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怎樣認識成果

怎樣認識成果

發布時間:2022-05-06 11:06:31

① 如何認識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論成果包括:

1、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版服務的思想 ;

2、走中權國工業化道路的思想;

3、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思想。

在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後,我們黨提出工作重心由以往的革命轉移到經濟建設和技術革命上來。

(1)怎樣認識成果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經驗教訓有以下幾點:

1、不能迷信蘇聯模式,要開拓自己的道路,要打破對蘇聯模式的迷信,按照中國的實際情況尋找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2、領導者要有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態度;黨和國家領導人充分吸取了斯大林所犯錯誤的教訓,最突出的是反對個人崇拜,維護集體領導原則,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等。避免執政黨犯嚴重錯誤,從局部、暫時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使之不致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和長期性的錯誤。

3、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後,仍然存在大量社會矛盾。

② 如何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最新成果

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與時俱進推進理論創新,是我們黨始終保持生機活力的重要保證。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取決於理論滿足需要的程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以億萬人民群眾為主體,具有一往無前的創造性,總是在前進中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科學發展觀就是在深刻把握我國基本國情和新的階段性特徵,深刻分析國際形勢、順應世界發展趨勢、借鑒國外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

③ 如何認識教學成果

教學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學規律,具有獨創性、新穎性和實用性,對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實現培養目標產生明顯效果的教育教學方案,包括:

(1)針對教育對象的特點和人才培養的要求,運用現代教育和教學手段,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開展課程、教材、實驗實習基地建設等方面,堅持教書育人,探索教育規律,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成果。

(2)根據教育目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教學規律,在組織教學工作,推動教學改革,開展教學評估,加強專業(學科)、教師隊伍和學風建設,促進產學研結合,實現教學管理現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3)結合自身特點、推廣、應用已有的教學成果,並在實踐中進一步創新和發展,對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有顯著效果的成果。

《條例》中所稱的教學成果涵蓋了高等教育和中等以下教育。從時間上看,中等以下教育的教學成果可以從1994年《條例》頒布以後進行,但國家級獎勵僅限於高等教育。

2000年5月25日教育部發出了《關於認真做好2001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勵工作的通知》。《通知》繼續沿用了《條例》中規定的教學成果定義,外延有所變動。

「(1)針對教育對象的特點和人才培養的要求,在轉變教育思想,優化培養方案,改革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實驗技術,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養綜合提高,德智體全面發展,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等方面的成果。

(2)根據教育目的和教育教學規律,在組織教學工作,推動教學改革,加強專業(學科)、教師隊伍、教材、實驗實習基地、學風建設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促進產學研相結合與各種合作辦學,開展評估,建立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機制,實現教學管理現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3)結合自身特點,推廣、應用已有的教學成果,並在實踐中進一步創新和發展,顯著提高辦學效益和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的成果。」

從上述歷程可以看出,教學成果的概念來之不易,是不斷求索的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其內涵已為大家所公認,但外延與時俱進,富有時代特徵,與當前的工作,特別是熱點、難點問題緊密相連,基本上涵蓋了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部內容。在同一內涵之下,可以有多種外延。中等以下教育的成果外延應當根據中等以下教育內容作出相關界定。

02

從幾個側面認識教學成果

1. 教學成果的三要素

一項教學成果,需要具備三

④ 如何正確理解和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回現中華民答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圍繞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圍繞從嚴管黨治黨、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等,提出許多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治國理政的科學指南和基本遵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實踐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的,也是建立在黨長期奮斗基礎上的,是由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接力探索取得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使中國快速發展起來,使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來,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黨和國家的長期實踐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

⑤ 如何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圍繞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圍繞從嚴管黨治黨、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等,提出許多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治國理政的科學指南和基本遵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實踐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的,也是建立在黨長期奮斗基礎上的,是由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接力探索取得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使中國快速發展起來,使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來,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黨和國家的長期實踐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

拓展資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的事情要辦好首先中國共產黨的事情要辦好。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

與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相比,與黨所承擔的歷史任務相比,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黨組織建設狀況和黨員幹部素質、能力、作風都還有不小差距。

特別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面臨「四大考驗」、「四種危險」,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

