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校本培訓預期成果

校本培訓預期成果

發布時間:2022-04-30 22:40:13

A. 一線教師如何做課題

對一線教師開展課題研究命題的認識

1、什麼是課題研究?

對於課題研究有許多定義。這里我們討論的是一線教師所做的課題研究。其實,真正的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只有根植於我們的教學實踐和實際,才能煥發其生命力與價值。當前,倡導一線教師開展課題研究就是用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通過做課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用這種比較科學、規范的形式來解決學校發展、課堂教學、教師成長、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問題和困惑。「一線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活動,實際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層次上展開教學活動,即從強化日常教學中蘊涵的科研成分著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審視教學過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並通過教學實踐使其得到驗證與完善,從而使教學工作逐步向最優化方向發展,同時也使自身的素質水平得到提升與飛躍。」 簡言之:有一個研究的中心(即理論支撐),有具體的操作思路,這是開展課題研究的基本要求。課題研究應該使我們的日常工作科研化。

2、什麼是教育科研課題?
所謂「教育科研」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科學理論指導下,對教育現象和教育實踐中的事實,加以考察、探究、收集、整理、分析、概括、總結,進而揭示教育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一種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所謂「課題」是指要研究的問題。但是所有的問題不全是課題,課題也不只是單純的問題,只有將問題作為有計劃有目的研究命題後才能算是課題。通俗一點講,課題就是把問題當作課業來作,研究就是把問題中的不明白的東西搞明白,究其本質、本性、本能之所在。

「教育科研課題」是與教育和教學有關的,有研究必要的,有研究意義的命題,而且是有探究空間的命題。所謂的「探究空間」,是指別人尚沒有涉足,或者很少有人涉足的,別人還沒有關注到,或者很少有人關注到的,別人沒有明確結論,或者長期研究難有結論的,或是對同類問題你有不同看法和觀點,而且需要探求、研究和論證的未知地段,或是需要通過推廣和實踐、嘗試和驗證的有意義的已被學術界認可的命題。

有目的、有計劃、可設計、可操控、具有一定的因果關系和可能有創新發現是其特點。問題是課題研究的切入點,實踐是課題研究的基本形式,思考是課題研究的核心。研究不只是反思,反思只是思考形式的一種。

注意:

(1)學校的改革措施不等於科研,但改革措施可以當作科研來進行,保證決定的科學性,並提供理論借鑒。
(2)教研活動不等於科研,但科研課題的研究可以以一些教研活動的形式開展,可通過一些實際課例進行研討、推進、總結。

3、一線教師為什麼要做課題研究?

(1)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時代發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會里,要立足就必須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要有勇於實踐、創新的能力。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對我們老師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學工作的模式由「經驗型」轉向「科研型」。實踐表明: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上能積極參與教科研的實踐,自覺學習理論,更新教育觀念,以科研帶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對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大有裨益。許多名師成了搞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完全可以說:「教師參加教育科學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課題研究是教師終身學習的最有效途徑。
(2)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做課題研究主要是為了解決在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遇到的困惑。這些問題包括自己教學實踐的問題、有學生行為習慣、道德表現的問題、有學校教育的問題,還有學校管理模式的問題。我們反對一線教師脫離教學實踐做研究,做那些大而空的課題,徒勞無益。
(3)有助於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課題研究的嚴密性,也促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系統化。
(4)有助於形成科研教學意識。我們都知道,做課題時少不了要查閱大量的資料。當你閱讀了大量的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後,就有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教科研實踐活動不但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重要的是使我們養成一種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的習慣;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行反思教學。
綜上所述,教育科研是當代教師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當代教師進行學習的方式之一。課題驅動,行動研究是教師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師專業化要求我們必須研究教育,實現「教書匠」向「科研型」教師的轉變。

(二)教育科研的基本程序

選題

論證開題

設計方案

實施研究

運用各種方法研究並獲取資料

收集研究資料

分析整理資料

得出結論,進行驗證與檢驗

形成成果並進行成果表述

寫出結題報告

(三)如何選題?

(1)選教育科研的前沿課題

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達到特色創新的統一。

把教學需要做為第一選擇,在學科間尋找交叉點與結合部,圍繞熱點問題下功夫、做文章

(2)選擇教育科研的空白課題

提出新的理論、觀點、概念、論證成理

對已有理論做新的解釋,論證使之深化

探索事物新規律或變未知為已知,深化認識,對爭鳴的問題發現新資料,提出新見解,有所突破並為人們所認可

糾正原有理論概念,原則的錯誤

在本學科邊沿學科開辟新的研究方向,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並進行首次科學論證

(3)選擇同傳統觀點相悖的課題

如「行為表現不宜列入思想品德課題考核范圍」

在困擾教育發展的重大課題上向傳統觀念宣戰

(4)選擇應用研究型課題

選擇帶有典型性教育實踐經驗為題,在司空見慣的教育現象中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法。《開放教育與普通教育實踐性環節比較研究》、《現代漢語網路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理研究》

(5)選擇主觀條件比較成熟的課題

從專業特長、愛好興趣、研究性能力出發,選體驗深、實踐多、研究透的課題。

(6)選客觀條件比較具備的課題

理論條件 資料信息 設備工具 氛圍環境

(7)選擇有開放質疑爭鳴的課題

辨駁別人的觀點、主張,闡述自己的新見解,或拋出一種還不成定論的主張,見解,以引起別人的爭議

(8)選擇大小較適宜的微型課題

通常情況下,題域越窄,題目越小,越容易把問題講透徹;題域越寬,例證說不清楚,道理講不明白,面面具到,點到為止,沒有深度難成佳作,題目小一點、格調新一點、討論透一點。

對教材、教法、教學對象的研究都可以有深度。

一線教師怎樣做教育科研課題?2009-10-04 12:44一線教師怎樣做教育科研課題?一線教師怎樣做教育科研課題?(二)

(四)教育科研課題如何命題?課題研究的條件、要義和內涵包括那些要素?

「命題」是確定用最簡短的詞語對要研究的內容作最恰當的表述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是一個對研究內容作比較和選擇的過程,也是一個對研究可能出現的情況作思維和預測的過程,還是一個對要研究的議題作文字表述的過程,期間有修改,但不單單是用詞造句的技巧。明白、簡潔、平實、准確是最基本的要求,忌大、忌空、忌長、忌修飾。一旦命題被確定,相關的定義、概念的表述一定要准確,精當。說白了,就是要搞明白你要做什麼,為什麼做和怎麼做。

課題研究的首要條件是人,研究的人,特別是主持人當有強烈的科研意識和自覺精神,喜歡和有興趣是最大的內驅力。還要具有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知識是研究的基礎,既廣博又專一。能力是人搞研究的保證,包括查閱文獻資料的能力,比較和鑒別的能力,表達和討論的能力,組織和協調的能力。並且有可行的方法,調查和問卷要會設計問題,各個項目的權重要合理和科學,數據處理要掌握必要的方法,研討和爭論要有導引的路徑,結論的歸因要講科學的辨證。課題的研究當有必要的經費和設備。

課題研究的要義包括要研究議題的必要性、重要性、可能性,也就是意義和作用。其內涵體現在課題研究所具有的特質方面,也就是不同於別的命題的可能存在的價值。沒有特質的議題,人雲亦雲的東西,縱然研究,也沒有價值。

(五)如何擬定課題的研究方案?課題的研究方案中必須寫明白哪幾項內容?

