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轉化分析

成果轉化分析

發布時間:2022-04-24 03:27:44

A. 實用新型專利怎樣成果轉化

法律分析:專利轉化為成果可以通過以下四種方式進行:

1、出資

專利出資是指以專利技術成果作為資本進行投資與其他形式的財產相結合,按照法定程序組建企業的一種經營行為。專利是無形財產,而且屬於高附加值的無形資產,為鼓勵科技創新,促進科技發展,以知識產權進行投資已得到《公司法》、《合夥企業法》等法律法規明確肯定,為專利出資提供了法律依據。

2、專利融資

專利融資即專利資金的融通,是以專利為標的進行質押貸款、專利引資、技術入股、融資租賃等行為的總稱。質押貸款是指企業或個人以合法擁有的專利權中的財產權經評估後作為質押物,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融資的行為。

3、專利實施許可

專利實施許可是指專利技術所有人或其授權人許可他人在一定期限、一定地區、以一定方式實施其所擁有的專利,並向他人收取使用費用。專利實施許可僅轉讓專利技術的使用權利,並不轉讓專利的所有權,實施許可後轉讓方仍擁有專利的所有權,受讓方只獲得了專利技術實施的權利,並沒有得到專利所有權。

4、專利權轉讓

專利權轉讓是指專利權人作為轉讓方,將其發明創造專利的所有權或使用權轉移受讓方,受讓方支付約定價款的行為。專利轉讓權一經生效,受讓人取得專利權人地位,轉讓人喪失專利權人地位,專利權轉讓合同不影響轉讓方在合同成立前與他人訂立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效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第二條 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可見,外觀設計專利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1)是指形狀、圖案、色彩或者其結合的設計;

(2)必須是對產品的外表所作的設計;

(3)必須富有美感;

(4)必須是適於工業上的應用。

B. 如何做好成果轉化應用做到教學科研兩促進

.在認知方式上,教科研思維擺脫了普通的生活式體驗,超越情感性認知,走向研究版性認知。面對權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困難,不是抱怨、指責、推脫,而是接納、分析、轉化、利用。例如面對課堂教學,不能因為上級要求如何操作課堂,就停留在課堂操作方式的表層討論上,而應該放在把握知識特徵與教學思維對應關系的分析上,這樣才能幫助教師理清探究的方向和思路,提升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理解高度。

C. 公共部門如何實現培訓成果的轉化

建立完善的培訓管理體系。一個有效的培訓管理體系包括培訓需求分析、培訓專實施、培訓屬效果評估、培訓成果的轉化四個部分。

在進行培訓需求分析時,需從企業發展、崗位工作任務和任職人員狀況三個方面進行分析,這樣才能使所有的培訓內容的設計都建立在對企業發展戰略和競爭形勢分析的基礎上,建立在縮短崗位任職要求與任職人員知識、技能之間的差距。

針對不同的員工提供不同的培訓、搭建不同的課程體系,使培訓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只有按照培訓體系抓好培訓全過程,才能將培訓成果有效地轉化為團隊能力,為企業創造可持續增長的績效。

(3)成果轉化分析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在對培訓執行做出相關分析之後,應該得出一個結論,根據這個結論,培訓的管理者和組織實施者應該針對導致問題產生的環節提出改善方案,或者就如何促使培訓效果最大化、如何加快培訓成果的轉化等內容,制定相關的方法措施。

在制定了培訓改善的相關措施和方案之後,就需要及時運用到培訓項目當中,以改善接下來的培訓實施效果。

D.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中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受制度、投入、市場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使科技成果轉化不暢,造成了科技成果轉化率、轉化效益和對經濟發展貢獻度偏低等局面。

(一)制度因素

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度因素是指對成果轉化起消極作用的制度或政策。主要包括科研立項體制、企業經營機制、職稱評定製度和成果評估及利益分配機制等4個方面。

