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科技成果評價的目的是什麼
(1)科研評估;(2)成果交易;(3)申報國家獎項;(4)申報國家專項;(5)企業融資。
② 第三方科技成果評價 包括哪些內容
河南省中創科技評價研究院是在國家政策指導和河南省有關部門批准成立的、專業從事於第三方科技成果評價的權威法人機構,研究院得到省市科技部門、教育部門的認可,研究院主要開展科技成果評價(原科技成果鑒定)、高新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科技人才評估及對接等業務。
地址:鄭州市東風路豐慶路交叉口西北角瀚海海尚辦公室區
咨詢:趙老師18638559388
③ 科技成果評價是怎麼的流程及需要資料有哪些
堅持實事求是、科學民主、客觀公正、注重質量、講求實效的原則,依照規定的程序和標准,對被評價科技成果進行審查與辨別,對其科學性、創造性、先進性、可行性和應用前景等進行評價,並做出相應結論。對成果的知識產權不做評價。
科技成果評價主要針對技術開發類應用技術成果、社會公益類應用技術成果、軟科學研究成果三種類型進行評價。
科技成果評價的主要內容是:
1、技術創新程度、技術指標先進程度;
2、技術難度和復雜程度;
3、成果的重現性和成熟程度;
4、成果應用價值與效果;
5、取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6、進一步推廣的條件和前景;
7、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
科技成果評價機構(簡稱評價機構)是指參加科技成果評價試點的具有科技成果評價業務能力,獨立接受科技成果評價委託,有償提供科技成果評價服務的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和事業單位。
目前,在四川可做科技成果評價的機構推薦:成都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等
科技成果評價項目所需材料目錄
(1) 科技成果評價申請表;
(2) 研製報告(主要包括技術方案論證、技術特徵、總體技術性能指標與國內外同類先進技術的比較、技術成熟程度、已推廣應用及取得的效益情況,對社會經濟發展和行業科技進步的意義、進一步推廣應用的條件和前景、存在的問題等內容;
(3) 測試分析報告及主要實驗、測試記錄報告;
(4) 專業檢測機構出具的產品檢測報告;
(5) 國內外相關技術發展的背景材料,引用他人成果或者結論的參考文獻;
(6) 國家法律法規要求的行業審批文件及產品企業標准;
(7) 繳納國稅、地稅的稅務證明或推廣應用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環境生態效益證明;
(8) 用戶應用證明;
(9) 單位營業執照復印件及榮譽證書;
(10) 說明知識產權狀況的相關材料;
(11) 由有資質的查新單位出具的科技成果查新報告;
(12) 獲得省部級以上政府部門立項的項目證書或結題證書等。
成果評價的流程
1、委託方向評價機構提出成果評價需求。
2、評價機構收到被評價成果材料後,初步審查評價委託方提交的技術資料,判斷評價委託方提出的評價要求能否實現。
3、接受評價委託,與委託方簽訂評價合同,約定有關評價的要求、完成時間和費用等事項。
4、確定成果評價負責人。由其選聘熟悉被評價科技成果行業領域的專家擔任評價咨詢專家,同一單位的專家不得超過兩人。
5、對於需要具備檢測或查新報告才能做出評價結論,但評價委託方又未提供相關報告的,評價機構可以要求評價委託方提交符合要求的檢測、查新報告,也可以與評價委託方協商,由評價機構作為檢測、查新委託人取得檢測、查新報告。
6、專家評價。由每位咨詢專家獨立評價,提出評價意見。評價機構工作人員負責匯總每位咨詢專家的評分結果,並計算出綜合評分。
7、評價負責人在綜合所有咨詢專家評價意見的基礎上,完成綜合評價結論。
8、按約定的時間、方式和份數向評價委託方交付評價報告。
④ 建設行業科技成果評估 要多少錢
科技成果評估應該採用資產評估報告,資產評估報告按照評估賬面原版值的9-15‰收取評估費。並結合權差額累進。
沒有評估賬面原值的,按照評估價值進行收費。
上面的收費標準是國家訂立的收費標准,也有地方協會訂立的地方收費標准,具體依評估公司的為准。
⑤ 科技成果評價中科技局限性 怎麼寫
科技成果評價體系的局限性:
對於科技成果的分類具有不同的劃分標准,根據《科技進步法》的有關規定,將科技成果分為技術開發型應用技術成果。社會公益型應用技術成果和軟科學研究成果三類。但科技成果的評價體系依然存在許多局限性:
1、科技成果評價以單一的「同行評議」為主國外對於科技成果評價體系較為全面多樣,採用數據模型精確估計。
