要求
儀器、設備的操作方法與觀測程序要熟悉、正確。在首次觀測前要對所用儀器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測校正,必要時經計量單位予以鑒定。連續使用3-6個月後重新對所用儀器、設備進行檢校。
在觀測過程中,操作人員要相互配合,工作協調一致,認真仔細,做到步步有校核。
6、沉降觀測精度的要求
根據建築物的特性和建設、設計單位的要求選擇沉降觀測精度的等級。在無特殊要求情況下,一般高層建(構)築物採用二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就能滿足沉降觀測的要求。
7、沉降觀測成果整理及計算要求
原始數據要真實可靠,記錄計算要符合施工測量規范的要求,按照依據正確、嚴謹有序、步步校核、結果有效的原則進行成果整理及計算。
二、具體施測程序及步驟
1、建立水準控制網
根據工程的特點布局、現場的環境條件制訂測量施測方案,由建設單位提供的水準控制點(或城市精密導線點)根據工程的測量施測方案和布網原則的要求建立水準控制網。要求:(1)一般高層建築物周圍要布置3個以上水準點,其間距不大於100米;(2)在場區內任何地方架設儀器至少後視到2個水準點,並且場區內各水準點構成閉合圖形,以便閉合檢校;(3)各水準點要設在建築物開挖、地面沉降和震動區范圍之外,水準點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準測量的要求(大於1.5米),根據工程特點,建立合理的水準控制網,與基準點聯測,平差計算出各水準點的高程。
2、建立固定的觀測路線
由場區水準控制網,依據沉降觀測點的埋設要求或圖紙設計的沉降觀測點布點圖,確定沉降觀測點的位置。在控制點與沉降觀測點之間建立固定的觀測路線,並在架設儀器站點與轉點處作好標記樁,保證各次觀測均沿統一路線。
3、沉降觀測
根據編制的工程施測方案及確定的觀測周期,首次觀測應在觀測點設置穩固後及時進行。一般高層建築物有一或數層地下結構,首次觀測應自基礎開始,在基礎的縱橫軸線上(基礎局邊)按設計好的位置埋設沉降觀測點(臨時的),待臨時觀測點穩固好,進行首次觀測。
首次觀測的沉降觀測點高程值是以後各次觀測用以比較的基礎,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測時一般用N2或N3級精密水準儀。並且要求每個觀測點首次高程應在同期觀測兩次後決定。
隨著結構每升高一層,臨時觀測點移上一層並進行觀測直到十0.00,再按規定埋設永久觀測點(為便於觀測可將永久觀測點設於十500mm)。然後每施工一層就復測一次,直至竣工。
4、將各次觀測記錄整理檢查無誤後,進行平差計算,求出各次每個觀測點的高程值,從而確定出沉降量。

