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多哈世界氣候大會成果

多哈世界氣候大會成果

發布時間:2022-04-30 09:53:57

Ⅰ 世界氣候大會,歷屆國氣候變化大會的舉辦地都是哪裡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 是聯合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就氣候變化問題達成的公約,於1992年6
月4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地球首腦會議上通過。公約於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目前,公約已擁有189個締約國。公約第一次締約方會議(COP)於1995年在德國柏林召開。

COP1·德國柏林 1995年

會議通過了《柏林授權書》等文件,同意立即開始談判,就2000年後應該採取何種適當的行動來保護氣候進行磋商,以期最遲於1997年簽訂一項議定書,議定書應明確規定在一定期限內發達國家所應限制和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COP2·瑞士日內瓦 1996年

會議就「柏林授權」所涉及的「議定書」起草問題進行討論,未獲一致意見,決定由全體締約方參加的「特設小組」繼續討論,並向COP3報告結果。通過的其他決定涉及發展中國家准備開始信息通報、技術轉讓、共同執行活動等。

COP3·日本京都 1997年

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在大會上通過了《京都議定書》,它規定從2008到2012年期間,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減少5.2%,其中歐盟將6種溫室氣體的排放削減8%,美國削減7%,日本削減6%。

COP4·布宜諾斯艾利斯 1998年

大會上,發展中國家集團分化為3個集團,一是易受氣候變化影響,自身排放量很小的小島國聯盟(AOSIS),他們自願承擔減排目標;二是期待CDM的國家,期望以此獲取外匯收入;三是中國和印度,堅持目前不承諾減排義務。

COP5·德國波恩 1999年

通過了《公約》附件—所列締約方國家信息通報編制指南、溫室氣體清單技術審查指南、全球氣候觀測系統報告編寫指南,並就技術開發與轉讓、發展中國家及經濟轉型期國家的能力建設問題進行了協商。

COP6·荷蘭海牙 2000年

談判形成歐盟-美國-發展中大國(中、印)的三足鼎立之勢。美國等少數發達國家執意推銷「抵消排放」等方案,並試圖以此代替減排;歐盟則強調履行京都協議,試圖通過減排取得優勢;中國和印度堅持不承諾減排義務。

COP7·摩洛哥馬拉喀什 2001年

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召開的COP7上,通過了有關京都議定書履約問題(尤其是CDM)的一攬子高級別政治決定,形成馬拉喀什協議文件。該協議為京都議定書附件一締約方批准京都議定書並使其生效鋪平了道路。

COP8·印度新德里 2002年

會議通過的《德里宣言》強調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與可持續發展仍然是各締約國今後履約的重要任務。「宣言」重申了《京都議定書》的要求,敦促工業化國家在2012年年底以前把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5.2%。

COP9·義大利米蘭 2003年

在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的情況下,俄羅斯不顧許多與會代表的勸說,仍然拒絕批准其議定書,致使該議定書不能生效。為了抑制氣候變化,減少由此帶來的經濟損失,會議通過了約20條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環保決議。

COP10·布宜諾斯艾利斯 2004年

來自150多個國家的與會代表圍繞《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效10周年來取得的成就和未來面臨的挑戰、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溫室氣體減排政策以及在公約框架下的技術轉讓、資金機制、能力建設等重要問題進行了討論。

COP11·加拿大蒙特利爾 2005年

2005年2月16日,《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同年11月,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市舉行的COP11達成了40多項重要決定。其中包括啟動《京都議定書》新二階段溫室氣體減排談判。本次大會取得的重要成果被稱為「蒙特利爾路線圖」。

COP12·肯亞內羅畢 2006年

大會取得了2項重要成果:一是達成包括「內羅畢工作計劃」在內的幾十項決定,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二是在管理「適應基金」的問題上取得一致,將其用於支持發展中國傢具體的適應氣候變化活動。

COP13·印尼巴厘島 2007年

會議著重討論《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在2012年到期後如何進一步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通過了「巴厘島路線圖」,致力於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後京都」時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安排的談判並簽署協議有關。

COP14·波蘭波茲南 2008年

八國集團領導人就溫室氣體長期減排目標達成一致,並聲明尋求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其他締約國共同實現到2050年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至少一半的長期目標,並在公約相關談判中與這些國家討論並通過這一目標。

COP15·丹麥哥本哈根 2009年

2009年12月7日起,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將在哥本哈根召開COP15會議,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後的後續方案。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後又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球氣候協議書,被喻為「拯救人類的最後一次機會」。

