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界樁成果表

界樁成果表

發布時間:2022-04-21 20:17:00

⑴ 露天采礦權設樁定界

按照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8〕59號),對於核查無誤或存在問題得到解決的露天采礦權,可按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設樁標界。

(一)采礦權拐點放樣測量

經過實地核查後無爭議的露天采礦權,由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提供采礦權拐點坐標,現場指導核查承擔單位進行采礦權拐點放樣測量,埋設界樁。采礦權人應予協助和配合。

采礦權拐點放樣測量要利用礦業權實地測量階段建立的測量控制點和實測成果圖件。露天采礦權的礦界界樁的測量採用GPS RTK 或全站儀按放線方式進行,先測量再埋樁。對於受接收信號影響的可採用全站儀等設備,允許使用測距支導線,支導線不得超過3條邊,全長不超過150米。

使用全站儀,主機位於礦區控制點,以另外一點做後視,棱鏡為前視,到達位置做標記。要求中心位置在±0.1米以內。通視條件差可設立過渡點,支導線全長不超過150米。高程精度,要求10厘米,待埋石後測量頂部高程。露出地面的部分不超過30厘米。

使用R TK 放線,主機置於一個礦區控制點,將拐點坐標直接輸入流動站,流動站到達精度限差時做記號,最少測量2次。

(二)界樁埋設要求

(1)界樁應標識明顯,可由負責設樁的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制定;

(2)露天采礦權的界樁編號採用順時針方式,拐點的設置按照采礦許可證坐標確定,界樁上應標識礦名和編號;拐點的編號,原則應從西北角起,順時針按流水號編號。與采礦證編號有矛盾時,可按采礦證編號,不必強求統一。

(3)所有埋石的礦界點都要有記錄手簿。

(4)原則上所有露天采礦權拐點應埋設界樁,因地形地貌因素無法埋設界樁的,可設其他標志。在無法到達指定拐點的情況下,可在拐點3米以內設點,樁上用箭頭標示出距拐點距離。以前有界樁,在測量界樁坐標後,也可以按此辦法標示,不必重新埋設。埋設困難地區,採用靈活辦法,比如用鋼釺、鋼管等也可作為界樁使用,但界樁釺、管應刷漆以示區別。

(5)對於沒有礦界糾紛,又不存在礦界重疊、交叉的露天采礦權,其礦界拐點精度可放寬,放寬後的精度視單個采礦權的比例尺確定,按主要地物點的精度要求,1:2000平面不大於圖上±0.4毫米,隱蔽地區不大於±0.6毫米,高程平丘地0.35米,山地1.5米,高山地2米。

⑵ 第二次農村土地調查各級行政界線確權的若干指導性意見

您好:

根據您描述的問題,個人猜測應該是關於鄉鎮農村區劃方面的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行政區域界線界樁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的非常明確。

對於各級行政區劃的權力機關,確定、變更的程序都有非常完善的規定。

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1985年1月15日國務院發布)