課題研究方案的擬定有五項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1)要堅持現實性的原則。客觀地現實地立足於本市、本縣區、本鄉鎮、本學校的實際。

(2)要堅持民主性的原則。作科研不是搞政治,不能一言堂,以官壓人,人本是研究的根基,主持人要善於集思廣益,兼聽明理,不一個人說了算。

(3)要堅持計劃性原則,既然是計劃,就要周密,全面,不可顧此失彼。

(4)要堅持可行性的原則。可行就是具有可操作性,不在紙上談兵,而要給辦法,給措施,給程序。

(5)要堅持科學性的原則。實事求是,不搞假大空,不抄襲別人,不閉門造車。必須具有前瞻、指導、引領、規范的作用。

課題的研究方案中必須寫明白的內容包括:

(1)本課題研究的組織設置:領導組、指導組和課題組的研究成員及各自的任務分工;

(2)本課題研究的背景和現狀及意義和作用;

(3)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步驟;

(4)本課題研究的原則、方法;

(5)本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的預測和終結成果的形式;

(6)本課題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對策及措施;

(7)本課題研究的經費預算和經費來源;

(8)本課題研究的任務分解圖表及進展月歷。

(六)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方法

要思考和制定課題的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法:即通過調查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出調查報告常用這種方法。

實驗對比法:即通過搞實驗,作對比,找規律的研究方法。如對某種方法的應用研究。經驗總結法:即通過總結經驗,感悟和提升出精華來的研究方法。如階段性成果的總結。研訓一體法:即將研究和培訓同步進行、協同發展的研究方法。如校本培訓。

行為分析法:即通過對意見對象的行為的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聽、評課。個案追蹤法:即通過追蹤個案,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法。如對某一特殊問題的解決。選擇

什麼方法,或多種方法交替運用,都要從課題研究的實際出發,不可生搬硬套。

(七)如何將課題做立項申報?

首先要制定申報計劃和申請報告。申報計劃包括研究方案和申請報告兩部分。研究方案是告訴立項部門你准備如何做研究;申請報告是向立項部門表明你的申請意向,請求批准。

申請報告要搞清楚課題的來源、申報的理由、申報的條件,搞明白分類,然後按要求認真填寫申請書,評審書。(有表格)。其中的課題論證欄內需要填寫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內容、重點、難點、現狀及研究力量、條件等;計劃及預期成果和經費也在表格內,實際上是把研究方案分解開了。其次是遞交申請報告。申請報告要寫清楚申請的理由和可承擔的條件。至於可不可立項會由審批部門給你答復的。

(八)立項後怎樣開題?

課題一經審批部門批准立項,首先要開題。所謂開題,就是破題,是課題研究的正式開始。要寫好開題論證報告,舉行開題報告會。

(1)課題主持人的所在單位負責人宣讀印發的上級課題立項通知書,表示授權。
(2)課題主持人闡述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研究方

法和研究手段、研究步驟和活動安排、劃分子課題組的任務和要求。
(3)應邀到會的領導和專家進行研究的科學論證,提出建議。
(4)分子課題組討論,學習有關資料,落實會議精神。(課題主持人要為課題組全體成

員復印與研究方案密切相關的學習資料,使全體成員對研究方案加深理解,開拓思路。)
(5)召開題組成員會議,邀請有關專家指導,少不了來賓和領導講話、成員表態、大

家討論等。子課題由協作者參與完成,協作者也要到會。

主持人是開題儀式的主角,主角是重點角色,就要對本課題研究方案中的內容作分解說

明。要開宗明義地明確告訴大家課題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怎麼去研究,預計的結果可能是怎

樣的,研究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和遇到的情況。特別要講明白本課題研究的重點和難
(三)

(九)如何對課題研究的過程實施有效的指導和管理?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成百里者半九十的情況太多了。究其原因,常常失敗在過程的管理環節上,不是虎頭蛇尾,做的做的沒戲了;或是秋後算帳,即使有收成,也不「飽滿」,把研究的過程忽略了。過程是一個載體,它承載著課題的發展中的各種嘗試和變化,沒有豐富多彩的過程,就不會有厚重實在的結果。過程就是發展的進程。對過程的指導和管理能力,具體體現著主持人的科研學術水平。一般課題的研究活動有:專題講座、外出參觀訪問、教育調查、教育實驗、現場觀摩、說課聽課評課、展覽圖片、播放錄音錄相、專題研究討論、交流典型經驗等。

在對課題研究的過程實施有效的指導和管理中,需要注意抓住如下幾個環節:

(1)及時收集階段性的成果。按計劃(當月事當月畢),多交流(匯報、討論、切磋),常激勵(觀摩、報告、展示、發表、獎勵)。

(2)認真管理課題研究的檔案。預先設計好編目,將文件、成果、圖片,分門別類地編號,填寫好名稱、來源,日積月累,便於查閱。

(3)主持人要心中有數,月清季結。自己要動腦、動腿、動嘴、動筆。

(4)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要處理和協調好日常教學工作和課題研究之間的關系。實際上二者並不矛盾,以研究的心態搞工作,用研究的精神做工作,在工作的過程中搞研究,做學問,課題和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就會有效地得以開展。

明確研究方向,緊密聯系實際,不打無准備之仗,不盲目趕形勢,追時尚。命題時從最低的起點上開始設計,面對現實的問題尋求解決的門徑,使方案具有可操作性。自己不空忙,要肯為大家服務,敢聽不同意見,要積極依靠參與者,注重過程的指導和管理,不閉門造車想當然。天時、地利、人和,是課題研究取得成果的多方面因素,要充分利用和發揮能為課題研究提供方便和支持的方方面面的力量。

(十)如何展示課題研究的終結成果?

終結成果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本課題研究的工作報告,就是結題報告,由課題主持人執筆,其內容由四部分組成:

(1)概說:概述課題研究的基本情況,包括級別、文號、課題背景、課題組成員,主要研究步驟、過程、時間發展。

(2)方法:做好本課題的作法、體會、經驗,包括指導思想,研究策略,具體方法,如何爭取領導改善條件,處理各種關系,如何推廣階段性成果等。

(3)結果:列舉本項研究所取得各種形式的理論成果、應用成果、社會效益或階段性成果。

(4)評價:對成果和不足作出評估,對成果的應用推廣、對本項科研的進一步深化,提出建議與意見。

結題報告是實施研究計劃、保證課題研究任務完成的工作總結,是課題評價驗收的重要文本。

另一部分是課題研究成果的最終形式,包括:課件、教學設計、聽課記錄表、相片、學生作品、論文、研究報告、調查報告、文集等,也當由課題主持人執筆或主編。

(十一)如何做檢索查新?

必要時要對課題研究的終結成果作檢索查新,檢索查新是對課題研究的終結成果的創新成分和價值的權威判斷。由主持人向具有檢索查新資格的科技情報機構提出申請,對方接受申請後由專業人員去搞,然後會在檢索查新報告中給出結論。檢索查新報告有專用的文書表格。

(十二)怎樣申請結題?鑒定?如何申報評獎?

