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漲財教育聯合創始人,
摘要 四川漲財教育咨詢有限公司於2020年08月04日成立。法定代表人黃博文,公司經營范圍包括:許可項目:職業中介活動;第一類增值電信業務;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具體經營項目以相關部門批准文件或許可證件為准)一般項目:教育咨詢服務(不含涉許可審批的教育培訓活動);信息咨詢服務(不含許可類信息咨詢服務);軟體開發;企業管理咨詢;企業形象策劃;會議及展覽服務;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攝像及視頻製作服務;圖文設計製作;專業設計服務;廣告設計、代理;廣告製作;廣告發布(非廣播電台、電視台、報刊出版單位);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交流、技術轉讓、技術推廣;辦公用品銷售;體育用品及器材零售;文具用品零售;教學專用儀器銷售;廣播影視設備銷售;電子產品銷售(除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外,憑營業執照依法自主開展經營活動)等。[1]
⑵ 航發控制能長期持有嗎如何解讀航發控制2021一季度業績航發控制暴跌後還能買嗎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南海自由行為借口屢屢挑釁我國,但我國的態度也強硬起來,多次在領海開展軍演,軍工股再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航發控制也屬於軍工股,這只股票咋樣,投資它靠不靠譜,看完下文你們就懂啦。在對航發控制進行詳細的了解前,先為大家奉上一份國防軍工行業龍頭股名單,千萬不要錯過:寶藏資料!國防軍工行業龍頭股一欄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中國航發動力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及衍生產品、國際合作業務、非航空產品及其他三大業務。公司經營范圍包括:航空航天船舶動力控制系統、行走機械動力控制系統、工業自動控制及新能源控制系統及其產品的研發、製造、銷售、修理、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利用自有資產對外投資等。
看完了航發控制的公司情況,下面通過亮點分析航發控制適不適合入手。
亮點一: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龍頭企業,競爭優勢明顯
航發控制被看做是中國航發最重要的業務板塊之一,在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領域,身為國內主要研製生產的企業,在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細分領域中是行業的帶頭人,市佔率超過99%。這個公司全面投入到國內所有在役、在研型號的研製生產,擁有絕對領先的研製技術能力,細分領域屬於壟斷地位。
亮點二:疫情消退,國際合作業務有望逐漸復甦
公司的國際合作業務主要包括為國外知名航空企業提供民用航空精密零部件的轉包生產。去年上半年,受到疫情的沖擊,該業務實現營收1.29億元,同比減少31.22%。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消除,國際合作業務也將會逐步恢復。C919的誕生促使國內民用航空發動機動力控制市場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機會,公司積累的豐富經驗能夠為國外民用航空企業提供配套產品,未來有望參與國產大飛機項目,在國內民用航空這個寬闊的市場覓得一席之地。由於篇幅存在限制,還想知道更多關於航發控制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全部都整理在這篇研報裡面了,點開就可以了解:【深度研報】航發控制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據研究,即便我國2020年軍費預算規模處於世界第2位,可始終不足美國軍費支出的1/4,且GDP佔比不到1.3%,遠遠少於世界平均水平的2.6%,對比軍事強國美國和俄羅斯而言差距可不小。
而且,當前我國擁有各型現役軍用飛機一共3260架,才佔美軍1/4,然後我國軍用飛機中老舊機型佔比也不小。現在我國軍機處於的階段是用新的去代替舊的,加速列裝補齊保有量短板、加速升級換裝提升先進戰機佔比,都將會為軍用航空發動機帶來巨大的增量空間。
總的來說,航發控製作為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中的標桿性企業,隨著軍工繁榮度上升,能發展的空間也是蠻大的。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如若想更確切的清楚航發控制未來行情,點擊這個鏈接試試,你可以咨詢專業的投顧 ,他們可以幫助你診股,就能知道航發控制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航發控制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0-25,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⑶ 四項所得稅優惠政策全國實施,新政有哪些亮點
相關解讀如下:
一、關於有限合夥制創業投資企業法人合夥人企業所得稅政策
通知規定
1.自2015年10月1日起,全國范圍內的有限合夥制創業投資企業採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於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滿2年(24個月)的,該有限合夥制創業投資企業的法人合夥人可按照其對未上市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投資額的70%抵扣該法人合夥人從該有限合夥制創業投資企業分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抵扣。
2.有限合夥制創業投資企業的法人合夥人對未上市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投資額,按照有限合夥制創業投資企業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投資額和合夥協議約定的法人合夥人佔有限合夥制創業投資企業的出資比例計算確定。
政策解析
我國的合夥企業,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普通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組成,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組成,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
有限合夥企業是介於普通合夥企業與有限責任公司之間的一類企業,有限責任與無限責任並存的架構非常適和風險投資者各方的需要,由具有良好投資意識的專業管理機構或個人作為普通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負責企業的經營管理;作為資金投入者的有限合夥人享受合夥收益,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一樣,對企業債務只承擔有限責任。
為了鼓勵對國家需要重點扶持和鼓勵的創業進行投資,從2013年起,在蘇州工業園區施行「有限合夥制創業投資企業採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於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2年(24個月)以上的,該有限合夥制創業投資企業的法人合夥人可按照其對未上市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投資額的70%抵扣該法人合夥人從該有限合夥制創業投資企業分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抵扣」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後又推廣至中關村等所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和綿陽科技城。鑒於有限合夥企業在大眾創業中的特殊作用,今次財稅〔2015〕116號文件將上述享受投資抵扣優惠政策推廣至全國范圍。
所稱有限合夥制創業投資企業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和《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39號),立的專門從事創業投資活動的有限合夥企業。
創業投資企業投資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除應按照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科發火〔2008〕172號)和《關於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國科發火〔2008〕362號)的規定,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以外,還應符合職工人數不超過500人,年銷售(營業)額和資產總額不超過2億元,企業所得稅實行查賬徵收的條件。
中小企業接受創業投資之後,經認定符合高新技術企業標準的,應自其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年度起,計算創業投資企業的投資期限(是否滿24個月)。該期限內中小企業接受創業投資後,企業規模超過中小企業標准,但仍符合高新技術企業標準的,不影響創業投資企業享受有關稅收優惠。
二、關於技術轉讓所得企業所得稅政策
通知規定
1.自2015年10月1日起,全國范圍內的居民企業轉讓5年以上非獨占許可使用權取得的技術轉讓所得,納入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技術轉讓所得范圍。居民企業的年度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2.本通知所稱技術,包括專利(含國防專利)、計算機軟體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權、生物醫葯新品種,以及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確定的其他技術。其中,專利是指法律授予獨占權的發明、實用新型以及非簡單改變產品圖案和形狀的外觀設計。
政策解析
該項優惠政策原於2013年1月1日起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施行,自2015年1月1日起推廣至所有所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和綿陽科技城。此次規定從2015年10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適用。
企業所得稅法對技術轉讓給予減免稅優惠。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0〕111號)對符合減免稅條件的技術轉讓范圍進行了具體規定:技術轉讓,是指居民企業轉讓其擁有的專利技術、計算機軟體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植物新品種、生物醫葯新品種,以及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確定的其他技術的所有權或5年以上(含5年)全球獨占許可使用權的行為。
⑷ 簡述葯品技術轉讓的概念和類型
葯品技術轉讓,是指葯品技術的所有者按照本規定的要求,將葯品生產技術轉讓給受讓方葯品生產企業,由受讓方葯品生產企業申請葯品注冊的過程。
葯品技術轉讓分為新葯技術轉讓和葯品生產技術轉讓兩種類型。
滿意請採納
⑸ 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相關問題權威解答
1、高新技術企業是否每年都要滿足相關比例要求?