第一條 為了加強行政區劃的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行政區劃應保持穩定。必須變更時,應本著有利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利於行政管理,有利於民族團結,有利於鞏固國防的原則,制訂變更方案,逐級上報審批。
第三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設立、撤銷、更名,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決定。
第四條 下列行政區劃的變更由國務院審批:
(一)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行政區域界線的變更,省、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地的遷移;
(二)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設立、撤銷、更名和隸屬關系的變更以及自治州、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駐地的遷移;
(三)自治州、自治縣的行政區域界線的變更,縣、市的行政區域界線的重大變;
(四)凡涉及海岸線、海島、邊疆要地、重要資源地區及特殊情況地區的隸屬關系或行政區域界線的變更。
第五條 縣、市、市轄區的部分行政區域界線的變更,國務院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批准變更時,同時報送民政部備案。鄉、民族鄉、鎮的設立、撤銷、更名和行政區域界線的變更,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駐地的遷移,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
第六條 行政公署、區公所、街道辦事處的撤銷、更名、駐地遷移,由依法批准設立各該派出機關的人民政府審批。
第七條 變更行政區劃向上級人民政府報告的內容應包括:變更的理由、范圍,隸屬關系,政治經濟情況,人口和面積數字,擬變更的行政區域界線地圖,以及縣級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含行政公署)的報告或意見等。
第八條各級民政部門分級負責行政區劃的管理工作。各級民政部門在承辦行政區劃變更的工作時,應根據情況分別同民族、人事、財政、外事、城鄉建設、地名等有關部門聯系洽商;在承辦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區劃變更的工作時,應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和有關民族的代表充分協商擬定。
各級民政部門,應建立完整的行政區劃檔案。
第九條 本規定由民政部負責解釋。
第十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2002年5月13日國務院令第353號發布)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行政區域界線,是指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的行政區域毗鄰的各有關人民政府行使行政區域管轄權的分界線。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嚴格執行行政區域界線批准文件和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的各項規定,維護行政區域界線的嚴肅性、穩定性。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擅自變更行政區域界線。
第三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工作。
第四條 行政區域界線勘定後,應當以通告和行政區域界線詳圖予以公布。
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的行政區域界線由國務院民政部門公布,由毗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共同管理。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的行政區域界線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公布,由毗鄰的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人民政府共同管理。
第五條 行政區域界線的實地位置,以界樁以及作為行政區域界線標志的河流、溝渠、道路等線狀地物和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中明確規定作為指示行政區域界線走向的其他標志物標定。

第九條 依照《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經批准變更行政區域界線的,毗鄰的各有關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勘界測繪技術規范進行測繪,埋設界樁,簽訂協議書,並將協議書報批准變更該行政區域界線的機關備案。

第十三條 勘定行政區域界線以及行政區域界線管理中形成的協議書、工作圖、界線標志記錄、備案材料、批准文件以及其他與勘界記錄有關的材料,應當按照有關檔案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立卷歸檔,妥善保管。

《行政區域界線界樁管理辦法》第二十條 本辦法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 為了加強行政區域界線界樁的管理和保護,根據《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行政區域界線界樁,是由行政區域毗鄰的各方人民政府共同埋設的,用於指示行政區域界線實地位置的標志物。
第三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分級負責各級行政區域界線界樁的管理工作。
第五條 界樁管理的依據:
(一)毗鄰雙方人民政府簽訂的行政區域界線勘界協議書及其附圖、界樁成果表;
(二)毗鄰雙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簽訂的行政區域界線、界樁管理協議或者簽發的行政區域界線、界樁管理文件;
(三)毗鄰各方人民政府或者民政部門簽訂的行政區域界線交會點協議書及其附件;
(四)行政區域界線聯合檢查工作報告;
(五)有關界樁變動的協議書或者文件;
(六)界樁登記表。

相信你看過了上面的規定,對於你想要了解的問題應當有清晰的認識了吧。

河南 鄭州 曹律師

⑶ 發我一下行政區域界線測繪規范,[email protected]

省級行政區域界線勘界測繪技術規定(試行)
省級行政區域界線勘界測繪技術規定(試行)
民政部 國土局 等

省級行政區域界線勘界測繪技術規定(試行)

省級行政區域界線勘界測繪技術規定(試行)

1989年11月10日,民政部、國家土地管理局、國家測繪局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省級行政區域界線勘界測繪(以下簡稱勘界測繪)是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界線(以下簡稱邊界線)勘定工作的重要內容,為了統一勘界測繪的技術標准,為勘界和邊界線管理工作提供科學手段和可靠依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勘界測繪一般包括:界樁的埋設與測定,邊界線的調繪,邊界線走向的文字說明,邊界線地形圖的標繪,界線詳圖集的編纂與制印。
第三條 勘界測繪執行本規定和國家現行有關測繪技術規范。平面坐標採用1980西安坐標系。
第四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根據轄區內的具體情況參照本規定製定轄區境內的邊界線勘界測繪技術規定。