COP16·墨西哥坎昆 2010年
這次談判仍舊是失敗而歸,氣候大會已經成為了政治籌碼,都不願意在經濟發展問題上進行妥協

COP17·南非德班 2011年
談判充滿了政治色彩,美國、日本、加拿大以及紐西蘭這些國家仍舊是逆國際趨勢,不簽署《京都協議書》,一定城市上導致了這次氣候談判大會的失敗

COP 18·卡達多哈 2012年
這是一個富足而又充滿吉祥的城市,很多大賽和會議在這里召開。希望這個城市給予氣候大會好運!不過一開始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兩個陣營就開始相互攻擊,授予美國、日本等國家「化石獎」,意味著這次會議仍舊是一場異常艱難的談判,人類在數次危機面前都團結起來,戰勝困難。這次機會錯過了接下來的預留的機會將不會太多。

Ⅱ 聯合國多哈氣候大會

2012年11月26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8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8次締約方會議在卡達多哈開幕。多哈氣候大會計劃持續12天,來自近200個國家的17000餘名官員、學者以及非政府組織成員將參加此次大會。
這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第一次在海灣地區舉行。由於2012年是《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結束、討論2020年後應對氣候變化措施的「德班平台」開啟的關鍵時間節點,各方希望多哈氣候大會能在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發揮承前啟後的作用。

Ⅲ 聯合國波恩氣候變化大會取得什麼積極成果

聯合國波恩氣候變化大會11月18日清晨閉幕,比預期閉幕時間推遲一天。經過各方艱苦談判,會議通過了一系列積極成果,為《巴黎協定》實施細則談判如期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礎。

中國將繼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和國際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繼續採取強有力的應對氣候變化國內行動,切實落實已經提出的自主貢獻目標,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與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公約》《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定》的實施。

本次氣候大會6日開幕,主要任務包括就《巴黎協定》實施細則展開進一步商討,為2018年完成實施細則談判奠定基礎。

Ⅳ 第1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五大焦點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8次締約方大會暨《京都議定書》(下稱《議定書》)第八次締約方大會26日在卡達首都多哈開幕,氣候變化會議歷來以交鋒激烈、博弈艱難著稱。本次會議亦不例外。
由於在《議定書》第二承諾期規劃、「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落實等關鍵問題上分歧猶存,各方代表正投入這場註定艱難的談判,其中幾個焦點談判方的立場尤為令人關注。
卡達:人均碳排大戶舉辦大會
卡達每年人均碳排放量在全球名列前茅。據測算,如果每個人都以「卡達水平」生活,其所需資源必須比地球現有資源多出近5倍。
石油和天然氣產業是卡達重要的經濟支柱,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以上和政府收入的70%。但作為發展中國家,卡達不承擔強制減排義務。一些評論人士則表示,對這個人口約170萬的海灣國家是否有足夠外交能力和政治意願協調各方立場感到忐忑。
但卡達舉辦此次大會,恰恰說明情況正在發生變化。這個國家正向世界傳遞海灣國家日益重視氣候變化問題的信號。
「卡達處於氣候變化的震中地帶,這里遍地沙漠,缺乏水源和食物」,多哈氣候大會主席、卡達廉潔和行政監督機構主席阿卜杜拉·阿提亞說,「一旦其他地區因天氣原因造成糧食減產,我們的食品進口將受到直接影響。」
在本次大會期間,卡達將在一系列展會上,重點介紹該國在環境、能源及工業領域取得的可持續發展成就。
美國:「迂迴」應對難奏效
美國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始終迴避減排義務。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第一個總統任期曾表示,希望在能源和氣候變化立法方面有所作為,但最終收效不明顯。
連任成功後,奧巴馬重申在不損害美國經濟的前提下抑制氣候變化。他表示,將與科學家、工程師和官員廣泛對話,探討短期內可採取哪些努力減少碳排放。
然而在多哈氣候大會開幕當天,不少發展中國家直言,美國不應繼續充當應對氣候變化的阻礙者,而應作出積極改變,切實擔負起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歷史責任。
歐盟:雖大張旗鼓仍有負眾望
在多哈大會上,歐盟將在12天的會期中安排80多場會晤,議題從節能減排新技術、新機制到國際和地區間合作,以期彰顯其應對氣候變化的「魄力」。
但歐盟在應承擔的量化減排目標方面,仍未作出符合國際社會期望的承諾。在本次大會上,歐盟代表再次表示到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20%,只有當「條件合適時」,才會作出減排30%的承諾。
對此,許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指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於2007年提出「發達國家到2020年應在1990年的基礎上總體減排25%到40%」,歐盟提出的上述減排目標顯然與此有較大差距。
還有專家指出,一些歐洲國家目前遇到的經濟困境主要集中在金融和服務領域,對實體經濟影響不大,歐盟應該而且能夠將其減排目標提高到30%。
澳大利亞:令人欣慰的轉變
在減排問題上,澳大利亞屬於傘形集團。該集團認為,強制減排不應只是發達國家的義務,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新興經濟體也應參與其中。
不過,在多哈大會召開前夕,澳大利亞宣布加入《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該《議定書》具有法律約束力,它為近40個發達國家及歐盟設立了強制減排目標。
多哈大會開幕當天,澳方代表進一步表示,與會各方需要一種面向未來的視野,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下相互合作達成共識,發達國家應盡快啟動資金和技術支持進程,澳方已准備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扮演引領角色。
對於立場變化的原因,該國氣候變化和能源效率部長格雷格·康貝特表示,如果不採取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澳大利亞經濟將在2020年面臨「嚴峻震盪」。加入《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將使澳企業更加便利地進入國際碳排放交易市場。
中國:盡己所能自主減排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其應對氣候變化的態度和表現,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本著對本國民眾和國際社會負責的態度,中國政府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中國的減排努力不附加任何條件,不與任何國家的減排目標掛鉤。中國是最早制定、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發展中國家,是近年來節能減排力度最大的國家,也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
中國代表團首席談判代表蘇偉表示,中國的人均GDP只有大約5000美元,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艱巨。中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難。某些國家要求發展中國家承擔絕對量化減排指標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精神。
多哈大會開幕式上,主辦方在宣傳片中打出「70億人,1個挑戰」的字幕,並表示不管各方分歧多大,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全球已不能再猶豫。