問:我公司今年剛通過了復審,年收入在20,000萬以上,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率優惠,是否需要每年都滿足研發費占收入比例不低於3%的要求?
《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科發火[2008]172號)第九條規定,企業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後,應依照本辦法第四條的規定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減稅、免稅手續。
享受減稅、免稅優惠的高新技術企業,減稅、免稅條件發生變化的,應當自發生變化之日起15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告;不再符合減稅、免稅條件的,應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未依法納稅的,主管稅務機關應當予以追繳。同時,主管稅務機關在執行稅收優惠政策過程中,發現企業不具備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的,應提請認定機構復核。復核期間,可暫停企業享受減免稅優惠。
第十條規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四)企業為獲得科學技術(不包括人文、社會科學)新知識,創造性運用科學技術新知識,或實質性改進技術、產品(服務)而持續進行了研究開發活動,且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3.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0,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於3%。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布〈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事項辦理辦法〉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76號)附件1《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備案管理目錄(2015年版)》第25項主要留存備查資料明確:
1.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證書;
2.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資料;
3.年度研發費專賬管理資料;
4.年度高新技術產品(服務)及對應收入資料;
5.年度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及占銷售收入比例,以及研發費用輔助賬;
6.研發人員花名冊;
7.省稅務機關規定的其他資料。
根據上述規定,在復審資格有效期內,企業每年的研究開發費用及占銷售收入比例都要達到減免稅條件。
2、企業當年職工總數如何界定?
問: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三)中要求“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10%以上”,對於其中的“企業當年職工總數”如何界定?只包括簽訂勞動合同的職工人數嗎?是否包含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臨時工?
《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科發火[2008]172號)第十條規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三)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10%以上;
根據上述規定,科技人員占企業職工總數的一定比例是納稅人申請高新技術企業的條件之一,但對於企業職工總數如何確定總局並沒有做出詳細的規定。在實際工作中,可參照下列文件的規定:
《企業會計准則第9號——職工薪酬》第三條第一款規定,本准則所稱職工,是指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的所有人員,含全職、兼職和臨時職工,也包括雖未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但由企業正式任命的人員。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若干稅務處理問題的公告的解讀》中明確,企業僱傭季節工、臨時工、實習生、返聘離退休人員以及接受外部勞務派遣用工,也屬於企業任職或者受雇員工范疇。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國家稅務局、北京市地方稅務局關於組織開展2014年度高新技術企業信息備案工作的通知》(京科發﹝2014﹞85號)附件《高新技術企業年度信息備案表》指標解釋:
從業人員期末人數:指報告期末最後一日24時在本單位工作,並取得工資或其他形式勞動報酬的人員數。該指標為時點指標,不包括最後一日當天及以前已經與單位解除勞動合同關系的人員,是在崗職工、勞務派遣人員及其他從業人員之和。從業人員不包括:
1.離開本單位仍保留勞動關系,並定期領取生活費的人員;
2.利用課余時間打工的學生及在本單位實習的各類在校學生;
3.本單位因勞務外包而使用的人員,如:建築業整建制使用的人員;
4.參軍人員無論原單位是否仍發生活費或補貼都不統計在從業人員期末人數中;
5.本單位正式離退休人員,但包括正式離退休後又被單位返聘的離退休人員。
根據上述規定,對於企業僱傭的臨時工,應包括在職工總數范圍內。
3、銷售收入和總收入如何界定?
問:《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科發火[2008]172號)第十條規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銷售收入總額”符合要求:“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當年總收入”的6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時的“銷售收入總額”、“當年總收入”分別是什麼口徑?分別是會計收入還是所得稅收入口徑?
《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國科發火[2008]362號)附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第五條規定:
(三)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
企業通過技術創新、開展研發活動,形成符合《重點領域》要求的產品(服務)收入與技術性收入的總和。
技術性收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技術轉讓收入:指企業技術創新成果通過技術貿易、技術轉讓所獲得的收入;
2.技術承包收入:包括技術項目設計、技術工程實施所獲得的收入;
3.技術服務收入:指企業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和數據系統等為社會和本企業外的用戶提供技術方案、數據處理、測試分析及其他類型的服務所獲得的收入;
4.接受委託科研收入:指企業承擔社會各方面委託研究開發、中間試驗及新產品開發所獲得的收入。
所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填報說明規定,“銷售收入”是指:產品收入和技術服務收入之和。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2014年版)〉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63號)所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填報說明規定:
A107041《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情況及明細表》填報說明規定,第8行“二、本年企業總收入”:填報納稅人本年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稅法第六條規定的收入總額。包括:銷售貨物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轉讓財產收入,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接受捐贈收入,其他收入。
根據上述規定,所述銷售收入為產品收入和技術服務收入的總和,不同於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企業當年總收入為《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規定的收入總額,包括:銷售貨物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轉讓財產收入,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接受捐贈收入,其他收入。
4、特許權使用費是否屬於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費用?
問:一家企業為取得境外公司的軟體、專利的使用權,向境外公司支付了特許權使用費,該費用是否可以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費用,用於計算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比率?
《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科發火[2008]172號)第二條規定,本辦法所稱的高新技術企業是指: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見附件)內,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形成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並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在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台地區)注冊一年以上的居民企業。
第十條規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四)企業為獲得科學技術(不包括人文、社會科學)新知識,創造性運用科學技術新知識,或實質性改進技術、產品(服務)而持續進行了研究開發活動,且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國科發火[2008]362號)第四條關於研究開發活動確認及研究開發費用歸集規定:
(一)研究開發活動的確認
1.研究開發活動定義
為獲得科學與技術(不包括人文、社會科學)新知識,創造性運用科學技術新知識,或實質性改進技術、產品(服務)而持續進行的具有明確目標的活動。
創造性運用科學技術新知識,或實質性改進技術、產品(服務),是指企業在技術、產品(服務)方面的創新取得了有價值的進步,對本地區(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計劃單列市)相關行業的技術進步具有推動作用,不包括企業從事的常規性升級或對某項科研成果直接應用等活動(如直接採用新的工藝、材料、裝置、產品、服務或知識等)。
(二)研究開發費用的歸集
1.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的核算
企業應按照下列樣表設置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用研究開發費用輔助核算賬目,提供相關憑證及明細表,並按本《工作指引》要求進行核算。
2.各項費用科目的歸集范圍
(6)無形資產攤銷
因研究開發活動需要購入的專有技術(包括專利、非專利發明、許可證、專有技術、設計和計算方法等)所發生的費用攤銷。
根據上述規定,首先應判定該企業取得的境外公司的軟體、專利使用權是否用於《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見附件)內的研究開發活動。如果是用於研究開發活動的,企業取得境外公司的軟體、專利使用權應確定為無形資產,相應攤銷支出計入研究開發費用。如果不是用於研究開發活動的,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不能作為研究開發費用。
5、高新技術企業查補所得能否適用15%的優惠稅率?