第二章 界樁的埋設與測定
第五條 界樁的類型及規格
界樁是邊界的永久性標志,由界碑和底座組成。界碑一般用鋼筋混凝土預製成型,在有條件地區也可用花崗石、大理石等堅硬石料鑿製成型;底座可在現場用鋼筋混凝土澆灌,要求界碑底部露出四根約10厘米長鋼筋,以保證界碑和底座結合為一整體。
界樁類型分為:三面大型、雙面大型、雙面小型和簡易四種類型。
界樁的類型及規格見附件一。
第六條 界樁的書寫與編號
(一)界樁的書寫
界碑寬面的正反兩面,自上而下書寫(雕刻字或模壓)省、自治區(內蒙古、廣西、西藏、新疆四自治區在其漢字下加註自治區通用民族文字)、直轄市的名稱、界樁編號、國務院(豎立之意)、豎立時間等文字。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名稱只用專名,省略通名。例如:陝西省只注「陝西」,寧夏回族自治區只注「寧夏」。
(二)界樁編號
界樁編號的方法:一般由邊界線的西端點向東或由北端點向南用阿拉伯數字1、2、3……為序進行編號。端點界樁的編號以先勘定的一條邊界線的編號為准。在已立界樁之間插豎的新樁,其編號是在上一個原有界樁號後括注數字序號,例如:7(1),7(2),11(1)等。
同號雙立或三立的界樁編號,是在該樁號後標注A、B或C,例如:2A、2B,7(1)A、7(1)B、7(1)C等 。
界樁編號示意圖見附件二。
(三)界樁上書寫的文、數字,其字體、字大見附件一,字的筆劃的劃刻深度不淺於0. 5厘米,並塗以紅漆。
第七條 界樁位置的選定和埋設
(一)界樁位置的選定
界樁的位置一般應選在實地地貌不易辨別的邊界線轉折處,過境道路與邊界線相交處,山口、鞍部和平緩的山頂處,界河、界路等線狀地物的起迄處。其埋設地點應選在地基穩定並有利於界樁保護的地方。
(二)界樁類型的選擇
三省邊界線交會點豎立三面大型界樁;邊界重要地點豎立雙面大型界樁;一般地點豎立雙面小型界樁;在交通不便而地形又明確的地點(如山口、山頂),可樹立簡易界樁。同號雙立界樁豎立在界河的兩岸,並需測量每一樁點至雙立界樁邊線與邊界線交點的距離;同號三立界樁豎立在界河的交叉口岸,並需測量每一樁點至邊界線在該交叉口處轉折點的距離。上述測量數據要記載在界樁登記表的界樁位置說明欄內。
(三)界樁的埋設
埋設界樁前,先將坑底(坑底土層松軟時應填沙石)搗固、夯實,然後再現場澆灌底座並將界碑灌鑄一體。埋設深度一般為0. 5米,應以實地地基情況埋設牢固為原則。
(四)界樁的密度
界樁樹立的密度,以能控制邊界線的基本走向為原則,盡量少樹,由雙方視邊界線地形情況實地商定。
第八條 界樁登記表的填寫
(一)界樁登記表的內容主要包括:界樁號、界樁類型、坐標、高程、所在地、界樁位置略圖、界樁位置說明、界樁與方位物相關位置、相鄰界樁間距等欄目。
(二)界樁位置略圖參照三角點的「點之記」要求繪制。其比例尺一般為1∶1萬,略圖上應標出界樁點、界樁方位物、邊界線和指北方向。
界樁登記表(含界樁位置略圖)的格式見附件三。
(三)方位物一般不少於三個,應選擇明顯、固定、離界樁較近的地物。界樁至方位物的平距,一般應實地量測至0. 1米,當不便量測時,可從圖上量取,取位到米。界樁至方位物的磁方位角注到0. 1度,測定精度0. 2度。
第九條 界樁坐標與高程的測定
界樁坐標一般在實地測定,特殊情況下可在圖上量取。界樁高程在圖上量取。在具有國家1∶1萬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地區,界樁坐標按照1∶2. 5萬比例尺地形圖航測外業控制點的要求進行測量,平面精度±2. 5米。
在沒有1∶1萬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地區,界樁坐標按照1∶5萬比例尺地形圖航測外業控制點的要求進行測量,平面精度±5米。
在實地測量確有困難的地點,如大山區的山口和戈壁沙漠的腹部,界樁點的坐檔可以在比例尺盡可能大的地形圖上量取;在沒有更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情況下,可在1∶10萬比例尺地形圖上量取。