當上述工作都完成後,主持人可帶著本課題當初的立項批准文件,本課題研究的結題報告、終結成果及科技情報機構出示的檢索查新報告和結題申請書向當初批准本課題立項的部門提出結題申請,即提交主件和附件材料。正常情況下,課題的立項部門會按預定的時間,通知主持人。在課題的立項部門批准你的結題申請後,就會告知你怎麼做結題評議的准備,雙方協商時間,確定評議方式,然後進行評議。方式有函評和會評兩種,以後可能有網評,不管什麼形式,立項部門都會聘請專家參與。評議的當場,就會得出結論,不是「准予結題」,便是「不予結題」,而且會陳清理由,讓你明白。

結題與否,是立項部門對課題研究工作的評價和界定,雖然有鑒定的成分,但是給出的結論只是對是否完成了立項之後的課題研究工作任務的評價和界定,屬於自家掌櫃評自家的事,要想得到更權威的認定,就有必要得到當地或上級的政府主管部門即科研管理部門的認可,那就要向當地或上級的科研管理部門提出本課題鑒定申請,其程序是提出和遞交鑒定申請書,並將有關的立項批准文件、結題報告、終結成果及科技情報機構出示的檢索查新報告一並呈上,待接受申請後,按要求做好准備,接受鑒定。其鑒定的方式也有函鑒和會鑒兩種,以後可能有網鑒,同樣是由鑒定部門組織專家進行評價和討論,然後當場得出結論,並且會說明理由,告知主持人。其表述可能是「研究水平達到了某某級別。」

如:市教育學院李彥良副教授主持的《校本培訓模式研究》課題,專家給出的鑒定意見是:同意鑒定組意見,准予結題。該課題研究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創新性,其研究成果達到省內同類研究領先水平,且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1、領先水平;2、先進水平 市內A、B、C、D級水平,D為不通過等級。

申報評獎是又一個環節了,有無申報評獎的機會,不是主持人一相情願的事,得等待。當有了適合本課題的獎項時才可申報。申報的程序、辦法、內容都以接受評獎申報和設立獎項的部門出示的條款為依據。能夠得獎,自然是一個大好的結局。

(十三)怎樣做課題的總結?

鑒定了,結題了,評獎了,本課題研究就可告一段落了。最後,要對整個課題的研究工作做認真的總結,表彰。總結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主持人作匯報,子課題負責人講經驗,受表彰的人談體會,而且有必要將所用經費結算並公布,而且要將總結情況報備立項和主管部門。

(十四)關於經費

1、調研、旅差費
2、資料收集、復印及少量必要圖書購置費
3、小型會議費
4、成果印刷費
5、咨詢費
6、成果鑒定費(國家級課題每位專家500—800元,省200—500元,供參考)
7、出版補助費

如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中等職業學校學分制的研究與實驗》的經費支出預算是這樣的:

課題開題費:10000元
課題鑒定費:20000元
文獻檢索、資料費約為10000元
計算機軟體開發費約為40000元
專題研討會15000元×3次約為45000元
其他約5000元
合計130000元
省資助經費3萬元,主要用於課題開題、結題鑒定。子課題研究所需經費,一般由

子課題承擔單位共同解決。研究人員的差旅費、資料費、計算機使用費等由所在單位承擔,專題研討會採取「輪流做莊」形式解決。

溫馨提示

(1)要正確認識做課題的目的,不要貪大,越小越容易出成果;

(2)一定要做行動研究者,需注重研究過程的積累思考,做好資料的收集、整理、反思、小結等;