1.科研立項機制

科研選題立項是科學研究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關系著科學研究能否順利進行,而且關繫到科學研究成果能否順利轉化。受傳統計劃經濟的影響,項目的立項和科研帶有強烈的行政色彩。科研經費長期以來一直由國家撥給,科研成果也是由國家組織鑒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引導」著科研項目從選擇立項、確定研究的深度與方向到項目的評價等,大都是為了獲取相當級別的學術獎項,科技人員不必花費精力去考慮成果的轉化,更沒有必要為完成科技產品的後繼開發而在市場中苦尋商機,致使重研究輕轉化的問題嚴重。這樣,由於缺乏市場對科研成果應用價值的評判,大量的科研成果理論性強,但適用面窄,少有市場需求大、產業價值大的成果,對企業的吸引力降低,企業對科技成果轉化各方面的投入也相應減少,致使大量的成果「賦閑」與有錢找不到好項目的不平衡現象十分突出。

2.企業經營機制

在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產品的開發、設計、生產、擴散等,都是由政府控制的,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成為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主體,政府則演變為宏觀經濟的調控者。企業功能的轉變由於處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時期,舊的科研體制阻礙著企業作為科技轉化主體作用的發揮。主要表現在:①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還留有計劃經濟的痕跡,現階段企業在戰略管理及決策上還受到政府及上級部門的約束,企業的自主權難以發揮。②企業的經營活動在很大程度還是受到政府的干預,眾多企業產權關系不明確,使他們缺乏技術創新的動力。③我國的科技主力主要集中於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企業缺乏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高科技人員,無法對科技成果的先進性、適用性、市場前景做出正確的分析。正是由於以上因素的存在,使企業缺乏依靠科技進步實現自身發展的動力,而是憑借現有的資源和工藝維持現狀或依賴生產資料投入量的增加片面追求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管理的決策者也往往不注重長期投入,致使企業的科技成果研究與轉化具有明顯的短期行為。

3.職稱評定製度

目前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職稱評定指標體系一般都以科研論文(著作)發表數量和質量、科研成果獲獎數量等量化指標為依據,而且是必須達到一定標准才有資格參與職稱評審,對於是否申請專利、是否產生經濟效益卻不做要求,也沒有把這些指標作為晉升、評獎、計算工作量的條件之一。這一制度使得高校和科研院所將科研工作的重點放在科研成果的學術水平和獲獎登記上,促進了科研成果的產出量,但對成果轉化水平和質量則重視不夠,導致科研人員不注重市場信息收集與研究,缺乏對市場需求的認識,花費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於研究及其論文的撰寫,而少有精力考慮到科技成果的可行性、實用性、經濟性,研究成果與市場需求明顯脫節,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低下。

4.成果評估及利益分配機制

科技成果本質上是對科技開發研究的創造性的活動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我國雖然於2003年頒布了《科學技術評價辦法》,但該辦法對科學技術評價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僅做了原則性規定,再加之科技成果本身的成熟程度、市場未來的不可預知性以及缺乏權威的科技成果評價機構等原因,我國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尚不完善。評價方式上,重視對結果的評價,忽視對過程的評價,過分強調學術產出和學術水平從而產生了學術上的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現象。評價過程上,重視轉化前(科技的研究、開發、小試、論證)評價,忽視後期(科技的中試、轉讓、轉化、應用)評價,導致實驗室產品無法順利進入市場(歐陽迪,2010)。評價對象上,多以科技人員為主,忽視了從事科技成果推廣的廣大科研管理人員,使得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專門人才普遍缺乏(李建成,2008)。

利益分配是一個關系復雜的問題,牽扯到諸多的利害關系。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的科技人員由於缺乏市場談判和交易經驗,在不完善的技術交易市場中常常處於劣勢,再加上市場信用、科技評價、法律法規等因素的約束,致使其利益難以得到真正的體現和尊重(李瑋,2006)。盡管國家已經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規,但缺乏配套的實施細則,協調和監督都十分乏力,造成供需雙方在價格和利益分配上有分歧,影響成果轉化的結果。

(二)投入因素

投入因素是指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在人力、財力、物力上投入的不充分。科技成果轉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人才、物質條件等要素資源,並將各種要素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才能實現成果轉化。投入機制不健全會影響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