第三章 邊界線的調繪
第十條 邊界線調繪是將勘界雙方在實地確定的邊界線和界樁點標繪在1∶1萬或其他現有大比例尺地形圖上的工作。在人煙稠密邊界線走向復雜的地區,也可採用航攝像片進行調繪。
已實地調繪的邊界線成果,經雙方確認後,可直接利用。
對於高山困難地區具有明顯分界地性線(如山脊線、山谷線)的邊界地段,如雙方能夠在室內准確判明邊界線走向,不需要在實地確認邊界線時,亦可由勘界雙方在室內直接在地形圖上標繪邊界線。
第十一條 邊界線調繪中,除邊界要素外,對邊界線兩側的地貌地物均按國家測繪局頒發的航外測量規范調繪要求進行調繪,對與邊界線有關的新增地物應准確補調,對地貌地物變化大,直接影響邊界線走向的地段應進行修測。邊界線與四周地貌地物相關位置必須正確。
第十二條 邊界線調繪中,各類要素採用五色清繪。邊界線用0. 3毫米紅色實線不間斷表示(邊界可以壓蓋任何地物),界樁點符號用直徑1毫米紅色小圓圈表示,界樁編號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名稱用紅色注記,植被要素為綠色,地貌要素為棕色,水系為藍色,其他要素均為黑色。
第十三條 與邊界線有關的地理名稱,如山名、梁、峁、河流、溝渠、水庫、湖泊、渡口、橋梁、道路、居民地等均應核准註明。

第四章 邊界線地形圖的標繪
第十四條 作為邊界協議書附件的邊界線地形圖是詳細表示邊界線和界樁點位置的勘界測繪成果之一,是經勘界雙方簽字確認並經國務院決定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邊界線標准畫法底圖。
第十五條 邊界線地形圖根據邊界線實地調繪的大比例尺地形圖嚴格轉繪、整理而成。標繪要求同第十二條。
邊界線地形圖的比例尺一般為1∶5萬,荒漠戈壁地區可用1∶10萬比例尺,但同一條邊界線的地形圖比例尺應一致。邊界線局部地段確因地形復雜而容易引起界線走向不清時,應同時加繪1∶1萬比例尺邊界線地形圖。
第十六條 邊界線地形圖一般利用最新出版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編繪。如確因現有地形圖的地貌地物變化大或現有地形圖比例尺過小不敷使用時,應按國家現行地形圖測量規范予以修測、重測或新測。
第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域界線詳圖集是根據邊界文件,邊界線地形圖和勘界測繪資料匯編而成的專門地圖集。有關編纂、制印的技術要求,另行規定。

第五章 邊界線走向文字說明
第十八條 邊界線走向文字說明是對邊界線全線實地走向進行描述,以便於界線的實地確認,配合並補充邊界線地形圖等資料。
第十九條 邊界獻呦蛭淖炙得在邊界線實地調繪時一並完成。其內容一般應包括邊界線起迄點、界樁點的位置、坐標、高程,所在地名稱,界樁間距離等。邊界線實際走向的描述,特別是走向與實際地形發生變換處不要遺漏。
第二十條 文字說明以明確描述邊界線實際走向為原則。要求簡明清楚,採用通用的名詞術語,地名准確,譯名規范,並與邊界線地形圖一致。