問:我公司2011年起申請為高新技術企業,在稅務稽查中要查補2012年度的所得稅,查補所得能否適用15%的優惠稅率?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查增應納稅所得額彌補以前年度虧損處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0年第20號)第一條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第五條的規定,稅務機關對企業以前年度納稅情況進行檢查時調增的應納稅所得額,凡企業以前年度發生虧損、且該虧損屬於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允許彌補的,應允許調增的應納稅所得額彌補該虧損。
彌補該虧損後仍有餘額的,按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對檢查調增的應納稅所得額應根據其情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有關規定進行處理或處罰。
《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規定,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科發火[2008]172號)第十五條規定,已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有下述情況之一的,應取消其資格:
(一)在申請認定過程中提供虛假信息的;
(二)有偷、騙稅等行為的;
(三)發生重大安全、質量事故的;
(四)有環境等違法、違規行為,受到有關部門處罰的。
根據上述規定,在稅務稽查時如該企業在應補交企業所得稅的所屬年度仍為高新技術企業,則應適用15%稅率。如企業因偷騙稅或其它原因被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則應按25%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6、境外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是否適用15%稅率?
問:我公司為高新技術企業,境外子公司匯回的股息紅利所得是否適用15%的優惠稅率?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高新技術企業境外所得適用稅率及稅收抵免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47號)第一條規定,以境內、境外全部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總收入、銷售收入總額、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等指標申請並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其來源於境外的所得可以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即對其來源於境外所得可以按照15%的優惠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在計算境外抵免限額時,可按照15%的優惠稅率計算境內外應納稅總額。
根據上述規定,如果貴公司未以境內、境外全部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總收入、銷售收入總額、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等指標申請並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僅考慮該子公司收到的投資收益作為總收入的組成部分,境外分回投資收益不能享受15%的優惠稅率,應當按照25%的適用稅率計算補繳稅款。
⑹ 新企業所得稅法和舊企業所得稅法有什麼變動
在全國人大十屆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新的企業所得稅後,從2008年1月1日起即將實施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在新稅法中對原有的企業所得稅制度和相關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在本次我公司獲得的內部資料「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送審稿中對已發布的新企業所得稅法中的一些概念和條款的具體實施做出了明確解釋,本稿將從新舊稅法的對比中的五個普遍關心的方面對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做出解讀。
一、 納稅義務人和納稅義務的界定
新企業所得稅法中納稅義務人的范圍為除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外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取消了以往內外資所得稅法分別確定的納稅義務人的做法,同時類似於個人所得稅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人與非居民納稅人的不同,並為體現不同企業承擔不同納稅義務的原則,引進了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的概念。在國際上,居民企業的判定標准有很多,「登記注冊地標准」、「實際管理機構地標准」和「總機構所在地標准」等,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新稅法採用了「登記注冊地標准」和「實際管理機構地標准」相結合的辦法,並對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作了明確界定。
新稅法名詞解釋:
居民企業,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
非居民企業,是指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
相應的,隨著納稅義務人分類的變化,其納稅義務也相應的有所改變,新稅法規定:「居民企業承擔全面納稅義務,就其境內外全部所得納稅;非居民企業承擔有限納稅義務,一般只就其來源於我國境內的所得納稅。」這與個人所得稅法中居民納稅人負有無限納稅義務、非居民納稅人負有限納稅義務的相關規定的十分相似的。在現行稅法中,對於企業所得稅中所規定的內資企業納稅義務人「應當就其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包括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對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納稅義務人「外商投資企業的總機構設在中國境內,就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所得稅。外國企業就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所得稅。」。由此看出,新稅法不再以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來劃分各自不同的納稅義務,而是統一以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加以劃分,體現了納稅義務人納稅地位的公平性。在我國經濟恢復發展初期,為吸引外資帶動國內經濟發展,我國分別制定了內資企業適用的企業所得稅法和外資企業適用的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法,這種做法在國際上一些國家經濟起步階段都曾或多或少使用過,但是隨著我國經濟體系的完善,我們需要參照國際上同類國家及發達國家的做法,將公平作為提高企業積極性的重要手段,促進經濟更加平穩和有效的發展。
二、 稅率變化
稅率的高低直接決定著納稅義務人的稅負水平。據統計,全世界159個實行企業所得稅的國家(地區)平均稅率為28.6%,而我國新的企業所得稅的基準稅率為25%,比原暫行條例的規定低7個百分點。比世界所得稅平均稅率低3.6個百分點。這在我國周圍幾個國家中甚至世界范圍中也是偏低的。
實施細則中規定的兩檔優惠稅率分別為15%和20%。其中能夠適用15%優惠稅率的企業只限於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適用20%優惠稅率的企業分有兩種:一是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二是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非居民企業。在此第二條所述的概念中,可以看出是對舊外資企業所得稅法中預提所得稅的調整,在過去,預提所得稅的稅率為10%,而在新法中有所調增。
該稅率變化對於絕大多數內資企業來說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降低了稅負,但是應當注意,新稅法中將對於小型微利企業的優惠稅率統一調整到20%,相比現行「對年應納稅所得額在3萬元(含3萬元)以下的企業,暫減按18%的稅率徵收所得稅;年應納稅所得額在10萬元(含10萬元)以下至3萬元的企業,暫減按27%的稅率徵收所得稅。」的規定,那些年應納稅所得額在3萬元(含3萬元)以下的企業,稅率則上升了2個百分點。很顯然,此次稅率的改革體現了國家對小型微利企業的照顧扶持,但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國家對促進企業產業調整,提高盈利水平的引導。
小型微利企業是指:1製造業, 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 30 萬元, 從業人數不超過 100 人, 資產總額不超過 3000 萬元; 2 非製造業, 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 30 萬元, 從業人數不超過 80 人, 資產總額不超過 1000 萬元。
