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初高中地理研修成果

初高中地理研修成果

發布時間:2022-05-04 01:49:28

❶ 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報告(周圍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現象)

現階段世界能源消費呈現以下熱點:1)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的影響,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不斷增加;2)世界能源消費呈現不同的增長模式,發達國家因進入後工業化社會,經濟向低能耗、高產出的產業結構發展,能源消費增長速率明顯低於發展中國家;3)世界能源消費結構趨向優質化,但地區差異仍然很大;4)世界能源資源仍比較豐富,但能源貿易及運輸壓力增大。未來,伴隨著能源消費的持續增長和能源資源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對能源資源的爭奪將日趨激烈,爭奪的方式也更加復雜;同時,化石能源對環境的污染和全球氣候的影響將日趨嚴重。面對以上挑戰,世界能源供應和消費將向多元化、清潔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場化趨勢發展。鑒於國情,我國應特別注意依靠科技進步和政策引導,提高能源效率,尋求能源的清潔化利用,積極倡導能源、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並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建立和完善我國能源安全體系。能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資源。但由於世界能源資源產地與能源消費中心相距較遠,特別是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世界人口的劇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世界能源需求量持續增大,由此導致對能源資源的爭奪日趨激烈、環境污染加重和環保壓力加大。近幾年我國出現的「油荒」、「煤荒」和「電荒」以及前一階段國際市場超過50美元/桶的高油價加重了人們對能源危機的擔心,促使我們更加關注世界能源的供需現狀和趨勢,也更加關注中國的能源供應安全問題。

一、世界能源消費現狀及特點

1. 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的影響,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不斷增加
隨著世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大,世界能源消費量持續增長。1990年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為26.5萬億美元(按1995年不變價格計算),2000年達到34.3萬億美元,年均增長2.7%。根據《2004年BP能源統計》,197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僅為57.3億噸油當量,2003年已達到97.4億噸油當量。過去30年來,世界能源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1.8%左右。

2. 世界能源消費呈現不同的增長模式,發達國家增長速率明顯低於發展中國家
過去30年來,北美、中南美洲、歐洲、中東、非洲及亞太等六大地區的能源消費總量均有所增加,但是經濟、科技與社會比較發達的北美洲和歐洲兩大地區的增長速度非常緩慢,其消費量佔世界總消費量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北美由1973年的35.1%下降到2003年的28.0%,歐洲地區則由1973年的42.8%下降到2003年的29.9%。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能源消費佔世界的比例由1973年的68.0%下降到2003年的55.4%。其主要原因,一是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已進入到後工業化階段,經濟向低能耗、高產出的產業結構發展,高能耗的製造業逐步轉向發展中國家;二是發達國家高度重視節能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3. 世界能源消費結構趨向優質化,但地區差異仍然很大
自19世紀70年代的產業革命以來,化石燃料的消費量急劇增長。初期主要是以煤炭為主,進入20世紀以後,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與消費持續上升,石油於20世紀60年代首次超過煤炭,躍居一次能源的主導地位。雖然20世紀70年代世界經歷了兩次石油危機,但世界石油消費量卻沒有絲毫減少的趨勢。此後,石油、煤炭所佔比例緩慢下降,天然氣的比例上升。同時,核能、風能、水力、地熱等其他形式的新能源逐漸被開發和利用,形成了目前以化石燃料為主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並存的能源結構格局。到2003年底,化石能源仍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供應中約佔87.7%,其中,石油佔37.3%、煤炭佔26.5%、天然氣佔23.9%。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雖然增長很快,但仍保持較低的比例,約為12.3%。

由於中東地區油氣資源最為豐富、開采成本極低,故中東能源消費的97%左右為石油和天然氣,該比例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之首。在亞太地區,中國、印度等國家煤炭資源豐富,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所佔比例相對較高,其中中國能源結構中煤炭所佔比例高達68%左右,故在亞太地區的能源結構中,石油和天然氣的比例偏低(約為47%),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除亞太地區以外,其他地區石油、天然氣所佔比例均高於60%。