第六章 檢查驗收
第二十一條 一切原始記錄和計算成果均應正確無誤。要求字體正規清楚,項目填寫齊全,文字敘述簡明確切,地理名稱調注准確,少數民族語地名譯音和簡化字使用正確,各類圖表符合規定要求。
第二十二條 野外勘界測繪工作結束後,雙方野外工作組應對所作成果成圖資料的完整性和正確性進行全面檢查驗收,並由雙方負責人簽名負責。其檢查驗收內容如下:

(一)界樁埋設位置和界樁編號;
(二)邊界線調繪資料;
(三)界樁坐標成果和界樁登記表(包括界樁位置略圖);
(四)邊界線地形圖;
(五)觀測手簿和計算成果;
(六)邊界線走向文字說明;
(七)技術總結。
以上被檢查驗收的內容應符合本規定要求。
省級勘界組織對上述成果負有最後檢查責任,發現問題可予糾正。
內業成果由雙方省級勘界組織直接檢查驗收,並寫出檢查記錄和驗收報告。

附:關於《省級行政區域界線勘界測繪技術規定(試行)》的說明
行政區域界線勘界測繪是勘界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之一。為統一全國省級邊界勘界測繪技術標准,確保成果質量,制定了《省級行政區域界線勘界測繪技術規定(試行)》(以下簡稱《技術規定》),《技術規定》的起草是依據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界線勘定的要求,參照了國界勘界的有關技術規定,徵求了有關部門和一些省測繪局的意見,並吸收了寧夏、內蒙古勘界測繪工作的經驗。現就《技術規定》中幾個主要問題說明如下:
一、勘界測繪工作的性質
勘界測繪是在確定界線實際走向以後,在實地埋設界樁,測定界樁點位,測繪邊界地形圖,並在地形圖上表述邊界線走向等工作。
勘界測繪必須在兩省聯合勘界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民政、土地、測繪部門密切配合,由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二、測繪資料的使用
勘界測繪應盡量利用現勢性強的測繪成果。為便於外業調繪工作,保證調 繪的准確性,可以採用大比例尺的地形圖作為工作底圖,也可同時利用航攝像片輔進行調繪。邊界線調繪成果要按規定轉繪到1∶5萬或1∶10萬地形圖上,形成邊界地形圖。界樁點坐標測定的起算點,一般應採用1980西安坐標系的成果。鑒於現有成果資料還屬於1954北京坐標系,因此目前仍可採用現有成果資料進行工作,坐標系問題,待編纂界線詳圖集時統一處理。
三、界樁上省、自治區、直轄市名稱只注專名問題《技術規定》第六條規定,界樁上省、自治區、直轄市名稱只注專名,主要是因界樁規格限制,並考慮與國界界樁成比例。
四、界樁點平面位置的測定精度和密度
對界樁點平面位置的測定精度要求,《技術規定》是在考慮實際需要和現實可能的條件下提出的,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可能使坐標測定精度高一些。
在制定測繪技術方案時,應充分分析現有控制點成果,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可能以實L辦法確定界樁位置,實際條件困難,如三角點破壞,地形比高超過500米,界樁點海拔超過3000米,界樁點地處荒漠等,也可在大比例尺地形圖上量取,其量取精度雖未規定,但應保證圖上量取精度,並盡量採用比例尺大的地形圖。
界樁點的密度盡量減少,以能控制邊界線基本走向為原則,這一方面考慮到實際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考慮條件的許可。

⑷ 基本農田界樁怎麼編號

基本農田保護是耕地保護的重心。針對當前基本農田保護工作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筆者認為,目前我國的基本農田保護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完善基礎數據,摸清底數,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耕地詳查。目前實施的規劃是以1996年土地詳查數為基數,而到2000年基本農田劃定時,耕地面積已經發生了變化。一是有些地方發生了水災,造成耕地及基本農田減少,減少部分沒有從耕地面積中扣除。二是1999年1月1日實施新《土地管理法》以前,即19996-19998年我國建設佔用尚未實行「佔一補一」。三是有些地方較早開始生態退耕,一些有坡度的基本農田退為林地。這三項客觀原因造成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保護數偏大。因此,應注意摸清1996年詳查結束後耕地的變化情況,尤其是基本農田的數量與分布,重點查清現在基本農田的數量與分布與劃定時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質量上有多少降低。建立全國耕地保護資料庫,進行全國范圍的動態監測,更好地實施宏觀調控。