對於外商投資和外商企業來說,雖然名義稅率與內資企業相同,但是由於有一系列的稅收優惠,如「設在經濟特區的外商投資企業、在經濟特區設立機構、場所從事生產、經營的外國企業和設在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設在沿海經濟開放區和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城市的老市區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減按24%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設在沿海經濟開放區和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城市的老市區或者設在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屬於能源、交通、港口、碼頭或者國家鼓勵的其他項目的,可以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等一系列的規定,且生產經營企業經營期在十年以上的,還可以享受兩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政策,相對於內資企業,稅負是十分偏低的。統一稅率後,大多數外商投資和外商企業的實際稅率實際上是有所調高,這與我國經濟發展態勢與企業公平發展的需求的分不開的。稅率的統一使企業能夠在同一片土地上充分公平的競爭,有利於挖掘企業發展的積極性,同時也從一定程度上杜絕了內資企業採取將資金轉到境外再投資境內的「返程投資」方式,以享受外資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企業扭曲行為。
名詞解釋:
返程投資是指一個經濟體境內投資者將其持有的貨幣資本或股權轉移到境外,再作為直接投資投入該經濟體的經濟行為。返程投資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返程投資僅指貨幣資本的跨境往返運動,廣義的返程投資還包括反向並購導致的股權跨境轉移。
三、 稅前扣除項目
1 工資薪金
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八條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合理的職工工資薪金, 准予在稅前扣除。」在現行稅法中只有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以及部分高新技術企業才可以享受此項政策,此項條款擴大了工資全額稅前扣除的范圍,當然主要是取消了對內資企業按計稅工資進行稅前扣除的歧視性規定,同時避免了對於職工工資薪金這部分所得的同一所得性質的重復課稅。
2 捐贈支出
與工資薪金一樣,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七條取消了內外資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差異,統一將企業公益性捐贈支出稅前扣除比例確定為年度利潤總額的12%。同時明確了年度利潤總額是指:企業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計算的年度會計利潤。在現行稅法中,內資企業只能在稅前扣除3%以內的部分,且為應納稅所得額的3%以內部分。(外資企業可以在稅前據實扣除)實行新企業所得稅法後,內資企業稅前捐贈支出扣除比例大幅度提高了,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支持公益性團體和公益事業發展的積極性。
對於公益性團體的界定新企業所得稅法延用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公益救濟性捐贈稅前扣除政策及相關管理問題的通知》財稅[2007]6號中的規定。
3 廣告費支出
對於內資企業廣告費支出是分類別不同區分的。具體有1、考慮到高新技術企業推進新技術的必要廣告支出,高新技術企業的廣告費可在稅前據實扣除;2. 糧食類白酒生產企業不屬於國家鼓勵類生產項目廣告費不得在稅前扣除;3.一般企業的廣告費支出按當年銷售收入一定比例(包括2%、8%、25%)扣除,超過比例部分可結轉到以後年度扣除。
但是對於外商投資企業,不分類別均可據實全額稅前扣除,這是不符合稅法立法要求的。例如根據2006年《外資企業產業指導目錄》中的規定,一些行業如黃酒、優質白酒生產等屬於外商企業限制投資類的產業,像這樣的產業內資企業廣告費用是不得扣除的,但是外商企業卻可以全額扣除,這是不符合國家限制外資企業投資的意圖的。
新企業所得稅中將廣告費用的扣除規定在按年度實際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支出, 不超過當年銷售 ( 營業 ) 收入 15%( 含 ) 的部分准予扣除, 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年度結轉扣除。這是在綜合考慮原各行業稅負水平後制定出的平均扣除率,雖然新企業所得稅法統一了內外資廣告費用稅前扣除的口徑,但是沒有考慮到各行業自身情況的不同,對於一些需要做出大量廣告進行宣傳的企業可能廣告費會成為一項負擔,而對於部分不屬於鼓勵行業范圍內的企業來說扣除率有過於偏高,個人認為此項條款應當再為斟酌。
4 業務招待費
現行無論是內資還是外資企業,業務招待費支出都是與銷售收入或者營業收入掛鉤的,且都採用超額累計法,只不過內資企業分為兩檔,以1500萬元為界限,而外資企業考慮了行業差異和收入來源的不同,分兩種情況各自設立兩檔,分別以1500萬和500萬為界限。新企業所得稅中不再鼓勵企業多發生業務招待費用,企業實際發生的與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 只能按實際發生額的 50% 扣除,也縮小了企業在業務招待費上動腦筋的空間。
超額累計法,亦稱為超額累退計算,即每一檔計算比例,隨著營業收入的增加而減少,它是分檔級分別計算的。
5 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
新的企業所得稅較現行稅法更從實質的角度明確了固定資產大修理的范圍。
(一) 發生的支出達到取得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 50% 以上;
(二) 發生修理後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延長 2 年以上;
(三) 發生修理後的固定資產生產的產品性能得到實質性改進或市場售價明顯提高、生產成本顯著降低;
(四) 其他情況表明發生修理後的固定資產性能得到實質性改進, 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增加。
其中第一條應注意的是,《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國稅發[2000]84號中為「發生的修理支出達到固定資產原值20%以上」。新企業所得稅法對於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的規定最實質的體現之一在於引用了計稅基礎一詞。
計稅基礎,是指企業各項會計業務在按照稅法規定而非會計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後得到的賬面價值。固定資產隨著使用年限的加長,經過成本—收益比的考慮,通常修理支出也在逐漸減少,因而不可能一成不變的總在原值20%以上,配合固定資產存在折舊現象的特殊情況,修理支出也是一個動態遞減的過程,因此新企業所得稅法中的規定更為現實和合理。
6 企業重組
企業合並,被合並方企業將全部資產和負債轉讓給合並方企業,合並後企業彌補的被合並方企業虧損限額在新舊企業所得稅法中的規定也很不相同。
現行企業所得稅法:
可彌補被合並企業虧損的所得額=合並企業未彌補虧損前的所得額×(被合並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合並後合並企業全部凈資產公允價值)(國稅發[2000]119號)
新企業所得稅法:
當年可由合並後企業彌補的被合並方企業虧損限額 = 被合並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國家當年發行的最長期限的國債利率
7 研發費用
在研發費用的扣除上,新企業所得稅規定實行100% 扣除基礎上, 按研究開發費用的 50% 加計扣除,相比與現行企業所得稅法「研發費用據實扣除,對研發費用增長幅度在10%以上的,可再按實際發生額的50%抵扣當年應納稅所得額」的規定,筆者認為綜合新舊稅法,舊稅法中的規定也許更為合適。雖然企業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研發可能趨於平緩,但是加計扣除應當主要是針對企業開展研發初期資金緊張而採取的鼓勵企業研發並緩解企業壓力的優惠政策,所以新稅法中的規定有可能會減緩企業開展研發的力度。綜合新舊稅法,可以採取在稅前據實扣除研發費用,但費用佔到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中的一定比例時,可加計扣除的辦法。
四、 應納稅額
居民企業來源於中國境外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處理
新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居民企業從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外國企業分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外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外國企業在境外實際繳納的所得稅稅額中屬於該項所得負擔的部分,可以作為該居民企業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稅稅額,在本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抵免限額內抵免。」
其中居民企業從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外國企業包括:
(一) 由單一居民企業直接持有 25% 以上股份的外國企業;
(二) 由本條第 (一) 項規定的外國企業直接持有25%以上股份, 且由單一居民企業通過一個或多個前述外國企業間接持有25% 以上股份的外國企業;
(三) 由本條第 (一) 項或第 (二) 項規定的外國企業直接持有 25% 以上股份 , 且由單一居民企業通過一個或多個前述外國企業間接持有 25% 以上股份的外國企業。
抵免境外所得稅稅額中由其負擔的稅額的,應在符合本條例第一百零三條規定持股比例的企業之間, 從最低一層企業起逐層計算由上一層企業負擔的稅額, 其計算公式如下 :
本層企業所納稅額由上一層企業負擔的稅額 = 本層企業就利潤和投資收益所實際繳納和按稅法規定計算負擔的稅額 x 本層企業向上一層企業分配的股息紅利額÷本層企業所得稅後利潤額。
五、 優惠政策
1 從事農、林、牧、漁業