形勢的發展、事業的開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要聚精會神抓好黨的建設,按照樹立科學理念、積極改革創新、遵循客觀規律、注重實際成效的思路,切實把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到實處,使黨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強大、越來越有戰鬥力。

⑥ 如何評價學術成果

評價學術成果,首先看成果是否發現了真理,是否深化了對研究對象的認識。是否進一步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這是最主要的。傳世之作無不如此。

⑦ 成果與認識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大量的分析測試資料和數據,按照上述的研究路線和思路,通過對東營箕狀斷陷湖盆北部陡坡帶沙河街組層序地層格架內成岩演化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認識:

1)在東營箕狀斷陷湖盆北部陡坡帶區域構造特徵以及沉積體系研究的基礎上,詳細研究了東營凹陷北部陡坡帶沙河街組層序地層特徵。將沙河街組共劃分出了2個二級層序和6個三級層序,並建立了東營凹陷北部陡坡帶層序地層格架。

2)通過大量岩石鑄體薄片分析、掃描電鏡分析、粘土礦物分析等測試數據、資料的分析,詳細研究了東營箕狀斷陷湖盆北部陡坡帶沙河街組主要成岩作用類型及特徵。主要成岩作用包括壓實、壓溶作用、膠結作用、溶蝕作用、交代作用等類型。其中,不同的層序內以及不同構造部位的成岩作用有所差異。並詳細研究了陡坡帶沙河街組內5種不同沉積體系內的成岩作用類型及特徵。

3)詳細研究了箕狀斷陷湖盆陡坡帶層序形成演化與成岩作用的關系。結果表明:層序界面對成岩作用有著控製作用,層序界面之下通常發育碳酸鹽膠結和溶蝕作用,界面之上通常發育粘土礦物膠結和石英次生加大,此現象在盆地邊緣的二級層序界面表現尤為明顯;體系域對成岩作用也有一定的控製作用,例如湖盆擴張體系域通常發育有石英次生加大和鐵碳酸鹽膠結和黃鐵礦膠結。不同層序內的成岩作用組合也存在差異,從SQ1—SQ6層序演變過程中,由於湖盆水體的變化,使成岩作用演化存在差異,導致成岩作用差異。

4)劃分了東營箕狀斷陷湖盆北部陡坡帶沙河街組成岩演化階段。東營凹陷沙河街組主要處於早成岩A期、早成岩B期、中成岩A期和中成岩B期。SQ1—SQ6層序演化階段對應於中成岩B期—早成岩A期。

5)對沙河街組成岩演化進行了恢復研究。結果表明,一個層序形成之後,後期的成岩作用受到了原始水介質、構造條件、成岩酸性流體的控制。同一層序,由於後期埋藏深度和地溫條件的不一樣,成岩作用存在差異性。總體來講,東營凹陷北部陡坡帶內帶比外帶的成岩演化要快。

6)首次系統詳細研究了箕狀斷陷湖盆陡坡帶不同層序內的成岩相特徵,劃分出了5種主要的成岩相和8種成岩亞相類型。5種成岩相分別為早期弱壓實成岩相、早期弱膠結成岩相、中期溶蝕成岩相、中期再膠結成岩相、晚期緊密壓實成岩相;8種成岩亞相類型分別為塑性組分溶蝕、方解石膠結、(含)鐵碳酸鹽膠結、石英次生加大、高嶺石充填、混層粘土礦物充填、泥青質膠結和硬石膏膠結。最後,詳細研究了研究區不同體系域內成岩相的平面展布特徵。

7)在上述研究基礎上,探討了成岩演化與儲層發育的關系。研究表明,東營凹陷北部陡坡帶層序地層格架內儲層發育與成岩演化過程中各類成岩作用有著密切的關系。最後,引入成岩綜合指數的概念,探討了陡坡帶不同層序內成岩演化強度與儲層發育的定量關系,成岩綜合指數大小與儲層質量優劣有很好的對應關系,成岩綜合指數高的地方,儲層的儲集性好。