2.確定合理的保護目標。摸清耕地基數後,實事求是地確定基本農田保護率,要給發展留下空間,增強規劃的嚴肅性,基本農田的位置、面積一經確定,就不允許減少和佔用,加強用途管制,規劃的調整權適當上收,真正保護能夠保下來的面積。

3.基本農田保護率不能全國一刀切,要根據東中西部不同的發展狀況,因地制宜,下達可行的保護率。

4.在全國范圍內重新調整劃定基本農田,將基本農田保護的范圍縮小,質量提高。明確保護的概念。保真正該保的優質農田。對基本農田的內涵作出明確的界定,對基本農田作出明確定義,清楚地描述其性狀,對坡度、位置、產量、等,嚴格按此標准劃定。

5.把基本農田保護作為政府的責任,由政府一把手親自抓。基本農田管理不僅僅是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事,更是政府的責任,僅僅提出「基本農田保護是一條紅線」還不夠,要像計劃生育政策一樣,實行基本農田保護黨政領導一票否決制。對在任期內沒有做好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發生基本農田被非法佔用、毀損等情況的,要嚴肅處理。

6.發動農民,建立自下而上的監督體系。目前的基本農田保護還處於政府保護階段,還不是農民自發的保護。今後應建立自下而上的監督體系,讓每個農民都成為監管員,並保證監管渠道暢通。同時讓農民真正能夠從土地中獲益,如果農民真正靠土地為生,土地是其全部生活依賴,那麼任何人亂占亂用農民起來監督。建議部里設立舉報電話,設專人接聽,免費撥打,並做到對每一起舉報都有查處結果通報,對情況屬實的舉報要進行獎勵。

7.對承包地是基本農田的農戶給予補貼。承擔基本農田保護責任的農戶,其承包地沒有機會轉變為建設用地,也沒有進行農業結構調整改種其他高產值的經濟作物可能,本應由政府承擔的保護基本農田的職責,變為由農戶承擔,因此政府應給這部分農民以補貼,把農戶不能轉為其他用途土地和改種其他經濟作物的損失由政府承擔,這樣農民就會有保護基本農田的積極性。這其實是對發展許可權制的補貼。

8.提高用地成本,挖潛土地潛力,促進土地集約利用。提高徵用土地的成本,用經濟手段促進用地者集約用地。定期公布土地閑置率,對有閑置土地的地方,不再下達建設佔用指標,引導土地集約利用。用經濟手段保護基本農田,提高用地成本。經濟手段要遠比行政手段簡單。

9.建立基本農田監控體系。一是部里建立全國的基本農田圖件系統,掌握每一宗基本農田的位置。二是建立基本農田保護監督員制度。聘請一些群眾監督員,發現問題隨時舉報。三是利用衛星航片進行監測。四是對違法案件查處結果要及時通報。

10.對基本農田進行分級分類保護。按照地塊的面積、土壤肥力、水利設施等條件,對基本農田進行分類,一級由國家直接管理,永久保護,永遠不能佔用;二級地由省負責保護管理,只有國家能源、交通、水利等重點工程才能佔用;三級地由地市負責管理,為滿足城鎮化與工業化需求,可以佔用部分,但要嚴格把關,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卻屬城市建設所必須;四級由縣市負責管理。目前,福建省已在試行這種辦法。

11.做好相關政策的梳理。國家關於基本農田保護,出台統一的政策,不要幾個不同部門的政策相互矛盾,做好國土資源管理與林業、環保等部門的協調。

⑸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包括哪些內容(越詳細越好)