在現行稅法中,關於農、林、牧、漁業的企業所得稅優惠范圍較為狹窄,如在國辦發〔2002〕62號中「對重點農產品加工骨幹企業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和農產品初加工所得,3至5年免徵企業所得稅。」 財稅字〔1997〕49號中「國有農口企業、事業單位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和農林產品、漁業類初級加工取得的所得,暫免徵所得稅」以及國稅發〔2001〕124號「對國家認定為農業產業化的重點龍頭企業和其所屬直接控股比例超過50%以上的子公司,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和農林產品初加工取得的收入,與其他業務分別核算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批准,可暫免徵企業所得稅」。可見享受稅收優惠還需要滿足各種各樣的要求。新企業所得稅法中對從事農、林、牧、漁業的企業做出了擴大性的更改。企業從事1. 穀物、薯類、油料、豆類、棉花、麻類、糖料的種植;2. 中葯材的種植;3. 林木的培育和種植;4. 豬、牛、羊的飼養項目的所得,免徵企業所得稅,對於企業從事1. 蔬菜的種植, 水果、堅果、飲料和香料作物的種植;2. 林產品的採集 ( 不包括天然森林和野生植物產品的採集 );3. 牲畜、家禽的飼養 ( 不包括狩獵和捕捉動物 );4. 海水養殖、內陸養殖和遠洋捕撈;5. 灌溉服務、農產品初加工服務、獸醫服務等農、林、牧、漁服務業項目的所得項目的所得,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從中對國家扶持農林畜牧業的決心可見一斑。
2 兩免三減半
對於一些鼓勵投資的項目,可以不分內外資享受兩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可以享受兩免三減半的優惠政策的項目有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除企業承包經營、承包建設和內部自建自用)、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
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是指《公共基礎設施項目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內的港口碼頭、機場、鐵路、公路、電力、水利等項目。
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包括公共污水處理、公共垃圾處理、沼氣綜合開發利用、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潮汐發電、海水淡化等。
3 技術轉讓
為鼓勵企業技術研究轉讓,加大技術交流,新企業所得稅對企業進行技術轉讓加大了鼓勵力度。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500 萬元以內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500萬元以上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4 資源綜合利用
為鼓勵資源綜合利用,世界各國都採取了各式各樣的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企業節約能源,進行再利用活動,如日本規定用於環境保護的投資可以免徵固定資產財產稅;美國和德國對於企業興建資源綜合利用設施給予政府補貼等等。我國現行稅法中也規定「綜合利用本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在《資源綜合利用目錄》內的資源做主要原料生產的產品的所得,從生產經營之日起,免徵企業所得稅5年」,但是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卻很顯然對於資源綜合利用的鼓勵力度仍然不夠大。「企業以《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內的資源作為主要原材料, 生產非國家限定並符合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的產品所取得的收入, 減按 90% 計入收入總額。」,「企業購置並實際使用的環境保護專用設備, 其設備投資額的 10% 可從企業當年的應納所得稅額中抵免。」。筆者認為,在目前我國資源仍然的過度開采,浪費現象極為嚴重的情況下,我們還需要加大鼓勵的力度。我國的人均資源擁有量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生產過程中利用率又低,繼續加大對資源的綜合利用才能真正解決資源短缺的問題,因此筆者認為此項規定應當再加考慮。
其它優惠政策均為微調,詳細內容可參考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細則。
⑺ 《哥本哈根協議》是個什麼協議
這份《哥本哈根協議》,包括2頁幾乎為空白的附錄在內,一共只有5頁紙,協議文本僅有12段話,主要內容包括: 在升溫幅度上,協議承諾,將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內,未提及是否以前工業化時期的全球氣溫作參照。 在減排目標上,協議沒有提及2050年長期減排目標,對於2020年中期減排,協議要求各國在2010年1月30日之前向聯合國提交具體減排計劃。 在資金問題上,協議指出,發達國家應在2010年到2012年間,通過國際組織向發展中國家每年提供100億美元氣候援助資金,並在2013年到2020年間每年提供總額為1000億美元的援助資金。協議沒有具體說明融資渠道及如何使用。 《哥本哈根協議》表示,將建立一個「哥本哈根綠色氣候基金」,作為發展中國家氣候變化適應性發展的融資主體,並設立「技術轉讓機制」,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和國際間技術轉讓。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解讀這份協議時說,協議將採取自願加入原則。明年1月1日,《哥本哈根協議》將「立即實行」。
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技術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正文
為了正確審理技術合同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有關規定,結合審判實踐,現就有關問題作出以下解釋。
一、一般規定
第一條技術成果,是指利用科學技術知識、信息和經驗作出的涉及產品、工藝、材料及其改進等的技術方案,包括專利、專利申請、技術秘密、計算機軟體、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等。
技術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具有商業價值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
第二條合同法第三百二十六條第二款所稱「執行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任務」,包括:
(一)履行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崗位職責或者承擔其交付的其他技術開發任務;
(二)離職後一年內繼續從事與其原所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崗位職責或者交付的任務有關的際蹩?⒐ぷ鰨???傘⑿姓?ü媼磧泄娑ǖ某?狻?br>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其職工就職工在職期間或者離職以後所完成的技術成果的權益有約定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約定確認。
第三條合同法第三百二十六條第二款所稱「物質技術條件」,包括資金、設備、器材、原材料、未公開的技術信息和資料等。
第四條合同法第三百二十六條第二款所稱「主要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包括職工在技術成果的研究開發過程中,全部或者大部分利用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金、設備、器材或者原材料等物質條件,並且這些物質條件對形成該技術成果具有實質性的影響;還包括該技術成果實質性內容是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尚未公開的技術成果、階段性技術成果基礎上完成的情形。但下列情況除外:
(一)對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供的物質技術條件,約定返還資金或者交納使用費的;
(二)在技術成果完成後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對技術方案進行驗證、測試的。
第五條個人完成的技術成果,屬於執行原所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任務,又主要利用了現所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的,應當按照該自然人原所在和現所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達成的協議確認權益。不能達成協議的,根據對完成該項技術成果的貢獻大小由雙方合理分享。
第六條合同法第三百二十六條、第三百二十七條所稱完成技術成果的「個人」,包括對技術成果單獨或者共同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也即技術成果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人民法院在對創造性貢獻進行認定時,應當分解所涉及技術成果的實質性技術構成。提出實質性技術構成並由此實現技術方案的人,是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
提供資金、設備、材料、試驗條件,進行組織管理,協助繪制圖紙、整理資料、翻譯文獻等人員,不屬於完成技術成果的個人。
第七條不具有民事主體資格的科研組織訂立的技術合同,經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授權或者認可的,視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訂立的合同,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未經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授權或者認可的,由該科研組織成員共同承擔責任,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該合同受益的,應當在其受益范圍內承擔相應責任。
前款所稱不具有民事主體資格的科研組織,包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設立的從事技術研究開發、轉讓等活動的課題組、工作室等。
第八條生產產品或者提供服務依法須經有關部門審批或者取得行政許可,而未經審批或者許可的,不影響當事人訂立的相關技術合同的效力。