I. 經緯儀垂直投影法來測建築傾斜,具體是怎麼操作的

6.2.1 建築主體傾斜觀測應測定建築頂部觀測點相對於底部固定點或上層相對於下層觀測點的傾斜度、傾斜方向及傾斜速率。剛性建築的整體傾斜,可通過測量頂面或基礎的差異沉降來間接確定。
6.2.2 主體傾斜觀測點和測站點的布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1 當從建築外部觀測時,測站點的點位應選在與傾斜方向成正交的方向線上距照準目標1.5~2.0倍目標高度的固定位置。當利用建築內部豎向通道觀測時,可將通道底部中心點作為測站點;
2 對於整體傾斜,觀測點及底部固定點應沿著對應測站點的建築主體豎直線,在頂部和底部上下對應布設;對於分層傾斜,應按分層部位上下對應布設;
3 按前方交會法布設的測站點,基線端點的選設應顧及測距或長度丈量的要求。按方向線水平角法布設的測站點,應設置好定向點。
6.2.3 主體傾斜觀測點位的標志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建築頂部和牆體上的觀測點標志可採用埋人式照準標志。當有特殊要求時,應專門設計;
2 不便埋設標志的塔形、圓形建築以及豎直構件,可以照準視線所切同高邊緣確定的位置或用高度角控制的位置作為觀測點位;
3 位於地面的測站點和定向點,可根據不同的觀測要求,使用帶有強制對中裝置的觀測墩或混凝土標石;
4 對於一次性傾斜觀測項目,觀測點標志可採用標記形式或直接利用符合位置與照準要求的建築特徵部位,測站點可採用小標石或臨時性標志。
6.2.4 主體傾斜觀測的精度可根據給定的傾斜量允許值,按本規范第3.0.5條的規定確定。當由基礎傾斜間接確定建築整體傾斜時,基礎差異沉降的觀測精度應按本規范第3.0.5條的規定確定。
6.2.5 主體傾斜觀測的周期可視傾斜速度每l~3個月觀測一次。當遇基礎附近因大量堆載或卸載、場地降雨長期積水等而導致傾斜速度加快時,應及時增加觀測次數。施工期間的觀測周期,可根據要求按照本規范第5.5.5條的規定確定。傾斜觀測應避開強日照和風荷載影響大的時間段。
6.2.6 當從建築或構件的外部觀測主體傾斜時,宜選用下列經緯儀觀測法:
1 投點法。觀測時,應在底部觀測點位置安置水平讀數尺等量測設施。在每測站安置經緯儀投影時,應按正倒鏡法測出每對上下觀測點標志間的水平位移分量,再按矢量相加法求得水平位移值(傾斜量)和位移方向(傾斜方向);
2 測水平角法。對塔形、圓形建築或構件,每測站的觀測應以定向點作為零方向,測出各觀測點的方向值和至底部中心的距離,計算頂部中心相對底部中心的水平位移分量。對矩形建築,可在每測站直接觀測頂部觀測點與底部觀測點之間的夾角或上層觀測點與下層觀測點之間的夾角,以所測角值與距離值計算整體的或分層的水平位移分量和位移方向;
3 前方交會法。所選基線應與觀測點組成最佳構形,交會角宜在60°~120°之間。水平位移計算,可採用直接由兩周期觀測方向值之差解算坐標變化量的方向差交會法,亦可採用按每周期計算觀測點坐標值,再以坐標差計算水平位移的方法。
6.2.7 當利用建築或構件的頂部與底部之間的豎向通視條件進行主體傾斜觀測時,宜選用下列觀測方法:
1 激光鉛直儀觀測法。應在頂部適當位置安置接收靶,在其垂線下的地面或地板上安置激光鉛直儀或激光經緯儀,按一定周期觀測,在接收靶上直接讀取或量出頂部的水平位移量和位移方向。作業中儀器應嚴格置平、對中,應旋轉180°觀測兩次取其中數。對超高層建築,當儀器設在樓體內部時,應考慮大氣湍流影響;
2 激光位移計自動記錄法。位移計宜安置在建築底層或地下室地板上,接收裝置可設在頂層或需要觀測的樓層,激光通道可利用未使用的電梯井或樓梯間隔,測試室宜選在靠近頂部的樓層內。當位移計發射激光時,從測試室的光線示波器上可直接獲取位移圖像及有關參數,並自動記錄成果;
3 正、倒垂線法。垂線宜選用直徑0.6~1.2mm的不銹鋼絲或因瓦絲,並採用無縫鋼管保護。採用正垂線法時,垂線上端可錨固在通道頂部或所需高度處設置的支點上。採用倒垂線法時,垂線下端可固定在錨塊上,上端設浮筒。用來穩定重錘、浮子的油箱中應裝有阻尼液。觀測時,由觀測墩上安置的坐標儀、光學垂線儀、電感式垂線儀等量測設備,按一定周期測出各測點的水平位移量;
4 吊垂球法。應在頂部或所需高度處的觀測點位置上,直接或支出一點懸掛適當重量的垂球,在垂線下的底部固定毫米格網讀數板等讀數設備,直接讀取或量出上部觀測點相對底部觀測點的水平位移量和位移方向。
6.2.8 當利用相對沉降量間接確定建築整體傾斜時,可選用下列方法:
1 傾斜儀測記法。可採用水管式傾斜儀、水平擺傾斜儀、氣泡傾斜儀或電子傾斜儀進行觀測。傾斜儀應具有連續讀數、自動記錄和數字傳輸的功能。監測建築上部層面傾斜時,儀器可安置在建築頂層或需要觀測的樓層的樓板上。監測基礎傾斜時,儀器可安置在基礎面上,以所測樓層或基礎面的水平傾角變化值反映和分析建築傾斜的變化程度;
2 測定基礎沉降差法。可按本規范第5.5節有關規定,在基礎上選設觀測點,採用水準測量方法,以所測各周期基礎的沉降差換算求得建築整體傾斜度及傾斜方向。
6.2.9 當建築立面上觀測點數量多或傾斜變形量大時,可採用激光掃描或數字近景攝影測量方法,具體技術要求應另行設計。
6.2.10 傾斜觀測應提交下列圖表:
1 傾斜觀測點位布置圖;
2 傾斜觀測成果表;
3 主體傾斜曲線圖。