4. 世界能源資源仍比較豐富,但能源貿易及運輸壓力增大
根據《2004年BP世界能源統計》,截止到2003年底,全世界剩餘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為1565.8億噸,其中,中東地區佔63.3%,北美洲佔5.5%,中,南美洲佔8.9%,歐洲佔9.2%,非洲佔8.9%,亞太地區佔4.2%。2003年世界石油產量為36.97億噸,比上年度增加3.8%。通過對比各地區石油產量與消費量可以發現,中東地區需要向外輸出約8.8億噸,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石油產量也大於消費量,而亞太、北美和歐洲的產消缺口分別為6.7億、4.2億和1.2億噸。
煤炭資源的分布也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截止到2003年底,世界煤炭剩餘可采儲量為9844.5億噸,儲采比高達192(年),歐洲、北美和亞太三個地區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區,三個地區合計佔世界總量的92%左右。同期,天然氣剩餘可采儲量為175.78萬億立方米,儲采比達到67。中東和歐洲是世界天然氣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兩個地區佔世界總量的75.5%,而其他地區的份額僅分別為5%~7%。隨著世界一些地區能源資源的相對枯竭,世界各地區及國家之間的能源貿易量將進一步增大,能源運輸需求也相應增大,能源儲運設施及能源供應安全等問題將日益受到重視。

二、世界能源供應和消費趨勢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預測結果,隨著世界經濟、社會的發展,未來世界能源需求量將繼續增加。預計,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將達到105.99億噸油當量,2020年達到128.89億噸油當量,2025年達到136.50億噸油當量,年均增長率為1.2%。歐洲和北美洲兩個發達地區能源消費佔世界總量的比例將繼續呈下降的趨勢,而亞洲、中東、中南美洲等地區將保持增長態勢。伴隨著世界能源儲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對能源資源的爭奪將日趨激烈,爭奪的方式也更加復雜,由能源爭奪而引發沖突或戰爭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隨著世界能源消費量的增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灰塵顆粒物等環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化石能源對環境的污染和全球氣候的影響將日趨嚴重。據EIA統計,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約為215.6億噸,2001年達到239.0億噸,預計2010年將為277.2億噸,2025年達到371.2億噸,年均增長1.85%。
面對以上挑戰,未來世界能源供應和消費將向多元化、清潔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場化方向發展。

1. 多元化
世界能源結構先後經歷了以薪柴為主、以煤為主和以石油為主的時代,現在正在向以天然氣為主轉變,同時,水能、核能、風能、太陽能也正得到更廣泛的利用。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能源供應成本和可供應能源的結構變化決定了全球能源多樣化發展的格局。天然氣消費量將穩步增加,在某些地區,燃氣電站有取代燃煤電站的趨勢。未來,在發展常規能源的同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將受到重視。在歐盟2010年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中,風電要達到4000萬千瓦,水電要達到1.05億千瓦。2003年初英國政府公布的《能源白皮書》確定了新能源戰略,到2010年,英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英國發電總量的比例要從目前的3%提高到10%,到2020年達到20%。

2. 清潔化
隨著世界能源新技術的進步及環保標準的日益嚴格,未來世界能源將進一步向清潔化的方向發展,不僅能源的生產過程要實現清潔化,而且能源工業要不斷生產出更多、更好的清潔能源,清潔能源在能源總消費中的比例也將逐步增大。在世界消費能源結構中,煤炭所佔的比例將由目前的26.47%下降到2025年的21.72%,而天然氣將由目前的23.94%上升到2025年的28.40%,石油的比例將維持在37.60%~37.90%的水平。同時,過去被認為是「臟」能源的煤炭和傳統能源薪柴、秸桿、糞便的利用將向清潔化方面發展,潔凈煤技術(如煤液化技術、煤氣化技術、煤脫硫脫塵技術)、沼氣技術、生物柴油技術等等將取得突破並得到廣泛應用。一些國家,如法國、奧地利、比利時、荷蘭等國家已經關閉其國內的所有煤礦而發展核電,它們認為核電就是高效、清潔的能源,能夠解決溫室氣體的排放問題。

3. 高效化
世界能源加工和消費的效率差別較大,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潛力巨大。隨著世界能源新技術的進步,未來世界能源利用效率將日趨提高,能源強度將逐步降低。例如,以1997年美元不變價計,1990年世界的能源強度為0.3541噸油當量/千美元,2001年已降低到0.3121噸油當量/千美元,預計2010年為0.2759噸油當量/千美元,2025年為0.2375噸油當量/千美元。
但是,世界各地區能源強度差異較大,例如,2001年世界發達國家的能源強度僅為0.2109噸油當量/千美元,2001~2025年發展中國家的能源強度預計是發達國家的2.3~3.2倍,可見世界的節能潛力巨大。