(3)加強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學習,特別是一些技能、技巧的學習。

B. 中國對小學音樂創新型教學研究現狀

《小學音樂創新型教學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名稱及界定
課題名稱:小學音樂創新型教學研究
界定:
1.音樂教學
音樂教學是指教師根據音樂課程標准、課本內容以教學班為單位進行的統一教學。音樂教學是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主要教學形式。在本課題中音樂教學的主體內容是學生音樂學習和音樂教師教學評價。
2、音樂創新型教學
音樂創新教學,就是在運用創造與創新,來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同時使他們內在的創新意識、智力得到發展;思想得到啟迪,提高創新能力,達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小學音樂教學現狀的需要
(1)、教學方法單一。回顧音樂教學,不難發現目前大部分音樂課堂教學仍然是「教師教唱、學生跟唱;教師動、學生做」的現狀,始終沒有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依然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
(2)、學生主動性被遏制。音樂課相對於語文、數學課來說,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門學科,只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學的主體性,沒有讓學生從知識與技能學習中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
(3)、教學效果不明顯。最終的結果是,學生雖然當堂課所教的歌曲會唱了,跟著老師能簡單的進行歌表演,但過一段時間又還給老師了。讓學生學會唱歌、會正確的處理歌曲的情感、會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所學的內容。因此,重視音樂課堂創新教學,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提出本課題,就是為了探索小學音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全民的素質奠定基礎。
2.適應校情需要
(1)我校校情需要。作為鄉鎮級的示範小學,我校一直重視素質教育,對於教育教學的改革一直走在全縣的前列,而各種教科研活動是我校提升辦學品位的需要。(2)藝術學科與時俱進的需要。我校多年來參加市、縣的課題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我校各學科的教學都在改革和創新,我們音樂教學改革也是當仁不讓決不落後。(3)學生提高藝術素養的需要。我們期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進一步提高我校學生的音樂素養,切實培養師生關系,讓師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綜合素質。(4)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改革強調人的主題地位和素質教育。對教育多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教學研究應如何應對新課程改革,這是擺在研究者面前的新課題。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在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積極向上的思想、創新、奉獻的精神。
3.教育發展的需要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民族素質,培養21世紀創新人才是一項關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系統工程。然而,長期以來,忽視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我國教育的一個突出問題。小學各科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思想上的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目標和評價上的單一、教學過程中的單向灌輸、方式上的機械單調、內容上的強調知識記憶等現象。這些現象,實際上,否定了學生是一個能夠主動探索的活生生的主體,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創造潛力,泯滅了學生的思想火花。要想全面解決這些問題,正在呼喚著我們進行教育創新。
三、本課題研究現狀及可能的創新之處
(一)研究現狀
現在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仍然以教唱為主,學生被動地機械的學唱,許多教學資源和多媒體利用不夠 ,教學氣氛不民主、不平等,學生的個性特長、創新意識很難有機會得到培養,我們必須改變這種狀態,適應課程改革、適應素質教育,構建一種新的教學結構,把學生從枯燥的學唱中解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在教學中學會創新、引導學生創新。而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是自然生成的,它需要一定氛圍,一定的情境來激發。因此,我們要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利用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建立一種適合學生主體主動發展、樂於創新的教學活動框架,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
人們普遍認為,創新教育不但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創新,而且更是一次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教育實驗。強調要把創新教育落到實處,特別是把創新教育與課堂教學充分結合起來,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具體表現一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的嘗試;二是學科教學中創新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三是創新教育中課堂教學評估體系的建立;四是課程教材改革的有益嘗試。
當然,創新教育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學生創新精神、教師創新能力等指標的量化評定仍有一定困難;傳統的教學模式和他主、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均阻礙創新教育的深入研究。特別是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評價方面,還不曾有人進行過系統的研究,這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和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二)本課題研究的創新點
1. 在音樂教學上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學理念。
2. 改變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形式,尋找一條適合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新模式。
3. 提高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改變教師:音樂課只是教會學生會唱幾首歌曲的觀念。改變學生和家長的:音樂課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課程的思想。
4. 為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力提供一切有利的條件。
四、本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和實踐價值
在教學活動中能創設一種情感和認知相結合的教學環境,既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中有效地獲得知識,又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那麼教與學這一對關系將變得十分地和諧有趣而輕松愉快,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良好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認知情感,產生學習知識的積極願望,並能調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通過語言描繪、實物演示、音樂渲染等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場景,以激起學習的情緒,這也正是創新思維的萌發點。
在教學中注意和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上進心,是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提出的,是創新意識的潛能,也是創新意識的萌芽,這些都是創新的動力源泉。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成功的歡樂就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而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主要動力,他強調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對學習充滿興趣。」依託這種教育思想,我們必須堅持鼓勵每一個學生,對他們的點滴進步都加以肯定,讓他們體驗成功,充滿自信的投入學習,使學習成為他們創新的樂園。
教育學理論指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否融洽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態度的一種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如果師生關系和諧、融洽,學生喜歡任課教師,認為這位教師對學生熱情、平等、關心,並且有很高的教學水平,那麼學生就喜愛他所教的此門功課,樂於接受他所講授的課程,從而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相反,如果師生關系緊張,學生不喜歡某一教師,認為該教師對學生不友好,不關心,不公道,知識水平不高,學生就會對此教師產生反感,懼怕或抵觸情緒,並進而發展到厭煩該教師所教的那門功課,對該門功課的學習就會失去興趣,從而產生消極的學習態度。
因此,教師應創建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民主、平等的良好氛圍中,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根據上述理論,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現實創設情境,引導他們在學習中去發現、操作、嘗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在觀察、思考、運用的過程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課題研究的實踐價值
音樂創新教學,是建立較為完整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體現新的教育觀念、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手段、新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促進音樂教育審美功能的有效發揮,促進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更好地發揮音樂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五、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主要內容:
1、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靈活創設多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由傳統的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獲取知識,從而探索出不同的學習方式。
2、根據學生特點、教材特點,探索新型的教學結構。
(1)課堂教學的不同階段,根據教學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進行激趣、導學,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獲得解決的方法,在解決問題中培養創新意識。
(2)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開放的教學結構,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培養和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
(3)利用已有教學內容或補充教學材料設計創新點,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新的火花,培養他們的獨創性、探究性、靈活性。
3、在不同的情境中探索新型的有利於創新意識培養的評價方式。
研究方法:
在課題的研究方法選擇上 ,決定本課題以實驗法、觀察法、教育調查法、個案法為主要研究方法,適時也採納分析法,比較法、綜合法及文獻資料法等,保證得到資料信息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促使本題題的價值深化。
六、本課題的研究步驟和主要措施
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准備工作階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
(1)健全課題研究組織: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確定研究教師和研究對象。
(2)進行師資培訓:將集中式的通識培訓、有計劃的校本培訓、經常性的及時培訓相結合。
第二階段:課題研究階段。(2011年6月——2012年12月)
1、加強課題研究教師的培訓。(1)理論培訓:認真領會、學習課程標准,研讀課題研究相關的理論書籍。(2)課堂教學培訓:觀摩優秀課堂實錄;深入課堂第一線進行指導;請教科研人員進行課堂指導。
2、共同研究新的教學思路、模式。(1)集體組織進行現場說課、備課。(2)教師進行互聽、互評課活動。(3)對先行班進行指導、示範。(4)骨幹教師、青年教師做研究課、示範課。
3、進行課題研究階段性小結、年終總結。(1)個案分析、課堂隨筆的積累。(2)教學案例、課例的整理收集。(3)階段性經驗交流研討。(4)進行案例、隨筆、課例、論文、等的評比和交流。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3年1月——2013年7月)
對課題研究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總結研究成果,撰寫課題研究總結報告,召開課題總結會(舉行音樂創新教學展示課)推廣先進經驗。
主要措施:
(一) 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不受固有模式束縛而進行的有創造性的心理反應。就是鼓勵學生以創新的態度來對待學習,促使學生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所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更能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二) 提高學生的創新興趣
1、巧設創新平台
當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興趣時,使學生有了強烈的創新意識,就該運用這個平台,藉助於聯想、靈感等思維方式,加以組合,從而使創新活動有可能變為現實。
2、體會創新的樂趣
當學生體會到因為創新而帶來的成功和樂趣後,將追求成功, 由於音樂實踐機會多,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提高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從多角度、多層次的進行創新,提出獨特的見解。因此,學生更愛上音樂課。
七、課題研究基礎
1、具有一批有經驗的科研骨幹教師。
我校有被市、縣級認定的多名「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 ,有市、縣級先進工作者,校級骨幹教師,他們豐富的教育經驗和甘於吃苦、肯於創新的科研精神都是完成本課題的有利條件。
2、具有較濃厚的課題研究氛圍。
我校從領導到教師重視教育科研工作,並有多篇教科研論文獲省、市、縣級以上獎勵或刊登;教科研骨幹教師先後在市、縣級評優課中獲獎;有多名學生在市、縣各項活動、競賽中獲獎。
當然,《小學音樂創新型教學研究》的課題研究仍具有相當的難度,這就要求我們在認真學習的同時勇於探索和創新,摸索出一條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課堂教學途徑,使創新教育的實施得以延伸和拓展;
八、完成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1、人員保證:除了音樂組教師外,還有一些兼職的語數骨幹教師組成了課題組成員
2、學校保證:我校校長對教科研一直十分重視,注重教師教科研能力的培養,加強學校教科研人員的配備。我校有多門學科都有課題在研究之中,教科研氛圍濃。
3、物質保證:學校為課題組配備了相應的硬體設施,每學期安排外出學習的機會,提高我們的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
4、制度保證:我校建立了教育科學研究的規章制度,要求課題組成員強化課堂教學。積極開展校本研究,結合課堂教學進行說課、聽課、評課,積極反思總結經驗及時交流。
5、經費保證:我校在經費不寬裕的情況下,還撥出一定的資金,應用到課題研究上來,保證課題研究的正常進行。
九、本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研究報告及相關論文。
2、典型的案例分析材料。
3、各階段素質檢測考核成級及相關材料。
十、課題承擔者科研水平及分工
課題主持人解作慧老師,多次榮獲縣教育工作者稱號。主持和參與過多個市縣級課題研究,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省市級論文評比中獲獎。作為教導副主任能更多地深入到教師教學實踐中去,了解課堂教學實際與學生需求的差距,協調廣大教師參與有效課堂教學標准和評價體系的研究,積極爭取學校領導對課題研究的支持。多年來,她圍繞小學音樂創新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尋。
課題組長,多次榮獲縣教育工作者、優秀輔導老師、藝術教育先進個人稱號。作為校長辦公室主任教學經驗豐富,教學實績顯著。有很強的教學研究和實踐能力,有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省市級論文評比中獲獎或發表。
課題組其他成員平均年齡不足35歲,多為一線教學人員,業務能力強,具有很強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對科研有濃厚的興趣。

C. 校本研修成果類型有哪些

答:1
、「為了學校和教師的發展」;
2
、「基於學校和教師的發展」;
3
、「通過學校和教師的發展」。校本研修與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區別是,1、強調教師主體。2強調教師專業發展。聯系學校是責任主體。

D. 如何有效開展校本教研活動

定安縣第三小學 林朝飛 。做為校本教研的管理者與組織者,我們需要思考什麼、明確什麼,才能更有效地組織校本教研活動呢?首先,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校本教研在深化課程改革、推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校辦學品位、促進教育均衡化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積極推進學校校本教研製度化、規范化建設,進一步探索校本教研的實施途徑和策略,以提高校本培訓內容的系統性、目標的針對性、管理的主動性,對象的層次性,效果的實用性。 一、充分認識校本教研意義與作用1、在於在先進課改理念與千變萬化教育實踐之間建立溝通橋梁。一方面有助於使先進理論轉化為生動實踐並產生積極成果;另一方面有助於有效解決實踐中遇到的種種疑難和困惑,提高實踐的水平。2、在於把教師從單純的課程被動執行者的角色中解脫出來,真正成為新課程的開發者、創生者,提高教師執行新課程的能力,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3、在於創設一種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學校文化環境,使學校不僅成為學生發展的場所,也是一個促進教師不斷成長與提高的學習化共同體。 目前在校本教研中存在著個體研究多、團隊合作少、孤軍奮戰多,校際交流少、封閉研究多,學習借鑒少的現象。參與校本教研的教師和學校如果不重視學習理論,不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不集中力量合作攻關,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低層次重復研究、投入產出不成比例的後果。要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你要明確校本教研的有效點在哪?否則校本教研活動可能會形式化、達不到預期活動效果。校本教研的有效點在哪?1、要重內容。 不要對教師提出每周幾個一的要求,追求數量 ,項目太多,教師忙於應付,研究也就缺少深度。3、要重行動。 不要太看重教師的論文、案例、活動記錄、學習體會等文本材料,更多的應該重視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和教學水平的提高。4、要重效果。 在總結校本教研經驗時,要重視實踐效果的實證性研究,從學校、學科、教師三個層面上挖掘典型經驗。不要做表面文章,提這個方式、那個模式 。我們對教育教學規律的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教育學是一門不很成熟的學科,教育科學還是准科學,目前的教學研究似乎還處在醫學研究的土郎中時代。 三、思考校本教研的深化點在哪?1.有行動跟進的教學反思 。過去學校教科研工作往往從一個理念出發,通過研究和實驗,試圖構建新的理論和新的模式。研究的成果和實踐的素材是為證明理論和模式的正確性服務的。現在的深化點應該從驗證性探索到強調自我經驗的主動反思、積極生成和創造性的表達;從追求教育研究的科學範式轉變為更多地提倡基於教師、基於教學的人文範式。 近期強調教育研究多元化,理論界重新發現教育研究中的田野研究和現場研究的價值,也就是說,人人都可以搞研究,認識教育現象,敘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我們要從教育研究的宏大敘述轉向到注重教育研究的日常敘事。