Ⅳ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的會議成果

(英文: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或FCCC)是一個國際公約,於1992年9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由世界各國政府首腦參加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上制定的。目的是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以盡量延緩全球變暖效應。但沒有對參加國規定具體要承擔的義務,具體問題體現在以後的《京都議定書》中。
公約參加國有189個,有5個國家以觀察員身份出席。
公約將參加國分為三類
1.工業化國家。這些國家答應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為基礎進行削減。承擔削減排放溫室氣體的義務。如果不能完成削減任務,可以從其他國家購買排放指標。美國是唯一一個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的工業化國家。
2.發達國家。這些國家不承擔具體削減義務,但承擔為發展中國家進行資金、技術援助的義務。
3.發展中國家。不承擔削減義務,以免影響經濟發展,可以接受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援助,但不得出賣排放指標。 (英文:Kyoto Protocol,又譯《京都協議書》、《京都條約》;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京都議定書》)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補充條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參加國三次會議制定的。其目標是「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
1997年12月條約在日本京都通過,並於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間開放簽字,共有84國簽署,條約於2005年2月16日開始強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個國家通過了該條約(超過全球排放量的61%),引人注目的是美國沒有簽署該條約。
條約規定,它在「不少於55個參與國簽署該條約並且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附件I中規定國家在1990年總排放量的55%後的第90天」開始生效,這兩個條件中,「55個國家」在2002年5月23日當冰島通過後首先達到,2004年12月18日俄羅斯通過了該條約後達到了「55%」的條件,條約在90天後於2005年2月16日開始強制生效。 會議達成無約束力協議: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會議和京都議定書第五次締約方會議於當地時間十九日下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落幕。會議達成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
潘基文當天發表了一篇充滿感情色彩的講話。他說,過去的兩天令人「筋疲力盡」。我們進行的討論「時而有戲劇性,時而非常熱烈」。
《哥本哈根協議》維護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就發達國家實行強制減排和發展中國家採取自主減緩行動作出了安排,並就全球長期目標、資金和技術支持、透明度等焦點問題達成廣泛共識。
潘基文說,他對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所取得的進展感到滿意,本次會議是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了一步。他表示,過去十三天的談判相當復雜,進展相當艱難。雖然本次會議沒有達成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但他將盡力推動在二0一0年實現這一點。
本屆氣候變化大會於十二月七日到十九日在哥本哈根召開,比原計劃晚一天閉幕。會議的最終階段為領導人會議,於十八日起舉行,約一百三十國領導人與會,被聯合國官員形容為「歷史盛事」。