4. 全球化
由於世界能源資源分布及需求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已經越來越難以依靠本國的資源來滿足其國內的需求,越來越需要依靠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資源供應,世界貿易量將越來越大,貿易額呈逐漸增加的趨勢。以石油貿易為例,世界石油貿易量由1985年的12.2億噸增加到2000年的21.2億噸和2002年的21.8億噸,年均增長率約為3.46%,超過同期世界石油消費1.82%的年均增長率。在可預見的未來,世界石油凈進口量將逐漸增加,年均增長率達到2.96%。預計2010年將達到2930萬桶/日,2020年將達到4080萬桶/日,2025年達到4850萬桶/。世界能源供應與消費的全球化進程將加快,世界主要能源生產國和能源消費國將積極加入到能源供需市場的全球化進程中。

5. 市場化
由於市場化是實現國際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和利用的最佳手段,故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世界各國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加快,世界能源利用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世界各國政府直接干涉能源利用的行為將越來越少,而政府為能源市場服務的作用則相應增大,特別是在完善各國、各地區的能源法律法規並提供良好的能源市場環境方面,政府將更好地發揮作用。當前,俄羅斯、哈薩克、利比亞等能源資源豐富的國家,正在不斷完善其國家能源投資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這些國家能源生產的市場化程度和規范化程度將得到提高,有利於境外投資者進行投資。

三、啟示與建議
1. 依靠科技進步和政策引導,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潔化的能源利用道路
中國有自己的國情,中國能源資源儲量結構的特點及中國經濟結構的特色,決定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將不大可能改變,我國能源消費結構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差異將繼續存在,這就要求中國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勘探生產、能源利用、環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應有別於其他國家。鑒於我國人口多、能源資源特別是優質能源資源有限,以及正處於工業化進程中等情況,應特別注意依靠科技進步和政策引導,提高能源效率,尋求能源的清潔化利用,積極倡導能源、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 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建立和完善我國能源安全體系
為保障能源安全,我國一方面應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完善能源法律法規,建立能源市場信息統計體系,建立我國能源安全的預警機制、能源儲備機制和能源危機應急機制,積極倡導能源供應在來源、品種、貿易、運輸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場化程度;另一方面應加強與主要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的對話,擴大能源供應網路,實現能源生產、運輸、采購、貿易及利用的全球化. 樓主,看我粘貼的這么辛苦,採納我吧 ——czh製作。

❷ 2018高中地理教研組工作總結

地理基礎知識和數據的強化記憶,對地理知識必要的儲備。,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穿插回憶上學期的世界地理知識,讓學生對世界地理能有系統的和,也為今後地理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

❸ 地理課例研修報告

初中地理教學研修心得體會

體會之一:解放學生認知習慣,培養學習興趣。

對於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識能力,可以讓他們聯系身邊的事物來認識、獲取地理知識。例如結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頂,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頂的事實來加深理解我國降水空間分布的特點。結合南方水果和北方水果的不同導引出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水熱差異。讓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地理。還可結合報刊雜志、電視新聞,接收各種音畫逼真,生動形象的地理知識。例如通過收看近幾日央視一套的天氣預報節目,觀察電視屏幕上的天氣預報圖,學會天氣符合並能分組報導天氣狀況。此外,地圖是地理學科的靈魂。要讓學生用好地理圖冊、填充圖、教材彩圖、插圖。通過讀、填、繪、析,養成手不離圖,圖文對照的學習習慣。例如通過引導學生看課文插圖「哈爾濱冰燈和廣州花市」,學生明白了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很大這一氣溫分布特點。通過引導學生看課文彩圖「台風雲圖」,學生形象地認識了台風及其特點。

體會之二:解放學生的頭腦,培養創新思維。

在具體學習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越俎代皰,不包辦代替,鼓勵學生大膽動腦,大膽創造。不怕出錯,不怕重復,讓學生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過程中增知長智。例如在學習台風時教材提出了「台風有過也有功」的觀點,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對沙塵暴、火山的看法並分成正方、反方兩組進行辯論。正方提出沙塵暴影響人們出行、污染環境,反方則提出沙塵暴也能降解空氣中的有毒物質,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凈化空氣的作用;正方提出火山爆發釋放的氣體可能致人於死命,火山噴發的熾熱岩漿毀滅了龐培古城。反方則提出火山噴發後的土壤肥沃,農作物長勢喜人,甚至還提出人們用來表達真心永恆的鑽石就是火山奉獻的精品。同學們在激烈的辯論中不知不覺增長了知識,從而也懂得了一分為二,辯證認識地理事物的方法。俗話說「反彈琵琶出新意」,在教學中,有時我還故意與教材唱反調,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例如講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地理意義時,向學生設問:假如我國地勢東高西低,將對氣候、河流產生什麼影響?講氣溫的變化時,向學生設問:三峽工程的建成,將對當地的氣溫日較差、年較差產生什麼影響?學生思維被激活後,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習效果顯著。

