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五大學科競賽主要有哪些
五項學科競賽是指數學、物理、信息學、化學、生物五門學科。
不同的科目競賽的時間、賽制略有不同,名字也不統一。比如數學一直叫數學聯賽,物理叫物理競賽。
『貳』 大學生學科競賽
有理科和文科!就著兩個
『叄』 古城區一中的學科競賽
2006年高考,古城區一中總上線人數、應屆生上線人數均居麗江市第一;2007年,一位考生獲得麗江市文科狀元;2008年,全校907名學生參加高考,737人上線,其中,一本上線85人,600分以上15人。全市文科前5名中,該校佔了3人,應屆生一本、二本、三本、一專各段上線率均居麗江市各區縣中學第一;2009年,學校在保持各項優勢的同時,一舉奪得了麗江市高考文科第一、二名,理科第一、三名的好成績,創造了新的輝煌。
2012年,該校有757人參加高考,全部上線,升學率高達100%,在289個的民族生中,一本上線140人,一本上線率高達48.44%;全年級二本以上308人,二本上線率高達40.69%,本科以上405人,本科上線率高達53.50%。全市所有中學中600以上的人數最多,理科7人;文科4人。全市理科前五名中佔2人,全市文科前五名中佔3人,其中:和曉健647分,麗江市麗江籍考生理科第一名;張曉潔623分,麗江市文科狀元;周曉蕾620分,麗江市文科第二名;和壽君617分,麗江市文科第三名。
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大賽決賽一等獎,據此次大賽中獲獎的李麗娟、和積健、郭志強三位同學介紹,他們參賽的課題於去年11月份提交,到今年4月份參加答辯並獲獎。他們的課題主要採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在整個學校范圍內進行抽樣調查,最後集中大約100份左右的有效問卷進行研究,在大量的數據和事實基礎上,深入剖析目前高中生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狀況,並得出相應結論。
據他們的課題調查顯示,目前高中生由於學習壓力、成長煩惱、青春期、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原因,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有些問題可以通過學校、家長和老師得到有效的解決,而有些則沒辦法得到疏導和溝通,他們課題中還特別提到了學校的升學率和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問題,這讓他們感覺壓力很大,這點在高三年級學生的問卷調查中特別明顯。
據了解,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一項全省性的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探索研究項目的比賽,具有30多年的歷史。近年來,每年有近20多萬名青少年參加不同層次的活動,本屆大賽經過選拔,約500名青少年科技愛好者參與了競賽、展示和交流活動。
『肆』 學科競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學科競賽活動是在緊密結合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以競賽的方法,激發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獨立工作的能力,通過實踐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學生學習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活動,學科競賽具有探索性、創造性和科學性,既無任何捷徑可走,又需要付出艱苦的勞動。因此,開展學科競賽活動,有助於培養大學生嚴謹求實的學習態度和勇於探索、積極進取的科學精神。學科競賽在促進學科建設和課程改革,引導高校在教學改革中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協作精神、理論聯系實際、動手能力和工程訓練的培養,在倡導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對實際問題進行設計製作的能力等諸多方面有著日益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學科競賽有助於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高校學科競賽,除了能夠培養大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他們科學的抽象思維能力及科研能力。大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必然要進行文獻資料查閱、競賽方案設計、實驗結果分析歸納等一系列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他們在競賽活動的時間、空間、科學知識等方面的應用,都得到了多角度、多層次的實踐。這為他們今後科研能力的培養,獨立科研工作及創新意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增強了他們的競爭實力。通過學科競賽可以深化科學知識的學習,擴大科學知識面,構建合理的科研知識結構;可以有效地拓寬思路和科研知識范圍,學到許多書本上和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和才幹。通過學科競賽活動,可以重新構建合理的科研能力結構,增強探索和創新精神。
在科研氛圍濃厚的高校里,通過參加學科競賽活動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是可行的。然而,從目前大學生學科競賽現狀看來,存在著學科競賽成果質量偏低,參加學科競賽的學生人數偏少等現象,因此學科競賽需要高校內部各方面的共同協作,積極組織並參與到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之中,是高校學科競賽工作與時俱進、服務育人指導思想在實踐中的真正體現。
二、學科競賽有助於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高校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搖籃,是向社會輸送人才的源泉,現在有關高等教育改革對人才創新能力培養影響的研究論文很多,在此無需贅述。但是,高校學科競賽在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作用則鮮見報刊。學科競賽在大學生學習和成長過程中處於很重要的地位,其對大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人格和智慧、思想和行為等均具有深刻影響,自然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開展各種學科競賽,是符合大學生創新能力的組成要素要求的,它將創新觀念落實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一方面發揮培訓和育人成才功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成才的良好機會,使學生增強自主學習、自我提高和勇於創新的能力。
學科競賽為大學生成才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必要開展專項的學科競賽活動。但更重要的是要將能力培養貫穿於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讓他們樹立創新理想,通過各種學科競賽將他們培養成創新人才。對於一個志在成為創新型人才的高校學生而言,在競賽活動中積極地鑽研科學理論,自主地汲取知識營養,有利於他們逐步完善和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因此,高校學科競賽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必然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通過學科競賽達到知識的積累,形成自己對新事物的認識,潛移默化中形成了新的科學知識點和方法論。達到這個程度以後,學科競賽活動中獲取的知識不僅僅是應用於直接解決所面臨的問題,也會激發大學生自身產生投入創新活動的想法,並試圖獨立解決許多問題,或者在前人所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及知識基礎上整合自己的想法,經歷創新活動的成功與失敗,找到學習與生活的樂趣,增強創新自信心,從而樹立創新理想。
