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身份的成果

身份的成果

發布時間:2022-06-02 03:33:18

① 什麼是身份理論

中國的城市化和城市電視的發展構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把城市文化與城市電視台看作互為主體的關系則有兩個視角:一是城市電視台對城市文化的作用,另一個則是城市文化對城市電視台的作用。本文著重考察城市電視台對於城市文化的型塑作用。它是通過傳播實現的。因此本文是一個橫跨城市研究、文化研究和傳媒研究三大學科領域的跨學科研究。它涵蓋了社會學、新聞學、傳播學、電視學、心理學、語言學等學科。

本文選取的角度是文化視角,即城市文化的亮光是如何投射到城市電視台的,而城市電視台又是如何折射城市文化的。從傳播屬性出發,電視既是文化現象又是文化載體。所以我們為主考慮狹義的文化概念,指精神層面的人類社會的共享成果,「包括價值觀、語言、知識」等非物質文化。文化的共享屬性是人們獲得身份認同的基礎。

文化身份研究是本文的一個核心。身份包括兩方面涵義:一是身份的本體意義,即確認某人(物)之為某人(物)的事實依據和表示特徵;二是認同意義。前者是身份的外在表現,後者是身份的內在邏輯。在兩者相吻合時,身份的意義才算完整、真實。最早關於身份的概念傾向於一種本質屬性,即強調其靜態的一面。與角色不太一樣,身份是一種質的規定性,更多的和地位聯系在一起。而角色則是外在的,「是對群體或社會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待。」[角色的帽子可以帶在不同身份的人頭上。「一個人佔有的是地位,而扮演的是角色。」

城市電視台屬於城市電視傳媒的范疇,因此城市電視台的身份具有城市、電視和大眾傳媒三種屬性。「城市文化與城市電視台」的研究涉及到城市、城市電視和市民等三個主體。城市之於電視、城市之於市民、電視之於市民、電視之於城市、市民之於電視、市民之於城市等各自構成了互為他者的范疇。身份是在他者中獲得的,並在社會發展中變化內涵。隨著文化產業化政策的擴張,一直困擾城市電視的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寓意著城市電視台的身份危機。當前,文化產業經營者與宣傳喉舌即是媒介的兩種身份。前者是消費的,後者是意識形態的。

從文化的角度看,城市電視台屬於城市文化的范疇。若從傳播的功能看,城市電視具有文化化的作用。後現代的多重選擇與現代時期的自我認同形成一種緊張關系從而造成認同危機。在視覺上,即電視文化所提供的主體性立場則推動認同性的構成。這是通過傳播文化理念、文化現象來進行文化的引導和建構的。城市電視台在完成這些功能時,同時因此具有傳播媒介和文化型塑者兩種身份。

文化身份的主張導致階級差異的抹擦。身份表現為一種差異。不同的身份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區別。由此也可體現出階級差異,比如工人階級、農民階級。這種差異也會表現在文化上,所以每個人既有階級身份,也有文化身份。階級是由經濟決定的,而階級導致的是意識形態的差異。因此階級身份差別導致了意識形態的差別。而從文化的角度則不同,不同的意識形態可能有相似的文化認同,因此文化身份可能導致階級身份的模糊。

階級身份不必然等於文化身份。在資本主義社會,強調文化身份而忽視階級身份可能是有意模糊階級沖突。隨著中產階級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主流,社會階層的分化逐漸代替了階級的對立。在我國,採用文化身份則可以減少意識形態的沖突,利用文化認同形成和諧社會。扶弱助貧是從文化認同機制出發的,兩岸統一也是從文化認同開始。「文化認同是在共同的語言、民族傳統、風俗習慣、價值觀、宗教信仰、倫理道德、地理環境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它是對人們之間或個人同群體之間共同性的一種確認。」