體會之三:解放學生的嘴,培養表達能力。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課堂上讓學生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體會,得到能說會道的鍛煉,並能和老師、同學經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學中,通過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能獨立提出問題。

❹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

初高中地理知識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要正確處理好高中地理與初中區域地理之間的關系,以高中地理為主,兼顧初中地理。只有把具體的地理事物或現象落實到具體的區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產生的原因、特點,預測它的發展變化趨勢。部分高二文科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感到相當陌生,這無疑給高中地理教學出了個難題。如何抓住基礎,適時提升,重組教材內容,強化地理知識的融合,就成為高中地理教師探討的課題。 根據中學地理課程的安排和高考考綱的要求,一般文科班的地理課教學和總復習的安排都是分科後先復習初中的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知識,同時教學高中的選修(一)、選修(二)課程,高三第一學期開始高一必修課程的復習,一直安排到高三第二學期的全市模擬考試前結束(大約在三月下旬)。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我發現對於初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是教學中值得關注的問題,對於剛上高中的同學來說,普遍感到高中地理比較難學,特別是高中第一單元的內容,許多同學認為即使把教材上的內容看會了,一到應用時、做題時就不會了。因此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我就如何做好知識的銜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轉變學生對初中地理的看法及學法。 許多學生對於初中地理普遍認為,只要看一看書,背一背,記一記,在考試時臨時突擊過關就可以了。考試一結束可能等到上高中的時候也忘得差不多了。對於學生可以說不重視,因此學習也就是應付了事。到了高中我們教師要轉變學生對地理是一門副科的看法和學法,介紹地理這門學科的特點,使學生快速地融入到學習之中。 二、在學生中進行調查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首先,了解學生對初中地理的學習情況。在上高中地理第一節課,或者課下找學生了解,通過書面文字的形式上交上來,老師了解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並記錄下學生普遍反映、暴露的問題。教師只有了解了學生的情況,才能在今後的教學中有的放矢。 其次,研究新課標教材的變化,明確學習的目標 。在教學前應對初、高中教材和課程標准、教學大綱進行對比分析,然後,根據調查研究得到的學生情況和教材變化情況,做到 「知己知彼」後,並結合高中教材的教學內容,確立復習的起點和重點。 三、因材施教,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知識銜接,重點突出必備知識。 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銜接,並不是所有的內容一定要有銜接。根據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確定復習的內容。如初中學生對於地圖的掌握可以說是一個空白,學生不會看圖,不知道怎麼看圖,有的學生甚至不知道有幾大洲,各大洲的具體位置更不用說了。因此,在進行知識銜接時,應該把重點放在圖上,用圖來引導學生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引導學生學會用圖來分析和推理問題,在高中階段,應該讓學生每人都有一本地圖冊,培養學生讀圖、認圖,畫圖的能力。 四、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很重要,我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呢?首先讓學生掌握地理學科的特點,了解地理學習的規律,地理的學習很貼近現實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的事、身邊的現象去了解地理,掌握地理知識。另外地理與其他學科也是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如地理上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學上的知識來解釋;數學上講球體知識的時候可以用地理上的經度和緯度的知識來分析;英語上的許多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都涉及到地理知識。 在學習方法上讓學生培養學會分析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自己要學會應用規律,總結規律。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索欲,才能真正地去了解地理,學習地理,學好地理! 五、拓展區域地理,實現初高中內容的融合 地理學最主要的特點是區域性和綜合性,而區域的問題都是綜合的,區域地理既是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的起點,也是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的歸宿,任何一種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都發生在一定的區域。從近年來文科綜合考試命題看,試題以區域地理作為命題背景和切入點,利用高中地理知識和方法來加以分析和解釋,一定程度上區域地理是試題的「門檻」。由此可見,區域地理復習就應該依據高考大綱要求,拓展區域地理內容,實現初高中地理內容的有機融合。 1、構建區域體系,培養空間概念和空間思維能力。 依據高考考試大綱要求的區域地理內容,記憶重要區域的空間位置,構建「腦圖」,解決在地圖上定位和定向的知識,為地理學科後繼知識學習掃清空間分布的障礙。形成最基本的地圖基礎。 ①填圖,依託圖例和注記,把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稱和位置鞏固在地圖上,為形成知識體系提供空間平台。 ②拆分普通地圖,突出主要地理事實,以中心事物為載體,在圖中提煉主題,培養提取信息能力。 ③疊加專題地圖,將相關聯的地理事物放在同一幅地圖上,養成用聯系的觀點看待分析問題的思維習慣,形成綜合能力。 2、整合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內容,用高中地理知識和方法分析區域特徵,形成區域綜合分析和空間思維能力,形成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 ①從經緯網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大氣環流位置入手,認識地理環境的水平結構。分析區域的氣候(包括熱量、光照、降水)、植被、土壤、農業等具有地帶性特徵的地理要素。 ②從地形剖面圖著眼,掌握地理環境的垂直結構。根據對地形剖面圖的分析,理解一個地區的地勢、水文、交通線走向等非地帶性地理要素,全面地認識一個地區的區域地理特徵。 ③在准確掌握區域地理環境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的前提下,立足本區,向外延伸,比較區域差異。 ④尋找區域主題,在眾多地理要素中找到本區獨具特色或具有全球意義的問題,形成規范性的表述,聯系周邊地區,形成對主題的深刻思想。 3、案例教學 以某區域為載體分析其重要地理要素,如地形(山地、高原、盆地等)、氣候、水文(河流、湖泊等)、生物、土壤等,用高中地理的方法分析各要素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總結分析區域特徵的方法。