⑧ 怎樣認識我國取得的科技新成果

我國取得的科技新成果,總體缺乏原創性、體系性,而且應用潛力較低。整體環境壓抑創新、鼓勵抄襲,獎掖浮誇,所以科技創新主要還是邪路國家的盛宴,離咱還遠著呢

⑨ 主要成果及初步認識

(一)Cu的相態分析成果

Cu的總量與相態分析結果見圖4.33~圖4.35所示。由圖可見,該區Cu的背景主要有兩個級次,其中每一級背景屬正常背景,其濃度低,變化小。第二級背景屬異常背景,濃度較高,變化明顯,有一定方向性,多與礦床、岩體、構造及其一特殊層位吻合,詳見表4.128。

表4.128 銅地球化學背景特徵表

從表4.128可見,Cu異常背景較正常背景在相態上的突出特徵是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濃度及其在總量中佔有率高,襯度大,從而可體現出正常背景與異常背景的本質區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Cu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異常背景較總量的異常背景發生明顯變異,突出表現在該區東部Cu全量有兩個明顯的二級異常背景帶(其中北側帶與地層有關)。但在硫化物與氧化物相圖中,這兩個異常背景帶消失,成為一個與Cu礦床分布相吻合的異常背景區或局部異常。說明東部兩個Cu異常背景帶不存在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異常背景,系由岩性或環境因素形成的以結合相為主,即是由非成礦因素形成的二級背景,一般情況下不應作為Cu的找礦遠景帶看待。此外,在該區西部Cu氧化物相沿獅子嶺閃長岩體呈環形展布,與斷裂關系也十分密切。縱觀全區Cu的硫化物相、氧化物相較Cu的全量與Cu或含Cu礦床、火成岩、斷裂的空間關系更為密切,進一步說明該區Cu的相態分析成果可以更客觀地反映Cu礦化分布富集規律。

Cu的硫化物相是反映Cu成礦作用的直接信息,由於Cu在表生作用中屬活動元素,Cu原生硫化物易氧化成氧化物,Cu氧化物相也是反映Cu成礦作用的直接信息,因此Cu氧化物相與硫化物相合量與總量比值即

相態分析與地質找礦

式中:w(OCu)為氧化物相銅的質量分數,10-6;w(SCu)為硫化物相Cu 的質量分數,10-6;w(TCu)為全銅的質量分數,10-6

ACu也是反映Cu成礦作用的重要信息,圖4.36 即為ACu值圖,由圖可見ACu高值帶(>0.5)與上述Cu異常背景一致,區內已發現的Cu礦床或含Cu礦床均分布在ACu高值帶內,且ACu高值帶的展布與斷裂、火成岩體空間關系也十分密切,從而更清晰地反映出該區Cu的富集規律。

綜上可見,Cu的全量結果只能在量上反映出Cu地球化學場變化特徵及展布規律,但不能反映其內在特點與性質,而Cu的相態分析結果則可以揭示出Cu地球化學場變化的內在特徵和規律,並對其作出深入解釋評價,區分出有找礦意義的異常背景帶,以更准確地圈定找礦遠景區或帶。

依據上述對Cu的全量與相態分析結果可以看出:

(1)Cu的不同級次背景有本質區別,各自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學意義。Cu的正常背景硫化相與氧化相濃度低,變化小,定向性差,與成礦控制因素空面關系不明顯,應屬區域地球化學本底。Cu的異常背景則相反,與成礦作用有關,屬成礦區帶的地球化學本底,可作為圈定找礦遠景區(帶)的地球化學依據。

(2)下列地段應作為該區找Cu的主要遠景地段:①二檯子至大西溝一帶,該地帶Cu硫化物相有較明顯顯示;②太白花崗岩體東側四方台一帶,該地帶Cu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均有明顯顯示;③東江口岩體南接觸帶及西延,該地帶Cu全量與Cu氧化物相均明顯富集;④獅子嶺岩體接觸帶及外側,該地段Cu氧化物相有明顯顯示。但從總體看,該區Cu全量、氧化物相、硫化物相濃度較低,初步認為該區淺表部Cu的找礦遠景不很大。

(二)Pb的相態分析成果

Pb的結果如圖4.37~圖4.39。

由圖可見該區Pb的地球化學背景也具有兩個明顯的級次。

1.Pb的正常背景

全量值為30×10-6,變化范圍為3×10-6,以中部、東部最清晰。硫化物相為0~2×10-6,東部與西部有明顯差異,東高西低,西部為0,東部為2×10-6。氧化物相為0~7×10-6,西部偏高(5×10-6),東部偏低(0~3×10-6),可見Pb的正常背景也具有硫化物相很低,氧化物相較低,Pb的存在形式以結合相為主(>70%)的特徵。