身份的流變決定了身份理論的不斷發展,而文化身份理論同樣反映了文化的流變。斯圖加特"霍爾關於文化的兩種立場對文化身份的「常」與「變」進行了說明:「第一種立場把『文化身份』定義為一種共有的文化,集體的『一個真正的自我』,藏身於許多其他的、更加膚淺或認為地強加的『自我』之中,共享一種歷史和祖先的人們也共享這種『自我』。按照這個定義,我們的文化身份反映共同的歷史經驗和共有的文化符碼,這種經驗和符碼作為『一個民族』的我們提供在歷史變化莫測的分化和沉浮之下的一個穩定、不變和連續的指涉和意義框架。」這是形成認同文化的基礎。「在這第二種意義上,文化身份既是『存在』又是『變化』 的問題。它屬於過去也同樣屬於未來。它不是已經存在的、超越時間、地點、歷史和文化的東西。文化身份是有源頭、有歷史的。但是,與一切有歷史的事物一樣,它們也經歷了不斷的變化。它們決不是永恆地固定在某一本質化的過去,而是屈從與歷史、文化和權力的不斷『嬉戲』。身份絕非根植於對過去的純粹『恢復』,過去仍等待發現,而當發現時,就將永久地固定了我們的自豪感;過去的敘事以不同方式規定了我們的位置,身份就是我們給這些不同的方式起的名字。」因此,盡管文化是變化的,但是身份在個體身上體現了文化的變與不變的辨證統一。不變的是認同文化的基礎,變化的是由於意識形態和文化的角逐在個體身份上的體現。

② 誰知道中國「三錢」的地位,身份和科學成就

錢學森,中國科學家,火箭專家,兩彈之父,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對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錢學森共發表專著7部,論文300餘篇。他在
應用力學
工程式控制制論
系統工程
系統科學
思維科學
人體科學
科學技術體系與馬克思主義哲學
等方面有著很大的貢獻!

錢偉長是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擅長與應用數學、力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等。現已出版有《圓薄板大擾度問題》、《彈性力學》、《變元法和有限元》、《穿甲力學》、《廣義變分原理》、《應用數學》等學術專著20餘部,在國內外發表的學術論文200餘篇。他在科學理論和工程技術上都有許多開創性的成就。主要學術貢獻是板殼非線性內稟統一理論,板殼大擾度問題的攝動解和奇異攝動解,廣義變分原理,環殼解析解和漢字宏觀字形編碼(錢碼)等。他早期提出的「淺殼大擾度方程」被國際學術界譽為「錢偉長方程」;在圓薄板大擾度問題上,他提出的以中心擾度為小參數的攝動法,在國際上稱「錢偉長法」。有關圓薄板大擾度問題的工作,在1955年獲中國科學院頒發的國家科學獎二等獎,廣義變分原理方面的工作在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此外還有多項科研成果分別獲北京市、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最近,錢偉長教授關於非克希霍夫--拉夫假設板殼理論的工作,是對固體力學基礎理論的新貢獻。1997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③ 求數學家的資料、身世、成就

華羅庚,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10年11月12日生於江蘇金壇,1985年6月12日卒於日本東京。
1924年金壇中學初中畢業,後刻苦自學。1930年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習。1938年回國後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國,任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中國數學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全國數學競賽委員會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學數學化學部副主任、副院長、主席團成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等職。曾任一至六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美國伊利諾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領域的研究與教授工作並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此結果在數論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G.H.哈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於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於塔里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至今仍是最佳紀錄。
在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為嘉當-布饒爾-華定理。其專著 《堆壘素數論》系統地總結、發展與改進了哈代與李特爾伍德圓法、維諾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計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發表40餘年來其主要結果仍居世界領先地位,先後被譯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為20世紀經典數論著作之一。其專著《多個復變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陣技巧,結合群表示論,具體給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從而給出了柯西與泊松核的表達式。這項工作在調和分析、復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著廣泛深入的影響,曾獲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的研製,曾出版《統籌方法平話》、《優選學》等多部著作並在中國推廣應用。與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為「華-王方法」。在發展數學教育和科學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發表研究論文200多篇,並有專著和科普性著作數十種。

④ 白居易什麼朝代什麼身份主要成就

江南好。風情就真愛。

⑤ 身份證哪些用途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身份識別與證明

身份證是公民進行社會活動,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證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證件。
身份證作用是:
1:選民登記;
2:戶口登記;
3:兵役登記;
4:婚姻登記;
5:入學、就業;
6:辦理公證業務;
7:前往邊境管理區;
8:辦理申請出境手續;
9:參與訴訟活動;
10:辦理機動車、船駕駛證和行駛證,非機動車執照;
11:辦理個體營業執照;
12:辦理個人信貸事務;
13:參加社會保險,領取社會救濟;
14:辦理搭乘民航飛機手續;
15:投宿旅店辦理登記手續;
16:提取匯款、郵件;
17:寄賣物品;
18:辦理其它事務。

居民身份證的歷史

居民身份證,作為我國國家法定的身份證件,具有證明公民身份的法律效力,證件規格統一,由執法機關制發,可能在全國范圍內使用,不受時空范圍的限制,而且攜帶、使用方便,不易偽造,這些特點是其他身份證件如工作證、介紹信、學生證等所不具備的。居民身份證具有無法替代的嚴肅性。分段實施居民身份證制度,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不僅是戶口管理制度中的一項重大改革,也是我國適應改革開放政策、加強國家行政管理、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一項重要措施。