❺ 我要一篇600字地理報告

地理報告----日月潭&溪頭介紹
路線圖
行程規劃
第一天:台北→日月潭環湖公路,環湖公路上有武廟、孔雀園、水鳥公園、德化社、慈恩塔、玄奘寺等的名勝古跡;可游湖、登拉魯島邵族聖地、茄苳聖樹前留影、山地歌舞表演、賞夕陽、觀水鳥…
第二天:日月潭→溪頭森林游樂區位於鹿谷鄉鳳凰山麓,屬台大實驗林場,林木種類繁多,株株筆直參天,綠蔭蓊鬱、深幽,是特色別具的森林區。竹類標本園景緻更勝,嵐霧彌漫之際,飄渺靈秀,猶如人間仙境,竹林內的竹廬秀麗雅緻,別有韻味;有「活化石」之稱的銀杏林;樹身中空的神秘神木;拱形孟宗橋橫跨湖面的大學池,群鴨悠遊,恬靜清麗;群鳥集聚,啁啾悅耳的賞鳥步道…,山林深邃清幽,空氣沁涼濕潤,漫步林間,悠閑自在,享受難得的靜謐與舒適。
景點介紹
孔明廟
建於民國前11年,位於魚池鄉中明村中潭公路旁,是本省唯一供奉一代軍師諸葛孔明的廟宇,寺廟規模不大,樓高兩層,色彩鮮麗,內有孔明先師彩塑雕像,廟庭也塑有劉備三顧草廬的彩色塑像,是一座極富特色的寺廟。
拉魯島
光華島,位於日月潭水中央,為邵族的最高祖靈地,為日月潭的湖光山色,增添了不少靈韻風致,自古即以『珠潭浮嶼』之盛名成為日月潭的美景之一。
來到了日月潭,這里可是一個您不能不知道的地方。
梅荷園
在六O年代前梅荷園系屬軍方封鎖禁止入內的管制區。如今時空轉換,在九二一震災後已規劃成為日月潭最佳觀景之地。
龍鳳宮
九二一震災之後,原在拉魯島上的月下老人像經遷移安奉至此。熱戀中的情侶們,都會到這兒祈求有情人終成眷屬,如果您還單身,也可以來這里請月下老人給您牽牽紅線喔~
文武廟
廟宇氣勢輝宏,供奉文聖孔子、武聖關公及兩廟之開基神明,登上樓頂視野開闊,可盡覽全潭的湖光山色;相傳,這里是著名的考生求簽處喔!如果您是應考的考生,可以來此求個好運氣。
玄奘寺/玄光寺
玄奘寺環境幽雅,正殿前有一座古鍾稱之為【醒鍾】,玄光寺則為眺望拉魯島最近的景點,您若是想享受靜謐祥寧的氣氛,這兩個地方可以是您最佳的選擇。
慈恩塔
位於海拔九五四公尺的沙巴蘭山上,為先總統 蔣公為感念母恩所建,為日月潭著名的地標。從慈恩塔最高層往潭中瞭望,與拉魯島及玄奘寺並稱為青龍山脈。
孔雀園
在日月潭的環潭公路上有一處迷你型動物園──孔雀園。 孔雀園內有飼養孔雀及台灣藍鵲....等兩百多隻名貴禽鳥,讓您一睹孔雀的華麗姿態。最重要的是,這里可以免費入園參觀喔~
明湖與明潭水庫