J. 建築物沉降觀測方法

一、沉降觀測的實施
(一)工作基點和觀測點標志的布設
工作基點(以下簡稱基點)是沉降觀測的基準點,應根據工程的沉降施測方案和布網原則的要求建立,而沉降施測方案應根據工程的布局特點、現場的環境條件制訂。依據工作經驗,一般高層建築物周圍要布設三個基點,且與建築物相距50m至100m間的范圍為宜。基點可利用已有的、穩定性好的埋石點和牆腳水準點,也可以在該區域內基礎穩定、修建時間長的建築物上設置牆腳水準點。若區域內不具備上述條件,則可按相應要求,選在隱蔽性好且通視良好、確保安全的地方埋設基點。所布設的基點,在未確定其穩定性前,嚴禁使用。因此,每次都要測定基點間的高差,以判定它們之間是否相對穩定,並且基點要定期與遠離建築物的高等級水準點聯測,以檢核其本身的穩定性。
沉降觀測點應依據建築物的形狀、結構、地質條件、樁形等因素綜合考慮,布設在最能敏感反映建築物沉降變化的地點。一般布設在建築物四角、差異沉降量大的位置、地質條件有明顯不同的區段以及沉降裂縫的兩側。埋設時注意觀測點與建築物的聯結要牢靠,使得觀測點的變化能真正反映建築物的變化情況。並根據建築物的平面設計圖紙繪制沉降觀測點布點圖,以確定沉降觀測點的位置。在工作點與沉降觀測點之間要建立固定的觀測路線,並在架設儀器站點與轉點處做好標記樁,保證各次觀測均沿統一路線。
(二)沉降觀測的周期及施測過程
沉降觀測的周期應能反映出建築物的沉降變形規律,建(構)築物的沉降觀測對時間有嚴格的限制條件,特別是首次觀測必須按時進行,否則沉降觀測得不到原始數據,從而使整個觀測得不到完整的觀測結果。其他各階段的復測,根據工程進展情況必須定時進行,不得漏測或補測,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准確的沉降情況或規律。一般認為建築在砂類土層上的建築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間已大部分完成,而建築在粘土類土層上的建築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間只是整個沉降量的一部分,因而,沉降周期是變化的。根據工作經驗,在施工階段,觀測的頻率要大些,一般按3天、7天、15天確定觀測周期,或按層數、荷載的增加確定觀測周期,觀測周期具體應視施工過程中地基與加荷而定。如暫時停工時,在停工時和重新開工時均應各觀測一次,以便檢驗停工期間建築物沉降變化情況,為重新開工後沉降觀測的方式、次數是否應調整作判斷依據。在竣工後,觀測的頻率可以少些,視地基土類型和沉降速度的大小而定,一般有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半年與一年等不同周期。沉降是否進入穩定階段,應由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判定。對重點觀測和科研項目工程,若最後三個周期觀測中每周期的沉降量不大於2倍的測量中誤差,可認為已進入穩定階段。一般工程的沉降觀測,若沉降速度小於0.01~0.04mm/d,可認為進入穩定階段,具體取值應根據各地區地基土的壓縮性確定。
根據編制的沉降施測方案及確定的觀測周期,首次觀測應在觀測點穩固後及時進行。一般高層建築物有一層或數層地下結構,首次觀測應自基礎開始,在基礎的縱橫軸線上(基礎局邊)按設計好的位置埋設沉降觀測點(臨時的),待臨時觀測點穩固好,方可進行首次觀測。首次觀測的沉降觀測點高程值是以後各次觀測用以比較的基礎,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測時一般用N2級精密水準儀,並且要求每個觀測點首次高程應在同期觀測兩次,比較觀測結果,若同一觀測點間的高差不超過±0.5mm時,我們即可認為首次觀測的數據是可靠的。隨著結構每升高一層,臨時觀測點移上一層並進行觀測,直到+0.00再按規定埋設永久觀測點(為便於觀測可將永久觀測點設於+500mm),然後每施工一層就復測一次,直至竣工。
在施工打樁、基坑開挖以及基礎完工後,上部不斷加層的階段進行沉降觀測時,必須記載每次觀測的施工進度、增加荷載量、倉庫進(出)貨噸位、建築物傾斜裂縫等各種影響沉降變化和異常的情況。每周觀測後,應及時對觀測資料進行整理,計算出觀測點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若出現變化量異常時,應立即通知委託方,為其採取防患措施提供依據,同時適當增加觀測次數。
另者,不同周期的觀測應遵循「五定」原則。所謂「五定」,即通常所說的沉降觀測依據的基準點、基點和被觀測物上沉降觀測點,點位要穩定;所用儀器、設備要穩定;觀測人員要穩定;觀測時的環境條件基本上要一致;觀測路線、鏡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觀上能保證盡量減少觀測誤差的主觀不確定性,使所測的結果具有統一的趨向性;能保證各次復測結果與首次觀測結果的可比性一致,使所觀測的沉降量更真實。

閱讀全文

與建築物傾斜觀測成果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
馳名商標申請的條件 瀏覽: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個好 瀏覽:135
pml證書 瀏覽:748
申請商標的要多久 瀏覽:814
連雲港專利代理 瀏覽:613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瀏覽:452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850
紅寶石證書aigs 瀏覽:734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