建國後,我國公民沒有居民身份證,證明自己身份的時候用的是戶口簿和單位介紹信。建國初期曾經有人想過要製作一種身份證件取代戶口簿和介紹信,但由於歷史等原因,一直未能將這一想法變成現實。

1986年4月6日,國務院批轉公安部關於頒發居民身份證若干問題請示的通知,同時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自此,我國通過實施居民身份證制度,揭開了居民戶口證件化管理的序幕。

1984年至1991年,是我國頒發居民身份證的試點和集中發證階段。根據中央、國務院的指示,1984年發證試點工作首先在北京進行,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上海、天津等九大城市相繼開展了試點工作。同時,公安部加緊與各有關部門進行頒發居民身份證的組織協調、技術、工藝、設備和研製等工作,頒發居民身份證是一項巨大、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公安部業務主管部門與國家有關部門共同探討,落實了頒發居民身份證的經費;籌建了制證中心、所;試制、生產制證設備和制證原材料。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借鑒國外證件技術的製作工藝,制定了制證技術行業標准,舉辦了幾十期發證組織工作和制設備與制證技術培訓班,這些工作為全國發證工作奠定了基礎。1984年,第一代居民身份證面世,為聚酯薄膜密封、單頁卡式,15位編碼。最初發放的有一大批身份證是用手工填寫的。據了解,當時,有關各方曾就居民身份證是否要有「婚姻狀況」、「職業」等內容進行過爭論和探討,綜合考慮國內的實際情況,最終決定不列入身份證內容。

1985年9月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2次會議批准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標志著我國居民身份證制度的正式確定。1986年11月3日,國務院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實施細則》。此後,各地根據國務院部署的全國五年(1986至1990年)集中發證規劃,分別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在完成試點的基礎上,從城市到農村,分期分批全面展開了頒發居民身份證工作。1988年5月9日,國務院召開了頒發居民身份證工作電話會議,原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王芳同志在會上作了重要指示,要求各地「確保建國40周年前夕完成五億人的發證任務」,並提出了明確要求。同年10月25日,公安部召開全國加快頒居民身份證工作電話會議,提出要「確保發證任務的完成,如期在全國實施居民身份證使用、查驗制度。。根據兩次電話會議精神,各地及時調整發證部署,終於在國慶40周年前超額完成了五億發證任務,使全國大中城市、交通沿線、沿海開放地區、經濟特區、旅遊地區、邊境地區以及經濟發達的農村地區的大多數公民領到了居民身份證。居民身份證使用和查驗制度的順利實施,方便了居民日常和社會活動的需要,而且在確保國慶40周年慶祝活動和舉世矚目的亞運會的安全方面,在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以及流動人口的管理工作中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由於受當時國內原材料、技術和設備以及工藝水平等限制,使用的印刷設備比較落後,手工操作工序多,且分散制證,不僅難以保證身份證的質量,而且無法安全有效地防偽。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公安部於1991年立項進行制證工藝改革與制證設備技術改造,還吸收了地方公安機關制證技術革新成果,創建了我國新的制證工藝系統。改革後的制證新工藝的優點是:縮短了制證周期;實現了證件現代化封閉式生產,有處於安全保密;證件一致性好,提高了防偽能力。

但是,隨著各種高科技產品的出現,使得非專業人員也有可能偽造含有加密技術的證件。因此,為了提高證件的防偽性能,我國新的防偽居民身份證從1995年7月1日起啟用。證件採用了全息透視塑封套防偽,使用這一技術後,身份證幾乎不可能無損剝離,任何企圖變造已經處理過的信息的行為,都將使全息圖象遭到破壞,有效地防止了偽造、變造。

1999年10月1日起,為滿足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強社會管理,實現社會信息化管理,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方便群眾生活,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經國務院批准,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和實行公民身份號碼制度——國家為每個公民從出生之日起就編定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份代碼。從該日開始,可以為申領、補領、換領證件的公民頒發18位號碼的居民身份證,此前頒發的15位編號的身份證仍然有效,有效期內不必換發新證,公安機關不會要求群眾提前換領新證,但如果持證人要求換領的,可為其換發18位號碼的居民身份證。在換領、補領新證的同時收回舊證。