三、學科競賽有助於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和造就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而組織學科競賽是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的途徑之一。大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活動把所學的知識聯系實際,在團隊的通力配合下完成學科活動。活動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多方位、多層次、多頻率的,因此,學科競賽有助於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增強。在高校的各類學科競賽活動中,大學生把理論知識通過競賽的方式進行分析,把專業領域中的實際問題深入解決,再加上老師有針對性的指導、管理和強化,實踐能力在活動中就會逐漸得到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過學科競賽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兩種途徑:一是學科競賽活動的准備階段,學生要進行大量的理論依據和科學的數據的查閱,這個過程中學生所接觸到的是已有知識的鞏固和新知識的學習,他們在實踐中積累了知識,鍛煉了實踐能力;二是學科競賽階段,這一過程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歷練,實踐能力及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得到了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的獲得和增強不但是其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而且有助於創造力的提升,對他們的擇業、就業和創業有著重要意義。
四、學科競賽有利於大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團隊首先是一個集體,它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是為實現共同目標而自覺合作、積極努力的一個凝聚力很強的社會群體。「精神」一詞指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也可以指表現出來的活力。團隊精神是團隊成員關於團隊意識和團隊有關的一般心理狀態,是團隊成員對團隊及團隊相關事物的一系列的態度的綜合,包括對團隊的正確認識對團隊的積極的情感和積極反應意向等三種心理成分,表現對團隊的認同和實際的支持性行動。
參加學科競賽活動可以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這是高校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之一。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可以讓學生切身體會到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益處並提高他們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有利於提高大學生與人共事時團結協作的主動性,有利於塑造良好的個性人格和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因此,高校進行學科競賽培養團隊精神建設,對大學生個性化及認同自己社會角色的要求是有益的,也符合塑造學生良好個性的要求。
開展各類學科競賽活動將增強大學生團隊的凝聚力。比如,數學建模競賽、程序設計競賽、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多媒體設計競賽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感受競爭與合作、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五、學科競賽有助於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
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已成為衡量大學生質量的重要標志之一,並將成為高等學校培養目標的一個根本要求。因此,大學生實踐能力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主要是指知識的轉化能力。具體說是指大學生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解決專業領域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如今的高校大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方面比較薄弱,高校在這方面對學生鍛煉比較欠缺,學生親自動手方面比較差,所學的知識理論實踐應用方面欠缺,以至於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後不適應,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社會實踐才能進入角色。
高校學科競賽組織大學生參加校內、外學科競賽活動。學校和國家為大學生健康成長,搭建了一個個創新平台,開辟了一條條提升自我之路,創造了解決實際問題的環境,不斷激發大學生的創造活力。
『伍』 高中學科競賽獲獎的意義有多大
找教練帶帶
『陸』 聽說北京有個高校的挑戰杯,誰了解給介紹介紹我想參加,要什麼條件
關於舉辦第四屆「挑戰杯」首都大學生
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的通知
(草案)
各高等院校: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文件精神,激發首都高校學生參與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積極性,引導首都大學生「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為構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服務「新北京,新奧運」戰略構想,推動首都創新型城市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定於2007年3月至5月,在首都高校(含社會力量舉辦的高等院校)開展第四屆「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具體通知如下:
一、組織機構
(略)
二、實施細則
(一)作品要求
1.凡在2007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冊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類高等院校(含社會力量舉辦的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國籍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職研究生)都可申報作品參賽。