明湖與明潭水庫位於131線公路旁,水庫旁設制的明湖發電廠為台灣最早之抽蓄發電廠,明潭發電廠則為亞洲最大的抽蓄水力發電廠,這里風景優美,湖水也很清澈,更有因抽蓄發電而產生難得一見的湖水潮汐現象,是一個值得來的地方。
車程《最後的火車站》
緊鄰著明潭水庫,為南投觀光鐵路集集線的終點站,這是一個座落於山谷的小村落,一個充滿著神秘的地方,鐵道旁有這古樸的木材舊廠房以及一棟棟磚造的房舍,在這里不僅可尋找到鐵道及木材產業的舊外,還有許多您意想不到的收獲喔~
溪頭森林游樂區
來到溪頭的森林,除了暢快的呼吸著飽含芬多精及陰離子的空氣,除了達成養生健身的目的,其實可以得到更多;只要用心去觀察,用心去體驗,體驗周遭與您一同呼吸的萬物。
溪頭大學池
大學池因溪頭屬台灣大學而得名,是溪頭的代表性的景觀之一,水池面積達半公畝,水深約10公尺,池上架有弧型竹橋,長約30幾公尺,皆為竹子所搭建,池畔四周古木參天,另有一片廣場,可供遊客團體活動,竹橋加上四周美景,倒映水池中,水波的漣漪將大學池襯托的更富詩情畫意。
溪頭銀杏林
溪頭種植了一片銀杏林,樹齡已有八十年,樹型高大挺拔,獨占溪頭森林中的一席之地。 此時這片銀杏林已開始變黃與落葉,在青翠柳杉林圍繞下尤其凸顯出秋天的氣氛。每當風起時,落葉款款而下,更是詩意橫生。
溪頭神木
有2800多年的歷史,高46公尺,為活的紅檜巨木,樹身因菌侵蝕而成中空狀態,當年因砍伐經濟價值不高,而得以留存至今,成為神木供人觀賞。
溪頭竹盧
幽靜的孟宗竹林里,坐落著一棟竹林裝潢的建築物,即竹盧。謐靜的竹林,令人心曠神怡。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情 2004年國家公務員申論考試試題 1998年廣東省高職考試數學試題 地理報告----日月潭&溪頭介紹 路線圖 行程規劃 第一天:台北→日月潭環湖公路,環湖公路上有武廟、孔雀園、水鳥公園、德化社、慈恩塔、玄奘寺等的名勝古跡;可游湖、登拉魯島邵族聖地、茄苳聖樹前留影、山地歌舞表演、賞夕陽、觀水鳥… 第二天:日月潭→溪頭森林游樂區位於鹿谷鄉鳳凰山麓,屬台大實驗林場,林木種類繁多,株株筆直參天,綠蔭蓊鬱、深幽,是特色別具的森林區。竹類標本園景緻更勝,嵐霧彌漫之際,飄渺靈秀,猶如人間仙境,竹林內的竹廬秀麗雅緻,別有韻味;有「活化石」之稱的銀杏林;樹身中空的神秘神木;拱形孟宗橋橫跨 地理報告----日月潭&溪頭介紹