Ⅵ 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的精神是什麼成果有哪些中國的處境又如何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的焦點集中在責任共擔上。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會議和京都議定書第五次締約方會議於當地時間十九日下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落幕。會議達成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 《哥本哈根協議》維護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就發達國家實行強制減排和發展中國家採取自主減緩行動作出了安排,並就全球長期目標、資金和技術支持、透明度等焦點問題達成廣泛共識。
對於中國而言,《哥本哈根協議》達成後,中國將從發達國家獲得更多的資金援助和技術轉讓。作為太陽能和風電設備的出口大國,中國還將獲得更多的產品需求。讓中國政府最為擔心的則是終止《京都議定書》有關在發展中國家的減排可以帶來可交易的碳排放額度的條款;中國一直是相關機制的最大受益者,其獲得的碳排放額度占總量的59%。《京都議定書》的後續協議可能會在以下幾個方面給中國帶來更多的現金:清潔發展機制(CDM)所產生的碳排放額度繼續帶來資金流入,獲得所需的資金建成全球第四大風力發電能力,以及從外國公司手中奪回國內風力發電市場的控制權。

Ⅶ 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會議背景

1992年的里約會議,全名里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也叫地球首腦會議,於1992年6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這次會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一項便是通過了《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該公約是1992年5月22日聯合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達成的,是世界上第一個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國際公約,也是國際社會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進行國際合作的一個基本框架。簡單來說,以後召開的氣候變化大會談論的氣候問題,都是以這個公約為基礎的,而且該公約具有法律效力。該公約於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截至2004年5月,公約已擁有189個締約方。
1995年,第一次締約方大會在德國柏林舉行,之後締約方每年都召開會議。
1997年,第三次締約方會議,舉辦地日本東京。會議通過《京都議定書》。
2001年10月, 第七次締約方會議,舉辦地摩洛哥馬拉喀什。會議通過《馬拉喀什協定》。
2005年,第11次締約方會議,舉辦地加拿大蒙特利爾,會議通過《蒙特利爾路線圖》。
2007年,第13次締約方會議,舉辦地印度尼西亞巴厘島,會議通過《巴厘島路線圖》。
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成果寥寥,最後只達成了無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
2011年,第17次締約方會議,舉辦地南非德班,會議就第二承諾期存續問題達成一致。與會方同意延長5年《京都議定書》的法律效力(原議定書於2012年失效),就實施《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並啟動綠色氣候基金達成一致。大會同時決定建立德班增強行動平台特設工作組,即「德班平台」,在2015年前負責制定一個適用於所有《公約》締約方的法律工具或法律成果。
2012年,第18次締約方會議,舉辦地卡達多哈,會議通過了對《京都議定書》的《多哈修正》,最終就2013年起執行《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及第二承諾期以8年為期限達成一致。大會還通過了有關長期氣候資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長期合作工作組成果、德班平台以及損失損害補償機制等方面的多項決議。加拿大、日本、紐西蘭及俄羅斯已明確不參加第二承諾期。
按照氣候談判的計劃,巴黎氣候大會是繼2009年後又一重要時間節點,將完成2020年後國際氣候機制的談判,制定出一份新的全球氣候協議,以確保強有力的全球減排行動。因此,巴黎大會也是近幾年來最為重要的一次。
與6年前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氣候談判模式已發生根本性轉變:自上而下「攤牌式」的強制減排已被自下而上的「國家自主貢獻」所取代。目前,全球已經有160個國家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國家自主減排貢獻」文件,這些國家碳排放量達到全球排放量的90%。此舉讓各國在減排承諾方面握有自主權和靈活性,談判壓力驟然減小。其次,大國合作意願更為強烈。中國與美國、歐盟、巴西、印度等已就氣候變化簽署了多項雙邊聲明,提前化解了此前糾纏談判進展的諸多分歧。中美之間還總結了2009年哥本哈根大會上公開爭論影響談判氣氛的教訓,通過雙邊對話增加理解,避免在談判場合相互指責。再者,氣候科學認知更深入。聯合國在2013—2014年發布了第五次氣候變化科學評估報告,對全球變暖受到人類活動影響的可能性由上次報告的「非常高」(概率在90%以上)調高至「極高」(概率在95%以上)。
最後,主辦國和國際社會都在思考哥本哈根的教訓,對談判的期望值更趨理性務實。

Ⅷ 2012年11月26日,第1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多哈氣候大會)在卡達多哈開幕。下圖為多哈位置示意圖。完