2.Pb的異常背景

全量異常背景濃度一般為40×10-6,襯值為1.3~1.5,走向多與地層一致。但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異常背景較全量發生明顯變異,突出表現為:全量異常背景有的消失,有的解體(如西部),有的變大,並出現新的異常背景帶。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異常背景展布規律也有明顯變化,與火成岩體、構造、鉛鋅礦床的空間關系更為密切,較全量更為清晰。確切地展示了該區Pb的富集規律。Pb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異常背景基本一致,前者濃度均大於5×10-6,襯值>2.0,後者為5×10-6~10×10-6,襯值一般大於2.0,可見Pb的異常背景,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濃度也明顯高於正常背景,襯度也明顯高於全量值。

由於Pb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都更確切地反映了Pb的分布富集規律,且二者為正相關(線性相關系數為0.8870,n=212,故APb值:

更好地反映了該區Pb的分布富集規律,如圖4.40所示,區內所發現的鉛鋅礦床均分布於APb異常背景區內,更為清晰確切地展示了該區Pb地球化學場特徵,APb二級背景區(帶)可以作為該區鉛鋅礦找礦遠景區(帶)。

綜合上述結果,下述地段在該區鉛鋅礦找礦工作中應予以注意:①東江口岩體南接觸帶外側至二檯子一帶;②鳳太地區獅子嶺岩體外接觸帶;③鉛硐山西部至陝甘邊界。

(三)Zn的相態分析成果

Zn的地球化學背景也分為兩個明顯級次,詳見圖4.41~圖4.44。

1.Zn正常背景

全量值具有明顯的分區性,東部(東江口岩體以東)為低Zn正常背景區,一般為85×10-6,西部為高Zn正常背景區,其值一般為100×10-6。Zn硫化物相正常背景在全區均一,穩定,一般為1×10-6~4×10-6,濃度很低;氧化物相正常背景在全區也無明顯差異,較均一,濃度較低,一般為4×10-6~8×10-6。可見Zn全量正常背景值在東部與西部差異應與岩性或表生環境因素有關。Zn正常背景同樣也具有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濃度很低之特徵。

2.Zn異常背景

Zn全量異常背景呈近東西及北東向帶狀,濃度一般為110×10-6~140×10-6,西高東低,與正常背景具有一定的漸變關系。襯度較低,一般都小於1.5。硫化物相異常背景展布規律與Zn全量相似,但其襯度明顯變大,一般大於2.0,較全量更為清晰,與鉛鋅礦床、斷裂,火成岩空間關系更為密切,並出現新的異常背景帶或區域異常。

值得指出的是,由於表生作用下Zn活動性強,原生閃鋅礦易氧化為Zn2+而遷移分散,因此Zn氧化物相地球化學場呈現出明顯的多級次漸變的特徵,與Zn地球化學性質一致(見圖4.42),其第一級屬正常背景,濃度為4×10-6~8×10-6,與前述硫化物相正常背景一致。第二級背景介於正常背景與異常背景之間,濃度為10×10-6~15×10-6。第三級為異常背景,濃度大於15×10-6,梯度變化較大,與硫化物相異常背景基本吻合。並在中部、西部出現新的異常背景。但在全量圖中並無顯示,因此也應注意研究其找礦意義。可見,考慮到Zn在表生作用下具有活動性強的特點,對Zn氧化物相異常背景更應予以注意。

綜合上述Zn的相態分析結果,下列地帶在該區Zn的找礦工作中應予以注意:①獅子嶺岩體外接觸帶;②東江口岩體南側外接觸帶;③鳳鎮—山陽大斷裂南側;④大西溝—桐木溝礦帶。

(四)對成果的初步認識

綜合上述區域樣品Cu、Pb、Zn的相態分析結果可見,相態分析結果既能反映出全量結果的主要地球化學特徵,又較全量結果有其獨特的優越性,主要表現為:

(1)能更清晰地區分出地球化學場不同級次,提高了異常場的地球化學襯度,更確切地展示元素分布富集規律,區內已發現的多金屬礦床均分布於相態分析異常中。

(2)相態分析結果具體體現了元素產出模式,可對全量地球化學場做出較深入的評價,揭示其內在特徵。尤其能區分出可能由岩性或環境因素產生的異常背景(即非礦信息)和可能由成礦作用產生的異常背景,從而使成礦地球化學區(帶)乃至成礦遠景區(帶)圈定更為准確,以減少失誤,還能圈出全量結果未能圈出的有找礦意義的異常背景區(帶)及區域異常,避免漏掉有意義的找礦地段。此外,還增強了某些弱異常,起到了強化異常的作用。這就使化探工作由量的研究轉入到質的研究。

(3)對不同級次地球化學背景及其找礦意義的本質區別了更深入的認識:①正常背景,以結合相為主,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濃度很低,在總量中佔有率低,反映出其基本未受礦化影響。②異常背景,以硫化物相與氧化物相為主,反映出其受到成礦作用影響。

(4)Zn、Cu在表生作用中屬活動性強易分散元素,應注意氧化物相研究。

(5)該區Cu、Pb、Zn異常背景與斷裂火成岩、多金屬礦床空間關系十分密切,因此應注意構造、火成岩對成礦的控製作用。

⑩ 主要成果認識

在充分收集前人研究資料和成果認識的基礎上,在專題組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對陝西秦嶺地區主要礦集區的成礦地質背景、典型鉛鋅、銀、銅、金礦床的成礦環境、成礦規律、控礦因素、找礦標志、成礦特徵、成礦機制、成礦模式及礦床成因等進行了較全面的研究,對秦嶺造山帶中高山地區鉛鋅、銀、銅、金礦開展了物探、化探、遙感等綜合勘查方法技術試驗和有效性評價,建立了綜合勘查模型,指出了成礦遠景區,圈定了找礦靶區,並對重點找礦靶區實施了工程驗證,獲得了8個方面的重要進展和顯著成果:

1)基於1:5萬水系沉積物和1:2.5萬溝系次生暈資料,對鳳-太、柞-山、勉-略-寧三大礦集區的地球化學特徵及其分布規律進行了重新認識、全面總結,開展了化探異常圈定和成圖,並提出找礦預測區。

在鳳-太礦集區圈定以Au、Ag、Pb、Zn、Cu為主的5個異常帶和一個異常區,即蘇家溝-老鐵廠-黃柏塬異常帶、長溝-洞溝異常帶、雙王-(八卦廟-銅嶺溝)-南山異常帶、雙石鋪-鉛硐山-葦子坪-太白河獅子壩異常帶、西壩-王家塄異常帶和文家莊異常區;柞-山礦集區圈出以Au、Cu、Ag、As為主的3個異常帶,即北部老林-營盤街-豐北河Au、Ag異常帶、中部曹坪-上官坊Au-As異常亞帶和馬耳峽-穆家莊-元子街-馬鹿坪Au-Cu-As異常亞帶、南部二檯子-板板山-龍王廟異常帶; 在勉-略-寧礦集區圈出以Au、Zn、Ag、Cu(Ni、Co)為主的3個異常帶,即郭鎮-茶店異常帶、代家壩-艾葉口異常帶和鞏家河-雪花太坪-陳家壩異常帶。

2)選擇鳳-太礦集區典型鉛鋅、金礦床進行了物化探方法試驗研究,並對這些物化探方法進行了有效性評價。

對典型鉛鋅、金礦床的物探方法有效性試驗研究表明:①常規充電法適合於埋深200~500m的就礦找礦,應用前提是要求有較好的礦體天然露頭或人工揭露見到礦體,應用充電方法在鳳-太礦集區進行盲礦體追索效果極佳; ②TEM法有效探測深度可以達到500~700m以下,在圈定異常體的水平投影界線時准確性較高,但對推斷異常體深度的誤差較大,對含炭質岩層、含金屬礦物的岩脈、斷層及不同電性界面也會形成異常,對礦體形態判斷不利;③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CSAMT)法是電阻率-頻率測深,具有探測深度大、快捷、能及時提供視電阻率-頻率擬斷面圖等優點,但也有靜態效應、近場效應及場源附加效應,以及所測電阻率參數單一等不利因素增加了解釋難度,推斷異常體深度的誤差較大; ④EH4方法具有較大的探測深度,由於工作頻率的限制,深部采樣間隔較大,使得該方法也有先天的明顯缺陷,在已知礦區的試驗結果與地質現象相反,勘查效果不佳。