❻ 如何提升初中地理教研活動的有效性

一、高中地理活動教學的影響因素 1.高中地理活動教學受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結構影響受年齡階段的影響,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一種較為嚴肅、冷靜的心理特點,在學習中往往處於一種被動地位,不願意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和觀點表達出來,不利於教師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在高中階段,高中生生理、心理等方面發生的一系列變化,尤其是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了,自我價值觀提升了,在地理學習中往往表現出較強的獨立性,但性格上比較內斂。雖然在地理活動學習中,他們心中對問題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由於內心膽怯不敢表達出來;雖然他們願意接受教師的指導和引導,但卻不想一味地接受他人的指引和指點,所以總是在矛盾中學習和成長,比較容易壓抑自己的情感,習慣在自己的世界中學習和生活。另外,家長、學生和學校對地理「欠帳」太多,初中地理不作為考試科目,而到了高中,學理科的學生只要會考過關就可以了。在這種情況下,地理被家長、學生、學校視為副科,不被重視,學生因此對地理這門學科產生了一種誤解,即學習地理並不是很重要,這種思想觀念阻礙了高中地理活動課堂教學效果和水平的提高。 2.高中地理活動教學受教師教學觀念的影響在高中地理活動教學中,教師由於受傳統地理教學觀念的影響,把學生達到應試考試的要求作為教學目的,導致了過於重視教學結果而忽視高中地理教學過程的現象。因此,教師認為地理教材中的活動內容並不是很重要,所以將這部分內容簡單地為學生指點一二,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而將完成教學目標當作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將大量的地理知識生硬地教授給學生,很少將地理知識產生的具體過程講述給學生,僅要求學生接受、記憶以及運用地理知識。還有的地理教師正好相反,過分強調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動」內容,在課堂上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詳細地講解,忽略了地理課堂應講述的重點內容,從表面上看有很好的教學效果,事實上卻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難以實現最終的教學目的。二、提高高中地理活動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教師要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活動」內容,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學習是一種主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不應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就需要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動」內容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地球形狀」時,為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可以讓學生在課前用紙折一個帆船,准備一個球,模擬船在球體上航行,平視球面上遠航歸來和去遠航時船的桅桿、船身先後看見的順序,然後再作一下對比,平視放在桌子上平移的紙船,看看二者的區別。教師還要讓學生對觀察到的現象認真做好記錄,根據觀察到的實際情況得出地球是球體的結論。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溝通能力,還使學生切身地體會到了發現知識的快樂。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採用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快速地學習地理知識,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鞏固學生的知識。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中「活動」的內容,將這部分內容作為教學素材,既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同時也高效地完成了課後練習任務。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既有助於教授學生基礎的地理知識,同時又可以提高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的能力,從而實現提高學生地理學習效果和水平的目的。 2.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精心安排教學活動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幾乎每個章節後都設置了活動內容,這些活動內容具有一定的差異,有的活動內容側重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有的側重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有的側重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對這些「活動」內容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如:有的活動內容可以應用在課堂教學的導入部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的活動內容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教師可以利用這部分內容降低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從而實現提高學生解決地理難題及理解地理難點知識的能力;有的地理「活動」內容有助於為學生搜集相關的地理資料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教師可以利用這部分的內容使學生在課堂上展開激烈的討論和交流,從而實現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溝通能力的目的;有的地理「活動」內容,教師可以將其與所教的內容結合,為學生布置一篇小論文,提高學生將理論應用於實踐的能力。總之,教師要善於挖掘地理「活動」的內容,精心安排教學活動,從而實現提高學生地理學習水平的目的。

❼ 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結題報告

我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水土流失直接關系國家生態安全、防洪安全、糧食安全和飲水安全。上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人口快速增長。為滿足食物和木材的需求,許多地方提出向荒山要糧,掀起大規模開荒擴種的高潮,牧區草場超載,林區森林大量採伐,濫墾、濫牧、濫伐現象普遍,形成新的水土流失區。80年代以來,國家加大了生態保護力度,各級政府雖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過墾、過牧、過伐進行扭轉,但同時這一時期又面臨城鎮建設、礦產資源開發、公路鐵路建設以及新的農林開發等空前發展,導致了新一輪嚴重的水土流失。

當前我國水土流失狀況表現為三個特點:

1、面積大,范圍廣。根據遙感調查,全國現有土壤侵蝕面積達到357萬km2,占國土面積的37.2%。水土流失不僅廣泛發生在農村,而且發生在城鎮和工礦區,幾乎每個流域、每個省份都有。從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分布來看,東部地區水土流失面積9.1萬km2,佔全國的2.6%;中部地區51.15萬km2,佔全國的14.3%;西部地區296.65萬km2,佔全國的83.1%。

2、強度大,侵蝕重。我國年均土壤侵蝕總量45.2億噸,約佔全球土壤侵蝕總量的1/5。主要流域年均土壤侵蝕量為每平方公里3400多噸,黃土高原部分地區甚至超過3萬噸,相當於每年2.3cm厚的表層土壤流失。全國侵蝕量大於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噸的面積達112萬km2。

根據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例以及流失強度綜合判定,我國現有嚴重水土流失縣646個。其中,長江流域265個、黃河225個、海河71個、松遼河44個,分別佔41.0%、34.9%、11.0%和6.8%。從省級行政區來看,水土流失嚴重縣最多的省份是四川省,97個;其次是山西省,84個;然後依次是陝西省63個,內蒙古自治區52個,甘肅省50個。

3、成因復雜,區域差異明顯。
(一) 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堅決遏制新增人為水土流失