當事人對辦理前款所稱審批或者許可的義務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人民法院應當判令由實施技術的一方負責辦理,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九條當事人一方採取欺詐手段,就其現有技術成果作為研究開發標的與他人訂立委託開發合同收取研究開發費用,或者就同一研究開發課題先後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委託人分別訂立委託開發合同重復收取研究開發費用的,受損害方依照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第二款規定請求變更或者撤銷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第十條下列情形,屬於合同法第三百二十九條所稱的「非法壟斷技術、妨礙技術進步」:
(一)限制當事人一方在合同標的技術基礎上進行新的研究開發或者限制其使用所改進的技術,或者雙方交換改進技術的條件不對等,包括要求一方將其自行改進的技術無償提供給對方、非互惠性轉讓給對方、無償獨占或者共享該改進技術的知識產權;
(二)限制當事人一方從其他來源獲得與技術提供方類似技術或者與其競爭的技術;
(三)阻礙當事人一方根據市場需求,按照合理方式充分實施合同標的技術,包括明顯不合理地限制技術接受方實施合同標的技術生產產品或者提供服務的數量、品種、價格、銷售渠道和出口市場;
(四)要求技術接受方接受並非實施技術必不可少的附帶條件,包括購買非必需的技術、原材料、產品、設備、服務以及接收非必需的人員等;
(五)不合理地限制技術接受方購買原材料、零部件、產品或者設備等的渠道或者來源;
(六)禁止技術接受方對合同標的技術知識產權的有效性提出異議或者對提出異議附加條件。
第十一條技術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技術開發合同研究開發人、技術轉讓合同讓與人、技術咨詢合同和技術服務合同的受託人已經履行或者部分履行了約定的義務,並且造成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的過錯在對方的,對其已履行部分應當收取的研究開發經費、技術使用費、提供咨詢服務的報酬,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因對方原因導致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給其造成的損失。
技術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履行合同所完成新的技術成果或者在他人技術成果基礎上完成後續改進技術成果的權利歸屬和利益分享,當事人不能重新協議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由完成技術成果的一方享有。
第十二條根據合同法第三百二十九條的規定,侵害他人技術秘密的技術合同被確認無效後,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以外,善意取得該技術秘密的一方當事人可以在其取得時的范圍內繼續使用該技術秘密,但應當向權利人支付合理的使用費並承擔保密義務。
當事人雙方惡意串通或者一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另一方侵權仍與其訂立或者履行合同的,屬於共同侵權,人民法院應當判令侵權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和保密義務,因此取得技術秘密的當事人不得繼續使用該技術秘密。
第十三條依照前條第一款規定可以繼續使用技術秘密的人與權利人就使用費支付發生糾紛的,當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處理。繼續使用技術秘密但又拒不支付使用費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請求判令使用人停止使用。
人民法院在確定使用費時,可以根據權利人通常對外許可該技術秘密的使用費或者使用人取得該技術秘密所支付的使用費,並考慮該技術秘密的研究開發成本、成果轉化和應用程度以及使用人的使用規模、經濟效益等因素合理確定。
不論使用人是否繼續使用技術秘密,人民法院均應當判令其向權利人支付已使用期間的使用費。使用人已向無效合同的讓與人支付的使用費應當由讓與人負責返還。
第十四條對技術合同的價款、報酬和使用費,當事人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以下原則處理:
(一)對於技術開發合同和技術轉讓合同,根據有關技術成果的研究開發成本、先進性、實施轉化和應用的程度,當事人享有的權益和承擔的責任,以及技術成果的經濟效益等合理確定;
(二)對於技術咨詢合同和技術服務合同,根據有關咨詢服務工作的技術含量、質量和數量,以及已經產生和預期產生的經濟效益等合理確定。
技術合同價款、報酬、使用費中包含非技術性款項的,應當分項計算。
第十五條技術合同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30日內仍未履行,另一方依據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三)項的規定主張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當事人在催告通知中附有履行期限且該期限超過30日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履行期限為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三)項規定的合理期限。
第十六條當事人以技術成果向企業出資但未明確約定權屬,接受出資的企業主張該技術成果歸其享有的,人民法院一般應當予以支持,但是該技術成果價值與該技術成果所佔出資額比例明顯不合理損害出資人利益的除外。
當事人對技術成果的權屬約定有比例的,視為共同所有,其權利使用和利益分配,按共有技術成果的有關規定處理,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當事人對技術成果的使用權約定有比例的,人民法院可以視為當事人對實施該項技術成果所獲收益的分配比例,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二、技術開發合同
第十七條合同法第三百三十條所稱「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及其系統」,包括當事人在訂立技術合同時尚未掌握的產品、工藝、材料及其系統等技術方案,但對技術上沒有創新的現有產品的改型、工藝變更、材料配方調整以及對技術成果的驗證、測試和使用除外。
第十八條合同法第三百三十條第四款規定的「當事人之間就具有產業應用價值的科技成果實施轉化訂立的」技術轉化合同,是指當事人之間就具有實用價值但尚未實現工業化應用的科技成果包括階段性技術成果,以實現該科技成果工業化應用為目標,約定後續試驗、開發和應用等內容的合同。
第十九條合同法第三百三十五條所稱「分工參與研究開發工作」,包括當事人按照約定的計劃和分工,共同或者分別承擔設計、工藝、試驗、試制等工作。
技術開發合同當事人一方僅提供資金、設備、材料等物質條件或者承擔輔助協作事項,另一方進行研究開發工作的,屬於委託開發合同。
第二十條合同法第三百四十一條所稱「當事人均有使用和轉讓的權利」,包括當事人均有不經對方同意而自己使用或者以普通使用許可的方式許可他人使用技術秘密,並獨占由此所獲利益的權利。當事人一方將技術秘密成果的轉讓權讓與他人,或者以獨占或者排他使用許可的方式許可他人使用技術秘密,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或者追認的,應當認定該讓與或者許可行為無效。
第二十一條技術開發合同當事人依照合同法的規定或者約定自行實施專利或使用技術秘密,但因其不具備獨立實施專利或者使用技術秘密的條件,以一個普通許可方式許可他人實施或者使用的,可以准許。
三、技術轉讓合同
第二十二條合同法第三百四十二條規定的「技術轉讓合同」,是指合法擁有技術的權利人,包括其他有權對外轉讓技術的人,將現有特定的專利、專利申請、技術秘密的相關權利讓與他人,或者許可他人實施、使用所訂立的合同。但就尚待研究開發的技術成果或者不涉及專利、專利申請或者技術秘密的知識、技術、經驗和信息所訂立的合同除外。
技術轉讓合同中關於讓與人向受讓人提供實施技術的專用設備、原材料或者提供有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的約定,屬於技術轉讓合同的組成部分。因此發生的糾紛,按照技術轉讓合同處理。
當事人以技術入股方式訂立聯營合同,但技術入股人不參與聯營體的經營管理,並且以保底條款形式約定聯營體或者聯營對方支付其技術價款或者使用費的,視為技術轉讓合同。
第二十三條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當事人以專利申請被駁回或者被視為撤回為由請求解除合同,該事實發生在依照專利法第十條第三款的規定辦理專利申請權轉讓登記之前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發生在轉讓登記之後的,不予支持,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專利申請因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成立時即存在尚未公開的同樣發明創造的在先專利申請被駁回,當事人依據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請求予以變更或者撤銷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第二十四條訂立專利權轉讓合同或者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前,讓與人自己已經實施發明創造,在合同生效後,受讓人要求讓與人停止實施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讓與人與受讓人訂立的專利權、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不影響在合同成立前讓與人與他人訂立的相關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或者技術秘密轉讓合同的效力。
第二十五條專利實施許可包括以下方式:
(一)獨占實施許可,是指讓與人在約定許可實施專利的范圍內,將該專利僅許可一個受讓人實施,讓與人依約定不得實施該專利;
(二)排他實施許可,是指讓與人在約定許可實施專利的范圍內,將該專利僅許可一個受讓人實施,但讓與人依約定可以自行實施該專利;
(三)普通實施許可,是指讓與人在約定許可實施專利的范圍內許可他人實施該專利,並且可以自行實施該專利。
當事人對專利實施許可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認定為普通實施許可。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約定受讓人可以再許可他人實施專利的,認定該再許可為普通實施許可,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技術秘密的許可使用方式,參照本條第一、二款的規定確定。