1:2.5萬溝系次生暈測量、1:1萬(或1:5000)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和大比例尺岩石地球化學測量可有效圈定找礦靶區,評價不同地質體的含礦性。土壤金屬活動態測量等化探新方法對於尋找隱伏礦體具有較好的指示性。

3)採用新方法、新技術,完成了鳳-太礦集區柴螞金礦、沈家灣金礦和柞-山礦集區池溝銅礦蝕變礦物的ASD填圖試驗。

對已知礦區的蝕變礦物填圖試驗研究認為:①ASD蝕變礦物填圖方法是一種簡單、快速、低成本的勘查方法,可以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判斷蝕變類型和礦化分帶,為勘探工程部署提供更充分的地質依據; ②ASD僅是對礦物的鑒定,而不能判斷礦床成因;③ASD儀器對含羥基礦物的辨別比較准確和快捷,而對硅化和鈉長石化的礦物成分難以區分;④開展ASD蝕變礦物填圖工作,選擇工作對象非常關鍵。對於與淺成-超淺成中酸性岩漿有關的金屬礦床,由於岩漿熱液所引起的蝕變帶范圍一般遠大於礦體的范圍,並且蝕變帶中的礦物組合有一定的空間分布規律性,蝕變礦物填圖效果往往比較明顯,而對於沉積岩區或與區域變質有關的金屬礦床,由於這些礦床在形成過程中不發育或僅發育小規模的蝕變,且蝕變礦物組合的規律性不明顯,因此利用ASD儀器開展蝕變礦物填圖,判斷蝕變類型和礦化分帶效果較不明顯。

4)開展的大比例尺遙感圖像解譯指示性強,為找礦選區提供了信息支撐。

通過對鳳太地區1:5萬和1:1萬遙感影像數據的處理和解譯,認為:①在秦嶺中高山強覆蓋地區開展大比例尺遙感影像解譯,Aster數據和IKONOS數據均能夠滿足解析度方面的要求,採用彩色合成、數據融合等手段進行數據處理,能夠有效地增強數據的可分辨程度; ②採用Aster數據的多光譜特性在1:5萬層次進行特徵礦物蝕變信息的提取較ETM/TM數據具有較高的優越性;③利用Aster數據開展1:5萬層次影像解譯,遙感信息提取成果及地質解譯與已知地質要素吻合程度較高;④利用IKONOS數據開展1:1萬層次影像製作,在微觀地質單元的解譯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如對小面積的碳酸鹽岩(及其褶皺構造)分布區域以及人類采礦形跡能夠達到詳細解譯的程度,遙感解譯與地質吻合程度較高,對於找礦選區可提供指示信息。

5)建立了三大礦集區中典型礦床的成礦模式和找礦模型,提出了秦嶺造山帶多數金屬礦床的「兩期/二元成礦控礦」模式。

通過對研究區內典型礦床的地質特徵、地球化學特徵、成礦規律、礦床成因及最新測試數據的綜合分析,建立了鳳-太礦集區八方山-二里河鉛鋅礦床、八卦廟金礦床,柞-山礦集區銀洞子銀鉛多金屬礦床、穆家莊銅礦床,勉-略-寧礦集區煎茶嶺金礦床、銅廠銅(鐵)礦床等典型礦床的成礦模式和找礦模型,並提出找礦標志。區域成礦規律研究發現,秦嶺造山帶中的多數金屬礦床,經歷了早期初始富集成礦和後期構造改造就位的成礦過程,從關鍵控礦因素分析,造山帶中的多數礦床具有明顯的「兩期/二元成礦控礦」規律,即同一區域的礦床既受某一特定構造時期的成礦環境及其成礦建造控制,具有特定的成礦元素組合,同時又受印支期或燕山晚期構造岩漿改造作用控制,多數礦床的最終就位主要受區域晚期造山構造岩漿作用控制。根據這一共性控礦規律,秦嶺造山帶礦床往往具有變質熱液礦床和岩漿熱液礦床的基本特徵,礦床的富集空間主要為斷裂構造、褶皺虛脫部位和印支-燕山期侵入體內外接觸帶。