E. 什麼是校本培訓

校本培訓是指以學校為單位,面向教師的學習方式,內容以學校的需求和教學方針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此外,校本課程是一種新的課程領域,基於學生的直接體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驗對知識綜和運用的課程。它的基本學習方式是探究學習。

1、 立足於工作崗位是教師校本培訓的顯著特徵;

2、 針對性是校本培訓的生命;

3、 校本培訓是教師發展與學校發展的統一。

培訓課程建構一般分為五大模塊:

(1)現代教學理論、教育思想、職業道德修養

(2)現代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名家教學風格

(3)教師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和能力

(4)現代教育技術

(5)學科最新的基本理論及教改信息。

F. 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籃球技能研究課題

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籃球技能研究課題
籃球運動於1895年傳入中國,在國內迅速普及和發展,學校籃球運動同樣司空見慣,尤其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頒布以來,中小學廣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而校園籃球運動更加普及與繁榮。
本校是一所百年老校,辦學條件一流,素質教育成果豐碩。1990年以來,學校組建的男女籃球梯隊先後2次獲得江蘇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籃球比賽第三名,10多次獲得蘇州市小學生籃球比賽冠軍,30多次獲得常熟市比賽冠亞軍,在市內外影響深遠。學校因此而成為蘇州市、江蘇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蘇州市體育工作先進集體。2011年8月,學校成功承辦了江蘇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籃球比賽,作為東道主的男子籃球隊獲得冠軍,許多媒體作了專題報道。
但是,學校籃球運動的問題與不足顯而易見,主要是籃球普及程度不高,僅僅停留在「2名教練,2支隊伍」的局限上,沒有上升到籃球文化的層面,對提高全校學生的素質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而籃球文化是籃球運動的「魂」,沒有文化的籃球是缺少底蘊、沒有品味的籃球,是缺乏動力、缺乏魅力、缺乏競爭力的籃球。據此,作為學校發展戰略思考,迎合學校籃球文化特色建設的需要,提出「建設校園籃球文化,提高學生素質實踐研究」這一研究課題。
二、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狀況
校園籃球運動是美國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他成功地使學生在漫長的冬季里能繼續進行體育運動,可以說籃球文化植根於高校。隨著時代變遷,籃球文化迅速向中小學輻射,對校園籃球文化的研究與日俱進:宗雪飛(中央民族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校園籃球文化現狀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李希水(德州學院)《高效校園籃球文化價值研究》;謝柯(中國傳媒大學)《高效校園籃球文化的探討和研究》;張予鵬(河南農大)《關於高效籃球文化建設的研究》;鄭逢敏(華中師大)《中國特色校園籃球文化建設的研究》;王維(南陽市一中)《初探中學校園籃球文化的構建》;宜昌市實驗小學《校園籃球文化的構建與研究》等等。縱觀研究現狀,大學居多,中學次之,小學很少;理論研究居多,實踐應用研究較少。而本課題重在實踐應用研究,在籃球文化理論的支撐下,主要解決怎樣建設小學籃球文化?怎樣實現籃球文化提高學生素質的固有價值?怎樣檢驗籃球文化對學生素質發展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因而具有廣闊的研究空間和較高的研究價值,既有傳承,又有創新。
三、理論依據
籃球運動表現出獨特的文化符號,籃球運動專門的技術動作,豐富的戰術形式,獨特的比賽方法,和嚴密的競賽規則構成了籃球文化的語言系統,特有的立體攻守對抗則韻語了籃球文化的精髓。
從生理學角度,籃球運動對促進人體生理機能,特別是內藏器官和感受器官的功能,中樞神經的支配能力等均具有積極作用。
從智慧的角度,籃球運動是技術與智謀的滲透結合,可以改善學生大腦的物質結構和技能狀況,幫助提高思維能力。
從娛樂的角度,籃球運動可以增進友誼、陶冶情操,得到精神享受,放鬆和調節生活,更好地學習工作。
從教育的角度,籃球運動是一項集體性項目,可以培養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責任感、義務感、集體榮譽感;培養團隊意識、競爭意識、開拓精神;培養克服困難和挫折、分享成功的喜悅等心理品質。
從創新的角度,籃球運動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方面具有鮮明的獨特性,要求學生在快速的運動中和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連續的反應,為學生的創新提供了條件。
從審美的角度,籃球娛樂、競賽內隱著形體美、動作美、道德美、理智美,籃球運動是審美教育的活教材。
四、 主要概念
1、 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
2、校園體育文化
校園體育文化是師生在體育教學、健身運動、運動競賽、體育設施建設活動中形成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以及體育觀念和體育意識的綜合。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3、校園籃球文化
校園籃球文化指以校園為空間,以學生和教師參與為主體,以籃球運動為主要內容和運動手段,所創造的籃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綜合。可見它又是校園體育文化的組成部分。
4、校園籃球文化的內涵
校園籃球文化的內涵在於學校師生在籃球運動過程中,追求運動與人文精神的結合,擁有健康的體魄和道德風尚,形成和諧的社會價值觀念,達到精神、理想、道德、知識、人格、身體的協調統一。
5、校園籃球文化的外延
校園籃球文化主要有:物質文化,包括運動員、觀眾、裁判員、教練員等「人」的因素和場地、籃球、球架、運動服等「物」的因素;精神文化,包括團結、協作、拼搏、奮進的體育精神和運動宗旨、環境布置、運動口號、心態、行為、人生觀、價值觀等構成的文明內涵;制度文化,包括組織的構建、賽制、規則、紀律、管理制度、培養體系等。就其籃球運動自身特點而言,又可分為競賽文化、娛樂文化、觀賞文化、歷史文化、用品文化五個方面。
6、素質
素質有狹義和廣義之分。本課題系指廣義的素質,即教育意義上的素質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在後天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徵及其基本品質結構,通常又稱為素養。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質、智力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審美素質等。
7、學生素質
所謂學生素質指以學生個體的先天稟賦為前提,以後天的環境、教育為條件,通過學生自身的活動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學生個體的身心組織結構及其質量水平。
詮釋相關概念以後不難發現,本課題中,建設校園籃球文化是自變數,學生素質為因變數,通過建設校園籃球文化,全面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
五、 研究目標
通過實踐研究,營造濃郁的校園籃球文化氛圍,環境布置富有特色,娛樂籃球、競技籃球、籃球文化節活動蓬勃開展,師生全員參與,90%以上的學生學習並掌握籃球運動的基本知識,80%的學生通過運球、傳球、投籃技能考核,中高年級各班都有籃球隊, 50%的學生能夠參加校級籃球比賽,10%的學生成為籃球運動特長生,每年向上級輸送籃球特長生,籃球「夢之隊」參加省市級比賽保持冠亞軍,全體學生的主要身體機能顯性指標大幅度上升,思想道德素質、智力素質、審美素質、心理健康等內隱指標同步提高,80%以上學生具有團結協作、拼搏奮進的籃球精神以及人際交往、社會適應等方面的行為模式。