1.資金投入不足

資金是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轉向企業商品化的重要保證和前提。由於成果轉化是一項高風險、高投入、高收益、周期長的活動,決定了難以從常規的商業渠道中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對於高校和科研院所來說,自身並不具備自我轉化的資金實力;對於金融機構來說,處於安全的考慮,大多數願把資金借給一些有名氣、實力雄厚的大公司;對企業來說,面對承擔高風險的巨大壓力,企業希望通過有關政策與風險投資機構、金融機構共同承擔風險(劉海燕,2002)。沒有資金的支持,成果轉化就無從談起。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以來,我國的金融市場有了巨大發展,但尚未形成由國家、地方、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及其他組織或個人共同投資的多渠道、多層次的投融資體系,傾向於科技研發的風險投資依然較少,用於中試、商業化和產業化環節的資金更加有限,不利於科技成果的轉化。

2.高水平人才缺乏

人才是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最關鍵要素。專業化科技推廣人才缺乏是我國科技成果轉化中較為普遍的問題。相關人員缺乏市場工作經驗,既不能對成果進行深層次的評估和咨詢,又不懂得市場營銷技術,對科技成果的轉化多以組織參加各種成果展覽、交易、信息發布會的形式進行,服務工作沒有深度,導致成果推不出去,資金引不進來,具有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多數停留在理論和實驗階段,難以成熟和應用,成熟的技術又難以迅速地搶占國內國際市場,經濟和社會效益沒有發揮。

3.技術及設備配置不合理

科技成果轉化的復雜性決定了其需要相關技術和設備的配套,包括科技圖書文獻資源的利用、大型儀器設備條件資源的共享等。目前科技圖書文獻資源和大型儀器設備資源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機構,除了一些資金雄厚、有實力的大型企業外,一般中小企業很難承擔技術及設備的費用支出,但是高校、科研機構的科技資源多限於內部使用,外部企業很難共享其資源,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

(三)市場因素

市場因素是我國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主要障礙。主要包括市場交易平台欠缺、中介服務機構不健全等方面。

1.市場交易平台欠缺

市場交易平台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保障。近年來,我國科技成果的技術市場從無到有獲得了一定的發展,科技信息交流會、技術交易會、通信技術網路、技術開發招標會等是我國主要的技術交易形式。但技術市場發育尚不完善,成熟度比較低,組織不夠健全,缺少區域性、全國性的信息網路(詹靜濤,林皎,1996),高校科技信息交流多為區域內流通,系統內循環,而與生產部門的供需信息交流還不暢,不能滿足技術交易需要。同時,科技成果轉讓法規不健全,管理不夠規范,對信息的真假、來源鑒定不夠,致使虛假信息介入市場,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

2.中介服務機構不夠健全

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是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轉化、擴散科技成果和有效配置科技資源的重要渠道。雖然近幾年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中介機構發展迅速,為科技創新和科技產業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國科技中介機構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中介服務機構大多功能單一,結構不健全,服務能力較弱,提供信息服務不及時或缺乏准確性,導致科研機構的很多成果找不到需求者而無法實現轉化,企業需要的技術成果也找不到合適的供應者,無法實現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有力支撐。中介機構良莠不齊,服務能力差距較大,懂技術、懂經營、熟悉法律的技術人才嚴重匱乏,並且缺少專業的風險評估、技術評價、技術定價的能力,使得企業對於科技成果的價值風險很難做出判斷,市場實現困難(歐陽迪,2010)。因此,在發達國家的科技成果轉化過程日益依靠中介服務體系提供各種服務的情況下,我國中介服務及其機構卻從數量和功能上都遠遠不能滿足科技成果轉化的需要。

E. 博弈理論與科技成果轉化研究現狀

現有文獻從博弈論的角度研究不同主體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行為。包括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兩主體間的博弈分析,政府、科研單位、企業三主體間的博弈分析以及政府、中介機構和成果供需方四主體間的博弈分析。