6)對山陽池溝銅礦進行了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同位素年代學、礦產勘查學及遙感等多學科系統研究,獲得了礦床成岩成礦年齡,認為該礦床為斑岩型銅礦。

系統的LA-ICP-MS測年研究表明,Ⅰ號岩體結晶年齡為(146±1)Ma,Ⅱ號岩體年齡為(148±1)Ma,Ⅲ號岩體年齡為(141±1)Ma,Ⅳ號岩體年齡為(144±1)Ma,V號岩體年齡為(140±1)Ma,Ⅵ號岩體年齡為(146±1)Ma,池溝小岩體形成於140~148Ma。該礦床輝鉬礦Re -Os測年顯示,礦石的形成時代為148Ma,與岩體的形成時代一致,表明岩體的侵入與礦化存在時、空和成因聯系,礦床屬斑岩型銅礦床。

7)初步建立了秦嶺中高山地區Pb、Zn、Ag、Cu、Au礦床快速勘查評價技術方法組合體系和隱伏礦床的綜合勘查模型。

快速勘查評價技術方法組合為:①預查選區階段,主要方法組合為綜合研究+水系沉積物測量+激電剖面+地質地化剖面; ②普查階段,主要方法組合為地質填圖+溝系次生暈加密+高精度磁測+TEM/CSAMT +工程式控制制; ③詳查階段,主要方法組合為地質填圖+大功率激電+井中/井地充電+工程式控制制。以上方法組合依據不同的礦種、礦床類型和成礦環境等有所區別,但地質和綜合研究工作貫穿於所有方法的整個應用過程中。

綜合勘查模型為:地質、物探、化探、遙感綜合研究確定找礦遠景區→TEM、激電和或CSAMT物探方法與化探溝系次生暈加密確定勘查靶位→鑽探、坑探或槽探發現礦體→坑道或鑽孔充電確定礦體走向和延伸,指導探礦工程布設→系統勘查,控制礦體,圈定估算資源量。

8)找礦勘查驗證取得重大進展和發現。

通過成礦理論預測選區,依據綜合勘查模型選擇投入有效的找礦方法組合,實施工程驗證,新獲得鉛鋅332+333+3341資源量28.7×104t,銅332+333+3341資源量20×104t,實現了產學研密切結合推動地質找礦突破的重要目標。

在秦嶺造山帶風-太礦集區取得了鉛鋅礦找礦重要成果,在白楊溝、東塘子鉛鋅礦區深部找礦取得了良好效果,白楊溝鉛鋅礦新增鉛鋅332+333+3341資源量4.3×104t,東塘子鉛鋅礦新增鉛鋅332+333+3341資源量24.4×104t。

在柞-山礦集區取得了斑岩銅礦重大發現,勘查發現了山陽池溝斑岩型銅礦。該礦床主要由池溝隱伏鉬礦化帶、Ⅰ號銅鉬礦化帶、付桑溝矽卡岩銅礦化帶和Ⅳ號銅礦化帶組成。綜合研究認為,銅礦化與石英閃長岩關系密切,在已控制岩體和圍岩中黃鐵礦化和黃銅礦化發育。初步預測硫化物富集於Ⅰ、Ⅲ、Ⅳ號岩體中。岩體形態復雜,產狀陡立,Ⅳ號岩體尚未控制到根部,判斷岩體沿東西方向侵入。通過地表和深部工程,池溝銅礦預獲銅333+3341資源量14.7×104t。

在勉-略-寧礦集區取得了銅礦勘查重大進展,在銅廠礦床西延部位勘查發現了徐家溝銅礦床。地表目前共圈出3條銅礦化蝕變帶,根據工程式控制製程度,現已在Ⅰ號礦化蝕變帶中圈定出11個銅礦體,Ⅱ號礦化蝕變帶中初步圈定出2個銅礦體,預獲銅332+333+3341資源量5.4×104t。另在徐家溝銅礦外圍圈定兩個找礦預測區:徐家溝南礦帶和黃泥梁礦帶,預測這兩個成礦帶遠景資源量在(10~15)×104t間。

閱讀全文

與怎樣認識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