2.申報參賽的作品分為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科技發明製作三大類。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作者限本專科生。科技發明製作類分成A、B兩類:A類指科技含量較高、製作投入較大的作品;B類指投入較少,且為生產技術或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製作。
3.參賽的哲學社會科學類作品(含調查報告、學術論文)限定在哲學、經濟、社會、法律、教育、管理六個學科。為使這類作品能更好地結合社會實際,參賽作品一般應在《哲學社會科學類參賽作品選題建議》(參見附件)范圍內選題。哲學社會科學類參賽作品中可包含被採用的為黨政領導部門、企事業單位所做的各類發展規劃、改革方案和咨詢報告,同時附上原件及採用單位使用證明的復印件和有關鑒定材料。
4.申報參賽的作品必須是距競賽當年7月1日前兩年內完成的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或社會實踐活動成果,畢業設計和課程設計(論文)、學年論文和學位論文、國際競賽上獲獎的作品、獲國家級獎勵成果等不在申報范圍之內。
5.參賽作品可分為個人作品和集體作品。申報個人作品的,申報者必須承擔申報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鑒定證書、專利證書及發表的有關作品上的署名均應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須是學生且不得超過兩人;凡作者超過三人的項目或者不超過三人,但無法區分第一作者的項目,均須申報集體作品。集體作者必須全部為學生。凡有合作者的個人作品或集體作品,均按學歷最高的作者劃分至本專科生、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類作品進行評審。
6.參賽作品涉及下列內容時,必須由申報者提供有關部門的證明材料,否則不予評審。
動植物新品種的發現或培育,須有省級以上農科部門或科研院所開具的證明;
對國家保護動植物的研究,須有省級以上林業部門開具證明,證明該項研究的過程中未產生對所研究的動植物繁衍、生長不利的影響;
新葯物的研究,須有衛生行政部門授權機構的鑒定證明;
醫療衛生研究須通過專家鑒定,並最好附有在公開發行的專業性雜志上發表過的文章;
涉及燃氣用具等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有關用具的研究,須有國家相應行政部門授權機構的認定證明。
7.參賽作品必須由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指導教師(或教研組)推薦,經推薦者所在單位確認。
8.參賽作品應突出科學性、先進性和現實意義。從實際出發,側重解決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9.經參賽高校初評,各校選送參加競賽的作品總數不得超過12件。其中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科技發明製作類作品不超過6件,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不超過6件。每人限報一件,每類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過申報作品總數的1/2,其中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過研究生作品總數的1/2。
(二)申報要求
1.參賽作品申報書統一使用《第四屆「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作品申報書》,由競賽組委會下發。
2.作品申報書相應欄目須經本校學籍管理、教務、科研管理部門審核確認;
3.作品申報書中B1表(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中的作品分類欄須由作者按作品的學術方向或所涉及的主要學科領域據實填寫;B3表(科技發明製作)中的作品分類欄須由作者按作品的發明點和創新點所在類別據實填寫。此欄若填寫有誤,將影響作品的最終成績。作品申報書中的B3表(科技發明製作)必須附有研究報告,並提供圖表、曲線、試驗數據、原理結構圖、外觀圖或照片,也可附鑒定證書和應用證書。
4.參賽作品論文類每篇在8000字以內,調查報告類每篇在15000字以內。(作品字數超過限額30%的將直接淘汰)
5.申報作品書面材料一式五份,通過網路(網址:www.bjtiaozhanbei.org)上傳一份。學術論文、社會調查報告及所附的有關材料必須與申報書分別裝訂,附於申報書後,並用燕尾鋼夾夾在一起。作品材料不要設置封面,禁止任何形式的顯示作者本人姓名、所在學校、指導教師等信息的內容。
6.按照申報書格式要求撰寫文章。
(三)競賽進度
1.組織申報階段:(自通知下發之日起,至2007年4月15日止)
各高校競賽組織協調機構負責本校作品的徵集、匯總、初評、推薦及資格審查等工作,並於截止日期前分別報送組委會辦公室
報送方法:書面材料請郵寄至組委會辦公室,書面材料製作方法見附件
電子材料按照指定網頁上相關說明上傳
2.評審階段(2007年4月15日至5月31日):
競賽組委會將聘請有關院校及社會各相關專業的專家、學者和教授組成評審團,對參賽作品統一評審。
3.總結表彰階段(2007年6月——9月)
依據工作情況和評審結果,開展各級總結表彰工作。做好第十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的作品申報、組團參賽等相關工作。
4.展覽展示階段(2007年9月)
擬舉辦「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成果展和首都大學生自學社會科學論壇。
(四)獎勵
比賽將設特等獎、一、二、三等獎,獎項比例約為5%、10%、20%、45%。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科技發明製作類分別按上述比例設獎。
設高校組織獎若干,請各參賽高校在選送參賽作品的同時遞交申請報告(文字材料一份)。
(五)質疑與處理
本次競賽接受社會各界監督,競賽辦公室將接收實名質疑,由組委會根據程序進行處理。
各高校組織單位應本著嚴謹的態度選拔與審核作品,對其原創性、作者、推薦者資歷嚴格把關,經選拔參加全國挑戰杯的作品不得在此次競賽作品上做較大改動,在全國「挑戰杯」競賽中前兩周,團市委大學部將公布此次競賽獲獎作品全文。
(六)授權書
本次競賽所有作品作者須簽訂授權書,授權「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主辦單位結集出版、在網路公布其作品以供監督。
三、工作要求
「挑戰杯」科技作品競賽是高校共青團長年堅持的品牌項目,科技學術活動也是首都高校共青團全年重點工作之一,各高等院校團委、學生會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突出重點,完善機制、擴大宣傳,確保該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柒』 小學數學學科競賽有哪些
有新希望杯,老希望杯,華羅庚杯,創新杯,奧林匹克杯,學用杯,新星杯,走進數學王國,數學資優生能力等級測試共九大賽事
其中新希望杯,老希望杯,華羅庚杯,創新杯,奧林匹克杯,學用杯,新星杯,走進數學王國,數學資優生能力等級測試等免費參加的
『捌』 教育部確認的全國大學生九大學科競賽有哪些
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
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
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
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
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
全國大學生「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