整個行業呈活躍態勢,與之相比,我國科技評價體系還不健全,以單一的「同行評議」為主,沒有形成完整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因此形成了熟人評議、內部評議,導致科技成果的認可度不高。評價指標單一, 以科技水平、科技價值、成果效益為主要評價指標,未將科技成果評價指標分類設計、行業區分,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向科技強國的發展。
2、科技成果評價過程的監督機制不健全
我國目前在科技成果監督機制方面依然存在問題,過度相信專家、注重專家的光環。在實行監督機制時,選擇權威專家對評事小組的結果進行監督評價.專家監督評審的方法雖然有一定的優勢。
但專家之間存在強弱現象,相對弱勢者必然會依附更權威者的觀點,且評事小組在進行成果評價時,必然會考慮相關主體利益的分配,更關注的是利益主體關系的平衡,因此科技成果評價監督機制存在形式化問題,沒有很好的發揮其監督作用。
3、過度追求SCI論文的數量,忽視研究的真正價值
目前用SCI論文評價科研人員的工作業績已成為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普遍的做法,形成了中國獨有的"sCr"現象。將SCI論文作為考評科研人員業績或科研成果水平高低的標准體現了科技成果評價工作中管理者的價值取向。正是在這種價值取向下,經過近年的努力,中國SCI論文的排名從1991年的世界第15名躍升至2006年的世界第4名,但就SCI十年來的引文來看,中國排名世界第18位。
中國SCI論文和引文在世界排名中的鮮明反差說明,僅僅是論文數量的增加並不能為中國科學創造真正的價值。中國科學的進步與發展需要更多原始性、創新性的工作。如何引導中國的科學家進入真正的科學探索軌道,而不是片面追求SCI論文的數量,這是中國科技成果評價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4、科技成果評價重立項輕結果
我國各大高校目前對於教師的考核佔比最大的即為核心期刊的數量,卻很少關注成果背後研究的真正價值,拿到項目經費匆匆結題,重立項輕結果,只要發表論文完成要求即可。經過調查發現我國每年申請的科技成果數量呈現不斷增長的態勢,但真正能應用於實踐的科技成果較少、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對於科研成果往往只注重表象收評價。
這問題主要是由於我國科技成果評價體系還不完善,評價重眼前,輕長遠,過度重視論文的數量、專利的申請.沒有真正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導致科研工作者在研究時存在饒幸心理,重視眼前的利益,沒有持績對研究結果進行後續追蹤與績效評估。
⑥ 科技成果評價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在當前,科來技成果轉化的作源用和意義主要表現在如下三方面:
1.重視科技成果轉化是世界競爭發展的需要。在當今世界范圍內,經濟的競爭愈來愈表現為科學技術的競爭,表現科技成果(特別是高技術成果)轉化數量、質量和轉化速度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程度及其市場佔有率的競爭。
2.科技成果轉化是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關鍵。發展經濟要依靠科技進步,發揮第一生產力的作用,而只有把作為第一生產力重要體現的科技成果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廣泛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國的經濟增長質量,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兩個根本轉變。
3.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最好形式。新技術的產生並不等於新產業的形成,要使科技成果變成現實的生產力,特別是要形成規模效益,就需要科技工作者與經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制定有力措施,創造有利於成果轉化的環境條件,加快成果轉化的步伐,為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難點、熱點、重點問題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