小題1:C
小題2:D

Ⅸ 多哈世界氣候大會的介紹

多哈世界氣候大會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8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8次締約方會議,於2012年11月26-12月7日在卡達多哈召開。

Ⅹ 第1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會議進展

2012年12月2日,多哈氣候大會第一階段已經結束,除形成幾個類似談判紀要的文本外,並無實質性進展。由於一些發達國家攪局,《京都議定書》(以下簡稱《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德班平台」規劃等重要議題的談判進展不大,這些問題將全部留到第二階段的高級別談判桌上,前景不容樂觀。
《議定書》未來規劃不明
在第一階段三個工作組的議程中,《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規劃是重中之重,但各方對第二承諾期的執行力度、有效時間和碳排放余額結轉等仍存在嚴重分歧。
2011年德班氣候大會達成一攬子成果,包括自2013年1月1日起實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但至今發達國家仍普遍缺乏進一步減排誠意,日本、加拿大、紐西蘭拒絕加入第二承諾期,美國則游離於《議定書》之外,歐盟宣稱將加入第二承諾期,但拒絕上調目前承諾的20%減排力度。
關於《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期限,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小島國為使發達國家增強減排力度,主張從2013年到2017年,為期5年,歐盟則希望持續到2020年,為期8年。
此外,隨著第一承諾期在今年年底終結,遺留下來的大量排放指標余額是取消還是結轉至第二承諾期,各方意見分歧。77國集團和中國一致反對結轉,俄羅斯則希望保留自己60億噸余額,與加入第二承諾期的國家進行交易,歐盟內部對這一問題也立場不一。
《議定書》第二承諾期談判仍分歧眾多步履維艱。此間人士普遍擔心,即使與會各方能如期達成一致,各國走完復雜的國內批准程序還至少需半年。如果重蹈第一承諾期批准耗時過長的覆轍,最終將形成批准之日已接近承諾期終結的尷尬局面。
資金技術轉讓問題懸而未決
除《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外,由於發達國家的頑固立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簡稱《公約》)長期合作行動特設工作組的收尾工作仍原地踏步,尤其是氣候資金和技術轉讓問題懸而未決。
2005年「巴厘路線圖」所確立的《公約》「長期合作行動」談判按計劃將在多哈落下帷幕,但在氣候資金、綠色技術轉讓等關鍵議題上,談判形同空轉。
對廣大發展中國家至關重要的氣候資金支持問題,至今沒有著落。多哈大會專門成立了資金問題常設委員會,但由於該機構不是所有締約方都參加,其許可權和職能不甚清楚,反而為發達國家推諉責任提供了條件。
盡管一些發達國家聲稱,已經如約兌現甚至超額完成了總額300億美元的「快速啟動」資金,但相關信息極不透明。有研究表明,發達國家所公布的300億美元存在重復累加、虛報金額等現象,可謂嚴重「注水」。而發達國家承諾的到2020年前實現每年100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迄今沒有著落。
一些密切關注大會進程的非政府組織專家認為,多哈的成敗系於資金問題。對發展中國家來說,要實現低碳發展、應對氣候災害都需要資金支持,而發達國家阻撓資金談判進程,卻又要求發展中國家加強行動,這不公平。
高級別談判關系成敗
2011年的德班氣候大會上,各方決定啟動「德班平台」,負責在2015年前形成適用於《公約》所有締約方的法律文件或法律成果,作為2020年後各方貫徹《公約》、加強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的依據。
但由於「德班平台」是德班大會延時後妥協的產物,許多細節當時沒有解決,一些發達國家抓住「德班平台」「適用於所有締約方」這一表述,企圖提前結束《議定書》和《公約》兩個工作組,另起爐灶把重心轉到「德班平台」上來,從而拋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擺脫減排和提供資金、技術支持的承諾,這遭到了發展中國家的強烈反對。
可以預見的是,「德班平台」談判會在今後幾年逐漸進入實質性階段。但在多哈大會上能否達成一定的協議成果,形勢尚不明朗。
3日至7日,多哈氣候大會將進入第二階段,即高級別談判階段。這被認為是大會有可能獲得突破的關鍵階段。分析人士認為,發達國家不會在減排目標和資金援助方面輕易讓步,未來幾天的談判必將還是激烈交鋒,不排除因進展不大而延期的可能,甚至會因發達國家的自私與頑固無果而終。

與多哈世界氣候大會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