(一)兩主體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博弈分析

從博弈論出發分析科技成果轉化,國內大部分學者都集中在對兩主體,即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博弈分析。

劉和東(2008)認為技術交易和商業化協作是學研方與企業合作創新的兩種主要方式,並通過一個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分析了學研方和企業的合作創新方式及合作夥伴選擇的影響因素。得出:學研方-企業合作創新方式的選擇受技術本身的價值、創新的市場價值、學研方與企業創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影響。在選擇合作夥伴時,若採用技術交易,企業並不在乎學研方的創新能力;若採用商業化協作,企業將選擇創新能力強的學研方作為合作夥伴;而學研方更希望與技術學習能力強的企業合作。陳程、劉和東(2009)在此基礎上,通過一個不對稱信息模型的建立,進一步分析了學研方和企業的合作創新過程,得出結論:①合作開發情況下,雙方利潤的分配與科技成果價值、商業化後預期利潤相關。科技成果價值越大,企業利潤分配比例越低,企業越不願意合作開發;商業化成功後預期利潤越大,企業利潤分配比例越高,企業越願意合作開發。②市場交易情況下,市場交易價格和科技成果價值以及商業化後預期利潤相關。科技成果價值越大,市場的交易價格就越高;商業化後的預期利潤越大,科技成果的市場交易價格也越高,學研方就越願意進行排他性市場交易。③在非排他性市場交易情況下,學研方和企業可以獲得比排他性情況下更多的利潤。④無論哪種合作方式,企業都可以獲得比學研方更多的利潤。⑤只要利潤增加額超過成本增加額,高校和企業將採用合作開發方式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羅煒、唐元虎(2002)認為技術越先進、越復雜(技術本身的價值越高),企業與大學更可能採取技術交易的合作方式;相反,技術商業化後的市場價值越高,企業與大學更可能採用商業化協作的合作方式。楊東升等人(2010)通過研究認為技術成果的研發和轉讓成本的大小對於企業選擇合作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項技術成果的研發和轉化難度較大,則企業將會選擇直接轉讓的合作方式,以避免自主創新而帶來研發成本過高,更好地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反之,企業更願意以合作研發的方式與高校合作。這樣不僅能夠獲得技術商業化所帶來的直接收益,還可以通過參與研發過程,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

張會雲、唐元虎(2002)利用博弈原理對企業採用技術創新的決策進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一項技術創新投放市場後,各潛在採用企業的採用時間有先有後,每個企業都存在一個採用技術創新的「最佳時機」,在這個最佳時機到來之前,企業採取等待或觀察策略。由於採用技術創新的企業並不是唯一的,其他企業的採用行為與時機、已採用企業數量、已採用企業的採用效用,都會影響本企業採用的時機選擇,因此,企業採用技術創新的決策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企業選擇最佳採用時機的博弈問題。

劉宇宸、劉威(2008)建立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完全信息博弈模型與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結果發現:系統的均衡結果及演化方向與博弈雙方的博弈收益矩陣相關,且受到系統初始狀態的影響;認為科技成果轉化概率、企業預期收益、企業自主創新成本等是影響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因素,建議把研發人員、技術需求者以及投資機構、社會中介機構等都吸引到統一的平台中來,通過多種形式進行科技成果的評估、檢測、包裝和推廣。

吳軍等人(2006)從知識產權的角度分析知識產權制度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是如何約束和規范著科研部門與企業之間行為的,認為知識產權制度可以看作是科技成果轉化博弈模型中的博弈規則,既保護了發明者的利益,又協調了博弈雙方的沖突,促使轉化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與交流,以實現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最大化的雙贏目標,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保障。建議企業和科研部門加強合作,在知識產權制度下積極創建新的「納什均衡」,使合作的雙方互惠互利。

(二)三主體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博弈分析

關於政府、科研單位、企業三主體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博弈關系主要有以下觀點:

陳庭強等人(2010)從博弈論角度,建立了政府宏觀調控下企業和高校間技術聯盟的多成員博弈模型,探究企業技術創新、高校科研機構科研費用和科技成果轉化等難題的解決途徑。結論表明:產學研技術聯盟的良性發展需要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和政府三方相互協作,更需要三方不斷完善技術聯盟的發展機制。建議政府部門應積極推進各種體制改革,健全法律體系,建設良好的經濟金融環境,為產學研合作提供良好的法律和經濟環境;稅務部門適當降低企業創新產品的稅費,激勵雙方積極投入開發新產品,提高各類產品的競爭力;高校科研機構則應該積極行動,完善信託責任,盡可能地降低企業科技創新的成本,把企業的產品創新與自身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

劉軍山等人(2006)從大學、政府及企業與大學科技園互動博弈的角度分析了大學科技園的發展,得出大學科技園的發展必須是在與大學、政府和企業博弈的條件下才能更理性進行的結論。指出大學科技園應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遵循市場規律要求,加快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進一步健全順應市場要求,有利於撫育企業成長的體制和機制,健全市場化運作。政府及大學可以以股東身份參與科技園的宏觀性協調和指導,但不應介入具體的經營管理,大學科技園應當實行企業化的運作方式,在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前提下,自覺適應市場的要求,推行優質高效的內部管理和運行機制。

(三)四主體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博弈分析

一些學者將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所有行為主體都納入了博弈分析的模型,對其博弈過程進行了探討,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對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朱穎芳等人(2010)分別建立了科技成果供給方與需求方之間、政府與科技成果供給方之間、政府與科技成果需求方之間的博弈模型,全面系統地分析各主體之間的行為。從科技成果轉化的供需方看,只要成果轉讓價格大於零,供給方就會進行轉讓,對於成果需求方來說,只有購買成果獲得的超額利潤大於其轉讓價格,並且成果轉讓價格小於等於自主開發成本時,成果需求方才會選擇購買該成果。從政府與科研機構的角度看,如果政府採取不監督的態度,科研機構就選擇不負責,如果政府採用監督的策略,則若不負責科研機構的罰款小於努力時的成本,就會採用不負責的策略,反之,採取負責的策略。從政府和企業的角度看,只要政府不採取鼓勵策略,企業就會放棄投資的機會。從中介機構的角度看,由於受觀念、科技水平、人才和市場經濟發展程度等不利因素的制約,中介組織發展相對滯後,服務體系尚不完善,難以為供需雙方提供優質、准確的服務。因此必須加強中介服務體系建設並強化政府監督管理,推動中介組織實現社會化、規范化、網路化、產業化。

李輝、楊海芬(2010)亦以科技成果轉移的微觀主體為切入點,分析各主體的行為目標以及相互之間的行為博弈。從技術的供需雙方看,技術轉化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是對超額利潤的評估。從政府與科技成果轉移供給者角度看,科研人員習慣於從政府手中獲得經費,卻不能依據市場需求設定和研發科技項目,致使科技與經濟相脫節,研究成果難以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從政府與需求者的角度看,面對高科技、高風險,企業一般都採取觀望態度,促使企業引入科技成果仍主要依靠政府的推動,即便許多產業涉足科技成果轉化,其原因也僅在於能夠得到政府的資金投入和享受各種優惠政策。從中介機構與其他主體之間的關系看,一方面,科技中介機構發展滯後,難以提供優質服務;另一方面,科技中介機構的發展又取決於供求雙方。最後指出科技成果轉移和產業化的過程應該包括「研發—實踐—再研發」的完整產業鏈過程。而這個過程也就是「市場需求導向—技術有效供給—技術轉移—企業信息反饋—技術升級」的過程,不同主體的共同作用,使得他們在科技成果轉移過程中,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獲取他們各自的利益和收益。

(四)其他相關研究

部分學者從其他角度出發,探討了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博弈過程。

劉斌、連燕華(2001)從信息經濟學的角度出發探討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供需雙方之間的博弈。認為:科技成果轉化過程是多方參與的博弈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技術供給方與技術需求方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現象;由於在簽約前後,委託-代理關系會發生變化,因此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不同階段、不同性質的問題應區別對待;從科研管理角度,應主要關注簽約前科研人員與企業家之間的逆向選擇問題,以正確把握供需狀態,建立與企業的信息溝通渠道。