六、 研究內容
(一) 建設校園籃球文化的實踐研究
1、物質文化建設
作為校園籃球文化主體「人」的因素,本課題立項以後,徹底改變「2個教練員,2支籃球隊」的格局,1~6年級120名教師,1800名學生,人人參與籃球運動,掀起全校性籃球運動熱潮並保持常態;
作為「物」的主體,學校有體育館一棟,1443平方米,室內籃球場1塊,室外籃球場3塊,標准球架4副,學生用球1000個,近年計劃加大投入,實現室外球場橡塑。
2、精神文化建設
重新構建校園環境文化體系,體育館、運動場、走廊、櫥窗、教室、會議廳等地方設置與籃球文化相關的標語、圖案、雕塑等,營造濃郁的籃球文化氛圍。
學校於2011年成立籃球俱樂部,冠名「常熟市聚沙青少年運動俱樂部」,4月份完成各級審批,構建組織系統,吸收團體和個人會員,成為本校開展籃球運動的龍頭機構。學校成立水平二、水平三男女籃球各2隊,取名「夢之隊」。3~6年級26個班級班班成立男女籃球隊,由班主任負責冠名。
學校中高年級每周增加1節籃球課,每周2節籃球文化活動課,納入學校課程計劃,編寫校本教材《靈動的籃球》,由歷史篇、知識篇、教學篇、訓練篇、娛樂篇五個篇章組成。9名體育教師和活動課教師負責系統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每學期組織籃球教學觀摩研討活動,積極探索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效率。
學校依據相關文件資料,制定《籃球考級6級標准》,師生全員參與,開展轟轟烈烈的訓練達標活動,每學期用三個月的文化體育活動時間,進行拍球運球、傳球、投籃三項籃球基本功達標訓練,每月末組織達標考級,同時評選「運球之星」、「傳球之星」、「投籃之星」,期末評比「籃球之星」,並記入《素質發展報告單》。
學校「夢之隊」堅持長年訓練,努力提高競技水平,組織參加市內外比賽,保持蘇州市、江蘇省冠亞軍。學校每學期組織班際籃球比賽,成立「貝貝樂」啦啦隊,為班級球員吶喊助威,呈現精彩紛呈的比賽場面。
大力倡導娛樂籃球,針對小學生愛玩的共同心理特徵,利用文化體育活動課,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籃球文化娛樂活動,如:原地聽信號啟動追拍、搶「三線」、「貼膏葯」、「後排抓前排」、「撿球接力」、「三人攻防」、「抓小雞」、「圓圈追傳」……在活動中不斷創生游戲項目,活躍身心,享受愉悅。
學校每年舉辦大型籃球文化節,如籃球知識競賽、籃球智力競賽、籃球動畫比賽、籃球漫畫、籃球攝影、籃球徵文、籃球展板、籃球電腦小報、籃球黑板報、籃球單項比賽、趣味籃球運動會、籃球游戲比拼、籃球寶貝(健美操)、展示球星風采、觀看並介紹經典球賽……在活動中受到籃球文化的熏陶,籃球精神的洗禮。
唱響「團結、協作、拼搏、奮進」主旋律,作為籃球文化的精髓,貫穿於整個籃球運動之中,遷移到學習、生活、工作之中。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智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格,學做真人。
3、制度文化建設
學校全面制定俱樂部運營管理、籃球教學、技能考級、籃球隊訓練、各類競賽、文化活動、考核獎勵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形成比較系統的制度文化,保證籃球運動全面深入地開展。
(二)提高學生素質的行為研究
1、籃球文化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研究如何運用運動學、生理學原理,根據不同年級段男女學生的生理特徵,制定科學合理的籃球技能合格標准(如拍球、傳球、投籃),確定技能訓練的頻率、時間、強度,有利於身體發育成長。
2、籃球文化提高學生的智力素質。
研究如何運用教育學原理,在先進的教學理念引領下,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現代學習方式,充分發揮教學媒體的功能,致力提高籃球知識技能教學的質量。學校定期組織校本教研,校際交流,(梅小、實驗、石梅三校共同體)不斷探索籃球教學的規律,提高籃球教學的效率。
研究如何運用智能開發理論,引導球隊在比賽中確定並運用攻防謀略,根據瞬息萬變的情勢快速應變。指導運動員在快速的運動中和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連續的反應,創造新的動作,立於不敗之地,從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要求學生出主意、想辦法,不斷創生有趣的籃球娛樂游戲,發展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
4、籃球文化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研究如何運用教育原理,教育原則,在籃球文化活動中抓住時機,有效地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樹立責任感、義務感、榮譽感,發揚團結、友誼、文明、禮讓、關心他人,遵守規則、公平公正等現代體育風尚,凈化心靈,學會做人。
5、籃球文化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研究如何運用發展心理學,競賽心理學原理,引導學生在籃球文化活動中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教訓,鍛煉自己的意志品質,正確對待輸贏,正確處理活動中的突發事件,逐步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6、籃球文化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
研究如何運用美學理論,在參與、觀賞籃球比賽、籃球娛樂活動、籃球文化節的過程中,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
(三)、校園籃球文化提高學生素質的效度研究
1、顯性指標:抽取三年級、六年級兩個年級各350人為樣本,結合國家體質健康標准達標測試,取得學生60米、100米、200米、400米跑(速度),投擲(力量)數據,並用統計法,繪制圖標統計,次年同期對新三年級、六年級學生進行測試,獲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籃球運動與速度、耐力、力量的相關度。運用知識、智能測試、技能考核呈現學生籃球知識、技能掌握、智力發展實際狀況,得出籃球文化活動提高學生素質的效度。
2、隱性指標:採用問卷調查,觀察描述等方法,得出學生思想道德風尚,心理健康,行為模式所發生的變化,從而考證籃球文化活動對於學生道德、行為、心理方面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從實踐中得到驗證,理論上得到詮釋。
五、研究方法
文獻法——組織學習相關理論,獲得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持。
統計法——運用統計學原理,採集相關數據並進行對比分析,檢測顯性變數。
觀察法——觀察學生的行為變化,分析這種行為變化與籃球文化活動的關聯。
調查法——採用問卷的方法,考證籃球文化活動的實際效度。
經驗總結法——不斷總結與推廣有益經驗。
個案分析法——採集典型案例,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點上進行分析研究。
七、 研究步驟
1、准備階段:2011年5月~2011年12月。完成課題論證,方案撰寫,審批立項。
2、實施階段:2012年1月~2014年9月。制定並實施研究計劃,積累研究資料,展示階段研究成果。
3、結題階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整理材料,撰寫研究報告。
六、預期成果:學校成為全國傳統體育項目學校;「夢之隊」參加江蘇省、蘇州市比賽獲得第一名;舉辦2次以上常熟市或者蘇州市課題研究成果展示觀摩活動;10篇以上課題研究論文在省級以上發表交流;編發校本教材《靈動的籃球》,市級以上評比獲獎;編制《籃球課堂教學方案集》;編制《籃球文化經典案例集錦》;出刊《課題研究成果專輯》;課題研究成果蘇州市一等獎。
七、保障措施
1、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校長擔任組長,指揮協調各部門工作,形成合力,層層推進。
2、多方籌措資金,爭取財政專項撥款,俱樂部接受社會捐助,收取成員會費。計劃4年累計投入不少於50萬元,用於本課題研究。
3、加強師資培訓工作,專職教師9名,接受市級以上培訓,外請專家來校培訓。積極開展校本培訓,80%的教師掌握籃球基本知識技能。