總的來說包括以下內容:准備工作、界樁埋設和測定、邊界點測定、邊界線及相關地形要素測繪、邊界協議書製作印刷、邊界點位置及界線走向說明。
流程:第一步:搜集資料。主要是地形圖和人文地理、爭議等;
第二步:方案制定及測繪。調查踏勘、勘定界線、聯合調查、樹立界樁、界樁測量、界線確認、地圖標繪、走向說明、填寫登記表、整理野外成果等。
第三步:成果整理。主要是製作界線協議書及附圖、勘界成果表冊。

⑹ 勘界測繪包括哪些內容界線測繪包括哪些成果

你好,界線測繪工作包括以下內容:界線測繪准備,界樁的埋設和測定,邊界點測繪,邊界線及相關地形要素測繪,邊界點位置及便捷走向說明,邊界協議書及附圖製作等;成果由界樁登記表、邊界點成果表、邊界線地形圖、邊界協議書附圖、技術設計文件、技術總結文件、檢查驗收文件等組成。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⑺ 界線測繪成果包括(  )等。

A,C,E
界線測繪成果包括:界樁登記表、界樁成果表、控制測量中各專種計算表格、B.D點成果表、邊界點屬位置和邊界走向說明、邊界協議書、ACE地形圖、邊界協議書附圖等。B、D選項不符合題意,其他各項都是界線測繪成果。故選ACE。

⑻ 用艱辛寫成的美麗「數說」——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系列報道之二

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自2007年8月啟動,歷時3年多。通過精心部署和深入動員,累計投入人員28694人,其中管理人員5726人,技術人員22968人,涉及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近3000個、實地核查承擔單位1081個;野外實測累計投入測量設備12338台套;累計投入經費225607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11570萬元,地方財政投入126094萬元,礦業權人投入87943萬元,共完成了147248個礦業權的實地核查工作。

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期間相繼編印的規范要求

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工作準備)自2007年8月開始。項目承擔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通過廣泛調研和專家咨詢,編制了《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總體實施方案》;通過在4個典型區(縣)試點,研究制定了《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指南與技術要求》,出版發行13000多冊;組織開展了各省技術骨幹進行培訓,累計培訓12000多人次;在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國土資源報等媒體發表100餘篇報道,營造了良好的工作輿論環境。

第二個階段(野外實測)自2008年8月開始。截至2009年底,31個省(區、市)和中國核工業集團均按計劃如期完成了礦業權實地核查野外實測工作,共建立加密控制點40346個,向礦區引入控制點165182個,露天采礦權埋設界樁242873個,實測地下巷道22231千米。

第三階段(成果編制)自2010年1月開始。到2010年6月,各省均完成了單礦業權成果編制、省級成果匯總與資料庫建設,先後分四批通過了全國項目辦組織的成果驗收。在此基礎上,全國項目辦開始了全國成果數據的再規范化整理、資料庫建設、管理信息系統完善、成果圖件和礦業權圖冊編制及成果報告的編寫等工作。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報告歷經三次修改討論會、兩次大范圍徵求意見、一次成果初審、五易其稿而成。該報告系統總結了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取得的成果。

浙江省某石灰礦開拓採掘工程正射影像圖

實測的采礦權開拓採掘工程平面圖樣圖

實地核查人員在野外進行控制點測量

礦業權實地核查埋設的控制點

本次核查工作系統核實了36755個探礦權和110493個采礦權的登記數據項,首次實現了全國147248個礦業權(包括部、省、市、縣四級發證的采礦權和部、省兩級發證的探礦權)的拐點坐標數據在1980西安坐標系、1985國家高程基準內的統一,全面查清了全國有效礦業權現狀,夯實了礦政管理的數據基礎。

實測編制了18108張探礦權勘查工程實際材料圖、110493張采礦權開拓採掘工程分布圖,編制了31個省(區、市)礦業權分布圖,首次完整地獲得了全國有效礦業權勘查工程或採掘工程平面圖的空間數據,成為礦業權登記資料庫的重要補充。