胡軍鋒(2007)利用博弈論的有關理論,對政府應構建何種制度環境才能有利於科技成果轉化進行了博弈分析。政府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必須發揮積極的作用,有選擇地進行干預,特別是在構建有利於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度環境方面。有利於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度安排是各利益主體博弈的結果。

秦旭等人(2003)從產學合作出發,認為高等院校和企業的合作模式有3 種,即高校主導模式、企業主導模式及利潤分成模式。在高校主導模式下,高校直接建立或並購企業。在企業主導模式下,高等院校進入企業。在利潤分成模式下,企業和高等院校各自提供具有優勢的資源以分享剩餘索取權。因此,高校和企業在談判中地位又可能出現3種情況:一是高校是領先者,企業的決策依賴於高校的決策。二是企業是領先者,高校的決策依賴於企業的決策來確定自己的技術創新能力。三是高校和企業同時採取決策。高校和企業均同時追求利潤最大化,經過博弈,達到納什均衡。

F. 技術轉移及成果轉化主要有哪些方式

現階段,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1、自行投資實施轉化;內
2、向他人轉讓科技容專成果;
3、許可他人使用科屬技成果;
4、以科技成果作為合作條件,與他人共同實施轉化;
5、以該科技成果作價投資,折算股份或者出資比例。
其中,第一種方式屬於科技成果持有人自行轉化,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企業等主體將其研發的科技成果應用於本單位的生產活動,此方式的特點是沒有中間環節,降低了成果轉化的交易成本,但僅適合於研發生產鏈條較為完善的主體。
第二、第三種方式屬於轉移式轉化,即科技成果持有人通過許可、轉讓的方式將科技成果的使用權或所有權轉移給技術需求方,此方式是髙等院校、科研院所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方式。第四、第五種方式屬於合作轉化方式,此方式有利於產、學、研單位以技術為紐帶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
廣東文華氏致力於醫學領域的高端學術服務,提供醫學科研服務,包括課題咨詢、實驗培訓、科研寫作咨詢等,從基礎研究到數據搜集、臨床數據統計分析,服務全面,涵蓋整個項目。

G. 如何進一步推進基層黨政領導幹部培訓成果轉化工作

培訓的領導要重視實踐,不要台上將一條,台下做一套。自己講的自己都不相信。專
領導幹部要廣泛涉獵,屬多讀書,多學歷史哲學,開闊視野,掌握方法論。
隨時要把理論和實踐加以對照,學學做做,看看改改,不斷在新的起點上干好工作。
注重落實,什麼事情在空中飄著,不四腳落地,再好的培訓也是白搭,把每件事情做實、做細、做透,盯著結果抓,向末端問效,不見效果不撒手。

H.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主要模式

目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處於轉型期,正在逐步擺脫傳統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但尚未建立起科學有效的新型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根據科技成果轉讓參與主體的不同,我國現有的轉化模式主要包括市場轉化模式、自行轉化模式、產學研聯合轉化模式、科技創新轉化模式及政府推廣轉化模式、跨國公司資助轉化模式(圖4-4)。

(一)市場轉化模式

市場轉化模式是在供給、技術市場、需求三方共存的基礎上,將科技成果引向市場,通過技術市場的有償轉讓、流通,由供給方輸送給需求方,以實現科技與生產的有效結合。按照是否需要第三方進行分類,市場轉化模式可分為科技中介轉讓模式和專利出售模式。

圖4-4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分類

1)科技中介轉讓模式。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中,一個重要途徑是通過科技中介機構與各類創新主體和要素市場建立聯系,溝通機構間的技術流動,促進各參與主體的互動以實現有效的知識流動與技術轉移。一般來說,政府辦科技成果轉化機構是推廣和普及先進技術的主要力量,民辦科技成果轉化機構是科技成果推廣體系的延伸和拓展。在發達國家,政府資助的技術服務機構是新技術和企業間的橋梁。我國近年來也加強了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設,發展了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等不同層次的科技中介服務基地,使科技成果轉化取得了較大發展。這種模式的優點在於運用市場手段吸引各類生產要素,為上下遊客戶提供廣闊的選擇空間,配置豐富的資源。但它也存在研究機構經濟效益相對較低,需求方難以持續開發技術等問題(朱寧寧,王溦溦,2011)。