G. 什麼是校本研修成果

是指以學校為單位抄,面向教師的學習方式的成果展示。

校本培訓是指以學校為單位,面向教師的學習方式,內容以學校的需求和教學方針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此外,校本課程是一種新的課程領域,基於學生的直接體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驗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課程。它的基本學習方式是探究學習。

(7)校本培訓預期成果擴展閱讀:

一、教學特徵

1、 立足於工作崗位是教師校本培訓的顯著特徵。

2、 針對性是校本培訓的生命。

3、 校本培訓是教師發展與學校發展的統一。

二、發展情況

我國「校本培訓」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教育部《關於實施「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的意見》中提出的,「中小學是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學都要制定本校教師培訓計劃,建立教師培訓檔案,組織多種形式的校本培訓」。

校本培訓作為一種未來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較符合我國地域分布廣,培訓任務重,經費短缺,保持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等實際情況,成為一種與離職培訓優勢互補的運作方式,一經提出就受到廣泛重視。

H.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的實效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的實效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用盡可能少的精力投入,很好的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是一線教師多年來一直思考的問題。人一生的學習和研究不可能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其很大部分是在個人的探究以及和他人的合作下完成,所以教師應在教學中盡力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機會,為此,我通過幾年的教學經驗的積累感覺到:傳統講授學習法在小學數學課堂的運用效果不佳,不及多媒體演示和小組探究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所以教師的教法與課堂設計要盡可能被學生所悅納,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和學的方法,提倡教學方法多樣性,使得數學課堂高效有序進行。 關鍵詞:提高;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多媒體演示;高效有序 「授人以魚,可享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所以在當前的課程改革中,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如何提高課堂實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就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提高課堂效率,談談個人的一點體會。根據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我在教學時注意以下幾點: 一、變教師的講解為學生的主動探究和合作學習 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這一課前,我先讓學生每人准備一個長方形、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三套不同的三角形學具(每套由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組成)並設計出以下操作和探究活動: 1.復習引入 「你以前都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這些圖形的面積公式各是什麼?」教學一開始,先復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及計算,並讓學生說說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到過程。然後我拿出兩個不一樣大的三角形,問:「這兩個三角形那個面積大?」學生顯然能看出那個三角形面積大,接著我跳躍性的問:「大多少?」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讓學生主動提出必須先算出三角形的面積,自然而然地引入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2.動手操作,探究方法 新課程標准中要求學生盡可能多的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教學中不能只通過簡單的試驗觀察說明每種圖形的計算方法,教師要善於創設研究問題的情境,充分利用和創設條件,引導學生在參與研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自己想問題、尋方法、得結論。三角形面積的推導,是適合學生探究的材料,因此,本課堂我設計了兩個實驗操作活動來探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實驗一:讓每個學生把自己准備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沿對角線分別剪成一對形狀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思考並分析單個三角形面積與原來圖形面積的關系,學生發現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實驗二:每四人一組,取出各自組准備的每套兩個三角形,比一比,拼一拼,看每套三角形能拼出你所學過的哪些平面圖形?你所拼出的平面圖形的面積與單個三角形的面積有什麼關系?學生通過操作交流發現: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一個長方形,並且拼成的圖形是單個三角形面積的一半。 3.合作交流,悟出新知 上課時,讓學生按以上准備活動操作、觀察、思考,並匯報活動結果。教師歸納後再提出問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與三角形的底有什麼關系?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與三角形高有什麼關系?分組、討論、交流。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教師相機點撥和指導,很快同學們發現了其中的奧妙,平行四邊形的底和拼成三角形的底相等,高和三角形的高也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學生很輕松得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由此可以讓學生悟出這樣的規律:「求平面圖形的面積可以轉化成求若干個面積相等的已知圖形的面積」。這樣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不僅主動愉快的學會了未知內容,而且掌握了「通過已知探究未知的」學習方法。 二、變傳統的教具演示為多媒體課件演示 人的認識過程一般是「從直觀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實踐」的過程,所以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憑借各種直觀現象的思維材料去展開認識活動,去思考、去發現、去聯想。 1.鮮明圖案勾起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運用多媒體教學《圓的面積》這節課,關於圓的面積公式推導的內容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如何突破難點,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呢?我運用多媒體導入,告訴同學今天我們請來了一位神奇的老師,我剛一打開銀幕,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此時銀幕上出現一片綠茵茵的草地,一頭牛被一條繩子拴在木樁上低頭吃草,伴隨著美妙的聲音銀幕上跳出問題:「這頭牛吃多大范圍的草?」學生思考後回答:「牛吃草的范圍是以木樁為圓心,以拴牛的繩子為半徑的圓的面積。」這時多媒體畫面上出現了牛吃草的范圍,綠色的草地上閃現出一個以牛繩為半徑,以木樁為圓心的黃色的圓。這樣具有鮮明生動、直觀形象地創設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華羅庚說過:「唯一推動我學習的力量,就是興趣,因為數學是充滿了興趣的科學,也是最便於自學的學科。」因此,在課一開始就創設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 2.啟發學生思考,動畫呈現使教學完美 呈現法依據的基礎命題是,學習刺激被學生接收後學習就會發生,不需要學生任何特別的努力。教師的作用是選擇合適的學習刺激【1】。 怎樣求圓的面積呢?學生思考後只有部分學生會用數方格的方法粗略估算,也沒有人能精確地計算這個圓的面積。能不能把圓轉化成我們會求面積的圖形?學生一下有了思路,但在交流討論後任然不得其果,在學生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困難時,我及時運用多媒體進行引導,銀幕上出現了一個圓,被分為綠、黃兩種顏色的兩個半圓。兩個半圓各被平均分為四份,然後交.......拼在一起,讓學生觀察是什麼圖形,學生得出結論是:像平行四邊形、又不像,因為它的邊是弧線。這時,銀幕上再次出現一個等大的圓,它的兩個半圓各被平均分為8份、16份,分別重復上述過程,讓學生比較。學生得出的結論是這個圖形更接近平行四邊形了。抓住這個機會,我引導學生想像:按這個思路分下去、拼下去,最後能得到什麼圖形?學生得出了可以把一個圓拼成一個長方形的結論。我用多媒體演示上述過程,驗證了學生的想像。這樣,在教學中提供問題的情境,應力求讓學生自己找到新舊知識的聯貫點,也就是找到了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運用生動形象的動畫演示使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既激發了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並獲得了成功的情緒體驗。 3.尋求等量,使迷惑真相大白 學生通過設疑導入,合作探究,找到了圓的面積等於拼後的長方形的面積。怎樣引導他們探索求圓的面積的新的方法呢?在此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思考圓的半徑、周長與長方形的長和寬之間的關系。深入思考,有些學生找到了它們之間的關系,但部分學生不同意,爭論不休。最後,大家達成一致意見:請教多媒體老師。銀幕上出現同一種顏色的線段表示圓的半徑和長方形的寬;用另一種顏色的線段表示圓的周長的一半和長方形的長。使學生直觀地看出了圓的半徑就是拼得的長方形的寬,圓的周長的一半就是長方形的長。根據上述關系,我讓學生自己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學生很快地推導出了結果。 作為教師,我們還要對教材進行必要的挖掘,要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也就是在向學生滲透極限思想。由於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差,所以藉助多媒體畫面去豐富學生的想像,能很好的發展學生的思維。 三、引導學生搞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逐步形成「認知結構」 人所生活的大千世界如此紛繁復雜,而人的認知系統之所以沒有被環境信息的復雜性所壓垮,是因為人具有歸類的能力【2】。 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學好基礎知識,搞清知識是怎樣組合、聯系、引審和發展的,這是開拓學生思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最基本的條件,也是培養學法的關鍵。如在學生學習分數應用題之後,教師可以給出下面的條件,讓學生進行編應用題練習: 條件:果園里有杏樹90棵,桃樹30棵。我在學生編的題中選出下面兩組進行分析和比較: 第一組 果園里有杏樹90棵,桃樹是杏樹的三分之一,桃樹有多少棵? 果園里有桃樹30棵,桃樹正好是杏樹的三分之一,杏樹有多少棵? 第二組 果園里有杏樹和桃樹共120棵,其中杏樹的棵樹是桃樹的3倍,杏樹、桃樹各有多少棵? 果園里有杏樹和桃樹共120棵,其中桃樹的棵數是杏樹的是三分之一,其中桃樹、杏樹各有多少棵? 組織學生對以上兩組應用題進行分析和比較,並說出思維過程:第一組題目里溝通分數乘除法的關系。第二組是溝通分數應用題和整數應用題的關系。然後教師進行歸納,使學生懂得,前後知識是如何聯系的,解法是如何相互滲透的,這樣既可為形成認知結構打下牢固的基礎。 四、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使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 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這是辯證法的基本規律。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方法是學習方法的內部因素,是培養學生會學的核心。所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 在教學《分數混合運算(三)》時我在兩個教學班用兩種教學方法,收到不一樣的效果。本課是在《分數混合運算(二)》教學內容上的拓展,前面是已知單位「1」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的數的應用題。而《分數混合運算(三)》是未知單位「1」 ,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的數的應用題,前後兩個內容有聯系又有區別,可以說前面學生已有解答較復雜的分數應用題策略經驗。由於平時學生在解答分數應用題時不喜歡列方程,而喜歡用算術方法。第一堂課給六(1)班上,我想既然學生不喜歡列方程就放棄此方法,調整教材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畫線段圖分析理解題意上,課本有這樣一道範例:小剛家九月份用水12噸,比八月份節約用水七分之一,八月份用水多少噸?學生讀完題目似乎體會到本題單位「1」不知道,應用(對應數量÷對應分率=單位「1」 )對照線段圖我試圖又反復強調了一番,然後放手讓學生嘗試解決本題,卻出乎我意料,竟有一半的學生有把這部分內容和前邊內容混起來,求八月份用水量列式為:12×=,還有部分學生用除法:12÷=,12÷=,但列出後兩道算式的同學都不會解釋或解釋錯誤,由此可見學生不能較好的分辨標准量(單位「1」 )是否已知,所以不能確定什麼時候用乘法,什麼時候用除法,算術方法運用得一塌糊塗。 通過一堂自己隨意做主的課堂教學效果的分析,我才充分理解教材的設計意圖。給六(2)班上課時我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嚴格按照教參要求進行授課:先引導學生畫圖分析題意,找出題中兩組等量關系後,讓學生根據等量關系式列方程,在前面的鋪墊下學生順利的列出兩種不同的方程,並在列方程後又很快發現算術方法。這時我才如夢方醒頓悟到:若不遵循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由易到難,而想繞道走捷徑,一味追求對分數應用題進行程式化機械訓練,是難以達到預想效果的,因為學生沒有真正達到對知識的內化理解,一旦脫離老師的指導就出問題。相反從本次對比教學中我也重視了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引學生從列方程順向思維入手,不但降低了學生思維的難度,而且學生在列方程後很自然的又抽象出算術方法,真是兩全其美,事半功倍。 以設疑作為訓練學生科學思維的重要手段。古人雲「學起於思,思起於疑」。所以無疑而不能有思。學生在課堂上思維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設疑的內容和方法。實踐證明,設疑提問應該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范圍,智力活動水平去精心設計思維的誘因和思維材料,盡量避免那些「是不是」或「對不對」的簡單的思維材料,積極提供「探究性」的思維誘因和思維材料,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積極發展。 以分析「數量關系」作為訓練學生思維方法的重要途徑。學習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尋求把握解題思路,也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重點。我根據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擬出基本題,綜合題,變式題,對比題,「倒退」、「轉化」、「假設」等相適應的解題方法,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思維方法的指導和訓練,使學生掌握解題的思維規律,獲得「練一題帶一類」、「練一類帶一片」的本領,提高學生靈活解題的能力。正如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所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探索、研究。因為這樣理解更深刻,也更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