首次系統建立了我國所有礦山的地質測量基準,對於礦政管理、國土資源管理其他領域和基礎測繪工作都有重要的作用。

這些數字,不僅「數說」著完成任務的喜悅,也「數說」著完成任務的艱辛。

工作量大、涉及面廣、難度高、無經驗可循、無經費保障,這是當時開展工作存在的現實困難,項目技術支撐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領導班子和黨委迎難而上,先後從不同部門抽調地質、礦產、信息化和管理等專業技術骨幹,組成了來自3個單位、近30人的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項目組,開始了3年多嘔心瀝血的艱難行程。

為了准確把握基層現狀、研究制定科學可行的技術路線和要求,項目負責人、發展研究中心總工程師譚永傑親自帶隊,與國土資源部開發司有關人員先後深入山東、重慶、浙江、雲南、青海等省的 10 多個礦山和縣級國土資源局開展調研,經過近兩個月的奔波忙碌,歷盡辛苦,終於完成了礦業權實地核查的技術方法指南、基本要求和總體安排,提出了礦業權實地核查的工作核心與基本單元。

在全國各省相繼進入實測後,為了確保成果質量和時間進度兩不誤,項目組先後派出6 個檢查組赴各地進行野外抽查,並派出工作組到青海、黑龍江等大雪封山、海拔 3700多米的高原慰問嚴寒仍然堅持野外工作的核查隊伍。在 2009年 11 月底,及時組織了全國性座談會,編印了礦業權實地核查宣傳圖冊,進行全國的再動員和督促,提出了「奮戰 30天全面完成外業實測任務」口號,發起了全面完成外業工作總圍攻戰。到 2009 年 12 月底外業工作全面完成,實現了國土資源部年初提出的工作目標。

基石: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紀實

2009年11月,全國項目辦派出工作組赴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裕龍溝裕龍銅鎳礦現場慰問實地核查人員

在成果驗收階段,項目組共派出 33 個驗收組、253 人次,赴 31 個省(區、市)和中國核工業集團進行數據驗收。在這段連軸轉的緊張日子裡,項目組全體成員克服南方汛期、驗收人員嚴重不足等種種主客觀困難,所有成員都主動放棄休息日,齊心協力,日夜兼程,連續出差,從一個省飛赴另一個省,經常半個月、一個月都無法回家。

基石: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紀實

2010年6月,全國項目辦在哈爾濱組織專家驗收黑龍江省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數據

項目組全體成員忘我的工作態度和飽滿的工作熱情,鼓舞和感染了各省(區、市)項目辦的同志們,確保了全國核查工作的順利進行。

遼寧省國土資源調查規劃局遼東南作業組為了按時完成核查工作,2008年一整個冬天都在堅持野外工作。東北的冬天,天寒地凍,雪多路滑,許多地方作業車都開不上去,一百多斤重的界樁只能靠肩挑背扛,直到2009年1月中旬的一場大雪封了山,他們才被迫收隊。春節剛過,雪還沒全化,他們又扛著儀器上了山。

安徽省地質測繪技術院第二測繪分院在作業時突遇大暴雨和十級狂風,到處都是被刮斷的樹木和電線,道路坑坑窪窪、泥濘不堪,直到晚上八點鍾,渾身透濕、歷盡艱險、疲憊不堪的作業隊員們才安全回到駐地。

雲南省曲靖華聯礦產勘探有限公司承擔了5個縣1200多個礦業權的核查工作。其中負責富源縣440個礦權核查的項目負責人郭躍進,由於工期緊、任務重,幾個月的時間里只抽空到醫院看望了一次患癌症晚期的母親,母親去世,也因太忙未能再看母親一眼。

……

基石: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紀實

2010年1月30日新華社發布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全面完成外業工作消息

2010年1月21日新華通訊社發布消息: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完成外業實測工作,「礦業權實地核查」入選2009年基層國土資源管理「十大關鍵詞」。在2010年1月20日舉行的第一批省區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驗收會上,國土資源部汪民副部長對實地核查取得的成果用「超乎想像」給予了高度評價;專家們用「震撼」給予了肯定。

這評價,凝聚了實地核查工作者的無數心血和艱辛!

閱讀全文

與界樁成果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