2)專利出售模式。專利出售模式是科技成果擁有者通過技術市場一次性地將創新成果的全部或部分有償轉賣給企業使用,從而獲得繼續科研的資金支持。而企業藉助科技成果改進技術,優化結構,解決發展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和發展困境,降低生產和運營成本,獲取高額利潤。二者的結合實現了信息、資金、技術的互補,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優化率。這種模式的優點是過程簡單,科研投入可以迅速得到彌補;缺點是尋找需求對象的難度比較大,買賣雙方都要花費信息搜索成本,科研成果認識及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不確定性會帶來較大的市場風險。

(二)自行轉化模式

自行轉化模式是科研機構或企業以現有政策和環境為依託,多渠道籌集資金,將自身研製的科技成果在本單位內部進行轉化並自負盈虧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將科技成果的成果源與吸收體融合一體,使市場交易內部化,無須中間環節,既簡化了交易手續,降低了交易費用,又能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和後續開發,同時省去了成果泄露的問題。這種模式轉化速度快、耗時短、效率高,但要求科研院所和企業擁有尖端科技設備、雄厚科研和經濟實力以及高水平的經營管理能力。我國的北大方正、清華紫光等就是高校自行轉化科研成果的典型案例。自行轉化模式依主體的不同可分為3種子模式。

1)融資轉化模式。企業通過吸引風險投資或通過二級板市場進行融資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具體流程是科技成果→風險投資→科技企業→形成規模→投資退出。目前,清華大學已開始建立風險投資機制實行科技成果轉化,為改造傳統產業,強化校企合作和國企脫困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然而如何評估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降低風險投資對成果轉化的不信任度,有效監管風險投資公司的管理與運作等,都是我國融資轉化模式中值得深入討論的問題(朱寧寧,王溦溦,2011)。

2)自主研發科技成果轉化模式。這是科研機構或企業依靠自身的力量進行科技創新和開發的模式。科技成果所需的核心技術來源於研究機構或企業內部的技術積累和突破,轉化的過程也通過研發機構或企業的知識和能力支持實現。這種模式能夠使研究成果很快運用到實踐中去,但需保持核心技術的控制權,比如我國的海爾集團在企業運營中發明的家電防電牆技術、綠色節能技術等科研成果。

3)引進技術的二次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模式。這種模式是技術轉讓方採取一次性買斷或提供後續服務等多種方式,通過市場技術交易合同將科技成果評估作價轉賣給企業,由企業落實條件,迅速實施轉化並逐步形成產業,或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二次開發,形成新的技術或產品。通過這種方式自行進行後續研究開發,是落後企業追趕先進企業的一條捷徑(朱寧寧,王溦溦,2011)。

(三)產學研合作轉化模式

產學研合作轉化模式是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普遍模式。該模式各方以技術合約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政府為推動力,合作進行技術創新活動,搭建了一個技術創新平台。這種轉化模式有利於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與中小企業資源相融,很好地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是科技轉化生產力的有效途徑。按照合作組織在合作中不同的切入點與退出點,可以將產學研合作劃分為聯合模式和共建模式。

1)聯合模式。聯合模式是指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通過協議、契約等形式就技術創新的某一個階段或某一環節的銜接達成合作意向,從而直接實現產學研主體組織間的合作。聯合模式以企業為主體,以技術傳播和合作開發為重點,以協議、契約作為維系雙方關系的紐帶。其技術傳播常常跨越不同的組織與地域,組織方式較鬆散,合作的緊密程度也較低,但它是目前我國常用的一種合作模式,在合作總數中超過50%(辛愛芳,2004)。產學研聯合模式的具體形式包括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委託開發、合作開發、人才培養、聯合攻關等。如沈陽農葯廠與沈陽化工大學在小試成果的基礎上共同開發特高效農葯——綠黃隆,便是一種合作開發的模式。