I. 我校工作如何搞,預計達到什麼樣成果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我縣首屆教科研成果鑒定大會在舊縣中學勝利召開了。會上鑒定專家和主持人就鑒定的課題進行了答辯,徐局長對如何搞好學校教科研工作做了重要講話。通過聆聽學習,結合我校教科室所做的工作,我認為,做好學校教科研工作,就要以學習為先導,以課題為引領,以活動來推進,以制度做保證,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廣大教師積極參與教科研的熱情,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以學習為先導,促進教學觀念的轉變
加強理論學習,促進廣大教師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理論素養,強化研究能力。我校教科室成立以來,我們首先制定了《佛山中學教師讀書活動方案》、《佛山中學教師讀書活動推薦書目》,同時每兩周下發一期校本培訓材料。我們將舉辦佛山中學首屆教師論壇大會、佛山中學教科研成果經驗交流會等形式轉變教師的觀念,進行問題研討,強化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根據校情,編印校本培訓教材《教科研通訊》(負責人:張輝)(第一期)一書,幫助教師全面、及時的了解教改信息、動態,提高認識,指導實踐。 二、以課題為引領,促進教科研的開展
課題研究,是教科研工作的重要環節,它對教師反思教育教學行為,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從實踐中提煉出來的好課題,如提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就具有指導和推廣價值。我校共有省市縣課題13個,並建立了各級課題群、中青年骨幹群、普通教師群等三個教科研群體,把課題研究內化為全體教師的自覺行動。我們圍繞全縣「有效達標課堂改革」要求,結合我校「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制定了《佛山中學校本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同時又有15個校級課題立項,形成了若干個子課題。讓課題研究確實使我校達到在實踐中凸顯校本特色,在實踐中發展教師,在實踐中發展學生,在實踐中發展學校的目的。同時,我校將在近幾年內,以省、市重點課題為依託,帶動教科研工作走上新台階。
三、以活動來推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以具體的活動加以推進展示學校教科研的成果。我校將以省級課題「綜合實踐活動課」為突破口,開展好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 。佛山中學首屆個性作文大賽將在五月份舉行,校本教材《詩苑的星空》也將在下學期編印完成,我們將利用每天新聞聯播前十分鍾背熟一首詩,每學期舉辦一次詩歌朗誦會。我們將注重第二課堂活動,開展各種興趣小組,讓人們在活動中感受到學生優良的綜合素質。
四、以制度做保證,促進學校教育科研管理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同理,學校教科研如果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科研規章制度,也很難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進而影響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建立了一整套的教育科研規章制度,如《教育科研管理條例》、《教科室職責》、《科研優秀教師獎勵制度》等,此外,學校還制定課題分級管理、課題申報、科研經費撥發、研究資料和科研檔案管理等一系列管理辦法。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得教科研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從而促進了學校教育科研工作井然有序地開展。
對照先進學校的做法,我們還將在短時間內縮小差距,加強老師們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意識,把理論學習內化為教師的自覺行動。進一步完善省、市、縣、校四級課題網路。我們將以這次參觀學習東平縣首屆教科研成果鑒定大會為契機,吸人之長,補己之短,扎實有效地開展工作,為使我校教科研工作邁上新的台階而不懈努力。

閱讀全文

與校本培訓預期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