第二十六條專利實施許可合同讓與人負有在合同有效期內維持專利權有效的義務,包括依法繳納專利年費和積極應對他人提出宣告專利權無效的請求,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七條排他實施許可合同讓與人不具備獨立實施其專利的條件,以一個普通許可的方式許可他人實施專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讓與人自己實施專利,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二十八條合同法第三百四十三條所稱「實施專利或者使用技術秘密的范圍」,包括實施專利或者使用技術秘密的期限、地域、方式以及接觸技術秘密的人員等。
當事人對實施專利或者使用技術秘密的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受讓人實施專利或者使用技術秘密不受期限限制。
第二十九條合同法第三百四十七條規定技術秘密轉讓合同讓與人承擔的「保密義務」,不限制其申請專利,但當事人約定讓與人不得申請專利的除外。
當事人之間就申請專利的技術成果所訂立的許可使用合同,專利申請公開以前,適用技術秘密轉讓合同的有關規定;發明專利申請公開以後、授權以前,參照適用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有關規定;授權以後,原合同即為專利實施許可合同,適用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有關規定。
人民法院不以當事人就已經申請專利但尚未授權的技術訂立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為由,認定合同無效。
四、技術咨詢合同和技術服務合同
第三十條合同法第三百五十六條第一款所稱「特定技術項目」,包括有關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軟科學研究項目,促進科技進步和管理現代化、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術手段進行調查、分析、論證、評價、預測的專業性技術項目。
第三十一條當事人對技術咨詢合同受託人進行調查研究、分析論證、試驗測定等所需費用的負擔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受託人承擔。
當事人對技術咨詢合同委託人提供的技術資料和數據或者受託人提出的咨詢報告和意見未約定保密義務,當事人一方引用、發表或者向第三人提供的,不認定為違約行為,但侵害對方當事人對此享有的合法權益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技術咨詢合同受託人發現委託人提供的資料、數據等有明顯錯誤或者缺陷,未在合理期限內通知委託人的,視為其對委託人提供的技術資料、數據等予以認可。委託人在接到受託人的補正通知後未在合理期限內答復並予補正的,發生的損失由委託人承擔。
第三十三條合同法第三百五十六條第二款所稱「特定技術問題」,包括需要運用專業技術知識、經驗和信息解決的有關改進產品結構、改良工藝流程、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節約資源能耗、保護資源環境、實現安全操作、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專業技術問題。
第三十四條當事人一方以技術轉讓的名義提供已進入公有領域的技術,或者在技術轉讓合同履行過程中合同標的技術進入公有領域,但是技術提供方進行技術指導、傳授技術知識,為對方解決特定技術問題符合約定條件的,按照技術服務合同處理,約定的技術轉讓費可以視為提供技術服務的報酬和費用,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照前款規定,技術轉讓費視為提供技術服務的報酬和費用明顯不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合理確定。
第三十五條當事人對技術服務合同受託人提供服務所需費用的負擔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受託人承擔。
技術服務合同受託人發現委託人提供的資料、數據、樣品、材料、場地等工作條件不符合約定,未在合理期限內通知委託人的,視為其對委託人提供的工作條件予以認可。委託人在接到受託人的補正通知後未在合理期限內答復並予補正的,發生的損失由委託人承擔。
第三十六條合同法第三百六十四條規定的「技術培訓合同」,是指當事人一方委託另一方對指定的學員進行特定項目的專業技術訓練和技術指導所訂立的合同,不包括職業培訓、文化學習和按照行業、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計劃進行的職工業余教育。
第三十七條當事人對技術培訓必需的場地、設施和試驗條件等工作條件的提供和管理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委託人負責提供和管理。
技術培訓合同委託人派出的學員不符合約定條件,影響培訓質量的,由委託人按照約定支付報酬。
受託人配備的教員不符合約定條件,影響培訓質量,或者受託人未按照計劃和項目進行培訓,導致不能實現約定培訓目標的,應當減收或者免收報酬。
受託人發現學員不符合約定條件或者委託人發現教員不符合約定條件,未在合理期限內通知對方,或者接到通知的一方未在合理期限內按約定改派的,應當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合同法第三百六十四條規定的「技術中介合同」,是指當事人一方以知識、技術、經驗和信息為另一方與第三人訂立技術合同進行聯系、介紹以及對履行合同提供專門服務所訂立的合同。
第三十九條中介人從事中介活動的費用,是指中介人在委託人和第三人訂立技術合同前,進行聯系、介紹活動所支出的通信、交通和必要的調查研究等費用。中介人的報酬,是指中介人為委託人與第三人訂立技術合同以及對履行該合同提供服務應當得到的收益。
當事人對中介人從事中介活動的費用負擔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中介人承擔。當事人約定該費用由委託人承擔但未約定具體數額或者計算方法的,由委託人支付中介人從事中介活動支出的必要費用。
當事人對中介人的報酬數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應當根據中介人所進行的勞務合理確定,並由委託人承擔。僅在委託人與第三人訂立的技術合同中約定中介條款,但未約定給付中介人報酬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應當支付的報酬由委託人和第三人平均承擔。
第四十條中介人未促成委託人與第三人之間的技術合同成立的,其要求支付報酬的請求,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其要求委託人支付其從事中介活動必要費用的請求,應當予以支持,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中介人隱瞞與訂立技術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侵害委託人利益的,應當根據情況免收報酬並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一條中介人對造成委託人與第三人之間的技術合同的無效或者被撤銷沒有過錯,並且該技術合同的無效或者被撤銷不影響有關中介條款或者技術中介合同繼續有效,中介人要求按照約定或者本解釋的有關規定給付從事中介活動的費用和報酬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中介人收取從事中介活動的費用和報酬不應當被視為委託人與第三人之間的技術合同糾紛中一方當事人的損失。
五、與審理技術合同糾紛有關的程序問題
第四十二條當事人將技術合同和其他合同內容或者將不同類型的技術合同內容訂立在一個合同中的,應當根據當事人爭議的權利義務內容,確定案件的性質和案由。
技術合同名稱與約定的權利義務關系不一致的,應當按照約定的權利義務內容,確定合同的類型和案由。
技術轉讓合同中約定讓與人負責包銷或者回購受讓人實施合同標的技術製造的產品,僅因讓與人不履行或者不能全部履行包銷或者回購義務引起糾紛,不涉及技術問題的,應當按照包銷或者回購條款約定的權利義務內容確定案由。
第四十三條技術合同糾紛案件一般由中級以上人民法院管轄。
各高級人民法院根據本轄區的實際情況並報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指定若干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技術合同糾紛案件。
其他司法解釋對技術合同糾紛案件管轄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合同中既有技術合同內容,又有其他合同內容,當事人就技術合同內容和其他合同內容均發生爭議的,由具有技術合同糾紛案件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理。
第四十四條一方當事人以訴訟爭議的技術合同侵害他人技術成果為由請求確認合同無效,或者人民法院在審理技術合同糾紛中發現可能存在該無效事由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通知有關利害關系人,其可以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或者依法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另行起訴。
利害關系人在接到通知後15日內不提起訴訟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
第四十五條第三人向受理技術合同糾紛案件的人民法院就合同標的技術提出權屬或者侵權請求時,受訴人民法院對此也有管轄權的,可以將權屬或者侵權糾紛與合同糾紛合並審理;受訴人民法院對此沒有管轄權的,應當告知其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另行起訴或者將已經受理的權屬或者侵權糾紛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權屬或者侵權糾紛另案受理後,合同糾紛應當中止訴訟。
專利實施許可合同訴訟中,受讓人或者第三人向專利復審委員會請求宣告專利權無效的,人民法院可以不中止訴訟。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專利權被宣告無效的,按照專利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規定處理。
六、其他
第四十六條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許可使用和轉讓等合同爭議,相關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合同法總則的規定,並可以參照合同法第十八章和本解釋的有關規定處理。