2)共建模式。共建模式是指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通過建立新的聯合體,共享信息、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各主體從中受益。共建模式是產學研合作最高級、最緊密、最富有成效的形式,各方不僅擁有前期的合作基礎,從鬆散型合作逐步發展為穩定的長期合作,而且將相互依賴、優勢互補作為合作的重要推動力,通過建立緊密型的組織形式,明確各方的責、權、利,在不同的組織之間實現技術傳播。產學研共建模式包括共建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開發中心、中試基地、研究所等)、學院、工程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高新技術產業園、研產集團、產學研聯盟等形式(辛愛芳,2004)。1983年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核心建立的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就是集科、工、貿為一體,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結合的一種巨型聯合體模式。

(四)科技創新轉化模式

在我國,科技創新轉化模式也被稱為創業服務中心,即對創新技術企業進行培育,並提供企業發展所需的各種中介服務機構,包括大學科技園、留學人員創業園、軟體產業園、孵化器等具體形式。根據其提供的服務內容層次可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孵化型技術中介服務,初級只提供硬體設施和政策服務,中級還提供信息交流、人才交流和管理咨詢,高級則在中級服務基礎之上提供技術咨詢、法律咨詢和融資渠道。這種模式能幫助科技成果擁有者與有潛力的企業合作,將初創時的小企業發展為較為成熟的企業(朱寧寧,王溦溦,2011)。以大學科技園為例,美國矽谷的崛起和發展,很大程度上源於斯坦福大學在創新型人才和強大科研實力上的支撐。我國目前雖不具有矽谷性質的大學工業園,但很多高校都在做積極的嘗試。如哈爾濱工程大學科技園依託「三海一核」學科優勢,以市場運行機制為導向,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營,致力於發展多種經營業務(安沛旺,2010)。在科技成果產生後,高校的科技部門會在大學科技園進行成果推廣介紹、中試試驗、知識產權保護、開拓市場等活動,使中小企業盡快孵化為成熟的大企業,也為科研創新、學科發展、培養人才和服務社會提供了平台。

(五)政府推廣轉化模式

政府推廣模式主要是利用行政渠道,將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列入國家級、省級科技計劃及政府指導下的科技中介、科技服務體系等有關轉化的服務部門,並採用投資、貸款貼息、補助資金和風險投資等形式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或風險基金。商業銀行應對符合信貸條件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積極發放貸款。該轉化模式的途徑為科技成果→尋找合適的政策環境支持→轉化成經濟效益,特點是企業充分利用政府的管理職能,靠政府搭台、架橋,來達到解決技術難題,促進成果轉化的目的。政府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集中優勢力量統一指揮,在項目指定和經費分配方面實行招標制或擇優委託制(武海峰,牛勇平,2007)。通常政府將成果分為高科技研究計劃、科技攻關計劃、科技產業計劃等。如我國政府相繼推出的「863」計劃、火炬計劃、產學研聯合開發工程、星火計劃等項目至今仍然發揮著作用。

(六)跨國公司資助轉化模式

該成果的研發往往是基於跨國公司投資需求或者國際型研究機構的跨國合作需求。通過某些研究基金組織對外發布課題項目信息,各國研究部門根據自身優勢選擇適合的研究項目後進行課題申請。由於這類科研成果是需方投資的,確定科研項目研究部門上也往往由他們長期合作的單位委託相關研究機構完成。課題研究主題的選擇相對簡單直接。我國的很多研究院所和高校都承擔了很多這樣的科研項目。當然,項目科研成果的所有權歸委託單位所有。由於國際科研組織或者跨國公司往往有比較成熟的科研成果的轉化機制,因此轉化過程並不會由於跨國合作而增加轉化難度,反而容易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楊萍,張源,2010)。

閱讀全文

與成果轉化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