公民身份證號碼是特徵組合碼,採用原居民身份證編號,由18位數字組成。前6位為地址碼,第7至14位為出生日期碼,第15至17位為順序碼,第18位為校驗碼。具體含義是:地址碼表示公民常住戶口所在縣(市、旗、區)的行政區劃代碼,出生日期碼表示公民出生的公歷年月日,順序碼表示在同一地址碼所標識的區域范圍內對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編定的順序號(奇數分配給男性,偶數分配給女性),校驗碼採用數據處理校驗碼系統。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已經使用了近20年的第一代居民身份證已經不適應信息化發展、IT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的要求,而且現用身份證存在易假冒、難查核等缺陷,給公安部門實施有效管理、提高案件偵破率等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經過多年論證,在加強研究落實防偽及檢測手段的同時,公安部門決定用研發一種新式的身份證來取代現有的身份證。

身份證製作專家們綜合考慮與比較了磁條、光碼、OCL碼、條碼、晶元等各種材料後,最終決定選用晶元。然後,基於身份證發放數量、居民使用層次等各方面因素,決定選用非接觸式晶元,從而避免了接觸式晶元易被污染、磨損、擊穿等不足。

專家介紹,新身份證的大小將類似於現行身份證,採用的是一種無污染、使用期限長的有機材料,材料中間夾著一個無法直接看到的特殊晶元。特殊晶元包含兩部分信息:視讀信息和機讀信息。視讀信息和現行身份證上的基本一致,包括公民的性別、年齡、出生年月、地址等一系列身份特徵;機讀信息除了包含視讀信息外,有可能採用指紋或其他人體生物特徵技術,更有效地識別個人身份。專家指出,新身份證一方面適應未來信息化的需要,可以直接與計算機溝通;另一方面,提高了防偽性能,不僅可有效防止偽造、變造,而且能防止制發過程中的內部違法行為。公安部將建立身份證資料庫,全國聯網。

需要明確的是,公安部門計劃頒發的居民身份證不是一般意義上的IC卡。公安部有關專家介紹,由於身份證是我國居民惟一的法律證件,具有無法替代的嚴肅性。因此,第二代身份證使用的材料不可能與正在流通中的銀行卡、電話IC卡相同,也不可能實現多功能的『一卡通'。據了解,普通的IC卡使用PVC材料(聚氯乙烯),溫差變化會使其變形,不能長期保存,生產、銷毀時都會對環境產生污染,這根本無法滿足身份證長期廣泛使用的需要。

新一代居民身份證只要通過非接觸式讀卡,就能夠一目瞭然地鑒別一個人的真實身份。專家稱:「非接觸IC技術(即卡不用插入機器,可在一定距離內讀寫)雖然已在國際公共交通收費系統等領域廣泛使用,但應用於身份證,我國還是首次。」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⑥ 祖沖之是什麼朝代,身份,主要成就

南北朝,數學家、天文學家,在數學、天文學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

祖沖之(429年—500年),字文遠,出生於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中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一生鑽研自然科學,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製造三方面。

他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

直到16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打破了這一紀錄。

由他撰寫的《大明歷》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對後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確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邊論》、《綴術》、《述異記》、《歷議》等。

(6)身份的成果擴展閱讀:

成就介紹:

1、祖率

祖沖之算出的圓周率的近似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並提出圓周率的約率為22/7,密率為355/113。祖沖之首創上下限的提法,將圓周率規定在這個界限間。

並且他的圓周率精確值在當時世界遙遙領先,直到1000年後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超過他。所以,國際上曾提議將「圓周率」定名為「祖率」。

2、《綴術》

《綴術》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一部算經,匯集了祖沖之和祖暅之父子的數學研究成果。這本書被認為內容深奧,以致「學官莫能究其深奧,故廢而不理」(《隋書》)。

《綴術》在唐代被收入《算經十書》,成為唐代國子監算學課本,當時學習《綴術》需要四年的時間,可見《綴術》的艱深。《綴術》曾經傳至朝鮮、日本,但到北宋時這部書就已亡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祖沖之

⑦ 5個中國科學家的名字與他的成果

錢學森;鄧稼先;他們研製出了原子彈;氫彈。

⑧ 三齡兩歷一身份的成效

實施半個月,有3名幹部因相關原因,被取消了考察人選或任用資格。

⑨ 了解家庭成員的身份證號碼,通過對相關數據的分析,說一說你的研究成果

公民身份號碼是特徵來組合碼自,由十七位數字本體碼和一位數字校驗碼組成。排列順序從左至右依次為:六位數字地址碼,八位數字出生日期碼,三位數字順序碼和一位數字校驗碼。 居民身份證是國家法定的證明公民個人身份的有效證件。

閱讀全文

與身份的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