計算機軟體開發、許可使用和轉讓等合同爭議,著作權法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合同法總則的規定,並可以參照合同法第十八章和本解釋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四十七條本解釋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⑼ 「企業技術轉讓」享受稅收優惠應符合哪些條件
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如何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對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技術轉讓所得減免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212),企業在應關注如下三個問題:
一、享受稅收優惠的主體
享受優惠的技術轉讓主體是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居民企業。這里要注意,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居民企業包括依法在中國境內注冊成立和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特別需要提醒大家一點的是,對於根據國稅發[2009]82號文規定被判定為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境外注冊中資控股企業作為居民企業,也可以享受這項稅收優惠政策。但是其他非居民企業則無資格享受。
二、享受稅收優惠的條件
根據國稅函[2009]212號文的規定,對於居民企業享受技術轉讓所得減免企業所得稅待遇的,應符合如下條件:
1、技術轉讓屬於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范圍
2、境內技術轉讓經省級以上科技部門認定
3、向境外轉讓技術經省級以上商務部門認定
4、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2、3項屬於程序問題,我們首先來關注第1項,究竟哪些是屬於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范圍的技術轉讓。
(一)技術轉讓與技術開發的區分
對於居民企業享受技術轉讓所得減免所得稅待遇時,首要的問題就是要區分技術開發與技術轉讓。企業取得的技術開發收入是不能享受所得稅減免稅待遇的。
對於技術開發合同與技術轉讓合同的區別,我們在解讀一的相關法律知識的普及中已經有了詳細分析。總結來看,技術開發是針對尚未掌握的技術成果進行的開發活動,而技術轉讓則是對已經掌握的技術成果進行的使用權或所有權的轉讓。
對於技術開發合同和技術轉讓合同的區分,企業在簽訂合同時,應首先進行區分,區別不同的行為簽訂不同的合同。同時,由於企業享受技術轉讓所得減免稅的合同都必須要到省、市技術市場進行合同性質認定的。因此,省、市科技或商務部門也會對合同的性質進行認定,出具認定報告。
實務中,稅務機關在審核技術轉讓所得減免稅時,對於技術開發合同與技術轉讓合同的區分,主要是依據省、市科技和商務部門出具的認定報告並結合企業合同的內容進行的。但是,省、市科技和商務部門出具的認定報告並非最終認定標准。稅務機關仍會進行實質性認定。實踐中,稅務機關已經發現,有些企業為享受減免稅,將明顯的技術開發合同簽成技術轉讓合同,並通過了省、市科技部門的認定。但從合同內容的實質來看,明顯是對於尚未掌握的科技成果的開發。對此,稅務機關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的規定對企業合同性質進行重新認定。
目前稅務機關對於企業享受技術轉讓所得減免企業所得稅的事項已經實行備案管理,不再進行審批。這就意味著企業享受減免稅不再需要得到稅務機關的批復確認,只要將相關資料提交稅務局備案就可以自行享受了。這一方面提高了辦事效率,但另一方面也對納稅人掌握稅法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納稅人錯誤的享受減免稅政策導致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將根據《稅收征管法》的相關規定補征稅款、加收滯納金並進行處罰。
(二)符合條件技術轉讓的把握
通過解讀一我們已經了解到,技術轉讓合同又具體分為以下類型:
1、專利權轉讓合同,是指專利權人作為轉讓方將其發明創造專利的所有權或持有權移交受讓方,受讓方支付約定價款所訂立的合同。
2、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是指轉讓方將其就特定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 利移交受讓方,受讓方支付約定價款所訂立的合同。
3、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是指專利權人或者其授權的人作為轉讓方許可受讓方在約定的范圍內實施專利,受讓方支付約定使用費所訂立的合同。
4、非專利技術轉讓合同,是指轉讓方將擁有的非專利技術成果提供給受讓方,明確相互之間非專利技術成果使用權、轉讓權,受讓方支付約定使用費所訂立的合同。
其中,對於專利權轉讓合同、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以及非專利技術轉讓權轉讓合同,在會計我們上稱為無形資產的出售。具體的會計處理方法為,出售時是到的款項借記「銀行存款」,同時結轉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凈值,會計處理為借記累計攤銷、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貸記無形資產,同時貸記相關應交稅費後,差額作為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
而專利實施許可合同以及非專利技術許可使用合同,在會計上我們稱為無形資產的出租。具體的會計處理方法為:出租無形資產時,取得的租金收入,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其他業務收入」等科目;攤銷出租無形資產的成本並發生與轉讓有關的各種費用支出時,借記「其他業務成本」科目,貸記「累計攤銷」(或「無形資產攤銷」)科目。
國稅函[2009]212文對於技術轉讓所得的技術公式明確為:
技術轉讓所得=技術轉讓收入-技術轉讓成本-相關稅費
其中對於技術轉讓成本,文件又進一步明確:技術轉讓成本是指轉讓的無形資產的凈值,即該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減除在資產使用期間按照規定計算的攤銷扣除額後的余額。
同時,根據為鼓勵進一步強化稅收政策鼓勵技術成果轉化的力度,《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0]111號)進一步明確:
技術轉讓的范圍,包括居民企業轉讓專利技術、計算機軟體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植物新品種、生物醫葯新品種,以及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確定的其他技術。
其中:專利技術,是指法律授予獨占權的發明、實用新型和非簡單改變產品圖案的外觀設計。
本通知所稱技術轉讓,是指居民企業轉讓其擁有符合本通知第一條規定技術的所有權或5年以上(含5年)全球獨占許可使用權的行為。
這就是說,除所有權轉讓外,對於技術使用權轉讓中,只有5年以上(含5年)全球獨占許可使用權的轉讓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排他許可和普通許可均不能享受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
同時,居民企業技術出口應由有關部門按照商務部、科技部發布的《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商務部、科技部令2008年第12號)進行審查。居民企業取得禁止出口和限制出口技術轉讓所得,不享受技術轉讓減免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為防範企業避稅行為,111號文還規定:居民企業從直接或間接持有股權之和達到100%的關聯方取得的技術轉讓所得,不享受技術轉讓減免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三、享受優惠政策的程序
企業享受技術轉讓所得減免稅,應按如下程序進行
1、技術轉讓合同須到國家相關部門進行認定。根據國稅函[2009]212號文的規定:境內技術轉讓經省級以上科技部門認定,向境外轉讓技術經省級以上商務部門認定。這里要注意,從2008年1月1日起,對於企業享受技術轉讓所得的技術合同的認定部分已經提到到省級以上的科技、商務部門,省級以下的科技、商務部門的認定將得不到稅務機關的認定。 同時,111號文進一步規定:境內的技術轉讓須經省級以上(含省級)科技部門認定登記,跨境的技術轉讓須經省級以上(含省級)商務部門認定登記,涉及財政經費支持產生技術的轉讓,需省級以上(含省級)科技部門審批。
2、企業發生境內技術轉讓,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時應報送以下資料
(1)技術轉讓合同(副本)
(2)省級以上科技部門出具的技術合同登記證明
(3)技術轉讓所得歸集、分攤、計算的相關資料
(4)實際繳納相關稅費的證明資料
(5)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資料
3、企業向境外轉讓技術,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時應報送以下資料:
(1)技術出口合同(副本)
(2)省級以上商務部門出具的技術出口合同登記證書或技術出口許可證
(3)技術出口合同數據表
(4)技術轉讓所得歸集、分攤、計算的相關資料
(5)實際繳納相關稅費的證明資料
(6)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資料
4、備案時間:企業發生技術轉讓,應在納稅年度終了後至報送年度納稅申報表以前,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減免稅備案手續。
⑽ 技術轉讓合同中名詞術語解釋怎麼寫
技術轉讓合同是指當事人之間就專利申請權轉讓、專利實施許可、技術秘密轉讓所訂立的合同。技術轉讓合同包括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技術秘密轉讓合同、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等四種類型。?華律網小編為您整理相關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一。如何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