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國各類生產建設活動將會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為此,應當加強預防保護工作。一是加強重點預防保護區水土資源保護。對重要的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和山地災害易發區,需要嚴格控制進行任何形式的開發建設活動,有特殊情況必須建設的,應充分進行水土保持方案論證,切實採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發生和發展。二是依法強化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對擾動地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產建設項目,都應當實施水土保持方案管理。監督管理部門也要加強跟蹤檢查,做好驗收把關,保證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能夠落到實處。同時,需要在法律中嚴格有關的管理制度,明確處罰措施,使水土保持違法案件能夠得到查處,全面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三是加強水土流失防治的社會監督。採取政府組織、輿論導向、教育介入的形式,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宣傳,並充分發揮各級人大的作用,開展經常性的監督檢查,同時不斷強化群眾監督,喚起全社會水土保持意識,大力營造防治水土流失人人有責、自覺維護、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的氛圍。四是需要盡快建立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堅持「誰佔用破壞,誰恢復補償」的原則,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補償制度。同時,對於水土流失區的水電、采礦等工業企業,要建立和完善水土流失恢復治理責任機制,從水電、礦山等資源的開發收益中,安排一定的資金用於企業所在地的水土流失治理。

(二)大力推動小流域綜合治理,突出抓好坡耕地和侵蝕溝綜合整治

小流域綜合治理是被實踐反復證明為非常成功、有效的一條技術路線,應堅持不懈地抓緊抓好。在當前我國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的情況下,生態建設應盡快改變偏重單項措施的做法,加大綜合治理力度。特別是應把坡耕地和侵蝕溝綜合整治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優先解決群眾生計問題,實現綜合效益,以彌補以往建設的不足。

實施坡耕地和侵蝕溝綜合整治一舉多得,一是可以從源頭上控制水土流失,對下游起到緩洪減沙的作用;二是能夠改善當地的基本生產條件,解決山丘區群眾基本口糧等生計問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坡耕地改造為梯田後糧食單產一般可以翻一番,黃土高原壩地的單產一般為坡地的4倍;三是可以增強山丘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為發展當地特色經濟奠定基礎;四是可以有效保護耕地資源,減輕對土地的蠶食,為守住國家18億畝耕地的紅線做出貢獻,保障糧食安全。坡耕地和侵蝕溝整治是目前我國建設基本農田最具潛力的一個途徑。

(三) 加大封禁保護力度,充分發揮生態自然修復能力

發揮生態自然修復能力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一項有效措施。在人口密度小、降雨條件適宜、水土流失比較輕微地區,可以採取封育保護、封山禁牧、輪封輪牧等措施,推廣沼氣池、以電代柴、以煤代柴、以氣代柴等人工輔助措施,促進大范圍生態恢復和改善。在人口密度相對較大、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地區,可以把人工治理與自然修復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小范圍高標準的人工治理,增加旱澇保收基本農田、人工草場,解決農牧民的吃飯、花錢問題,為大面積封育保護創造條件。

(四) 堅持因地制宜,分區確定防治目標和關鍵措施

根據各地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分類指導,分別確定當地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目標和關鍵措施。黃土高原區,應以減少進入黃河的泥沙為重點,將多沙粗沙區治理作為重中之重。措施配置應以坡面梯田和溝道淤地壩為主,加強基本農田建設,荒山荒坡和退耕的陡坡地開展生態自然修復,或營造以適生灌木為主的水土保持林。長江上游及西南諸河區,重點是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產力。在溪河沿岸及山腳建設基本農田,在山腰建設茶葉、柑桔等經果林帶,在山頂營造水源涵養林,形成綜合防治體系。東北黑土區,應有效控制黑土流失或退化的趨勢,使黑土層厚度不再變薄,生產力不再下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治理措施應以改變耕作方式、控制溝道侵蝕為重點。西南岩溶區,重點是搶救土地資源,維護群眾基本的生存條件。應緊緊抓住基本農田建設這個關鍵,有效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水土資源,提高環境承載力。西北草原區,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合理和有效利用水資源,控制地下水位的下降。對已經退化的草地實施輪封輪牧,有條件的建設人工草場,科學合理地確定單位面積的載畜量。對主要風沙源區實施重點治理。

(五) 加強領導,強化地方政府水土流失防治目標責任

水土流失是一個綜合的自然與社會經濟問題,水土保持也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應在政府層面確立水土流失防治目標,落實防治責任,研究防治的重大問題和相應的政策措施。在政府統一協調下,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綜合防治當地的水土流失。

❽ 有同行們參加過《中學地理教學參考》雜志社出版全國中學地理新課程教學研究優秀成果」評比活動嗎

評職稱是需要一定的軟硬體基礎的,如學歷、工齡、工作成效等,其中獲獎內容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如果你參加了《中學地理教學參考》雜志社出版全國中學地理新課程教學研究優秀成果評比活動,並且能夠獲得較高的獎項,那對你的職稱評定肯定是可以起加分作用的,因為這屬於省級以上的成果,很重要的。如果可能,在其他的如論文等方面如果也能夠取得突破,職稱評選就等於掃除了一大障礙了。

閱讀全文

與初高中地理研修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